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75930U - 一种旋转触碰遇阻机构、动力集成模块及晾衣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触碰遇阻机构、动力集成模块及晾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75930U
CN212475930U CN202021266708.9U CN202021266708U CN212475930U CN 212475930 U CN212475930 U CN 212475930U CN 202021266708 U CN202021266708 U CN 202021266708U CN 212475930 U CN212475930 U CN 2124759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sheet
pressing
pressing part
wire
switch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6670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汉标
王妙玉
童威云
黄安川
张道武
李啟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otata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otata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otata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otata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6670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759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759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759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旋转触碰遇阻机构、动力集成模块及晾衣机,其中遇阻机构包括有盖板,设有转轴;本体件,设在盖板上,本体件具有一侧壁;开关弹片,与侧壁相连,并在开关弹片的形变范围内设有与本体件电线相连的触点部;抵压件,包括依次相连的转动部、抵持部和压线部,转动部与转轴枢接,转动部与抵持部相连处弯折,且抵持部正对开关弹片使抵压件半包围本体件;压线部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抵压件以转轴为轴进行转动,让抵持部往开关弹片所在方向移动,以抵持开关弹片使其发生弹性形变并压向触点部实现本体件导通。本实用新型可缩小遇阻机构的体积,提高遇阻机构检测的精准度和及时性,同时使得晾衣机内布线整齐,节省晾衣机内部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旋转触碰遇阻机构、动力集成模块及晾衣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晾衣机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触碰遇阻机构、动力集成模块和晾衣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智能晾衣机可实现升降、烘干、消毒等功能,因此智能晾衣机逐渐被广大用户接受且普及应用在每家每户中;但是由于晾衣机可带动晾杆上下移动,若用户站立在晾衣机下方时,下降的晾杆容易撞击用户头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安全问题,市面上的晾衣机中设有遇阻机构,遇阻机构可检测到晾杆下降过程中是否有碰撞到其他物品,而现有的遇阻机构一般采用传感器和弹簧的方式来检测绕线组件的状态;但是,由于弹簧具有一定的伸缩范围,因此利用传感器和弹簧相互配合的遇阻机构体积相对较大。
且现有的遇阻机构一般安装在绕线组件上,通过间接检测绕线组件上的转轴或与钢丝线相联动的滑块的运动状态来判断当前晾杆是否遇阻;而实际情况中若晾杆在升降过程中遇到阻碍,直接且最先改变的必定是钢丝线的松紧状态,但是若按照上述检测转轴或滑块的运动状态,则会导致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相对较差,无法第一时间控制晾杆暂停运动,依然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有部分遇阻机构无法检测出当前钢丝线是否处于松弛状态,使得绕线组件在刚刚启动时需要先将钢丝线收紧才可带动晾杆上下移动,使得晾杆的运动具有一定的延迟,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旋转触碰遇阻机构,缩小遇阻机构的体积,同时利用压线部直接抵压钢丝线,提高检测的精准度和及时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动力集成模块,将遇阻机构集成和晾衣机其他零部件集成在一个盒体内,使得零部件的布线整齐,便于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晾衣机,将集成有遇阻机构集成和晾衣机其他零部件的盒体安装在晾衣机底板上,节省晾衣机内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旋转触碰遇阻机构,包括:
盖板,设有转轴;
本体件,设在所述盖板上,所述本体件具有一侧壁;
开关弹片,与所述侧壁相连,并在所述开关弹片的形变范围内设有与所述本体件电线相连的触点部,使所述开关弹片在发生弹性形变时按压或松开所述触点部;
