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05732U - 一种多轴式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轴式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05732U
CN212505732U CN202022114405.1U CN202022114405U CN212505732U CN 212505732 U CN212505732 U CN 212505732U CN 202022114405 U CN202022114405 U CN 202022114405U CN 212505732 U CN212505732 U CN 2125057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shaft
eccentric
main
eccentric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1440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方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11440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057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057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057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Machines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轴式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包括振动滚筒和设置在振动滚筒内的激振筒,所述激振筒与振动滚筒同轴设置;位于激振筒内设置有主偏心轴,所述主偏心轴与激振筒同轴设置,所述激振筒内环绕主偏心轴的轴线均匀布设有不少于三根从动偏心轴,各所述从动偏心轴均平行主偏心轴设置;所述主偏心轴通过振动马达驱动其转动,所述主偏心轴转动时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各所述从动偏心轴做同步反向转动;所述主偏心轴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等于各所述从动偏心轴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之和。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偏心轴的初始位置和振动马达的正反转切换,可以在结构较为简单的基础上实现两种不同方向上的定向振动。

Description

一种多轴式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动压路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多轴式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
背景技术
压路机是以增加工作介质(土石填方及路面铺层混合物料)的密实度为主要用途的施工机械。最早的压路机是使用静作用力压实的,即利用压路机的自身重量产生的静压力迫使工作介质密实,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振动载荷能使工作介质处于高频振动状态,使工作介质颗粒之间的内摩擦力丧失,从而获得更高压实效率和更好压实效果。因此,振动压路机逐渐成为主流。
振动轮是振动压路机的关键部件之一,它既是振动压路机的工作装置,也是振动压路机的行走装置。
典型的垂直振动压路机振动轮由振动滚轮、激振筒以及设置在激振筒中的振动机构等其他辅助部件组成。但是现有的振动机构结构较为复杂,而且振动功能较为单一,往往只能实现垂直振动,因此急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避免和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轴式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本实用新型的激振筒中设有沿激振筒筒轴方向布设有一根主动偏心轴和不少于三根从动偏心轴,通过调整偏心轴的初始位置和振动马达的正反转切换,可以在结构较为简单的基础上实现两种不同方向上的定向振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轴式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包括振动滚筒和设置在振动滚筒内的激振筒,所述激振筒与振动滚筒同轴设置;激振筒内设置有主偏心轴,所述主偏心轴与激振筒同轴设置,所述激振筒内环绕主偏心轴的轴线均匀布设有不少于三根从动偏心轴,各所述从动偏心轴均平行主偏心轴设置;
