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12292U - 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渗护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渗护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612292U CN212612292U CN202021126536.5U CN202021126536U CN212612292U CN 212612292 U CN212612292 U CN 212612292U CN 202021126536 U CN202021126536 U CN 202021126536U CN 212612292 U CN212612292 U CN 2126122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ud pile
- protection device
- baffle
- partition plate
-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渗护坡装置,包括外框、网格、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外框上设有网格,网格与第一隔板之间设有植被层,植被层下方设有土壤层,第一隔板通若干第一弹簧与第二隔板连接,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均设有若干通孔,外框上设有若干固定桩,固定桩下端设有尖块,固定桩与外框滑动连接,固定桩内有螺纹杆,固定桩下端设有通槽,通槽内转动连接有两个转杆,转杆下端设有复位件。通过采用外轮廓为正六边形的外框,可最大限度的对坡体进行保护;通过在外框上的固定桩内设有螺纹杆,固定桩内设有两个可转动的转杆,通过螺纹杆进行挤压使得转杆转动,增加固定桩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使得固定桩的固定效果大大增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坡装置,具体是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渗护坡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由于经常受到水流的冲刷,岸坡上的土壤容易受到侵蚀,造成大量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是造成土地资源平衡失调的主要因素之一,护坡网可有效防止水流对河堤、大坝的冲击力,减少土壤的流失。
传统的护坡网通过固定桩对其进行固定,由于坡体内部的软质土壤容易滑动动,固定桩固定效果不佳,护坡网容易发生倾斜,护坡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渗护坡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渗护坡装置,包括外框、网格、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外框上设有网格,所述外框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所述外框下端滑动连接有第二隔板,所述网格与第一隔板之间设有植被层,所述植被层下方设有土壤层,所述第一隔板通若干第一弹簧与第二隔板连接,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均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外框上周向均匀设有若干固定桩,所述固定桩下端设有尖块,所述固定桩与外框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桩中间轴向啮合连接有螺纹杆,所述固定桩下端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转动连接有两个转杆,所述转杆下端设有复位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框外轮廓为正六边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桩上设有通纳螺纹杆的螺纹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通孔上端设有沉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复位件由两个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通槽底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分别与转杆下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杆的尾端设有倒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采用外轮廓为正六边形的外框,可最大限度的对坡体进行保护;通过在外框上的固定桩内设有螺纹杆,固定桩内设有两个可转动的转杆,通过螺纹杆进行挤压使得转杆转动,增加固定桩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使得固定桩的固定效果大大增加;通过在外框内设有两个隔板,隔板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可防止由于水流的倒灌而引起的防护网隆起、破裂情况的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渗护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渗护坡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渗护坡装置的外框与固定桩连接结构剖视图。
图4为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渗护坡装置中图3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5为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渗护坡装置中图3中B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6为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渗护坡装置中固定桩与螺纹杆连接结构三维示意图。
图中:1-外框、2-网格、3-固定桩、4-螺纹杆、5-植被层、6-土壤层、7-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9-第一弹簧、10-通孔、11-螺纹通孔、12-通槽、13-转杆、14-倒钩、15-尖块、16-沉槽、17-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渗护坡装置,包括外框1、网格2、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外框1上设有网格2,网格2可对坡体的泥土进行固定,外框1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7,外框1下端滑动连接有第二隔板8,网格2与第一隔板7之间设有植被层5,植被层5栽种植物可对坡体进行水土保护,植被层5下方设有土壤层6,第一隔板7通若干第一弹簧9与第二隔板8连接,第二隔板8和第一弹簧9可以对坡体内涌动的泥水进行缓冲,保护护坡装置,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上均设有若干通孔10,通孔10可使得泥土流动,外框1上周向均匀设有若干固定桩3,固定桩3起到固定作用,固定桩3下端设有尖块15,尖块15便于固定桩3的安装,固定桩3与外框1滑动连接,固定桩3中间轴向啮合连接有螺纹杆4,固定桩3下端设有通槽12,通槽12内转动连接有两个转杆13,转杆13下端设有复位件,复位件可使得转杆13不使用时返回通槽13内部。
外框1外轮廓为正六边形,正六边形的外框1可使得护坡装置无缝接合,防止其发生倾斜,且多个正六边形的外框1组合形成蜂巢结构,装置整体稳定坚固,不易损坏;
