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35928U - 风力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风力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35928U
CN212535928U CN202021802069.3U CN202021802069U CN212535928U CN 212535928 U CN212535928 U CN 212535928U CN 202021802069 U CN202021802069 U CN 202021802069U CN 212535928 U CN212535928 U CN 2125359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teering
plate
impeller
impell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0206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来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80206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359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359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359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4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wind direction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装置,包括上板、下板以及位于上板、下板之间的叶轮,所述上板与下板相对平行设置,所述上板与下板之间设有多个叶轮,所述叶轮排成两列,每一列叶轮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实现同步转动,所述两列叶轮所在平面形成一个夹角,所述夹角处设有导风板,所述两列叶轮距离导风板最近的叶轮分别为第一动力叶轮和第二动力叶轮,所述第一动力叶轮和第二动力叶轮之间设有连动结构,所述第一动力叶轮上连接有发电机。本实用新型其利用叶轮将风力转换为动能,在通过多个齿轮的设计,将动能传输在发电机上,实现风力发电;本装置可以应用在海面或陆地上,通过配合不同的固定结构,使其达到在不同环境下发电的目的。

Description

风力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力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风力发电将成为21世纪最大规模开发的新能源之一。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电力设备。广义地说,它是一种以太阳为热源,以大气为工作介质的热能利用发动机。目前风力发电机最大的缺点就是占地面积大以及朝向单一,对于一天中百变的风向和来说,采集风力的效率比较底下,且现有的风力发电装置应用环境也比较单一,不能同步应用在海面或陆地上,减少了使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力发电装置,该发电装置结构简单,可根据需求改变装置大小,可以应用在海面或陆地上,通过配合不同的固定结构,使其达到在不同环境下发电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力发电装置,包括上板、下板以及位于上板、下板之间的叶轮,所述上板与下板相对平行设置,所述上板与下板之间设有多个叶轮,所述叶轮排成两列,每一列叶轮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实现同步转动,所述两列叶轮所在平面形成一个夹角,所述夹角处设有导风板,所述两列叶轮距离导风板最近的叶轮分别为第一动力叶轮和第二动力叶轮,所述第一动力叶轮和第二动力叶轮之间设有连动结构,所述连动结构上连接有发电机。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叶轮包括中心轴、套管和叶片,所述中心轴两端分别连接在上板与下板上,套管固定在中心轴外侧,所述套管外侧设有多个叶片。
2.上述方案中,所述每一列叶轮的传动机构是多个啮合在一起的齿轮,分为上齿轮和下齿轮,所述上齿轮安装在中心轴的上端外侧,所述上齿轮一侧紧靠上板,所述上齿轮与上板相背一侧设有上隔板,所述上齿轮位于上板与上隔板之间;所述下齿轮安装在中心轴的下端外侧,所述下齿轮一侧紧靠下板,所述下齿轮与下板相背一侧设有下隔板,所述下齿轮位于下板与下隔板之间。
