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25225U - 1p+n断路器和安装有该断路器的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1p+n断路器和安装有该断路器的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25225U
CN212625225U CN202021376691.2U CN202021376691U CN212625225U CN 212625225 U CN212625225 U CN 212625225U CN 202021376691 U CN202021376691 U CN 202021376691U CN 212625225 U CN212625225 U CN 2126252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ircuit breaker
gear
handle
intermediat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7669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云飞
曾辛
贾俊
李明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sh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sio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sio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sio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7669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252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252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252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1P+N断路器和安装有该断路器的电气设备,该断路器包括壳体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L极组件和N极组件;其中,在闭合所述1P+N断路器时,L极组件中的缓冲件与所述第一手柄机构上的第一凸起部及所述第一动触头上的阻挡部配合以延迟所述第一动触头与所述第一静触头接触,从而N极组件中第二触头机构先于L极组件中第一触头机构闭合;而且,在断开所述1P+N断路器时,所述第一脱扣机构与所述第二脱扣机构相配合使L极组件中的第一触头机构先于N极组件中第二触头机构断开。因此,N极组件中的第二触头机构不会由于1P+N断路器在断开或闭合时所产生的电弧而损坏,从而确保电气设备可以安全可靠的运转。

Description

1P+N断路器和安装有该断路器的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1P+N断路器和安装有该1P+N断路器的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1P+N断路器将相线(通常用L极表示)和零线(通常用N极表示)接入1P+N断路器中,使其具有过载、断路和短路等保护功能。
现有的1P+N断路器中的L极具有分断能力以及过载、短路和断路等保护功能,而N极只具有分断能力,不具有保护功能,进而1P+N断路器在断开或闭合时产生的电弧容易使N极的触头机构损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避免N极的触头机构损坏的1P+N断路器和安装有该1P+N断路器的电气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1P+N断路器,以使该断路器在断开或闭合时所产生的电弧不会对N极的触头机构产生损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1P+N断路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空腔;
L极组件,安装在所述空腔内,所述L极组件包括:
第一手柄机构,所述第一手柄机构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
第一触头机构,所述第一触头机构包括第一动触头和第一静触头,所述第一动触头上设置有阻挡部;
第一活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手柄机构和所述第一动触头之间,所述第一手柄机构通过所述第一活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动触头与所述第一静触头闭合;
缓冲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手柄机构和所述第一动触头之间,在闭合所述1P+N断路器时,所述缓冲件与所述第一手柄机构上的第一凸起部及所述第一动触头上的阻挡部配合以延迟所述第一动触头与所述第一静触头接触;
第一脱扣机构,包括第一锁扣和第一联动轴,且所述第一锁扣具有第一通孔;
磁脱扣机构,靠近所述第一脱扣机构;
灭弧室,靠近所述第一触头机构;
N极组件,安装在所述空腔内,所述N极组件包括:
第二手柄机构,与所述第一手柄机构连接以同步运动;
第二触头机构,所述第二触头机构包括第二动触头和第二静触头;
第二活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手柄机构和所述第二动触头之间,所述第二手柄机构通过所述第二活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动触头与所述第二静触头闭合;
第二脱扣机构,包括第二锁扣,所述第二锁扣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联动轴插入所述第一锁扣中的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锁扣中的第二通孔中使所述第一锁扣和所述第二锁扣连接;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并与所述第一联动轴的直径相同,在断开所述1P+N断路器时,所述第一脱扣机构与所述第二脱扣机构相配合使所述第一动触头和所述第一静触头的断开先于所述第二动触头和所述第二静触头的断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手柄机构包括第一手柄本体及安装在所述第一手柄本体内的第一中间轴,所述第一凸起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中间轴的一端;
