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体积较小的、圆形高分辨率红外吸收气体探测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圆形高分辨率红外吸收气体探测器,其包括壳体、反射件、光源、多通道检测器、参考滤光片和检测滤光片;其中,所述壳体设有容纳腔,所述反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且位于所述容纳腔的一端,所述光源和所述多通道检测器与所述壳体连接且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另一端,所述反射件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光源用于发出射向所述反射件的红外光线,并且所述光源的发出光线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反射面成45°角,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经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射面,继而经所述第二反射面反射至所述多通道检测器,所述多通道检测器包括并排设置的参考通道和检测通道,所述参考滤光片覆盖所述参考通道的进光口,所述检测滤光片覆盖所述检测通道的进光口。
优选地,所述容纳腔的靠近所述反射件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反射件设有多个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用于供气体进入所述容纳腔内。
优选地,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之间。
优选地,相邻的所述通气孔的距离相等。
优选地,所述红外吸收气体探测器还包括红外滤光片,所述红外滤光片设置于所述光源和所述反射件之间且靠近所述光源。
优选地,所述红外吸收气体探测器还包括凸透镜,所述凸透镜设置于所述红外滤光片和所述反射件之间且靠近所述红外滤光片。
优选地,所述反射件由不锈钢制成,且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镀有用于反射红外光的膜。
优选地,所述容纳腔为圆柱形腔体,所述反射件具有与所述容纳腔匹配的圆柱形外表面,所述反射件设有从所述圆柱形外表面凸出的定位凸起,所述壳体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定位凸起的定位槽。
优选地,所述定位凸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关于所述圆柱形外表面的轴心对称分布,所述定位槽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定位凸起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壳体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光源的光源安装孔,所述光源安装孔沿轴向方向设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用于与所述光源的靠近所述反射件的一端抵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光源发射出的红外光线在所述容纳腔内,经过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反射,能够延长检测的气室的工作长度,有利于减小所述红外吸收气体探测器的体积和提高气体浓度检测的精度。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红外吸收气体探测器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红外吸收气体探测器100的爆炸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红外吸收气体探测器100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红外吸收气体探测器100的原理示意图。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圆形高分辨率红外吸收气体探测器100,其包括:壳体11、光源20、反射件30、红外滤光片51、凸透镜52、多通道检测器40、参考滤光片41和检测滤光片42。
壳体11的外形可以呈圆柱状,便于安装。壳体11设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110,容纳腔110可以为圆柱形腔体。壳体11于开口处设有多个定位槽111。壳体11还设有光源安装孔114和检测器安装孔115,光源安装孔114和检测器安装孔115可以均为台阶孔,设有台阶面1141,以便于器件的定位。光源安装孔114和检测器安装孔115均与容纳腔110连通。壳体11可以由不锈钢制成。
