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62089U - 一种fpc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fpc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62089U
CN212462089U CN202021097212.3U CN202021097212U CN212462089U CN 212462089 U CN212462089 U CN 212462089U CN 202021097212 U CN202021097212 U CN 202021097212U CN 212462089 U CN212462089 U CN 2124620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shaped
open slot
lower plate
upp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9721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君兰
董志军
黄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9721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620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620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620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FPC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均设有侧部,所述壳体包括:上板形部;下板形部,所述下板形部与所述上板形部间隔设置形成插槽,所述下板形部的上表面设有第一下固定凹槽,所述下板形部的长度比所述上板形部的长度长,所述下板形部超出所述上板形部的部分形成盖口;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上板形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板形部连接;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下固定凹槽中;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盖子不容易从壳体中脱离。

Description

一种FPC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这样的导线的FPC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1(CN 101299494 B)和现有技术2(CN 102025059 B)公开了FPC连接器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另一个的现有技术的FPC连接器,包括壳体、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和盖子,为了实现盖子与壳体转动连接,在连接器主体的两侧壁的内侧面均设有槽,该操作杆设有轴部,该轴部与槽配合实现转动连接,为了轴部顺利插入到槽中,该槽设有缺口,轴部从缺口进入到槽中。
不足之处是:在盖子转动过程中容易从缺口脱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FPC连接器,使盖子不容易从壳体中脱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FPC连接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均设有侧部,所述壳体包括:
上板形部;
下板形部,所述下板形部与所述上板形部间隔设置形成插槽,所述下板形部的上表面设有第一下固定凹槽,所述下板形部的长度比所述上板形部的长度长,所述下板形部超出所述上板形部的部分形成盖口;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上板形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板形部连接;
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
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下固定凹槽中;
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
第一弹性受压部,所述第一弹性受压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另一端连接;
第一弹性接触部,所述第一弹性受压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的一端连接;
盖子,与所述盖口盖合,所述盖子的两侧均设有轴部,所述盖子包括:
第一按压部,所述第一按压部与所述第一弹性受压部接触,当所述盖子与所述盖口盖合时,所述第一按压部作用于所述第一弹性受压部,使第一弹性受压部向下位移;
其中,所述侧部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与轴部配合,使所述盖子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开口槽的顶面设有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开口槽的底面之间形成插入口,所述轴部能从所述插入口进入到所述开口槽内,所述第一弹性受压部高于所述下板形部,使第一弹性受压部对所述第一按压部向上顶从而使所述轴部靠近所述开口槽的顶面或者使所述轴部与所述开口槽的顶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受压部设有突部,当第一弹性受压部向下位移一定距离时所述突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抵触,以阻止第一弹性受压部进一步向下位移。
优选的,所述开口槽的底面设有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止挡部的宽度,所述侧部为弹性侧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按压部设有第一凹形槽,所述第一弹性受压部与所述第一凹形槽对插。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二弹性接触部,所述下板形部的上表面设有第二下固定凹槽,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下固定凹槽,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的一端设有第二碰触部,所述盖子设有凸轮部,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凸轮部配合的凹形部。
优选的,所述侧部、所述上板形部和所述下板形部为一体化结构。
优选的,所述侧部突伸有弹性部,所述开口槽设置在所述弹性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插入口,使盖子的轴部进入到所述开口槽内,第一弹性受压部高于下板形部,使第一弹性受压部对所述第一按压部向上顶从而使所述轴部靠近所述开口槽的顶面或者使所述轴部与所述开口槽的顶面接触,这样当盖子的轴部进入开口槽中时,通过第一弹性受压部和第一止挡部共同限位,阻止盖子的轴部从插入口中脱离,此时盖子就不容易从壳体脱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的上板形部、下板形部和连接部的结构位置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导电端子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导电端子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盖子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盖子的仰视局部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盖子组装到壳体后侧部与轴部的结构位置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盖子组装到壳体后盖子、第一导电端子和壳体的结构位置剖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第一导电端子的正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壳体的侧部的局部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盖子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FPC连接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盖子容易从壳体中脱出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通过插入口,使盖子的轴部进入到所述开口槽内,第一弹性受压部高于下板形部,使第一弹性受压部对所述第一按压部向上顶从而使所述轴部靠近所述开口槽的顶面或者使所述轴部与所述开口槽的顶面接触,这样当盖子的轴部进入开口槽中时,通过第一弹性受压部和第一止挡部共同限位,阻止盖子的轴部从插入口中脱离,此时盖子就不容易从壳体脱离。