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22711U - 隧穿工具 - Google Patents

隧穿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22711U
CN212522711U CN202021251164.9U CN202021251164U CN212522711U CN 212522711 U CN212522711 U CN 212522711U CN 202021251164 U CN202021251164 U CN 202021251164U CN 212522711 U CN212522711 U CN 212522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ing
tunnel
rod
handl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5116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凯
唐龙军
何庆
徐永强
吴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en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en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en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en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5116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22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22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227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穿工具,用于建立皮下隧道,以将电极经皮下隧道引出,包括:手柄;造隧端子;造隧杆,近端连接所述手柄,远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造隧端子;连接件,设置在所述造隧杆的远端,用于与电极可拆卸的连接;以及造隧管,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造隧杆上,且所述造隧管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造隧杆在轴向上被限制移动。在实施时,所述隧穿工具能够兼容不同的皮下隧穿方式,以较方便地满足不同医生的操作习惯,使手术操作更为灵活和方便,而且通过造隧杆牵引电极的方式,也使皮下隧穿操作更快捷,手术时间更短。

Description

隧穿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极的隧穿工具。
背景技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简称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60岁左右。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帕金森病主要表现有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姿势步态障碍等,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随着现代医疗科技的发展,使用电极刺激丘脑底核或苍白球内侧核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症状。所用到的脑深部神经刺激电极(Deep Brain Stimulation:简称 DBS)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脉冲发生器(通常缩写为IPG)1、延伸导线2和电极3。电极3一般植入脑部10cm左右,其余埋入头部皮下,另一端放置在耳后位置与皮下的延伸导线2相连,延伸导线2与脉冲发生器1相连。脉冲发生器1产生电信号,电信号经过皮下的延伸导线2传递给电极3,进而到达脑部靶点区域。若患者身体单侧(仅身体左侧或右侧)有静止性震颤、姿势步态障碍等症状,通常需要植入1个脉冲发生器、1根延伸导线2和1个电极3。若患者症状表现为双侧,通常需要植入1个脉冲发生器、2根延伸导线2、4以及2个电极3、5,即图1所示。
单侧电极皮下植入时,植入过程为:使用电极造隧工具从颅孔切口进入,沿头皮下隧穿,在耳后穿出,构建皮下隧道,使电极沿皮下隧道走线至耳后。双侧电极皮下植入时,植入过程为:使用电极造隧工具先将左右两个颅孔切口皮下隧穿,左侧电极先走向右侧,再沿右侧颅孔皮下隧穿,在耳后穿出,2个电极沿皮下隧道走线至耳后。电极造隧工具为医生在术中使用,其普遍的操作方式是:在穿刺后留造隧管在头皮下,电极沿造隧管进行造隧,再撤出造隧管。可见,电极造隧工具本身需要便于手持,还具有一定的刚性,以及具有皮下穿刺和皮下走线的功能。
然而,造隧管的这种操作方式不够便捷,且无法满足不同医生的使用习惯。不仅于此,电极造隧工具近端的手持件的尺寸较小,通常由不锈钢材质的棒材一体弯折而成,而棒材的直径较小(约3.2mm左右),为了保证手持部分的强度,弯折成圈形的尺寸也小,不便于医生手持,手持的舒适度也低。此外,电极造隧工具远端的造隧端子是螺纹配合固定的,在拧下造隧端子取下造隧管时操作繁琐,增加了手术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穿工具,以解决现有的电极造隧工具存在的操作不便捷,不能满足不同医生的使用习惯,以及不便于医生手持,手持舒适度低,手术操作时间长等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隧穿工具,用于建立皮下隧道,以将电极经皮下隧道引出,所述隧穿工具包括:
手柄;
造隧端子;
造隧杆,近端连接所述手柄,远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造隧端子;
连接件,设置在所述造隧杆的远端,用于与电极可拆卸的连接;以及,
造隧管,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造隧杆上,且所述造隧管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造隧杆在轴向上被限制移动。
可选的,所述造隧端子与所述造隧杆卡扣连接。
