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93014U - 一种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593014U CN212593014U CN202021322532.4U CN202021322532U CN212593014U CN 212593014 U CN212593014 U CN 212593014U CN 202021322532 U CN202021322532 U CN 202021322532U CN 212593014 U CN212593014 U CN 2125930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counterpulsation
- shock
- rehabilitation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包括主机以及反搏气囊组件;主机包括壳体以及主控模块、电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反搏控制模块和气源组件;气源组件包括气泵、储气罐、电磁阀组以及多个气管接口,储气罐的出气端通过电磁阀组分别与多个气管接口管路连接;反搏气囊组件包括连接在多个气管接口的三组气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正向及负向交替作用的反搏方式,最大限度保障下肢血流动力,从而解决糖尿病足下肢及足部的血流灌注不足的问题;通过无线方式获取人体生理数据信号,减少了传统的繁琐数据线连接工作及连线对治疗过程的干扰;且主机体积重量和功耗较小,适用于日常家庭或社康中心的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
背景技术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起的足部缺血性、神经性和神经缺血性病变,早期表现为下肢发凉足部皮温降低、疼痛等供血不足症状及麻痹、迟钝等外周神经病变症状;晚期则出现足部肌肉、骨组织坏死,如骨髓炎、干性或湿性坏疽等严重症状而不得不施行截肢手术。糖尿病足可导致患者行走受限与终身残疾,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
临床中按Wagner分级对糖尿病足由轻到重分为0~5级。即使是处于最轻的0级,患者的下肢及足部已有显著的血运差、灌注不足及神经病变。因此,改善患者下肢与足部的血流动力学,对于糖尿病足的预防、治疗及康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临床中对糖尿病足的治疗主要包括:1)血糖控制;2)药物治疗;3)抗血小板及扩血管治疗;3)空气压力波等无创性的辅助循环疗法;4)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治疗与血管旁路手术;5)截肢手术等。
其中,药物治疗对于改善下肢与足部的血流动力学环境极为有效;介入手术花费巨大,且糖尿病患者支架术后容易产生局部血栓形成新的闭塞,此外对于膝盖以下的血管闭塞导丝难以通过,小腿与足部小血管及微小血管闭塞则不适合做介入治疗。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其性质与下肢按摩无异,由于其实质上没有增加下肢血供,因此其血流动力学效果也极为有限。
现代体外反搏(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是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发的无创性机械辅助循环疗法及装置。作为我国先进治疗类和高端医疗仪器的代表性产品,是我国最早通过FDA认证(1994年)的医疗仪器。EECP主要应用于缺血性血管疾病的治疗,涵括心脑与外周大血管及组织微小血管,疗效覆盖疾病的发生、急性阶段和康复期,且已经明确列入美国与欧洲的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指南,相关的指南推荐级别为:冠心病心绞痛(Ⅱa-Ⅱb)、缺血性脑卒中(Ⅱa)。我国作为EECP的发源地,相关基础研究及装置研发一直走在国际前列,临床应用除了传统的心脑血管疾病,还拓展到了外周血管疾病及微小血管疾病(如眼底疾病、突发性耳聋、睡眠障碍及末梢血管障碍等),目前我国各省及港澳台地区均建有EECP临床治疗中心。国产的EECP装置目前已出口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梅奥医院、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哈佛医学院等多个国际顶级医疗机构均建有EECP治疗中心。EECP是极少数具有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而又能受到国际广泛认同的疗法及装置。
由于EECP最初的设计目的是抢救心肌梗死患者,因此目前国内外所沿用的三级由远端向近心端反搏作用模式及以D/S比值≥1.2的即时疗效判定标准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回心血量及冠状动脉供血,同时保障上半身重要脏器的供血。然而,对于下半身尤其是下肢及足部的血流动力学促进,上述的工作模式及标准可能并不能达到最优效果,因此需要针对下半身血流动力学促进的临床需求,设计新的反搏干预作用模式。
