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61963U - 电池单元模块、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池单元模块、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61963U
CN212461963U CN202021146640.0U CN202021146640U CN212461963U CN 212461963 U CN212461963 U CN 212461963U CN 202021146640 U CN202021146640 U CN 202021146640U CN 212461963 U CN212461963 U CN 2124619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adjacent
battery cell
module
clamp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4664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文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4664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619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619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619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池单元模块、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上述电池单元模块包括壳体以及容置于壳体内的第一电芯组,第一电芯组包括至少一第一绝缘件和沿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至少两第一电芯单元,各第一电芯单元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一极耳,相邻两第一极耳相互连接,各第一绝缘件均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夹部和第二夹部,第一夹部和第二夹部之间分隔形成用于夹持相邻两第一极耳的第一夹缝,上述电池单元模块通过第一绝缘件的第一夹部与第二夹部共同将相邻两第一极耳夹持,从而将相邻两第一极耳有效固定,避免相邻两第一极耳的连接处在振动作用下出现断裂的情况,有效防止电池模组发生断路故障,从而有效提高动力电池的工作可靠性。

Description

电池单元模块、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电池单元模块、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提高电池模组的成组效率,减少电池模组内部的连接部件数量,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通常会在电池单元模块内设置多个电芯单元,并将各电芯单元依次串联连接。
电池单元模块内的各电芯单元通常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然而,经过长时间使用后,相邻两电芯单元的焊接处容易因为振动而出现断裂,从而导致电池模组出现断路故障,进而导致动力电池无法正常工作,工作可靠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单元模块、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旨在解决现有的动力电池工作可靠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单元模块,包括壳体以及容置于壳体内的第一电芯组,第一电芯组包括至少一第一绝缘件和沿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至少两第一电芯单元,各第一电芯单元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一极耳,相邻两第一极耳相互连接,各第一绝缘件均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夹部和第二夹部,第一夹部和第二夹部之间分隔形成用于夹持相邻两第一极耳的第一夹缝。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元模块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将相邻两第一极耳相连接后,将相邻两第一极耳均插入对应的第一绝缘件的第一夹缝内,既可起到有效地绝缘防护作用,又可通过第一绝缘件的第一夹部与第二夹部共同将相邻两第一极耳夹持,从而将相邻两第一极耳有效固定,避免相邻两第一极耳的连接处在振动作用下出现断裂的情况,有效防止电池模组发生断路故障,从而有效提高动力电池的工作可靠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电池单元模块还包括容置于壳体内的第二电芯组,第二电芯组包括至少一第二绝缘件和沿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至少两第二电芯单元,各第二电芯单元的两端均设有第二极耳,相邻两第二极耳相互连接,各第二绝缘件均包括第三夹部和第四夹部,第三夹部和第四夹部之间分隔形成用于夹持相邻两第二极耳的第二夹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电池单元模块内设置两电芯组,可有效提高电池模组的成组效率,减少电池模组内部的连接部件数量,从而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在相邻两第二极耳相连接后,将相邻两第二极耳均插入对应的第二绝缘件的第二夹缝内,既可起到有效地绝缘防护作用,又可通过第二绝缘件的第三夹部与第四夹部共同将相邻两第二极耳夹持,从而将相邻两第二极耳有效固定,避免相邻两第二极耳的连接处在振动作用下出现断裂的情况,有效防止电池模组发生断路故障,从而有效提高动力电池的工作可靠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各第一绝缘件与相邻的第二绝缘件对应连接成一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实现将第一电芯组与第二电芯组的桥接,从而更有效地将相邻两第一极耳和相邻两第二极耳固定,避免相邻两第一极耳的连接处和相邻两第二极耳的连接处在振动作用下出现断裂的情况,更有效地防止电池模组发生断路故障,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的工作可靠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二电芯组还包括至少一第一汇流件,相邻两第二极耳通过对应的第一汇流件相互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进一步提高相邻两第二极耳的连接稳固性,避免相邻两第二极耳的连接处在振动作用下出现断裂的情况,更有效地防止电池模组发生断路故障,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的工作可靠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电芯组还包括至少一第二汇流件,相邻两第一极耳通过对应的第二汇流件相互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进一步提高相邻两第一极耳的连接稳固性,避免相邻两第一极耳的连接处在振动作用下出现断裂的情况,更有效地防止电池模组发生断路故障,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的工作可靠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壳体的两端均设有极耳支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极耳支架将位于壳体两端位置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有效固定,有效防止电池模组内出现短路故障,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的工作可靠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壳体的内壁贴设有缓冲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起到对壳体内的电芯单元的振动缓冲作用,有效避免电芯单元因碰撞而造成损坏,延长上述电池单元模块的使用寿命,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的工作可靠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电池单元模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700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提高电池模组的成组效率和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上述电池单元模块,各电池单元模块依次串联连接。
