CN212647217U - 具有双层透明电极结构的液晶面板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双层透明电极结构的液晶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47217U
CN212647217U CN202021168484.8U CN202021168484U CN212647217U CN 212647217 U CN212647217 U CN 212647217U CN 202021168484 U CN202021168484 U CN 202021168484U CN 212647217 U CN212647217 U CN 2126472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layer
conductive layer
electrode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6848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贲华
路林
王银茂
温建林
朱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iemao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iemao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iemao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iemao Glas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6848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472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472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472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具有双层透明电极结构的液晶面板,其包括液晶面板本体、加热电极以及调光电极。液晶面板本体包括依序设置的第一导电层、第一绝缘层、第二导电层、液晶层、第三导电层、第二绝缘层以及第四导电层。加热电极设置于第一导电层以及第四导电层上。调光电极设置于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三导电层上。本申请的液晶面板通过加热电极对导电层施加电压,使导电层产生热量来加热液晶面板本体,以解决液晶面板在低温环境中响应速度下降导致颜色变浅的问题。

Description

具有双层透明电极结构的液晶面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玻璃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面板。
背景技术
公共运输工具为了让乘客能够减少闭塞感,会让窗户玻璃保持透明状态,使乘客可以观看外部环境。但在某些阳光较强的情况下,窗边的乘客会受到过度曝晒,因此需要使用能够调节光线的玻璃来减少透光度。目前已有用于轨道交通侧窗玻璃的集成液晶面板,通过施加电压使得液晶面板中的液晶分子依照需要的方向偏转,然而,液晶面板中的液晶分子液晶受限于物理限制,在低温环境下,液晶分子的黏度增高而导致液晶面板的响应速度下降,会使得液晶面板的调光效果不足以应付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双层透明电极结构的液晶面板,解决目前在低温环境下,液晶面板的液晶响应速度下降导致调光效果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提供了一种液晶面板,其包括液晶面板本体、加热电极以及调光电极。液晶面板本体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一绝缘层、第二导电层、液晶层、第三导电层、第二绝缘层以及第四导电层。第一绝缘层设置于第一导电层上。第二导电层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上。液晶层设置于第二导电层上。第三导电层,设置于液晶层上。第二绝缘层设置于第三导电层上。第四导电层设置于第二绝缘层上。加热电极设置于第一导电层以及第四导电层上。调光电极设置于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三导电层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液晶面板通过加热电极对导电层施加电压,让导电层发热来加热液晶面板,使液晶面板中的液晶分子能够在低温的环境下使用,以达到良好的调光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斜视图:
图2是图1中沿着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电极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斜视图:
图5是图3中沿着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电极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导电层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导电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其分别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斜视图、图1中沿着A-A’线的剖视图、以及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电极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液晶面板1包括液晶面板本体100、加热电极200以及调光电极300。液晶面板本体100包括第一导电层110、第一绝缘层120、第二导电层130、液晶层140、第三导电层150、第二绝缘层160以及第四导电层170。第一绝缘层120设置于第一导电层110上。第二导电层130设置于第一绝缘层120上。液晶层140设置于第二导电层130上。第三导电层150设置于液晶层140上。第二绝缘层160设置于第三导电层150上。第四导电层170设置于第二绝缘层160上。加热电极200设置于第一导电层110以及第四导电层170上。调光电极300设置于第二导电层130以及第三导电层150上。
通过加热电极200对第一导电层110施加直流电压(例如,12伏、24伏或是48伏)时,加热电极200与第一导电层110会形成一个导电回路。依据焦耳定律,电流流通导体时会产生热量。因此,加热电极200与第一导电层110所形成的导电回路能够产生热量来加热液晶面板本体100,使液晶面板本体100的温度调整至预期的工作温度,减少在低温下工作产生的不良影响(例如,液晶的响应速度变慢)。通过加热电极200对第四导电层170施加直流电压也能够产生相同或相似的效果,故不再赘述。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同时通过加热电极200对第一导电层110以及第四导电层170施加直流电压,以加快升温液晶面板1的速度。具体来说,加热电极200可以是金属,举例来说,像是铝、铜以及银中的一种,也可以是其他适合的导电材料。第一导电层110以及第四导电层170可以是氧化铟锡(ITO)或是类似的透明导电材质所组成。
