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11653U - 一种防疫隔离舱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疫隔离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11653U
CN212511653U CN202021404650.XU CN202021404650U CN212511653U CN 212511653 U CN212511653 U CN 212511653U CN 202021404650 U CN202021404650 U CN 202021404650U CN 212511653 U CN212511653 U CN 2125116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alve plate
pressure
valve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046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勇
王鹏
王和
任孝江
王春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ongfang Clean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ongfang Clean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ongfang Clean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ongfang Clean Tech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11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116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关于一种防疫隔离舱,涉及隔离舱技术领域,防疫隔离舱包括舱体、抽气净化装置和安全保障阀,所述舱体的舱壁开设有进气口和抽气口,抽气口用于通过安全保障阀连接抽气净化装置,抽气净化装置的吸力作用,使舱体内部形成负压空间,解决了隔离舱内部的细菌或病毒等扩散到隔离舱外部的问题。安全保障阀的进风口连接隔离舱的抽气口,出风口连接抽气净化装置的抽风口,安全保障阀的阀板成预设角度设置并轴连接在安全保障阀壳体上,控制紧急通风口的开关,故障时由于重力作用转动阀板打开紧急通风口,解决隔离舱内气体不流通,无法与外界空气正常交换,导致隔离舱内部憋闷,降低由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病人窒息和多种并发症产生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防疫隔离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离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疫隔离舱。
背景技术
面对有致命的传染病毒的疫情爆发,通常采用隔离舱隔离治疗以控制疫情。为了避免病毒扩散,隔离舱往往设置为负压空间,保证气流单向流通。
现有的隔离舱有一个进气口,一个抽气口,抽气口与抽气净化装置连接,当抽气净化装置断电或损坏出现故障不运作时,隔离舱内气体不流通,无法与外界空气正常交换,导致隔离舱内部憋闷,隔离舱内的病人无法获新鲜空气,还容易引起由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病人窒息和多种并发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疫隔离舱,主要目的在于促使隔离舱在断电或故障状态下通风良好,解决断电状态下,隔离舱内部空气不流通导致的憋闷缺氧情况,同时集成了压差传感器,便于监测隔离舱压力,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疫隔离舱,包括:
舱体,所述舱体的舱壁开设有进气口和抽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有过滤体,所述抽气口用于通过安全保障阀连接抽气净化装置;
所述抽气净化装置,设置于所述舱体外;
所述安全保障阀,包括保障阀壳体以及阀板,
所述保障阀壳体的壳壁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和紧急通风口,所述进风口连接所述隔离舱的所述抽气口,所述出风口连接所述抽气净化装置的抽风口;
所述阀板包含第一阀板、第二阀板以及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设置于所述第一阀板和所述第二阀板之间,所述第一阀板和所述第二阀板成预设角度,所述连接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保障阀壳体的内部,
当所述抽气净化装置停止状态下,在受到所述第二阀板的重力作用下,所述第一阀板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所述第一阀板置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二阀板与所述紧急通风口分离,使所述紧急通风口打开,
当所述抽气净化装置启动状态下,从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出风口的气流推动所述第一阀板转动至第二角度位置,使所述第二阀板盖合所述紧急通风口,使所述紧急通风口封闭。
优选的,在上述防疫隔离舱中,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保障阀壳体的一侧,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保障阀壳体的另一侧,所述紧急通风口设置于进风口、出风口之间;
所述第一阀板置于所述保障阀壳体内,所述第二阀板置于所述保障阀壳体外。
优选的,在上述防疫隔离舱中,所述预设角度大于等于90度。
优选的,在上述防疫隔离舱中,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保障阀壳体内侧壁,用于当所述第二阀板受到重力作用向下并带动所述第一阀板转动时,将所述第一阀板限位至第一角度位置。
优选的,在上述防疫隔离舱中,还包括:压差传感器,连接所述抽气净化装置,用于显示压差信号,以使所述抽气净化装置根据所述压差信号调节抽气量;
所述保障阀壳体的壳壁还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高压取压口;
