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72208U - 三相定子绕组、电机定子总成及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三相定子绕组、电机定子总成及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72208U
CN212572208U CN202021448073.4U CN202021448073U CN212572208U CN 212572208 U CN212572208 U CN 212572208U CN 202021448073 U CN202021448073 U CN 202021448073U CN 212572208 U CN212572208 U CN 2125722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s
hairpin
layer
branch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4807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天旭
姜佳佳
李义兵
何丽娜
张冰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ding R&D Branch of Honeycomb Transmission System Jiangsu Co Ltd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eycomb Electric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Beehive Electric Drive Technology Heb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eycomb Electric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Beehive Electric Drive Technology Heb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eycomb Electric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4807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722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72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722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领域,公开了一种三相定子绕组、电机定子总成及电机,其中,所述三相定子绕组包括依次叠加的N层发卡绕组,N≥4且为偶数;每相定子绕组包括M条并联支路,M为4的整数倍;每相定子绕组中,存在m对无环流并联支路,2≤m<C(M,2);发卡线圈的焊接端与绕组的出线端在异侧。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并联支路中感应的反电动势相等,使支路之间不存在电势差,也就不会在支路之间产生环流。

Description

三相定子绕组、电机定子总成及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三相定子绕组、电机定子总成及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车辆的发展,对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已经出现4层、6层和8层发卡线圈叠加的电机定子绕组,大部分的定子绕组每相为一路或者两条支路并联,难以满足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的功率需求,因此提高定子绕组每相的支路数量成为提升功率的必然选择。
但是,每相并联的多支路之间存在环流,特别是对于拥有多层发卡线圈的定子绕组,环流现象更加显著。环流的存在,会增加电机的附加铜耗和拖曳损耗,降低电机效率,电机的额定参数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相定子绕组,每相绕组以四条支路并联的方式实现,使每条支路中每个槽相对于转子磁钢的位置相同,并使部分支路之间在相对于磁钢位置相同的槽内的发卡线圈在同层,这样可消除部分支路之间的环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相定子绕组,包括依次叠加的N层发卡绕组,N≥4且为偶数;每相定子绕组包括M条并联支路,M为4的整数倍;每相定子绕组中,存在m对无环流并联支路,每对并联支路中,其中一条支路中各发卡线圈所占据的定子槽数量与另一条支路中各发卡线圈所占据的定子槽数量相同,且一条支路中各发卡线圈所在的各定子槽相对于转子上各磁钢的位置与另一条支路中各发卡线圈所在的各定子槽相对于转子上各磁钢的位置相同,一条支路中各定子槽内的发卡线圈与另一条支路中各定子槽内的发卡线圈在同层,2≤m<C(M,2);发卡线圈的焊接端与绕组的出线端在异侧。
进一步地,定子槽的数量为48,电机极数为8,N=8,M=4。