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如图1至图10所示,为本申请第一个实施例: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FPC连接器包括壳体110、第一导电端子120、第二导电端子130、盖子140。
如图3至图4所示,该壳体110包括上板形部111、下板形部112、多个连接部113和两个侧部114。
该下板形部112与该上板形部111间隔设置形成插槽115。使FPC电缆通过插槽115插入该壳体110中进行电连接。
该连接部113的一端与该上板形部111连接,该连接部113的另一端与该下板形部112连接。该连接部113还可以对FPC电缆在插入方向上进行定位。
所述下板形部112的长度比所述上板形部111的长度长,所述下板形部112超出所述上板形部111的部分形成盖口116,该盖口116与盖子140盖合。
该上板形部111、该下板形部112、该多个连接部113和两个侧部114为一体结构,通过注塑成型。
所述下板形部112的上表面设有第一下固定凹槽112a和第二下固定凹槽112b。
图5所示,该第一导电端子120的材质可以是金属铜,其包括第一固定部121、第一支撑部122、第一弹性受压部123和第一弹性接触部124。
第一固定部121与第一下固定凹槽112a过盈配合,以固定在第一下固定凹槽112a中,从而将第一导电端子120组装固定在壳体110中。
该第一固定部121的一端与电路板焊接通电。
第一支撑部1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21连接,第一支撑部122的另一端与第一弹性受压部123的一端连接,第一弹性受压部123的另一端与第一弹性接触部124的一端连接。
该第一弹性接触部124的另一端设有第一碰触部124a。该第一碰触部124a与FPC电缆接触通电。
图6所示,该第二导电端子130的材质可以是金属铜,其包括第二固定部131、第二支撑部132和第二弹性接触部133。
所述第二固定部131与所述第二下固定凹槽112b过盈配合,使其固定于所述第二下固定凹槽112b中,从而将第二导电端子130组装固定在壳体110中。
该第二固定部131的一端与电路板焊接通电。
所述第二支撑部1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131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1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133连接。
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133的一端设有第二碰触部133a。该第二碰触部133a与FPC电缆接触通电。
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133的另一端设有凹形部133b。
如图7和图13所示,该盖子140包括轴部141、第一按压部142和凸轮部143。
凸轮部143与凹形部133b配合。
所述第一按压部142与所述第一弹性受压部123接触,当所述盖子140与所述盖口116盖合时,所述第一按压部142作用于所述第一弹性受压部123,使第一弹性受压部123向下位移;
其中,图9和图10所示,所述侧部114设有开口槽150,所述开口槽150与轴部141配合,使所述盖子140与所述壳体110转动连接,所述开口槽150的顶面设有第一止挡部151,所述第一止挡部151与所述开口槽150的底面之间形成插入口152,所述轴部141能从所述插入口152进入到所述开口槽150内,所述第一弹性受压部123高于所述下板形部112,使第一弹性受压部123对所述第一按压部142向上顶从而使所述轴部141与所述开口槽150的顶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组装时,盖子140的轴部141通过插入口152进入到所述开口槽150内,然后将第一导电端子120组装到壳体110中,该第一弹性受压部123高于下板形部112,使第一弹性受压部123对第一按压部142向上顶从而使轴部141与开口槽150的顶面接触,当盖子140的轴部141进入开口槽150中时,通过第一弹性受压部123和第一止挡部151共同限位,阻止盖子140的轴部141通过插入口152,这样盖子140就不容易从壳体110中脱离。
如图11所示,为本申请第二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区别如下:
当第一按压部142作用于所述第一弹性受压部123使第一弹性受压部123向下位移过大时,这样会出现盖子140的轴部141能通过插入口152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弹性受压部123设有突部123a,当第一弹性受压部123向下位移一定距离时所述突部123a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21抵触,以阻止第一弹性受压部123位移过大,这样盖子140的轴部141就不能通过插入口152。
如图12所示,为本申请第三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区别如下:
当第一按压部142作用于所述第一弹性受压部123使第一弹性受压部123向下位移过大时,这样会出现盖子140的轴部141能通过插入口152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述开口槽150的底面设有第二止挡部153,在壳体110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止挡部153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止挡部151的宽度,所述侧部114为弹性侧部114,这样第二止挡部153阻止盖子140的轴部141通过插入口152。
优选的,图2和图13所示,所述侧部114突伸有弹性部114a,所述开口槽150设置在所述弹性部114a,该第二止挡部153为锥形。由于存在第二止挡部153,盖子组装到壳体时,盖子140的轴部141需要强干涉挤入到开口槽150中,因此将开口槽150设置在弹性好的在弹性部114a上,侧部114不容易折断。
如图13所示,为本申请第四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区别如下:
所述第一按压部142的底面设有第一凹形槽142a,所述第一弹性受压部123与所述第一凹形槽142a对插,该第一凹形槽142a为开口槽。这样第一弹性受压部123受到第一凹形槽142a的槽底的压力,才会向下位移,而不是受到第一按压部142的底面压力才会向下位移,因此可以根据使用要求,通过上述结构减少第一弹性受压部123的位移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FP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均设有侧部,所述壳体包括:
上板形部;
下板形部,所述下板形部与所述上板形部间隔设置形成插槽,所述下板形部的上表面设有第一下固定凹槽,所述下板形部的长度比所述上板形部的长度长,所述下板形部超出所述上板形部的部分形成盖口;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上板形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板形部连接;
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