3.上述方案中,所述相邻两根中心轴之间设有上过渡齿轮和下过渡齿轮,所述上过渡齿轮位于两个相邻的上齿轮之间,所述上过渡齿轮通过短轴固定在上板与上隔板之间;所述下过渡齿轮位于两个相邻的下齿轮之间,所述下过渡齿轮通过短轴固定在下板与下隔板之间。
4.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动力叶轮和第二动力叶轮之间的连动结构为相互啮合的第一动力齿轮和第二动力齿轮,所述第一动力齿轮设置在第一动力叶轮的中心轴上,所述第二动力齿轮设置在第二动力叶轮的中心轴上,所述第一动力齿轮和第二动力齿轮均靠近下齿轮设置,位于下隔板与下齿轮相背一侧。
5.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动力叶轮通过相配合的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将动力传递至发电机上,所述第一伞齿轮安装在第一动力叶轮的中心轴上,所述第一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发电机通过一根传动轴与第二伞齿轮连接。
6.上述方案中,所述每一列叶轮的传动机构包括多个连接在一起的转向器,所述转向器包括齿轮箱和位于齿轮箱内部的第一转向伞齿和第二转向伞齿,所述第一转向伞齿和第二转向伞齿啮合连接;所述上板与下板的上表面沿两列叶轮的分布方向各设有两列转向器,每列转向器通过一根转向轴连接在一起,每个所述转向器内的第一转向伞齿固定连接在对应叶轮中心轴的端部,第二转向伞齿连接在转向轴上,所述叶轮转动时,中心轴与第一转向伞齿同步转动,同时带动第二转向伞齿转动;
所述上板与下板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块上隔板与一块下隔板,其中,上隔板与下隔板通过支架安装在上板与下板上,安装在上板上表面的转向器与转向轴位于上板与上隔板之间,安装在所述下板上表面的转向器与转向轴位于下板与下隔板之间。
7.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动力叶轮和第二动力叶轮之间的连动结构包括传动轴和第三转向伞齿,所述第一动力叶轮和第二动力叶轮下方连接的转向器内部各设有一个第三转向伞齿,两个第三转向伞齿分别与两个转向器中的第一转向伞齿齿接,所述两个第三转向伞齿之间设有一根传动轴,所述第三转向伞齿转动时,传动轴同步转动,所述传动轴中部设有一个转向器,所述发电机连接在转向器上;所述转向器的第一转向伞齿安装在传动轴上,所述第二转向伞齿与发电机相连接
8.上述方案中,所述中心轴与上板、下板、上隔板和下隔板的连接处均设有轴承,所述短轴分别与上板、下板、上隔板和下隔板的连接处通过轴承连接;
所述中心轴、传动轴和转向轴与齿轮箱之间均采用轴承了解。
9.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板与下板为两块方向一致的三角板,所述两列叶轮沿三角板的两斜边分布,所述导风板设置在两列叶轮的夹角处,所述两列叶轮的夹角为50°~60°,所述导风板两边分别平行于两列叶轮所在平面,所述导风板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板与下板上。
10.上述方案中,所述风力发电装置在陆地上使用时,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尾翼、底座、支撑轴、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安装在上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支撑座安装在下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的位置上下对应,所述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通过一根贯穿下板的支撑轴连接,所述支撑轴的下端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支撑轴设置在风力发电装置的重心与导风板端部的连线上,所述支撑轴与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的连接处均设有轴承;所述尾翼安装在上板的上表面,设置在两列叶轮之间,沿两列叶轮的对称轴分布,所述尾翼的尾端延伸至上板外侧。
11.上述方案中,所述风力发电装置在海面上使用时,还包括漂浮装置、固定桩和绳索,所述下板固定在漂浮装置上,所述漂浮装置浮在水面上,所述漂浮装置一端通过绳索连接在固定桩上,所述固定桩固定于水下,所述绳索与漂浮装置的连接端正对导风板的尖端。
12.上述方案中,所述风力发电装置可以设置多层结构,每层结构中设置一个发电机,可以更好的收集风能,提高发电效率。
13.上述方案中,所述漂浮装置为船。
