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83803U - 节温器总成 - Google Patents

节温器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83803U
CN212583803U CN202021242081.3U CN202021242081U CN212583803U CN 212583803 U CN212583803 U CN 212583803U CN 202021242081 U CN202021242081 U CN 202021242081U CN 212583803 U CN212583803 U CN 212583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ostat
main valve
seat
fairing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4208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传利
王泽刚
李钢
房佳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4208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83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83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838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温器总成,涉及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用于解决节温器总成中节温器的主阀门开启滞后的技术问题,该节温器总成包括节温器座和节温器,节温器座内部形成容纳节温器的容纳空间,节温器座的第一进液口与散热器的出水口连接,节温器座的第二进液口与发动机出水口连接,节温器座的出液口与水泵进水口连接,节温器座上靠近出液口的一侧设置有副阀门整流罩,将自第二进液口流入的冷却液导向节温器,使得节温器可以测量自第二进液口流入的冷却液的温度,提高节温器测量冷却液的温度的准确性,及时打开节温器的主阀门,从而防止冷却液的温度过高。

Description

节温器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温器总成。
背景技术
发动冷却系统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冷却液的循环将发动机的热量及时散出,以保证发动机在允许的温度条件下工作。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水泵、发动机的冷却通道、节温器和散热器,水泵提高冷却液的压力,使得冷却液在发动机的冷却通道中流动,节温器设置在水泵的进液口,改变冷却液的循环路径。
节温器安装在节温器座上,包括主阀门、副阀门和感温元件,感温元件测量流经感温元件的冷却液的温度,并根据冷却液的温度控住主阀门和副阀门的开闭。当冷却液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主阀门关闭,副阀门打开,冷却液依次流经水泵、发动机的冷却通道和节温器副阀门后回到水泵,完成小循环;当冷却液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感温元件开始推动主阀门打开,副阀门关闭,冷却液依次流经水泵、发动机的冷却通道、散热器和节温器主阀门后回到水泵,完成大循环。
然而,上述过程中,冷却液流经节温器时,感温元件只测量到部分冷却液的温度,冷却液的温度测量不准,导致节温器的主阀门开启滞后,进而存在冷却液温度过高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节温器总成,提高节温器测量冷却液温度的准确性,及时打开节温器的主阀门,防止冷却液温度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节温器总成,包括节温器座和节温器,其中,所述节温器座的内部形成有容纳所述节温器的容纳空间,所述节温器座的第一进液口与散热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节温器座的第二进液口与发动机出水口连接,所述节温器座的出液口与水泵进水口连接;所述容纳空间内靠近所述出液口的一侧设置有副阀门整流罩,将自所述第二进液口流入所述容纳空间内的冷却液导向所述节温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节温器总成包括节温器和节温器座,节温器座内部的容纳空间内设置节温器,节温器座的第一进液口与散热器的出水口连接,节温器座的第二进液口与发动机出水口连接,节温器座的出液口与水泵进水口连接,并在靠近出液口一侧的副阀门整流罩,副阀门整流罩将自节温器座的第二进液口流入的导向节温器,使得节温器可以测量自第二进液口流入的冷却液的温度,提高节温器测量冷却液的温度的准确性,从而使得节温器主阀门及时开启,降低冷却液温度。
如上所述的节温器总成中,所述副阀门整流罩为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可沿冷却液的流向向所述节温器方向收缩。