抵压件,包括依次相连的转动部、抵持部和压线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转轴枢接,所述转动部与所述抵持部相连处弯折,且所述抵持部正对所述开关弹片使所述抵压件半包围所述本体件;所述抵持部与所述压线部相连使所述压线部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抵压件以所述转轴为轴进行转动,让所述抵持部往所述开关弹片所在方向移动,以抵持所述开关弹片使其发生弹性形变并压向所述触点部实现所述本体件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弹片的一端与所述本体件的侧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本体件的侧壁不相连,使所述开关弹片与所述本体件的侧壁之间形成夹角,且所述触点部设在夹角范围内的所述本体件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部和所述压线部分别位于所述本体件的左右两侧,且所述转动部靠近所述开关弹片与所述本体件相连的一端,所述压线部靠近所述开关弹片与所述本体件不相连的一端。
进一步地,相对于所述压线部,所述触点部更靠近所述转动部。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部与所述抵持部之间形成90°夹角,且所述压线部垂直于所述抵持部。
进一步地,当所述压线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抵持部在所述侧壁所在竖直面上的正投影面积与所述抵持部正对所述开关弹片的一面的表面积相同;当所述压线部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抵持部在所述侧壁所在竖直面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抵持部正对所述开关弹片的一面的表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压线部包括固定架和滚轮,所述滚轮的两端枢接于所述固定架上;且所述滚轮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面积与所述滚轮的底面积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动力集成模块,包括:
盒体,包括一底板及一围绕板,且两者共同界定一容纳空间;所述围绕板非封闭式围绕形成一敞开口,并在所述敞开口处两侧的所述盒体上分别设有腔体;
主控板,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与所述底板相连;
绕线装置,位于所述敞开口处并与所述底板相连,且与所述主控板电线相连;所述绕线装置的出线口显露于所述盒体外;
如上述的旋转触碰遇阻机构,所述盖板固定在所述腔体内,所述本体件与所述主控板电线连接;所述压线部显露于所述腔体外,并位于所述出线口的出线方向上,使所述绕线装置的出线口引出的钢丝线经过所述压线部;当钢丝线处于绷紧状态时钢丝线抵压所述压线部使所述抵持部抵持所述开关弹片并压向所述触点部。
进一步地,当钢丝线处于绷紧状态时,所述钢丝线从所述绕线装置的出线口以切线方向引出并抵压所述压线部,使所述钢丝线、所述抵持部和所述盖板的长边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晾衣机,包括:
主机,设有一底面板;
如上述的动力集成模块,所述盒体反向安装在所述底面板上,使所述底板遮挡所述容纳空间。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抵压件中的转动部和抵持部之间弯折形成半包围本体件的结构,且利用开关弹片实现抵压件的复位功能,代替传统使用弹簧复位的方案,进一步缩小遇阻机构的整体体积;
转动部可以转轴为轴进行旋转,当钢丝线处于紧绷状态时压线部直接抵压钢丝线,带动抵持部压向开关弹片从而实现按压触点部;当钢丝线处于松弛或断裂时,钢丝线无法提供足够的力抵压压线部,则会导致抵压件与本体件分离以实现绕线装置急停,从而提高检测的精准度和及时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遇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动力集成模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动力集成模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晾衣机主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盒体;11、底板;12、围绕板;121、短侧壁;122、长侧壁;13、垫高块;14、导线口;15、侧壁固定孔;16、腔体;2、主控板;3、绕线装置;31、外壳;311、空心柱体;312、出线口;32、绕线组;33、卡接口;34、电机;4、遇阻机构;41、本体件;42、开关弹片;43、触点部;44、转动部;45、抵持部;46、压线部;461、固定架;462、滚轮;5、盖板;51、转轴;6、底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触碰遇阻机构4,利用开关弹片42代替传统弹簧来实现复位功能,且通过抵压件的弯折结构及旋转抵持的效果可进一步缩小遇阻机构4的整体体积。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旋转触碰遇阻机构4包括有盖板5,该盖板5作为一个载体使得抵压件和本体件41均可设置在所述盖板5上,以限制抵压件和本体件41之间的位置关系。
