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81741U - 一种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81741U
CN212581741U CN202020573300.XU CN202020573300U CN212581741U CN 212581741 U CN212581741 U CN 212581741U CN 202020573300 U CN202020573300 U CN 202020573300U CN 212581741 U CN212581741 U CN 2125817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shell
heating
heating compartment
roto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7330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雨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Pu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Pu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Pu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Pu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7330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817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817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817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包括,承载组件,包括内壳体、设置于所述内壳体外围的外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内壳体两侧的间隔体;以及,锤磨组件,包括转动轴以及通过锁紧件交错设置于所述转动轴上的第一转子件和第二转子件,所述第一转子件与第二转子件均所述内壳体的反应腔内;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加热隔腔;本发明设置有的转转子件和多个加热腔,能够充分对污油泥进行充分加热和锤磨,如此便于污油泥分解充分,同时采用蒸汽加热与锤磨联合作用的热解析方式,同时蒸汽的注入大大的降低了油的蒸发温度,提高了处理的效率,解决了精细锤磨粉尘难处理的问题,工艺温度的降低,提高了机械结构的使用寿命,增强了运行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污油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污油泥中含有油、水、泥沙及其他杂质,其他杂质可能包括钻井废弃油泥和受油污染的土壤、漂白土、油罐污泥、油页岩和鱼类废料,成分复杂,将污油泥直接排放会造成有效油分的浪费,并且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及破坏,因此,需要对污油泥进行有效处理;目前,国内外已经实施了诸多污油泥处理工艺,以连续的热解工艺和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将污油泥转化为易储存、易运输、能量密度高且使用方便的油品、可燃气、固态产物等产品;但是,这些工艺容易造成气相轻质烃类组分二次裂解,使不凝气体产量增加,高品质油分的回收率较低,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还存在安全风险高和能耗高等问题;含油污泥的处理工艺多种多样,各有所长,但尚没有任何一种技术可以作为处理所有类型含油泥砂的理想方法,总体来说仅靠单一的处理工艺很难满足环保要求,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将各种工艺有机组合,加强污泥的深度处理和节能高效是发展趋势。
目前锤磨工艺是将动能转化为热能,在无氧条件下,利用热解析原理有效地分离和回收,但在锤磨的过程中,材料会逐渐加热,使由于沸点不同,材料中可能含有的水将首先蒸发,然后会蒸发不同的油分;常用基础油的典型沸点分布在180-200℃到280-340℃之间;由于传统热油的应用温度有限,材料在这些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最高温度将处于260-350℃左右,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会导致材料中的油蒸发不足,如果使用较长的材料停留时间,使材料中的温度与热油温度大致相同,从而降低处理能力;因为处理的时间增加,物料会被弄得非常碎,物料很难在处理室内留存,物料与液态蒸气一同被排出去,粉尘式颗粒非常小,几乎不可能和气体蒸气分离,粉尘能够很顺利的进入到冷凝器中,而且在液态冷凝器中终结,因此回收的油里面很难有比较纯净的;另外冷凝后混合蒸汽通过冷凝将油水分离,热能没有有效的利用,处理能耗太高。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存在污油泥不易分解且分解过程较耗能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处理污油泥装置,包括,
