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71333U - 一种耦合调谐器、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耦合调谐器、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71333U
CN212571333U CN202021016416.XU CN202021016416U CN212571333U CN 212571333 U CN212571333 U CN 212571333U CN 202021016416 U CN202021016416 U CN 202021016416U CN 212571333 U CN212571333 U CN 2125713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uning
coupling
electrically connected
signal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1641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俊洲
周传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gtech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ngtech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gtech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ngtech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1641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713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713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713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耦合调谐器、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该耦合调谐器应用于天线装置中,包括耦合单元、第一调谐单元、第一信号收发端、第二信号收发端、第三信号收发端以及至少一个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耦合单元包括第一耦合线圈和第二耦合线圈;第一耦合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一信号收发端电连接,第一耦合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二信号收发端电连接;第二耦合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三信号收发端电连接;第一调谐单元包括第一信号输出端和至少一个第一信号输入端;各第一信号输出端与各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一一对应电连接;所第一信号输出端与第二耦合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耦合单元根据第一调谐信号控制输出预设频段的谐振信号,实现单一天线的超宽频段覆盖。

Description

一种耦合调谐器、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终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耦合调谐器、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是一种便携式装置,通过其内部的天线能够实现无线通讯,从而能够随时随地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各种服务。随着无线通讯技术步入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5G)时代,用于移动终端通信的频率范围被进一步拓宽,大大增加了移动终端天线设计的难度。
在移动终端如手机的尺寸和天线净空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比较理想的方法是对频段进行拆分组合,减小单一天线的带宽要求,但是拆分组合过多会使得射频架构更复杂,造成链路损耗增大,且结构强度也会减弱。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耦合调谐器、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以实现单一天线的超宽频段覆盖。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耦合调谐器,应用于天线装置中,该耦合调谐器包括:耦合单元、第一调谐单元、第一信号收发端、第二信号收发端、第三信号收发端以及至少一个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
所述耦合单元包括第一耦合线圈和第二耦合线圈;所述第一耦合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耦合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耦合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信号收发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调谐单元包括第一信号输出端和至少一个第一信号输入端;各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与各所述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耦合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调谐单元用于控制各所述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与所述耦合单元导通或断开;
所述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一调谐信号;且不同的所述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接收的第一调谐信号不同;
所述耦合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调谐信号,控制所述第一信号收发端、所述第二信号收发端和所述第三信号收发端接收或输出预设频段的谐振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调谐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关;
各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一一对应电连接;各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二耦合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
可选的,该耦合调谐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第四信号收发端和第二调谐单元;