所述第二手柄机构包括第二手柄本体、安装在所述第二手柄本体内的第二中间轴及联动杆,所述第二中间轴的一端通过所述联动杆与所述第一中间轴的另一端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活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一推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手柄机构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推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动触头接触以驱动所述第一动触头与所述第一静触头闭合。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活动机构和所述第二活动机构的构成相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缓冲件具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且所述缓冲件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弯折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1P+N断路器还包括:
隔离件,所述隔离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的空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控制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腔室内;
电动操作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腔室内;
所述L极组件和所述N极组件均安装在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二脱扣机构还包括第二脱扣和第二联动轴,所述第二脱扣通过所述第二联动轴与所述第二锁扣进行联动;
其中,所述电动操作机构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二手柄机构连接,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所述电动操作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手柄机构使所述1P+N断路器的闭合以及驱动所述第二脱扣机构使所述1P+N断路器的断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手柄机构包括第一手柄本体及安装在所述第一手柄本体内的第一中间轴,所述第一凸起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中间轴的一端;
所述第二手柄机构包括第二手柄本体、安装在所述第二手柄本体内的第二中间轴、安装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的齿轮及联动杆,所述第二中间轴的一端通过所述联动杆与所述第一中间轴的另一端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电动操作机构包括驱动件和齿轮组件;
所述齿轮组件包括第一双联齿轮、第二双联齿轮、第三双联齿轮和第四双联齿轮,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双联齿轮的大齿轮,所述第一双联齿轮的小齿轮与所述第二双联齿轮的大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双联齿轮的小齿轮与所述第三双联齿轮的大齿轮啮合,所述第三双联齿轮的小齿轮与所述第四双联齿轮的大齿轮啮合,所述第四双联齿轮的小齿轮与所述第二中间轴上齿轮相啮合;
所述第四双联齿轮的小齿轮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用于触发所述第二脱扣机构使所述1P+N断路器断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控制装置上安装有反馈信号接口,所述反馈信号接口用于插接反馈信号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气设备,所述电气设备安装有如上所述的1P+N断路器,进而确保电气设备可以安全可靠的运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1P+N断路器,通过在所述第一手柄机构和所述第一动触头之间在安装缓冲件,在闭合所述1P+N断路器时,所述缓冲件与所述第一手柄机构上的第一凸起部及所述第一动触头上的阻挡部配合以延迟所述第一动触头与所述第一静触头接触,从而所述第二动触头和所述第二静触头的接触先于所述第一动触头和所述第二静触头的接触;而且,在断开所述1P+N断路器时,所述第一脱扣机构与所述第二脱扣机构相配合使所述第一动触头和所述第一静触头的断开先于所述第二动触头和所述第二静触头的断开。基于上述的N极组件中第二触头机构先于L极组件中第一触头机构闭合及L极组件中第一触头机构先于N极组件中第二触头机构断开,N极组件中的第二触头机构不会由于1P+N断路器在断开或闭合时所产生的电弧而损坏。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1P+N断路器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1P+N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L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L极合闸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L极分闸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N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脱扣机构和第二脱扣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1P+N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N极组件与电动操作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动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二脱扣机构与第四双联齿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隔离件;