14.上述方案中,所述叶片可以为平面叶片,也可以为弧形叶片。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装置,其利用叶轮将风力转换为动能,在通过多个齿轮的设计,将动能传输在发电机上,实现风力发电;本装置结构简单,可根据需求改变装置大小,可以应用在海面或陆地上,通过配合不同的固定结构,使其达到在不同环境下发电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装置,其设置导风板,可将对风进行引导,使风向变成V型移动,然后将叶轮设置成两列,呈V字型,恰好对应经过导风板的风,风带动叶轮转动,将风能转换为动能;叶轮之间通过齿轮或转向器进行传动连接,实现动能的传动,采用转向器时可使整体结构更加轻量化。
3、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装置,其设置导风板与两列叶轮,将风能一分为二,可以提高风能的利用率,提高发电效率。
4、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装置,其在陆地上发电时,配合固定装置使用,可以随时改变方向,使其从始至终与风向一致,提高发电效率;同时在海面发电时,配合使用漂浮装置,同样可以实现装置方向随风向的改变,满足不同风向下,风力发电装置的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剖面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发电机安装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第一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单根叶轮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短轴与过渡齿轮连接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两列叶轮夹角示意图。
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使用结构示意图。
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和实施例4发电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和实施例4发电装置左视图。
附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和实施例4发电机安装示意图。
图中:1、上板;2、下板;3、导风板;4、发电机;5、第一动力叶轮;6、第二动力叶轮;7、中心轴;8、套管;9、叶片;10、上齿轮;11、上隔板;12、下齿轮;13、下隔板;14、上过渡齿轮;15、下过渡齿轮;16、短轴;17、第一动力齿轮;18、第二动力齿轮;19、第一伞齿轮;20、第二伞齿轮;21、尾翼;22、底座;23、支撑轴;24、第一支撑座;25、第二支撑座;26、漂浮装置;27、固定桩;28、绳索;29、轴承;30、转向器;31、转向轴;32、第一转向伞齿;33、第二转向伞齿;34、伞齿箱;35、传动轴;36、第三转向伞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图1~6所示,一种风力发电装置,包括上板1、下板2以及位于上板1、下板2之间的叶轮,所述上板1与下板2为两块大小、方向一致的三角板,相对平行设置,所述上板1与下板2之间设有多个叶轮,所述叶轮排成两列,两列叶轮沿三角板的两斜边分布,每一列叶轮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实现同步转动,所述导风板3设置在两列叶轮的夹角处,如图10所示,所述两列叶轮的夹角A为55°,两边分别平行于两列叶轮所在平面,所述导风板3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板1与下板2上,当风从导风板3尖端侧吹过时,导风板3可将风遮挡,使其从两侧吹过,沿导风板3两侧面吹动,将侧面的叶轮带动转动;
所述叶轮包括中心轴7、套管8和叶片9,所述中心轴7两端分别连接在上板1与下板2上,套管8固定在中心轴7外侧,所述套管8外侧设有多个叶片9,所述叶片9可以设置为直板,也可以是带弧度的弧形板,叶片9与套管8及中心轴9均为固定连接,叶片9转动时,套管8与中心轴9一起转动。
