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18583U - 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18583U
CN212518583U CN202021607424.1U CN202021607424U CN212518583U CN 212518583 U CN212518583 U CN 212518583U CN 202021607424 U CN202021607424 U CN 202021607424U CN 212518583 U CN212518583 U CN 2125185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parallel
motor
wire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0742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盖全华
刘宝生
李春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Guotel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ilongjiang Guotel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longjiang Guotel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ilongjiang Guotel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0742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185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185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1858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本申请其组成包括:A端线、B端线、C端线,其特征是:所述的A端线、所述的B端线、所述的C端线均连接电源相,所述的A端线连接并行多绕组A1和所述的并行多绕组C1,所述的并行多绕组A1与所述的并行多绕组C1连接所述的并行多绕组B1,所述的并行多绕组B1连接B端线,所述的并行多绕组C1连接C端线,每一相并行多绕组数量为2~222线。本实用新型用于两相或三相电动机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电机长时间连续工作时,机壳外表温度一般在60C°~80C°。这种发热、发烫、发烧现象,自电机问世以来一直困扰着用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加电动机马力、提高电动机效率,并可节约大量能源的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其组成包括: A端线、B端线、C端线,所述的A端线、所述的B端线、所述的C端线均连接电源相,所述的A端线连接并行多绕组A1和所述的并行多绕组C1,所述的并行多绕组A1与所述的并行多绕组C1连接所述的并行多绕组B1,所述的并行多绕组B1连接B端线,所述的并行多绕组C1连接C端线,每一相并行多绕组数量为2~222线,其中小型电动机最佳并行绕组数量2~12线之间,中大型电动机最佳并行绕组数量12~22线之间。
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所述的A端线连接并行双绕组A1和所述的并行双绕组C1,所述的并行双绕组A1与所述的并行双绕组C1连接所述的并行双绕组B1,所述的并行双绕组B1连接B端线,所述的并行双绕组C1连接C端线。
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电动机定子绕线为三角形并绕, 电动机定子硅钢片槽内每相绕组有双线并绕绕组、三线并绕绕组,四线并绕绕组及多线并绕绕组,每相绕组呈同向并行式组成,电动机每相绕组之间为三角形连接。
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电动机定子单相绕组为双线并行绕组,电动机单相绕组为并行同向双绕组,三相绕组连接为角形连接。
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电动机定子单相绕组为三线并行绕组,电动机单相绕组为并行同向三绕组,三相绕组连接为角形连接。
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电动机定子单相绕组为多线并行绕组,电动机根据功率要求单相绕组设计为并行同向多绕组,三相绕组连接为角形连接。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比传统三角形单线绕组电动机提高功率50%以上,且比传统同功率单线绕组电动机温度降低15~35℃,从而节约了大量能源。
2.本实用新型电动机定子绕组采用三角形多线并行绕组的全新方法,在不提高成本的前提下,比目前单绕组电动机三角形接法节能5~10%,运行成本低。
3.同等条件下,如果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在不提高功率条件下,可节约绕组用线量30~50%,同时能够改善导磁效果,因用线量少定子线槽空也相应变小,槽间距加大从而加大了导磁面积,增加了磁通量。
4.本实用新型的机壳温度比传统角接机壳温度降低15~35℃,由于机体温度低,损伤率底,增加了电动机的寿命。