所述主偏心轴通过振动马达驱动其转动,所述主偏心轴转动时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各所述从动偏心轴做同步反向转动;所述主偏心轴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等于各所述从动偏心轴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之和。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振动滚筒内部两侧设置有用于支撑激振筒的支撑板,所述激振筒通过设置在筒体轴向两端外侧的支撑轴承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激振筒筒体由左轴承座和右轴承座拼接而成,所述左轴承座和右轴承座上设置有用于支撑主偏心轴和从动偏心轴的振动轴承,所述振动轴承与主偏心轴和从动偏心轴位置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轴承座和/或右轴承座通过减震系统与机架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位于所述振动马达所在侧的支撑板上开设有便于检修、更换、调节激振筒各零部件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上安装有密封轴承座,位于振动马达所在侧的支撑轴承安装在密封轴承座的轴承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各所述从动偏心轴尺寸、材质均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偏心轴包括转动轴以及可转动的套设在转动轴上的活动偏心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通过调节所述活动偏心块在转动轴上的转动角度,由振动马达驱动主偏心轴正反转即可实现振动轮的垂直振动和水平振动相切换、水平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振动相切换、垂直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振动相切换、两种不同角度的斜向振动相切换中的任意一种振动切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偏心轴和各所述从动偏心轴均包括转动轴以及可转动的套设在转动轴上的活动偏心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轴的轴身上设置有固定偏心块,在转动轴转动过程中,所述固定偏心块和所述活动偏心块重合或错开时产生的离心力大小不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偏心块与转动轴之间设有限制活动偏心块转动角度的限位滑套,所述活动偏心块与所述限位滑套相贴合的面上设有角度限位槽,所述限位滑套的套身凸设有与所述角度限位槽相配合的凸起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通过调节所述活动偏心块在转动轴上的转动角度,由振动马达驱动主偏心轴正反转即可实现振动轮的垂直振动和水平振动相切换、垂直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振动相切换、水平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振动相切换、两种不同角度的斜向振动相切换、相同角度的大小振动相切换中的任意一种振动切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结构为同步反向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套设在与主偏心轴同轴的圆柱段轴身上的主齿轮和套设在与从动偏心轴同轴的圆柱段轴身上的副齿轮,所述副齿轮与主齿轮相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每一个主齿轮所对应啮合的副齿轮数量不多于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激振筒的外侧设有油筒,密封轴承座(14)、油筒(10)以及两侧的支撑板共同围成封闭的润滑油腔,所述油筒的筒内壁上沿激振筒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倒油盒和右倒油盒;所述左倒油盒和右倒油盒的位置对应轴承座中的振动轴承、主齿轮和副齿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激振筒内设置主偏心轴,且主偏心轴位于激振筒的轴线上,环绕主偏心轴均匀设置不少于三根从动偏心轴,且三根从动偏心轴平行主偏心轴设置,通过振动马达驱动主偏心轴转动,主偏心轴转动时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从动偏心轴反向旋转,且主偏心轴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等于各从动偏心轴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之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调整偏心轴的起始位置,由振动马达带动主偏心轴正反转即可实现两种不同方向上的定向振动。
2、本实用新型的副偏心轴的尺寸、材质完全相同,便于更换制造,在振动过程中互相呼应,可靠性更高。
3、本实用新型在支撑板上开设有与激振筒直径相适配的安装孔,并在孔内安装密封轴承座,并将支撑轴承安装在密封轴承座的轴承腔中,由于密封轴承座可拆卸,方便后续通过安装孔对激振筒内各部件进行检修更换工作。