如上所述的节温器总成中,所述副阀门整流罩环绕部分所述节温器。
如上所述的节温器总成中,所述节温器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内部形成安装腔,且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第二开口;节温器本体,所述节温器本体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节温器本体的第一端抵压在所述支架的一端,所述节温器本体的第二端伸出所述第二开口,且所述节温器本体可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连线的方向上伸缩;主阀门,所述主阀门套设在所述节温器本体的第一端;副阀门,所述副阀门套设在所述节温器本体的第二端;套设在所述节温器本体上的主阀门弹簧,所述主阀门弹簧一端连接所述主阀门,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架;套设在所述节温器本体上的副阀门弹簧,所述副阀门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架,另一端连接所述副阀门;主阀门整流罩,所述主阀门整流罩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所述主阀门弹簧的外侧,所述主阀门整流罩将自所述主阀门流入的冷却液导向所述节温器本体。
如上所述的节温器总成中,所述主阀门整流罩包括延伸板以及与所述延伸板连接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可沿所述冷却液的流向向所述节温器本体方向收缩。
如上所述的节温器总成中,所述主阀门整流罩环绕部分所述主阀门弹簧。
如上所述的节温器总成中,所述节温器本体包括感温体和推杆,所述推杆一端连接所述感温体,另一端抵压在所述支架的一端。
如上所述的节温器总成中,所述感温体包括第一分体和与所述第一分体连接的第二分体,所述第一分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推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分体的另一端上设置有与所述副阀门连接的挡板挡板。
如上所述的节温器总成中,所述第一分体包括壳体和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的上盖,所述壳体与所述上盖形成腔体,所述上盖中设置有供所述推杆进入的第三开口,且与所述推杆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密封腔内设置有与所述推杆连接的胶管,所述壳体和所述胶管之间填充有石蜡。
如上所述的节温器总成中,所述节温器的主阀门整流罩设置在靠近节温器座出液口的一侧。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及节温器总成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节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节温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节温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节温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节温器总成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路冷却液的流向; 2、第二路冷却液的流向;
3、第三路冷却液的流向; 10、节温器本体;
11、推杆; 12、第一分体;
13、挡板; 14、第二分体;
15、壳体; 16、上盖;
20、支架; 21、上支架;
22、下支架; 23、第一台阶;
24、第二台阶; 25、第二开口;
26、连接板; 27、底座;
28、第一开口; 30、主阀门;
40、主阀门弹簧; 50、副阀门弹簧;
60、副阀门; 70、节温器座;
71、第一进液口; 72、第二进液口;
73、出液口; 74、下座;
75、上座; 80、主阀门整流罩;
81、延伸板; 82、导流板;
90、副阀门整流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节温器总成中节温器的感温元件只测量到部分冷却液的温度,对冷却液的温度测量不准,使得节温器主阀门开启滞后,进而导致冷却液温度过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节温器总成,节温器总成的节温器座的内部形成有用于设置节温器的内部空间,在节温器座的进液口处设置副阀门整流罩,将自进液口进入的冷却液导向到节温器的感温元件上,从而提高节温器测量冷却液的温度的准确性,使得节温器的主阀门及时打开,防止冷却液温度过高。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节温器总成,包括节温器和节温器座70,参照图1,节温器包括节温器本体10、支架20、主阀门30、主阀门弹簧40、副阀门弹簧50、副阀门60和主阀门导流罩80。