反射件30与壳体11连接且位于容纳腔110的一端,光源20和多通道检测器40与壳体11连接且位于容纳腔110的另一端,反射件30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反射面311和第二反射面321,光源20用于发出射向反射件30的红外光线,并且光源20的发出光线的方向与第一反射面311成45°角,光源20发出的光线经第一反射面311反射至第二反射面321,继而经第二反射面321反射至多通道检测器40,多通道检测器40包括并排设置的参考通道和检测通道,参考滤光片41覆盖参考通道的进光口,检测滤光片42覆盖检测通道的进光口。
光源20安装于壳体11,用于发射出红外光线。壳体1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光源20的光源安装孔114,光源安装孔114沿轴向方向设有台阶面1141,台阶面1141用于与光源20的靠近反射件30的一端抵接。由此,能够提高光源20相对于壳体11和反射件30的位置精度,有利于提高气体浓度的检测精度。光源20可以是红外光源,用于发射出红外光线。光源20可以是具有灯珠的LED灯,与灯座连接,灯座设有与外部电路连接的针脚。在光源20的靠近反射件30的一端可以设置有凹面反光罩21,凹面反光罩21围绕光源20设置,光源20位于凹面反光罩21的底部中心。凹面反光罩21可以将光源20例如灯珠发出的光线聚集照射出去,有利于提高光线的强度。凹面反光罩21可以是独立于光源20的零件,也可以是光源20的一部分。
红外滤光片51设置于光源20和反射件30之间且靠近光源20。在一些示例中,光源20发出的光线不纯,包含了干扰的杂光。红外滤光片51能够屏除杂光,仅供检测用的红外光线通过,有利于提高气体浓度的检测精度。
凸透镜52设置于红外滤光片51和反射件30之间且靠近红外滤光片51。凸透镜52能够将光源20发出的光线聚集,有利于提高光线的强度。优选地,凸透镜52为平凸透镜,且平凸透镜的凸面朝向反射件30。平凸透镜具有聚集平行光的功能,有利于提高光线的强度。平凸透镜的平面可以用于与壳体11的定位安装。红外滤光片51和凸透镜52可以作为红外吸收气体探测器100的优选配置,可以提高气体浓度的检测精度。
容纳腔110的靠近反射件30的一端具有开口,反射件30设有多个与容纳腔110连通的通气孔301,通气孔301用于供气体进入容纳腔110内。通气孔301位于第一反射面311和第二反射面321之间。进一步地,反射件30包括左半部31、右半部32和连接部33,连接部33位于左半部31和右半部32之间,并用于连接左半部31和右半部32。左半部31和右半部32可以关于连接部33对称设置。第一反射面311设于左半部31,第二反射面321设于右半部32,第一反射面311和第二反射面321相互垂直。通气孔301设于连接部33。待检测的气体通过通气孔301进入容纳腔110内。优选地,相邻的通气孔301的距离相等,通气孔301在连接部33上均匀分布。由此,气体可以均匀地进入容纳腔110内,容纳腔110内的气体均匀分布,有利于提高气体浓度的检测精度。在另一些示例中,壳体11的侧壁也可以设有通气孔,气体可以从壳体11的侧壁上的通气孔进入容纳腔110内,或者,气体从反射件30与壳体11的间隙中进入容纳腔110内。通气孔301设置在连接部33上,即位于反射件30的朝外的端部上,便于红外吸收气体探测器100的安装使用。通气孔121的直径为0.5毫米至3毫米。将通气孔121设置为较小,有利于防止灰尘进入容纳腔110内;将通气孔121设置为较大,有利于提高气体进入容纳腔110的效率。优选地,通气孔121的直径为2毫米。优选地,容纳腔110为圆柱形腔体,反射件30具有与容纳腔110匹配的圆柱形外表面,反射件30设有从圆柱形外表面凸出的定位凸起302,壳体11设有用于容纳定位凸起302的定位槽111。若反射件30未设置定位凸起302,则反射件30在容纳腔110内可以旋转,光源20发出的光线可能未对准第一反射面311,导致光线反射失败。定位槽111与定位凸起302配合,可以限定反射件30相对于壳体11、光源20和多通道检测器40的位置,便于反射件30的定位安装,有利于提高气体浓度的检测精度。优选地,定位凸起30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关于圆柱形外表面的轴心对称分布,定位槽111的数量和位置与定位凸起302对应设置。由此,多个定位槽111与定位凸起302配合,能够提高反射件30相对于壳体11的位置的稳定性,减少晃动。反射件30由不锈钢制成,且第一反射面311和第二反射面321镀有用于反射红外光的膜。反射件30可以选择光学玻璃、耐热玻璃、石英、蓝宝石、零膨胀微晶玻璃、铜或金属材质作为基板的底材,再经由精密研磨抛光使表面达到光学级的粗糙度、规则度、光洁度,再于基板的表面镀制金属膜或多层的介电质薄膜,使其具有反射红外光的功能。所述金属膜可以是镀金、镀银或镀铝而形成的膜。
光源20发射出的红外光线在容纳腔110内,依次经过第一反射面311和第二反射面321的反射,继而折返回来被多通道检测器40接收,能够延长检测的气室的工作长度,光路较长,有利于减小红外吸收气体探测器100的体积和提高气体浓度检测的精度。
壳体11的底部设有分别用于容纳光源20和多通道检测器40的光源安装孔114和检测器安装孔115,光源安装孔114和检测器安装孔115沿轴向方向设有台阶面1141,台阶面1141用于与光源20和多通道检测器40的端部抵接。将光源20和多通道检测器40安装至壳体11时,将光源20和多通道检测器40的端部抵接于台阶面1141,从而能够提高光源20和多通道检测器40的定位精度,有利于提高光线的光路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气体浓度的检测精度。