所述本体件41固定在所述盖板5上,所述本体件41的任一侧壁上设有开关弹片42,该开关弹片42相对于所述本体件41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外力下可发生弹性形变。所述开关弹片42可以是从所述本体件41靠近边沿的一侧割裂而成,也可通过在所述本体件41的一侧壁上可拆卸安装有开关弹片42,使得所述开关弹片4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本体件41上,所述开关弹片42的另一端也与所述本体件41不相连,使得所述开关弹片42与所述本体件41的侧壁之间形成20°~60°的夹角;当外力按压所述开关弹片42时,所述开关弹片42可往所述本体件41的侧壁所在方向移动并发生形变,当外力消失时所述开关弹片42即可恢复形变往远离所述本体件41的侧壁所在方向移动。
而在所述开关弹片42发生弹性形变过程中所述开关弹片42经过的位置上设有触点部43,所述触点部43与所述本体件41内部的主线路相连。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触点部43设在正对所述开关弹片42的所述本体件41的侧壁上,且所述触点部43要落入所述开关弹片42和所述本体件41之间的夹角范围内,使得所述开关弹片42在形变过程中可触碰并按压所述触点部43从而触发所述本体件41内部的主线路导通;当所述开关弹片42远离所述触点部43时则使得所述本体件41内部的主线路断开。
而在所述本体件41的外轮廓外半包裹有抵压件,所述抵压件同样与所述盖板5相连。所述抵压件包括有依次相连的转动部44、抵持部45和压线部46,所述转动部44与固定在所述盖板5上的所述转轴51相枢接,使得所述转动部44可以所述转轴51为轴进行旋转;所述转动部44的端部往下延伸并与所述抵持部45相连,并在所述转动部44与所述抵持部45相连处弯折,使得所述转动部44与所述抵持部45之间形成夹角,使得与所述转动部44相连的抵持部45可改变其方向,让其处于正对所述开关弹片42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5上的转轴51位于所述本体件41的一侧,并将所述转动部44与所述抵持部45之间的夹角设为90°,且所述压线部46垂直于所述抵持部45,进一步缩小所述抵压件旋转所需的空间。
弯折后的所述抵压件半包围所述本体件41的外轮廓,使得所述遇阻机构4的体积进一步缩小。而在所述抵持部45的下表面固定有压线部46,所述压线部46在受到外力抵压时,所述压线部46给所述抵持部45提供向上的推力,在所述转动部44的旋转作用下,使得所述抵持部45可往所述本体件41所在方向移动,所述抵持部45抵持所述开关弹片42使其发生弹性形变并压向所述触点部43,使得所述开关弹片42与所述触点部43之间相互接触,实现所述本体件41导通。所述压线部46在无外力情况下所述抵持部45表面与所述开关弹片42分离,或两者间接触但无相互作用力,使得所述开关弹片42不发生弹性形变使其与所述触点部43之间不接触,使得所述本体件41不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部44和所述压线部46分别位于所述本体件41的左右两侧,使得所述抵持部45有足够的长度用于抵压所述开关弹片42,与此同时,所述抵持部45的宽度大于所述开关弹片42的宽度,以提高触发的准确性。且所述转动部44靠近所述开关弹片42与所述本体件41相连的一端,所述压线部46靠近所述开关弹片42与所述本体件41不相连的一端,使得所述开关弹片42在进行开合动作时,所述抵持部45和所述开关弹片42之间始终保持较小的间隙,即所述抵持部45尽量贴近所述开关弹片42,使得所述抵压件与所述开关弹片42之间的相互运动更加密切,提高遇阻机构4检测的敏感程度。
与此同时,在上述所述抵持部45尽量贴近所述开关弹片42的基础上,相对于所述压线部46,所述触点部43更靠近所述转动部44,即所述触点部43更靠近所述开关弹片42与所述本体件41的侧壁相连的一端,使得所述触点部43与所述开关弹片42之间的间距变得更近,即使所述开关弹片42发生小幅度的移位,所述触点部43也可马上检测到所述开关弹片42的移动,让检测过程更加精准。
当所述压线部46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抵持部45抵压所述开关弹片42,使得所述抵持部45在所述侧壁所在竖直面上的正投影面积与所述抵持部45正对所述开关弹片42的一面的表面积相同,即当前的所述抵持部45处于与所述本体件41的所述侧壁相互平行的水平状态;当所述压线部46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开关弹片42恢复弹性形变过程中将所述抵持部45往外推,使得所述抵持部45在所述侧壁所在竖直面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抵持部45正对所述开关弹片42的一面的表面积,即当前的所述抵持部45处于倾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线部46包括固定架461和滚轮462,所述固定架461设为空心的四边框体结构,而所述滚轮462的两端枢接于所述固定架461上,使得所述滚轮462可在所述固定架461内进行旋转。而所述滚轮462设为圆柱体结构,所述滚轮462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面积与所述滚轮462的底面积相同。与此同时,所述固定架461的底边与所述滚轮462之间具有间隙;当遇阻机构4应用在晾衣机内时,绷紧状态的晾衣机的钢丝线处于所述固定架461和所述滚轮462的间隙中并抵压所述滚轮462,可转动的所述滚轮462避免影响钢丝线的正常收放动作,同时减少滚轮462与钢丝线之间的摩擦力。
如图4所示,所述压线部46受到绷紧状态的钢丝线的推力后,所述压线部46带动所述抵持部45往所述本体件41方向移动,所述开关弹片42按压所述触点部43,使得所述本体件41导通,保持晾衣机正常运行;当钢丝线松弛或断开时,如图3所示,钢丝线无法为所述压线部46提供足够的推力,使得外力消失,且所述开关弹片42的弹性形变恢复过程中使得开关弹片42逐渐远离所述触点部43,使得所述本体件41不导通,此时晾衣机即可停止运行。所述压线部46可直接且精准地检测到钢丝线的状态,提高了遇阻机构4的检测精确程度。