其中,支架20内部形成安装腔,用于安装节温器本体10、主阀门30以及主阀门弹簧40,同时支架20还将节温器与节温器座70固定连接,形成节温器总成,设置在发动机冷却系统中。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节温器本体10以其外形轮廓线表示,节温器本体1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下文及图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20由上支架21和下支架22组成,参照图2,图2的剖面位置与图1剖面位置垂直,即支架20的结构可以结合图1与图2。上支架21总体呈锥状,上支架21的锥顶部为支架20的一端,抵压有节温器本体10的第一端,上支架21的锥底部开口且向外翻,上支架21的外翻边密封固定在节温器座70上。上支架21的锥体上还设置有第一台阶23和第二台阶24,第二台阶24靠近外翻边。
节温器的主阀门30与第一台阶23相配合,当主阀门30抵压在第一台阶23上时,节温器的主阀门通道关闭;当主阀门30离开第一台阶23时,节温器的主阀门30开启,冷却液可以自主阀门30流入;第二台阶24用于将下支架22固定。
为保证冷却液可以自主阀门30中流入,上支架2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开口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支架21的锥顶部附近的椎体上设置有的第二开口25,即上支架21的锥顶部与第一台阶23之间的椎体侧壁上设有第二开口25,第二开口25与安装腔相连通,冷却液可以由上支架21的第二开口25流入支架20的安装腔内。
下支架22包括底座27和与底座27连接的连接板26,底座27为支架20的另一端,设置有供节温器本体10的第二端穿过的第一开口28,节温器本体10可相对第一开口28运动。连接板26将底座与上支架21的第二台阶24连接,例如可以将连接板26插入上支架21的第二台阶24上对应的安装孔后弯折,以防止连接板26从安装孔中脱离。为增加上支架21与下支架22连接的可靠性,连接板26可以设置有多个,例如多个连接板26沿底座27的周向等间隔设置。
下支架22的底座27包括底板和与底板垂直连接的内限位板和外限位板,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内限位板设置在第一开口28处且环绕第一开口28一周,外限位板设置在底板的外边缘处,并连接有连接板26。内限位板、底板和外限位板形成容纳主阀门弹簧40的凹槽,当主阀门弹簧40抵压在底板上时,主阀门弹簧40位于凹槽中,防止主阀门弹簧40晃动或者脱离底板,提高主阀门弹簧40的稳定性,以保证节温器工作的可靠性。
同时,内限位板还可以起导向作用,内限位板环绕形成节温器本体10通过的通道,以防止节温器本体10在第二开口28中运动时抵压底板,从而保证节温器本体10可以沿第一端与第二端连线的方向上运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节温器本体10设置在支架的安装腔内,用于测量流经自身的冷却液的温度,并根据所测的冷却液的温度控制节温器主阀门和副阀门的状态,从而改变冷却液在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循环路径。
参照图3,节温器本体10包括感温体和与感温体连接的推杆11,感温体测量流经节温器本体10的冷却液温度,感温体和推杆11之间可以相对运动,从而实现节温器本体10相对支架20之间的运动。推杆11的一端连接感温体,另一端抵压在支架20的一端,即支架20的锥顶部。
感温体包括第一分体12和第二分体14,其中,第一分体12的一端连接推杆11,并套设有主阀门30,另一端连接第二分体14的一端,第二分体14的另一端设置有挡板13,且套设有副阀门60,挡板13对副阀门60进行限位,防止副阀门60从第二分体14上脱离。
第一分体12和第二分体14均为圆柱状,且第一分体12的直径大于第二分体14的直径,如此设置,当副阀门弹簧50套设置在第二分体14上时,副阀门弹簧50的一端抵压在第二分体14的挡板13上,另一端可以抵压在第一分体12的端面上,不需要在第二分体14上再单独设置副阀门弹簧50的抵压件,方便感温体的加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分体14包括第一圆柱和与第一圆柱连接的第二圆柱,第二圆柱的直径小于第一圆柱,第二圆柱的端面上设有沉孔,以图3中所示方向,第二圆柱的下端面上设有沉孔,沉孔可以贯穿第二圆柱,且部分设置在第一圆柱中,如此设置,第二圆柱可以为薄壁结构。副阀门弹簧50与副阀门60均套设在第一圆柱上,第二分体14的挡板13套设在第二圆柱上并抵压在第一圆柱的下端面,将第二圆柱的下端部向外弯折,以对挡板13进行固定。
感温体的第一分体12中设置感温元件,用以测量冷却液的温度。参照图3,第一分体12包括壳体15、上盖16、胶管和石蜡。其中,壳体15与上盖16连接形成腔体,胶管和石蜡均设置在腔体中,上盖16上还设置有第三开口,第三开口供推杆11进入,壳体15和上盖16的材质可以是铜、铁等金属。上盖16与推杆11之间密封连接,例如在推杆11与上盖16之间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以图3中所示位置,推杆11的下端连接胶管,壳体15与胶管之间填充有石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节温器本体10上还套设有主阀门弹簧40和副阀门弹簧50,主阀门弹簧40套设在第一分体12上,主阀门弹簧40的一端连接主阀门30,另一端连接支架20;副阀门弹簧50套设在第二分体14上,副阀门弹簧50的一端连接副阀门60,另一端连接第一分体12。