4、本实用新型将主偏心轴设置成组合式结构,通过调节活动偏心块在转动轴上的转动角度,由振动马达驱动主偏心轴正反转即可实现振动轮的垂直振动和水平振动相切换、水平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振动相切换、垂直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振动相切换、两种不同角度的斜向振动相切换中的任意一种振动切换;由于活动偏心块可任意调整其旋转角度,使得激振筒可以进行任意方向的振动模式。
5、本实用新型设置多个主齿轮,使每个齿轮所对应的副齿轮数量不多于两个,减小了主齿轮的啮合面,提高其使用寿命,提高了其可靠性,避免经常更换。
6、本实用新型将激振筒通过减震系统与机架固定连接,减小了二者间轴向上的振动,提高了工作过程中的稳定和可靠性。
7、本实用新型将主偏心轴和活动偏心轴都设计成组合式结构,角度限位槽的设置,驱动设备正反转时,通过惯性带动活动偏心块与固定偏心块沿偏心轴轴向上的投影重合或分离,从而实现相同角度下的大小振动切换;
通过调节所述活动偏心块在转动轴上的转动角度,由振动马达驱动主偏心轴正反转即可实现振动轮的垂直振动和水平振动相切换、垂直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振动相切换、水平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振动相切换、两种不同角度的斜向振动相切换、相同角度的大小振动相切换中的任意一种振动切换;具体为垂直大振动和水平大振动相切换、垂直大振动和水平小振动相切换、垂直小振动和水平大振动相切换、垂直小振动和水平小振动相切换、水平大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大振动相切换、水平大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小振动相切换、水平小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大振动相切换、水平小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小振动相切换、垂直大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大振动相切换、垂直大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小振动相切换、垂直小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大振动相切换、垂直小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小振动相切换、任一角度斜向大振动和另一角度斜向大振动相切换、任一角度斜向大振动和另一角度斜向小振动相切换、任一角度斜向小振动和另一角度斜向大振动相切换、任一角度斜向小振动和另一角度斜向小振动相切换。
8、本实用新型在振动滚轮的内部设置有润滑油腔,所述润滑油腔为由密封轴承座、油筒以及两侧的支撑板共同围成的封闭区域。为便于向润滑油腔注油,可以在密封轴承座上设置注油口,注油口在注入润滑油液后封闭,以防油液漏出。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油筒的筒内壁上沿激振筒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倒油盒和右倒油盒;由于倒油盒对应轴承和传动机构设置,使得激振筒的振动过程可持续得到润滑,使工作过程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图1中激振筒内部设置三根从动偏心轴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1中激振筒内部设置四根从动偏心轴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中图2A和图2B中的主偏心轴的局部放大图。
图2D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偏心块与活动偏心块处于转动轴同侧并重合时的转动状态示意图。
图2E为固定偏心块与活动偏心块处于转动轴两侧时的转动状态示意图。
图3A、3B为设置三根从动偏心轴时,各偏心轴分别处于正转大振动和反转小振动时的转动状态示意图;图3C、3D为设置四根从动偏心轴时,各偏心轴分别处于正转大振动和反转小振动时的转动状态示意图;正转大振动包括垂直方向正转大振动、斜向正转大振动和水平方向正转大振动,而反转小振动则包括垂直方向反转小振动、斜向反转小振动和水平方向反转小振动。
图4A为设置三根从动偏心轴时,主偏心轴正转,各从动偏心轴同步反转,实现垂直振动的过程中各偏心轴的转动角度示意图。
图4B为设置三根从动偏心轴时,主偏心轴反转,各从动偏心轴同步正转,实现水平振动的过程中各偏心轴的转动角度示意图。
图4C为设置四根从动偏心轴时,主偏心轴正转,各从动偏心轴同步反转,实现垂直振动的过程中各偏心轴的转动角度示意图。
图4D为设置四根从动偏心轴时,主偏心轴反转,各从动偏心轴同步正转,实现水平振动的过程中各偏心轴的转动角度示意图。
图5A为设置三根偏心轴时,任意两种定向振动状态切换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设置四根偏心轴时,任意两种定向振动状态切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振动滚筒;2、支撑轴承;3、左倒油盒;4、左轴承座;5、副齿轮;6、主齿轮;7、从动偏心轴;8、主偏心轴;9、右轴承座;10、油筒;11、振动轴承;12、右倒油盒;13、振动马达;14、密封轴承座;15、固定偏心块;16、转动轴;17、限位滑套;18、平键;19、角度限位槽;20、活动偏心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多轴式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包括振动滚筒1和设置在振动滚筒1内的激振筒,激振筒与振动滚筒1同轴设置;在激振筒内设置有一根主偏心轴8和不少于三根从动偏心轴7,各从动偏心轴7环绕主偏心轴8的轴线均匀布置,且从动偏心轴7均平行主偏心轴8布置,以下给出具体的实施例:
1.如图2A,从动偏心轴7共有三根,从截面来看各从动偏心轴7的轴心连线呈等边三角形,主偏心轴8的轴心位于等边三角形的内心上。
2.如图2B,从动偏心轴共有四根,从截面来看相邻的从动偏心轴的轴心连线呈正方形,主偏心轴8的轴线位于正方形的中心位置。
主偏心轴8通过振动马达13驱动其转动,这里的振动马达13仅为较优的选择,改用其他驱动源驱动主偏心轴8转动亦可;主偏心轴8转动时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各所述从动偏心轴7做同步反向转动;主偏心轴8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等于各从动偏心轴7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之和。
本实用新型中仅给出从动偏心轴7数量为3或4时的较优的具体实施例,实际生产过程中,从动偏心轴7的数量并无具体限制,五根六根等均可,仅需满足以下条件即可:从动偏心轴7环绕主偏心轴8的轴线均匀布置,且从动偏心轴7均平行主偏心轴8布置,从动偏心轴7和主偏心轴8同步反向转动时主偏心轴8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等于各从动偏心轴7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之和。
为方便生产制造,从动偏心轴的尺寸和材质通常相同,这样有利于提高振动过程的稳定和可靠性。
如图1,振动滚筒1内部两侧设置有用于支撑激振筒的支撑板,激振筒通过设置在筒体轴向两端外侧的支撑轴承2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激振筒筒体由左轴承座4和右轴承座9拼接而成,所述左轴承座4和右轴承座9上设置有用于支撑主偏心轴8和从动偏心轴7的振动轴承11,所述振动轴承11与主偏心轴8和从动偏心轴7位置相适配。
激振筒整体优选为分体式的筒状结构,具体是由左轴承座4和右轴承座9拼接形成筒状,左轴承座4和右轴承座9的拼接点不限;左轴承座4和右轴承座9沿筒体轴向的两端设置有悬伸出的筒状安置端,激振筒通过其两端的安置端对应的可转动地安装于两侧的支撑轴承2上,振动马达13设置于其中一个安置端处。激振筒的内部为筒状空腔,筒状空腔的两端部用于安装振动轴承。
左轴承座4和/或右轴承座9通过减震系统与机架固定连接,这里通常采用橡胶减震。
为方便对激振筒内部各部件的检修、更换和调试,优选在位于振动马达13所在侧的支撑板上开设有便于检修、更换、调节激振筒各零部件的安装孔,通常安装孔直径与激振筒直径相吻合,安装孔的孔壁上安装有密封轴承座14,位于振动马达13所在侧的支撑轴承2安装在密封轴承座14的轴承腔中。
如图1所示,传动结构为同步反向传动机构,优选为齿轮传动;传动机构包括套设在与主偏心轴8同轴的圆柱段轴身上的主齿轮6和套设在与从动偏心轴7同轴的圆柱段轴身上的副齿轮5,通过副齿轮5与主齿轮6的啮合实现主齿轮6与副齿轮5的同步反转,通常主副齿轮尺寸相同;此外传动机构位置不限,沿偏心轴长度方向任意位置设置均可。
常规设置中,为一主齿轮6带动三个或四个副齿轮5转动,为减小主齿轮的磨损度,每一个主齿轮6所对应啮合的副齿轮5数量不多于两个,以下给出传动机构优选的具体实施例:
1:如图2A,副齿轮5数量为3时,主齿轮6设置两个,在主偏心轴8上的位置不限,其中一个主齿轮6与一个副齿轮5啮合,另一个主齿轮6与两个副齿轮5啮合。
同理,从动偏心轴7数量为例如5、7、9等奇数根时,副齿轮5数量对应增加,保证每两个副齿轮5对应啮合一个主齿轮6,多出的一个副齿轮5单独与一个主齿轮6啮合,主齿轮6的位置不限,各自错开即可。
2:如图2B,副齿轮数量为4时,主齿轮6设置两个,在主偏心轴8上的位置不限,每一个主齿轮6分别与两个副齿轮5啮合,每一个主齿轮6所啮合的副齿轮5可以是相邻的副齿轮5,也可以是关于主齿轮6对称设置的两个副齿轮。
同理,从动偏心轴7数量为例如6、8、10等偶数根时,副齿轮5数量对应增加,保证每两个副齿轮5对应啮合一个主齿轮6,主齿轮6的位置不限,各自错开即可。
为了方便润滑齿轮,主齿轮6的位置优选设置在主偏心轴8的左右两侧,与倒油盒位置相对应,实际工作过程中可自由调整。
如图1所示,所述激振筒的外侧设有油筒10,密封轴承座14、油筒10以及两侧的支撑板共同围成封闭的润滑油腔,所述油筒10的筒内壁上沿激振筒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倒油盒3和右倒油盒12;所述左倒油盒3和右倒油盒12的位置对应主齿轮6、副齿轮5、轴承座中的振动轴承。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振动过程进行具体描述:(图中的箭头表示离心力方向)
实施例1:主偏心轴8为组合式,包括转动轴16以及可转动的套设在转动轴16上的活动偏心块20,此时从动偏心轴7为一体式结构;
如图4A,描述了具有三根从动偏心轴7时,实现垂直振动过程中各偏心轴转动到不同角度时的状态示意图;首先各偏心轴均位于静止初始状态,不调整活动偏心块20,振动马达13带动主偏心轴8开始正转,转动角度为0°时,此时各偏心轴离心力方向均朝下,从而带动振动滚筒1向下压实路面;转动45°后,由于离心力倾斜于地面,沿铅垂方向的分力指向地面,但此时向下施压的力小于初始0°时,此时水平方向合力平衡后为0;转动到90°时,此时无竖直方向合力,水平方向上主偏心轴8和从动偏心轴7离心力方向相反,合力为0;转动到135°时,此时各偏心轴沿铅垂方向的分力向上,水平方向合力平衡后为0,离心力合力方向向上;转动到180°时,此时离心力方向均朝上,无水平方向的分力,此时离心力方向向上且合力达到最大;再由180°转动到360°时,离心力再从方向向上合力最大变为方向向下合力最大,从而实现一个完整的垂直振动周期;同理,振动马达13带动主偏心轴8反转同样能实现此过程。
