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85755U - 一种生态环境监测塔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环境监测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85755U
CN212585755U CN202021436935.1U CN202021436935U CN212585755U CN 212585755 U CN212585755 U CN 212585755U CN 202021436935 U CN202021436935 U CN 202021436935U CN 212585755 U CN212585755 U CN 212585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ubassembly
environment monitoring
monitoring t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3693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超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Pul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Pul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Pul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Pul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3693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85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85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85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环境监测塔,包括基座组件、保护组件和监测组件,基座组件与保护组件固定连接,监测组件位于保护组件的内部,基座组件包括底座、锚杆、地钉、支撑架、铰接轴、套环和支架,底座与支撑架固定连接,锚杆贯穿底座,套环套设于支撑架的外周侧,支架的一端通过铰接轴与套环连接,支架的另一端则通过地钉与地面连接,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监测塔的结构,增设基座组件,并利用底座、锚杆、地钉、支撑架、铰接轴、套环和支架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与地面的相互配合,从而有效提高了监测塔的防风性能,又改进监测组件,使得各传感器均能被拆卸而不影响正常探测,从而有效提高了监测塔的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环境监测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环境监测塔。
背景技术
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分为两级:一级指标包括农田、森林、草地、水域湿地、城乡居民点和工矿用地、未利用地等6类生态系统。二级指标包括水田、旱田等24类次一级生态系统。对每一类生态系统类型监测其区域分布、面积及其动态变化。生态环境监测方法采用遥感监测技术,其技术方法步骤主要包括遥感数据获取、遥感影像处理、遥感影像解译、地面核查和建立生态系统遥感监测数据库。在生态环境的监测中,多是采用各种传感器监测周围的环境状态,对监测数据加以储存输送,在后台进行分析。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生态环境的监测通常需要将监测塔安装在待监测的区域,但是由于各处环境的不同,很难确保监测塔安装后防风的稳定性,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能具有良好稳定性的监测塔。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生态环境监测塔防风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生态环境监测塔。
一种生态环境监测塔,包括基座组件、保护组件和监测组件,所述基座组件位于所述保护组件的下侧,并与所述保护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监测组件位于所述保护组件的内部,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底座、锚杆、地钉、支撑架、铰接轴、套环和支架,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架的下侧,所述锚杆贯穿所述底座,并与地面垂直,所述套环套设于所述支撑架的外周侧,所述支架的一端通过所述铰接轴与所述套环连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则通过所述地钉与地面连接。
其中,所述底座具有锚孔和限位槽,所述锚孔位于所述底座的两侧,并贯穿所述底座与所述锚杆相配合,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底座的上侧,并与所述支撑架相配合。
其中,所述支架具有凸座和钉孔,所述凸座位于所述支架的上端,并与所述铰接轴相配合,所述钉孔位于所述支架的下端,并与所述地钉相配合。
其中,所述保护组件包括安装板、安装顶棚和立杆,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立杆分别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安装顶棚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顶棚位于所述立杆的上侧。
其中,所述安装顶棚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遮阳棚,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位于所述遮阳棚的上侧,所述遮阳棚则位于所述立杆的上侧,并与所述立杆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安装板包括蓄电池组、控制面板和板本体,所述蓄电池组与所述控制面板均位于所述板本体的下侧,且所述蓄电池组分别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所述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板本体位于所述支撑架的上侧。