可选的,所述造隧端子与所述造隧杆还磁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造隧端子的近端设置有卡槽,所述造隧杆的远端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匹配的凸起,所述造隧杆与所述造隧端子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卡槽配合锁紧。
可选的,所述造隧端子的近端形成有空腔,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空腔的内壁上,所述造隧杆的远端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匹配的凸起;当所述造隧杆的远端插入所述空腔时,所述凸起与所述卡槽配合锁紧。
可选的,所述凸起为至少两个,沿所述造隧杆的周向对称布置,每个所述凸起与对应的一个所述卡槽配合锁紧。
可选的,所述造隧端子的近端的外表面尺寸大于所述造隧管的远端的外表面尺寸。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被配置为通过弹性变形夹持所述电极。
可选的,所述造隧杆的远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连接件包括一管件,至少部分所述管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管件由弹性材料制成,且所述管件的内表面尺寸小于所述电极的外表面尺寸。
可选的,所述管件与所述造隧杆胶水粘接。
可选的,整根所述管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插槽和弹性体;所述插槽设置在所述造隧杆的远端,所述弹性体固定在所述插槽内,所述弹性体具有一内表面,所述内表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电极的外表面尺寸。
可选的,所述弹性体包括至少一弹性环或者若干周向分布的弹性凸点。
可选的,所述手柄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造隧杆的横截面的面积。
可选的,所述造隧杆为圆形杆,所述造隧杆的外径为3.2mm~3.4mm;所述手柄的横截面具有宽度和长度,所述手柄的长度为70mm~90mm,所述手柄的宽度为16mm~20mm,所述手柄的厚度为14mm~16mm。
可选的,所述手柄为敞开结构。
可选的,所述手柄面向所述造隧杆的一侧具有朝背离所述造隧杆方向凹陷的弧面;或者,所述手柄背向所述造隧杆的一侧具有朝背离所述造隧杆方向鼓起的弧面。
可选的,所述手柄面向所述造隧杆的一侧设置有近端限位部,所述近端限位部与所述造隧杆的近端连接;所述近端限位部的外表面尺寸大于所述造隧管的近端的外表面尺寸。
可选的,所述近端限位部与所述造隧杆胶水粘接或注塑连接
可选的,所述造隧管为圆形管件,所述造隧管的内径为3.5mm~3.8mm,厚度为0.2mm~0.4mm;所述近端限位部为一圆形柱体,所述圆形柱体的直径为 6.0mm~8.0mm,所述圆形柱体的高度为4.0mm~6.0mm。
可选的,所述手柄的材料为医用高分子材料,所述造隧管为含有编织网的复合管。
可选的,所述造隧端子具有光滑的头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穿工具中,所述隧穿工具既可沿造隧管隧穿电极完成电极的皮下造隧,也可通过造隧杆牵引电极的方式完成电极的皮下造隧,这样做,可使同一套隧穿工具能够满足不同医生的使用习惯,使电极皮下造隧更方便,手术操作也更灵活,而且通过造隧杆牵引拖出电极的方式更简单快捷,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穿工具中,所述造隧端子与造隧杆卡扣连接,更优选两者还磁性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不仅锁紧可靠,而且更方便拆装造隧端子,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手术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穿工具中,所述造隧端子的近端的外表面尺寸大于所述造隧管的远端的外表面尺寸,此外,所述手柄面向所述造隧杆的一侧设置有近端限位部,所述近端限位部与所述造隧杆的近端连接,所述近端限位部的外表面尺寸大于所述造隧管的近端的外表面尺寸,这样设置,可通过手柄和造隧端子限定所述造隧管向隧穿工具的轴向移动,结构更简单,制造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穿工具中,所述手柄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造隧杆的横截面的面积,以方便医生手持,且握持的舒适度好,尤其所述手柄为敞开结构并在面向造隧杆的一侧具有朝背离所述造隧杆方向凹陷的弧面,或者所述手柄背向所述造隧杆的一侧具有朝背离所述造隧杆方向鼓起的弧面,这样的设计,不仅方便不同的手握持,而且握持的舒适度更好。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当患者症状表现为双侧时,DBS系统植入的应用场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隧穿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隧穿工具之远端的轴向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隧穿工具之远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a)至图6(f)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隧穿工具通过造隧管隧穿电极的使用原理图;
图7(a)至图7(e)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隧穿工具通过造隧杆牵引电极的使用原理图。
图中标记:
脉冲发生器1;延伸导线2、4;电极3、5;
隧穿工具100;手柄10;造隧杆20;造隧管30;造隧端子40;管件50;
近端限位部101;安装槽201;凸起202;卡槽401;头部41;尾部42;患者头皮200。