20-L极组件;21-第一手柄机构;211-第一凸起部;212-第一手柄本体;213-第一中间轴;22-第一触头机构;221-第一动触头;2211-阻挡部;222-第一静触头;23-第一活动机构;231-第一传动件;232-第一推动件;24-缓冲件;241-第一接触部;242-第一弯折部;243-第二弯折部;244-第二接触部;25-第一脱扣机构;251-第一锁扣;2511-第一通孔;2512-第一触发部;252-第一联动轴;26-磁脱扣机构;27-灭弧室;
30-N极组件;31-第二手柄机构;311-第二手柄本体;312-第二中间轴;313-齿轮;32-第二触头机构;321-第二动触头;322-第二静触头;33-第二活动机构;331-第二传动件;332-第二推动件;34-第二脱扣机构;341-第二锁扣;3411-第二通孔;3412-第二触发部;342-第二脱扣;343-第二联动轴;
40-电动操作机构;41-驱动件;42-齿轮组件;421-第一双联齿轮;422-第二双联齿轮;423-第三双联齿轮;424-第四双联齿轮;4241-第二凸起部;
50-控制装置;51-反馈信号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1P+N断路器将相线(通常用L极表示)和零线(通常用N极表示)接入1P+N断路器中,使其具有过载、断路和短路等保护功能。现有的1P+N断路器中的L极具有分断能力以及过载、短路和断路等保护功能,而N极只具有分断能力,不具有保护功能,进而1P+N断路器在断开或闭合时产生的电弧容易使N极的触头机构损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1P+N断路器,通过在第一手柄机构和第一动触头之间在安装缓冲件,在闭合上述1P+N断路器时,缓冲件与第一手柄机构上的第一凸起部及第一动触头上的阻挡部配合以延迟所述第一动触头与第一静触头接触,从而第二动触头和第二静触头的接触先于第一动触头和第二静触头的接触;而且,在断开1P+N断路器时,第一脱扣机构与第二脱扣机构相配合使第一动触头和第一静触头的断开先于第二动触头和第二静触头的断开。基于上述的N极组件中第二触头机构先于L极组件中第一触头机构闭合及L极组件中第一触头机构先于N极组件中第二触头机构断开,N极组件中的第二触头机构不会由于1P+N断路器在断开或闭合时所产生的电弧而损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1P+N断路器包括:壳体10、L极组件20和N极组件3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0大体呈盒状,其包括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由塑料材料构成,并通过注塑工艺成型,通过两者相连接可以形成具有容纳L极组件20和N极组件30的空腔。而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连接方式,示例性的,上述连接方式可以但不限于为螺纹连接和铆合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为铆合连接。具体的,第二壳体12上设置有向上突出的柱状结构,第一壳体11设置有与柱状结构相配合的孔洞,第二壳体12上的柱状结构穿过第一壳体11的孔洞,通过铆接工艺如:拉铆或压铆等,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铆合固定,实现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连接。
如图2所示,L极组件10包括:第一手柄机构21、第一触头机构22、第一活动机构23、缓冲件24、第一脱扣机构25、磁脱扣机构26和灭弧室27。
其中,如图3所示,第一手柄机构21包括第一手柄本体212、安装在第一手柄本体212内的第一中间轴213,且该第一中间轴231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211。在第一手柄本体212执行合闸的过程中,该第一凸起部211与上述缓冲件24的第一接触部241接触,缓冲件24的第二接触部244抵住第一触头机构22,进而第一凸起部211可以挤压第一接触部241,在挤压力的作用下,缓冲件24的第一接触部241可能弯曲变形并形成复位力,且在第一接触部241弯曲变形的过程中,可以延迟L极组件20中触头的闭合。但第一凸起部211与第一接触部241接触超过3-5毫秒左右后,两者则会分开,第一手柄本体212继续驱动L极组件20中触头闭合,而缓冲件24的第一接触部241在复位力的作用下恢复原形。
如图2、3和4所示,第一触头机构22包括第一动触头221和第一静触头222,第一动触头221上设置有阻挡部2211。在上述第一手柄本体212执行合闸的过程中,该阻挡部2211与缓冲件24的第二接触部244接触,并与上述第一凸起部211以及缓冲件24的第一接触部241相配合,以延迟第一动触头221和第一静触头222闭合。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动触头221可以包括一个卡扣、触头及弹簧。其中,卡扣位于触头的下方,并与第一活动机构23连接,而且卡扣上开设有安装孔以及设置有安装部,触头通过螺钉依次穿过其一端和安装孔固定在卡扣上,上述阻挡部2211设置在触头上,弹簧的一端安装在卡扣的安装部上,另一端固定在壳体上。当闭合断路器时,外力驱动卡扣带动触头与第一静触头222接触,此时,弹簧也随着一起运动并伸长;当断开断路器时,当外力逐渐减少时,在弹簧会恢复到原始位置,进而带动触头与第一静触头222断开。
