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06706U - 下水道清吸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下水道清吸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06706U
CN212506706U CN202021902407.0U CN202021902407U CN212506706U CN 212506706 U CN212506706 U CN 212506706U CN 202021902407 U CN202021902407 U CN 202021902407U CN 212506706 U CN212506706 U CN 2125067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connecting rod
water spray
water inlet
dirt clea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0240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军
赵钰辉
朱枳名
陈娜
郑天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190240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067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067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067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水管道的清洁技术领域,特别是下水道清吸污装置。前端腔体和后端腔体通过弹性体连接,支撑骨架中的上、下圆形隔板之间设置通过变形装置连接,前端腔体和后端腔体的回转中心分别设置有前通道和后通道,钢丝软轴自下而上依次穿过后通道和前通道,钢丝软轴的上端装有刀头,钢丝软轴的下端与电机连接;前端腔体上设置有前置喷水口、前置进水口,后端腔体上设置有后置进水口、后置喷水口、后置出水口和排污口,后置进水口与高压进水管连接,排污口与排污管连接;后置喷水口、后置出水口和前置喷水口分别与换向阀连接。本装置能够在管道中实现变径功能,能够同时实现清污和吸污功能,刀头与高压水清洗相互结合实现了清污效果。

Description

下水道清吸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水管道的清洁技术领域,特别是下水道清吸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生活垃圾给下水道排污带来巨大压力。目前国内大型市政下水道清理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人工处理,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而且管内环境错综复杂,易产生有害气体,危险系数大,除此之外还会浪费较大的人力和物力;二是引进大型清污车辆和吸污车辆,这种方式清污成本高,且功能单一、适应性差,难以有效应对分布密集的中小型管道。因此,我国下水道问题的解决需要一种符合实际情况的、低成本、高效率、且适用于各种使用环境的下水清理吸污装置。
现有专利公开号为CN105485471A的专利申请给出了一种蠕虫式管道机器爬行机器人,其结构通过牵引机构与弹簧的协调运动,可实现在管道内蠕虫式柔性伸缩与转弯,实现管道内壁爬行;然而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否未结合实际应用,功能单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变径且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下水道清理吸污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下水道清吸污装置,包括支撑骨架,进水管,排污管,支撑骨架内装有前端腔体和后端腔体,前端腔体和后端腔体通过弹性体连接,支撑骨架中的上、下圆形隔板之间设置通过变形装置连接,上圆形隔板与前端腔体的上端盖连接成一体结构,下圆形隔板与后端腔体的下端盖连接成一体结构;前端腔体和后端腔体的回转中心分别设置有前通道和后通道,钢丝软轴自下而上依次穿过后通道和前通道,钢丝软轴的上端装有刀头,钢丝软轴的下端与电机连接;前端腔体上设置有前置喷水口、前置进水口,后端腔体上设置有后置进水口、后置喷水口、后置出水口和排污口,后置进水口与高压进水管连接,排污口与排污管连接;后置喷水口、后置出水口和前置喷水口分别与换向阀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水压的作用改变支撑骨架的形态,当装置处于清理吸污状态时,支撑骨架受到弹性体内的水压作用,支撑骨架向外张开,装置整体处于压缩状态,使支撑骨架紧贴在管道壁;前进状态时,弹性体内无水压作用,支撑骨架发生偏转后通过变形装置使其恢复到伸长的状态;本装置能够在管道中实现变径功能,且能够同时实现清污和吸污功能,设备更加轻便且适用性广,刀头与高压水清洗相互结合实现了清污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
