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11962U - 一种储液器与空调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液器与空调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11962U
CN212511962U CN202021149890.XU CN202021149890U CN212511962U CN 212511962 U CN212511962 U CN 212511962U CN 202021149890 U CN202021149890 U CN 202021149890U CN 212511962 U CN212511962 U CN 2125119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compressor
refrigerant
fluorine pump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4989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晓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reativ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reativ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reativ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reativ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4989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119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119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119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液器与空调室外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储液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第二管道连通,所述储液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接口。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上述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的第三接口可以用于与氟泵连接,作为冷媒出口,使冷媒以液态形式流入氟泵,防止氟泵气蚀,适用于压缩机、氟泵混合运行的空调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储液器与空调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液器与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空调系统主要包括冷凝器、压缩机、蒸发器和节流装置,利用压缩机解决了封闭空间逆境传热问题,如使高温天气下封闭环境内可以被降温,低温天气下封闭环境内可以被升温。传统的空调设备核心原理在于利用压缩机和节流装置,将整个闭环的流体回路分割成低压和高压2个区。当这两个区域的压强差距足够大,回路中流动的冷媒(氟利昂)在低压区的饱和温度能够低于上述较低的环境温度,便可在这个区域从环境吸收热量进而蒸发汽化;当冷媒流转并通过压缩机到达高压区,其饱和温度高于上述较高的环境温度,便可冷凝成液体,向环境放热。如此循环往复,便可从低温环境源源不断向高温环境搬移热量。从上述空调原理可以看出,压缩机的关键作用有两个,其一是提供冷媒循环流转的动力,其二是在节流装置的配合下,通过对气体的强力压缩,构建高压和低压两个区域,实现热能的逆传送,这个过程中,冷媒流量的大小完全依赖高低压的差值大小。而另一方面,压差或流量越大,压缩机的能耗也越大。
除了上述逆境传热,还包括顺境传热,即室外环境温度比室内实际温度低的情况下,室内需要制冷降温的情况。这种情况的产生,通常是因为室内存在较大的热源,如大量的植物生长灯、计算机或其它大功率机电设备。按照传统的做法,开窗通风甚至安装风机进行强制对流便能解决问题。然而,很多场景是禁止室内外空气直接对流的,如计算机房出于洁净的考虑、植物生长实验室出于防止生物扩散的考虑等。另外,室外的极低温空气直接引入室内,对室内的湿度冲击也非常大。
由于以压缩机为核心的制冷系统是针对逆境传热设计的,其中的节流装置所产生的阻力通常与10Bar以上的压差所对应,只有在满足设计条件的逆境工况下,系统才能产生足够的冷媒流量,并通过这些冷媒的相变完成与标称相符的热量搬移。但在顺境工况中,特别是室外温度极低的情况下,被环境温度拉低的冷凝温度将对应的饱和压力锁定在极低水平,这时即便蒸发饱和压力也尽力降低,但由于空间有限,压差变得很小,进而流过节流装置的冷媒流量等比减少,最终导致系统总制冷量反而大幅缩水,更甚者,由于冷媒无法流入低压侧进行蒸发,低压过低将导致压缩机停机保护,完全丧失制冷能力。所以,大多数压缩机空调制冷系统在极寒天气下,根本无法启动正常的制冷工作。即使能够启动,制冷系统的运行效率也是很低的,常常无法满足制冷量的要求,也将导致压缩机因缺油而严重磨损。
当采用氟泵与压缩机混合使用事,氟泵运行时,入口处容易产生负压,进而导致冷媒汽化,在液体中形成气泡。大量的气泡对氟泵的核心部件形成气蚀,严重影响氟泵的寿命。
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储液器与空调室外机。
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液器与空调室外机,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储液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第二管道连通,所述储液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接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既可以作为冷媒入口,也可以作为冷媒出口,以便适应冷热转换型空调设备,所述第三接口可以用于与氟泵连接,作为冷媒出口,使冷媒以液态形式流入氟泵,防止氟泵气蚀,适用于压缩机、氟泵混合运行的空调设备;所述储液器既适用于单独制冷型空调设备,也适用于冷热转换型空调设备;所述储液器还可选择适用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其中两个接口,另外一个接口封闭,适用压缩机或氟泵运行的制冷型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底部呈漏斗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冷媒汇集到底部的第三接口,使冷媒向下流动更顺畅,减少阻力,减少汽化腐蚀氟泵。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筒体,所述上盖与筒体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所述储液器检修和清洗,所述上盖与筒体可拆卸连接可以为螺接也可以为扣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中至少一个的底部设置斜切口,所述斜切口与底部漏斗状侧壁相对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斜切口有导向作用,当做为进口时,吸取壳体底部漏斗状侧壁附近的冷媒,当做为出口时,将冷媒导向漏斗状侧壁,便于气泡撞击到侧壁,向上释放,减少噪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对称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斜切口相背离,使进入的冷媒沿漏斗状侧壁流向出口,延长流体路径,便于气泡释放,减少出口抽取冷媒中气泡的含量。