进一步地,各条支路中的发卡线圈均占据了第一至第N的所有层数。
进一步地,各条支路中的发卡线圈在一对极下在每一层仅占据一次。
进一步地,各条支路中的发卡线圈均为异层跨线。
进一步地,所述异层跨线为相邻层之间的跨线。
进一步地,各相定子绕组的四条并联支路中,各条支路均以第一异形线起始并作为绕组电源端,以第二异形线收尾并作为绕组中性点,所述第一异形线与第二异形线之间包括15个发卡线圈;m=2,第一对无环流并联支路中,中心发卡线圈的跨距为整距,两侧发卡线圈的跨距为第一长距,第二对无环流并联支路中,中心发卡线圈的跨距为第二长距,两侧发卡线圈的跨距为第一长距。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长距为7,所述第二长距为8。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定子总成,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所述的三相定子绕组。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包括第二方面技术方案所述的电机定子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并联支路中,同时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第一方面,各发卡线圈所占据的定子槽数量相同,第二方面,各发卡线圈所在的定子槽相对于转子上各磁钢的位置相同,第三方面,各定子槽内的发卡线圈在同层。根据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公式E=BLv sinθ及交流电压的波形函数E=Emsin(wt+φ),同时具有上述三个特点的支路,B、L、v、θ、Em及φ均相等,则感应的反电动势相等,使支路之间不存在电势差,也就不会在支路之间产生环流。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三相定子绕组一个实施例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三相定子绕组一个实施例中B相四条并联支路在一对极下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下述技术方案的描述中,采用的方位词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三相定子绕组的一个实施例,用于定子槽数为48,电机极数为8的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即具有4对转子磁极或转子磁钢,转子磁钢即为图2中所示的转子磁极N、S。此时电机的极距为6,发卡线圈的节距或跨距等于6的为整距,大于6的为长距,小于6的为短距,发卡绕组具有8层,即N=8。图1中,中间一行数字代表定子槽的编号,共48个定子槽,每个槽内从左到右的八根线分别对应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层,第一层是最靠近电机转子磁钢的一层,即相对于电机的轴心属于最内层。
如图1所示,各相定子绕组包括4条并联支路,每相定子绕组中,存在m对无环流并联支路,每对并联支路中,其中一条支路中各发卡线圈所占据的定子槽数量与另一条支路中各发卡线圈所占据的定子槽数量相同,且一条支路中各发卡线圈所在的各定子槽相对于转子上各磁钢的位置与另一条支路中各发卡线圈所在的各定子槽相对于转子上各磁钢的位置相同,一条支路中各定子槽内的发卡线圈与另一条支路中各定子槽内的发卡线圈在同层,2≤m<C(4,2)=6;发卡线圈的焊接端与绕组的出线端在异侧。
本实施例中以B相为例,m=2,即有两对无环流并联支路,其中一对是支路B1和支路B3,另一对是支路B2和支路B4。
具体地,如图2所示,支路B1中的各发卡线圈分别占据1槽6层、1槽8层、2槽2层、2槽4层、8槽5层、8槽7层、9槽1层、9槽3层,占据了4个定子槽,相应地,支路B3中的各发卡线圈分别占据7槽6层、7槽8层、8槽2层、8槽4层、2槽5层、2槽7层、3槽1层、3槽3层,也占据了4个定子槽。其中,支路B1中发卡线圈占据的1槽相对于转子磁钢N的位置与支路B3中发卡线圈占据的7槽相对于转子磁钢S的位置相同,支路B1中1槽的发卡线圈位于6层和8层,支路B3中7槽的发卡线圈也位于6层和8层,即在同层;支路B1中发卡线圈占据的2槽相对于转子磁钢N的位置与支路B3中发卡线圈占据的8槽相对于转子磁钢S的位置相同,支路B1中2槽的发卡线圈位于2层和4层,支路B3中8槽的发卡线圈也位于2层和4层,即在同层;支路B1中发卡线圈占据的8槽相对于转子磁钢S的位置与支路B3中发卡线圈占据的2槽相对于转子磁钢N的位置相同,支路B1中8槽的发卡线圈位于5层和7层,支路B3中2槽的发卡线圈也位于5层和7层,即在同层;支路B1中发卡线圈占据的9槽相对于转子磁钢S的位置与支路B3中发卡线圈占据的3槽相对于转子磁钢N的位置相同,支路B1中9槽的发卡线圈位于1层和3层,支路B3中3槽的发卡线圈也位于1层和3层,即在同层。由此可见,支路B1和支路B3同时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1.各发卡线圈所占据的定子槽数量相同,2.各发卡线圈所在的定子槽相对于转子上各磁钢的位置相同,3.各定子槽内的发卡线圈在同层。所以,支路B1感应的反电动势与支路B3感应的反电动势相等,使支路B1和支路B3之间不存在电势差,也就不会在支路B1和支路B3之间产生环流。
