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06233U - 一种变异高承载力方桩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异高承载力方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06233U
CN212506233U CN202020902457.2U CN202020902457U CN212506233U CN 212506233 U CN212506233 U CN 212506233U CN 202020902457 U CN202020902457 U CN 202020902457U CN 212506233 U CN212506233 U CN 2125062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body
pile
square
hole
bearing capa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024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焕军
严剑松
王善明
江万春
储胖胖
刘海光
芦栋
唐一芹
周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Industrial Build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Industrial Build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Industrial Build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Industrial Build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024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062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062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062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异高承载力方桩结构,包括桩体,桩体分为第一桩体、第二桩体、第三桩体,且三者之间一体浇筑成型;第一桩体与第三桩体的截面均为正方形结构,第二桩体位于第一桩体与第三桩体之间的轴向处,且第二桩体的截面为圆形状,并在四角处均设置为正方形的边角;第二桩体的轴向正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与第一桩体、第三桩体的轴向正中心位置上所设有的第二通孔贯穿;桩体内设置有钢筋笼装置,并围绕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周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桩体的主体部位设置成截面为圆形且四角为正方形的结构,进一步加大了方桩截面的周长,使得摩擦阻力进一步提升,从而使得桩承载力可以提高将近20%。

Description

一种变异高承载力方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基基础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异高承载力方桩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轻便化,在一些曾经未开挖的中心地带,由于长期积水液化而土质松软,由于它们地面土质松软,单靠填土在城市周围又很难找到开挖的多余积土,运输成本较高,而且造成的周围环境污染和噪音也难以控制。但在这些地区施工,需要一种既能做到基坑支护同时又能起到塘堰连续挡土墙的混凝土预制桩,该混凝土预制桩需要承载力好,但承载力好必须要做到摩擦阻力好,因此在近些年来,工程中方桩应用逐渐增多,如附图1、2所示,相比圆桩,方桩由于等截面情况下周长加长,接触面积更大,因此承载力可以提高,一般工程中D400的方桩和Ф500的圆桩承载力基本一致,省材料且省成本。虽然方桩比圆桩的承载力及摩擦阻力好,但研发一种特殊桩型的预制桩更有利于提高承载力,以至于更能适用于软土地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承载力好、降低生产成本的变异高承载力方桩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变异高承载力方桩结构包括桩体,所述桩体分为第一桩体、第二桩体、第三桩体,且三者之间一体浇筑成型;所述第一桩体与所述第三桩体的截面均为正方形结构,所述第二桩体位于所述第一桩体与所述第三桩体之间的轴向处,且所述第二桩体的截面为圆形状,并在四角处均设置为正方形的边角;所述第二桩体的轴向正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桩体、第三桩体的轴向正中心位置上所设有的第二通孔贯穿;所述桩体内设置有钢筋笼装置,并围绕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周边。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桩体的外径A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桩体、第三桩体的外径B的宽度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桩体的截面的圆形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桩体的外径A的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桩体的边角与截面为圆形的主体之间一体浇筑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桩体和第三桩体的总和高度与所述第二桩体的高度之比为1:14。
作为优选,所述钢筋笼装置包括若干根钢筋、箍筋,所述若干根钢筋呈轴向等间距布置在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周边,且若干根钢筋之间通过箍筋捆扎固定,且若干根箍筋沿桩体轴向呈等间距布置。
作为优选,所述若干根钢筋之间呈正方形分布形式围绕在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周边,且所述箍筋为矩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桩体的主体部位设置成截面为圆形且四角为正方形的结构,进一步加大了方桩截面的周长,使得摩擦阻力进一步提升,从而使得桩承载力可以提高将近20%,并可以节约相应的投资造价;而且桩体的桩头两侧依旧设置为方形结构,以方便桩体之间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方桩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桩体;2、第一通孔;3、第二通孔;4、钢筋笼装置;11、第一桩体;12、第二桩体;13、第三桩体;41、钢筋;42、箍筋;12-1、边角;12-2、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3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桩体1,桩体1分为第一桩体11、第二桩体12、第三桩体13,且三者之间一体浇筑成型,这样整个桩体的结构更为牢固,而且施工也更为便捷;第一桩体11与第三桩体13的截面均为正方形结构,以方便桩体之间的连接;第二桩体12位于第一桩体11与第三桩体13之间的轴向处,且第二桩体12的截面为圆形状,并在四角处均设置为正方形的边角12-1,进一步加大了方桩截面的周长,使得摩擦阻力进一步提升,从而使得桩承载力可以提高将近20%,并可以节约相应的投资造价;第二桩体12的轴向正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一通孔2,且第一通孔2与第一桩体11、第三桩体13的轴向正中心位置上所设有的第二通孔3贯穿,第一通孔2的直径与第二通孔3的直径相等,且两通孔的中心处于同一中心线上,这样使得在浇筑桩体过程中,更为便捷,且桩体在实际使用中性能也更为稳定;为了使桩体的整体抗压或抗拉性能更好,在桩体1内设置有钢筋笼装置4,并围绕于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3的周边。
为了便于桩体1的加工,第二桩体12的外径A的宽度与第一桩体11、第三桩体13的外径B的宽度相等,同时也便于桩体的运输;其桩体的加工方式为:在方桩加工模具中,在第二桩体12处加入四块填充材料,这样就能使得方桩的截面发生变异。