此外,糖尿病足患者普遍存在行走不便的问题,早期症状轻不容易引起足够重视,致使疾病逐渐恶化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将EECP治疗定位为二级预防/康复的目标下放至社康服务中心及家庭,更有利于患者的早期预防早期干预及预后康复。然而,目前的临床用的EECP装置由于固有的特点,并不适合于在社康及家庭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体积庞大而笨重,反搏床覆盖面积近两平方米,重量超过200kg;2)功耗高、噪声大、发热量大,临床EECP装置普遍接近甚至超过2.5千瓦时,da功率气泵造成显著噪声;3)一体式反搏执行装置对于小腿或足部有溃疡的患者,小腿囊套可能对溃疡区造成不良事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足且体积小、功耗低的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包括主机以及反搏气囊组件;所述主机包括具有一容纳腔体的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容纳腔体内的主控模块、电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反搏控制模块和气源组件,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以及反搏控制模块相连,所述气源组件包括气泵、储气罐、电磁阀组以及多个气管接口,所述储气罐的进气端通过管路与所述气泵连接,所述储气罐的出气端通过所述电磁阀组分别与所述多个气管接口管路连接,多个所述气管接口设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所述反搏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气泵以及电磁阀组电信号连接;所述反搏气囊组件包括通过管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多个气管接口上的三组气囊。
优选地,所述电磁阀组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以及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以及第三电磁阀分别与两个所述气管接口相连;
所述三组气囊包括两个小腿部囊套、两个大腿部囊套以及两个臀部囊套,两个所述小腿部囊套的进气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在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对应的两个所述气管接口上,两个所述大腿部囊套的进气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在与所述第二电磁阀对应的两个所述气管接口上,两个所述臀部囊套的进气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在与所述第三电磁阀对应的两个所述气管接口上。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底板、由所述底板垂直凸伸的多个侧壁、以及连接所述多个侧壁顶端的面板,所述容纳腔体由所述底板、多个侧壁以及面板共同围成,所述面板上还设有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的触控显示屏、控制按钮以及扬声器。
优选地,所述面板为朝向所述主机前侧的一斜板,且所述面板上凹陷形成有一用于容纳所述触控显示屏的收容槽,所述触控显示屏的后端通过一旋转轴可旋转的安装在收容槽内。
优选地,所述容纳腔体内还设有一用于检测患者血糖的血糖检测器,所述血糖检测器固定于所述面板的底部并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面板对应所述血糖检测器的位置开设有一试纸入口。
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体内的充电电池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后侧壁上的充电接口,所述壳体后侧壁上还设置有散热风扇。
优选地,所述气源组件还包括一空气过滤器和一降噪器,所述壳体前侧壁上开设有一进气口,所述空气过滤器通过管路连接于所述进气口和气泵之间,所述降噪器通过管路连接于所述气泵和储气罐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有一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包括一减震托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减震托板底部的多个减震支撑脚,所述主机固定在所述减震托板上。
优选地,所述减震托板为方形板状结构,其底面设有由减震托板的四角分别向中心方向延伸设置的四条滑轨,每个所述滑轨内滑动设有一加强腿,每个所述加强腿的外端设有一所述减震支撑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正向及负向交替作用的反搏方式,最大限度保障下肢血流动力,从而解决糖尿病足下肢及足部的血流灌注不足的问题;利用无线连接方式获取患者的人体生理数据信号,减少了传统的繁琐数据线连接工作及连线对治疗过程的干扰与不便;通过将气源组件以及各电气模块集成在主机内,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同时在满足各气囊在对下肢血流动力学促进要求的前提下,采用较小型的气泵和高压储气罐,减小主机的体积重量、功耗及发热,适用于日常家庭或社康中心的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的主机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的原理方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的主机处于显示屏收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的主机后视图;
图5为图4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包括主机100以及反搏气囊组件(未图示);所述主机100包括具有一容纳腔体的壳体10以及设于容纳腔体内的主控模块20、电源模块30、数据采集模块40、无线通讯模块50、反搏控制模块60和气源组件200,主控模块20分别与电源模块30、数据采集模块40、无线通讯模块50以及反搏控制模块60相连,气源组件200包括气泵201、储气罐202、电磁阀组以及多个气管接口204,储气罐202的进气端通过管路与气泵201连接,储气罐202的出气端通过电磁阀组分别与多个气管接口204管路连接,多个气管接口204设于壳体10的外壁上,反搏控制模块60分别与气泵201以及电磁阀组电信号连接;所述反搏气囊组件包括通过管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多个气管接口204上的三组气囊。