其中,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无线收发模块、数据存储器和控制芯片,所述无线收发模块、所述数据存储器和所述控制芯片均位于所述控制面板的内部,所述无线收发模块与所述数据存储器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存储器与所述监测组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芯片则与所述无线收发模块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监测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噪音传感器、粉尘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固定板、立柱和夹持板,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噪音传感器和所述粉尘传感器均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上侧,且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立柱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上侧,所述夹持板则分别与所述立柱和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夹持板与所述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风速风向传感器则位于所述安装顶棚的上侧。
其中,所述夹持板具有沿所述夹持板长度延伸方向设置的滑轨,所述固定板则具有与所述滑轨相契合的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并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监测塔的结构,增设基座组件,并利用底座、锚杆、地钉、支撑架、铰接轴、套环和支架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与地面的相互配合,从而有效提高了监测塔的防风性能,又改进监测组件,使得各传感器均能被拆卸而不影响正常探测,从而有效提高了监测塔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环境监测塔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环境监测塔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环境监测塔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环境监测塔的无安装顶棚和风速风向传感器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环境监测塔的套环和支架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环境监测塔的底座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10-基座组件、20-保护组件、30-监测组件、11-底座、12-锚杆、13-地钉、14-支撑架、15-铰接轴、16-套环、17-支架、21-安装板、22-安装顶棚、23-立杆、31-温度传感器、32-湿度传感器、33-噪音传感器、34-粉尘传感器、35-风速风向传感器、36-固定板、37-立柱、38-夹持板、111-锚孔、112-限位槽、171-凸座、172-钉孔、211-蓄电池组、212-控制面板、213-板本体、214-无线收发模块、215-数据存储器、216-控制芯片、221-太阳能电池板、222-遮阳棚、361-滑块、381-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生态环境监测塔,包括基座组件10、保护组件20和监测组件30,所述基座组件10位于所述保护组件20的下侧,并与所述保护组件20固定连接,所述监测组件30位于所述保护组件20的内部,所述基座组件10包括底座11、锚杆12、地钉13、支撑架14、铰接轴15、套环16和支架17,所述底座11与所述支撑架14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架14的下侧,所述锚杆12贯穿所述底座11,并与地面垂直,所述套环16套设于所述支撑架14的外周侧,所述支架17的一端通过所述铰接轴15与所述套环16连接,所述支架17的另一端则通过所述地钉13与地面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组件10用以增强监测塔的稳定性,所述保护组件20用以保护所述监测组件30,避免所述监测组件30在自然环境中受到侵蚀,所述监测组件30则用以监测生态环境,并将数据传递到外界,其中,所述基座组件10的所述底座11与所述锚杆12相互配合,以提高所述基座组件10在竖直方向上的稳定性,具体为所述锚杆12一端穿过所述底座11,并深入到地面,另一端与所述底座11固定,从而实现提高所述基座组件10在竖直方向上的稳定性的目的,所述支撑架14则用以支撑所述保护组件20和所述监测组件30,所述套环16用以环设在所述支撑架14的外周侧,通过与所述铰接轴15和所述支架17的相互配合,从而提高监测塔在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性,而所述地钉13与所述支架17相互配合,从而使得所述支架17能被固定在地面中,从而对所述套环16进行支撑,也即达到提高监测塔在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性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1具有锚孔111和限位槽112,所述锚孔111位于所述底座11的两侧,并贯穿所述底座11与所述锚杆12相配合,所述限位槽112位于所述底座11的上侧,并与所述支撑架14相配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锚孔111用以穿过所述锚杆12,并将所述锚杆12的一端固定,所述限位槽112用以与所述支撑架14相配合,所述支撑架14可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限位槽112中,从而可有效提高所述支撑架14在所述底座11上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17具有凸座171和钉孔172,所述凸座171位于所述支架17的上端,并与所述铰接轴15相配合,所述钉孔172位于所述支架17的下端,并与所述地钉13相配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座171固定在所述支架17的上端,并与所述铰接轴15相配合,将所述铰接轴15穿过所述凸座171上的孔洞以及所述套环16上的凹槽后,即可使得所述凸座171与套环16连接起来,将所述铰接轴15旋紧,即可使得所述支架17与所述套环16之间保持相对固定,从而提高所述支架17与所述套环16之间的稳定性,而所述支架17又通过所述钉孔172镶嵌所述地钉13的方式与地面固定,从而有效提高了监测塔在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组件20包括安装板21、安装顶棚22和立杆23,所述安装板21与所述支撑架14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立杆23分别与所述安装板21和所述安装顶棚22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顶棚22位于所述立杆23的上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板21用以支撑所述监测组件30,所述安装顶棚22用以遮蔽风雨,所述立杆23用以支撑所述安装顶棚22。