所述每一列叶轮的传动机构是多个啮合在一起的齿轮,分为上齿轮10和下齿轮12,所述上齿轮10安装在中心轴7的上端外侧,所述上齿轮10一侧紧靠上板1,所述上齿轮10与上板1相背一侧设有上隔板11,所述上齿轮10位于上板1与上隔板11之间;所述下齿轮12安装在中心轴7的下端外侧,所述下齿轮12一侧紧靠下板2,所述下齿轮12与下板2相背一侧设有下隔板13,所述下齿轮12位于下板2与下隔板13之间;所述相邻两根中心轴7之间设有上过渡齿轮14和下过渡齿轮15,所述上过渡齿轮14位于两个相邻的上齿轮10之间,所述上过渡齿轮14通过短轴16固定在上板1与上隔板11之间;所述下过渡齿轮15位于两个相邻的下齿轮12之间,所述下过渡齿轮15通过短轴16固定在下板2与下隔板13之间;所述中心轴7与上板1、下板2、上隔板11和下隔板13的连接处均设有轴承29,所述短轴16分别与上板1、下板2、上隔板 11和下隔板13的连接处通过轴承29连接;当风吹过时,叶片9转动,带动套管8与中心轴7同步转动,由于中心轴9与上板1、下板2、上隔板11和下隔板13的连接处均设有轴承29,所以转动时不受影响,位于中心轴7上的上齿轮 10和下齿轮12与中心轴7为固定连接,所以也是同步转动,由于上过渡齿轮 14和下过渡齿轮15的设置,可以使所以的叶轮一起转动,最终可将动力传送至距离导风板3最近的齿轮上。
所述两列叶轮距离导风板3最近的叶轮分别为第一动力叶轮5和第二动力叶轮6,所述第一动力叶轮5和第二动力叶轮6之间设有连动结构,所述第一动力叶轮5和第二动力叶轮6之间的连动结构为相互啮合的第一动力齿轮17和第二动力齿轮18,所述第一动力齿轮17设置在第一动力叶轮5的中心轴7上,所述第二动力齿轮18设置在第二动力叶轮6的中心轴7上,所述第一动力齿轮17 和第二动力齿轮18均靠近下齿轮12设置,位于下隔板13与下齿轮12相背一侧,所述第一动力齿轮17和第二动力齿轮18啮合连接,可将两列叶轮的动力集中在第一动力齿轮17或第二动力齿轮18上,在第一动力齿轮17或第二动力齿轮18上连接发电机4,便可将叶轮动力转换为电力,此处将发电机4连接在第一动力齿轮17上;
所述第一动力叶轮5通过相配合的第一伞齿轮19和第二伞齿轮20将动力传递至发电机4上,所述第一伞齿轮19安装在第一动力叶轮5的中心轴7上,所述第一伞齿轮19与第二伞齿轮20啮合连接,所述发电机4通过一根传动轴与第二伞齿轮20连接;当风吹过时,叶轮转动,第一动力齿轮17和第二动力齿轮18将两列叶轮的动力集合在第一动力齿轮17上,在第一动力齿轮17转动时,位于中心轴7上的第一伞齿轮19同步转动,通过啮合的第二伞齿轮20将叶轮的动力传动至发电机4上。
此风力发电装置在使用时,需要先将其方向调整至导风板3的尖端正对风向,这样才可以实现风能的最大利用。
如图7~8所示,当此风力发电装置应用于陆地上时,需要通过一固定装置将其固定在地面上,此固定装置包括尾翼21、底座22、支撑轴23、第一支撑座 24和第二支撑座25,所述第一支撑座24安装在上板1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支撑座25安装在下板2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支撑座24与第二支撑座25的位置上下对应,所述第一支撑座24与第二支撑座25通过一根贯穿下板2的支撑轴23 连接,所述支撑轴23的下端固定在底座22上,所述支撑轴23与第一支撑座24、第二支撑座25的连接处均设有轴承29,使风力发电装置可以绕支撑轴23与底座22转动,便于时风力发电装置与风向一致;所述尾翼21安装在上板1的上表面,设置在两列叶轮之间,沿两列叶轮的对称轴分布,所述尾翼21的尾端延伸至上板1外侧,尾翼21的设置是为了及时调整风力发电装置的位置,当风向与尾翼21之间存在一定角度时,在风力作用下,风力发电装置沿支撑轴23转动,同时由于支撑轴23设置在风力发电装置的重心与导风板3端部的连线上,即风力发电装置的重心位于支撑轴23的后侧,所以在风力发电装置沿支撑轴23 转动过程中,会使导风板3端部朝向吹风侧,使尾翼与风向一致。
在使用时,将底座22固定在水平面上,风力发电装置安装在底座22上,当风吹过时,尾翼作用带动风力发电装置转动,使导风板3的端部朝向吹风处,此时,导风板3将风引导至两侧面,使风吹向两侧叶轮,叶轮在转动过程中通过齿轮传递动力,其中,在最靠近导风板的下齿轮12所在的中心轴7上设置第一动力齿轮17和第一伞齿轮19,其中第一动力齿轮17是将另一侧叶轮的动力汇聚在第一动力叶轮5上,第一伞齿轮19是将最终汇聚的动力传递至发电机4 上,实现发电。
实施例2:风力发电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应用不同,此实施例是将风力发电装置使用在海面上,进行发电;
如图9所示,当此风力发电装置位于海面上使用时,包括漂浮装置26、固定桩27和绳索28,所述风力发电装置的下板2固定在漂浮装置26上,所述漂浮装置26浮在海面上,所述漂浮装置26一端通过绳索28连接在固定桩27上,所述固定桩27固定于海中,所述绳索28与漂浮装置26的连接端正对导风板3 的尖端,当风吹过时,漂浮装置26在绳索28的牵引下,沿固定桩转动,直至漂浮装置26与绳索28和风向保持一致,由于绳索28与漂浮装置26的连接端正对导风板3的尖端,所以此时风向正对导风板3的尖端,导风板3将风引导至两侧面,使风吹向两侧叶轮,叶轮在转动过程中通过齿轮传递动力,其中,在最靠近导风板的下齿轮12所在的中心轴7上设置第一动力齿轮17和第一伞齿轮19,其中第一动力齿轮17是将另一侧叶轮的动力汇聚在第一动力叶轮5上,第一伞齿轮19是将最终汇聚的动力传递至发电机4上,实现发电。
此漂浮装置26多采用船,使用时,将风力发电装置的导风板3与船头方向一致,绳索28固定连接在船头上。
