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66261U - 一种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66261U
CN212466261U CN201922117085.2U CN201922117085U CN212466261U CN 212466261 U CN212466261 U CN 212466261U CN 201922117085 U CN201922117085 U CN 201922117085U CN 212466261 U CN212466261 U CN 2124662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ntraocular lens
supporting
posterior chamber
posteri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1708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麻健勇
冯振宇
曹晶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sion Pro (wuxi)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sion Pro (wux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sion Pro (wuxi) Ltd filed Critical Vision Pro (wuxi)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1708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662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662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662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其包括光学部分、支撑部分和支撑襻。支撑部分被支撑在睫状沟内并且与睫状沟尺寸匹配,光学部分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前表面是人工晶状体植入到人眼后离人眼角膜较近的表面,后表面是人工晶状体植入到人眼后离人眼角膜较远的表面,人工晶状体具有负的屈光度,前表面和后表面均是凹面;支撑襻设置在支撑部分四个角处,每个支撑襻具有至少两个分支脚。此结构的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人体后支撑襻支撑在睫状沟内,支撑部分的四个角处均设有支撑襻,且每个支撑襻具有至少两个分支脚,支撑点多,支撑稳定,植入人体后位置稳定性好,提高患者的术后视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晶状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
背景技术
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IOL)被植入到人眼的晶状体与虹膜之间,用以改变人眼的屈光状态,特别是纠正高度近视。良好的眼内位置稳定性是理想人工晶状体的重要特性之一,人工晶状体的支撑襻与光学部边缘相连,支撑人工晶状体在眼内处于稳定的位置。支撑襻作为人工晶状体的支撑元件,其设计对人工晶状体的位置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
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晶状体的支撑襻结构单一,支撑力不足,导致人工晶状体光学面位置不稳定,从而易导致各种并发症频繁发生,影响患者的术后视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晶状体的支撑襻结构单一、支撑力不足导致人工晶状体位置不稳定的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包括
光学部分和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被支撑在睫状沟内并且与睫状沟尺寸匹配,所述光学部分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所述前表面是所述人工晶状体植入到人眼后离人眼角膜较近的表面,所述后表面是所述人工晶状体植入到人眼后离人眼角膜较远的表面,所述人工晶状体具有负的屈光度,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均是凹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分四个角处的支撑襻,每个支撑襻具有至少两个分支脚;
所述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所用材料的折射率为1.48-1.52;所述人工晶状体的光学部分后表面曲率半径大于等于10.0mm。
可选地,上述的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每个所述支撑襻包括根端和顶端,每个所述支撑襻由各自的根端与所述支撑部分连接,所述顶端与所述根端相对,每个所述支撑襻的宽度由根端至顶端缩小。
可选地,上述的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每个所述支撑襻的宽度由根端至顶端逐渐缩小。
可选地,上述的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每个所述分支脚的宽度由靠近所述根端向靠近所述顶端缩小。
可选地,上述的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每个所述分支脚的宽度由靠近所述根端向靠近所述顶端逐渐缩小。
可选地,上述的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所述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由软性可折叠丙烯酸酯类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包括光学部分、支撑部分和支撑襻。支撑部分被支撑在睫状沟内并且与睫状沟尺寸匹配,光学部分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前表面是人工晶状体植入到人眼后离人眼角膜较近的表面,后表面是人工晶状体植入到人眼后离人眼角膜较远的表面,人工晶状体具有负的屈光度,前表面和后表面均是凹面;支撑襻设置在支撑部分四个角处,每个支撑襻具有至少两个分支脚。
此结构的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人体后支撑襻支撑在睫状沟内,支撑部分的四个角处均设有支撑襻,且每个支撑襻具有至少两个分支脚,支撑点多,支撑稳定,植入人体后位置稳定性好,提高患者的术后视功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支撑襻的宽度由根端至顶端缩小,支撑襻根部宽度最大,使支撑襻保持足够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光学部分;2-支撑部分;31-分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如图1所示,其包括光学部分1、支撑部分2和支撑襻。
其中,支撑部分2被支撑在睫状沟内并且与睫状沟尺寸匹配,光学部分1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前表面是人工晶状体植入到人眼后离人眼角膜较近的表面,后表面是人工晶状体植入到人眼后离人眼角膜较远的表面,人工晶状体具有负的屈光度,前表面和后表面均是凹面;支撑襻设置在支撑部分2四个角处,每个支撑襻具有至少两个分支脚31。
此结构的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人体后支撑襻支撑在睫状沟内,支撑部分2的四个角处均设有支撑襻,且每个支撑襻具有至少两个分支脚31,支撑点多,支撑稳定,植入人体后位置稳定性好,提高患者的术后视功能。
具体地,如图1所示,每个支撑襻具有两个分支脚31,以增加支撑点的个数使支撑更稳定。每个支撑襻包括根端和顶端,每个支撑襻通过各自的根端与支撑部分2的外边缘连接,顶端远离支撑部分2与根端相对,每个支撑襻的宽度由根端至顶端逐渐缩小,支撑襻根端宽度最大,以保证支撑襻的强度;每个分支脚31的宽度由靠近根端向靠近顶端逐渐缩小,支撑襻和分支脚31的宽度逐渐缩小,有利于支撑襻或分支脚31的弯曲,通过支撑襻或分支脚31的弯曲变形吸收虹膜施加的压缩力,使人工晶状体保持稳定,防止偏心与倾斜。
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由折射率为1.48-1.52的软性可折叠丙烯酸酯类材料制成,折射率高可使人工晶状体保持较薄厚度,增大人工晶状体与眼内组织的间隙,减小人工晶状体接触天然晶状体的风险。
人工晶状体的后表面曲率半径较小时面型较陡峭,而天然晶状体的前表面为凸面,人工晶状体在光学部分1边缘迅速与天然晶状体接近,容易发生环形尖锐接触,导致天然晶状体受到摩擦而浑浊。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晶状体的后表面曲率半径大于等于10.0mm,后面表面轮廓相比天然晶状体轮廓更圆润,人工晶状体的后表面与天然晶状体的前表面间距由内向外趋于一致,避免发生环形尖锐接触,降低白内障发生率。
作为实施例1的第一个可替换实施方式,分支脚31的宽度由靠近根端向靠近顶端还可以为阶梯式缩小,作为进一步地变形,支撑襻的宽度由根端至顶端也可以为阶梯式缩小,只要其宽度的减小有利于支撑襻或分支脚 31的弯曲,通过弯曲变形吸虹膜施加的压缩力,使得人工晶状体保持稳定即可。
作为实施例1的第二个可替换实施方式,支撑襻由根端至顶端具有相同的宽度,只要每个支撑襻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分支脚31,增加人工晶状体的支撑点个数,使支撑更稳定即可。
作为实施例1的第三个可替换实施方式,每个支撑襻上分支脚31的个数还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等等。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6)