如图4B,描述了具有三根偏心轴7时,实现水平振动过程中各偏心轴转动到不同角度时的状态示意图;首先各偏心轴均处于静止初始状态,调整活动偏心块20使其与静止初始状态相比转动180°,振动马达13带动主偏心轴8开始反转,转动角度为0°时,此时无水平方向合力,主偏心轴8和从动偏心轴7竖直方向的离心力方向相反,合力为0;转动角度为45°时,由于各偏心轴离心力倾斜于地面,竖直方向的合力平衡后为0,水平方向的合力平衡后指向右方,此时离心力合力向右;转动角度为90°时,无竖直方向的离心力,水平方向的合力方向向右且合力达到最大;转动角度为135°时,竖直方向的合力平衡后为0,水平方向的合力指向右方;转动角度为180°时,此时无水平方向合力,主偏心轴8和从动偏心轴7竖直方向的离心力方向相反,合力为0;再由180°转动到360°时,离心力合力方向由0变为方向向左且合力最大,最后再减小直至为0,从而实现一个完整的水平振动周期;同理,振动马达13带动主偏心轴8反转同样能实现此过程。
如图4C、图4D,为具有四根从动偏心轴时,实现垂直和水平振动过程中各偏心轴转动到不同角度时的状态示意图,原理与上述图4A、图4B相同,以下不再赘述。
同理,如图5A、图5B,在初始调整偏心块时,将其调整到倾斜角度,振动马达13带动主偏心轴8正反转即可使转动过程中离心力合力方向倾斜于地面,使其形成倾斜方向的来回往复振动。
综上,通过调节所述活动偏心块20在转动轴16上的转动角度,由振动马达13驱动主偏心轴8正反转即可实现如图5A、5B所示的振动轮的垂直振动和水平振动相切换、水平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振动相切换,垂直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振动相切换、两种不同角度的斜向振动相切换中的任意一种振动切换。
实施例2:为进一步优化实施例1,实现更多更好的振动状态,主偏心轴8和从动偏心轴均设为组合式,使得活动偏心块20可以转动设定的角度,固定偏心块15可以方便地拆换为不同尺寸的大小,组合下使得激振器的振动状态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
具体的,主偏心轴8和各从动偏心轴7均包括转动轴16以及可转动的套设在转动轴16上的活动偏心块20,转动轴16的轴身上设置有固定偏心块15。活动偏心块20与转动轴16之间设有限制活动偏心块20转动角度的限位滑套17,活动偏心块20与所述限位滑套17相贴合的面上设有角度限位槽19,限位滑套17的套身凸设有与所述角度限位槽19相配合的凸起部。限位滑套17和转动轴16之间通过平键18连接。
为实现不同振动状态,通常将活动偏心块20和固定偏心块15设置成不同大小,角度限位槽19形状可自由选择,本图中给出的是呈180°的弧形槽,并在正反转时实现如下状态:
转动轴16正转时,活动偏心块20由于惯性和固定偏心块15块面重合,形成如图2D所示的半圆状,此时离心力最大。
转动轴16反转时,活动偏心块20由于惯性与固定偏心块15错开,在二者如图2E所示完全错开时,离心力最小。
在图3A、3C所示的垂直方向正转大振动中,三个或四个偏心轴的固定偏心块和活动偏心块均向下施振,实现最大的振动效果;在图3B、3D所示的垂直方向反转小振动中,三个或四个偏心轴的固定偏心块均向下施振,而活动偏心块均向上扬起,两者叠加,实现最小的振动效果。在图3A、3C所示的斜向正转大振动中,三个或四个偏心轴的固定偏心块和活动偏心块叠合在一起均向下施振,实现此斜向角度下的最大的振动效果;在图3B、3D所示的斜向反转小振动中,三个或四个偏心轴的固定偏心块和活动偏心块彼此均互相分离,实现此相同的斜向角度下的最小的振动效果。在图3A、3C所示的水平方向正转大振动中,三个或四个偏心轴的固定偏心块和活动偏心块均叠合在一起,实现水平方向最大的振动效果;在图3B、3D所示的水平方向反转小振动中,三个或四个偏心轴的固定偏心块均彼此分离,实现水平方向最小的振动效果。
综上,通过调节活动偏心块20在转动轴16上的转动角度,由振动马达13驱动主偏心轴8正反转即可实现振动轮的垂直振动和水平振动相切换、垂直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振动相切换、水平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振动相切换、两种不同角度的斜向振动相切换、相同角度的大小振动相切换中的任意一种振动切换,具体有如下切换方式:垂直大振动和水平大振动相切换、垂直大振动和水平小振动相切换、垂直小振动和水平大振动相切换、垂直小振动和水平小振动相切换、水平大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大振动相切换、水平大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小振动相切换、水平小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大振动相切换、水平小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小振动相切换、垂直大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大振动相切换、垂直大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小振动相切换、垂直小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