变形装置自上而下依次由上端纵向杆、复位弹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下端纵向杆构成,上端纵向杆的一端与上圆形隔板连接,上端纵向杆的另一端与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下端纵向杆的一端铰接,下端纵向杆的另一端与下圆形隔板连接。
变形装置由三组构成,间隔120度角连接上、下圆形隔板的外缘。
液压系统中的换向阀为三位四通换向阀,该三位四通换向阀与第一溢流阀连接,第一溢流阀通过节流阀与二位三通换向阀连接,二位三通换向阀分别与第二溢流阀、液压泵以及油箱连接。
进水管与排污管两者并行设置在后端腔体的下方。
前端腔体的上端盖上装有前置喷水口,后端腔体的下端盖上装有后置喷水口。
前置喷水口与上圆形隔板上的前置喷水通孔相对应设置,后置喷水口与下圆形隔板上的后置喷水通孔相对应设置。
上圆形隔板呈环状体结构,内环孔径与上端盖外径相等并且两者连接,外环直径上端纵向杆连接。
前置喷水口和后置喷水口分别设置为两个。
弹性体采用弹性强度好、耐磨性好的材料制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变形装置与前、后端腔体连接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前端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后端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液压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
图中:刀头1、前置喷水口2、刚性固定盘3、钢丝软轴4、复位弹簧5、内部空腔6、排污口7、后置出水口8、后置喷水口9、第一溢流阀10、排污管11、高压进水管12、支撑骨架13、弹性体14、前置进水口15、三位四通换向阀16、节流阀17、二位四通换向阀18、第二溢流阀19、液压泵20、过滤器21、油箱22、上圆形隔板23、前端腔体24、下圆形隔板25、后端腔体26、上端纵向杆27、第一连杆28、第二连杆29、第三连杆30、下端纵向杆31、上端盖32、前通道33、后通道34、下端盖35、前通孔35、后通孔36。
一种下水道清吸污装置,由支撑骨架13、弹性体14、高压进水管12和排污管11等组成。支撑骨架13由上、下圆形隔板23、25构成,上、下圆形隔板23、25通过变形装置连接。
变形装置自上而下依次由上端纵向杆27、复位弹簧5、第一连杆28、第二连杆29、第三连杆30和下端纵向杆31构成,上端纵向杆27的一端与上圆形隔板23接,上端纵向杆27的另一端与复位弹簧5的一端连接,复位弹簧5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28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28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29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29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30的一端铰接,第三连杆30的另一端与下端纵向杆31的一端铰接,下端纵向杆31的另一端与下圆形隔板25连接。
变形装置由三组构成,间隔120度角与上、下圆形隔板23、26的外缘连接。上、下圆形隔板23、26的外缘直径大于前端腔体24的直径,前端腔体24的直径与后端腔体26的直径相同。前端腔体24的直径与弹性体14未受力变形的前提下的直径相同,弹性体14的材质优选采用乳胶。
前、后端腔体23、26皆由钢性固定盘3构成;钢性固定盘3上设置有节流式流量计,遇到污物时,流量减小,二位三通换向阀18打开,液压系统工作。
前端腔体24的中心设置有前通道33,后端腔体26的中心设置有后通道34,前通道33和后通道34的孔径相等;并且前通道33和后通道34两者对应设置。
上、下圆形隔板23、26分别呈环状体结构,并且两者结构相同;以上圆形隔板23为例,环状体结构的内环孔径与上端盖32外径相等并且两者连接,外环直径上端与上端纵向杆27连接。
另一种结构形式:也可以将上、下圆形隔板23、26分别做成整圆的结构,整圆结构的上圆形隔板23覆盖在上端盖32上,该上圆形隔板23上设置有前置喷水通孔和用于穿过钢丝软轴的前通孔35,前置喷水通孔与前置喷水口2相对应设置,前通孔35与前通道33相对应设置。整圆结构的下圆形隔板26覆盖在下端盖35上,该下圆形隔板26上设置有后置喷水通孔和用于穿过钢丝软轴的后通孔36,后置喷水通孔与后置喷水口9相对应设置,后通孔36与后通道34相对应设置。
钢丝软轴4与前通道33和后通道44的之间以能够顺利旋转并且间隙比较小为适宜;前通孔35、后通孔36的孔径与前通道33以及后通道34的孔径相等。
本实施例中,上圆形隔板23的直径大于前端腔体24的直径。也可以将前端腔体24的前端面直径制做成与与上圆形隔板23直径相等的结构,这样前端腔体23的前端面作为上圆形隔板23后,就省去了在上圆形隔板23上开设供前置喷水口2穿过的通孔以及前通孔35的工序。