所述耦合单元还包括第三耦合线圈;所述第三耦合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信号收发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调谐单元包括第二信号输出端和至少一个第二信号输入端;各所述第二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与第三耦合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调谐单元用于控制各所述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与所述耦合单元导通或断开;
所述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二调谐信号;且不同所述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接收的第二调谐信号不同;
所述耦合单元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调谐信号和/或所述第二调谐信号,控制所述第一信号收发端、所述第二信号收发端、所述第三信号收发端和所述第四信号收发端接收或输出预设频段的谐振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二调谐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开关;
各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一一对应电连接,各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三耦合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耦合调谐器。
可选的,该天线装置还包括:主辐射天线和第一耦合辐射天线;
所述主辐射天线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耦合辐射天线与所述第三信号收发端电连接。
可选的,该天线装置还包括:第二耦合辐射天线;
所述耦合调谐器还包括第四信号收发端;所述第二耦合辐射天线与所述第四信号收发端电连接。
可选的,该天线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集总元件;
各所述第一集总元件与各所述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一集总元件用于产生第一调谐信号;且不同的所述第一集总元件产生的所述第一调谐信号不同。
可选的,该天线装置还包括: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集总元件;
所述调谐耦合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各所述第二集总元件与各所述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二集总元件用于产生第二调谐信号;且不同的所述第二集总元件产生的所述第二调谐信号不同。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第二方面提供的任一种天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耦合单元和第一调谐单元,耦合单元包括第一耦合线圈和第二耦合线圈;第一耦合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一信号收发端电连接,第一耦合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二信号收发端电连接;第二耦合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三信号收发端电连接;第一调谐单元包括第一信号输出端和至少一个第一信号输入端;各第一信号输出端与各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一一对应电连接;第一信号输出端与第二耦合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当第一信号收发端输入射频信号时,第一耦合线圈能够产生主谐振信号,根据不同的第一调谐信号以及各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与耦合单元导通或断开,能够改变第二耦合线圈的输入阻抗,以使第二耦合线圈产生的耦合谐振信号发生偏移,产生期望的谐振信号,因此能够增强期望的谐振信号,扩展频段带宽,实现单一天线超宽频段覆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耦合调谐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耦合调谐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谐振信号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耦合调谐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耦合调谐器100包括:耦合单元110、第一调谐单元120、第一信号收发端Ri、第二信号收发端Ro、第三信号收发端P0以及至少一个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RF1。
其中,耦合单元110包括第一耦合线圈L1和第二耦合线圈L2;第一耦合线圈L1的第一端与第一信号收发端Ri电连接,第一耦合线圈L1的第二端与第二信号收发端Ro电连接;第二耦合线圈L2的第一端与第三信号收发端P0电连接;第一调谐单元120包括第一信号输出端T1和至少一个第一信号输入端S1;各第一信号输入端S1与各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RF1一一对应电连接;第一信号输出端T1与第二耦合线圈L2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一调谐单元120用于控制各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RF1与耦合单元110导通或断开;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RF1用于接收第一调谐信号X1;且不同的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RF1接收的第一调谐信号X1不同;耦合单元11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第一调谐信号X1,控制第一信号收发端Ri、第二信号收发端Ro和第三信号收发端P0接收或输出预设频段的谐振信号。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耦合调谐器100包括两个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RF11和RF12;第一调谐单元120包括两个第一信号输入端S11和S12,第一信号输入端S11与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RF11电连接,第一信号输入端S12与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RF12电连接。第一调谐单元120控制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RF11与耦合单元110导通或断开,以及控制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RF12与耦合单元110导通或断开。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RF11接收第一调谐信号X11,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RF12接收第一调谐信号X12,第一调谐信号X11与第一调谐信号X12不同。耦合单元110根据第一调谐信号X11和X12,控制第一信号收发端Ri、第二信号收发端Ro和第三信号收发端P0接收或输出预设频段的谐振信号。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耦合调谐器100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RF1,第一调谐单元120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第一信号输入端S1,本实用新型对比不做具体限制。
