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45140U - 一种翘嘴鳜人工繁育的水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翘嘴鳜人工繁育的水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45140U
CN212545140U CN202020866685.9U CN202020866685U CN212545140U CN 212545140 U CN212545140 U CN 212545140U CN 202020866685 U CN202020866685 U CN 202020866685U CN 212545140 U CN212545140 U CN 2125451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ilter
pipe
box
oxyge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6668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同瑚
徐斌
李歧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Dongshi Special Aqua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Dongshi Special Aqua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Dongshi Special Aqua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Dongshi Special Aqua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6668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451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451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451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循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翘嘴鳜人工繁育的水循环系统,包括养鱼塘和设于养鱼塘底部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连通水泵一、过滤箱、杀菌箱、水泵二、三通接头和增氧装置。该翘嘴鳜人工繁育的水循环系统在养鱼塘底部加装曝气增氧板,以确保养鱼塘中养殖水体中溶氧含量充足;使用静置过滤一体的过滤箱减少占地面积和机器成本,减少养鱼户的投入成本;利用激振器打破增氧装置内部水中的气泡,使氧气与水溶氧完全,且使用增氧球加大增氧面积,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使水中氧气分布广且均匀,增氧面积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增氧装置带动水流动形成较大气泡,使水与氧气接触不充分,增氧效果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翘嘴鳜人工繁育的水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循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翘嘴鳜人工繁育的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养殖鳜鱼水质以中等肥度为好,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水质清爽呈油绿色,适合鳜鱼栖息有安全感,浮游生物含量大,光合作用产氧量多,溶氧丰富,有益菌种占优势可抑制病害微生物繁殖,若水质过肥,宜抽出部分旧水再补充新水,但每次换水量不宜过多,一般以30厘米左右水位为适宜,一次换水量过大,池塘水环境急剧改变会让鳜鱼产生应激反应而引发病害,目前养殖情况的缺点是残饵和鱼类排泄物等废弃物回收效率较低,由于水体的流动性,以及残饵和粪便不成形,易粉碎形成细小颗粒,致使很难全部集中沉降至集污区,造成废弃物回收效率不高;且夏季高温天气导致氧气溶氧度过低,鳜鱼容易因缺氧致死,使产量减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翘嘴鳜人工繁育的水循环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翘嘴鳜人工繁育的水循环系统,包括养鱼塘和设于养鱼塘底部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连通水泵一、过滤箱、杀菌箱、水泵二、三通接头和增氧装置,
所述养鱼塘包括过滤网、曝气增氧板、生物浮床、水位刻度线,所述过滤网水平设置在养鱼塘底部,所述过滤网侧面与养鱼塘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曝气增氧板水平固定安装在过滤网顶面;
所述过滤箱包括观察窗、出淤盖、球形过滤器、过滤罩、过滤器主体、防水电机、推送杆,所述过滤箱顶部开设有进水孔一、进水孔二,所述过滤箱左侧底端和底面开设有出淤口和出水孔,所述出淤盖内壁与出淤口螺纹连接,所述观察窗设置在过滤箱左侧,所述防水电机底部与过滤箱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推送杆位于出淤口内部,所述推送杆一端与防水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球形过滤器位于过滤箱内部,所述球形过滤器从上至下由过滤罩和过滤器主体组成,所述过滤罩为半圆形镂空设置,所述过滤器主体下端贯通连接过滤管顶端,所述过滤管底端贯穿出水孔并延伸至过滤箱底部,所述杀菌箱左右两侧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洞,所述进水口与过滤管底端贯通连接,所述水泵二进水端与杀菌箱出水洞贯通连接,所述三通接头分别与水泵二、自来水管和增氧装置通过水管贯通连接;