承载组件,包括内壳体、设置于所述内壳体外围的外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内壳体两侧的间隔体;以及,
锤磨组件,包括转动轴以及通过锁紧件交错设置于所述转动轴上的第一转子件和第二转子件,所述第一转子件与第二转子件均所述内壳体的反应腔内。
作为本发明所述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加热隔腔;
其中,所述外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
其中,所述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均与第一加热隔腔相通。
作为本发明所述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壳体与设置于所述内壳体两侧的间隔体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加热隔腔和第三加热隔腔;
其中,所述内壳体两侧的间隔体上分别开设有第三进出口、第四进出口、第五进出口和第六进出口。
作为本发明所述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出料管、喷嘴和出气管,所述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出料管与喷嘴均穿过所述第一加热隔腔与所述反应腔连接且相通,所述出气管穿过第二加热隔腔与所述反应腔相通。
作为本发明所述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转子件与第二转子件的结构相同;
其中,第一转子件包括轴套和叶片,所述叶片均设置于所述轴套外侧;
其中,所述轴套套设于所述转动轴外侧。
作为本发明所述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轴套内壁对称开设有凹槽;
其中,所述凹槽与对称设置于所述转动轴上的凸起配合。
作为本发明所述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叶片远离所述轴套的一端设置有耐磨体。
作为本发明所述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的处理污油泥装置,其还包括驱动组件和加热组件;
其中,承载组件,包括内壳体、设置于所述内壳体外围的外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内壳体两侧的间隔体;以及,
锤磨组件,包括转动轴以及通过锁紧件交错设置于所述转动轴上的第一转子件和第二转子件,所述第一转子件与第二转子件均所述内壳体的反应腔内;
驱动组件,与所述转动轴连接;
加热组件,与所述承载组件建立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蒸汽注入件和循环注入件,所述循环注入件的一端与所述出气管连接,所述循环注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反应腔、第一加热隔腔、第二加热隔腔和第三加热隔腔建立连接,所述蒸汽注入件与所述反应腔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介质注热件,所述介质注热件均与所述第一加热隔腔、第二加热隔腔和第三加热隔腔建立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设置有的转子件和多个加热腔,能够充分对污油泥进行充分加热和锤磨,如此便于污油泥分解充分,同时采用介质加热与锤磨联合作用的热解析方式,同时蒸汽的注入大大的降低了油的蒸发温度,提高了处理的效率,解决了精细锤磨粉尘难处理的问题,工艺温度的降低,提高了机械结构的使用寿命,增强了运行的稳定性,能够更加绿色、节能、高效、稳定、安全地处理含油污泥,满足未来发展的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的第一种工艺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的第二种工艺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的第三种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实施例1
参照图1,提供了一种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一种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包括承载组件100,包括内壳体101、设置于内壳体 101外围的外壳体102以及位于内壳体101两侧的间隔体103;以及,锤磨组件 200,包括转动轴201以及通过锁紧件203交错设置于转动轴201上的第一转子件202和第二转子件204,第一转子件202与第二转子件204均内壳体101的反应腔N1内。