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具体的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近端”通常是指器械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远端”通常是指器械首先进入人体的一端。另外,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并且包括但不仅限于机械连接、电连接或者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是提供一种隧穿工具,以利用该隧穿工具沿皮下隧穿,构建皮下隧道,从而使电极沿皮下隧道引出。也即,本实用新型的隧穿工具主要是电极造隧工具,但所适用的电极可以是DBS电极(即脑深部刺激电极),也可以是SCS电极(即脊髓神经刺激电极),或者是其他类型的电极,对电极的具体种类不限定。
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隧穿工具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隧穿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隧穿工具100包括手柄10、造隧杆20、造隧管30和造隧端子 40。所述造隧杆20的远端与造隧端子40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造隧杆20的近端与手柄10固定连接。所述造隧杆20与手柄10间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方式。所述造隧杆20与手柄10 间若可拆卸的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所述造隧杆20与手柄10间若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胶水粘接、焊接或注塑连接等。优选的,所述造隧杆20与手柄10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固定连接,连接强度好,便于医生在术中推送。
所述造隧管30可拆卸地套设在造隧杆20上,且所述造隧管30被配置为相对于造隧杆20在轴向上被限制移动,一方面避免造隧管30脱落,另一方面保证造隧管30的位置的准确性。本实施例中,在造隧管30的两端设置有限位结构,以防止造隧管30朝近端或远端方向移动。优选的,由造隧端子40在造隧杆20的远端对造隧管30进行限位,并由手柄10在造隧杆20的近端对造隧管 30进行限位,这样做,结构更简单,制造方便,制造成本低。
所述隧穿工具100还包括连接件,设置在造隧杆20的远端,用于与电极3 (参阅图6(a)至图6(f),以及图7(a)至图7(e))可拆卸的连接。应知晓,所述连接件是选择性地使用,例如当使用造隧管30进行皮下造隧时,连接件并不需要与电极3连接,而当使用造隧杆20牵引电极3时,连接件需要与电极3 连接。所述连接件与电极3间的连接方式是可拆卸的,本实用新型对所述连接件与电极3的连接方式不作特别的限定。进一步为了更方便拆装电极3,也为了保护电极3,优选所述连接件通过自身弹性变形的方式套接在电极3上而实现对电极3的夹持,这样的设计,可有效保证牵引电极3时电极3不会脱出,可靠性高,而且也不会在插拔过程中损伤电极3。应知晓,电极3的近端通常有插头,可直接利用电极插头与连接件连接,使用方便。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管件50(参阅图3),套接在电极3上,且管件50弹性变形后夹紧电极3。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隧穿工具之远端的轴向剖面图。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件为管件50,且在所述造隧杆20的远端开设有安装槽201,所述管件50自安装槽201远端的开口装入安装槽201内并固定。而且所述管件50 由软质材料制成,具体由弹性材料制成,弹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硅胶、聚氨酯等,从而使管件50利用自身弹性形变能力夹紧电极3来实现电极3的固定。更具体的,所述管件50的内表面尺寸(即内孔孔径)小于所述电极3的外表面尺寸(即外径)。例如,现有电极3的外径为1.3mm,此时,所述管件50的内孔为圆形孔,圆形孔的孔径小于1.3mm即可,例如管件50的内孔直径为1.2mm,当电极3插入内孔时即可通过材料的形变夹紧电极3,防止电极3脱落,而且在取下电极3时利用较小的力即可拔出电极3。
所述管件50相对于造隧杆20在轴向上被限制移动,且至少部分管件50固定在安装槽201内,两者的固定方式不作限定。进一步的,优选通过胶水将管件50粘接在安装槽201内,工艺简单,成本低,而且连接强度好。所述管件50 的长度通常与安装槽201的轴向深度一致,且整根管件50布置在安装槽201内,也即,管件50未暴露在外。应知晓,所述安装槽201的轴向深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如果安装槽201的轴向深度过大,容易降低造隧杆20的结构强度,也会增加管件50的粘接难度,同时由于管件50过长也不便于电极3的插拔;如果安装槽201的轴向深度过小,此时,由于管件50过短无法有效保证与电极 3的连接强度;基于这些考虑,发明人将管件50的长度设计为50mm至60mm,既能够保证造隧杆20的强度,也可降低管件50的粘接难度,同时也便于电极3 的插拔,且可保证电极3不会脱落。
在替代性实施例中,也可取消管件50,而直接在造隧杆20的远端开设插槽,并在插槽内设置弹性体,以通过弹性体对电极3进行夹持锁紧,实现电极3的固定。也即,所述连接件包括插槽和弹性体,所述插槽设置在所述造隧杆20的远端,所述弹性体固定在所述插槽内,所述弹性体具有一内表面(即限定一内孔),所述弹性体的内表面尺寸(内孔孔径)小于所述电极3的外表面尺寸(电极外径)。所述弹性体同样由软质材料制成,如硅胶或聚氨酯等,从而利用软质材料的形变能力即可固定电极。所述弹性体优选与插槽通过胶水粘接,工艺简单,成本低。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体可以是包括至少一弹性环,以周向一圈夹紧电极3,或者所述弹性体也可包括若干周向分布的弹性凸点,这些弹性凸点间的连线所限定的内孔孔径小于电极3的外径。应理解,利用弹性体的弹性变形将电极3夹紧的方式有很多,在此仅是举例示意了一些方式,但不应以这些方式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施例的隧穿工具100具有两种使用方式,一种是利用造隧管30进行皮下造隧,另一种是利用造隧杆20进行皮下造隧。以下以脑内电极(如DBS电极)的皮下造隧为例,对这两种方式进行说明,但不应以此应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定。
以电极3从颅孔处走线至耳后的场景为例,本实施例的隧穿工具100的第一种使用方式如图6(a)至图6(f)所示:
首先,如图6(a)所示,使用隧穿工具100从头顶的颅孔切口进入,沿患者的头皮200进行隧穿,并由耳后穿出,完成皮下造隧;其次,如图6(b)所示,拧下造隧端子40;然后,如图6(c)所示,用手捏住造隧管30,向上拔出造隧杆20,并留造隧管30在皮下;接着,如图6(d)所示,电极3自患者头顶进入造隧管30,并在耳后穿出;最后,如图6(e)所示,向下拉出造隧管30,即完成电极3皮下造隧,得到图6(f)所示的状态,电极3沿皮下隧道走线至耳后。
本实施例的隧穿工具100的第二种使用方式如图7(a)至图7(e)所示:
首先,如图7(a)所示,使用隧穿工具100从患者的耳后向头顶的颅孔处进行皮下造隧;然后,如图7(b)所示,拧下造隧端子40;之后,如图7(c) 所示,将电极3的一端插入造隧杆20远端的管件50中;然后,如图7(d)所示,向下拔出造隧杆20,此时,造隧管30也随同造隧杆20一起带出,且电极 3的一端也随同造隧杆20一起从耳后穿出;最后,如图7(e)所示,从造隧杆 20的远端拔出电极3,即完成电极3皮下造隧,得到图7(e)所示的状态,电极3沿皮下隧道走线至耳后。
因此,本实施例的隧穿工具100既可沿造隧管30隧穿电极完成电极的皮下造隧,也可通过造隧杆20牵引电极的方式完成电极的皮下造隧,这样做,可使同一套隧穿工具100满足不同医生的使用习惯,使电极皮下造隧更方便,手术也更灵活,特别的,通过造隧杆20牵引拖出电极3的方式更简单快捷,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而且,隧穿工具100可以完成单侧电极的皮下植入,也可完成双侧电极的皮下植入。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并结合图2,所述手柄10优选为敞开结构,例如“一”字形结构、“C”形结构或其他类似的非闭合结构(与之相对的,闭合结构例如为环形圈),以此提供开放式的握持空间,便于不同手型的人握持。这里,应知晓的是,C形结构的开口应较大,例如圆心角小于或等于180°。进一步的,所述手柄10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造隧杆20的横截面的面积,从而增大手持部分的面积,不仅有利于医生手持,而且手持的舒适度好。本实施例中,所述造隧杆20为圆形杆,所述造隧杆20的外径为3.2mm~3.4mm,此时,所述手柄10的横截面具有宽度W和长度L,所述手柄10的长度L优选为70mm~90mm,所述手柄10的宽度W优选为 16mm~20mm,所述手柄10的厚度h优选为14mm~16mm,在这些尺寸内的手柄10,可保证手柄10的成型强度,并具有较好的握持效果。本文中,手柄10 的厚度是沿着造隧杆20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而手柄10的长度和宽度均是与造隧杆20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且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相垂直;所述手柄10的横截面指的是手柄10中与造隧杆20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截面。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手柄10面向造隧杆20的一侧具有朝背离所述造隧杆20方向凹陷的弧面,或者,所述手柄10背向造隧杆20的一侧具有朝背离所述造隧杆20方向鼓起的弧面,弧面主要是圆弧面,以便于医生更好的握持,握持的舒适性更好。更进一步的,所述手柄10整体上为弧形,如图4所示,手柄10沿长度方向的轮廓为圆弧形,且曲率半径R优选为140mm至160mm。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手柄10的外表面形成有突出或凹陷的纹路,以增加握持时与手部间的摩擦力。
所述手柄10面向造隧杆20的一侧可设置近端限位部101,所述近端限位部 101与所述造隧杆20的近端连接,且所述近端限位部101的外表面尺寸(即横截面的面积)大于造隧管30的近端的外表面尺寸(横截面的面积),并小于手柄10的外表面尺寸,从而在近端通过近端限位部101限制造隧管30沿轴向的移动。所述近端限位部101与手柄10可分体成型或一体成型,优选一体成型。所述近端限位部101与所述造隧杆20可胶水粘接或注塑连接。应知晓,通过近端限位部101的设置还可加强造隧杆20与手柄10间的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所述近端限位部101为圆形柱体,圆形柱体的直径大于造隧管30的外径。举例来说,所述造隧管30为圆形管件,造隧管30的内径为3.5mm至3.8mm,厚度为0.2mm至0.4mm,此时,所述圆形柱体的直径可设计为6.0mm至8.0mm。所述圆形柱体的高度(即沿造隧杆20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优选为4.0mm至6.0mm,由此在保证近端限位部101与造隧杆20间的连接强度,并限制造隧管30向近端的移动的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实施例,所述手柄10的材料为医用高分子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尼龙、特氟龙、PEEK等材料。进一步的,所述手柄10为注塑件。所述造隧杆20可以由医用金属材料或医用高分子材料制作,并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以保证隧穿的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造隧杆20的材料可以是医用不锈钢或其他金属材料。所述造隧管30也应具有一定的支撑强度,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柔软度,以避免在皮下造隧时对患者造成损伤,优选的,造隧管30由医用高分子材料制作,例如PP(聚丙烯)、特氟龙等材料。所述造隧端子40可使用医用金属材料或医用高分子材料制作,例如不锈钢、PEEK等材料。所述造隧杆20的外径略小于造隧管30的内径,例如造隧杆20的外径为3.2mm至3.4mm,所述造隧管的内径为 3.5mm~3.8mm。进一步的,所述造隧管30可以是高分子挤出管或者是挤出管内部增加有金属编织网,含有金属编织网的复合管具有更好的支撑性能,可以增强造隧管30的强度。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隧穿工具之远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造隧端子40优选与造隧杆20卡扣连接,与螺纹连接相比,拆装更方便,可以显著缩短拆装造隧端子40的时间,提高手术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造隧端子40在造隧杆20的远端限位造隧管30的情况下,优选在造隧端子40 的近端设置卡槽401,并在造隧杆20的远端设置与卡槽401相匹配的凸起202,使所述造隧杆20与所述造隧端子40通过所述凸起202与所述卡槽401配合锁紧。