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顶棚22包括太阳能电池板221和遮阳棚222,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21位于所述遮阳棚222的上侧,所述遮阳棚222则位于所述立杆23的上侧,并与所述立杆23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21用以接收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然后储存在所述蓄电池组211中,因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21以及如何与所述蓄电池组211连接的连接结构均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未对其做详细说明,所述遮阳棚222用以遮挡风雨雪等自然环境对监测组件的侵蚀。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21包括蓄电池组211、控制面板212和板本体213,所述蓄电池组211与所述控制面板212均位于所述板本体213的下侧,且所述蓄电池组211分别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21和所述控制面板212电性连接,所述板本体213位于所述支撑架14的上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蓄电池组211用以提供电源,避免监测塔在野外环境中额外拉线,会影响监测塔的长期使用效果,所述控制面板212用以观测各类监测数据,所述板本体213用以承载所述监测组件30。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面板212包括无线收发模块214、数据存储器215和控制芯片216,所述无线收发模块214、所述数据存储器215和所述控制芯片216均位于所述控制面板212的内部,所述无线收发模块214与所述数据存储器215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存储器215与所述监测组件30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芯片216则与所述无线收发模块214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收发模块214用以接受所述监测组件30中所述温度传感器31、所述湿度传感器32、所述噪音传感器33、所述粉尘传感器34和所述风速风向传感器35传来的信号,并将信号传递到外界,所述数据存储器215用以存储收集到的数据,作为备用,所述控制芯片216用以控制所述无线收发模块214对信号的收发工作,也即所述监测组件30将收集到的数据转化为信号后,传递给所述无线收发模块214,所述无线收发模块214在所述控制芯片216的作用下将信号传递过来的数据存储到所述数据存储器215中,并将信号再次传递到外界,从而完成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监测组件30包括温度传感器31、湿度传感器32、噪音传感器33、粉尘传感器34、风速风向传感器35、固定板36、立柱37和夹持板38,所述温度传感器31、所述湿度传感器32、所述噪音传感器33和所述粉尘传感器34均位于所述固定板36的上侧,且与所述固定板36固定连接,所述立柱37位于所述安装板21的上侧,所述夹持板38则分别与所述立柱37和所述安装板21固定连接,且所述夹持板38与所述固定板36滑动连接,所述风速风向传感器35则位于所述安装顶棚22的上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温度传感器31用以探测温度,所述湿度传感器32用以探测湿度,所述噪音传感器33用以探测噪音量,所述粉尘传感器34用以探测粉尘含量,所述风速风向传感器35用以探测风速风向,各传感器将探测到的数据传递给所述无线信号收发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31、所述湿度传感器32、所述噪音传感器33和所述粉尘传感器34分别放置于四块所述固定板36上,且均与所述蓄电池组211电性连接,而四块所述夹持板38与所述立柱37相互配合,从而使得所述固定板36可以被放置于相邻的两块所述夹持板38之间,而所述固定板36均与所述夹持板38滑动连接,从而可以实现在需要更换传感器时,只需将对应的传感器取下更换即可,而无需停止所述监测塔的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板38具有沿所述夹持板38长度延伸方向设置的滑轨381,所述固定板36则具有与所述滑轨381相契合的滑块361,所述滑块361位于所述固定板36的两端,并与所述滑轨381滑动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滑轨381与所述固定板36上的滑块361相契合,从而实现所述固定板36与所述夹持板38之间的滑动连接,也即实现了在进行传感器进行更换时,对放置不同传感器的所述固定板36进行拆卸即可,而不会影响其他传感器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监测塔的结构,新增基座组件10,以有效提高监测塔的抗风能力,又对监测组件30进行改进,避免监测组件30中某一传感器损坏而导致监测塔整体无法使用。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生态环境监测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组件、保护组件和监测组件,所述基座组件位于所述保护组件的下侧,并与所述保护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监测组件位于所述保护组件的内部,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底座、锚杆、地钉、支撑架、铰接轴、套环和支架,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架的下侧,所述锚杆贯穿所述底座,并与地面垂直,所述套环套设于所述支撑架的外周侧,所述支架的一端通过所述铰接轴与所述套环连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则通过所述地钉与地面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环境监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锚孔和限位槽,所述锚孔位于所述底座的两侧,并贯穿所述底座与所述锚杆相配合,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底座的上侧,并与所述支撑架相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环境监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有凸座和钉孔,所述凸座位于所述支架的上端,并与所述铰接轴相配合,所述钉孔位于所述支架的下端,并与所述地钉相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环境监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组件包括安装板、安装顶棚和立杆,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立杆分别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