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63058U - 开关电源主功率管驱动电路 - Google Patents

开关电源主功率管驱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63058U
CN212463058U CN202021056135.7U CN202021056135U CN212463058U CN 212463058 U CN212463058 U CN 212463058U CN 202021056135 U CN202021056135 U CN 202021056135U CN 212463058 U CN212463058 U CN 2124630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power tube
circuit
main power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5613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宪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ulwatt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Joulwatt Technology Zhangjiag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ulwatt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ulwatt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ulwatt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5613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630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630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630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 Conver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开关电源主功率管驱动电路,所述主功率管为PMOS管,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下拉电路和钳位电路,所述下拉电路第一端连接所述功率管控制端,其第二端接地,通过控制所述下拉电路导通,以驱动所述功率管充分导通;所述钳位电路第一端接收供电电压,其第二端连接所述功率管控制端,所述钳位电路导通时,将所述功率管控制端电压钳位在期望电压。本实用新型可以快速驱动功率管,工作效率高。

Description

开关电源主功率管驱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开关电源主功率管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常采用PMOS管作为开关电源的主功率管。图1示意了现有技术中,PMOS主功率管的驱动电路,现有技术通过控制开关管M1导通以驱动主功率管导通,通过控制开关管M2导通以驱动主功率管关断。但是,仅通过开关管M1的下拉主功率管,主功率管的导通速度不够快;其次,不能控制主功率管充分导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且能快速驱动功率管的开关电源主功率管驱动电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功率管导通速度不够快及不能充分导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关电源主功率管驱动电路,所述主功率管为PMOS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下拉电路和钳位电路,所述下拉电路第一端连接所述功率管控制端,其第二端接地,通过控制所述下拉电路导通,以驱动所述功率管充分导通;所述钳位电路第一端接收供电电压,其第二端连接所述功率管控制端;所述主功率管充分导通时,所述钳位电路导通,所述钳位电路将所述功率管控制端电压钳位在期望电压。
可选的,所述下拉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第一端连接所述功率管控制端,其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第一端连接主功率管控制端,其第二端接地;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导通以驱动所述功率管充分导通。
可选的,所述钳位电路导通后,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关断。
可选的,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三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第一端接收供电电压,所述第三开关管第二端连接所述功率管的控制端;通过控制所述第三开关管导通以控制所述功率管关断。
可选的,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流源和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一电阻第一端接收供电电压,其第二端连接主功率管控制端;所述第一电流源和所述第四开关管串联后连接所述功率管控制端;所述主功率管导通阶段,所述第一电流源和所述第四开关管导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驱动电路包括下拉电路和钳位电路,所述下拉电路第一端连接所述功率管控制端,其第二端接地,通过控制所述下拉电路导通,以驱动所述功率管充分导通;所述钳位电路第一端接收供电电压,其第二端连接所述功率管控制端,所述钳位电路导通时,将所述功率管控制端电压钳位在期望电压。本实用新型可以快速驱动功率管,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开关电源主功率管驱动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开关电源主功率管驱动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
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彻底的了解,在以下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了具体的细节,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较为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2所示,示意了本实用新型开关电源主功率管驱动电路实施例原理图,本实用新型主功率管为PMOS管,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下拉电路、钳位电路和开关管M4、开关管M3、第一电流源I1和第一电阻R1。所述下拉电路包括PMOS管M1和NMOS管M2,PMOS管M1源极连接主功率管控制端,其漏极接地;NMOS管M2漏极连接主功率管控制端,其源极接地。通过驱动M1管和M2管导通,以驱动主功率管充分导通。所述开关管M3和电流源I1串联后连接主功率管控制端,电流源I1和M3管在主功率管开通时始终导通,第一电阻R1上电压I1*R1维持主功率管的栅源电压VGS。为了保证主功率管下拉后的最低电平受控,在主功率管控制端连接所述钳位电路,所述钳位电路第一端接收供电电压,其第二端连接所述功率管控制端,所述钳位电路导通时,将所述功率管控制端电压钳位在期望电压,并输出使能信号EN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关断。主功率管导通后,所述使能信号EN控制NMOS管M2关断。所述开关管M4第一端接收输入电压,其第二端连接主功率管控制端,通过下拉开关管M4,驱动主功率管关断。
虽然以上将实施例分开说明和阐述,但涉及部分共通之技术,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看来,可以在实施例之间进行替换和整合,涉及其中一个实施例未明确记载的内容,则可参考有记载的另一个实施例。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开关电源主功率管驱动电路,所述主功率管为PMOS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下拉电路和钳位电路,所述下拉电路第一端连接所述功率管控制端,其第二端接地,通过控制所述下拉电路导通,以驱动所述功率管充分导通;所述钳位电路第一端接收供电电压,其第二端连接所述功率管控制端;所述主功率管充分导通时,所述钳位电路导通,所述钳位电路将所述功率管控制端电压钳位在期望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主功率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第一端连接所述功率管控制端,其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第一端连接主功率管控制端,其第二端接地;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导通以驱动所述功率管充分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电源主功率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位电路导通后,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关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电源主功率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三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第一端接收供电电压,所述第三开关管第二端连接所述功率管的控制端;通过控制所述第三开关管导通以控制所述功率管关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电源主功率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流源和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一电阻第一端接收供电电压,其第二端连接主功率管控制端;所述第一电流源和所述第四开关管串联后连接所述功率管控制端;所述主功率管导通阶段,所述第一电流源和所述第四开关管导通。
CN202021056135.7U 2020-06-10 2020-06-10 开关电源主功率管驱动电路 Active CN2124630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56135.7U CN212463058U (zh) 2020-06-10 2020-06-10 开关电源主功率管驱动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56135.7U CN212463058U (zh) 2020-06-10 2020-06-10 开关电源主功率管驱动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63058U true CN212463058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92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56135.7U Active CN212463058U (zh) 2020-06-10 2020-06-10 开关电源主功率管驱动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630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94969B (zh) 一种碳化硅半导体场效应管的驱动电路
CN101882860B (zh) 一种新型igbt驱动保护电路
CN101753085B (zh) 一种步进电机控制驱动电路
CN2650393Y (zh) 隔离式自振荡反激变换器
JP4789405B2 (ja) パワー半導体トランジスタを駆動するための回路装置
CN116155252A (zh) 一种igbt栅极驱动电路
EP2678941A2 (en) Driver circuit for a semiconductor power switch
CN113726134A (zh) 功率管驱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13585726U (zh) 一种基于mos管的驱动器
CN212463058U (zh) 开关电源主功率管驱动电路
CN102522978B (zh) 隔离型功率管驱动器
CN104883035A (zh) 一种悬浮开关管栅极电压的驱动电路
CN111669031A (zh) 开关电源主功率管驱动电路
CN213817709U (zh) 一种大功率igbt驱动控制电路
CN116032263A (zh)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的驱动电路
CN112422089A (zh) 一种大功率igbt驱动控制电路及方法
CN214001803U (zh) 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防反接保护电路
CN210273824U (zh) 一种场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的高速驱动电路
CN1190010C (zh) 大容量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驱动电路
CN207995055U (zh) 一种功率开关的驱动电路以及电机驱动器
CN218124580U (zh) 一种直流电机驱动电路
CN111211770B (zh) 一种变电压SiC MOSFET有源驱动电路
CN218734248U (zh) 一种半导体开关器件驱动电路
CN210927585U (zh) 一种自举驱动电路
CN209787037U (zh) Igbt驱动信号转换装置及变流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