所述压差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保障阀壳体,所述压差传感器的高压取压端通过所述高压取压口获取所述保障阀壳体外部的第一压力,所述压差传感器的低压取压端设置于所述保障阀壳体内,用于获取所述舱体的所述抽气口的第二压力。
优选的,在上述防疫隔离舱中,所述保障阀壳体的壳壁呈筒状,两端开口,壳壁包括顶壁、底壁和侧壁,其中,
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筒状壳壁的第一端;
所述压差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筒状壳壁的第二端;
所述紧急通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底壁,且所述出风口远离所述进风口设置;
所述连接轴设置于所述紧急通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的所述底壁。
优选的,在上述防疫隔离舱中,所述进风口设置有过滤栅格。
优选的,在上述防疫隔离舱中,所述顶壁设置有低压取压腔,所述低压取压腔的第一端接近所述进风口,所述低压取压腔的第二端接近所述压差传感器;其中,
所述低压取压腔的第一端设置有低压取压孔,所述低压取压腔的第二端设置有连接所述压差传感器的低压取压端的取压接口。
优选的,在上述防疫隔离舱中,还包括:低压接管,分别连接所述低压取压端以及所述取压接口。
优选的,在上述防疫隔离舱中,还包括:高压接管,分别连接所述高压取压端以及所述高压取压口。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防疫隔离舱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疫隔离舱,包括:舱体、抽气净化装置和安全保障阀,所述舱体的舱壁开设有进气口和抽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有过滤体,所述抽气口用于通过安全保障阀连接抽气净化装置,抽气净化装置的吸力作用,使舱体内部形成负压空间,从而使空气只能定向流通,从舱体流通到抽气净化装置,保证了舱体内的细菌病毒被有效杀灭,避免了隔离舱内部的细菌或病毒等扩散到隔离舱外部。
安全保障阀包括保障阀壳体以及阀板,保障阀壳体的进风口连接隔离舱的抽气口,安全保障阀的出风口连接抽气净化装置的抽风口,安全保障阀的阀板控制紧急通风口的开关。阀板的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成预设角度固定且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之间设置连接轴,连接轴可转动的设置在保障阀壳体的内部,保证了阀板能够以连接轴为中心轴转动,从而能够起到开关紧急通风口的作用。一方面,在断电或抽气净化装置出现故障的时候,第二阀板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向下转动,进而打开紧急通风口,使得空气可以从紧急通风口进入到隔离舱内部,避免隔离舱内气体不流通,无法与外界空气正常交换,导致隔离舱内部憋闷,隔离舱内的病人无法获新鲜空气,能有效的降低由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病人窒息和多种并发症产生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抽气净化装置正常通电工作的时候,抽气净化装置的吸力使气流从安全保障阀的进风口流向出风口,气流推动第一阀板转动至第二角度位置从而带动第二阀板盖合紧急通风口,使紧急通风口封闭,从而保证整个安全保障阀的密封性,进而气流只能从安全保障阀的进风口流向出风口,避免了隔离舱内的细菌或病毒等扩散到隔离舱外部,能有效净化隔离舱中的细菌、病毒,防止外部人员被感染。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疫隔离舱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疫隔离舱的安全保障阀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疫隔离舱的安全保障阀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疫隔离舱的安全保障阀的内部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疫隔离舱的安全保障阀的第二视角内部结构图;
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0-舱体,20-抽气净化装置,30-安全保障阀,310-保障阀壳体,311-进风口,312-出风口,313-紧急通风口,314-过滤栅格,315-低压取压腔,316-低压取压孔,317-取压接口,318-高压取压口,320-阀板,321-第一阀板,322-第二阀板,323-连接轴,330-限位结构,340-压差传感器,341-高压取压端,342-低压取压端,350-低压接管,360-高压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当抽气净化装置断电或损坏出现故障不运作时,隔离舱内气体不流通,无法与外界空气正常交换,导致隔离舱内部憋闷缺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防疫隔离舱。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实施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防疫隔离舱,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具体的理解为:可以同时包含有A与B,可以单独存在A,也可以单独存在B,能够具备上述三种任一种情况。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疫隔离舱,可有效的防止断电状态下,隔离舱内部空气不流通导致的憋闷缺氧情况,同时集成了压差传感器,便于监测隔离舱压力,使用更方便。
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疫隔离舱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防疫隔离舱,包括:舱体10、抽气净化装置20和安全保障阀30,所述舱体10的舱壁开设有进气口和抽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有过滤体,所述抽气口用于通过安全保障阀30连接抽气净化装置20;所述抽气净化装置20,设置于所述舱体10外;所述安全保障阀30,包括保障阀壳体310以及阀板320,所述保障阀壳体310的壳壁设置有进风口311、出风口312和紧急通风口313,所述进风口311连接所述隔离舱的所述抽气口,所述出风口312连接所述抽气净化装置20的抽风口;