具体的,本发明主体结构包括承载组件100和锤磨组件200,通过承载组件 100和锤磨组件200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充分对污油泥进行快速有效的混合、剪切和加热,如此便于污油泥分解充分,其中,承载组件100,提供了污油泥的分解反应腔以及加热隔腔,,其包括内壳体101、设置于内壳体101外围的外壳体102以及位于内壳体101两侧的间隔体103,需说明的是,内壳体101、外壳体 102和间隔体103均采用不锈钢或合金等材料制成,内壳体101为空心圆柱型结构,需强调的是,内壳体101内壁为光滑结构,而外壳体102和间隔体103均为圆环结构,外壳体102设置于内壳体101外围且两者通过螺栓连接,较好的,内壳体101与外壳体102连接之间设有密封圈,而间隔体103通过焊接与内壳体 101;而锤磨组件200,起到混合、剪切、锤磨和分解的作用,同时与承载组件 100配合,能够实现通过锤磨热量和隔腔介质加热的联合作用对污油泥进行充分处理的过程,其包括锤磨组件200,包括转动轴201以及通过锁紧件203交错设置于转动轴201上的第一转子件202和第二转子件204,第一转子件202与第二转子件204均内壳体101的反应腔N1内,需说明,污油泥位于的反应腔N1内进行加热锤磨分解。
进一步的,内壳体101与外壳体102之间设置有第一加热隔腔N2,第一加热隔腔N2内能通热蒸汽或热介质,第一加热隔腔N2内的热蒸汽或热介质能够对内壳体101的反应腔N1进行加热;其中,外壳体102上开设有第一进出口102a 和第二进出口102b,第一进出口102a和第二进出口102b均与第一加热隔腔N2 相通,其中,第一进出口102a和第二进出口102b分别设置于外壳体102上下两端,需说明的是,若第一加热隔腔N2注入热蒸汽对反应腔N1内污油泥加热时,此时第一进出口102a和第二进出口102b分别为蒸汽出口和蒸汽进口;若第一加热隔腔N2注入热介质(导热油或热蒸汽等)对反应腔N1内污油泥加热时,此时第一进出口102a和第二进出口102b分别为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需强调的是,外壳体102不仅仅局限设置于第一进出口102a和第二进出口102b,还有若干个进出口,具体开设多少个,可根据处理污油泥装置处理所需设置。
进一步的,内壳体101与设置于内壳体101两侧的间隔体103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加热隔腔N3和第三加热隔腔N4,第二加热隔腔N3和第三加热隔腔N4 能够分别对内壳体101两侧壁进行加热保温,利于反应腔N1内污油泥充分分解;其中,内壳体101两侧的间隔体103上分别开设有第三进出口103a、第四进出口 103b、第五进出口103c和第六进出口103d,具体的,第三进出口103a和第四进出口103b均与第二加热隔腔N3连接且相通,第三进出口103a位于第四进出口 103b上方;第五进出口103c和第六进出口103d均与第三加热隔腔N4连接且相通,第五进出口103c位于第六进出口103d上方;较好的,间隔体103上还设置有第七进出口和第八进出口,第七进出口和第八进出口分别位于第二加热隔腔 N3和第三加热隔腔N4一侧;第一加热隔腔N2、第二加热隔腔N3和第三加热隔腔N4模块化设置,利于加热均匀,提供了分解效率。
进一步的,内壳体101上设置有第一进料管101a、第二进料管101b、出料管101c、喷嘴101d和出气管101e,第一进料管101a、第二进料管101b、出料管 101c与喷嘴101d均穿过第一加热隔腔N2与反应腔N1连接且相通,其中,第一进料管101a位于二进料管101b、出料管101c和喷嘴101d上,出气管101e设置于第一进料管101a一侧,具体的,流动性不好的污油泥通过第一进料管101a 进入腔体,流动性好的污油泥通过第二进料管101b进入,较好的,第二进料管 101b与Y轴夹角在30°~90°,最佳角度为30°~45°之间,如此利于输料与混合均匀,而出气管101e穿过第二加热隔腔N3与反应腔N1相通,第二加热隔腔 N3能够对出气管101e内蒸汽进行保温,利于污油泥分解蒸汽输出,需强调的是,出气管101e的进气口与内壳体101一侧轴通孔连接,轴通孔直径小于内壳体101 横截面直径,较好的,轴通孔直径是内壳体101横截面直径一半。
需说明的是,锁紧件203包括轴套、螺栓和螺母,轴套套设在转动轴201 外围,螺栓穿过轴套安装孔,螺母的内螺纹与螺栓穿孔端外螺栓旋合连接,较好的,轴套套设在凸起构成的凹槽内。
实施例2
参照图2,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第一转子件202与第二转子件204结构相同且交错设置于转动轴201上,交错设置的第一转子件202与第二转子件204利于锤磨均匀,能够提高分解效率。具体的,第一转子件202与第二转子件204结构相同且交错设置于转动轴201上,需强调的是,转动轴201上不仅仅安装有两组转子件,转动轴201上安装有若干并排布置的转子组,并且相邻转子件错开一定角度,根据所需的污油泥处理量,沿转动轴201轴向排列12~ 36组转子件,较佳的,若干个转子件组均采用双平键联接的方式(或者花键连接方式)静止安装在转动轴201上,其中,通过锁紧件203定位转子件的左侧安装位置,并通过轴颈固定转子件组的右侧位置,防止锤磨转子件发生轴向窜动,需说明,第一转子件202与第二转子件204与内壳体101内壁之间的的径向间隙一般约为内壳体101内壁直径的25%-35%。
进一步的,第一转子件202包括轴套202a和叶片202b,和叶片202b均设置于轴套202a外侧;其中,轴套202a套设于转动轴201外侧;需说明,叶片202b 根据所需的污油泥处理量的不同,内壳体101的直径也会有所不同,叶片202b 的个数也会有所变化,比如:内壳体101直径在400mm-800mm之间选择三叶片结构,800mm-1200mm之间选择四叶片结构,1200mm-1600mm之间选择五叶片结构,1600mm-2500mm之间选择六叶片结构,相邻每个转子件错开一定角度。
进一步的,轴套202a内壁对称开设有凹槽202a-1;其中,凹槽202a-1与凸起201a个数相同,至少设置有二个,且其设置的位置相应,凹槽202a-1与对称设置于转动轴201上的凸起201a配合,构成了转子件202与转动轴201的双平键联接的方式(或者花键连接方式),双平键联接的方式(或者花键连接方式) 连接方式增强了键的连接强度,且不会产生相对的滑动,同时转子毂允许适当加长,也可以相应地增加键的长度,以提高键连接的强度。