需要说明的是,主阀门弹簧40与副阀门弹簧50可以选用同一种弹簧,也可以选用不同弹簧,例如,主阀门弹簧40选择弹性模量大的弹簧,以保证主阀门弹簧40将主阀门30可以抵压在支架20上,防止在冷却液的压力作用下推开主阀门30,保证节温器的可靠工作。副阀门弹簧50可以选择弹性模量小的弹簧,在副阀门60闭合后,第二分体14可以相对副阀门60继续运动,防止副阀门60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节温器中初始状态时主阀门弹簧40处于压缩状态,以保证主阀门30抵压在支架20上;副阀门弹簧50也处于压缩状态,以防止副阀门60相对节温器本体10上下晃动。
当流经感温体12的冷却液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预设温度为石蜡的熔点),石蜡处于固态,节温器本体10不发生变化,此时主阀门弹簧40使得主阀门30闭合,副阀门60打开,冷却液自副阀门60流入。
当流经感温体的冷却液的温度等于或者大于预设温度时,石蜡开始融化,石蜡的体积增大,从而使得胶管收缩,第一分体12与推杆11产生相对运动的趋势,由于推杆11抵压在支架20上,故而第一分体12克服主阀门弹簧40的弹力后相对推杆11向图3中所示下方运动,主阀门30打开,冷却液可以自主阀门30流入,同时副阀门60逐渐关闭,当副阀门60闭合后,第二分体14克服副阀门弹簧50的弹力后可以相对副阀门60继续运动,防止副阀门60损坏。
继续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阀门整流罩80设置在支架20的安装腔内,且位于主阀门弹簧40的外侧,主阀门整流罩80包括延伸板81以及与延伸板81连接的导流板82,导流板82可沿冷却液的流向向节温器本体10的方向收缩,主阀门整流罩80的延伸板81提供主阀门30的运动空间,导流板82将自主阀门30流入的冷却液导向节温器本体10。
需要说明的是,主阀门整流罩80可以环绕主阀门弹簧40一周,即主阀门整流罩80可以套设在主阀门弹簧40上,主阀门整流罩80也可以环绕部分主阀门弹簧40,即主阀门整流罩80只设置在主阀门弹簧40的一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流板82采用弧形板,弧形板的导流作用较好,导流板82可以采用平板或者弯折板,在此不限定导流板82的具体形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节温器总成中的节温器座70设置在水泵的进液口处,节温器座70内部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安装节温器,参照图4,节温器座70的第一进液口71与散热器的出液口连接,节温器座70的第二进液口72与发动机出液口连接,节温器座70的出液口73与水泵进液口连接。
节温器座70上设置有副阀门整流罩90,副阀门整流罩90设置在靠近节温器座70的出液口73的一侧,例如副阀门整流罩90与节温器座70一体铸造成型,副阀门整流罩90为弧形挡板,弧形挡板可以沿冷却液的流向向节温器方向收缩,将自第二进液口72流入的冷却液导向节温器,使得节温器可以测量自第二进液口72流入的冷却液的温度,提高节温器测量的准确性,从而准确控制冷却液的通断,以保证冷却液的温度不会过高,使得发动机可以正常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副阀门整流罩90采用弧形挡板,弧形挡板导流作用较好,副阀门整流罩90也可以采用平板或者弯折板,在此不限定副阀门整流罩90的具体形状。
此外,当节温器的第一进液口71和第二进液口72均有冷却液流入时,副阀门整流罩90可以将自第二进液口72流入的冷却液导向节温器,使得自第二进液口72流入的冷却液与自第一进液口71流入的冷却液混合,节温器测量混合均匀的冷却液的温度,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从而准确控制冷却液的通断,以保证冷却液的温度不会过高,使得发动机可以正常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节温器座70由上座75和下座74组成,第一进液口71设置在上座75上,第二进液口72和出液口73设置在下座74上,节温器座70分体设计,方便节温器的安装,节温器与上座75和下座74之间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5,节温器安装在节温器座70的容纳空间内,且节温器的主阀门30设置在节温器座70的第一进液口处,节温器的副阀门60设置在节温器座的第二进液口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节温器总成中,节温器可以选用常规结构,节温器座70选用上述设置有副阀门整流罩90的节温器座70;当然,节温器也可以选用上述设置有主阀门整流罩80的节温器,节温器座70选用上述设置有副阀门整流罩90的节温器座70,此时,节温器总成所测得的冷却液温度准确性最好,节温器可以根据冷却液的温度及时控制主阀门的开启。