进一步的,上述触头及第一静触头222由导电性较好的材料形成,示例性的,导电性较好的材料可以但不限于为金、银、铜和它们的合金。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动触头221中的触头和第一静触头222由导电性较好的银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手柄机构21和第一动触头221之间设置有第一活动机构23,该第一活动机构2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手柄机构21和第一动触头221。在闭合断路器时,第一手柄机构21驱动第一活动机构23与第一动触头221形成连杆结构,从而使第一动触头221与第一静触头222闭合。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活动机构23包括第一传动件231和第一推动件232,第一传动件23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手柄机构21,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推动件232的一端,而第一推动件232的另一端置于上述第一动触头221中触头上开设的缺口中。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传动件231为传动杆,第一推动件232为U形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动件231和第一推动件232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传动机构。示例性的,第一传动件231和第一推动件232可以但不限于为齿轮和凸轮。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件24安装在第一手柄机构21和第一动触头22之间。在闭合1P+N断路器时,缓冲件24与第一手柄机构21上的第一凸起部211及第一动触头221上的阻挡部2211配合以延迟第一动触头221与第一静触头222接触,进而N极组件30的第二触头机构32先于L极组件20中第一动触头221和第一静触头222的闭合,从而第二触头机构32在闭合后,由于没有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不会产生电弧;当L极组件20中第一动触头221和第一静触头222闭合后,形成闭合的回路,此时第一动触头221和第一静触头222上会产生电弧,由于L极组件20中包括有灭弧室27,进而可以消除电弧保护触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缓冲件24包括第一接触部241和第二接触部244,缓冲件24在第一接触部241和第二接触部244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弯折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中,如图3所示,缓冲件24在第一接触部241和第二接触部244之间形成有第一弯折部242和第二弯折部243,这样有利于延迟第一动触头221和第一静触头222闭合。
上述实施方案中的缓冲件24是由弹性材料构成,示例性的,弹性材料包括热固性弹性体和热塑性弹性体。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中,弹性材料选自热塑性弹性体。
如图6所示,第一脱扣机构25包括第一锁扣251和第一联动轴252,且第一锁扣251具有第一通孔2511,以及第一锁扣251上设置有第一触发部2512。第一联动轴252穿过第一锁扣251的第一通孔2511与N极组件30中的第二脱扣机构34连接。在执行断开断路器时,第一脱扣机构25受到触发后,第一触发部2511会打破第一活动机构23与第一动触头221之间的连杆结构,进而在弹簧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动触头221与第一静触头222分开。而且,L极组件20中第一脱扣机构25会带动N极组件30中第二脱扣机构34一起运动,使N极组件30中的触头机构断开,进而保证安全。
为避免断路器在短路情况下被高电流产生的热量烧坏,甚至引起火灾,因此,如图2所示,在1P+N断路器的L极组件20中设置有磁脱扣机构26,且靠近第一脱扣机构25,用于在电路中电流大于正常电流时触发第一脱扣机构25使1P+N断路器断开。
对于本实施例中的磁脱扣机构26,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L极组件20包括有灭弧室27,靠近第一触头机构22,用于消除第一动触头221和第一静触头222的闭合或断开所产生的电弧,从而避免触头被电弧损坏。
对于本实施例中的灭弧室27,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N极组件30包括:第二手柄机构31、第二触头机构32、第二活动机构33和第二脱扣机构34。
其中,第二手柄机构31包括第二手柄本体311、安装在第二手柄本体311内的第二中间轴312及联动杆,第二中间轴312的一端通过联动杆与第一中间轴213的另一端连接以实现第一手柄本体212与第二手柄本体311同步运动。
第二触头机构32包括第二动触头321和第二静触头322。其中,第二动触头包括一个卡扣、触头及弹簧,卡扣位于触头的下方,并与第二活动机构33连接,而且卡扣上开设有安装孔以及设置有安装部,触头通过螺钉依次穿过其一端和安装孔固定在卡扣上,弹簧(图中未画出)的一端安装在卡扣的安装部上,另一端固定在壳体上。当闭合断路器时,外力驱动卡扣带动触头与第二静触头322接触,此时,弹簧也随着一起运动并伸长;当断开断路器时,当外力逐渐减少时,在弹簧会恢复到原始位置,进而带动触头与第一静触头222断开。
进一步的,上述触头及第二静触头322由导电性较好的材料形成,示例性的,导电性较好的材料可以但不限于为金、银、铜和它们的合金。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动触头321中的触头和第二静触头322由导电性较好的银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手柄机构31和第二动触头321之间设置有第二活动机构33,该第二活动机构3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手柄机构31和第二动触头321。在闭合断路器时,第二手柄机构31驱动第二活动机构33与第二动触头321形成连杆结构,从使第二动触头321与第二静触头322闭合。
具体的,第二活动机构33与第一活动机构23的构成相同,如图5所示,第二活动机构33包括第二传动件331和第二推动件332,第二传动件33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手柄机构31,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推动件332的一端,而第二推动件332的另一端置于上述第二动触头321中触头上开设的缺口中。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传动件331为传动杆,第二推动件332为U形轴。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传动件331和第二推动件332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传动机构。示例性的,第二传动件331和第二推动件332可以但不限于为齿轮和凸轮。