较好的,叶片202b远离轴套202a的顶端固定设置有耐磨体202a-2,叶片202b 顶部适当加长,可以增加沙颗粒与内壳体101内壁摩擦的效率;叶片202b中部在保证机械强度的前提下适当减短,这样减轻了转子的重量,减少能耗,其中,耐磨体202a-2采用硬质合金或碳化钨等耐磨材料堆焊而成制成。
实施例3
参照图3,该实施例不同于以上实施例的是:本实施例为一种处理污油泥系统,其包括承载组件100、锤磨组件200、驱动组件300和加热组件400,通过设置的承载组件100、锤磨组件200、驱动组件300和加热组件400之间相互配合,能够使蒸汽的注入,大大的降低了油的蒸发温度,提高了处理的效率,解决了精细锤磨粉尘难处理的问题,工艺温度的降低,提高了机械结构的使用寿命,增强了运行的稳定性,能够更加绿色、节能、高效、稳定、安全地处理含油污泥,满足未来发展的环保要求。具体的,提供了污油泥的分解反应腔以及加热分解腔,其包括内壳体101、设置于内壳体101外围的外壳体102以及位于内壳体101两侧的间隔体103;而锤磨组件200,起到混合、剪切、锤磨和分解的作用,同时与承载组件100配合,能够实现通过锤磨热量和隔腔加热的联合作用对污油泥进行充分分解的过程,其包括锤磨组件200,包括转动轴201以及通过锁紧件203交错设置于转动轴201上的第一转子件202和第二转子件204,第一转子件202与第二转子件204均内壳体101的反应腔N1内,需说明,污油泥位于的反应腔N1内进行加热锤磨分解,转动轴201一端嵌入设置于轴承座上,另一端依次穿过反应腔和另一侧设置的轴承座与驱动组件300建立连接;驱动组件 300,为锤磨的动力源,其与转动轴201连接;加热组件400,与承载组件100 建立连接。
需说明,驱动组件300包括驱动电机301和联轴器302,驱动电机301通过联轴器302与转动轴201连接,驱动电机301通过联轴器302传动于转动轴201 带动转子件转动,进而实现对污油泥进行锤磨的过程,较好的,可选的,转动轴201为空心轴,其能够选择接收加热流体,无论是从冷凝器402c,或从其他来源,如热泵,或另一件设备,可能是或可能不是系统处理材料的一部分。
进一步的,加热组件400包括蒸汽注入件401和循环注入件402,循环注入件402的一端与出气管101e连接,循环注入件402的另一端与反应腔N1、第一加热隔腔N2、第二加热隔腔N3和第三加热隔腔N4建立连接,蒸汽注入件401 与反应腔N1连接。
需说明,蒸汽注入件401能够起到隔腔预热以及注入蒸汽产生蒸汽汽提现象以降低油的蒸发温度的作用,其蒸汽注入件401包括蒸汽发送器401a和止回阀 401b,蒸汽发送器401a通过输送管与喷嘴101d建立连接,止回阀401b设置于该输送管上。
其中,循环注入件402包括真空泵402a、除尘器402b、冷凝器402c和油罐 402d,除尘器402b用于在颗粒材料及粉尘到达冷凝器402c之前从气体中去除,避免了粉尘堵塞冷凝器402c,同于利于混合蒸汽循环使用,冷凝器402c起到换热的作用,其能够通过换热提高冷凝器内油的温度,使其循环至反应腔N1、第一加热隔腔N2、第二加热隔腔N3或第三加热隔腔N4中,而真空泵402a能够在处理前将反应腔空气抽离,形成真空,降低了污油泥中液体的蒸发温度,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其的两端通过输送管分别与出气管101e和除尘器402b的输入端连接,除尘器402b的输出端与冷凝器402c连接,油罐402d与冷凝器402c 连接;较好的,除尘器402b为旋风除尘器。
处理过程:一、启动真空泵402a,真空泵402a将反应腔N1空气抽离,形成真空,为了使用安全性能,可注入反应腔内惰性气体,再后通过第一进料管 101a或第二进料管101b将预热沙导入反应腔N1内,驱动电机301通过联轴器 302传动于转动轴201带动转子件转动,由于离心力,预热沙将与内壳体101内壁相互摩擦,摩擦产生的热将能够对反应腔N1进行预热(或者通过蒸汽发生器401a对隔腔预热);
二、内壳体101内壁设置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预热温度达到200°~300°时,将污油泥通过第一进料管101a或第二进料管101b导入至内壳体101的反应腔N1内,驱动电机301通过联轴器302传动于转动轴201带动转子件转动,转子高速旋转带动污油泥迅速搅拌、剪切,并与反应腔N1迅速形成环形床,同时使污油泥对内壳体101内壁形成环形床颗粒,且能够在污泥混合物中沿轴向和切向而产生摩擦生热,在锤磨热量作用下,污油泥中水受热汽化并形成水蒸汽流将延转动轴201方向的反应腔N1中间轴通孔通过出气管101e排出,蒸发出去的水蒸汽依次经过真空泵402a(选用)和除尘器402b通过排出口402k输送至外置物料预热系统中;
三、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反应腔N1内温度(100°~150°),此时,污油泥内水基本蒸发完,此时,蒸发的水蒸汽大部分将通过排出口402k输送至外置物料预热系统中,小部分水蒸汽通过排出口402k、第一喷射管路402m(加温加压)和第二喷射管路402n,从喷嘴101d返回腔室N1内,根据道尔顿定律,通过注入蒸汽到反应腔,降低油蒸馏的蒸发温度,同时热介质(热导热油)对反应腔体加热,在锤磨热量和介质加热联合作用下,反应腔N1内温度达到不同油蒸发温度时,污油泥内含的不同种类油将能够快速蒸发出去,此时蒸发的热蒸汽通过出气管101、真空泵402a(选用)和除尘器402b排送至冷凝罐内402c,混合蒸汽内油蒸汽通过冷凝罐内冷凝油进行换热,油蒸汽冷凝成液排出,冷凝油温度升高通过第一截止阀402e、第一管路402f和第一泵402g输送至第一加热隔腔N2、第二加热隔腔N3和第三加热隔腔N4内,第一加热隔腔N2、第二加热隔腔N3和第三加热隔腔N4内热冷凝油通过热交换对反应腔N1加热,促使反应腔N1内污油泥的油加快蒸发,热交换后冷凝油通过第二管路402h、第一泵402i和截止阀402j回到冷凝罐402c内,再次吸收混合蒸汽内油蒸汽的热量,形成循环回路,冷凝罐402c对混合蒸汽的油蒸汽和水蒸汽具有分解的作用,冷凝油的温度介于混合蒸汽的油蒸汽和混合蒸汽的水蒸汽温度之间,混合蒸汽的水蒸汽将通过排出口402k排送出去或排送至反应腔N1内,此时,当反应腔N1 内水蒸汽不满足使用需求时,止回阀401b打开,通过蒸汽发送器401a注入水蒸汽至反应腔N1内,在混合蒸汽从出气管101e蒸发时其蒸发气体中内含有粉尘,在输送至冷凝器402c过程中,除尘器402b能够将混合蒸汽内含的粉尘除去。