以下参照图6,以节温器总成中包括上述设置有主阀门整流罩80的节温器和上述设置有副阀门整流罩90的节温器座70为例,详述节温器总成的工作过程,图6中节温器中的节温器本体10以其外形轮廓线表示,节温器本体1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图3。
需要说明的是,当节温器中的主阀门整流罩80只环绕部分主阀门弹簧40时,主阀门整流罩80设置在靠近节温器座出液口的一侧。
参照图6,在节温器总成中,流经节温器的冷却液主要有三路,第一路冷却液由节温器座70的第一进液口71流入,在主阀门整流罩80的作用下导向节温器的感温体,然后由出液口73流入水泵,第一路冷却液的流向如图6中1号虚线所示,使得感温体可以测量第一路冷却液的温度。
第二路冷却液由节温器座70的第一进液口71流入,流经感温体后由出液口73流入水泵,第二路冷却液的流向如图6中2号虚线所示,感温体可以测量第二路冷却液的温度。
第三路冷却液由节温器座70的第二进液口72流入,在副阀门整流罩90的作用下导向节温器的感温体,然后由出液口73流入水泵,第三路冷却液的流向如图6中3号虚线所示,使得感温体可以测量第三路冷却液的温度。
当冷却液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节温器的主阀门30关闭,副阀门60打开,此时只有第三路冷却液流经节温器,节温器座70上的副阀门整流罩90将第三路冷却液导向感温体,使得感温体可以测量第三路冷却液的温度,提高感温体的测量的准确性。
当感温体测得冷却液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感温体开始推动主阀门30开启,副阀门60关闭,由于此过程需要一定时间且与冷却液的温度有关,存在主阀门30未完全开启,副阀门60未完全关闭的状态,此时,第一、二和三路冷却液均流经节温器,此时,主阀门整流罩80将第一路冷却液导向节温器的感温体,副阀门整流罩90将第三路冷却液导向感温体,使得第一路冷却水和第三路冷却水充分混合,使得感温体测量混合后的冷却液的温度,可以进一步提高感温体测量的准确性,并根据冷却液的温度,及时控制主阀门30和副阀门60的开关,及时控制冷却液的流道的通断,进而防止冷却液的温度过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节温器总成包括设置有主阀门整流罩80的节温器和设置有副阀门整流罩90的节温器座70,主阀门整流罩80将自主阀门30流入的冷却液导向节温器的感温体,副阀门整流罩90将自副阀门60流入的冷却液导向节温器的感温体,可以提高节温器的感温体测量冷却液的温度的准确性,从而及时控制主阀门30和副阀门60的开闭,防止冷却液的温度过高。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节温器座和节温器,其中,所述节温器座的内部形成有容纳所述节温器的容纳空间,所述节温器座的第一进液口与散热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节温器座的第二进液口与发动机出水口连接,所述节温器座的出液口与水泵进水口连接;
所述容纳空间内靠近所述出液口的一侧设置有副阀门整流罩,将自所述第二进液口流入所述容纳空间内的冷却液导向所述节温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阀门整流罩为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可沿冷却液的流向向所述节温器方向收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阀门整流罩环绕部分所述节温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器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内部形成安装腔,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第二开口;
节温器本体,所述节温器本体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节温器本体的第一端抵压在所述支架的一端,所述节温器本体的第二端伸出所述第一开口,且所述节温器本体可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连线方向上伸缩;
主阀门,所述主阀门套设在所述节温器本体的第一端;
副阀门,所述副阀门套设在所述节温器本体的第二端;
套设在所述节温器本体上的主阀门弹簧,所述主阀门弹簧一端连接所述主阀门,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架;
套设在所述节温器本体上的副阀门弹簧,所述副阀门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节温器本体,另一端连接所述副阀门;
