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52594U - 预制建筑结构 - Google Patents

预制建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52594U
CN212452594U CN202020140998.6U CN202020140998U CN212452594U CN 212452594 U CN212452594 U CN 212452594U CN 202020140998 U CN202020140998 U CN 202020140998U CN 212452594 U CN212452594 U CN 212452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fabricated building
cage
building structure
cage body
soli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4099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顺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14099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525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52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525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建筑结构,包括空心部、实心部、第二笼体以及第一笼体,空心部连接于实心部且空心部的内部开设有芯槽,第二笼体设置于实心部内,第一笼体设置于实心部以及空心部内并且围设第二笼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建筑结构包括实心部和空心部,并在实心部内设置第二笼体,提高了实心部处的局部配筋率。这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建筑结构不仅减少了原材料的用量,减轻了重量,节省了制作成本;还会因第二笼体的设置使得纵向受力能力及抗剪切力能力不降反升,提高预制建筑结构的抗拉能力、抗压能力及抗震能力。

Description

预制建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技术领域中,为了便于生产加工以及减少施工时间,通常在工厂中制作好预制建筑结构,然后将预制建筑结构运输至施工现场使用。现有的预制建筑结构多为实心结构或空心结构,但实心结构存在重量过大不易运输、原材料浪费等问题;另一方面,空心结构虽然能够节省原材料,但其抗震力学性能及耐久性无法保证。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预制建筑结构,既能够减轻重量、节省原料,又能够保证其抗震力学性能及耐久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预制建筑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建筑结构,包括空心部、实心部、第一笼体以及第二笼体,所述空心部连接于所述实心部且所述空心部的内部开设有芯槽,所述第二笼体设置于所述实心部内,所述第一笼体设置于所述实心部以及所述空心部内并且围设所述第二笼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建筑结构包括实心部和空心部,并在实心部内设置第二笼体,提高了实心部处的局部配筋率。这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建筑结构不仅减少了原材料的用量,减轻了重量,节省了制作成本;还会因第二笼体的设置使得纵向受力能力及抗剪切力能力不降反升,提高预制建筑结构的抗拉能力、抗压能力、抗震能力和耐久性。同时,实心部阻止了地下水进入预制建筑结构内部,有效抵抗了地下水对预制构件内部腐蚀,确保构件的耐久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笼体延伸至所述实心部中相对远离所述空心部的端部上。
如此设置,实心部中相对远离空心部的端部也能够得到第二笼体的支撑,防止实心部的端部在使用过程中或服役过程中出现变形、混凝土脱落等缺陷,也使得预制建筑结构被埋入地下时实心部的端部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预制建筑结构能够被快速地埋入地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建筑结构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芯槽在靠近所述实心部一端的壁面上,所述第二笼体延伸至安装板并与安装板相连接。
如此设置,安装板不仅能够使第二笼体固定,防止第二笼体在服役过程中变形和错位,还能够防止芯槽相对靠近实心部的侧壁上混凝土脱落,避免第二笼体裸露在空气中,防止第二笼体的腐蚀,影响第二笼体的使用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笼体横截面的外边沿所围成图形的面积,是所述第二笼体横截面的外边沿所围成图形的面积1.1倍至30倍。
如此设置,将第二笼体与第一笼体的外边沿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之比设置在1.1倍至30倍之间,能够提高第二笼体、第一笼体与实心部的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力,提高预制建筑结构的整体结合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笼体在轴向方向的长度,是所述第二笼体在轴向方向长度的1.2至20倍。
如此设置,能够合理地提高实心部的局部配筋率,起到大幅增加预制建筑结构强度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笼体横截面的外边沿形状为圆形或者多边形。
如此设置,可根据预制建筑结构的实际用途及相应的受力情况涉及不同形状的第二笼体,以达到不同的承力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笼体包括第二轴向筋体及第二径向筋体,多根所述第二轴向筋体形成第二笼体的框架,所述第二径向筋体螺旋围绕所述第二笼体的框架;所述第二径向筋体与所述第二轴向筋体之间点焊固定。
如此设置,第二笼体加工方法简便,易于生产,同时轴向筋体与径向筋体之间的结合力强,第二笼体在使用过程中强度高,不易变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建筑结构还包括护角套,所述护角套设置在所述实心部相对远离所述空心部的端部上,及/或,所述护角套设置在所述空心部相对远离所述实心部的端部上。
如此设置,能够防止预制建筑结构在埋入地下的过程中或在服役过程中,预制建筑结构端部上的混凝土脱落,造成第二笼体或第一笼体裸露在外遭受腐蚀,使得预制建筑结构的强度下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笼体由预应力钢筋制成;及/或,