四、污油泥内油水蒸发完成后,剩余的材料将从出料管101c排出。
实施例4
参照图4,该实施例不同于以上实施例的是:本实施例为一种处理污油泥系统,其包括承载组件100、锤磨组件200、驱动组件300和加热组件400,通过设置的承载组件100、锤磨组件200、驱动组件300和加热组件400之间相互配合,能够使蒸汽的注入,大大的降低了油的蒸发温度,提高了处理的效率,解决了精细锤磨粉尘难处理的问题,工艺温度的降低,提高了机械结构的使用寿命,增强了运行的稳定性,能够更加绿色、节能、高效、稳定、安全地处理含油污泥,满足未来发展的环保要求。具体的,提供了污油泥的分解反应腔以及加热分解腔,其包括内壳体101、设置于内壳体101外围的外壳体102以及位于内壳体101两侧的间隔体103;而锤磨组件200,起到混合、剪切、锤磨和分解的作用,同时与承载组件100配合,能够实现通过锤磨热量和隔腔加热的联合作用对污油泥进行充分分解的过程,其包括锤磨组件200,包括转动轴201以及通过锁紧件203交错设置于转动轴201上的第一转子件202和第二转子件204,第一转子件202与第二转子件204均内壳体101的反应腔N1内,需说明,污油泥位于的反应腔N1内进行加热锤磨分解,转动轴201一端嵌入设置于轴承座上,另一端依次穿过反应腔和另一侧设置的轴承座与驱动组件300建立连接;驱动组件 300,为锤磨的动力源,其与转动轴201连接;加热组件400,与承载组件100 建立连接。
需说明,驱动组件300包括驱动电机301和联轴器302,驱动电机301通过联轴器302与转动轴201连接,驱动电机301通过联轴器302传动于转动轴201 带动转子件转动,进而实现对污油泥进行锤磨的过程,较好的,可选的,转动轴201为空心轴,其能够选择接收加热流体。
进一步的,加热组件400包括蒸汽注入件401和循环注入件402,循环注入件402的一端与出气管101e连接,循环注入件402的另一端与反应腔N1、第一加热隔腔N2、第二加热隔腔N3和第三加热隔腔N4建立连接,蒸汽注入件401 与反应腔N1连接。
需说明,蒸汽注入件401能够起到隔腔预热以及注入蒸汽产生蒸汽汽提现象以降低油的蒸发温度的作用,其蒸汽注入件401包括蒸汽发送器401a和止回阀 401b,蒸汽发送器401a通过输送管与喷嘴101d建立连接,止回阀401b设置于该输送管上。
其中,循环注入件402包括真空泵402a、除尘器402b、混合蒸汽储存罐402c 和油罐402d,除尘器402b用于在颗粒材料及粉尘到达冷凝器402c之前从气体中去除,避免了粉尘堵塞冷凝器402c,同于利于混合蒸汽循环使用,混合蒸汽储存罐402c用于储存热蒸汽,其能够输送至反应腔N1、第一加热隔腔N2、第二加热隔腔N3或第三加热隔腔N4中,而真空泵402a能够在处理前将反应腔空气抽离,形成真空,降低了污油泥中液体的蒸发温度,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其的两端通过输送管分别与出气管101e和除尘器402b的输入端连接,除尘器402b 的输出端与冷凝器402c连接,油罐402d与冷凝器402c连接;较好的,除尘器 402b为旋风除尘器。
处理过程:一、启动真空泵402a,真空泵402a将反应腔N1空气抽离,形成真空,为了使用安全性能,可注入反应腔内惰性气体,再后通过第一进料管 101a或第二进料管101b将预热沙导入反应腔N1内,驱动电机301通过联轴器 302传动于转动轴201带动转子件转动,由于离心力,预热沙将与内壳体101内壁相互摩擦,摩擦产生的热将能够对反应腔N1进行预热(或者通过蒸汽发生器 401a对隔腔预热);
二、内壳体101内壁设置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预热温度达到200°~300°时,将污油泥通过第一进料管101a或第二进料管101b导入至内壳体101的反应腔N1内,驱动电机301通过联轴器302传动于转动轴201带动转子件转动,转子高速旋转带动污油泥迅速搅拌、剪切,并与反应腔N1迅速形成环形床,同时使污油泥对内壳体101内壁形成环形床颗粒,且能够在污泥混合物中沿轴向和切向而产生摩擦生热,在锤磨热量作用下,污油泥中水受热汽化并形成水蒸汽流将延转动轴201方向的反应腔N1中间轴通孔通过出气管101e排出,前期蒸发出去的水蒸汽依次经过真空泵402a(选用)和除尘器402b通过排出口402k输送至外置物料预热系统中;
三、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反应腔N1内温度(100°~150°),此时,污油泥内水基本蒸发完,此时,蒸发的水蒸汽大部分将通过排出口402k输送至外置物料预测系统中,小部分水蒸汽通过排出管402k、第一喷射管路402m和第二喷射管路402n,从喷嘴101d返回腔室N1内,根据道尔顿定律,通入的气体将降低反应腔N1内气压,从而降低油蒸馏的蒸发温度,同时排出的热蒸汽对隔腔加热,在锤磨热量和介质加热联合作用下,反应腔N1内温度达到不同油蒸发温度时,污油泥内含的不同种类油将能够快速蒸发出去,此时蒸发的热蒸汽通过出气管101、真空泵402a(选用)和除尘器402b排送至混合蒸汽储存罐内402c,蒸汽储存罐内402c内储存的混合蒸汽通过第二管路402e、第三管路402f和第四管路402g输送至第三加热隔腔N