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进一步解释如下:
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装置,其利用叶轮将风力转换为动能,在通过多个齿轮的设计,将动能传输在发电机上,实现风力发电;本装置结构简单,可根据需求改变装置大小,可以应用在海面或陆地上,通过配合不同的固定结构,使其达到在不同环境下发电的目的。
另外,其设置导风板,可将对风进行引导,使风向变成V型移动,然后将叶轮设置成两列,呈V字型,恰好对应经过导风板的风,风带动叶轮转动,将风能转换为动能;然后每个叶轮的上下端设置齿轮,并在相邻齿轮间设置过渡齿轮,可使所有的叶轮同步转动,也实现了叶轮之间动力的传递;同时,两列叶轮在V 字端的汇集处设置两个啮合的动力齿轮,可将两侧叶轮的动能汇集,最后通过一组伞齿轮将动能传递至发电机上,实现动能到电能的转换。
另外,其在陆地上发电时,配合固定装置使用,可以随时改变方向,使其从始至终与风向一致,提高发电效率;同时在海面发电时,配合使用漂浮装置,同样可以实现装置方向随风向的改变,满足不同风向下,风力发电装置的使用。
实施例3:如图10~14所示,一种风力发电装置,包括上板1、下板2以及位于上板1、下板2之间的叶轮,所述上板1与下板2为两块大小、方向一致的三角板,相对平行设置,所述上板1与下板2之间设有多个叶轮,所述叶轮排成两列,两列叶轮沿三角板的两斜边分布,每一列叶轮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实现同步转动,所述导风板3设置在两列叶轮的夹角处,如图10所示,所述两列叶轮的夹角A为50°,两边分别平行于两列叶轮所在平面,所述导风板3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板1与下板2上,当风从导风板3尖端侧吹过时,导风板3 可将风遮挡,使其从两侧吹过,沿导风板3两侧面吹动,将侧面的叶轮带动转动;
所述叶轮包括中心轴7、套管8和叶片9,所述中心轴7两端分别连接在上板1与下板2上,套管8固定在中心轴7外侧,所述套管8外侧设有多个叶片9,所述叶片9可以设置为直板,也可以是带弧度的弧形板,叶片9与套管8及中心轴9均为固定连接,叶片9转动时,套管8与中心轴9一起转动。
所述每一列叶轮的传动机构包括多个连接在一起的转向器30,所述上板1 与下板2的上表面沿两列叶轮的分布方向各设有两列转向器30,即每个叶轮的上下两端各设置一个转向器30,每列叶轮上下两侧的转向器30各通过一根转向轴31连接在一起,所述转向器30包括齿轮箱34和位于齿轮箱34内部的第一转向伞齿32和第二转向伞齿33,所述第一转向伞齿32和第二转向伞齿33啮合连接;每个所述转向器30内的第一转向伞齿32固定连接在对应叶轮中心轴7 的端部,当中心轴7转动时,两端的第一转向伞齿32同步转动,通过啮合连接的第二转向伞齿33一起转动,第二转向伞齿33连接在转向轴31上,当第二转向伞齿33转动时,转向轴31一起转动,转向轴31与齿轮箱34的连接处设有轴承;
所述上板1与下板2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块上隔板11与一块下隔板 13,其中上隔板11与下隔板13分别通过支架或其他固定结构安装在上板1与下板2上,上隔板11与上板1之间、下隔板13与下板2之间均形成可以容纳转向器30的空间,安装在上板1上表面的转向器30与转向轴31位于上板1与上隔板11之间,安装在所述下板2上表面的转向器30与转向轴31位于下板2 与下隔板13之间,中心轴7上下端通过轴承与上隔板11和下隔板13连接,设置上隔板11与下隔板13可以减轻中心轴7对转向器30的压力。
所述第一动力叶轮5和第二动力叶轮6之间的连动结构包括传动轴35和第三转向伞齿36,当叶轮转动时,叶轮两端的第一转向伞齿32同步转动,通过第二转向伞齿33的传动,使转向轴31转动,所以当风吹过时,无论哪个叶轮转动,最终都会带动第一动力叶轮5和第二动力叶轮6转动;而所述第一动力叶轮5和第二动力叶轮6下方连接的转向器30内部各设有一个第三转向伞齿36,两个第三转向伞齿36分别与两个转向器30中的第一转向伞齿32齿接,当第一动力叶轮5和第二动力叶轮6转动转动时,第一转向伞齿32会带动第三转向伞齿36转动,所述两个第三转向伞齿36之间设有一根传动轴35,当所述第三转向伞齿36转动时,传动轴35同步转动;所述传动轴35中部设有一个转向器30,所述发电机4连接在转向器30上;所述转向器30的第一转向伞齿32安装在传动轴35上,所述第二转向伞齿33与发电机4相连接,当传动轴35转动时,位于传动轴35上的第一转向伞齿32同步转动,通过带动第二转向伞齿33转动,产生的动能便会传递至发电机4上。