进一步地,所述漏斗状侧壁上设置有凸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冷媒液体中的气泡撞击到凸肋,便于释放气泡,减少抽出冷媒时的气泡含量。
进一步地,是凸肋呈逆时针放射状排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第三接口作为出口时,所述凸肋引导冷媒液体流向出口,减少阻力,防止冷媒汽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接口的通径大于所述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的通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相同流通量的情况下,减缓第三接口内冷媒的流速,减少冷媒汽化,防止氟泵的气蚀。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外设置有支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所述壳体悬空,便于第三接口与管路连接,也便于在底部设置氟泵,减少第三接口与氟泵入口之间的距离,减少管道内冷媒的阻力、降低流速,减少冷媒汽化。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上述储液器。
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通过管路顺序连接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所述储液器的第一接口、所述储液器的第二接口、第二单向阀,以及与所述压缩机并联的第一单向阀,所述储液器的第三接口通过连接管连接氟泵的入口,所述氟泵出口与所述第二单向阀另一端通过管路交汇,其中,所述第三接口的位置高于所述氟泵入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室内外的温度信息以及制冷需求确定空调系统的制冷模式,分别采用压缩机运行模式、氟泵运行模式、氟泵及压缩机混合运行模式。所述第一单向阀在压缩机不工作时,能够提供冷媒流动的旁路通道;而压缩机工作时,所述第一单向阀能够阻止动力短路。所述第二单向阀在氟泵不工作时,冷媒依靠压缩机动力可经过所述第二单向阀正常流动;氟泵工作时,所述第二单向阀可阻止冷媒的回流,避免氟泵动力短路,影响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所述储液器可确保氟泵入口处的冷媒为饱和液体状态,从而降低氟泵被气蚀的风险。另外,利用储液器中冷媒的重力作用,对其下方氟泵入口提供一定的增压补偿,降低或消除氟泵入口处的负压,防止冷媒汽化,减少汽化产生的气泡对氟泵的核心部件形成的气蚀,延长氟泵的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氟泵入口的高度差值小于预设的高度阈值。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制冷媒势能导致的流速增加值,防止冷媒汽化,减少对氟泵的腐蚀。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为直形管或弧形管。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上端与下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有重叠部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所述连接管弯曲情况,减少连接管对冷媒重力的受力,减缓冷媒的阻力,增大重力带来的正压,以防止冷媒汽化。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管没有焊接部位,也没有分支,能减少冷媒流动的阻力。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室外节流装置,所述室外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储液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室外节流装置配合压缩机工作时的节流。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与室外节流装置并联设置的第三单向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单向阀用于氟泵单独运行时冷媒流动,以减少所述室外节流装置带来的阻力。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为变容量压缩机,可以为变频压缩机或数码涡旋压缩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氟泵独立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在压缩机回气管路段产生一定量的液体冷媒,采用变容量压缩机时,可先采用最小排气量运行,以免吸入大量液体,对压缩机造成损害。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与所述压缩机并联设置的四通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空调室外机可适用于凉暖两用,利用所述四通阀实现管路内冷媒流动方向转变。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单向阀并联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制热工况下需打开第一电磁阀,以构成完整的冷媒循环通路。
进一步地,所述室外换热器现对设置有室外换热风扇。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器内的冷媒可以为制冷剂R22、R410A、R407C、R744、R134a、R1234yf、R290或R600a。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所述空调设备包括上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室内换热单元,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室内换热单元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单元包括利用管路连通的室内换热器和室内电子膨胀阀。