4和第一加热隔腔N2、第二加热隔腔N3内,第一加热隔腔N2、第二加热隔腔N3和第三加热隔腔N4内热混合蒸汽对反应腔N1加热,促使反应腔N1内污油泥的油加快蒸发,混合蒸汽里在第一加热隔腔N2、第二加热隔腔N3和第三加热隔腔N4内进行油水蒸汽分解,此时,反应腔N1的温度介于混合蒸汽的油蒸汽和混合蒸汽的水蒸汽温度之间,混合蒸汽的油蒸汽能够液化成液态油,液化油由于其重力原理将从第六进出口103d、第二进出口102b和第四进出口103b流出,通过第五管路402h输送至油罐内储存,而第三加热隔腔N4和第一加热隔腔N2、第二加热隔腔N3内内未液化的混合蒸汽的水蒸汽将从第五进出口103c、第一进出口102a和第三进出口103a排出,通过排出管402k排送至反应腔N1或外外置预热系统中,不断蒸发的混合蒸汽将循环流动到第一加热隔腔N2、第二加热隔腔N3和第三加热隔腔N4内对反应腔进行加热,此时,当反应腔N1内水蒸汽不满足使用需求时,止回阀401b 打开,通过蒸汽发送器401a注入水蒸汽至反应腔N1内,在混合蒸汽从出气管 101e蒸发时其蒸发气体中内含有粉尘,在输送至混合蒸汽储存罐内402c过程中,除尘器402b能够将混合蒸汽内含的粉尘除去。
四、污油泥内油水蒸发完成后,剩余的材料将从出料管101c排出。
实施例5
参照图5,该实施例不同于以上实施例的是:加热组件400还包括介质注热件403,介质注热件403均与第一加热隔腔N2、第二加热隔腔N3和第三加热隔腔N4建立连接。具体的,处理污油泥系统包括承载组件100、锤磨组件200、驱动组件300和加热组件400,通过设置的承载组件100、锤磨组件200、驱动组件300和加热组件400之间相互配合,能够使蒸汽的注入,大大的降低了油的蒸发温度,提高了处理的效率,解决了精细锤磨粉尘难处理的问题,工艺温度的降低,提高了机械结构的使用寿命,增强了运行的稳定性,能够更加绿色、节能、高效、稳定、安全地处理含油污泥,满足未来发展的环保要求。具体的,提供了污油泥的分解反应腔以及加热分解腔,其包括内壳体101、设置于内壳体101外围的外壳体102以及位于内壳体101两侧的间隔体103;而锤磨组件200,起到混合、剪切、锤磨和分解的作用,同时与承载组件100配合,能够实现通过锤磨热量和隔腔加热的联合作用对污油泥进行充分分解的过程,其包括锤磨组件200,包括转动轴201以及通过锁紧件203交错设置于转动轴201上的第一转子件202和第二转子件204,第一转子件202与第二转子件204均内壳体101的反应腔N1内,需说明,污油泥位于的反应腔N1内进行加热锤磨分解,转动轴 201一端嵌入设置于轴承座上,另一端依次穿过反应腔和另一侧设置的轴承座与驱动组件300建立连接;驱动组件300,为锤磨的动力源,其与转动轴201连接;加热组件400,与承载组件100建立连接。
进一步的,加热组件400还包括介质注热件403,介质注热件403起到对内壳体101进行预热和加热的作用,其介质注热件403均与第一加热隔腔N2、第二加热隔腔N3和第三加热隔腔N4建立连接;需说明,介质注热件403为介质加热器。
需说明,驱动组件300包括驱动电机301和联轴器302,驱动电机301通过联轴器302与转动轴201连接,驱动电机301通过联轴器302传动于转动轴201 带动转子件转动,进而实现对污油泥进行锤磨的过程,较好的,可选的,转动轴201为空心轴,其能够选择接收加热流体,无论是从冷凝器402c,或从其他来源,如热泵,或另一件设备,可能是或可能不是系统处理材料的一部分。
进一步的,加热组件400包括蒸汽注入件401和循环注入件402,循环注入件402的一端与出气管101e连接,循环注入件402的另一端与反应腔N1、第一加热隔腔N2、第二加热隔腔N3和第三加热隔腔N4建立连接,蒸汽注入件401 与反应腔N1连接。
需说明,蒸汽注入件401包括蒸汽发送器401a和止回阀401b,蒸汽发送器 401a通过输送管与喷嘴101d建立连接,止回阀401b设置于该输送管上。
其中,循环注入件402包括真空泵402a、除尘器402b、冷凝器402c和油罐 402d,除尘器402b用于在颗粒材料及粉尘到达冷凝器402c之前从气体中去除,避免了粉尘堵塞冷凝器402c,同于利于混合蒸汽循环使用,冷凝器402c起到换热的作用,其能够通过换热提供蒸汽温度,使其循环至反应腔N1、第一加热隔腔N2、第二加热隔腔N3或第三加热隔腔N4中,而真空泵402a能够在处理前将反应腔空气抽离,形成真空,降低了污油泥中液体的蒸发温度,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其的两端通过输送管分别与出气管101e和除尘器402b的输入端连接,除尘器402b的输出端与冷凝器402c连接,油罐402d与冷凝器402c连接;较好的,除尘器402b为旋风除尘器。
处理过程:一、启动真空泵402a,真空泵402a将反应腔N1空气抽离,形成真空,为了使用安全性能,可注入反应腔内惰性气体(如氮气),将介质注热器403的热介质(导热油)不断输送至第一加热隔腔N2、第二加热隔腔N3 和第三加热隔腔N4内,第一加热隔腔N2、第二加热隔腔N3和第三加热隔腔 N4内的热介质将能够对反应腔N1进行预热,在对反应腔N1加热后的第一加热隔腔N2、第二加热隔腔N3和第三加热隔腔N4内的热介质将通过管道输送至介质注热器403的内进行加热,形成加热循环;
二、内壳体101内壁设置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预热温度达到200°~300°时,将污油泥通过第一进料管101a或第二进料管101b导入至内壳体101的反应腔N1内,驱动电机301通过联轴器302传动于转动轴201带动转子件转动,转子高速旋转带动污油泥迅速搅拌、剪切,并与反应腔N1迅速形成环形床,同时使污油泥对内壳体101内壁形成环形床颗粒,且能够在污泥混合物中沿轴向和切向而产生摩擦生热,同时热介质(热油)对反应腔体加热,在锤磨热量和介质加热联合作用下,污油泥中水受热汽化并形成水蒸汽流将延转动轴201方向的反应腔N1中间轴通孔通过出气管101e排出,,前期蒸发出去的水蒸汽依次经过真空泵402a(选用)和除尘器402b通过排出管402k输送至外置物料预热系统中;