由于上述电池模组采用了上述电池单元模块的所有实施例,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括多个上述电池模组,各电池模组依次串联连接。
由于上述动力电池采用了上述电池模组的所有实施例,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元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池单元模块的第一电芯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电池单元模块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电池单元模块中的第一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电池单元模块的第二电芯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电池单元模块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电池单元模块中的第二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绝缘件与第二绝缘件连接成一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壳体,11、极耳支架,111、第一容置槽,112、第二容置槽,20、第一电芯组,21、第一电芯单元,211、第一极耳,22、第一绝缘件,221、第一夹部,2211、第一槽口,222、第二夹部,2221、第二槽口,223、第一夹缝, 23、第二汇流件,30、第二电芯组,31、第二电芯单元,311、第二极耳,32、第二绝缘件,321、第三夹部,3211、第三槽口,322、第四夹部,3221、第四槽口,323、第二夹缝,33、第一汇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结合图1至图8所示,一种电池单元模块,包括壳体10以及容置于壳体 10内的第一电芯组20,第一电芯组20包括至少一第一绝缘件22和沿壳体10 的边长方向,例如,长边方向依次布置的至少两第一电芯单元21,各第一电芯单元21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一极耳211,相邻两第一极耳211相互连接,以实现各第一电芯单元21依次串联连接,各第一绝缘件22均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夹部221和第二夹部222,第一夹部221和第二夹部222之间分隔形成用于夹持相邻两第一极耳211的第一夹缝223。
在将相邻两第一极耳211相连接后,将相邻两第一极耳211均插入第一绝缘件22的第一夹缝223内,既可起到有效地绝缘防护作用,又可通过第一绝缘件22的第一夹部221与第二夹部222共同将相邻两第一极耳211夹持,从而将相邻两第一极耳211有效固定,避免相邻两第一极耳211的连接处在振动作用下出现断裂的情况,有效防止电池模组发生断路故障,从而有效提高动力电池的工作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图5、图6和图7所示,电池单元模块还包括容置于壳体10内的第二电芯组30,第二电芯组30包括至少一第二绝缘件32和沿壳体10的边长方向,例如,长边方向依次布置的至少两第二电芯单元31,各第二电芯单元31的两端均设有第二极耳311,以实现各第二电芯单元31依次串联连接,相邻两第二极耳311相互连接,各第二绝缘件32均包括第三夹部321 和第四夹部322,第三夹部321和第四夹部322之间分隔形成用于夹持相邻两第二极耳311的第二夹缝323。在一电池单元模块内设置两电芯组,可有效提高电池模组的成组效率,减少电池模组内部的连接部件数量,从而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在相邻两第二极耳311相连接后,将相邻两第二极耳311均插入对应的第二绝缘件32的第二夹缝323内,既可起到有效地绝缘防护作用,又可通过第二绝缘件32的第三夹部321与第四夹部322共同将相邻两第二极耳 311夹持,从而将相邻两第二极耳311有效固定,避免相邻两第二极耳311的连接处在振动作用下出现断裂的情况,有效防止电池模组发生断路故障,从而有效提高动力电池的工作可靠性。
具体地,请结合图1和图8所示,各第一绝缘件22与相邻的第二绝缘件32 对应连接成一体。更具体地,各第一绝缘件22的闭口端与各第二绝缘件32的闭口端对应连接,使各第一绝缘件22与各第二绝缘件32对应连接成一体。通过将各第一绝缘件22与相邻的第二绝缘件32对应连接成一体,可实现将第一电芯组20与第二电芯组30的桥接,从而更有效地将相邻两第一极耳211和相邻两第二极耳311固定,避免相邻两第一极耳211的连接处和相邻两第二极耳 311的连接处在振动作用下出现断裂的情况,更有效地防止电池模组发生断路故障,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的工作可靠性。
具体地,请结合图1、图5和图6所示,第二电芯组30还包括至少一第一汇流件33,相邻两第二极耳311通过对应的第一汇流件33相互连接。通过第一汇流件33将相邻两第二极耳311电性连接,可进一步提高相邻两第二极耳311 的连接稳固性,避免相邻两第二极耳311的连接处在振动作用下出现断裂的情况,更有效地防止电池模组发生断路故障,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的工作可靠性。
具体地,第一汇流件33呈套管结构,一第二电芯单元31一端的第二极耳 311从对应的第一汇流件33的一开口端插入第一汇流件33内,另一第二电芯单元31一端的第二极耳311从对应的第一汇流件33的另一开口端插入第一汇流件33内,以实现相邻两第二极耳311连接。
具体地,第一汇流件33由导电金属制成,导电金属包括但不仅限于铜、铝。
具体地,请结合图1、图5、图6和图7所示,各第二绝缘件32的第三夹部321均开设有第三槽口3211,各第二绝缘件32的第四夹部322均开设有第四槽口3221,相邻两第二极耳311插入对应的第二绝缘件32的第二夹缝323,同时,第一汇流件33插入由第三槽口3211和第四槽口3221共同形成的容置空间内,以避免第一汇流件33与第二绝缘件32发生相互干渉。
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至图3所示,第一电芯组20还包括至少一第二汇流件23,相邻两第一极耳211通过对应的第二汇流件23相互连接。通过第二汇流件23将相邻两第一极耳211电性连接,可进一步提高相邻两第一极耳211 的连接稳固性,避免相邻两第一极耳211的连接处在振动作用下出现断裂的情况,更有效地防止电池模组发生断路故障,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的工作可靠性。
具体地,第二汇流件23呈套管结构,一第一电芯单元21一端的第一极耳 211从对应的第二汇流件23的一开口端插入第二汇流件23内,另一第一电芯单元21一端的第一极耳211从对应的第二汇流件23的另一开口端插入第二汇流件23内,以实现相邻两第一极耳211连接。
具体地,第二汇流件23由导电金属制成,导电金属包括但不仅限于铜、铝。
具体地,请结合图1至图4所示,各第一绝缘件22的第一夹部221均开设有第一槽口2211,各第一绝缘件22的第二夹部222均开设有第二槽口2221,相邻两第一极耳211插入对应的第一绝缘件22的第一夹缝223,同时,第二汇流件23插入由第一槽口2211和第二槽口2221共同形成的容置空间内,以避免第二汇流件23与第一绝缘件22发生相互干渉。
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所示,壳体10的两端均设有极耳支架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极耳支架11将位于壳体10两端位置的第一极耳211和第二极耳311有效固定,有效防止电池模组内出现短路故障,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的工作可靠性。