具体的,第一信号收发端Ri接收射频信号,射频信号传输至第一耦合线圈L1的第一端,在第一耦合线圈L1的第二端产生主谐振信号,即第二信号收发端Ro输出主谐振信号。不同的第一调谐信号X1以及各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RF1与耦合单元110的导通状态能够改变第二耦合线圈L2的输入阻抗,第二耦合线圈L2的第一端产生的耦合谐振信号发生频率偏移,从而产生不同的耦合谐振信号。因此,通过控制各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RF1接收到的第一调谐信号X1以及各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RF1与耦合单元110的导通状态,能够在第二耦合线圈L2的第一端产生期望的谐振信号,即第三信号收发端P0输出期望的谐振信号,与第二信号收发端R0输出的主谐振信号叠加,能够增强期望的谐振信号,扩展频段带宽,实现单一天线超宽频段覆盖。
可选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耦合调谐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调谐单元12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关K1;各第一开关K1的第一端与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RF1一一对应电连接;各第一开关K1的第二端均与第二耦合线圈L2的第二端电连接。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第一调谐单元120包括两个第一开关K11和K12,第一开关K11的第一端与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RF11电连接,第一开关K12的第一端与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RF12电连接;第一开关K11的第二端和第一开关K12的第二端均与第二耦合线圈L2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一开关K11控制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RF11与耦合单元110导通或断开,第一开关K12控制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RF12与耦合单元110导通或断开,根据第一开关K11和第一开关K12的开闭状态以及接收到的第一调谐信号X11和第一调谐信号X12,能够向第二耦合线圈L2输入不同的输入阻抗,从而在第三信号收发端P0输出频段不同的谐振信号。
可选的,如图2所示,耦合调谐器100还包括第一接地端GND1,第一调谐单元120还包括第三开关K3,第三开关K3的第一端与第一接地端GND1电连接,第三开关K3的第二端与第二耦合线圈L2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三开关K3用来导通耦合单元110和第一接地端GND1,当无第一调谐信号X1时,或者第一开关K1均断开时,第二耦合线圈L2的输入阻抗为0,此时仍然能够在第三信号收发端P0产生期望的谐振信号。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1,耦合调谐器10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RF2、第四信号收发端P1和第二调谐单元130。耦合单元110还包括第三耦合线圈L3;第三耦合线圈L3的第一端与第四信号收发端P1电连接。
其中,第二调谐单元130包括第二信号输出端T2和至少一个第二信号输入端S2;各第二信号输入端S2与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RF2一一对应电连接;第二信号输出端T2与第三耦合线圈L3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调谐单元130用于控制各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RF2与耦合单元110导通或断开;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RF2用于接收第二调谐信号X2;且不同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RF2接收的第二调谐信号X2不同;耦合单元110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第一调谐信号X1和/或第二调谐信号X2,控制第一信号收发端Ri、第二信号收发端Ro、第三信号收发端P0和第四信号收发端P1接收或输出预设频段的谐振信号。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耦合调谐器100包括两个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RF21和RF22;第二调谐单元130包括两个第二信号输入端S21和S22,第二信号输入端S21与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RF21电连接,第二信号输入端S22与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RF22电连接。第二调谐单元130控制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RF21与耦合单元110导通或断开,以及控制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RF22与耦合单元110导通或断开。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RF21接收第二调谐信号X21,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RF22接收第二调谐信号X22,第二调谐信号X21与第二调谐信号X22不同。耦合单元110根据第二调谐信号X21和X22,控制第一信号收发端Ri、第二信号收发端Ro、第三信号收发端P0和第四信号收发端P1接收或输出预设频段的谐振信号。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耦合调谐器100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RF2,第二调谐单元130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第二信号输入端S2,本实用新型对比不做具体限制。