进一步的,所述造隧端子40的近端形成有空腔,所述卡槽401开设在所述空腔的内壁上,且所述造隧杆20的远端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401相匹配的凸起202,当造隧杆20的远端插入所述空腔时,即可使凸起202与卡槽401 配合锁紧。进一步的,所述凸起202至少为两个,并沿造隧杆20的周向对称布置,且每个所述凸起202与对应的一个所述卡槽401配合锁紧,这样限位效果更好。可选的,所述凸起202为2个至4个。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造隧杆 20的远端外表面设置连续的一圈凸起,对应的,在造隧端子40的内表面设置连续的一圈卡槽,此时卡槽为不切透的凹槽。以多个凸起202为例,所述凸起202 优选为圆形凸起,加工方便,而且也可避免应力集中。所述凸起202的直径优选为1.0mm至1.2mm,避免在造隧端子40上开设过大的卡槽401而影响造隧端子40的强度。进一步的,所述凸起202被配置为不超出造隧端子40的外表面。应知晓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造隧端子40与造隧杆20间的卡扣连接结构也可相反设置,即在造隧端子40上设置凸起202,而在造隧杆20上设置卡槽401。
进一步的,为了增强造隧端子40与造隧杆20的连接强度,所述造隧端子 40与造隧杆20还可磁性连接,并结合卡扣连接,连接的牢固性更好。本实用新型对实现磁性连接的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可在造隧端子40上设置磁性体,或在造隧杆20上设置磁性体,又或者造隧端子40或造隧杆20本身由磁性材料制成。返回参阅图3,所述造隧端子40的近端的外表面尺寸大于造隧管30的远端的外表面尺寸,以便于通过造隧端子40在造隧杆20的远端限位造隧管30,防止造隧管30向隧穿工具100的远端移动。具体的,所述造隧端子40的近端端面可与造隧管30的远端端面抵靠进行限位。
继续参阅图5,所述造隧端子40具有头部41和尾部42,头部41的横截面的面积自近端向远端渐缩,尾部42与造隧杆20卡扣连接,所述尾部42与所述头部41间优选通过圆弧过渡连接,同时所述头部41的表面也光滑,使得整个造隧端子40尤其是头部41无锋利锐边,以减小隧穿工具100在患者皮下穿行过程中对周围组织的损害。所述造隧端子40的头部41可以是球形、半球形、椭球形或圆锥形,且头部41的尖端是光滑的。
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如上所述,但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范围,例如不限于通过手柄10和造隧端子40对造隧管30进行轴向限位,还可设置额外的限位结构进行限位,又例如对手柄10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又或者对卡扣连接的结构不作特别的限定。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隧穿工具100 可应用于脑深部微刺激的皮下造隧,也可用于经脊椎电刺激的皮下造隧,或者其他类型电极的皮下造隧。另外,造隧过程中,如需要转动隧穿工具100,则需要反方向转动隧穿工具100,防止造隧端子40脱落。以图5所示的方位作为示意,保持造隧杆20不动,将造隧端子40逆时针方向旋转与造隧杆20锁紧,那么,造隧过程中,如需要转动隧穿工具100,则需要顺时针方向转动整个隧穿工具100,防止造隧端子40脱落。本实施例中,可在造隧杆20的近端设置箭头以指示工具的转动方向,以进一步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使用所述隧穿工具100时,既可沿造隧管30隧穿电极完成电极3的皮下造隧,也可通过造隧杆20牵引电极3的方式完成电极3的皮下造隧,这样做,可使同一套隧穿工具100能够满足不同医生的使用习惯,使电极皮下造隧更方便,手术操作也更灵活,而且通过造隧杆20牵引拖出电极3的方式更简单快捷,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此外,所述造隧端子40与造隧杆20卡扣连接,更优选两者还磁性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不仅锁紧可靠,而且更方便拆装造隧端子40,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手术操作。另外,所述造隧端子40的近端的外表面尺寸大于所述造隧管30的远端的外表面尺寸,以及所述手柄10面向所述造隧杆的一侧设置有近端限位部,所述近端限位部与所述造隧杆的近端连接,且所述近端限位部的外表面尺寸大于所述造隧管的近端的外表面尺寸,这样设置,可通过手柄10 和造隧端子40限定所述造隧管30沿隧穿工具100的轴向移动,结构更简单,制造成本低。不仅于此,所述手柄10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造隧杆20的横截面的面积,以方便医生手持,且握持的舒适度好,尤其所述手柄10为敞开结构并在面向造隧杆20的一侧具有朝背离所述造隧杆20方向凹陷的弧面,或者所述手柄10背向所述造隧杆20的一侧具有朝背离所述造隧杆20方向鼓起的弧面,该设计方案,不仅方便不同的手握持,而且握持的舒适度更好。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2)

1.一种隧穿工具,用于建立皮下隧道,以将电极经皮下隧道引出,其特征在于,所述隧穿工具包括:
手柄;
造隧端子;
造隧杆,近端连接所述手柄,远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造隧端子;
连接件,设置在所述造隧杆的远端,用于与电极可拆卸地连接;以及,