此外,在所述固定架461的底边上设有倾斜的缺口,钢丝线经所述缺口进入所述固定架461与所述滚轮462之间的间隙中,实现钢丝线抵压所述滚轮462的效果;且所述缺口设为倾斜的状态,即所述缺口的的长度大于所述底边的宽度,使得绷紧状态下的钢丝线与所述缺口之间不平行,避免钢丝线轻易从缺口中掉出,影响遇阻机构4的正常运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集成模块,将主控板2、实施例一中的遇阻机构4与绕线装置3集成在一个盒体1上,使得动力集成模块的体积小、结构紧凑,使得内部布线整齐有序,排除了安全隐患的同时可加快拆装的效率,提高内部美观性。
如图2~7所示,本实施例的动力集成模块包括有盒体1和安装在盒体1上的主控板2、绕线装置3和实施例一中的遇阻机构4。其中所述盒体1包括一底板11及一围绕板12,所述围绕板12垂直连接在所述底板11的边缘处,使得两者共同界定一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可用于容纳主控板2及其他零部件,使得零部件均集中在所述盒体1内,提高布线整齐度。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1设为矩形结构,使得围绕而成的所述盒体1成为盒子结构。
所述围绕板12包括两个短侧壁121和一个长侧壁122,两个所述短侧壁121相对连接在所述底板11两端的短边边缘处,而所述长侧壁122则连接在所述底板11的任一长边边缘处,且所述长侧壁1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短侧壁121相连,所述围绕板12非封闭式围绕形成一敞开口,该敞开口用于设置绕线装置3,所述敞开口与所述盒体1的下边沿线之间保留有一定的间隙,即所述绕线装置3更靠近于所述盒体1的上边沿线,使得动力集成模块反向安装在晾衣机主机的底面板6上时,所述绕线装置3的表面可贴近底面板6,便于底面板6与所述绕线装置3之间的固定。
在所述容纳空间内设有主控板2,且所述主控板2与所述底板11相连。在所述底板11的底部设有多个垫高块13,所述垫高块13可设为固定在所述底板11上的圆柱体,也可以是固定在所述长侧壁122下方的突块,也可以是所述底板11上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横跨所述底板11,并在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处设有凸起;使得所述主控板2放置在所述底板11上的,所述主控板2正对所述底板11的一面被垫高块13垫高,让所述主控板2与所述底板11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避免所述主控板2上的元器件直接接触所述底板11,影响元器件的电阻,同时还可便于所述主控板2散热,使得空气可从所述主控板2和所述底板11之间的间隙中经过,将所述主控板2产生的热量带走。
而在两个所述短侧壁121上均设有导线口14,所述导线口14位于所述短侧壁121的下方,但保持所述导线口14与所述短侧壁121的上边沿线和下边沿线均不接触。所述主控板2放置在所述盒体1内时,晾衣机内的各种功能设备的电源线均经过所述导线口14后再与所述主控板2相连,使得内部布线整齐有序,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绕线装置3包括外壳31、绕线组32和与所述绕线组32相联动的电机34,其中所述电机34可与所述主控板2相连,由所述主控板2控制所述电机34的运动状态;所述外壳31的一端与所述盒体1的所述底板11相连,使得所述绕线装置3固定在所述底板11上,与此同时,所述外壳31经所述敞开口延伸至所述盒体1外,使得电机34可设置在盒体1以外的位置,不受所述盒体1的有限空间局限。
所述外壳31正对所述底板11的一面向内凹陷有两个空心柱体311,两个所述空心柱体311内均设有绕线组32,且每个所述空心柱体311的外端均设有出线口312;所述出线口312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盒体1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合,即所述出线口312显露在所述盒体1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绕线组32包括设在所述空心柱体311上的转轴51和缠绕在转轴51上的钢丝,所述钢丝沿转轴51的切线方向从所述出线口312引出。
而所述外壳31上正对所述长侧壁122的一面设有卡接口33,所述卡接口33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盒体1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合,所述卡接口33与所述电机34相连,使所述电机34显露在所述盒体1外;且所述电机34与所述绕线组32相联动,所述电机34转动时即可带动所述绕线组32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实现将所述钢丝拉出或缩回所述绕线组32内,带动晾杆完成上升或下降动作。
即使所述电机34显露在所述盒体1外,但所述电机34连接在所述外壳31上,而所述外壳31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1相连,故仍可实现所述电机34和所述盒体1同步卸装的效果。
如图2所示,所述绕线装置3分布在所述盒体1的中线A线上,具体来说,两个所述绕线组32分别位于所述盒体1的中线A线的左右两侧,而所述电机34则位于所述盒体1的中线A线上,使得所述动力集成模块呈左右对称结构。
与此同时,所述绕线装置3在所述长侧壁122上的正投影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长侧壁122的高度,即所述外壳31和安装在所述外壳31上的所述电机34的整体高度要小于或等于所述长侧壁122的高度,使得盒体1反向安装在晾衣机底面板6上时,所述绕线装置3并不会突出于所述盒体1外导致盒体1无法紧密安装在晾衣机底面板6上,同时使得动力集成模块的体积整体偏小,结构紧凑且集成化程度高。