所述阀板320包含第一阀板321、第二阀板322以及连接轴323,所述连接轴323设置于所述第一阀板321和所述第二阀板322之间,所述第一阀板321和所述第二阀板322成预设角度,所述连接轴323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保障阀壳体310的内部,
当所述抽气净化装置20停止状态下,在受到所述第二阀板322的重力作用下,所述第一阀板321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所述第一阀板321置于所述进风口311和所述出风口312之间,所述第二阀板322与所述紧急通风口313分离,使所述紧急通风口313打开,
当所述抽气净化装置20启动状态下,从所述进风口311流向所述出风口312的气流推动所述第一阀板321转动至第二角度位置,使所述第二阀板322盖合所述紧急通风口313,使所述紧急通风口313封闭。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舱体10可以是柔性材质制造,也可以是硬质材质制造,舱体10可以是单个独立的舱体,也可以是隔离帐篷和床搭接的隔离空间,只要能够作为隔离使用即可。舱体10的进气口设置有过滤体,过滤体为可拆卸替换的,用于过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防止进入舱体10内,抽气净化装置20为能够将空气中的颗粒物、细菌以及病毒过滤掉的装置,可以从市场采购获得,此处不做赘述。
安全保障阀30包括保障阀壳体310以及阀板320,保障阀壳体310的进风口311连接隔离舱的抽气口,安全保障阀30的出风口312连接抽气净化装置20的抽风口,安全保障阀30的阀板320控制紧急通风口313的开关。
具体地,阀板320的第一阀板321和第二阀板322成预设角度固定且第一阀板321和第二阀板322之间设置连接轴323,连接轴323可转动的设置在保障阀壳体310的内部,保证了阀板320能够以连接轴323为中心轴转动,从而能够起到开关紧急通风口313的作用。
在断电或抽气净化装置20出现故障的时候,第二阀板322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向下转动,进而打开紧急通风口313,使得空气可以从紧急通风口313进入到隔离舱内部,避免隔离舱内气体不流通,无法与外界空气正常交换,导致隔离舱内部憋闷,隔离舱内的病人无法获新鲜空气,能有效的降低由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病人窒息和多种并发症产生的问题。
在抽气净化装置20正常通电工作的时候,抽气净化装置20的吸力使气流从安全保障阀30的进风口311流向出风口312,气流推动第一阀板321转动至第二角度位置从而带动第二阀板322盖合紧急通风口313,使紧急通风口313封闭,从而保证整个安全保障阀30的密封性,进而气流只能从安全保障阀30的进风口311流向出风口312,避免了隔离舱内的细菌或病毒等扩散到隔离舱外部,能有效净化隔离舱中的细菌、病毒,防止外部人员被感染。
如图1-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进风口311设置于所述保障阀壳体310的一侧,所述出风口312设置于所述保障阀壳体310的另一侧,所述紧急通风口313设置于进风口311、出风口312之间;所述第一阀板321置于所述保障阀壳体310内,所述第二阀板322置于所述保障阀壳体310外。
具体地,紧急通风口313设置于进风口311和出风口312之间,保证了阀板320的第一阀板321能被进风口311流向出风口312的气流推动从而关闭紧急通风口313,另外,第一阀板321置于保障阀壳体310内,且在进风口311和出风口312之间,第二阀板322置于保障阀壳体310外,使得正常工作状态下第二阀板322可以从外部紧密的压合紧急通风口313,值得注意的是,第二阀板322的尺寸应比紧急通风口313的口径大,从而能够保证盖合的密封性,避免漏气,进而避免细菌或病毒等扩散到隔离舱外部。另外,当抽气净化装置20运作时,气流推动所述第一阀板321转动,带动第二阀板322向上转动,由于第二阀板322置于保障阀壳体310外且第二阀板322的尺寸比紧急通风口313的口径大,使得第二阀板322卡在紧急通风口313外,从而第一阀板321只能转动至第二角度位置。
如图1-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预设角度大于等于90度。
具体地,第一阀板321和第二阀板322的预设角度大于等于90度,一方面,在抽气净化装置20通电情况下,保证气流大部分先接触并推动第一阀板321,使整个阀板320围绕连接轴323朝向出风口312方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阀板322围绕连接轴323向上盖住紧急通风口313;另一方面,整个阀板320的重量的重心相对于连接轴323更靠近进风口311,保证阀板320在抽气净化装置20断电情况下,通过重力自动打开紧急通风口313。
如图1-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中,还包括:限位结构330,所述限位结构330设置在所述保障阀壳体310内侧壁,用于当所述第二阀板322受到重力作用向下并带动所述第一阀板321转动时,将所述第一阀板321限位至第一角度位置。
具体地,限位结构330设置在第一阀板321和紧急通风口313之间,可以设置在保障阀壳体310内侧壁的任意位置,只要能限制第一阀板321在向紧急通风口313方向转动时卡住并保证紧急通风口313敞开即可。
如图1-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中,还包括:压差传感器340,连接所述抽气净化装置20,用于显示压差信号,以使所述抽气净化装置20根据所述压差信号调节抽气量;所述保障阀壳体310的壳壁还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高压取压口318;所述压差传感器340设置于所述保障阀壳体310,所述压差传感器340的高压取压端341通过所述高压取压口318获取所述保障阀壳体310外部的第一压力,所述压差传感器340的低压取压端342设置于所述保障阀壳体310内,用于获取所述舱体10的所述抽气口的第二压力。
具体地,压差传感器340用于测量隔离舱和环境的压力差,进而控制抽气净化装置20运作,当隔离舱与外界环境的压力差不足或过大时,均可控制抽气净化装置20调节抽气的速率,使内外压差稳定,另外,压差传感器340可以是电连接抽气净化装置20,通过向抽气净化装置20输送压差信号,控制调节抽气净化装置20,也可以是不用供电的压差表,通过显示压差信号,人工控制调节抽气净化装置20,进而保证内外压差稳定在特定差值。