所述增氧装置包括底座、弹簧、增氧球、激振器,所述底座顶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面通过弹簧与增氧箱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激振器设置在增氧箱右侧,所述增氧箱设置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一端与增氧箱贯通连接,所述供水管另一端与养鱼塘内部贯通连接,所述增氧球设置在增氧箱内部,所述增氧球底端与出气管顶端贯通连接,所述出气管底端从上至下依次贯穿增氧箱底面和底座延伸至底座底部,气泵出气口与出气管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出气支管,所述出气支管一端与出气管内部贯通连接。
优选的,所述养鱼塘底部做凹陷设置,所述出水口位于养鱼塘底面中央位置,所述水位刻度线设置在养鱼塘内部,所述生物浮床设置在养鱼塘内部水面上方,所述养鱼塘左侧开设有泄水口,所述泄水口位于水位刻度线上方,所述泄水口通过固定连接的泄水管与过滤箱顶部进水孔二贯通连接。
优选的,所述曝气增氧板中空设置,所述曝气增氧板一端与出气支管另一端贯通连接,所述曝气增氧板为四个,四个所述曝气增氧板顶面开设有增氧孔。
优选的,所述出水口、水泵一和过滤箱进水孔一通过水管贯通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簧底端与凹槽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顶端与增氧箱底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自来水管上设置有支水管,所述支水管一端与自来水管内部贯通连接,所述支水管另一端与喷头固定连接,所述喷头设置在气泵进气口上方。
优选的,所述支水管和出气支管上设置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激振器型号为jzo-10-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翘嘴鳜人工繁育的水循环系统,通过架设生物浮床的方式种植诸如水雍菜等水生经济作物,提高生态净化功能并取得经济效益;增氧管道设置喷头降温,以降低夏季高温天气管道内氧气温度,提高水体氧气溶解度,在养鱼塘底部加装曝气增氧板,以确保养鱼塘中养殖水体中溶氧含量充足;使用静置过滤一体的过滤箱减少占地面积和机器成本,减少养鱼户的投入成本;利用激振器打破增氧装置内部水中的气泡,使氧气与水溶氧完全,且使用增氧球加大增氧面积,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使水中氧气分布广且均匀,增氧面积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增氧装置带动水流动形成较大气泡,使水与氧气接触不充分,增氧效果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曝气增氧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一中A区结构放大图。
图中:1养鱼塘、2过滤箱、3杀菌箱、41水泵一、42水泵二、5三通接头、6增氧装置、7气泵、8自来水管、11出水口、12泄水口、13过滤网、 14曝气增氧板、141增氧孔、15生物浮床、16水位刻度线、21观察窗、22 出淤口、221出淤盖、23球形过滤器、231过滤罩、232过滤器主体、24防水电机、241推送杆、61底座、611弹簧、62增氧球、63激振器、71进气口、81支水管、82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翘嘴鳜人工繁育的水循环系统,包括养鱼塘1和设于养鱼塘1底部的出水口11,出水口11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连通水泵一41、过滤箱2、杀菌箱3、水泵二42、三通接头5和增氧装置6,
养鱼塘1包括过滤网13、曝气增氧板14、生物浮床15、水位刻度线16,过滤网13水平设置在养鱼塘1底部,过滤网13侧面与养鱼塘1内壁固定连接,曝气增氧板14水平固定安装在过滤网13顶面,在养鱼塘1底部加装曝气增氧板14,以确保养鱼塘1中养殖水体中溶氧含量充足,曝气增氧板14中空设置,曝气增氧板14一端与出气支管另一端贯通连接,曝气增氧板14为四个,四个曝气增氧板14顶面开设有增氧孔,养鱼塘1底部做凹陷设置,出水口11位于养鱼塘1底面中央位置,水位刻度线16设置在养鱼塘1内部,生物浮床15设置在养鱼塘1内部水面上方,通过架设生物浮床15的方式种植诸如水雍菜等水生经济作物,提高生态净化功能并取得经济效益,养鱼塘1 左侧开设有泄水口12,泄水口12位于水位刻度线16上方,泄水口12通过固定连接的泄水管与过滤箱2顶部进水孔二贯通连接,防止下雨天气漫水和减少水资源浪费;
过滤箱2包括观察窗21、出淤盖221、球形过滤器23、过滤罩231、过滤器主体232、防水电机24、推送杆241,出水口11、水泵一41和过滤箱2 进水孔一通过水管贯通连接,过滤箱2顶部开设有进水孔一、进水孔二,过滤箱2左侧底端和底面开设有出淤口22和出水孔,出淤盖221内壁与出淤口 22螺纹连接,观察窗21设置在过滤箱2左侧,防水电机24底部与过滤箱2 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推送杆241位于出淤口22内部,推送杆241一端与防水电机24输出端固定连接,球形过滤器23位于过滤箱2内部,球形过滤器23 从上至下由过滤罩231和过滤器主体232组成,过滤罩231为半圆形镂空设置,过滤器主体232下端贯通连接过滤管顶端,由于球形过滤器23底部未开孔,污水到过滤箱2底部进行沉淀,使用静置过滤一体的过滤箱2减少占地面积和机器成本,减少养鱼户的投入成本,过滤管底端贯穿出水孔并延伸至过滤箱2底部,杀菌箱3左右两侧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洞,进水口与过滤管底端贯通连接,水泵二42进水端与杀菌箱3出水洞贯通连接,三通接头5分别与水泵二42、自来水管8和增氧装置6通过水管贯通连接,自来水管8上设置有支水管81,支水管81一端与自来水管8内部贯通连接,支水管81另一端与喷头82固定连接,喷头82设置在气泵7进气口上方,增氧管道设置喷头82降温,以降低夏季高温天气管道内氧气温度,提高水体氧气溶解度,支水管81和出气支管上设置有阀门,便于自我控制调节;