如附图5所示,第二桩体12的截面的圆形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二桩体12的外径A的宽度,且相邻两边角12-1的单侧宽度总和占第二桩体12外径A的宽度一半,第二桩体12的截面的圆形直径等于第二桩体12的外径A的宽度,这样使得第二桩体12的截面的周长最大化,性能大大提高。
为了加强第二桩体12的强度,第二桩体12的边角12-1与截面为圆形的主体12-2之间一体浇筑成型。
第一桩体11和第三桩体13的总和高度与第二桩体12的高度之比为1:14,这样能使桩体1的变异面积最大化,同时桩体的两侧设置正方形的第一桩体11和第三桩体13,以方便桩体之间的连接,不仅提升了承载性能,同时还方便了安装及施工。
钢筋笼装置4包括若干根钢筋41、箍筋42,若干根钢筋41呈轴向等间距布置在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3的周边,且若干根钢筋41之间通过箍筋42捆扎固定,且若干根箍筋42沿桩体1轴向呈等间距布置。
为了使桩体在承载过程中的受力及抗扭力更为均匀化,若干根钢筋41之间呈正方形分布形式围绕在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3的周边,且箍筋42为矩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在其形状或材料构成上作任何变化,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结构设计,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均应认为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变异高承载力方桩结构,包括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分为第一桩体(11)、第二桩体(12)、第三桩体(13),且三者之间一体浇筑成型;所述第一桩体(11)与所述第三桩体(13)的截面均为正方形结构,所述第二桩体(12)位于所述第一桩体(11)与所述第三桩体(13)之间的轴向处,且所述第二桩体(12)的截面为圆形状,并在四角处均设置为正方形的边角(12-1);所述第二桩体(12)的轴向正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一通孔(2),且所述第一通孔(2)与所述第一桩体(11)、第三桩体(13)的轴向正中心位置上所设有的第二通孔(3)贯穿;所述桩体(1)内设置有钢筋笼装置(4),并围绕于所述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3)的周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异高承载力方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桩体(12)的外径A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桩体(11)、第三桩体(13)的外径B的宽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异高承载力方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桩体(12)的截面的圆形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桩体(12)的外径A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异高承载力方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桩体(12)的边角(12-1)与截面为圆形的主体(12-2)之间一体浇筑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异高承载力方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体(11)和第三桩体(13)的总和高度与所述第二桩体(12)的高度之比为1: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异高承载力方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装置(4)包括若干根钢筋(41)、箍筋(42),所述若干根钢筋(41)呈轴向等间距布置在所述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3)的周边,且若干根钢筋(41)之间通过箍筋(42)捆扎固定,且若干根箍筋(42)沿桩体(1)轴向呈等间距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异高承载力方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根钢筋(41)之间呈正方形分布形式围绕在所述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3)的周边,且所述箍筋(42)为矩形结构。
CN202020902457.2U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变异高承载力方桩结构 Active CN2125062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2457.2U CN212506233U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变异高承载力方桩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2457.2U CN212506233U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变异高承载力方桩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06233U true CN212506233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393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02457.2U Active CN212506233U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变异高承载力方桩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062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76726B (zh) 一种先张法工字型支护桩的制作方法
CN206800795U (zh) 一种中空多腔钢管混凝土柱
CN212506233U (zh) 一种变异高承载力方桩结构
CN206070519U (zh) 一种预制预应力厚腹工字形空心支护桩
CN108330988B (zh) 一种多边形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2051929A (zh) 配置钢骨的砌块砌体墙及制造方法
CN211113674U (zh) 基坑双排柱支护结构
CN210031776U (zh) 一种齿槽式型预制rpc管桩结构
CN207193953U (zh) 一种外缘加强型混凝土管桩
CN206591515U (zh) 带翼缘的8字形桩
CN1987014A (zh) 钢筋加劲的异形钢管混凝土柱
CN215290316U (zh) 一种毛石基础加固结构
CN212506354U (zh) 一种预制板桩复合地基
CN220364981U (zh) 一种抗压抗拔的预制混凝土矩形桩
CN220013707U (zh) 一种具备三角支撑结构的支撑梁
CN219080296U (zh) 一种phc管桩
CN220013748U (zh) 一种刚性-半刚性桩复合地基桩顶结构
CN202745049U (zh) 一种异形高承载力混凝土桩
CN219261033U (zh) 一种基坑支护梁
CN220813809U (zh) 一种混凝土桩
CN201212145Y (zh) 新型预应力空心桩
CN220620185U (zh) 一种改善大跨度柱网承台周围底板受力的结构
CN102061705B (zh) 内置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矩形桩的支护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15926045U (zh) 一种输电线路杆塔基础
CN219118144U (zh) 一种异形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支护桩及支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