如图6所示,第二脱扣机构34包括第二锁扣341,该第二锁扣341具有第二通孔3411,以及第二锁扣341上设置有第二触发部3412。第一联动轴252插入第一锁扣251中的第一通孔2511和第二锁扣341中的第二通孔3411中使第一锁扣251和第二锁扣341连接。而且,第一锁扣251中的第一通孔2511的直径小于第二锁扣341中的第二通孔3411的直径,并且第一通孔2511与第一联动轴252的直径相同。
在断开1P+N断路器时,由于第一联动轴252与第一锁扣251中的第一通孔2511直径相同,但小于第二锁扣341中第二通孔3411的直径,则第一锁扣251会先打破第一活动机构23和第一动触头221之间的连杆结构,然后第一联动轴252接触第二通孔3411的内壁并施加作用力以驱动第二锁扣341上的第二触发部3412打破第二活动机构33与第二动触头321之间的连杆结构,进而第一脱扣机构25与第二脱扣机构34相配合使第一动触头221和述第一静触头222的断开先于第二动触头321和第二静触头322的断开,从而N极组件30的第二触头机构32在断开时不会产生电弧,防止被损坏。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6和7,本申请实施例二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1P+N断路器用于远程控制断路器的闭合或断开。该断路器除了包括实施例一中的部件外,还包括:隔离件13、电动操作机构40和控制装置50。
其中,隔离件13安装在壳体10内,并将壳体10的空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控制装置50安装在第一腔室内,电动操作机构40、L极组件20和N极组件30均安装在第二腔室内。此外,隔离件13也是绝缘件,其由陶瓷材料或塑料材料构成,并通过注塑工艺成型。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隔离件13由塑料材料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电动操作机构40分别与控制装置50和第二手柄机构31连接,控制装置50通过电动操作机构40驱动第二手柄机构31使1P+N断路器的闭合以及驱动第二脱扣机构34使1P+N断路器的断开。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第一手柄机构21包括第一手柄本体212、安装在第一手柄本体212内的第一中间轴213,且该第一中间轴231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211。对于其工作原理,如实施例一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第二手柄机构31包括第二手柄本体311、安装在第二手柄本体311内的第二中间轴312及联动杆,第二中间轴312的一端通过联动杆与第一中间轴213的另一端连接以实现第一手柄本体212与第二手柄本体311同步运动。此外,第二中间轴312上设置有齿轮313,用于与上述电动操作机构40配合驱动第二手柄机构31和第一手柄机构21使1P+N断路器闭合或断开。
在本实施例中,电动操作机构40可以降低其在扭矩传递过程中的磨损程度,进而延长其使用寿命。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如图8和9所示,电动操作机构40包括驱动件41和齿轮组件42。其中,齿轮组件42可以降低转速来增大扭矩,进而可以提高电动操作机构40的可以提高足够大的作用力缩短合闸的时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如图9所示,齿轮组件42包括第一双联齿轮421、第二双联齿轮422、第三双联齿轮423和第四双联齿轮424,驱动件41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双联齿轮421的大齿轮,第一双联齿轮421的小齿轮与第二双联齿轮422的大齿轮啮合,第二双联齿轮422的小齿轮与第三双联齿轮423的大齿轮啮合,第三双联齿轮423的小齿轮与第四双联齿轮424的大齿轮啮合,第四双联齿轮424的小齿轮与第二中间轴312上齿轮313相啮合。
由于断路器中空间较小,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电动操作机构40的结构,从而能够适应小型化断路器。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件41的输出端安装有蜗杆,该蜗杆上齿轮为斜齿轮,因此,第一双联齿轮421的大齿轮也设置为斜齿轮,进而蜗杆上的齿轮与第一双联齿轮421的大齿轮相啮合使驱动件40的输出端与第一双联齿轮421连接,从而将驱动件40的驱动力传递至第一双联齿轮421上。而且,上述蜗杆的设置不仅可以优化断路器的空间,还能使其与第一双联齿轮421啮合后具有反锁的功能,进一步提高了该操作结构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手柄机构31上设置的齿轮313为不完全齿轮,为了能够与齿轮313配合实现分合闸动作,第四双联齿轮424的的小齿轮也设置为不完全齿轮。
进一步的,在断路器组装时,第四双联齿轮424需要从电路板中穿过,因此,基于方便组装考虑,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四双联齿轮424的大齿轮上具有传动轴,小齿轮上具有套筒,断路器组装时,大齿轮上的传动轴穿过电路板上的通孔,并插入小齿轮的套筒中。同时,为了能够使大齿轮和小齿轮实现同步转动,大齿轮的传动轴上设置有突出部,小齿轮的套筒的一侧开设有孔,当传动轴插入套筒中后,通过传动轴上的突出部与套筒上的孔配合使大齿轮与小齿轮同步转动。
此外,如图10所示,第四双联齿轮424的小齿轮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4241,用于触发第二脱扣机构34使1P+N断路器断开。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脱扣机构34除了包括第二锁扣341之外,还包括第二脱扣342和第二联动轴343,第二脱扣342通过第二联动轴343与第二锁扣341进行联动。当控制装置50发出断开断路器的指令后,与控制装置40电连接的驱动件41驱动双联齿轮转动,当第四双联齿轮424上转动一定角度后,其上的第二凸起部4241与第二脱扣342配合,带动第二锁扣341运动使1P+N断路器。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40可以包括自动和手动模式的切换模块及与切换模块电连接的单片机。