同样,下圆形隔板25的直径大于后端腔体26的直径。也可以将后端腔体26的后端面直径制做成与与下圆形隔板25直径相等的结构,这样后端腔体26的前端面作为下圆形隔板26后,就省去了在下圆形隔板25上开设供后置喷水口9穿过的通孔、后通孔36以及供排污管11穿过通孔的工序。
钢丝软轴4自下而上贯穿后通孔36、后通道34、前通道33和前通孔35,钢丝软轴4穿过前通孔35的上端装有刀头1,钢丝软轴4穿过后通孔36的下端与电机连接;本实例选用YZR180L-6型电动机,刀头1起到驱动钢丝软轴4破碎本装置前端的污物的作用。
前端腔体24的上端盖32上设置有两个前置喷水口2,前端腔体24的下端设置有一个与弹性体14的内部空腔6相通的前置进水口15。
后端腔体26上设置有一个进水口,该进水口与高压进水管12连接,后端腔体上设置的两个后置喷水口9、后置出水口8和一个排污口7,后置喷水口9置于后端腔体26的下端盖35上,后置出水口8置于后端腔体26的上端,后置出水口8与弹性体14的内部空腔6相通,排污口7置于后端腔体26的下端盖35上;排污口7与排污管11连接,排污管11与外部污物储存箱连接,外部污物储存箱前端与自吸水泵连接。
前端腔体24的前置进水口15与内部空腔6连通,后端腔体26上的后置出水口8与内部空腔6连通;如此设置,可实现通过水压的作用来改变支撑骨架的形态,当装置处于清吸污的工作状态时,支撑骨架受到空腔内水压作用,支撑骨架的变形装置中的连杆向外部张开,装置整体处于压缩状态,使支撑骨架装紧贴在管道壁;前进状态时,弹性体14的内部空腔6内无水压作用,支撑骨架13发生偏转的连杆通过复位弹簧5复位,使其恢复到伸长的状态。
高压进水管12与高压水泵连接,前置喷水口2、后置出水口8和后置喷水口9与液压系统中的三位四通换向阀16连接,三位四通换向阀16与第一溢流阀10连接,第一溢流阀10通过节流阀17与二位三通换向阀18连接,二位三通换向阀18分别与第二溢流阀19、液压泵20以及油箱22连接;液压泵20的进油口端通过过滤器21与油箱22连接。
本实施案例所采用的液压控制原理图,如图3所示。液压泵20与水箱22相连,中间配有过滤器21对液压液进行过滤,产生液压液,同时第二溢流阀19对液压液进行调压溢流;二位三通换向阀18控制液压系统的开启与关闭,开启时,液流通过二位三通换向阀18左位流向节流阀17,系统运行;工作路中通过串联节流阀17控制流量进而控制内部空腔6膨胀速度,输出液压液的压力通过第一溢流阀10控制,液压液流向由三位四通换向阀16控制,可流入前置喷水口2、空腔进水口8以及后置喷水口9。
装置开始工作时,高压水泵将高压水通入高压进水管12,后置喷水口9向后喷水提供前进动力,装置在管道中向前进,外部流量基本维持恒定,到达堵塞位置时装置周边流量变小,二位三通换向阀18打开,液压系统开始工作,高压水通过后置出水口8进入内部空腔6,弹性体14的内部空腔6体积变大,撑开支撑骨架上的三组杆系,使得整个装置固定在管道中,此时,刀头1开始工作对堵塞物进行破碎,前置喷水口2打开,喷出高压水进行冲洗,此时流量传感器检测到流量恢复常值,前置进水口15打开释压,乳胶弹性体14恢复原样,复位弹簧5使得杆系恢复原样,自吸水泵开始工作,破碎后的污物通过排污口7、排污管11储存到箱体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利用水压的变化使弹性体14发生形变从而实现变径,进一步使装置固定在管道内进行清污作业;前置喷水口2与刀头1同时工作,高压水流冲洗与金属刀片破碎相结合,提高了清污的效果及效率;后置喷水口9向后喷水提供前进动力,排污口7吸出破碎后的污物,实现了动力驱动与清吸污一体化。

Claims (9)

1.一种下水道清吸污装置,包括支撑骨架,进水管,排污管,其特征在于:支撑骨架内装有前端腔体、后端腔体,前端腔体和后端腔体通过弹性体连接,支撑骨架中的上、下圆形隔板之间设置通过变形装置连接,上圆形隔板与前端腔体的上端盖连接成一体结构,下圆形隔板与后端腔体的下端盖连接成一体结构;前端腔体和后端腔体的回转中心分别设置有前通道和后通道,钢丝软轴自下而上依次穿过后通道和前通道,钢丝软轴的上端装有刀头,钢丝软轴的下端与电机连接;前端腔体上设置有前置喷水口、前置进水口,后端腔体上设置有后置进水口、后置喷水口、后置出水口和排污口,后置进水口与高压进水管连接,排污口与排污管连接;后置喷水口、后置出水口和前置喷水口分别与换向阀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道清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变形装置自上而下依次由上端纵向杆、复位弹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下端纵向杆构成,上端纵向杆的一端与上圆形隔板连接,上端纵向杆的另一端与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下端纵向杆的一端铰接,下端纵向杆的另一端与下圆形隔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水道清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变形装置由三组构成,间隔120度角连接上、下圆形隔板的外