第一信号收发端Ri接收射频信号,不同的第二调谐信号X2以及各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RF2与耦合单元110的导通状态能够改变第三耦合线圈L3的输入阻抗,第三耦合线圈L3的第一端产生的耦合谐振信号发生频率偏移,从而产生不同的耦合谐振信号。因此,通过控制各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RF2接收到的第二调谐信号X2以及各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RF2与耦合单元110的导通状态,能够在第三耦合线圈L3的第一端产生期望的谐振信号,即第四信号收发端P1输出期望的谐振信号,能够进一步增强期望的谐振信号,扩展频段带宽,实现单一天线超宽频段覆盖。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2,第二调谐单元13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开关K2;各第二开关K2的第一端与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RF2一一对应电连接,各第二开关K2的第二端均与第三耦合线圈L3的第二端电连接。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第二调谐单元130包括两个第二开关K21和K22,第二开关K21的第一端与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RF21电连接,第二开关K22的第一端与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RF22电连接;第二开关K21的第二端和第二开关K22的第二端均与第三耦合线圈L3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开关K21控制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RF21与耦合单元110导通或断开,第二开关K22控制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RF22与耦合单元110导通或断开,根据第二开关K21和第二开关K22的开闭状态以及接收到的第二调谐信号X21和第二调谐信号X22能够向第三耦合线圈L3输入不同的输入阻抗,从而在第四信号收发端P1输出频段不同的谐振信号。
可选的,如图2所示,耦合调谐器还包括第二接地端GND2,第二调谐单元130还包括第四开关K4,第四开关K4的第一端与第二接地端GND2电连接,第四开关K4的第二端与第三耦合线圈L3的第二端电连接。第四开关K4用来导通耦合单元110和第二接地端GND2,当无第二调谐信号X2时,或者第二开关K2均断开时,第三耦合线圈L3的输入阻抗为0,此时仍然能够在第四信号收发端P1产生期望的谐振信号。
基于同一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包括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任一耦合调谐器。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天线装置200包括耦合调谐器100。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3,天线装置200还包括:主辐射天线211和第一耦合辐射天线212。其中,主辐射天线211与第二信号收发端Ro电连接,第一耦合辐射天线212与第三信号收发端P0电连接。
具体的,如图3所示,当天线装置200发射谐振信号时,第一信号收发端Ri输入射频信号,通过耦合调谐器100的作用输出预设频段的谐振信号,其中,第二信号收发端Ro输出主谐振信号,第三信号收发端P0输出耦合谐振信号。主谐振信号通过主辐射天线211发射,第三信号收发端P0输出的耦合谐振信号通过第一耦合辐射天线212发射。当天线装置200接收信号时,主辐射天线211和第一耦合辐射天线212接收信号,通过耦合调谐器100的作用在第一信号收发端Ri输出射频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控制各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RF1接收到的第一调谐信号X1以及各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RF1与耦合单元110的导通状态,能够在第三信号收发端P0输出期望的谐振信号,能够增强期望的谐振信号扩展频段带宽,实现单一天线超宽频段覆盖。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3,天线装置200还包括:第二耦合辐射天线213;耦合调谐器100还包括第四信号收发端P1;第二耦合辐射天线213与第四信号收发端P1电连接。
具体的,如图3所示,当天线装置200发射谐振信号时,第一信号收发端Ri输入射频信号,通过耦合调谐器100的作用输出预设频段的谐振信号,其中,第二信号收发端Ro输出主谐振信号,第三信号收发端P0输出耦合谐振信号,第四信号收发端P1输出耦合谐振信号。主谐振信号通过主辐射天线211发射,第三信号收发端P0输出的耦合谐振信号通过第一耦合辐射天线212发射,第四信号收发端P1输出的耦合谐振信号通过第二耦合辐射天线213发射。当天线装置200接收信号时,主辐射天线211、第一耦合辐射天线212和第二耦合辐射天线213接收信号,通过耦合调谐器100的作用在第一信号收发端Ri输出射频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控制各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RF2接收到的第二调谐信号X2以及各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RF2与耦合单元110的导通状态,能够在第四信号收发端P1输出期望的谐振信号,进一步增强期望的谐振信号,扩展单一天线覆盖的频段带宽。
示例性的,图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谐振信号的示意图。例如,主辐射天线211的主谐振信号覆盖低频800MHz~890MHz,中频1700MHz~2200MHz和高频2300~2700MHz。如图3所示,第三开关K3闭合、第一开关K1断开时,第一耦合辐射天线212产生617MHz~700MHz的耦合谐振信号;第三开关K3断开、第一开关K11闭合且第一开关K12断开时,第一耦合辐射天线212产生703MHz~803MHz的耦合谐振信号;第三开关K3断开、第一开关K11断开且第一开关K12闭合时,第一耦合辐射天线212产生880MHz~960MHz的耦合谐振信号,实现了低频带宽的扩展,上述情况下单一天线产生的谐振信号如图4所示。
例如,主辐射天线211的主谐振信号覆盖低频800MHz~960MHz,高频2300MHz~2700MHz,缺少中频信号1700MHz~2200MHz。如图3所示,第三开关K3闭合、第一开关K1断开时,第一耦合辐射天线212产生1700MHz~1900MHz的耦合谐振信号;第三开关K3断开、第一开关K11闭合且第一开关K12断开时,第一耦合辐射天线212产生1850MHz~1990MHz的耦合谐振信号;第三开关K3断开、第一开关K11断开且第一开关K12闭合时,第一耦合辐射天线212产生1900MHz~2200MHz的耦合谐振信号,实现了中频带宽的扩展,上述情况下单一天线产生的谐振信号如图5所示。
例如,主辐射天线211的主谐振信号覆盖低频800MHz~960MHz,中频1700MHz~2200MHz和高频信号2300MHz~2400MHz,低中高频带宽不足且缺少甚高频3.3GHz~5GHz。如图3所示,第四开关K4闭合、第二开关K2断开时,第二耦合辐射天线213产生2500~2700MHz的耦合谐振信号;第四开关K4断开、第二开关K21闭合且第二开关K22断开时,第二耦合辐射天线213产生3.3GHz~3.8GHz的耦合谐振信号;第四开关K4断开、第二开关K21断开且第二开关K22闭合时,第二耦合辐射天线213产生4.4GHz~5GHz的耦合谐振信号,实现了高频和甚高频带宽的扩展,上述情况下单一天线产生的谐振信号如图6所示。