固定桩3上设有通纳螺纹杆4的螺纹通孔11;
螺纹通孔11上端设有沉槽16,沉槽16对螺纹杆4上端进行通纳;
复位件由两个第二弹簧17,两个第二弹簧17一端与通槽12底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二弹簧另一端分别与转杆13下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使用时,将多个本装置放置于坡体上,由于外框1为正六边形,可最大限度的对坡体进行保护,通过砸动固定桩3使得外框1初步固定与坡体上,然后转动螺纹杆4,使得螺纹杆4在固定桩3的螺纹通孔11下移,底端下移至与两个转杆13接触,转杆13转动,使得固定桩3底部与土壤的面积增加,增加外框1与坡体的连接的稳定性。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转杆13的尾端设有倒钩14,使得转杆13对土壤流失时的阻力更大,使得本装置稳定性大大增加。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渗护坡装置,包括外框(1)、网格(2)、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所述外框(1)上设有网格(2),所述外框(1)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7),所述外框(1)下端滑动连接有第二隔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2)与第一隔板(7)之间设有植被层(5),所述植被层(5)下方设有土壤层(6),所述第一隔板(7)通若干第一弹簧(9)与第二隔板(8)连接,所述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上均设有若干通孔(10),所述外框(1)上周向均匀设有若干固定桩(3),所述固定桩(3)下端设有尖块(15),所述固定桩(3)与外框(1)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桩(3)中间轴向啮合连接有螺纹杆(4),所述固定桩(3)下端设有通槽(12),所述通槽(12)内转动连接有两个转杆(13),所述转杆(13)下端设有复位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渗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外轮廓为正六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渗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桩(3)上设有通纳螺纹杆(4)的螺纹通孔(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渗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通孔(11)上端设有沉槽(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渗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由两个第二弹簧(17),两个所述第二弹簧(17)一端与通槽(12)底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分别与转杆(13)下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渗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13)的尾端设有倒钩(1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126536.5U CN212612292U (zh) | 2020-06-17 | 2020-06-17 | 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渗护坡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126536.5U CN212612292U (zh) | 2020-06-17 | 2020-06-17 | 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渗护坡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612292U true CN212612292U (zh) | 2021-02-26 |
Family
ID=74717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126536.5U Active CN212612292U (zh) | 2020-06-17 | 2020-06-17 | 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渗护坡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612292U (zh) |
-
2020
- 2020-06-17 CN CN202021126536.5U patent/CN21261229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56013B (zh) | 一种海上风电桩基基础的防冲刷装置 | |
CN200985498Y (zh) | 连锁护坡砌块 | |
CN202284289U (zh) | 组合式河岸生态护坡结构 | |
CN212612292U (zh) | 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渗护坡装置 | |
CN215482707U (zh) | 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汛挡水装置 | |
CN209923869U (zh) | 一种小型河道堤坝用防护装置 | |
CN114215010B (zh) | 一种堤坝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8571006B (zh) | 一种海上风电桩基的防冲刷装置 | |
CN215925844U (zh) | 一种防水土流失水利生态墙 | |
CN206693147U (zh) | 河床植被修复系统 | |
CN205822132U (zh) | 一种流动水域护坡结构 | |
CN213448475U (zh) | 一种防洪的打桩机拔桩夹具 | |
CN212896158U (zh) | 一种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骨架架空结构 | |
CN209339085U (zh) | 一种高稳定性的生态护岸结构 | |
CN211898165U (zh) | 一种河流抗冲堤防加固结构 | |
CN209384193U (zh) | 适用于软土地基的呼吸型重力式预制箱体生态驳岸结构 | |
CN217997967U (zh) | 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生态水利护坡装置 | |
CN216864673U (zh) |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河道系统 | |
CN217203871U (zh) | 一种稳定性好的水利工程护坡 | |
CN212714799U (zh) | 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 | |
CN221798319U (zh) |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护坡模块 | |
CN213571786U (zh) |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护坡板 | |
CN211571604U (zh) | 一种生物加固的岸滩防护结构 | |
CN212223760U (zh) | 一种利用螺母块体新型布置方式构成的堤坝坡面 | |
CN216515393U (zh) | 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的绿化型护坡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