多通道检测器40安装于壳体11的底部,多通道检测器40包括并排设置的参考通道和检测通道。参考滤光片41覆盖参考通道的进光口;检测滤光片42覆盖检测通道的进光口。参考滤光片41和检测滤光片42可以是窄带滤光片。多通道检测器40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参考通道和检测通道,参考滤光片41覆盖参考通道的进光口,检测光滤光片覆盖检测通道的进光口,从而同步得到参考波长光的参考光强度和检测波长光的检测光强度,通过参考光强度和检测光强度的差分运算得到待检测气体的浓度。多通道检测器40探测经气体吸收后的特定波长的光线的光强度,并将该光强度信号转化为对应的电信号;最后,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在固定的光程长度下,特定波长的光线被吸收后的光强度与对应种类的气体的浓度具有线性对应关系,通过探测特定波长的光强度的变化量,换算出对应种类的气体的浓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相同光与气体作用距离下,随着气体浓度的增大,多通道检测器40探测的光强度差分信号变化增大,因而,建立气体浓度与探测器光强度差分信号一一对应的数学关系曲线,实现气体浓度传感测量,构成多通道检测器40。红外吸收气体探测器100采用集成的多通道检测器40同时探测参考光和检测波长光,使参考光和检测波长光具有完全相同的来源和传播路径,由外界环境、反射散射等造成的光强度扰动与光损耗完全相同,因此利用参考光和检测波长光的差分信号、可有效消除中红外光源的强度波动、传播损耗引起的光强度动干扰,进而提升红外吸收气体探测器100的检测稳定性和精度。
其中,光源20可以是中红外光源,中红外光源发出3000纳米至7000纳米之间波段的光,这一波段的光更容易被待测气体吸收。例如甲烷对波长为3310纳米的光的吸收强度是波长为1670纳米的光的200倍,从而提高了多通道检测器40的探测精度。中心波长为4200纳米至4300纳米的光更容易被二氧化碳吸收。中心波长为4600纳米至4700纳米的光更容易被一氧化碳吸收。参考波长光的中心波长可以设置为3930纳米至3950纳米,这一波段的光不容易被气体吸收。其中,多通道检测器40可以采用热释电可燃气检测器,包括光敏电阻和与光敏电阻电连接的电路板,光敏电阻在光线的照射下,阻值会发生变化,进而改变流过其的电流的大小,电路板接收电流的大小,并将其转换成周期性的电信号,电信号经电路放大调理后,由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运算则可获得气体的浓度参数。
红外吸收气体探测器100的设计原理是基于测量穿过一定量气体的红外线强度的变化。红外吸收气体探测器100使用双光束、双波长的测量原理,并且使用独立的光学传感器来最大程度的保证测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为不同的气体具有独特的吸收光谱,通过选择具有适当波长的红外线—不同气体对于特定波长红外线的吸收率已经预先被测得—就能很容易的将不同气体辨别出来。而另一波长的红外线则被用于测量所有流过光学系统气体的总体透射比及总气体体积。将两个波长的红外线所测得的气体透射比进行比较,我们就能得出需测气体的浓度。预先选择只对某一种气体有吸收效应的特定波长的红外线,则其他的气体就不会造成误报。
红外吸收气体探测器100可以使用固态半导体红外线光源代替灯管光源,保证了高可靠性和长时间的稳定性,这使得该设备在整个工作周期内都不需要进行日常维护。
从红外光源发出的红外线通过两个窄带滤光片选择出一束测量光和一束比对光。红外线光源经过电子灭弧处理。红外线经过分光片被分为内光路和外光路。内光路由补偿传感器接收而外光路则由测量(主)传感器接收。补偿传感器监测并且补偿由光源20或传感器引起的偏移。主传感器监测外光路并且检测是否有选定的气体出现。
这四个信号,其中2个来自补偿传感器,2个来自主传感器,经过放大、数字化后被送至微处理器。微处理器使用这些信号来计算气体的浓度。气体的响应信号接着被进行线性化处理,然后可以用电压、电流或数字信号的形式输出。探测器会将内部电子信号与电子原件和光学部件的测试极限进行比较,如果发现电子信号值超过了测试极限,那么将会给出特定的故障信息。
参考滤光片41和检测滤光片42等光学滤光片的特性是固定的,而其他原件的性能偏移被双波长、双光路的设计理念所监测和补偿。这意味着尽管某些原件的性能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偏移,但是出厂时进行的零点和量程校准将保持稳定精确。所以在进行过出厂标定后,该气体探测器在使用过程中将无需再进行手工标定校准。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报警装置,其包括报警器和红外吸收气体探测器100,报警器与红外吸收气体探测器100电连接,报警器用于在红外吸收气体探测器100检测到的气体浓度大于预设值时发出警示音。报警器可以包括蜂鸣器和警示灯。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申请专利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