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可以为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可紧贴热源布置,缩短了送风距离,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制冷效率,达到消除局部热点的目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括上述空调室外机的所述空调设备,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室内换热单元包括与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并联设置室内旁通阀,所述室内旁通阀可以为电磁阀或单向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冷媒流动阻力。
进一步地,所述室内换热器相对设置有室内换热风扇。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设备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控制面板,所述空调室外机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内换热单元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氟泵出口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用电装置电性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器可以通过室内实际温度、室外温度、设定温度、压缩机回气温度、压缩机排气压力、压缩机吸气压力对氟泵、压缩机、室内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以便实现制冷效率最高、减少压缩机液蚀、减少氟泵气蚀,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储液器能适用压缩机与氟泵共同使用的空调设备中;
2、所述储液器能帮助释放冷媒气体,减少出口冷媒汽化;
3、利用储液器中冷媒的重力作用,对其下方氟泵入口提供一定的增压补偿,降低或消除氟泵入口处的负压,防止冷媒汽化,减少汽化产生的气泡对氟泵的核心部件形成的气蚀,延长氟泵的寿命;
4、通过连接管的参数和高度设置,降低连接管内冷媒流速,减少阻力,有效防止冷媒汽化,减少对氟泵的腐蚀;
5、采用变容量压缩机时,可先采用最小排气量运行,以免吸入大量液体,对压缩机造成损害;
6、所述空调设备的连接方式能根据室内外温差的关系及管道阻力选择适合的制冷模式,以便实现制冷效率最高、减少压缩机液蚀、减少氟泵气蚀,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储液器一种实施方式的竖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储液器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储液器一种实施方式的横剖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设备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设备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制冷模式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调设备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制冷模式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空调设备一种实施方式第三制冷模式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通过上述附图标记说明,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100、空调室外机;200、室内换热单元;1、压缩机;2、四通阀;3、室外换热器;4、室外换热风扇;5、室外节流装置;6、第三单向阀;7、储液器;71、壳体;711、上盖;712、筒体;72、第一接口;73、第二接口;74、第一管道;75、第二管道;76、第三接口;77、凸肋;78、支架;8、室内电子膨胀阀;9、第二电磁阀;10、室内换热器;11、室内换热风扇;12、第一单向阀;13、第二单向阀;14、氟泵;15、第一电磁阀;16、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具体的,参考图1-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储液器7,包括壳体71、所述壳体71顶部设置有第一接口72、第二接口73,所述壳体71内部设置有第一管道74和第二管道75,所述第一接口72与第一管道74连通,所述第二接口73与第二管道75连通,所述储液器7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接口7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接口72与第二接口73既可以作为冷媒入口,也可以作为冷媒出口,以便适应冷热转换型空调设备,所述第三接口76可以用于与氟泵14连接,作为冷媒出口,使冷媒以液态形式流入氟泵14,防止氟泵14气蚀,适用于压缩机1、氟泵14混合运行的空调设备;所述储液器7既适用于单独制冷型空调设备,也适用于冷热转换型空调设备;所述储液器7还可选择适用第一接口72、第二接口73、第三接口76其中两个接口,另外一个接口封闭,适用压缩机1或氟泵14运行的制冷型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71底部呈漏斗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冷媒汇集到底部的第三接口76,使冷媒向下流动更顺畅,减少阻力,减少汽化腐蚀氟泵1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71包括上盖711和筒体712,所述上盖711与筒体712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所述储液器7检修和清洗,所述上盖711与筒体712可拆卸连接可以为螺接也可以为扣接。因储液器7里压力很大,采用螺接时,需设置螺纹高度和螺距以满足高压力,采用扣接时,可在中间加入密封垫,如老式高压锅那样压紧,以防泄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道74、第二管道75中至少一个的底部设置斜切口,所述斜切口与底部漏斗状侧壁相对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斜切口有导向作用,当做为进口时,吸取壳体71底部漏斗状侧壁附近的冷媒,当做为出口时,将冷媒导向漏斗状侧壁,便于气泡撞击到侧壁,向上释放,减少噪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道74与第二管道75对称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管道74与第二管道75的斜切口相背离,使进入的冷媒沿漏斗状侧壁流向出口,延长流体路径,便于气泡释放,减少出口抽取冷媒中气泡的含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漏斗状侧壁上设置有凸肋77。