造隧管,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造隧杆上,且所述造隧管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造隧杆在轴向上被限制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穿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造隧端子与所述造隧杆卡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穿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造隧端子与所述造隧杆还磁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穿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造隧端子的近端设置有卡槽,所述造隧杆的远端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匹配的凸起,所述造隧杆与所述造隧端子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卡槽配合锁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穿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造隧端子的近端形成有空腔,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空腔的内壁上,所述造隧杆的远端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匹配的凸起;当所述造隧杆的远端插入所述空腔时,所述凸起与所述卡槽配合锁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穿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至少两个,沿所述造隧杆的周向对称布置,每个所述凸起与对应的一个所述卡槽配合锁紧。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隧穿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造隧端子的近端的外表面尺寸大于所述造隧管的远端的外表面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隧穿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被配置为通过弹性变形夹持所述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隧穿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造隧杆的远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连接件包括一管件,至少部分所述管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管件由弹性材料制成,且所述管件的内表面尺寸小于所述电极的外表面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隧穿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与所述造隧杆胶水粘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隧穿工具,其特征在于,整根所述管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隧穿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插槽和弹性体,所述插槽设置在所述造隧杆的远端,所述弹性体固定在所述插槽内,所述弹性体具有一内表面,所述内表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电极的外表面尺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隧穿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包括至少一弹性环或者若干周向分布的弹性凸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隧穿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造隧杆的横截面的面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隧穿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造隧杆为圆形杆,所述造隧杆的外径为3.2mm~3.4mm;所述手柄的横截面具有宽度和长度,所述手柄的长度为70mm~90mm,所述手柄的宽度为16mm~20mm,所述手柄的厚度为14mm~16mm。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隧穿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为敞开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隧穿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面向所述造隧杆的一侧具有朝背离所述造隧杆方向凹陷的弧面;或者,所述手柄背向所述造隧杆的一侧具有朝背离所述造隧杆方向鼓起的弧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隧穿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面向所述造隧杆的一侧设置有近端限位部,所述近端限位部与所述造隧杆的近端连接;所述近端限位部的外表面尺寸大于所述造隧管的近端的外表面尺寸。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隧穿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限位部与所述造隧杆胶水粘接或注塑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隧穿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造隧管为圆形管件,所述造隧管的内径为3.5mm~3.8mm,厚度为0.2mm~0.4mm;所述近端限位部为一圆形柱体,所述圆形柱体的直径为6.0mm~8.0mm,所述圆形柱体的高度为4.0mm~6.0mm。
21.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隧穿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材料为医用高分子材料,所述造隧管为含有编织网的复合管。
22.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隧穿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造隧端子具有光滑的头部。