当处于自动模式时,单片机接收指令可以远程控制断路器的闭合或断开,但不能手动闭合或断开断路器,进而可以满足费控功能;当处于手动模式时,可以远程控制断路器的断开或闭合,也可以手动闭合该断路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7所示,控制装置50上安装有反馈信号接口51,反馈信号接口用于插接反馈信号端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安装有上述实施例中的1P+N断路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气设备中,由于安装由上述实施例中的1P+N断路器,因此,该电气设备也具有与上述1P+N断路器相同的优点,具体可参见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或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者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体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互相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1P+N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空腔;
L极组件,安装在所述空腔内,所述L极组件包括:
第一手柄机构,所述第一手柄机构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
第一触头机构,所述第一触头机构包括第一动触头和第一静触头,所述第一动触头上设置有阻挡部;
第一活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手柄机构和所述第一动触头之间,所述第一手柄机构通过所述第一活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动触头与所述第一静触头闭合;
缓冲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手柄机构和所述第一动触头之间,在闭合所述1P+N断路器时,所述缓冲件与所述第一手柄机构上的第一凸起部及所述第一动触头上的阻挡部配合以延迟所述第一动触头与所述第一静触头接触;
第一脱扣机构,包括第一锁扣和第一联动轴,且所述第一锁扣具有第一通孔;
磁脱扣机构,靠近所述第一脱扣机构;
灭弧室,靠近所述第一触头机构;
N极组件,安装在所述空腔内,所述N极组件包括:
第二手柄机构,与所述第一手柄机构连接以同步运动;
第二触头机构,所述第二触头机构包括第二动触头和第二静触头;
第二活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手柄机构和所述第二动触头之间,所述第二手柄机构通过所述第二活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动触头与所述第二静触头闭合;
第二脱扣机构,包括第二锁扣,所述第二锁扣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联动轴插入所述第一锁扣中的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锁扣中的第二通孔中使所述第一锁扣和所述第二锁扣连接;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并与所述第一联动轴的直径相同,在断开所述1P+N断路器时,所述第一脱扣机构与所述第二脱扣机构相配合使所述第一动触头和所述第一静触头的断开先于所述第二动触头和所述第二静触头的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P+N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机构包括第一手柄本体及安装在所述第一手柄本体内的第一中间轴,所述第一凸起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中间轴的一端;
所述第二手柄机构包括第二手柄本体、安装在所述第二手柄本体内的第二中间轴及联动杆,所述第二中间轴的一端通过所述联动杆与所述第一中间轴的另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P+N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一推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手柄机构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推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动触头接触以驱动所述第一动触头与所述第一静触头闭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1P+N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机构和所述第二活动机构的构成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1P+N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具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且所述缓冲件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弯折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1P+N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1P+N断路器还包括:
隔离件,所述隔离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的空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控制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腔室内;
电动操作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腔室内;
所述L极组件和所述N极组件均安装在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二脱扣机构还包括第二脱扣和第二联动轴,所述第二脱扣通过所述第二联动轴与所述第二锁扣进行联动;