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下固定凹槽中;
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
第一弹性受压部,所述第一弹性受压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另一端连接;
第一弹性接触部,所述第一弹性受压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的一端连接;
盖子,与所述盖口盖合,所述盖子的两侧均设有轴部,所述盖子包括:
第一按压部,所述第一按压部与所述第一弹性受压部接触,当所述盖子与所述盖口盖合时,所述第一按压部作用于所述第一弹性受压部,使第一弹性受压部向下位移;
其中,所述侧部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与轴部配合,使所述盖子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开口槽的顶面设有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开口槽的底面之间形成插入口,所述轴部能从所述插入口进入到所述开口槽内,所述第一弹性受压部高于所述下板形部,使第一弹性受压部对所述第一按压部向上顶从而使所述轴部靠近所述开口槽的顶面或者使所述轴部与所述开口槽的顶面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FP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受压部设有突部,当第一弹性受压部向下位移一定距离时所述突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抵触,以阻止第一弹性受压部进一步向下位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FP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的底面设有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止挡部的宽度,所述侧部为弹性侧部。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FP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压部设有第一凹形槽,所述第一弹性受压部与所述第一凹形槽对插。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FP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二弹性接触部,所述下板形部的上表面设有第二下固定凹槽,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下固定凹槽,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的一端设有第二碰触部,所述盖子设有凸轮部,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凸轮部配合的凹形部。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FP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所述上板形部和所述下板形部为一体化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FP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突伸有弹性部,所述开口槽设置在所述弹性部。
CN202021097212.3U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fpc连接器 Active CN2124620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97212.3U CN212462089U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fpc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97212.3U CN212462089U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fpc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62089U true CN212462089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69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97212.3U Active CN212462089U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fpc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620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8017B (zh) 卡緣連接器
US8376764B1 (en) Card connector
US8079876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US7578689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latch
US807052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s
US6478630B1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having polarization mechanism
US8070520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US6702621B2 (en) Battery connector with dual compression terminals
JP2012151021A (ja) コネクタ
US6835100B1 (en) Multi-in-one connector structure
JP2006164943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7758387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ard restriction structure
US6857907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dapted for use with first and second electronic cards
US6129588A (en) Smart card connector having openings for exposing signal terminals of the connector and accommodating other electronic elements
US6475026B1 (en) Flat flexible cable connector
US2009004783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2462089U (zh) 一种fpc连接器
US669906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2005044595A (ja) Pcカードコネクタ組立体
JP3924677B2 (ja) カード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12199084A (ja) コネクタ装置
US20010004567A1 (en) Modular connector
US9028282B2 (en) Lower profile card edge connector
US6183271B1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avoiding displacement of terminals
US7063568B2 (en) Low profile electrical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