如图11所示,当此风力发电装置应用于陆地上时,需要通过一固定装置将其固定在地面上,此固定装置包括尾翼21、底座22、支撑轴23、第一支撑座 24和第二支撑座25,所述第一支撑座24安装在上板1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支撑座25安装在下板2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支撑座24与第二支撑座25的位置上下对应,所述第一支撑座24与第二支撑座25通过一根贯穿下板2的支撑轴23 连接,所述支撑轴23的下端固定在底座22上,所述支撑轴23与第一支撑座24、第二支撑座25的连接处均设有轴承29,使风力发电装置可以绕支撑轴23与底座22转动,便于时风力发电装置与风向一致;所述尾翼21安装在上板1的上表面,设置在两列叶轮之间,沿两列叶轮的对称轴分布,所述尾翼21的尾端延伸至上板1外侧,尾翼21的设置是为了及时调整风力发电装置的位置,当风向与尾翼21之间存在一定角度时,在风力作用下,风力发电装置沿支撑轴23转动,同时由于支撑轴23设置在风力发电装置的重心与导风板3端部的连线上,即风力发电装置的重心位于支撑轴23的后侧,所以在风力发电装置沿支撑轴23 转动过程中,会使导风板3端部朝向吹风侧,使尾翼与风向一致。
在使用时,将底座22固定在水平面上,风力发电装置安装在底座22上,当风吹过时,尾翼作用带动风力发电装置转动,使导风板3的端部朝向吹风处,此时,导风板3将风引导至两侧面,使风吹向两侧叶轮,叶轮在转动过程中通过转向器传递动力,其中,在最靠近导风板的两个转向器30内各设有一个第三转向伞齿36,通过叶轮的转动,最终将力传递至第三转向伞齿36上,由第三转向伞齿36带动传动轴35及传动轴35上的转向器30,将力传递至发电机4上,实现发电。
实施例4:风力发电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3相同,只是应用不同,此实施例是将风力发电装置使用在海面上,进行发电;
如图9所示,当此风力发电装置位于海面上使用时,包括漂浮装置26、固定桩27和绳索28,所述风力发电装置的下板2固定在漂浮装置26上,所述漂浮装置26浮在海面上,所述漂浮装置26一端通过绳索28连接在固定桩27上,所述固定桩27固定于海中,所述绳索28与漂浮装置26的连接端正对导风板3 的尖端,当风吹过时,漂浮装置26在绳索28的牵引下,沿固定桩转动,直至漂浮装置26与绳索28和风向保持一致,由于绳索28与漂浮装置26的连接端正对导风板3的尖端,所以此时风向正对导风板3的尖端,导风板3将风引导至两侧面,使风吹向两侧叶轮,叶轮在转动过程中通过齿轮传递动力,其中,在最靠近导风板的两个转向器30内各设有一个第三转向伞齿36,通过叶轮的转动,最终将力传递至第三转向伞齿36上,由第三转向伞齿36带动传动轴35及传动轴35上的转向器30,将力传递至发电机4上,实现发电。
此漂浮装置26多采用船,使用时,将风力发电装置的导风板3与船头方向一致,绳索28固定连接在船头上。
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进一步解释如下:
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装置,其利用叶轮将风力转换为动能,在通过多个转向器的设计,将动能传输在发电机上,实现风力发电,且转向器可以减轻整个装置的质量;本装置结构简单,可根据需求改变装置大小,可以应用在海面或陆地上,通过配合不同的固定结构,使其达到在不同环境下发电的目的。
另外,其设置导风板,可将对风进行引导,使风向变成V型移动,然后将叶轮设置成两列,呈V字型,恰好对应经过导风板的风,风带动叶轮转动,将风能转换为动能;然后每个叶轮的上下端设置转向器,并在转向器上设置转向轴,可使所有的叶轮同步转动,也实现了叶轮之间动力的传递;同时,两列叶轮在V 字端的汇集处设置第三转向伞齿与转动轴,可将两侧叶轮的动能汇集,最后通过一组转向器将动能传递至发电机上,实现动能到电能的转换。
另外,其在陆地上发电时,配合固定装置使用,可以随时改变方向,使其从始至终与风向一致,提高发电效率;同时在海面发电时,配合使用漂浮装置,同样可以实现装置方向随风向的改变,满足不同风向下,风力发电装置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只详细写出了单层结构的发电装置,该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叠加多层,相邻两层的发电装置的下板与上板进行固定,这样得到的总的发电装置具有多个发电机,可以更多的收集风能,提高发电效率。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板(1)、下板(2)以及位于上板(1)、下板(2)之间的叶轮,所述上板(1)与下板(2)相对平行设置,所述上板(1)与下板(2)之间设有多个叶轮,所述叶轮排成两列,每一列叶轮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实现同步转动,所述两列叶轮所在平面形成一个夹角,所述夹角处设有导风板(3),所述两列叶轮距离导风板(3)最近的叶轮分别为第一动力叶轮(5)和第二动力叶轮(6),所述第一动力叶轮(5)和第二动力叶轮(6)之间设有连动结构,所述连动结构上连接有发电机(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