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冷媒液体中的气泡撞击到凸肋77,便于释放气泡,减少抽出冷媒时的气泡含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是凸肋77呈逆时针放射状排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第三接口76作为出口时,所述凸肋77引导冷媒液体流向出口,减少阻力,防止冷媒汽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接口76的通径大于所述第一接口72、第二接口73的通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相同流通量的情况下,减缓第三接口76内冷媒的流速,减少冷媒汽化,防止氟泵14的气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71外设置有支架78。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所述壳体71悬空,便于第三接口76与管路连接,也便于在底部设置氟泵14,减少第三接口76与氟泵14入口之间的距离,减少管道内冷媒的阻力、降低流速,减少冷媒汽化。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100,包括上述储液器7。
参考图4,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空调室外机100包括通过管路顺序连接的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3、所述储液器7的第一接口72、所述储液器7的第二接口73、第二单向阀13,以及与所述压缩机1并联的第一单向阀12,所述储液器7的第三接口76通过连接管16连接氟泵14的入口,所述氟泵14出口与所述第二单向阀13另一端通过管路交汇,其中,所述第三接口76的位置高于所述氟泵14入口。
其中,氟泵14的具体类型不限,可以是定频泵、变频泵或者调压泵等,所述空调室外机100还包括壳体71,整个管路的两端设置有空调管道常用接口,所述常用接口设置在壳体71上,便于与其他管路连接,组装成完整的空调设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室内外的温度信息以及制冷需求确定空调系统的制冷模式,分别采用压缩机1运行模式、氟泵运行模式、氟泵及压缩机1混合运行模式。所述第一单向阀12在压缩机1不工作时,能够提供冷媒流动的旁路通道;而压缩机1工作时,所述第一单向阀12能够阻止动力短路。所述第二单向阀13在氟泵14不工作时,冷媒依靠压缩机1动力可经过所述第二单向阀13正常流动;氟泵14工作时,所述第二单向阀13可阻止冷媒的回流,避免氟泵14动力短路,影响压缩机1运行的可靠性。例如,所述空调室外机100与室内换热单元200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单元200包括室内电子膨胀阀8和室内换热器10,形成闭合回路;当处于逆境换热时,空调可运行第一制冷模式,参考图7,其中压缩机1、第二单向阀13开启,压缩机1驱动冷媒在管路中循环;当处于顺境换热时,空调可运行氟泵独立运行模式或氟泵14及压缩机1混合运行模式,参考图8,当温差较小时,可采用第二制冷模式,此时压缩机1、氟泵14开启,压缩机1和氟泵14共同驱动冷媒在管路中循环,参考图9,当温差较大时,可采用第三制冷模式,此时氟泵14开启,氟泵14驱动冷媒在管路中循环。
所述储液器7可确保氟泵14入口处的冷媒为饱和液体状态,从而降低氟泵14被气蚀的风险。另外,利用储液器7中冷媒的重力作用,对其下方氟泵14入口提供一定的增压补偿,降低或消除氟泵14入口处的负压,防止冷媒汽化,减少汽化产生的气泡对氟泵14的核心部件形成的气蚀,延长氟泵14的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接口76与所述氟泵14入口的高度差值小于预设的高度阈值。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接口76与所述氟泵14入口的高度差值小于100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制冷媒势能导致的流速增加值,防止冷媒汽化,减少对氟泵14的腐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接口76与所述连接管16相适配,所述第三接口76的通径大于所述管路的通径。所述第三接口76与所述连接管16可拆卸连接,所述可拆卸连接可以为利用卡箍或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接口76的通径采用19mm及以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常规空调管路通径通常采用12.9mm,所述第三接口76和所述连接管16比所述管路的直径大,在相同流通量的情况下,所述连接管16内冷媒的流速变小,能防止冷媒汽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管16为直形管或弧形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管16上端与下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有重叠部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所述连接管16弯曲情况,减少连接管16对冷媒重力的受力,减缓冷媒的阻力,增大重力带来的正压,以防止冷媒汽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管16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管16没有焊接部位,也没有分支,能减少冷媒流动的阻力。
参考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室外机100还包括室外节流装置5,所述室外节流装置5设置在所述储液器7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之间的管路上。