其中,所述电动操作机构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二手柄机构连接,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所述电动操作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手柄机构使所述1P+N断路器的闭合以及驱动所述第二脱扣带动所述第二锁扣和第一锁扣使所述1P+N断路器的断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1P+N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机构包括第一手柄本体及安装在所述第一手柄本体内的第一中间轴,所述第一凸起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中间轴的一端;
所述第二手柄机构包括第二手柄本体、安装在所述第二手柄本体内的第二中间轴、安装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的齿轮及联动杆,所述第二中间轴的一端通过所述联动杆与所述第一中间轴的另一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1P+N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操作机构包括驱动件和齿轮组件;
所述齿轮组件包括第一双联齿轮、第二双联齿轮、第三双联齿轮和第四双联齿轮,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双联齿轮的大齿轮,所述第一双联齿轮的小齿轮与所述第二双联齿轮的大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双联齿轮的小齿轮与所述第三双联齿轮的大齿轮啮合,所述第三双联齿轮的小齿轮与所述第四双联齿轮的大齿轮啮合,所述第四双联齿轮的小齿轮与所述第二中间轴上齿轮相啮合;
所述第四双联齿轮的小齿轮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用于触发所述第二脱扣机构使所述1P+N断路器断开。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1P+N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上安装有反馈信号接口,所述反馈信号接口用于插接反馈信号端子。
10.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设备安装有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1P+N断路器。
CN202021376691.2U 2020-07-14 2020-07-14 1p+n断路器和安装有该断路器的电气设备 Active CN2126252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6691.2U CN212625225U (zh) 2020-07-14 2020-07-14 1p+n断路器和安装有该断路器的电气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6691.2U CN212625225U (zh) 2020-07-14 2020-07-14 1p+n断路器和安装有该断路器的电气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25225U true CN212625225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06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76691.2U Active CN212625225U (zh) 2020-07-14 2020-07-14 1p+n断路器和安装有该断路器的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252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86625B (zh) 小型断路器
CN111899992A (zh) 1p+n断路器和安装有该断路器的电气设备
AU2019413418B2 (en) Miniature circuit breaker
CN109786186B (zh) 小型断路器
CN212625225U (zh) 1p+n断路器和安装有该断路器的电气设备
KR20210099151A (ko) 소형차단기
CN213242437U (zh) 断路器
CN109599303B (zh) 小型断路器
CN218568759U (zh) 断路器的脱扣机构和断路器
CN114360977B (zh) 一种可远程控制的断路器
KR20210103551A (ko) 소형차단기
CN217009102U (zh) 一种断路器
CN115513014A (zh) 断路器的脱扣机构和断路器
CN115360065A (zh)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
CN212695091U (zh) 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
CN210325664U (zh) 一种快速反应双断点断路器
CN113056805B (zh) 一种双断点断路器的动触头机构
CN109637907B (zh) 小型断路器
CN213242445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
CN220358045U (zh) 一种用于电路通断反馈的遥信触发组件
CN218939562U (zh) 断路器
CN214848441U (zh) 一种操作机构和小型断路器
CN212625368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8069759U (zh) 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
CN219553558U (zh) 一种断路器双断点机构及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11201 28 Bai Shi Road, Jing Kai District, Xiangtan, Hunan

Patentee after: Weisheng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1201 28 Bai Shi Road, Jing Kai District, Xiangtan, Hunan

Patentee before: WASION ELECTR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