在未受外力干扰时,液晶分子是处于有序的排列状态。光线在通过有序的液晶分子时不会产生交互作用,使得调光面板可以高度透光。通过调光电极300对第二导电层130以及第三导电层150施加交流电压(例如,5伏、15伏或25伏)时,位于第二导电层130以及第三导电层150中之间的液晶层140的液晶分子受到电场影响会从有序的排列变成杂乱的排列。光线在通过杂乱排列的液晶分子时会与液晶分子交互作用,产生散射而导致调光面板透光度下降。通过调整调光电极300上的电压,能够改变液晶面板1的调光效果(亦即,透光程度)。更具体地,通过调光电极300施加的交流电压为0V时,液晶面板的可见光透过率可达到32%左右;通过调光电极300施加的交流电压为25V时,可实现透过率小于1%。具体来说,调光电极300可以是金属,举例来说,像是铝、铜以及银中的一种,也可以是其他适合的导电材料。第二导电层130以及第三导电层150可以是氧化铟锡(ITO)或是类似的透明导电材质所组成。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用的电极(亦即,加热电极200)与调光用的电极(亦即,调光电极300)是位于不同的导电层上。也就是说,通过调光电极300施加交流电压以控制液晶层140的调光效果时,还能够同时通过加热电极200施加直流电压来加热液晶面板1。通过这样设置,在低温环境下的液晶面板1可以不需要反复切换加热以及调光的功能,以维持良好的调光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电极200包括第一加热电极210、第二加热电极220、第三加热电极230以及第四加热电极240。第一加热电极210设置于第一导电层上110,并且沿着第一方向DR1延伸;第二加热电极220设置在第一导电层110上,并且沿着第一方向DR1延伸,第二加热电极220与第一加热电极相对210。第三加热电极230设置于第四导电层170上,并且沿着第二方向DR2延伸。第四加热电极240设置在第四导电层170上,并且沿着第二方向DR2延伸,第四加热电极240与第三加热电极230相对。通过这样交错配置,使加热电极200沿着两个方向形成导电回路(亦即,第一方向DR1以及第二方向DR2),能够让加热效果更加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调光电极300包括第一调光电极310、第二调光电极320、第三调光电极330以及第四调光电极340。第一调光电极310,设置于第二导电层上130,并且沿着第一方向DR1延伸;第二调光电极320,设置在第二导电层上,并且沿着第一方向DR1延伸,第二调光电极320与第一调光电极310相对;第三调光电极330设置于第三导电层150上,并且沿着第二方向DR2延伸;第四调光电极340设置在第三导电层150上,并且沿着第二方向DR2延伸,第四调光电极340与第三调光电极330相对。实际使用时,依据产品尺寸的形状和大小,可以让第一调光电极310和第二调光电极320同时通电,也可以让第一调光电极310和第二调光电极320分别通电。或者,可以让第三调光电极330和第四调光电极340同时通电,也可以让第三调光电极330和第四调光电极340分别通电。
除此之外,液晶面板本体1还包括第一导向层101、第二导向层102、第一玻璃层103、第二玻璃层104、第一胶体105以及第二胶体106。第一导向层101设置于第二导电层130以及液晶层140之间。第二导向层102设置于液晶层以140及第三导电层150之间。第一玻璃层103设置于第一导电层110上。第二玻璃层104设置于第四导电层170上。第一胶体105设置以环绕液晶层104。第二胶体106设置以环绕第一导向层101、第二导向层102以及第一胶体105。
第一导向层101是通过印刷涂覆的工艺方式在第二导电层130以及表面形成的一种绝缘层,其材料可以是聚酰亚胺。第一导向层101通过配向摩擦等工艺形成配向沟槽,配向沟槽能够用于配向排列液晶层140中的液晶分子。第二导向层102可以使用相同或相似于第一导向层101的方式形成在第三导电层150上,因此不再赘述。
第一玻璃层103以及第二玻璃层104是用来支撑位于其中的各层组件。更进一步地,第一玻璃层103以及第二玻璃层104也可以防止来自外部的水气或灰尘进入到液晶面板1内部,导致内部组件受到损害而降低产品寿命。
第一胶体105是一种光固化胶,其通过照射紫外线会固化的特性来固定第一导向层101以及第二导向层102。在这里,第一胶体105是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形成在第一导向层101上。待第一胶体101照光固化之后,在由第一胶体105以及第一导向层101所形成的容置空间注入液晶,即可形成液晶层140。
第二胶体106是被设置来增强第一胶体105与第一导向层101(或第二导向层102)之间的附着力。因此,第二胶体106可以使用与第一胶体105相同或相似的材料。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胶体106还可以使用黏着力更高的材料。
以下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面板1的工艺流程。提供第一玻璃层103。设置第一导电层110于第一玻璃层103上。设置第一绝缘层120于第一导电层110上。设置第二导电层130于第一绝缘层120上。设置第一导向层101于第二导电层130上。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全面层涂覆的方式设置第一导向层101。在第二导电层130的整个表面涂覆第一导向层101的材料,并通过固化、定向摩擦等工艺形成第一导向层101。设置第一胶体105于第一导向层101上。第一胶体105不设置于第二导电层130上。第一胶体105与第一导向层101形成容置空间。形成液晶层140于容置空间中。以上步骤形成液晶面板1的下半部。
类似上述步骤,提供第二玻璃层104。设置第四导电层170于第二玻璃层104上。设置第二绝缘层160于第四导电层170上。设置第三导电层150于第二绝缘层160上。设置第二导向层102于第三导电层152上。以上步骤形成液晶面板1的上半部。
将上半部以及下半部粘合。具体来说,使远离第一导向层101的液晶层140的表面与远离第三导电层150的第二导向层102的表面彼此相对,并通过第一胶体131粘合第一导向层101以及第二导向层102。
移除没有被第一胶体105以及液晶层140覆盖的第一导向层101。移除没有被第一胶体131以及液晶层120覆盖的第二导向层102。在这里,第一导向层111以及第二导向层112是通过人工擦除将第一导向层111及第二导向层112移除至第一胶体131的边缘。在第一导向层101、第一胶体105以及第二导向层102的侧表面设置第二胶体106。接着,通过刻蚀的工艺将第二导电层130刻蚀至第一绝缘层120裸露出来。通过腐蚀的工艺将第一绝缘层120腐蚀至第二导电层130边缘处,使第一导电层110曝露出来。类似地,通过刻蚀的工艺将第三导电层150刻蚀至第二绝缘层160裸露出来。通过腐蚀的工艺将第二绝缘层160腐蚀至第三导电层150边缘处,使第四导电层170曝露出来。最后,在第一导电层110上设置第一加热电极210以及第二加热电极220。在第二导电层130上设置第一调光电极310以及第二调光电极320。在第三导电层150上设置第三调光电极330以及第四调光电极340。在第四导电层170上设置第三加热电极330以及第四加热电极430。得到本实施例的液晶面板1。