其中,所述室外节流装置5可以为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球阀、毛细管或者孔板等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室外节流装置5配合压缩机1工作时的节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室外机100还包括与室外节流装置5并联设置的第三单向阀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单向阀6用于氟泵14单独运行时冷媒流动,以减少所述室外节流装置5带来的阻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缩机1为变容量压缩机1,可以为变频压缩机或数码涡旋压缩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氟泵14独立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在压缩机1回气管路段产生一定量的液体冷媒,采用变容量压缩机时,可先采用最小排气量运行,以免吸入大量液体,对压缩机1造成损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室外机100还包括与所述压缩机1并联设置的四通阀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空调室外机100可适用于凉暖两用,利用所述四通阀2实现管路内冷媒流动方向转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单向阀13并联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制热工况下需打开第一电磁阀15,以构成完整的冷媒循环通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室外换热器3现对设置有室外换热风扇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液器7内的冷媒可以为制冷剂R22、R410A、R407C、R744、R134a、R1234yf、R290或R600a。
参考图6,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所述空调设备包括上述空调室外机100,还包括室内换热单元200,所述空调室外机100与所述室内换热单元200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单元200包括利用管路连通的室内换热器10和室内电子膨胀阀8。
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10可以为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10可紧贴热源布置,缩短了送风距离,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制冷效率,达到消除局部热点的目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括上述空调室外机100的所述空调设备,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室内换热单元200包括与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8并联设置室内旁通阀,所述室内旁通阀可以为电磁阀或单向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8并联设置有第二电磁阀9。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冷媒流动阻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室内换热器10相对设置有室内换热风扇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设备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控制面板,所述空调室外机100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内换热单元200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氟泵14出口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用电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用电装置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压缩机1、室内电子膨胀阀8、氟泵14、控制面板、室内换热风扇、室外换热风扇,所述电性连接包括无线信号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面板可以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单元200的外壳上,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也可以为遥控器,与控制器无线信号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监测室外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可以监测室内实际温度,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可以监测压缩机1吸气管路上的压缩机1回气温度,所述控制面板可以获得用户设定温度,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可以监测压缩机1排气压力,也是氟泵14进口压力,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可以测量压缩机1吸气压力,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可以监测氟泵14出口压力。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器可以通过室内实际温度、室外温度、设定温度、压缩机1回气温度、压缩机1排气压力、压缩机1吸气压力对氟泵14、压缩机1、室内电子膨胀阀8进行控制,以便实现制冷效率最高、减少压缩机1液蚀、减少氟泵14气蚀,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上述空调设备可以自主选择第一制冷模式、第二制冷模式、第三制冷模式;所述第一制冷模式以压缩机1作为主要的制冷动力;所述第二制冷模式以压缩机1和氟泵14作为制冷动力;所述第三制冷模式以氟泵14作为主要的制冷动力。所述空调设备还可以采用以下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室内实际温度Tin、室外温度Tout和用户设定温度Tset;
判断室内外温差dT=Tin-Tout与温差下限dTset1和温差上限dTset2的关系:若dT<dTset1,则采用第一制冷模式,所述第一制冷模式以压缩机1作为主要的制冷动力;若dTset1≤dT≤dTset2,则采用第二制冷模式,所述第二制冷模式以压缩机1和氟泵14作为制冷动力;若dT>dTset2,则采用第三制冷模式,所述第三制冷模式以氟泵14作为主要的制冷动力。
其中,所述温差下限可以设定为5℃,温差上限可以设定为15℃,若室内外温差dT大于15℃时,采用第三制冷模式,当室内外温差dT小于5℃时,也包括负值,即室内实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的情况,采用第一制冷模式,当室内外温差dT处于5-15℃时,采用第二制冷模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室内外温差的关系选择适合的制冷模式,以便实现制冷效率最高、减少压缩机1液蚀、减少氟泵14气蚀,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一制冷模式适用于室外温度高于室内实际温度的情况;所述第三制冷模式适用于室外温度低于室内实际温度十摄氏度左右的情况,依靠氟泵14满足室内的制冷量需求,防止压缩机1制冷在极寒天气下,有时无法启动正常的制冷工作、运行效率低及压缩机1磨损的情况;所述第二制冷模式适合室外温度比室内实际温度低,但差距在十摄氏度左右的情况,混合运行氟泵14与压缩机1,提高制冷效率,延长设备寿命。