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道清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液压系统中的换向阀为三位四通换向阀,该三位四通换向阀与第一溢流阀连接,第一溢流阀通过节流阀与二位三通换向阀连接,二位三通换向阀分别与第二溢流阀、液压泵以及油箱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道清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管与排污管两者并行设置在后端腔体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道清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端腔体的上端盖上装有前置喷水口,后端腔体的下端盖上装有后置喷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道清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置喷水口与上圆形隔板上的前置喷水通孔相对应设置,后置喷水口与下圆形隔板上的后置喷水通孔相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道清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圆形隔板呈环状体结构,内环孔径与上端盖外径相等并且两者连接,外环直径上端纵向杆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道清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置喷水口和后置喷水口分别设置为两个。
CN202021902407.0U 2020-09-03 2020-09-03 下水道清吸污装置 Active CN2125067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02407.0U CN212506706U (zh) 2020-09-03 2020-09-03 下水道清吸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02407.0U CN212506706U (zh) 2020-09-03 2020-09-03 下水道清吸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06706U true CN212506706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385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02407.0U Active CN212506706U (zh) 2020-09-03 2020-09-03 下水道清吸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067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89195B (zh) 一种基于高压旋转射流的排水管道清淤一体化装置
CN209736161U (zh) 电磁阀阀体内壁清洗装置
CN212188093U (zh) 一种防堵塞的水利用管道
CN202657501U (zh) 自动清洗的吸污车罐
CN212506706U (zh) 下水道清吸污装置
CN214437058U (zh) 一种大流量泥水分离装置及其吸污车
CN111877527A (zh) 下水道清吸污装置
CN2638870Y (zh) 自动解堵型清管器
CN106049659B (zh) 高压水射流螺旋进退式管道疏通装置
CN109736396B (zh) 一种马桶内壁清洗装置
GB2109271A (en) Pulsating liquid jet apparatus
CN101912700B (zh) 细网积屑层真空过滤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09156531U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工件深孔清洗装置
CN1029545C (zh) 滤网过滤器
CN208534456U (zh) 一种定位指引地下水自动洗井设备
CN109084049B (zh) 一种环保排污三通
CN207361092U (zh) 一种垃圾清运车车体喷淋消毒装置
CN112178232A (zh) 一种真空排污阀
CN2504150Y (zh) 高压汽车清洗机
CN100551486C (zh) 自洁机械式过滤器的清洗驱动器
CN218591348U (zh) 一种给排水工程用管道去污装置
CN217888928U (zh) 一种用于高压清洗车的空心长轴总成
CN216407865U (zh) 一种新型防堵液压阀
CN215105957U (zh) 一种排污管道用淤泥清理装置
CN216705208U (zh) 一种高效清理氧化沟积泥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