如图1-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保障阀壳体310的壳壁呈筒状,两端开口,壳壁包括顶壁、底壁和侧壁,其中,所述进风口311设置在所述筒状壳壁的第一端;所述压差传感器340设置在所述筒状壳壁的第二端;所述紧急通风口313和所述出风口312设置于所述底壁,且所述出风口312远离所述进风口311设置;所述连接轴323设置于所述紧急通风口313和所述出风口312之间的所述底壁。
具体地,保障阀壳体310的壳壁呈筒状,便于导风,紧急通风口313和出风口312设置于底壁,连接轴323设置于紧急通风口313和出风口312之间的底壁,一方面,紧急出风口312外的第二阀板322在断电的情况下在重力的作用下,只能向下转动,从而打开紧急出风口312,另一方面,设置在底壁也避免了紧急通风口313在其他侧壁时,异物进入,被旁边的物品卡到等情况,且从整个外观看更整体。
如图1-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进风口311设置有过滤栅格314。
具体地,进风口311设置有过滤栅格314,保证了隔离舱的抽气口流向安全阀的进风口311没有异物干扰,避免了异物由于吸力意外进入安全保障阀30,从而引起安全保障阀30故障,进而影响整个隔离舱的使用。
如图1-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顶壁设置有低压取压腔315,所述低压取压腔315的第一端接近所述进风口311,所述低压取压腔315的第二端接近所述压差传感器340;其中,所述低压取压腔315的第一端设置有低压取压孔316,所述低压取压腔315的第二端设置有连接所述压差传感器340的低压取压端342的取压接口317。
具体地,顶壁设置有低压取压腔315,低压取压腔315的第一端接近进风口311,并设置有低压取压孔316,用于采集进风口311处的压力,由于进风口311紧贴隔离舱,因此进风口311处采集的压力等同于隔离舱的压力,低压取压腔315的第二端接近压差传感器340,并设置有连接压差传感器340的低压取压端342的取压接口317,低压取压孔316可以是若干个,便于精确传导进风口311处压力至取压接口317。
如图1-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中,还包括:低压接管350,分别连接所述低压取压端342以及所述取压接口317。
具体地,低压接管350的一端连接低压取压端342,另一端连接取压接口317,保证微差压表能精确测出隔离舱的压力,为整个隔离舱的压力调节提供低压数据。
如图1-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中,还包括:高压接管360,分别连接所述高压取压端341以及所述高压取压口318。
具体地,高压接管360的一端连接高压取压端341,另一端连接高压取压口318,保证微差压表能精确测出外部环境的压力,为整个隔离舱的压力调节提供高压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装置中的相关特征可以相互参考。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实用新型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装置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实用新型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部件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部件组合成一个部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部件。除了这样的特征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装置的所有部件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组件。位于部件或组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或组件。本实用新型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装置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部件的权利要求中,这些部件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部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疫隔离舱,其特征在于,包括:
舱体,所述舱体的舱壁开设有进气口和抽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有过滤体,所述抽气口用于通过安全保障阀连接抽气净化装置;
所述抽气净化装置,设置于所述舱体外;
所述安全保障阀,包括保障阀壳体以及阀板,
所述保障阀壳体的壳壁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和紧急通风口,所述进风口连接所述隔离舱的所述抽气口,所述出风口连接所述抽气净化装置的抽风口;
所述阀板包含第一阀板、第二阀板以及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设置于所述第一阀板和所述第二阀板之间,所述第一阀板和所述第二阀板成预设角度,所述连接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保障阀壳体的内部,
当所述抽气净化装置停止状态下,在受到所述第二阀板的重力作用下,所述第一阀板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所述第一阀板置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二阀板与所述紧急通风口分离,使所述紧急通风口打开,
当所述抽气净化装置启动状态下,从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出风口的气流推动所述第一阀板转动至第二角度位置,使所述第二阀板盖合所述紧急通风口,使所述紧急通风口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疫隔离舱,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保障阀壳体的一侧,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保障阀壳体的另一侧,所述紧急通风口设置于进风口、出风口之间;