包括中心轴(7)、套管(8)和叶片(9),所述中心轴(7)两端分别连接在上板(1)与下板(2)上,套管(8)固定在中心轴(7)外侧,所述套管(8)外侧设有多个叶片(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列叶轮的传动机构是多个啮合在一起的齿轮,分为上齿轮(10)和下齿轮(12),所述上齿轮(10)安装在中心轴(7)的上端外侧,所述上齿轮(10)一侧紧靠上板(1),所述上齿轮(10)与上板(1)相背一侧设有上隔板(11),所述上齿轮(10)位于上板(1)与上隔板(11)之间;所述下齿轮(12)安装在中心轴(7)的下端外侧,所述下齿轮(12)一侧紧靠下板(2),所述下齿轮(12)与下板(2)相背一侧设有下隔板(13),所述下齿轮(12)位于下板(2)与下隔板(13)之间;
所述相邻两根中心轴(7)之间设有上过渡齿轮(14)和下过渡齿轮(15),所述上过渡齿轮(14)位于两个相邻的上齿轮(10)之间,所述上过渡齿轮(14)通过短轴(16)固定在上板(1)与上隔板(11)之间;所述下过渡齿轮(15)位于两个相邻的下齿轮(12)之间,所述下过渡齿轮(15)通过短轴(16)固定在下板(2)与下隔板(1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叶轮(5)和第二动力叶轮(6)之间的连动结构为相互啮合的第一动力齿轮(17)和第二动力齿轮(18),所述第一动力齿轮(17)设置在第一动力叶轮(5)的中心轴(7)上,所述第二动力齿轮(18)设置在第二动力叶轮(6)的中心轴(7)上,所述第一动力齿轮(17)和第二动力齿轮(18)均靠近下齿轮(12)设置,位于下隔板(13)与下齿轮(12)相背一侧;
所述第一动力叶轮(5)通过相配合的第一伞齿轮(19)和第二伞齿轮(20) 将动力传递至发电机(4)上,所述第一伞齿轮(19)安装在第一动力叶轮(5)的中心轴(7)上,所述第一伞齿轮(19)与第二伞齿轮(20)啮合连接,所述发电机(4)通过一根传动轴与第二伞齿轮(2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列叶轮的传动机构包括多个连接在一起的转向器(30),所述转向器(30)包括齿轮箱(34)和位于齿轮箱(34)内部的第一转向伞齿(32)和第二转向伞齿(33),所述第一转向伞齿(32)和第二转向伞齿(33)啮合连接;所述上板(1)与下板(2)的上表面沿两列叶轮的分布方向各设有两列转向器(30),每列转向器(30)通过一根转向轴(31)连接在一起,每个所述转向器(30)内的第一转向伞齿(32)固定连接在对应叶轮中心轴(7)的端部,第二转向伞齿(33)连接在转向轴(31)上,所述叶轮转动时,中心轴(7)与第一转向伞齿(32)同步转动,同时带动第二转向伞齿(33)转动;
所述上板(1)与下板(2)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块上隔板(11)与一块下隔板(13),安装在上板(1)上表面的转向器(30)与转向轴(31)位于上板(1)与上隔板(11)之间,安装在所述下板(2)上表面的转向器(30)与转向轴(31)位于下板(2)与下隔板(1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叶轮(5)和第二动力叶轮(6)之间的连动结构包括传动轴(35)和第三转向伞齿(36),所述第一动力叶轮(5)和第二动力叶轮(6)下方连接的转向器(30)内部各设有一个第三转向伞齿(36),两个第三转向伞齿(36)分别与两个转向器(30)中的第一转向伞齿(32)齿接,所述两个第三转向伞齿(36)之间设有一根传动轴(35),所述第三转向伞齿(36)转动时,传动轴(35)同步转动,所述传动轴(35)中部设有一个转向器(30),所述发电机(4)连接在转向器(30)上;所述转向器(30)的第一转向伞齿(32)安装在传动轴(35)上,所述第二转向伞齿(33)与发电机(4)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7)与上板(1)、下板(2)、上隔板(11)和下隔板(13)的连接处均设有轴承(2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与下板(2)为两块方向一致的三角板,所述两列叶轮沿三角板的两斜边分布,所述导风板(3)设置在两列叶轮的夹角处,所述两列叶轮的夹角为50°~60°,所述导风板(3)两边分别平行于两列叶轮所在平面,所述导风板(3)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板(1)与下板(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装置在陆地上使用时,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尾翼(21)、底座(22)、支撑轴(23)、第一支撑座(24)和第二支撑座(25),所述第一支撑座(24)安装在上板(1)