5.本实用新型有效的提高电动机功率和效率以及节约能源比传统三角形连接单线绕组电动机提高功率50%以上,且比传统同功率电动机温度降低15~35℃,从而节约了大量能源。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的方法,很好解决了现有的问题,降低了电机温度并且提高电动机马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三角形接法的双线并绕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三角形接法的三线并绕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三角形接法的四线并绕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线电压与相电压关系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动机绕组并绕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其组成包括: 其组成包括: A端线、B端线、C端线,所述的A端线、所述的B端线、所述的C端线均连接电源相,所述的A端线连接并行多绕组A1和所述的并行多绕组C1,所述的并行多绕组A1与所述的并行多绕组C1连接所述的并行多绕组B1,所述的并行多绕组B1连接B端线,所述的并行多绕组C1连接C端线,每一相并行多绕组数量为2~222线。
实施例2:
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根据实际情况,其中小型电动机最佳并行绕组数量2~12线之间,中大型电动机最佳并行绕组数量12~22线之间。实施例3:
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所述的A端线连接并行双绕组A1和所述的并行双绕组C1,所述的并行双绕组A1与所述的并行双绕组C1连接所述的并行双绕组B1,所述的并行双绕组B1连接B端线,所述的并行双绕组C1连接C端线。
并绕绕组可根据实际情况绕多股线,在此就不赘画,三线并绕与四线并绕展开图略。
根据物理学我们可知,电感串并联公式跟电阻串并联公式一样。
电阻串联R总=R1+R2+……+Rn ,
感抗串联L总=L1+L2+……+Ln ,
电阻并联1/R总=1/R1+1/R2+……+1/Rn,
感抗并联1/L总=1/L1+1/L2+……+1/Ln ,
并绕电阻公式的推导:
R1*R2*…*Rn / R总= R1*R2*…*Rn /R1+ R1*R2*…*Rn /R2+…+R1*R2*…*Rn /Rn,
R1*R2*…*Rn / R总= R1+ R2+…+ Rn,
R总=(R1*R2…* Rn)/(R1+R2…+ Rn),
如R1= R2…= Rn,则:
R总=Rn/nR,如并绕R总=R2/2R。
由上公式可知并绕绕组后总电阻减小,根据安培定律可知,在总电阻减小的情况下,电流相应增加,电流增加,功率也随之增加,这也是并绕电动机减少发热与提高电动机功率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同一台电动机在不改变转子、定子、绕组线径和绕组总重量的前提下,电动机定子采用角形并绕绕组,实验证明本实用新型角形双绕组要比角接单绕组功率提高30%以上。
同理可推导出并绕感抗公式:
L总=( L1* L2*…* Ln)/( L1+ L2…+ Ln)
如L1= L2…= Ln,则:
L总=Ln/nL,如并绕L总=L2/2RL。
由上公式可知并绕绕组后总感抗减小, 电流也相应增加,电流增加,功率也随之增加。
实施例3:
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电动机定子绕线为角形并绕, 电动机定子硅钢片槽内每相绕组有双线并绕绕组、三线并绕绕组,四线并绕绕组及多线并绕绕组,每相绕组呈同向并行式组成,电动机每相绕组之间为角形连接。本实用新型适合两相或三相电动机。
实施例4:
实施例3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电动机定子单相绕组为双线并行绕组如图1,电动机单相绕组为并行同向双绕组,三相绕组连接为角形连接。
实施例5:
实施例3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电动机定子单相绕组为三线并行绕组如图2,电动机单相绕组为并行同向三绕组,三相绕组连接为角形连接。
实施例6:
实施例3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电动机定子单相绕组为多线并行绕组,电动机根据功率等要求单相绕组可设计为并行同向并行多绕组,三相绕组连接为角形连接。
实施例7: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大中功率电动机无启动装置且提效的角形并绕结构,电机△接法没有中性点,△接电机三相绕组为头尾分别连接;而Y电机有中性点,可引出中线,具体为电机三相绕组的三条尾连接在一起,三条头接电源。△型绕组要求三相对称性要好,电源对称性要高,否则会产生零点漂移,出现环流,绕组会发热,增大损耗。
三相电源皆显示角形连接特性,与电源相匹配,吻合度高,相容性好,不会出现环流,对电源污染也相对减少。
实施例8: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
电动机角接是将三相电机的绕组首尾相互依次连接,绕组的三个端点与三相电源A、B、C三个端点相连接,呈三角形状,故称三角形接法,简称角接,用符号△表示。三角形接法没有中性线,电源和电动机也构成频率相同、振幅相等而相位依次相差120°的三个正弦波的连接系统。
实施例9: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
电动机角接线的线电压、线电流与相电压、相电流是不同的,并存在着一定关系。
电动机角接参数特性
三角形接法线电压等于相电压,而线电流等于相电流的√3倍,其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如下:
I线=√3×I相,
U线=U相,
P相=I相×U相,
P=√3×I线×U线=3×I相×U相。
△型绕组时,导线截面小,串联匝数多,工作相电压高(380V),启动电流大,增大了绝缘等级,电机功率相对大,△型绕组可以用Y-△启动方式启动,而Y型绕组不能用Y-△启动方式启动,三相没有中性点,要求电源对称性要好。

Claims (6)

1.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其组成包括: A端线、B端线、C端线,其特征是: 所述的A端线、所述的B端线、所述的C端线均连接电源相,所述的A端线连接并行多绕组A1和所述的并行多绕组C1,所述的并行多绕组A1与所述的并行多绕组C1连接所述的并行多绕组B1,所述的并行多绕组B1连接B端线,所述的并行多绕组C1连接C端线,每一相并行多绕组数量为2~222线,其中小型电动机最佳并行绕组数量2~12线之间,中大型电动机最佳并行绕组数量12~22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其特征是: 所述的A端线连接并行双绕组A1和所述的并行双绕组C1,所述的并行双绕组A1与所述的并行双绕组C1连接所述的并行双绕组B1,所述的并行双绕组B1连接B端线,所述的并行双绕组C1连接C端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其特征是:电动机定子绕线为三角形并绕, 电动机定子硅钢片槽内每相绕组有双线并绕绕组、三线并绕绕组,四线并绕绕组及多线并绕绕组,每相绕组呈同向并行式组成,电动机每相绕组之间为三角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其特征是:电动机定子单相绕组为双线并行绕组,电动机单相绕组为并行同向双绕组,三相绕组连接为角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其特征是:电动机定子单相绕组为三线并行绕组,电动机单相绕组为并行同向三绕组,三相绕组连接为角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其特征是:电动机定子单相绕组为多线并行绕组,电动机根据功率要求单相绕组设计为并行同向多绕组,三相绕组连接为角形连接。
CN202021607424.1U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5185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07424.1U CN212518583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07424.1U CN212518583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18583U true CN212518583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442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0742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518583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185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815555U (zh) 多相自耦变压器及整流器系统
CN212518583U (zh) 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
CN107394933A (zh) 一种谐波起动型绕线式无刷双馈电机
CN111146892B (zh) 一种插针绕组式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0308392B (zh) 双支路交流永磁电机机械特性的测试方法
CN202503405U (zh) 一种交流发电机
CN111786490A (zh) 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方法
CN212518584U (zh) 一种大中功率电动机无启动装置且提效的星形并绕结构
CN204103635U (zh) 伺服电机的集中绕组定子
CN113489201B (zh) 一种宽高效区混合线型集中绕组永磁电机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2759356U (zh) 一种交流发电机
CN111769677A (zh) 一种大中功率电动机无启动装置且提效的星形并绕方法
CN208316447U (zh) 扁线连续波绕错位绕组及含有其绕组的定子
CN107634599A (zh) 一种新型三相异步电机定子绕线方法
CN218387158U (zh) 一种大功率发电机
CN113410934B (zh) 一种交流电机绕组嵌线结构的嵌线方法
CN1051642A (zh) 交流电机定子圈式线圈的新换联接
CN211830378U (zh) 一种六相整流发电机绕组嵌线结构
CN102857052A (zh) 一种交流发电机
CN105914022B (zh) 一种隔离式三相变单相的变压器
CN204497862U (zh) 大功率定子
CN117060623A (zh) 一种定子、电机
CN212063669U (zh) 一种新型绕线转子无刷双馈电机
CN109327095B (zh) 一种倍压单绕组单速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接线方法
CN214707326U (zh) 用于高速电机的定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