例如,主辐射天线211的主谐振信号覆盖低频800MHz~890MHz,中频1850MHz~2200MHz和高频信号2300MHz~2400MHz,低中高频带宽不足且甚高频谐振差。如图3所示,第三开关K3闭合、第一开关K1断开时,第一耦合辐射天线212产生890MHz~960MHz的耦合谐振信号;第三开关K3断开、第一开关K11闭合且第一开关K12断开时,第一耦合辐射天线212产生1700MHz~1900MHz的耦合谐振信号;第四开关K4闭合、第二开关K2断开时,第二耦合辐射天线213产生2500~2700MHz的耦合谐振信号;第四开关K4断开、第二开关K21闭合且第二开关K22断开时,第二耦合辐射天线213产生3.3GHz~3.8GHz的耦合谐振信号;第四开关K4断开、第二开关K21断开且第二开关K22闭合时,第二耦合辐射天线213产生4.4GHz~5GHz的耦合谐振信号,实现了低中高频和甚高频带宽的扩展,上述情况下单一天线产生的谐振信号如图7所示。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3,天线装置20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集总元件M1;各第一集总元件M1与各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RF1一一对应电连接;第一集总元件M1用于产生第一调谐信号X1;且不同的第一集总元件M1产生的第一调谐信号X1不同。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天线装置200包括两个第一集总元件M11和M12,第一集总元件M11的一端与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RF11电连接,第一集总元件M12的一端与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RF12电连接,第一集总元件M11和第一集总元件M12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一集总元件M11和第一集总元件M12不同,例如,第一集总元件M11为电感,第一集总元件M12为电容,第一集总元件M11产生的第一调谐信号X11能够控制第二耦合线圈L2产生的耦合信号向更高频一侧偏移,第一集总元件M12产生的第一调谐信号X12能够控制第二耦合线圈L2产生的耦合信号向更低频一侧偏移,从而实现频段带宽的扩展。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集总元件M11和第一集总元件M12还可以为电容值不同的电容,不同的电容对应不同的频率偏移量,或者电感值不同的电感,不同的电感对应不同的频率偏移量,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集总元件M11和第一集总元件M12的具体类型不做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一集总元件M1的另一端接地可以是直接接地,也可以是与耦合调谐器100的第一接地端电连接。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3,天线装置20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集总元件M2;各第二集总元件M2与各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RF2一一对应电连接;第二集总元件M2用于产生第一调谐信号X2;且不同的第二集总元件M2产生的第二调谐信号X2不同。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天线装置200包括两个第二集总元件M21和M22,第二集总元件M21的一端与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RF21电连接,第二集总元件M22的一端与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RF22电连接,第二集总元件M21和第二集总元件M22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二集总元件M21和第二集总元件M22不同,例如,第二集总元件M21为电感,第二集总元件M22为电容,第二集总元件M21产生的第二调谐信号X21能够控制第三耦合线圈L3产生的耦合信号向更高频一侧偏移,第二集总元件M22产生的第二调谐信号X22能够控制第三耦合线圈L3产生的耦合信号向更低频一侧偏移,从而进一步实现频段带宽的扩展。
基于同一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装置,包括上述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任一天线装置。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移动终端300包括天线装置2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300,具备上述实施例中天线装置200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在具体实施时,移动终端3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耦合调谐器,应用于天线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耦合单元、第一调谐单元、第一信号收发端、第二信号收发端、第三信号收发端以及至少一个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
所述耦合单元包括第一耦合线圈和第二耦合线圈;所述第一耦合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耦合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耦合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信号收发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调谐单元包括第一信号输出端和至少一个第一信号输入端;各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与各所述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耦合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调谐单元用于控制各所述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与所述耦合单元导通或断开;
所述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一调谐信号;且不同的所述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接收的第一调谐信号不同;
所述耦合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调谐信号,控制所述第一信号收发端、所述第二信号收发端和所述第三信号收发端接收或输出预设频段的谐振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调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谐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关;
各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一一对应电连接;各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二耦合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调谐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第四信号收发端和第二调谐单元;
所述耦合单元还包括第三耦合线圈;所述第三耦合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信号收发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调谐单元包括第二信号输出端和至少一个第二信号输入端;各所述第二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与第三耦合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调谐单元用于控制各所述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与所述耦合单元导通或断开;