1.一种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包括光学部分(1)和支撑部分(2),所述支撑部分(2)被支撑在睫状沟内并且与睫状沟尺寸匹配,所述光学部分(1)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所述前表面是所述人工晶状体植入到人眼后离人眼角膜较近的表面,所述后表面是所述人工晶状体植入到人眼后离人眼角膜较远的表面,所述人工晶状体具有负的屈光度,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均是凹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分(2)四个角处的支撑襻,每个支撑襻具有至少两个分支脚(31);
所述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所用材料的折射率为1.48 -1.52;所述人工晶状体的光学部分(1)后表面曲率半径大于等于1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襻包括根端和顶端,每个所述支撑襻由各自的根端与所述支撑部分(2)连接,所述顶端与所述根端相对,每个所述支撑襻的宽度由根端至顶端缩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襻的宽度由根端至顶端逐渐缩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支脚(31)的宽度由靠近所述根端向靠近所述顶端缩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支脚(31)的宽度由靠近所述根端向靠近所述顶端逐渐缩小。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由软性可折叠丙烯酸酯类材料制成。
CN201922117085.2U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 Active CN2124662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7085.2U CN212466261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7085.2U CN212466261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66261U true CN212466261U (zh) 2021-02-05

Family

ID=74414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17085.2U Active CN212466261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662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00342B1 (en) Intraocular lens with accommodative properties
AU727825B2 (en) Intraocular lens
US7354451B2 (en) Accommodating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
CA2430865C (en) Durable flexible attachment components for accommodating intraocular lens
US6190410B1 (en) Intraocular lenses
US6767363B1 (en) Accommodat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traocular lens system
US6231603B1 (en) Accommodating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US6461384B1 (en) Intraocular lenses
ES2248095T3 (es) Lentes intraoculares.
US6398809B1 (en) Intraocular lens
US4277851A (en) Intraocular anterior chamber implants
US20110313525A1 (en) Tilt Stabilizing Accommodating Intraocular Lens
US20110313522A1 (en) Pseudophakic Accommodating Intraocular Lens
US20020087210A1 (en) Intraocular
US20110313523A1 (en) Pseudophakic Accommodating Intraocular Lens
US20020193877A1 (en) Foldable iris fixated intraocular lenses
KR20100021461A (ko) 토릭 홈 렌즈
JP2010515485A (ja) 「w」調節性眼内レンズ
ITMI960181A1 (it) Lente intraoculare
CN111491589B (zh) 触觉力分布得到改善的眼内透镜平台
CN212466261U (zh) 一种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
US20040199248A1 (en) Anterior chamber phakic lens and methods of implantation
CN211271405U (zh) 一种环曲面人工晶状体
CN217772591U (zh) 人工晶体
RU2777549C2 (ru) Платформа интраокулярной линзы, имеющая улучшенное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е давления гаптического элемент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