该无线通讯模块50可以为天线,数据采集模块40通过该无线通讯模块50来与外部的心电、血压、脉搏及指脉监测设备进行数据连接,从而获取患者的人体生理数据信号,通过无线连接方式减少了传统的繁琐数据线连接工作及连线对治疗过程的干扰与不便;当然,主机100上也可设置数据接口,适用传统没有无线通讯的监测设备。该反搏气囊组件的气囊为现有常规的囊套,用于套设在患者的小腿部、大腿部以及臀部处。
主控模块20将数据采集模块40所获取的人体生理数据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后,生成控制信号发送至反搏控制模块60,反搏控制模块60根据该控制信号触发启动正向序贯加压治疗,预设反搏压力为0.015MPa,并判断指脉波的D/S比值是否达到1.1,若不能达到则按0.005MPa逐渐增加。当D/S比值达到或超过1.1,则启动正负往复序贯加压模式,使反搏气囊组件在预设10个心动周期内采用传统的反搏模式由远端向近心端的各个气囊按预设时差的进行正向序贯加压以增加回心血量;之后使反搏气囊组件在预设若5个心动周期内,以0.02MPa的工作压力对由近心端向远端的各个气囊按预设时差的进行负向序贯加压以增加下肢血量并起到按摩的作用;不断重复正向序贯加压和负向序贯加压直至一个治疗(45min),从传统以单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灌注为目标的反搏模式转变为以增加下肢及足部血流灌注为主要目标的作用模式,从而解决糖尿病足下肢及足部的血流灌注不足的问题。
通过将气源组件200以及各电气模块集成在主机100内,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同时在满足各气囊在对下肢血流动力学促进要求的前提下,采用较小型的气泵201和高压储气罐202,减小主机100的体积重量、功耗及发热,适用于日常家庭或社康中心的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电磁阀组包括第一电磁阀203a、第二电磁阀203b以及第三电磁阀203c,第一电磁阀203a、第二电磁阀203b以及第三电磁阀203c分别与两个气管接口204相连,即一个电磁阀同时控制两个气管接口204的开闭。气囊包括两个小腿部囊套、两个大腿部囊套以及两个臀部囊套,两个小腿部囊套的进气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在与第一电磁阀203a对应的两个气管接口204上,两个大腿部囊套的进气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在与第二电磁阀203对应的两个气管接口204上,两个臀部囊套的进气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在与第三电磁阀203c对应的两个气管接口204上。
所述由远端向近心端的正向序贯加压即控制第一电磁阀203a、第二电磁阀203b以及第三电磁阀203c以大约50ms的时差依次打开,从而提高舒张压,将动脉血液驱回至上半身,增加静脉回心血量,改善心脑肾等上半身重要脏器血流灌注;所述近心端向远端的负向序贯加压即控制第三电磁阀203c、第二电磁阀203b以及第一电磁阀203a以大约50ms的时差依次打开,增加下肢及足部血流灌注;本实用新型采用可组合式囊套,可避免远端囊套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小腿及足部溃疡区产生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底板、由底板垂直凸伸的多个侧壁、以及连接多个侧壁顶端的面板11,容纳腔体由底板、多个侧壁以及面板11共同围成,面板11上还设有与主控模块20连接的触控显示屏12、控制按钮13以及扬声器14。
具体地,通过设置的触控显示屏12可根据获取的人体生理数据信号将患者的心电信号、指脉信号、血压信号以及脉搏信号进行实时显示;控制按钮13包括气压增加键131、气压降低键132和开关及暂停键133,该气压增加键131、气压降低键132可以实现手动调节各囊套的压力值,开关及暂停键133用于控制主机100的开关以及紧急情况下的暂停功能;当在康复治疗期间患者的心率大于120次/分钟、小于40次每分钟或血压过高≥170/100mmHg时,主控模块20通过该扬声器14发出报警并停止治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面板11为朝向主机100前侧的一斜板,且面板11上凹陷形成有一用于容纳触控显示屏12的收容槽15,触控显示屏12的后端通过一旋转轴121可旋转的安装在收容槽15内。
当主机100水平放置时,面板11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为30度,便于使用者操作;而旋转轴121沿左右方向延伸,触控显示屏12的显示面朝向收容槽15的一侧,连接线设置在旋转轴121内,因此,当触控显示屏12不适用而折叠收合在收容槽15内时,可很好的对触控显示屏12的显示面板11进行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减少占用空间。更进一步的,还可以增加设置一枢转轴,该枢转轴的一端垂直枢接在旋转轴121的中段处,另一端枢接触控显示屏12,该触控显示屏12可围绕枢转轴的轴线方向旋转,而枢转轴可围绕着旋转轴121的轴线方向旋转,如此可使得触控显示屏12在使用时,通过旋转轴121和枢转轴的作用将触控显示屏12呈180度翻转,让其显示面朝上进行显示工作,当不需要使用时,再次180度翻转,让其显示面朝下进行隐藏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容纳腔体内还设有一用于检测患者血糖的血糖检测器70,血糖检测器70固定于面板11的底部并与主控模块20连接,面板11对应血糖检测器的位置开设有一试纸入口16。
如此,可将涂有患者血样的试纸通过试纸入口16放入血糖检测器70中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后的数据反馈给主控模块20,主控再将数据通过触控显示屏12显示出来,从而可视化的获得治疗效果。