请参阅图4-6,其分别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斜视图、图4中沿着B-B’线的剖视图、以及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电极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液晶面板2包括液晶面板本体100、加热电极200以及调光电极300。液晶面板本体100包括第一玻璃层103、第一导电层110、第一绝缘层120、第二导电层130、第一导向层101、液晶层140、第二导向层102、第三导电层150、第二绝缘层160、第四导电层170、第二玻璃层104、第一胶体105。图式中,相同的元件是由相同的元件符号表示,其可相同或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描述,因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电极200包括第一加热电极250、第二加热电极260、第三加热电极270以及第四加热电极280。第一加热电极250设置于第一导电层110上的一侧,并且沿着第一方向DR1延伸。第二加热电极260设置在第一导电层110上的一侧,并且沿着第一方向DR1延伸,第二加热电极260与第一加热电极250之间具有第一距离d1。第三加热电极270设置于第四导电层170上的一侧,并且沿着第一方向DR1延伸。第四加热电极280设置在第四导电层170上的一侧,并且沿着第一方向DR1延伸,第四加热电极280与第三加热电极270之间具有第二距离d2。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液晶面板1相比,本实施例的加热电极200并不是交叉设置,而是沿着同一个方向(例如,第一方向DR1)平行设置。
请一併参阅图7-8,其分别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导电层的示意图、以及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第四导电层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一导电层110包括第一线路部分111、第二线路部分112以及第三线路部分113。第一线路部分111沿着第二方向DR2延伸,且与第一加热电极250电性连接。第二线路部分112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且与第一线路部分111电性连接。第三线路部分113沿着第二方向DR2延伸,且与第二线路部分113以及第二加热电极260电性连接。类似地,第四导电层170包括第四线路部分171、第五线路部分172以及第六线路部分173。第四线路部分171沿着第二方向DR2延伸,且与第三加热电极270电性连接。第五线路部分172沿着第一方向DR1延伸,且与第四线路部分171电性连接。第六线路部分173沿着第二方向DR2延伸,且与第五线路部分172以及第四加热电极280电性连接。第一线路部分111至第六线路部分173的功能类似于电加热丝,施加一定的直流电压可实现加热的功能。具体来说,第一线路部分111至第六线路部分173可以使用像是刻蚀的工艺,在第一导电层110以及第四导电层170上制作出来。
请复阅图4-6,在本实施例中,调光电极300包括第一调光电极350以及第二调光电极360。第一调光电极350设置于第二导电层130上,并且沿着第一方向DR1延伸。第二调光电极360设置在第三导电层150上,并且沿着第一方向DR1延伸,第二调光电极360与第一调光电极350相对。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液晶面板1相比,本实施例的调光电极300并不是交叉设置,而是沿着同一个方向(例如,第一方向DR1)平行设置。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液晶面板2还包括第二胶体107以及第三胶体108。第二胶体107设置于第二导电层130上,并覆盖住第一导向层101、第一胶体105、第二导向层102以及第三电极层150的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第三胶体108设置于第三导电层150上,并覆盖住第二导向层102、第一胶体105、第一导向层101以及第二电极层130的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第二胶体107以及第三胶体108是被设置来增强第一胶体105与第一导向层101(或第二导向层102)之间的附着力。因此,第二胶体107以及第三胶体108可以使用与第一胶体105相同或相似的材料。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胶体107以及第三胶体108还可以使用黏着力更高的材料。
通过这样设置,第二实施例的液晶面板2可以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面板1具有不同的形状,但同样地具有调光功能以及加热功能。也就是说,液晶面板可以依据实际使用的情况去配置交叉或是平行的电极。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液晶面板通过加热电极对导电层施加电压,让导电层发热来加热液晶面板,使液晶面板中的液晶分子能够在低温的环境下使用,以达到良好的调光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双层透明电极结构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晶面板本体,包括:
第一导电层;
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
第二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
液晶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上;
第三导电层,设置于所述液晶层上;
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三导电层上;
第四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上;
加热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以及所述第四导电层上;
调光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三导电层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极包括:
第一加热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并且沿着第一方向延伸;
第二加热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并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加热电极与所述第一加热电极相对;
第三加热电极,设置于所述第四导电层上,并且沿着第二方向延伸;
第四加热电极,设置在所述第四导电层上,并且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四加热电极与所述第三加热电极相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电极包括:
第一调光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上,并且沿着第一方向延伸;
第二调光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层上,并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调光电极与所述第一调光电极相对;
第三调光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三导电层上,并且沿着第二方向延伸;