同样地,如图2所示,支路B2中的各发卡线圈分别占据2槽1层、2槽3层、3槽5层、3槽7层、7槽2层、7槽4层、8槽6层、8槽8层,占据了4个定子槽,相应地,支路B4中的各发卡线圈分别占据8槽1层、8槽3层、9槽5层、9槽7层、1槽2层、1槽4层、2槽6层、2槽8层,也占据了4个定子槽。其中,支路B2中发卡线圈占据的2槽相对于转子磁钢N的位置与支路B4中发卡线圈占据的8槽相对于转子磁钢S的位置相同,支路B2中2槽的发卡线圈位于1层和3层,支路B4中8槽的发卡线圈也位于1层和3层,即在同层;支路B2中发卡线圈占据的3槽相对于转子磁钢N的位置与支路B4中发卡线圈占据的9槽相对于转子磁钢S的位置相同,支路B2中3槽的发卡线圈位于5层和7层,支路B4中9槽的发卡线圈也位于5层和7层,即在同层;支路B2中发卡线圈占据的7槽相对于转子磁钢S的位置与支路B4中发卡线圈占据的1槽相对于转子磁钢N的位置相同,支路B2中7槽的发卡线圈位于2层和4层,支路B4中1槽的发卡线圈也位于2层和4层,即在同层;支路B2中发卡线圈占据的8槽相对于转子磁钢S的位置与支路B4中发卡线圈占据的2槽相对于转子磁钢N的位置相同,支路B2中8槽的发卡线圈位于6层和8层,支路B4中2槽的发卡线圈也位于6层和8层,即在同层。由此可见,支路B2和支路B4同时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1.各发卡线圈所占据的定子槽数量相同,2.各发卡线圈所在的定子槽相对于转子上各磁钢的位置相同,3.各定子槽内的发卡线圈在同层。所以,支路B2感应的反电动势与支路B4感应的反电动势相等,使支路B2和支路B4之间不存在电势差,也就不会在支路B2和支路B4之间产生环流。
由图2可见,4条并联支路中的发卡线圈在一对极下占据了所有的8层,且在每一层仅占据一次。
由图1可见,B相4条并联支路的绕线路径分别如下:
支路B1:
9槽1层-14槽2层-21槽1层-26槽2层-33槽1层-38槽2层-45槽1层-2槽2层-9槽3层-14槽4层-21槽3层-26槽4层-33槽3层-38槽4层-45槽3层-2槽4层-8槽5层-13槽6层-20槽5层-25槽6层-32槽5层-37槽6层-44槽5层-1槽6层-8槽7层-13槽8层-20槽7层-25槽8层-32槽7层-37槽8层-44槽7层-1槽8层。
其中,起始端的9槽1层和收尾端1槽8层均为异形线,异形线只有半个发卡线圈,仅占据一个槽位。9槽1层的异形线的出线端即为绕组的电源端B1,用于外接交流电源,1槽8层的异形线的出线端即为绕组中性点Y1。两根异形线之间有15个完整的发卡线圈,每个发卡线圈都是相邻层之间的异层跨线,中心发卡线圈的跨距为整距6,是从2槽4层跨至8槽5层,两侧各7个发卡线圈的跨距均为第一长距7。还可发现,支路B1中的发卡线圈占据了第一至第八的所有层数。另外,中心发卡线圈跨越的是4-5层且跨距为6,两侧发卡线圈跨越的是1-2层、3-4层、5-6层、7-8层、2-3层、6-7层共6种,跨距均为7。
支路B2:
8槽8层-3槽7层-44槽8层-39槽7层-32槽8层-27槽7层-20槽8层-15槽7层-8槽6层-3槽5层-44槽6层-39槽5层-32槽6层-27槽5层-20槽6层-15槽5层-7槽4层-2槽3层-43槽4层-38槽3层-31槽4层-26槽3层-19槽4层-14槽3层-7槽2层-2槽1层-43槽2层-38槽1层-31槽2层-26槽1层-19槽2层-14槽1层。
其中,起始端的8槽8层和收尾端14槽1层均为异形线,异形线只有半个发卡线圈,仅占据一个槽位。8槽8层的异形线的出线端即为绕组的电源端B2,用于外接交流电源,14槽1层的异形线的出线端即为绕组中性点Y2。两根异形线之间有15个完整的发卡线圈,每个发卡线圈都是相邻层之间的异层跨线,中心发卡线圈的跨距为第二长距8,是从15槽5层跨至7槽4层,两侧各7个发卡线圈的跨距均为第一长距7。还可发现,支路B2中的发卡线圈占据了第一至第八的所有层数。另外,中心发卡线圈跨越的是4-5层且跨距为8,两侧发卡线圈跨越的是1-2层、3-4层、5-6层、7-8层、2-3层、6-7层共6种,跨距均为7。
支路B3:
7槽8层-2槽7层-43槽8层-38槽7层-31槽8层-26槽7层-19槽8层-14槽7层-7槽6层-2槽5层-43槽6层-38槽5层-31槽6层-26槽5层-19槽6层-14槽5层-8槽4层-3槽3层-44槽4层-39槽3层-32槽4层-27槽3层-20槽4层-15槽3层-8槽2层-3槽1层-44槽2层-39槽1层-32槽2层-27槽1层-20槽2层-15槽1层。
其中,起始端的7槽8层和收尾端15槽1层均为异形线,异形线只有半个发卡线圈,仅占据一个槽位。7槽8层的异形线的出线端即为绕组的电源端B3,用于外接交流电源,15槽1层的异形线的出线端即为绕组中性点Y3。两根异形线之间有15个完整的发卡线圈,每个发卡线圈都是相邻层之间的异层跨线,中心发卡线圈的跨距为整距6,是从14槽5层跨至8槽4层,两侧各7个发卡线圈的跨距均为第一长距7。还可发现,支路B3中的发卡线圈占据了第一至第八的所有层数。另外,中心发卡线圈跨越的是4-5层且跨距为6,两侧发卡线圈跨越的是1-2层、3-4层、5-6层、7-8层、2-3层、6-7层共6种,跨距均为7。
支路B4:
8槽1层-13槽2层-20槽1层-25槽2层-32槽1层-37槽2层-44槽1层-1槽2层-8槽3层-13槽4层-20槽3层-25槽4层-32槽3层-37槽4层-44槽3层-1槽4层-9槽5层-14槽6层-21槽5层-26槽6层-33槽5层-38槽6层-45槽5层-2槽6层-9槽7层-14槽8层-21槽7层-26槽8层-33槽7层-38槽8层-45槽7层-2槽8层。