三、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反应腔N1内温度(100°~150°),此时,污油泥内水基本蒸发完,此时,蒸发的水蒸汽大部分将通过排出口402k输送至外置物料预测系统中,小部分水蒸汽通过排出管402k、第一喷射管路402m和第二喷射管路402n,从喷嘴101d返回反应腔室N1内,根据道尔顿定律,通过注入蒸汽到反应腔,降低油蒸馏的蒸发温度,同时热介质(热导热油)对反应腔体加热,在锤磨热量和介质加热联合作用下,反应腔N1内温度达到不同油蒸发温度时,污油泥内含的不同种类油将能够快速蒸发出去,此时蒸发的混合蒸汽 (混合蒸汽包括油蒸汽和水蒸汽,油蒸汽的含量大于水蒸汽的含量)通过出气管101、真空泵402a(选用)和除尘器402b排送至冷凝器402c内,混合蒸汽内油蒸汽通过冷凝器402c内冷凝油进行换热,油蒸汽冷凝成液体排出,冷凝油的温度介于混合蒸汽的油蒸汽和混合蒸汽的水蒸汽温度之间,混合蒸汽的水蒸汽从排出口402k输送至外置物料预测系统或通过排出管402k、第一喷射管路 402m和第二喷射管路402n,从喷嘴101d返回反应腔室N1内。
,此时,当反应腔N1内水蒸汽不满足使用需求时,止回阀401b打开,通过蒸汽发送器401a注入水蒸汽至反应腔N1内,在混合蒸汽从出气管101e蒸发时其蒸发气体中内含有粉尘,在输送至冷凝器402c过程中,除尘器402b能够将混合蒸汽内含的粉尘除去。
四、污油泥内油水蒸发完成后,剩余的材料将从出料管101c排出。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处理污油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组件(100),包括内壳体(101)、设置于所述内壳体(101)外围的外壳体(102)以及位于所述内壳体(101)两侧的间隔体(103);以及,
锤磨组件(200),包括转动轴(201)以及通过锁紧件(203)交错设置于所述转动轴(201)上的第一转子件(202)和第二转子件(204),所述第一转子件(202)与第二转子件(204)均设置于所述内壳体(101)的反应腔(N1)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污油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01)与外壳体(102)之间设置有第一加热隔腔(N2);
其中,所述外壳体(102)上开设有第一进出口(102a)和第二进出口(102b);
其中,所述第一进出口(102a)和第二进出口(102b)均与第一加热隔腔(N2)相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污油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01)与设置于所述内壳体(101)两侧的间隔体(103)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加热隔腔(N3)和第三加热隔腔(N4);
其中,所述内壳体(101)两侧的间隔体(103)上分别开设有第三进出口(103a)、第四进出口(103b)、第五进出口(103c)和第六进出口(103d)。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污油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01)上设置有第一进料管(101a)、第二进料管(101b)、出料管(101c)、喷嘴(101d)和出气管(101e),所述第一进料管(101a)、第二进料管(101b)、出料管(101c)与喷嘴(101d)均穿过所述第一加热隔腔(N2)与所述反应腔(N1)连接且相通,所述出气管(101e)穿过第二加热隔腔(N3)与所述反应腔(N1)相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污油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子件(202)与第二转子件(204)的结构相同;
其中,第一转子件(202)包括轴套(202a)和叶片(202b),所述叶片(202b)均设置于所述轴套(202a)外侧;
其中,所述轴套(202a)套设于所述转动轴(201)外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污油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202a)内壁对称开设有凹槽(202a-1);
其中,所述凹槽(202a-1)与对称设置于所述转动轴(201)上的凸起(201a) 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污油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202b)远离所述轴套(202a)的一端设置有耐磨体(202a-2)。
8.一种处理污油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4~7任一所述的处理污油泥装置,其还包括驱动组件(300)和加热组件(400);
其中,承载组件(100),包括内壳体(101)、设置于所述内壳体(101)外围的外壳体(102)以及位于所述内壳体(101)两侧的间隔体(103);以及,