进一步地,主机100内还可设置一与主控模块20连接的存储模块80,通过该存储模块80可建立患者管理档案,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生理数据信息、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电源模块30包括设置在容纳腔体内的充电电池31以及设于壳体10后侧壁上的充电接口32,通过主机100充电接口32进行充电,使本实用新型的康复治疗仪适用于无供电条件的环境中使用,适用范围广;壳体10后侧壁上还设置有散热风扇17,具体的散热风扇17数量为两个,一个朝向壳体10的容纳腔体内吹,一个朝向壳体10外吹,从而形成对流便于将主机100内的热量抽走;当然,两个散热风扇17也可同时朝向壳体10外吹,在壳体10的侧壁上开设进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气源组件200还包括一空气过滤器205和一降噪器206,壳体10前侧壁上开设有一进气口18,空气过滤器205通过管路连接于进气口18和气泵201之间,进气口18呈漏斗状结构,且由外至内逐渐增大,有利于进入的空气形成扩散性气流进入到空气过滤器205中,提高清洁过滤效果。该降噪器206通过管路连接于气泵201和储气罐202之间,从而可降低主机100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增加治疗时的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还包括有一减震底座300,减震底座300包括一减震托板301以及设置在减震托板301底部的多个减震支撑脚304,主机100固定在减震托板301上;具体地,减震托板301为方形板状结构,其底面设有由减震托板301的四角分别向中心方向延伸设置的四条滑轨302,每个滑轨302内滑动设有一加强腿303,每个加强腿303的外端设有一减震支撑脚304。
在使用时,可将四个加强腿303从各自滑轨302内伸出进行支撑,结合四个减震支撑脚304,可大大增加主机100的稳定性,减少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机械振动造成的影响;而在不需要使用时,可将四个加强腿303收纳隐藏在各滑轨302内,使结构更加紧凑,并且减少空间的占用。
本实用新型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的控制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获取患者的人体生理数据信号,该人体生理数据信号包括患者的心电信号、指脉信号、血压信号以及脉搏信号。
具体的,步骤S1还包括建立患者的个性化管理档案,记录所获取的人体生理数据信号,并通过触控显示屏12输入患者个人信息以及治疗方案;根据糖尿病足的临床分级及患者下肢溃疡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佩戴小腿囊套,即选择采用二级还是三级反搏模式的治疗方案。
S2、根据实时获得心电信号中的Q、R、S波,利用R波触发启动正向反搏治疗,预设的反搏压为0.015MPa;即所述反搏气囊组件的三组气囊以正向序贯加压至0.015MPa的预设压力值,根据所获取到的人体生理数据信号计算舒张波峰值与收缩波峰值的D/S比值,当D/S≥1.1时,认为可达到反搏效果;若D/S<1.1,则以0.005MPa的增幅逐步增加所述各气囊的压力值,直至D/S≥1.1,且最大反搏压力不超过0.035Mpa。
S3、当舒张波峰值与收缩波峰值的D/S比值时,生成控制信号发送至反搏控制模块60,反搏控制模块60根据该控制信号触发启动正向序贯加压治疗,预设反搏压力为0.015MPa,并判断指脉波的D/S比值是否达到1.1,若不能达到则按0.005MPa逐渐增加。当D/S比值达到或超过1.1,则启动正负往复序贯加压模式,使反搏气囊组件在预设10个心动周期内采用传统的反搏模式由远端向近心端的各个气囊按预设时差的进行正向序贯加压以增加回心血量;之后使反搏气囊组件在预设若5个心动周期内,以0.02MPa的工作压力对由近心端向远端的各个气囊按预设时差的进行负向序贯加压以增加下肢血量。
具体康复治疗时,重复步骤S3,直至完成一次共计45min的康复治疗;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当患者的心率大于120次/分钟、小于40次/分钟或血压过高≥170/100mmHg时,主机100通过扬声器14报警并强制停止治疗;当然,在具体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任何不适状况时,也可通过开关及暂停键133从而强制停止并退出治疗。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以及反搏气囊组件;所述主机包括具有一容纳腔体的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容纳腔体内的主控模块、电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反搏控制模块和气源组件,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以及反搏控制模块相连,所述气源组件包括气泵、储气罐、电磁阀组以及多个气管接口,所述储气罐的进气端通过管路与所述气泵连接,所述储气罐的出气端通过所述电磁阀组分别与所述多个气管接口管路连接,多个所述气管接口设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所述反搏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气泵以及电磁阀组电信号连接;所述反搏气囊组件包括通过管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多个气管接口上的三组气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组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以及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以及第三电磁阀分别与两个所述气管接口相连;