增氧装置6包括底座61、弹簧611、增氧球62、激振器63,底座61顶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底面通过弹簧611与增氧箱底面固定连接,弹簧611底端与凹槽底面固定连接,弹簧611顶端与增氧箱底面固定连接,激振器63设置在增氧箱右侧,激振器63型号为jzo-10-2,增氧箱设置有供水管,供水管一端与增氧箱贯通连接,供水管另一端与养鱼塘1内部贯通连接,增氧球62 设置在增氧箱内部,利用激振器63打破增氧装置6内部水中的气泡,使氧气与水溶氧完全,且使用增氧球62加大增氧面积,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使水中氧气分布广且均匀,增氧面积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增氧装置6带动水流动形成较大气泡,使水与氧气接触不充分,增氧效果差的问题,增氧球62底端与出气管顶端贯通连接,出气管底端从上至下依次贯穿增氧箱底面和底座61延伸至底座61底部,气泵7出气口与出气管底端固定连接,出气管上设置有出气支管,出气支管一端与出气管内部贯通连接。
工作原理:含有残饵和排泄物的水在养鱼塘1底部经过过滤网13沉淀在养鱼塘1底部,水循环系统工作时,污水通过养鱼塘1底部的出水口11流经出水管到达过滤箱2,由于球形过滤器23底部未开孔,污水到过滤箱2底部进行沉淀,通过观察窗21判断残渣淤积程度,关闭出水阀,打开出淤盖221,启动防水电机24,转动推送杆241,使残渣从出淤口22排出,方便养鱼户处理残渣,进行过滤后的水进入杀菌箱3杀菌处理,然后通过水泵二42送至三通接头5处和自来水一起送入增氧装置6,经过增氧处理通过供水管重新输入养鱼塘1,以此实现完整的水循环系统,另外养鱼塘1内部设置有生物浮床 15,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增加经济效益,且养鱼塘1一侧开设有泄水口12,泄水口12另一端通过泄水管与过滤箱2贯通连接,防止下雨天气漫水和减少水资源浪费。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翘嘴鳜人工繁育的水循环系统,包括养鱼塘(1)和设于养鱼塘(1)底部的出水口(11),所述出水口(11)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连通水泵一(41)、过滤箱(2)、杀菌箱(3)、水泵二(42)、三通接头(5)和增氧装置(6),其特征在于:
所述养鱼塘(1)包括过滤网(13)、曝气增氧板(14)、生物浮床(15)、水位刻度线(16),所述过滤网(13)水平设置在养鱼塘(1)底部,所述过滤网(13)侧面与养鱼塘(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曝气增氧板(14)水平固定安装在过滤网(13)顶面;
所述过滤箱(2)包括观察窗(21)、出淤盖(221)、球形过滤器(23)、过滤罩(231)、过滤器主体(232)、防水电机(24)、推送杆(241),所述过滤箱(2)顶部开设有进水孔一、进水孔二,所述过滤箱(2)左侧底端和底面开设有出淤口(22)和出水孔,所述出淤盖(221)内壁与出淤口(22)螺纹连接,所述观察窗(21)设置在过滤箱(2)左侧,所述防水电机(24)底部与过滤箱(2)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推送杆(241)位于出淤口(22)内部,所述推送杆(241)一端与防水电机(24)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球形过滤器(23)位于过滤箱(2)内部,所述球形过滤器(23)从上至下由过滤罩(231)和过滤器主体(232)组成,所述过滤罩(231)为半圆形镂空设置,所述过滤器主体(232)下端贯通连接过滤管顶端,所述过滤管底端贯穿出水孔并延伸至过滤箱(2)底部,所述杀菌箱(3)左右两侧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洞,所述进水口与过滤管底端贯通连接,所述水泵二(42)进水端与杀菌箱(3)出水洞贯通连接,所述三通接头(5)分别与水泵二(42)、自来水管(8)和增氧装置(6)通过水管贯通连接;
所述增氧装置(6)包括底座(61)、弹簧(611)、增氧球(62)、激振器(63),所述底座(61)顶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面通过弹簧(611)与增氧箱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激振器(63)设置在增氧箱右侧,所述增氧箱设置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一端与增氧箱贯通连接,所述供水管另一端与养鱼塘(1)内部贯通连接,所述增氧球(62)设置在增氧箱内部,所述增氧球(62)底端与出气管顶端贯通连接,所述出气管底端从上至下依次贯穿增氧箱底面和底座(61)延伸至底座(61)底部,气泵(7)出气口与出气管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出气支管,所述出气支管一端与出气管内部贯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翘嘴鳜人工繁育的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鱼塘(1)底部做凹陷设置,所述出水口(11)位于养鱼塘(1)底面中央位置,所述水位刻度线(16)设置在养鱼塘(1)内部,所述生物浮床(15)设置在养鱼塘(1)内部水面上方,所述养鱼塘(1)左侧开设有泄水口(12),所述泄水口(12)位于水位刻度线(16)上方,所述泄水口(12)通过固定连接的泄水管与过滤箱(2)顶部进水孔二贯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