第四调光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三导电层上,并且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四调光电极与所述第三调光电极相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极包括:
第一加热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一侧,并且沿着第一方向延伸;
第二加热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一侧,并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加热电极与所述第一加热电极之间具有第一距离;
第三加热电极,设置于所述第四导电层上的一侧,并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第四加热电极,设置在所述第四导电层上的一侧,并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四加热电极与所述第三加热电极之间具有第二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
第一线路部分,沿着第二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加热电极电性连接;
第二线路部分,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线路部分电性连接;
第三线路部分,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二线路部分以及所述第二加热电极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导电层包括:
第四线路部分,沿着第二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三加热电极电性连接;
第五线路部分,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四线路部分电性连接;
第六线路部分,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五线路部分以及所述第四加热电极电性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电极包括:
第一调光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上,并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第二调光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三导电层上,并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调光电极与所述第一调光电极相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本体还包括:
第一导向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以及所述液晶层之间;
第二导向层,设置于所述液晶层以及所述第三导电层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本体还包括:
第一玻璃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
第二玻璃层,设置于所述第四导电层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本体还包括第一胶体,设置以环绕所述液晶层。
CN202021168484.8U 2020-06-22 2020-06-22 具有双层透明电极结构的液晶面板 Active CN2126472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68484.8U CN212647217U (zh) 2020-06-22 2020-06-22 具有双层透明电极结构的液晶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68484.8U CN212647217U (zh) 2020-06-22 2020-06-22 具有双层透明电极结构的液晶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47217U true CN212647217U (zh) 2021-03-02

Family

ID=74772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68484.8U Active CN212647217U (zh) 2020-06-22 2020-06-22 具有双层透明电极结构的液晶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472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19770A (zh) 调光膜、调光膜的驱动方法、调光构件、车辆
CA2077276A1 (en) Electrochromic device
CN1351464A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加热器
JP5423603B2 (ja) 懸濁粒子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12469561B (zh) 可切换光学器件和用于制造可切换光学器件的方法
JP5900233B2 (ja) 調光素子、調光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駆動方法
JP6958070B2 (ja) 調光フィルム、調光部材、車両
JP6128269B1 (ja) 調光フィルム
CN212647217U (zh) 具有双层透明电极结构的液晶面板
US11385507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CN111880341A (zh) 具有双层透明电极结构的液晶面板
CN111596492A (zh) 调光玻璃以及调光装置
JP2020076879A (ja) 調光フィルムおよび駆動回路
JP2017538967A (ja) 不透明度切替可能デバイス
CN113296308B (zh) 一种具有电热功能的调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US20230014763A1 (en) Dimming glass, dimming modul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JPH0755541Y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調光装置
CN212207927U (zh) 调光玻璃以及调光装置
US9041880B2 (en) Optical compensated bending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6189816A1 (ja) 光学デバイス
WO2024108846A1 (zh) 一种调光器件及制备方法
WO2024045079A1 (zh) 一种调光模组及调光装置
CN211014955U (zh) 一种双稳态局部调光器件
JP2023004661A (ja) 調光シート
WO2018150675A1 (ja) 光学デバイス及び光学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