安装顶棚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顶棚位于所述立杆的上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环境监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顶棚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遮阳棚,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位于所述遮阳棚的上侧,所述遮阳棚则位于所述立杆的上侧,并与所述立杆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态环境监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包括蓄电池组、控制面板和板本体,所述蓄电池组与所述控制面板均位于所述板本体的下侧,且所述蓄电池组分别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所述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板本体位于所述支撑架的上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生态环境监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无线收发模块、数据存储器和控制芯片,所述无线收发模块、所述数据存储器和所述控制芯片均位于所述控制面板的内部,所述无线收发模块与所述数据存储器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存储器与所述监测组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芯片则与所述无线收发模块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态环境监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噪音传感器、粉尘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固定板、立柱和夹持板,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噪音传感器和所述粉尘传感器均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上侧,且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立柱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上侧,所述夹持板则分别与所述立柱和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夹持板与所述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风速风向传感器则位于所述安装顶棚的上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生态环境监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具有沿所述夹持板长度延伸方向设置的滑轨,所述固定板则具有与所述滑轨相契合的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并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CN202021436935.1U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生态环境监测塔 Active CN212585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36935.1U CN212585755U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生态环境监测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36935.1U CN212585755U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生态环境监测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85755U true CN212585755U (zh) 2021-02-23

Family

ID=74658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36935.1U Active CN212585755U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生态环境监测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857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68604A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土壤环境监测装置
CN206311135U (zh) 一种生态环境治理用监测装置
CN102722160A (zh) 一种铁塔的监控系统
CN106973101A (zh) 一种NB‑IoT无线PM2.5监测器
CN212585755U (zh) 一种生态环境监测塔
CN210119249U (zh) 一种生态环境监测装置
CN207317868U (zh) 一种智能环境检测设备
CN110617886B (zh) 一种高精度水体皮温测量器
CN205608217U (zh) 应用于气象信息监测和预警的气象测量仪
CN209232110U (zh)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CN211697664U (zh) 一种土地遥感监测装置
CN212110108U (zh) 一种用于监测的装置及系统
CN113985467A (zh) 辐射环境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203323918U (zh) 一种轴承温度检测系统
CN211086244U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城市环境数据采集监控装置
CN111815908B (zh) 一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装置
CN205844550U (zh) 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自动气象站
CN205426222U (zh) 室外环境检测装置
CN212721564U (zh) 一种用于热电厂的环境数据无线监测装置
CN212074038U (zh) 一种用于铁路计轴系统的高精度高稳定性感应器
CN206038145U (zh) 加速度传感器检测设备
CN207423141U (zh) 一种地质滑坡监测装置
CN202631764U (zh) 简易森林火险天气指数仪
CN212058873U (zh) 一种太阳能物联网传感器装置
CN215909896U (zh) 一种新型大气监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