翘嘴鳜人工繁育的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增氧板(14)中空设置,所述曝气增氧板(14)一端与出气支管另一端贯通连接,所述曝气增氧板(14)为四个,四个所述曝气增氧板(14)顶面开设有增氧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翘嘴鳜人工繁育的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11)、水泵一(41)和过滤箱(2)进水孔一通过水管贯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翘嘴鳜人工繁育的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611)底端与凹槽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611)顶端与增氧箱底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翘嘴鳜人工繁育的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来水管(8)上设置有支水管(81),所述支水管(81)一端与自来水管(8)内部贯通连接,所述支水管(81)另一端与喷头(82)固定连接,所述喷头(82)设置在气泵(7)进气口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翘嘴鳜人工繁育的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水管(81)和出气支管上设置有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翘嘴鳜人工繁育的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振器(63)型号为jzo-10-2。
CN202020866685.9U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翘嘴鳜人工繁育的水循环系统 Active CN2125451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66685.9U CN212545140U (zh)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翘嘴鳜人工繁育的水循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66685.9U CN212545140U (zh)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翘嘴鳜人工繁育的水循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45140U true CN212545140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32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66685.9U Active CN212545140U (zh)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翘嘴鳜人工繁育的水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451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92593U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室内工厂化培育装置
CN103478055A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室内工厂化培育装置
CN109329175A (zh) 一种绿色低碳高效工业化生态养殖池塘结构
CN108298767A (zh) 一种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01008306Y (zh) 大规模鱼缸养殖水循环系统
CN211141839U (zh) 池塘尾水生态处理系统
CN212545140U (zh) 一种翘嘴鳜人工繁育的水循环系统
CN110447580B (zh) 一种可循环型淡水珍珠养殖方法
CN208087442U (zh) 一种节能型生猪养殖舍
CN214270625U (zh) 一种斜坡地流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CN208708489U (zh) 一种水产养殖装置
CN111074869A (zh) 一种种养循环用浮萍清理装置
CN216164498U (zh) 一种简单经济实验型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06909465U (zh) 一种内循环自净化生态种养系统
CN206994124U (zh) 养鱼池环境改善系统
CN114041438B (zh) 一种日本对虾室内室外双循环养殖系统和养殖方法
CN212770055U (zh) 一种养殖尾水生化处理系统
CN115104569A (zh) 一种涡流式循环水养殖设备
CN211703351U (zh) 一种工厂化立体循环水蟹类健康养殖的水净化系统
JP2023109012A (ja) 並列式循環瀘過養殖装置
CN208022865U (zh) 一种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
CN211910170U (zh) 一种虾蟹养殖装置及其系统
CN204634758U (zh) 一种淡水苗种循环水培育系统
CN211020566U (zh) 一种集装箱式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CN209732169U (zh) 单元式稻鱼种养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