CN202021251164.9U 2020-06-30 2020-06-30 隧穿工具 Active CN212522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51164.9U CN212522711U (zh) 2020-06-30 2020-06-30 隧穿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51164.9U CN212522711U (zh) 2020-06-30 2020-06-30 隧穿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22711U true CN212522711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21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51164.9U Active CN212522711U (zh) 2020-06-30 2020-06-30 隧穿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227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3978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connector contact arrays f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s
US10307602B2 (en) Threaded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10905871B2 (en) Lead assemblies with arrangements to confirm alignment between terminals and contacts
US1028620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improved contact arrays f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s
US10201713B2 (en) Threaded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1034298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connector contact arrays f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s
US7591970B2 (en) Medical device anch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US9517334B2 (en) Lead anchor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employing the lead anchors
US20150088155A1 (en) Mechanical configurations for a multi-site leadless pacemaker
US9216563B2 (en) Lead anchor with adhesive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the lead anchor
US10406353B2 (e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leads with anchoring unit and electrode arrangement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WO201616436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improved contact arrays f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s
US20060127158A1 (en) Implantable electrical lead reten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20110093034A1 (en) Bifurcated lead with integrated anchor at branch region
US10232169B2 (en) Burr hole plugs f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US20090248124A1 (en) Lead identifier for an implantable electric stimul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US8469971B2 (en) Stylet for guiding leads of implantable electric stimul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CN113856037A (zh) 隧穿工具
CN212522711U (zh) 隧穿工具
CN104941065A (zh) 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以及应用于该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的保护套
US20090240258A1 (en) Detachable handle for implantabl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CN116327330A (zh) 载线端子及皮下植入工具
CN217066535U (zh) 载线端子及皮下植入工具
CN204890959U (zh) 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以及应用于该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的保护套
CN216317828U (zh) 医用隧道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