所述三组气囊包括两个小腿部囊套、两个大腿部囊套以及两个臀部囊套,两个所述小腿部囊套的进气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在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对应的两个所述气管接口上,两个所述大腿部囊套的进气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在与所述第二电磁阀对应的两个所述气管接口上,两个所述臀部囊套的进气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在与所述第三电磁阀对应的两个所述气管接口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板、由所述底板垂直凸伸的多个侧壁、以及连接所述多个侧壁顶端的面板,所述容纳腔体由所述底板、多个侧壁以及面板共同围成,所述面板上还设有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的触控显示屏、控制按钮以及扬声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为朝向所述主机前侧的一斜板,且所述面板上凹陷形成有一用于容纳所述触控显示屏的收容槽,所述触控显示屏的后端通过一旋转轴可旋转的安装在收容槽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体内还设有一用于检测患者血糖的血糖检测器,所述血糖检测器固定于所述面板的底部并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面板对应所述血糖检测器的位置开设有一试纸入口。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体内的充电电池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后侧壁上的充电接口,所述壳体后侧壁上还设置有散热风扇。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组件还包括一空气过滤器和一降噪器,所述壳体前侧壁上开设有一进气口,所述空气过滤器通过管路连接于所述进气口和气泵之间,所述降噪器通过管路连接于所述气泵和储气罐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包括一减震托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减震托板底部的多个减震支撑脚,所述主机固定在所述减震托板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托板为方形板状结构,其底面设有由减震托板的四角分别向中心方向延伸设置的四条滑轨,每个所述滑轨内滑动设有一加强腿,每个所述加强腿的外端设有一所述减震支撑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22532.4U CN212593014U (zh) | 2020-07-06 | 2020-07-06 | 一种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22532.4U CN212593014U (zh) | 2020-07-06 | 2020-07-06 | 一种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593014U true CN212593014U (zh) | 2021-02-26 |
Family
ID=74745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322532.4U Active CN212593014U (zh) | 2020-07-06 | 2020-07-06 | 一种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593014U (zh) |
-
2020
- 2020-07-06 CN CN202021322532.4U patent/CN21259301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43204A (zh) | 一种具有康复治疗和预防保健功能的按摩床 | |
CN111700786A (zh) | 一种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及其控制方法 | |
WO2005009321A1 (fr) | Dispositif d'entrainement de contre-pulsation externe | |
CN201551362U (zh) | 一种动脉压迫止血器 | |
CN109199835A (zh) | 一种智能按摩医护理疗床 | |
CN212593014U (zh) | 一种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 | |
CN112472554A (zh) | 一种具有体外反搏功能的按摩椅 | |
CN209347577U (zh) | 一种足部静脉血栓防治装置 | |
CN109674631A (zh) | 一种非气动遥控体外反搏装置与使用方法 | |
CN220423914U (zh) | 一种下肢血管超声专用检查床 | |
JP2876303B2 (ja) | 血行促進装置 | |
CN216168486U (zh) | 一种高压氧舱系统 | |
CN212575229U (zh) | 一种便携式蓝牙深静脉血栓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 |
US20080242916A1 (en) | Eecp Device and an Image System Comprising the Same | |
CN109646265A (zh) | 一种反搏型糖尿病足护理装置 | |
CN111374877A (zh) | 一种足部静脉血栓防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9074662U (zh) | 一种b超检查床 | |
CN209951626U (zh) | 一种脑血流促动装置 | |
CN114404247A (zh) | 一种心血管疾病辅助康复理疗装置 | |
CN113456415A (zh) | 一种多方位气血律动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9679304U (zh) | 一种高血压头痛辅助治疗装置 | |
CN209422425U (zh) | 一种智能按摩医护理疗床 | |
CN214858989U (zh) | 一种带有罩体的体外反搏装置 | |
CN215132847U (zh) | 一种血管外科用静脉曲张康复训练装置 | |
JP3246461U (ja) | 高効率外部逆脈動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