其中,起始端的8槽1层和收尾端2槽8层均为异形线,异形线只有半个发卡线圈,仅占据一个槽位。8槽1层的异形线的出线端即为绕组的电源端B4,用于外接交流电源,2槽8层的异形线的出线端即为绕组中性点Y4。两根异形线之间有15个完整的发卡线圈,每个发卡线圈都是相邻层之间的异层跨线,中心发卡线圈的跨距为第二长距8,是从1槽4层跨至9槽5层,两侧各7个发卡线圈的跨距均为第一长距7。还可发现,支路B4中的发卡线圈占据了第一至第八的所有层数。另外,中心发卡线圈跨越的是4-5层且跨距为8,两侧发卡线圈跨越的是1-2层、3-4层、5-6层、7-8层、2-3层、6-7层共6种,跨距均为7。
上面的实施例仅是以B相为例,A相和C相的4条并联支路与B相具有相同的排布结构及由此带来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即使是同一种跨距的发卡线圈,只要在定子槽内所处的层数不同,其尺寸就会不同,使同一种跨距的发卡线圈具有多种尺寸。综合4条并联支路,共用到两种异形线和8种尺寸的发卡线圈,相应地需要8种模具来制作这8种发卡线圈,而现有结构的定子绕组往往具有10种以上的发卡线圈,发卡线圈的种类减少,相应地所需的模具也减少,这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电机定子总成的实施例,用于定子槽数为48,电机极数为8的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包括上述三相定子绕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三相定子绕组,至少具有上述三相定子绕组任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电机的实施例,该电机是极数为8,定子槽数为48的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包括上述电机定子总成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定子总成,至少具有上述三相定子绕组任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三相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加的N层发卡绕组,N≥4且为偶数;每相定子绕组包括M条并联支路,M为4的整数倍;
每相定子绕组中,存在m对无环流并联支路,每对并联支路中,其中一条支路中各发卡线圈所占据的定子槽数量与另一条支路中各发卡线圈所占据的定子槽数量相同,且一条支路中各发卡线圈所在的各定子槽相对于转子上各磁钢的位置与另一条支路中各发卡线圈所在的各定子槽相对于转子上各磁钢的位置相同,一条支路中各定子槽内的发卡线圈与另一条支路中各定子槽内的发卡线圈在同层,2≤m<C(M,2);
发卡线圈的焊接端与绕组的出线端在异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定子槽的数量为48,电机极数为8,N=8,M=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相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各条支路中的发卡线圈均占据了第一至第N的所有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相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各条支路中的发卡线圈在一对极下在每一层仅占据一次。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三相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各条支路中的发卡线圈均为异层跨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相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层跨线为相邻层之间的跨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相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各相定子绕组的四条并联支路中,各条支路均以第一异形线起始并作为绕组电源端,以第二异形线收尾并作为绕组中性点,所述第一异形线与第二异形线之间包括15个发卡线圈;m=2,第一对无环流并联支路中,中心发卡线圈的跨距为整距,两侧发卡线圈的跨距为第一长距,第二对无环流并联支路中,中心发卡线圈的跨距为第二长距,两侧发卡线圈的跨距为第一长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相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距为7,所述第二长距为8。
9.一种电机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三相定子绕组。
10.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定子总成。