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支撑座(25)安装在下板(2)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支撑座(24)与第二支撑座(25)的位置上下对应,所述第一支撑座(24)与第二支撑座(25)通过一根贯穿下板(2)的支撑轴(23)连接,所述支撑轴(23)的下端固定在底座(22)上,所述支撑轴(23)与第一支撑座(24)、第二支撑座(25)的连接处均设有轴承(29);所述尾翼(21)安装在上板(1)的上表面,设置在两列叶轮之间,沿两列叶轮的对称轴分布,所述尾翼(21)的尾端延伸至上板(1)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装置在海面上使用时,还包括漂浮装置(26)、固定桩(27)和绳索(28),所述下板(2)固定在漂浮装置(26)上,所述漂浮装置(26)浮在水面上,所述漂浮装置(26)一端通过绳索(28)连接在固定桩(27)上,所述固定桩(27)固定于水下,所述绳索(28)与漂浮装置(26)的连接端正对导风板(3)的尖端。
CN202021802069.3U 2020-08-26 2020-08-26 风力发电装置 Active CN2125359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02069.3U CN212535928U (zh) 2020-08-26 2020-08-26 风力发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02069.3U CN212535928U (zh) 2020-08-26 2020-08-26 风力发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35928U true CN212535928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28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02069.3U Active CN212535928U (zh) 2020-08-26 2020-08-26 风力发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359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42213A1 (zh) * 2020-08-26 2022-03-03 罗来欢 风力发电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42213A1 (zh) * 2020-08-26 2022-03-03 罗来欢 风力发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6289B (zh) 多桨机
WO2021022980A1 (zh) 一种用于水下航行器的水平轴海流发电装置
CN201250756Y (zh) 双立轴互补风力机
CN105649884A (zh) 海上风能与海洋潮流能联合发电平台
CN214007405U (zh) 一种提高发电效率的海洋风浪流互补发电装置
CN212535928U (zh) 风力发电装置
CN109681388B (zh) 海洋动能发电设备及其海浪发电机构
KR20200047463A (ko) 이동용 모빌리티를 활용하는 하이브리드 발전시스템
CN111911356A (zh) 风力发电装置
CN213511031U (zh) 一种漂浮式风筒发电机
CN201433856Y (zh) 一种联合式风力发电机
CN210343585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的限速装置
CN112145357A (zh) 一种同时采集风能与波浪能的漂浮式耦合发电系统
KR20100122850A (ko) 풍력, 수력, 조력 또는 조류를 이용한 발전장치
WO2013044421A1 (zh) 一种风力发电系统
KR20120109933A (ko) 부양식 원통형 수차를 이용한 다중 수력발전 시스템
CN201474851U (zh) 不受风向限制的风力机构
CN2351585Y (zh) 一种风能及潮汐能发电机组
CN213540621U (zh) 一种同时采集风能与波浪能的漂浮式耦合发电装置
CN114954881B (zh) 一种风电混合驱动清洁能源无人船
CN216812014U (zh) 一种聚风聚热发电塔
CN218760222U (zh) 一种升阻型四面体风力机
CN220336998U (zh) 一种潮汐能发电装置
CN114856896B (zh) 一种基于萨布纽斯转子的双向潮流能发电装置
CN218882417U (zh) 集能式风力发电机的供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