主阀门整流罩,所述主阀门整流罩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所述主阀门弹簧的外侧,所述主阀门整流罩将自所述主阀门流入的冷却液导向所述节温器本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门整流罩包括延伸板以及与所述延伸板连接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可沿所述冷却液的流向向所述节温器本体方向收缩。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门整流罩环绕部分所述主阀门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器本体包括感温体和推杆,所述推杆一端连接所述感温体,另一端抵压在所述支架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体包括第一分体和与所述第一分体连接的第二分体,所述第一分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推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分体的另一端上设置有与所述副阀门连接的挡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体包括壳体和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的上盖,所述壳体与所述上盖形成密封腔,所述上盖中设置有供所述推杆进入的第三开口,且与所述推杆之间密封连接;
所述密封腔内设置有与所述推杆连接的胶管,所述壳体和所述胶管之间填充有石蜡。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器的主阀门整流罩设置在靠近节温器座出液口的一侧。
CN202021242081.3U 2020-06-30 2020-06-30 节温器总成 Active CN212583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2081.3U CN212583803U (zh) 2020-06-30 2020-06-30 节温器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2081.3U CN212583803U (zh) 2020-06-30 2020-06-30 节温器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83803U true CN212583803U (zh) 2021-02-23

Family

ID=74653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42081.3U Active CN212583803U (zh) 2020-06-30 2020-06-30 节温器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838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53918A (zh) * 2022-03-24 2022-07-15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温器总成及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53918A (zh) * 2022-03-24 2022-07-15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温器总成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83803U (zh) 节温器总成
CN111043365A (zh) 一种高压差水控活塞式减压阀
CN212455560U (zh) 可调阀芯及出水龙头
CN111779564A (zh) 可实现侧面旁通封闭的调温器
CN109113848A (zh) 一种双温度区间开度的蜡式节温器
CN109340393B (zh) 一种流量调节阀芯
CN210770421U (zh) 一种具有伺服调节能力的流量控制阀
CN209067573U (zh) 时间顺序阀
CN208918676U (zh) 一种双温度区间开度的蜡式节温器
CN215765887U (zh) 一种集成组件
CN212868563U (zh) 一种新型自动式温控阀
US2982477A (en) Waterline thermostat
US20200173343A1 (en) Thermostat for Controlling Coolant Circuit
CN217481358U (zh) 一种机油泵限压结构及发动机
CN208651696U (zh) 恒温阀芯及液压阀
CN109805763B (zh) 聪明座和具有其的饮水机
CN207364371U (zh) 一种可调节流量的恒压阀
CN206521626U (zh) 洗衣液定量调节器、洗衣液盒及洗衣机
CN220268533U (zh) 一种不锈钢壳体蜡包节温器
CN109304279A (zh) 一种定量灌蜡枪嘴
CN212376996U (zh) 具有避免反向回流功能的溢流阀
CN219943430U (zh) 高寿命ab点胶头及具有它的点胶设备
CN215949636U (zh) 水泵、发动机组件及作业机械
CN111577914A (zh) 可调阀芯及出水龙头
CN221323292U (zh) 一种密封性好的电子节温器阀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