大振动相切换、垂直小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小振动相切换、任一角度斜向大振动和另一角度斜向大振动相切换、任一角度斜向大振动和另一角度斜向小振动相切换、任一角度斜向小振动和另一角度斜向大振动相切换、任一角度斜向小振动和另一角度斜向小振动相切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多轴式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动滚筒(1)和设置在振动滚筒(1)内的激振筒,所述激振筒与振动滚筒(1)同轴设置;激振筒内设置有主偏心轴(8),所述主偏心轴(8)与激振筒同轴设置,所述激振筒内环绕主偏心轴(8)的轴线均匀布设有不少于三根从动偏心轴(7),各所述从动偏心轴(7)均平行主偏心轴(8)设置;
所述主偏心轴(8)通过振动马达(13)驱动其转动,所述主偏心轴(8)转动时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各所述从动偏心轴(7)做同步反向转动;所述主偏心轴(8)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等于各所述从动偏心轴(7)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轴式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滚筒(1)内部两侧设置有用于支撑激振筒的支撑板,所述激振筒通过设置在筒体轴向两端外侧的支撑轴承(2)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激振筒筒体由左轴承座(4)和右轴承座(9)拼接而成,所述左轴承座(4)和右轴承座(9)上设置有用于支撑主偏心轴(8)和从动偏心轴(7)的振动轴承(11),所述振动轴承(11)与主偏心轴(8)和从动偏心轴(7)位置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轴式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轴承座(4)和/或右轴承座(9)通过减震系统与机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轴式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振动马达(13)所在侧的支撑板上开设有便于检修、更换、调节激振筒各零部件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上安装有密封轴承座(14),位于振动马达(13)所在侧的支撑轴承(2)安装在密封轴承座(14)的轴承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轴式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从动偏心轴(7)尺寸、材质均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轴式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偏心轴(8)包括转动轴(16)以及可转动的套设在转动轴(16)上的活动偏心块(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轴式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所述活动偏心块(20)在转动轴(16)上的转动角度,由振动马达(13)驱动主偏心轴(8)正反转即可实现振动轮的垂直振动和水平振动相切换、水平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振动相切换、垂直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振动相切换、两种不同角度的斜向振动相切换中的任意一种振动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轴式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偏心轴(8)和各所述从动偏心轴(7)均包括转动轴(16)以及可转动的套设在转动轴(16)上的活动偏心块(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轴式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16)的轴身上设置有固定偏心块(15),在转动轴(16)正反向转动过程中,所述固定偏心块(15)和所述活动偏心块(20)重合或错开时产生的离心力大小不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轴式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偏心块(20)与转动轴(16)之间设有限制活动偏心块(20)转动角度的限位滑套(17),所述活动偏心块(20)与所述限位滑套(17)相贴合的面上设有角度限位槽(19),所述限位滑套(17)的套身凸设有与所述角度限位槽(19)相配合的凸起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多轴式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所述活动偏心块(20)在转动轴(16)上的转动角度,由振动马达(13)驱动主偏心轴(8)正反转即可实现振动轮的垂直振动和水平振动相切换、垂直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振动相切换、水平振动和任一角度斜向振动相切换、两种不同角度的斜向振动相切换、相同角度的大小振动相切换中的任意一种振动切换。