与此同时,在所述敞开口处两侧的所述盒体1上均向外延伸有腔体16,所述腔体16与实施例一中遇阻机构4的所述盖板5相连使得所述本体件41和所述抵压件限位在所述腔体16内,所述遇阻机构4通过检测钢丝是否处于松弛状态来判断钢丝是否断裂或晾杆是否遇到障碍物。其中,所述遇阻机构4的具体结构在实施例一中已经描述,在此不再详细描述。而所述遇阻机构4固定在所述腔体16内,所述本体件41与所述主控板2电线连接,所述本体件41的导通与断开状态所述主控板2可及时获知并控制晾衣机做出对应的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件41安装在靠近所述盖板5边沿线的位置上,当所述盖板5安装在所述腔体16内时,使得所述开关弹片42局部显露在所述腔体16外,所述抵压件的所述抵持部45和所述压线部46也同样显露于所述腔体16外,且所述压线部46位于所述出线口312的出线方向上,使所述绕线装置3的出线口312引出的钢丝线经过所述滚轮462与所述固定架461的底边之间的间隙;当钢丝线处于绷紧状态时,所述钢丝线从所述绕线装置3的出线口312以切线方向引出并抵压所述滚轮462,且所述钢丝线与所述底板11的长边相互平行,提高钢丝线运动的稳定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晾衣机,包括晾衣机主机和如实施例二中所述的动力集成模块;如图8所示,所述主机上设有一底面板6,所述盒体1反向安装在所述底面板6上,使所述底面板6遮挡所述容纳空间。与此同时,为了实现将盒体1安装在晾衣机主机的底面板6上,在每个所述短侧壁121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向外延伸的侧壁固定孔15,且所述侧壁固定孔15与所述底板11不接触,即所述侧壁固定孔15可设在所述短侧壁121的上边沿线上,也可设在所述短侧壁121的中部,但是始终与所述底板11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得盒体1安装在晾衣机底面板6上时,所述容纳空间正对晾衣机底面板6,所述侧壁固定孔15贴紧或接近于晾衣机底面板6,再通过螺栓贯穿所述晾衣机底面板6上的螺孔和所述侧壁固定孔15即可将所述盒体1固定在晾衣机底面板6上。
而所述底板11的长边与所述底面板6的长边相互平行,且所述动力集成模块设在所述底面板6的中线上,使得从绕线组32引出的两端钢丝线从晾衣机底面板6的两端均匀引出,两端钢丝延伸至晾衣机主机的正下方并与晾杆相连,从而带动晾杆升降。
将集成有所述主控板2、所述遇阻机构4和所述绕线装置3的动力集成模块安装在晾衣机内,可节省晾衣机内部空间,使得晾衣机内的线路更加有序且整洁,提高晾衣机内部的美观性,同时避免在维修过程中因分辨杂乱的电线导致维修效率无法提高。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旋转触碰遇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设有转轴;
本体件,设在所述盖板上,所述本体件具有一侧壁;
开关弹片,与所述侧壁相连,并在所述开关弹片的形变范围内设有与所述本体件电线相连的触点部,使所述开关弹片在发生弹性形变时按压或松开所述触点部;
抵压件,包括依次相连的转动部、抵持部和压线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转轴枢接,所述转动部与所述抵持部相连处弯折,且所述抵持部正对所述开关弹片使所述抵压件半包围所述本体件;所述抵持部与所述压线部相连使所述压线部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抵压件以所述转轴为轴进行转动,让所述抵持部往所述开关弹片所在方向移动,以抵持所述开关弹片使其发生弹性形变并压向所述触点部实现所述本体件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触碰遇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弹片的一端与所述本体件的侧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本体件的侧壁不相连,使所述开关弹片与所述本体件的侧壁之间形成夹角,且所述触点部设在夹角范围内的所述本体件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触碰遇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和所述压线部分别位于所述本体件的左右两侧,且所述转动部靠近所述开关弹片与所述本体件相连的一端,所述压线部靠近所述开关弹片与所述本体件不相连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触碰遇阻机构,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压线部,所述触点部更靠近所述转动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触碰遇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与所述抵持部之间形成90°夹角,且所述压线部垂直于所述抵持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触碰遇阻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压线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抵持部在所述侧壁所在竖直面上的正投影面积与所述抵持部正对所述开关弹片的一面的表面积相同;当所述压线部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抵持部在所述侧壁所在竖直面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抵持部正对所述开关弹片的一面的表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触碰遇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部包括固定架和滚轮,所述滚轮的两端枢接于所述固定架上;且所述滚轮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面积与所述滚轮的底面积相同。