其中的原理在于:压缩机1作用在冷媒的气态环节,氟泵14是作用在冷媒液态环节,为了获得同样的质量流量,压缩机1所需要提供的体积流量是氟泵14的几十倍甚至更多。另外,除了都需要克服系统管路的流动阻力,压缩机1还需要在平均3倍左右的气体压缩比上付出更为巨大的能耗。因此,同等制冷量(约等同于冷媒的质量流量)的压缩机1电机功率远大于氟泵14的电机功率。另外,由于管路较长且弯头较多,其中很大一部分能耗被沿途的阻力消耗掉,压缩机1进行这种动力补偿所付出的代价比氟泵14大很多,并且降低吸气压力,提高压比,会导致压缩机1的效率显著下降,甚至会导致压缩机1过热等严重后果,因此,采用氟泵14与压缩机1共同运行能很好地改善系统总体能效,特别是在满负荷工作是能显著增强制冷能力。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71)、所述壳体(71)顶部设置有第一接口(72)、第二接口(73),所述壳体(71)内部设置有第一管道(74)和第二管道(75),所述第一接口(72)与第一管道(74)连通,所述第二接口(73)与第二管道(75)连通,所述储液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接口(7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1)底部呈漏斗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1)包括上盖(711)和筒体(712),所述上盖(711)与筒体(712)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74)、第二管道(75)中至少一个的底部设置斜切口,所述斜切口与底部漏斗状侧壁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74)与第二管道(75)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状侧壁上设置有凸肋(7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是凸肋(77)呈逆时针放射状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口(76)的通径大于所述第一接口(72)、第二接口(73)的通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1)外设置有支架(78)。
10.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
CN202021149890.XU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储液器与空调室外机 Active CN2125119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49890.XU CN212511962U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储液器与空调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49890.XU CN212511962U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储液器与空调室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11962U true CN212511962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389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49890.XU Active CN212511962U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储液器与空调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119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65510B (zh) 空调热水供给复合系统
CN111720901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空调设备及控制方法
CN201944952U (zh) 一种带过冷装置的空调
US4268291A (en) Series compressor refrigeration circuit with liquid quench and compressor by-pass
CN103542606A (zh) 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2122574B1 (ko) 어큐뮬레이터 및 이를 사용한 공기조화기
US4306420A (en) Series compressor refrigeration circuit with liquid quench and compressor by-pass
CN212511506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CN207936537U (zh) 一种空调
CN106949657B (zh) 带过冷装置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4324105A (en) Series compressor refrigeration circuit with liquid quench and compressor by-pass
CN212511962U (zh) 一种储液器与空调室外机
CN109668218B (zh) 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设备
CN209744618U (zh) 一种机房空调的节能改造系统
CN209763330U (zh) 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设备
JP2014122770A (ja) 熱交換器
CN101109588A (zh) 定频一拖二空调器制冷系统
CN213238035U (zh) 一种集成氟泵的机房冷却机组
CN210179777U (zh) 一种便携式小型空调
CN112268387A (zh) 热泵系统
CN112781195A (zh) 空调系统
CN215336763U (zh) 一种变频空调器
CN115200253B (zh) 一种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9577638U (zh) 一种制冷系统及数据中心
CN219550943U (zh) 一种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