具体地,请结合图1所示,各极耳支架11均开设有第一容置槽111和第二容置槽112,靠近壳体10的端部的第一极耳211容置于对应的第一容置槽111 内,靠近壳体10的端部的第二极耳311容置于对应的第二容置槽112内,以将靠近壳体10的端部的第一极耳211和第二极耳311有效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的内壁贴设有缓冲件(图中未示)。通过在壳体10 内设置缓冲件,有效起到对壳体10内的电芯单元的振动缓冲作用,有效避免电芯单元因碰撞而造成损坏,延长上述电池单元模块的使用寿命,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的工作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缓冲件的种类有多种,如泡棉垫、硅胶垫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单元模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70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提高电池模组的成组效率和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为金属壳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有效将各电芯单元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向外导出,有效提高电池单元模块的内部散热性能,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的工作可靠性。
具体地,壳体10为铝壳体,当然,壳体10还可采用其它导热金属制成,导热金属包括但不仅限于铜、铁。
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上述电池单元模块,各电池单元模块依次串联连接。
由于上述电池模组采用了上述电池单元模块的所有实施例,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一种动力电池,包括多个上述电池模组,各电池模组依次串联连接。
由于上述动力电池采用了上述电池模组的所有实施例,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单元模块,包括壳体以及容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电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组包括至少一第一绝缘件和沿所述壳体的边长方向依次布置的至少两第一电芯单元,各所述第一电芯单元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一极耳,相邻两所述第一极耳相互连接,各所述第一绝缘件均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夹部和第二夹部,所述第一夹部和所述第二夹部之间分隔形成用于夹持相邻两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一夹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模块还包括容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电芯组,所述第二电芯组包括至少一第二绝缘件和沿所述壳体的边长方向依次布置的至少两第二电芯单元,各所述第二电芯单元的两端均设有第二极耳,相邻两所述第二极耳相互连接,各所述第二绝缘件均包括第三夹部和第四夹部,所述第三夹部和所述第四夹部之间分隔形成用于夹持相邻两所述第二极耳的第二夹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元模块,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绝缘件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绝缘件对应连接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芯组还包括至少一第一汇流件,相邻两所述第二极耳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汇流件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组还包括至少一第二汇流件,相邻两所述第一极耳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二汇流件相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两端均设有极耳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贴设有缓冲件。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模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700mm。
9.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元模块,各所述电池单元模块依次串联连接。
10.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各所述电池模组依次串联连接。
CN202021146640.0U 2020-06-18 2020-06-18 电池单元模块、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 Active CN2124619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46640.0U CN212461963U (zh) 2020-06-18 2020-06-18 电池单元模块、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46640.0U CN212461963U (zh) 2020-06-18 2020-06-18 电池单元模块、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61963U true CN212461963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70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46640.0U Active CN212461963U (zh) 2020-06-18 2020-06-18 电池单元模块、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619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27603B1 (ko) 버스 바 홀더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배터리 팩
WO2013022211A2 (ko) 이차전지 팩
US20210066700A1 (en) Single-cell battery, battery module, power battery and electric vehicle
WO2013024989A2 (ko) 이차전지 팩
WO2019074206A1 (ko) 전극 리드 접합용 버스바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JP6400808B1 (ja) 組電池
US20210408642A1 (en) Battery module
CN216958421U (zh) 一种电池包及汇流排
WO2018016755A1 (ko) 배터리 팩
US11799176B2 (en) Battery system
CN212461963U (zh) 电池单元模块、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
KR20200030225A (ko) 배터리 모듈
CN218456137U (zh) 一种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CN216529119U (zh) 电芯模组及电池包
CN211789211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02564444U (zh) 一种软包装电池组的连接组件
JPWO2019004296A1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210429922U (zh) 一种电动车电池模组结构
CN220556618U (zh) 电池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113764789A (zh) 一种电池、电池包及汽车
CN219642996U (zh) 储能装置
CN215896621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8887440U (zh) 电池装置
CN211828998U (zh) 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汇流片及其电池组件
CN215418389U (zh) 一种锂电池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