所述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二调谐信号;且不同所述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接收的第二调谐信号不同;
所述耦合单元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调谐信号和/或所述第二调谐信号,控制所述第一信号收发端、所述第二信号收发端、所述第三信号收发端和所述第四信号收发端接收或输出预设频段的谐振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耦合调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谐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开关;
各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一一对应电连接,各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三耦合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
5.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耦合调谐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辐射天线和第一耦合辐射天线;
所述主辐射天线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耦合辐射天线与所述第三信号收发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耦合辐射天线;
所述耦合调谐器还包括第四信号收发端;所述第二耦合辐射天线与所述第四信号收发端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集总元件;
各所述第一集总元件与各所述第一调谐信号输入端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一集总元件用于产生第一调谐信号;且不同的所述第一集总元件产生的所述第一调谐信号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集总元件;
所述耦合调谐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各所述第二集总元件与各所述第二调谐信号输入端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二集总元件用于产生第二调谐信号;且不同的所述第二集总元件产生的所述第二调谐信号不同。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
CN202021016416.XU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耦合调谐器、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Active CN2125713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16416.XU CN212571333U (zh)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耦合调谐器、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16416.XU CN212571333U (zh)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耦合调谐器、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71333U true CN212571333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28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16416.XU Active CN212571333U (zh)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耦合调谐器、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713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2619A (zh) * 2021-06-18 2021-09-21 安徽安努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调谐电路及通讯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2619A (zh) * 2021-06-18 2021-09-21 安徽安努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调谐电路及通讯设备
CN113422619B (zh) * 2021-06-18 2022-05-27 安徽安努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调谐电路及通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75166B2 (ja) 2つの素子が共通フィードを共有することを可能にする装置
CN100481614C (zh) 可调双频天线系统
CN106559048B (zh) 一种多模射频功率放大器
CN111052501B (zh) 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US7885614B2 (en) Antenna switch with adaptive filter
CN101312354A (zh) 天线匹配电路和天线匹配方法
JP2002517122A (ja) デュアルバンド携帯電話における高調波除去
EP1820279A1 (en) Distributed diplexer
WO2015074251A1 (zh) 一种可调天线及终端
WO2008084273A2 (en) An antenna device
EP3300170B1 (en) Antenna and user equipment
CN210092340U (zh) 一种终端设备及其可调谐天线系统
CN111342243B (zh) 基于谐振结构的阻抗匹配可调的宽带整流天线
US11283153B2 (en) Antenna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EP2301108A1 (en) An antenna arrangement
CN211830765U (zh) 射频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2571333U (zh) 一种耦合调谐器、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4184488A (zh) 射频匹配电路及无线通信装置
US9819077B1 (en) Multi-feed antenna optimized for non-50 Ohm operation
US8421695B2 (en) Multi-frequency, noise optimized active antenna
CN110661543B (zh) 手机装置、射频收发器电路及阻抗调整装置
WO2015085594A1 (zh) 一种发送器
JP3866923B2 (ja) 携帯無線通信機
CN212848843U (zh) 天线耦合调谐装置、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US6087998A (en) Duplex antenna circuit assembly selectively operational in a transmit or a receive mo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