12.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轴式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为同步反向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套设在与主偏心轴(8)同轴的圆柱段轴身上的主齿轮(6)和套设在与从动偏心轴(7)同轴的圆柱段轴身上的副齿轮(5),所述副齿轮(5)与主齿轮(6)相啮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多轴式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主齿轮(6)所对应啮合的副齿轮(5)数量不多于两个。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多轴式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振筒的外侧设有油筒(10),密封轴承座(14)、油筒(10)以及两侧的支撑板共同围成封闭的润滑油腔,所述油筒(10)的筒内壁上沿激振筒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倒油盒(3)和右倒油盒(12);所述左倒油盒(3)和右倒油盒(12)的位置对应主齿轮(6)、副齿轮(5)、轴承座中的振动轴承。
CN202022114405.1U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多轴式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 Active CN2125057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14405.1U CN212505732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多轴式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14405.1U CN212505732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多轴式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05732U true CN212505732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389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14405.1U Active CN212505732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多轴式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057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95310B (zh) 用于振动压路机的激振器和具有该激振器的施工机械
CN201826243U (zh) 一种用于压路机的振幅可调激振器装置
JP2004257014A (ja) 振動機構及び振動ローラ
CN107227661A (zh) 一种液压捣固机的激振与捣固装置及参数确定方法
CN106702862A (zh) 一种振动振荡自动转换机构及振动振荡压路机
CN102454151B (zh) 一种集振动、振荡及复合激振于一体的压路机
CN212505732U (zh) 一种多轴式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
CN109939917B (zh) 一种双轴惯性激振器
CN104233932B (zh) 振动压路机用复合振动轮
CN2671705Y (zh) 振动筛用激振器
CN108411678B (zh) 一种振幅可调的高速摇振箱装置及振幅调节方法
CN201843056U (zh) 一种集振动、振荡及复合激振于一体的压路机
CN210031429U (zh) 一种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
CN111979875A (zh) 一种多轴式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
CN202270644U (zh) 水平双轴高效振动筛
US3741669A (en) Ground compacting apparatus
CN201165025Y (zh) 一种砌块机新型振动装置
JP4314194B2 (ja) 地面締固め機器のための振動発生器
CN208907202U (zh) 一种内置驱动电机的垂直振动轮
CN201862547U (zh) 多级偏块激振器
CN207904717U (zh) 垂直振动压路机的振动钢轮
CN109722972A (zh) 一种正反切换定向振动轮
CN102114468B (zh) 振动装置及应用该振动装置的摊铺机
CN201105263Y (zh) 双轴振动装置
CN201871477U (zh) 三轴椭圆轨迹振动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