CN202021448073.4U 2020-07-21 2020-07-21 三相定子绕组、电机定子总成及电机 Active CN2125722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48073.4U CN212572208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三相定子绕组、电机定子总成及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48073.4U CN212572208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三相定子绕组、电机定子总成及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72208U true CN212572208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31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48073.4U Active CN212572208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三相定子绕组、电机定子总成及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722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7776A (zh) * 2021-07-12 2021-10-19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和电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7776A (zh) * 2021-07-12 2021-10-19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和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64856B2 (en) Hairpin winding electric machine
US10965178B2 (en) Hairpin winding electric machine
US11081922B2 (en) Hairpin winding electric machine
US11539255B2 (en) Hairpin winding electric machine
US11368066B2 (en) Hairpin winding electric machine
US11309761B2 (en) Hairpin winding electric machine
CN111355317B (zh) 一种扁线定子及扁线电机
CN113794302A (zh) 降低槽压降的均衡绕组扁线电机及电枢绕组的绕制方法
CN111181264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2258560U (zh) 三相定子绕组、电机定子总成及电机
CN217486256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2510876A (zh) 一种定子组件和电机
CN212572208U (zh) 三相定子绕组、电机定子总成及电机
CN212278005U (zh) 一种每极每相槽数为3的扁铜线绕组结构及电机
CN213990307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2114944U (zh) 三相定子绕组、电机定子总成及电机
CN214412445U (zh)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5580579U (zh) 一种扁线与圆线混合使用的双绕组定子及永磁电机
CN113036954A (zh) 一种双绕组定子及永磁电机
CN113964961A (zh) 三相定子绕组、电机定子总成及电机
CN111541330A (zh) 一种每极每相槽数为3的扁铜线绕组结构及电机
CN214543852U (zh)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20797914U (zh) 一种皇冠端出线的定子组件及扁线电机
CN217388333U (zh) 一种具有均衡绕组的定子组件及电机
CN212462920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30

Address after: 071000 in No.75 Dongsheng Road, Lianchi District,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aoding R & D branch of honeycomb transmission system (Jiangsu) Co.,Ltd.

Patentee after: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071000 No.75 Dongsheng Road, Lianchi District,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eehive electric drive technology Hebei Co.,Ltd.

Patentee before: Honeycomb electric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