所述第一阀板置于所述保障阀壳体内,所述第二阀板置于所述保障阀壳体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疫隔离舱,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角度大于等于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疫隔离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保障阀壳体内侧壁,用于当所述第二阀板受到重力作用向下并带动所述第一阀板转动时,将所述第一阀板限位至第一角度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疫隔离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差传感器,连接所述抽气净化装置,用于显示压差信号,以使所述抽气净化装置根据所述压差信号调节抽气量;
所述保障阀壳体的壳壁还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高压取压口;
所述压差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保障阀壳体,所述压差传感器的高压取压端通过所述高压取压口获取所述保障阀壳体外部的第一压力,所述压差传感器的低压取压端设置于所述保障阀壳体内,用于获取所述舱体的所述抽气口的第二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疫隔离舱,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障阀壳体的壳壁呈筒状,两端开口,壳壁包括顶壁、底壁和侧壁,其中,
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筒状壳壁的第一端;
所述压差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筒状壳壁的第二端;
所述紧急通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底壁,且所述出风口远离所述进风口设置;
所述连接轴设置于所述紧急通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的所述底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疫隔离舱,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口设置有过滤栅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疫隔离舱,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壁设置有低压取压腔,所述低压取压腔的第一端接近所述进风口,所述低压取压腔的第二端接近所述压差传感器;其中,
所述低压取压腔的第一端设置有低压取压孔,所述低压取压腔的第二端设置有连接所述压差传感器的低压取压端的取压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疫隔离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低压接管,分别连接所述低压取压端以及所述取压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疫隔离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高压接管,分别连接所述高压取压端以及所述高压取压口。
CN202021404650.XU 2020-07-10 2020-07-16 一种防疫隔离舱 Active CN21251165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51625X 2020-07-10
CN202021351625 2020-07-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11653U true CN212511653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437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04650.XU Active CN212511653U (zh) 2020-07-10 2020-07-16 一种防疫隔离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116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29563A (zh) 一种二氧化碳净化装置和二氧化碳吸收剂药包
CN111060441A (zh) 一种便于检测口罩质量的装置
CN212511653U (zh) 一种防疫隔离舱
CN208599015U (zh) 一种消防用可吸入环境空气呼吸器
CN207286477U (zh) 一种多用途单盒防尘防毒半面罩
CN103743056A (zh) 一种具有过滤pm2.5颗粒的新风换气机
CN207406850U (zh) 止回阀及中央油烟净化设备
CN214038790U (zh) 一种天然气检测报警与通风装置
CN206518787U (zh) 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
CN206786968U (zh) 新型单向流组合风柜
CN205759083U (zh) 一种呼吸机氧源气体输入的调节装置
CN213089989U (zh) 一种摆放一体式无菌室
CN113797720A (zh) 一种麻醉气体回收装置
CN102635398A (zh) 气动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
CN218073641U (zh) 医用正压防护服送风系统
CN111408080A (zh) 一种过滤呼吸防护面罩
CN214389335U (zh) 一种适用于空气净化消毒机的过滤器
CN220443379U (zh) 一种安全柜通风过滤装置
CN220038673U (zh) 实验室通风装置
CN213220257U (zh) 一种气切套管罩子
CN110141959A (zh) 一种应急式二氧化碳去除装置及方法
CN204972588U (zh) 便携式呼吸器
CN111529983B (zh) 动力式呼吸面罩
CN213774650U (zh) 一种采样隔离舱及系统
CN203971225U (zh) 气压式防护头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