锤磨组件(200),包括转动轴(201)以及通过锁紧件(203)交错设置于所述转动轴(201)上的第一转子件(202)和第二转子件(204),所述第一转子件(202)与第二转子件(204)均设置于所述内壳体(101)的反应腔(N1)内;
驱动组件(300),与所述转动轴(201)连接;
加热组件(400),与所述承载组件(100)建立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污油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400)包括蒸汽注入件(401)和循环注入件(402),所述循环注入件(402)的一端与所述出气管(101e)连接,所述循环注入件(402)的另一端与所述反应腔(N1)、第一加热隔腔(N2)、第二加热隔腔(N3)和第三加热隔腔(N4)建立连接,所述蒸汽注入件(401)与所述反应腔(N1)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污油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400)还包括介质注热件(403),所述介质注热件(403)均与所述第一加热隔腔(N2)、第二加热隔腔(N3)和第三加热隔腔(N4)建立连接。
CN202020573300.XU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2125817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3300.XU CN212581741U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3300.XU CN212581741U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81741U true CN212581741U (zh) 2021-02-23

Family

ID=74648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73300.XU Active CN212581741U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817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7981A (zh) * 2020-04-17 2020-08-18 上海浦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7981A (zh) * 2020-04-17 2020-08-18 上海浦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47981A (zh) 一种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
CN109264914B (zh) 一种超临界水氧化能量综合利用系统及能量回收方法
CN106457059A (zh) 处理材料的方法
CN113582507B (zh) 一种能量综合利用的含油污泥热水解-超临界氧化资源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1993143B (zh) 一种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碱渣废水的系统和方法
CN212581741U (zh) 一种处理污油泥装置和系统
EP3919446A1 (en) Treatment of radioactive organic solid waste by 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
CN101787907B (zh) 蒸汽冷凝水回收与做功系统及其方法
CN106673388A (zh) 一种油泥资源化处理工艺
US1145926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high-salt high-organic wastewater and recovering energy
CN109626784B (zh) 一种防堵塞的污泥连续热水解系统
CN207738704U (zh) 一种电磁加热海上含油、烃类污染废弃物热脱附设备
CN210261526U (zh) 一种节能型油泥热解设备
CN213835018U (zh) 一种石油油泥真空热脱附装置
CN112340962A (zh) 一种石油油泥真空热脱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KR102547205B1 (ko) 고분자 폐기물의 초음파 열분해 이동장치
CN206337135U (zh) 一种油泥资源化处理系统
KR20050104324A (ko) 폐합성수지를 이용한 터널식 열분해유 재생장치
JP2023033035A (ja) 再生可能エネルギーを活用した有機物の炭化方法及び再生可能エネルギー活用型有機物炭化システム
CN217202305U (zh) 一种热电厂锅炉废液处理装置
KR100528167B1 (ko) 터널식 폐합성수지 무촉매 열분해유 재생장치
KR100492670B1 (ko) 생활폐기물용 열분해 탄화장치
CN206512084U (zh) 一种六级连续热解处理含油污泥装置
EP3573750B1 (en) Method for thermal conversion of hydrocarbons using a reaction pump
CN219239576U (zh) 油基泥浆热脱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