8.一种动力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包括一底板及一围绕板,且两者共同界定一容纳空间;所述围绕板非封闭式围绕形成一敞开口,并在所述敞开口处两侧的所述盒体上分别设有腔体;
主控板,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与所述底板相连;
绕线装置,位于所述敞开口处并与所述底板相连,且与所述主控板电线相连;所述绕线装置的出线口显露于所述盒体外;
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触碰遇阻机构,所述盖板固定在所述腔体内,所述本体件与所述主控板电线连接;所述压线部显露于所述腔体外,并位于所述出线口的出线方向上,使所述绕线装置的出线口引出的钢丝线经过所述压线部;当钢丝线处于绷紧状态时钢丝线抵压所述压线部使所述抵持部抵持所述开关弹片并压向所述触点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当钢丝线处于绷紧状态时,所述钢丝线从所述绕线装置的出线口以切线方向引出并抵压所述压线部,使所述钢丝线、所述抵持部和所述盖板的长边相互平行。
10.一种晾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设有一底面板;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集成模块,所述盒体反向安装在所述底面板上,使所述底板遮挡所述容纳空间。
CN202021266708.9U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旋转触碰遇阻机构、动力集成模块及晾衣机 Active CN2124759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6708.9U CN212475930U (zh)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旋转触碰遇阻机构、动力集成模块及晾衣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6708.9U CN212475930U (zh)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旋转触碰遇阻机构、动力集成模块及晾衣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75930U true CN212475930U (zh) 2021-02-05

Family

ID=74455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66708.9U Active CN212475930U (zh)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旋转触碰遇阻机构、动力集成模块及晾衣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759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2709A (zh) * 2020-07-01 2020-10-13 广东好太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触碰遇阻机构、动力集成模块及晾衣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2709A (zh) * 2020-07-01 2020-10-13 广东好太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触碰遇阻机构、动力集成模块及晾衣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97111U (zh) 一种具有良好手感的开关
CN212475930U (zh) 一种旋转触碰遇阻机构、动力集成模块及晾衣机
CN111762709A (zh) 一种旋转触碰遇阻机构、动力集成模块及晾衣机
CN105161345A (zh) 一种3d旋转摇杆控制装置
CN202796572U (zh) 多电路的动作行程开关
CN212475670U (zh) 一种直线触碰遇阻机构、动力集成模块及晾衣机
CN205028829U (zh) 一种3d旋转摇杆控制装置
CN111807167A (zh) 一种直线触碰遇阻机构、动力集成模块及晾衣机
CN114360952B (zh) 一种带有防误触按键结构的便携式通讯设备
CN109243928A (zh) 机构嵌入式塑壳断路器
CN207801204U (zh) 带电笔的厢式变电站
CN203562357U (zh) 一种簧片式四向微动开关
CN209249396U (zh) 一种双触头操作机构
CN201859781U (zh) 家用电器的转换装置
CN211673620U (zh) 一种摇臂式自动牙签机
CN214928366U (zh) 一种可远程监控的智能印章
CN220473963U (zh) 一种电动键盘翻转装置
CN212695095U (zh) 断路器分合闸到位信号采集装置
CN214013548U (zh) 一种电气开关箱的断路器活动式固定装置
CN212477182U (zh) 一种动力集成模块及晾衣机
CN211700088U (zh) 微动开关面板
CN212486930U (zh) 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智能开关
CN204178982U (zh) 一种双常开双常闭微动开关
CN210223824U (zh) 一种变光开关
CN215869062U (zh) 一种微动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