所述第二笼体由预应力钢筋或螺纹钢制成。
如此设置,在预制建筑结构在使用前,通过先张法或后张法预先对钢筋施加的预应力以形成预应力钢筋,当预制建筑结构承受由外荷载产生的拉力时,首先抵消混凝土中已有的预压力,然后预应力钢筋受力,最后随荷载增加,才能使混凝土受拉而后出现裂缝,因而延迟了预制建筑结构裂缝的出现和开展;螺纹钢是表面带肋的钢筋,由于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较大的粘结能力,整体性好,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第一笼体由预应力钢筋构成,能够使得实心部与空心部均具有较高的竖向受力能力,形成整体受力基础;第二笼体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预应力钢筋或螺纹钢,预应力钢筋能够进一步提高预制建筑结构的竖向受力能力,螺纹钢能够降低预制建筑结构的制作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笼体上设有预埋连接件,所述预埋连接件位于所述实心部相对远离所述空心部的端部。
如此设置,在建筑施工时,预制建筑结构通常需要与另一个预制建筑结构拼合以延长预制建筑结构的长度,或者在预制建筑结构的顶部连接钢筋后浇筑承台以承担上层建筑。在第二笼体上设置预埋连接件,能够增加两根预制建筑结构之间的结合率;或者提高承台的配筋率,简化预制建筑结构与承台之间的连接方式,减少受力过程中传力环节,提高桩体整体竖向受力能力,保障桩体与承台连接力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预制建筑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预制建筑结构在A-A截面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预制建筑结构在B-B截面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预埋连接件的使用示意图;
图5为两根预制建筑结构对接的使用示意图;
图6为第一个实施方式中快速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二个实施方式中快速对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预制建筑结构及承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C部的局部放大图。
100、预制建筑结构;10、空心部;20、实心部;30、第一笼体;40、第二笼体;11、芯槽;50、安装板;31、第一轴向筋体;32、第一径向筋体;41、第二轴向筋体;42、第二径向筋体;60、护角套;70、预埋连接件;311、镦头;71、收缩口;72、环形凸块;200、快速对接组件;210、第一插台;211、第一固定部;212、第一插接部;213、第一延伸部;214、第一台阶面;220、第一基座;221、第二固定部;222、翅片;230、第二插台;231、第三固定部;232、第二插接部;233、第一凹槽;240、第二基座;241、第一端面;242、第二端面;250、环扣;300、桩套箍;400、承台;410、传力筋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预制建筑结构100是指预先制作好后,运输到施工现场使用的各类桩体。预制建筑结构100可以在工厂集中生产,也可以在场地四周预制。预制建筑结构100的轴向长度及径向周长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制作,并且其配筋率能够根据搬运、吊装和压入桩时的应力设计,灵活性高。此外,预制建筑结构100属于部分挤土桩,不仅有效节省承台截面面积,节省造价,而且有利于土体在破坏后应力释放,减少因土体挤压造成桩体倾斜等现象,有利于附近其他桩体的施工。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预制建筑结构100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预制建筑结构100在A-A截面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预制建筑结构100在B-B截面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建筑结构100,应用于建筑技术领域中的基础建筑。本实施方式中,预制建筑结构100用于预制竖向受力桩。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预制建筑结构100还可以应用在其他工程领域中,如装配式建筑等,也可以用于水平受荷桩或复合受荷桩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建筑结构100包括空心部10、实心部20、第一笼体30以及第二笼体40,空心部10连接于实心部20且空心部10的内部开设有芯槽11,第二笼体40设置于实心部20内,第一笼体30设置于实心部20以及空心部10内并且围设第二笼体40。
空心部10的外周壁大致呈柱状,优选为圆柱及多边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的柱状;空心部10内部开设的芯槽11的周壁大致呈柱状,优选为圆柱形或多边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的柱状。实心部20的外周壁大致呈柱状且与空心部10外周壁的形状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建筑结构100包括空心部10和实心部20,并在实心部20内设置第二笼体40,提高了实心部20处的局部配筋率。这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建筑结构100不仅减少了原材料的用量,减轻了重量,节省了制作成本;将预制建筑结构100埋入地下时实心部20位于基础以下地震波出现频率最高的深度区域(基础以下一般2~15米),不仅能够保证预制建筑结构100的抗震能力,还会因第二笼体40的设置使得纵向受力能力及抗剪切力能力不降反升,提高预制建筑结构100的抗拉能力、抗压能力、抗震能力和耐久性,从而保证了预制建筑结构100在服役时的可靠性。另外,当芯槽11开口朝下使用时,预制建筑结构100在埋入地下时对实心部20施加压力,能够避免压强过大造成预制建筑结构100损坏的现象。当芯槽11被桩尖等外部构件堵住或芯槽11开口朝上使用时,能够阻止地下水进入预制建筑结构100内部,有效抵抗了地下水对预制建筑结构100内部腐蚀,无需填芯处理便确保了预制建筑结构100的耐久性。
具体的,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预制建筑结构100为局部空心方桩。此时,预制建筑结构100大致呈长方体状,空心部10及实心部20也大致呈长方体状,由混凝土制成,空心部10中间开设有周壁呈圆柱形的芯槽11;第二笼体40及第一笼体30均大致呈长方体状,第二笼体40设置在实心部20,第一笼体30设置在空心部10和实心部20,第一笼体30套设第二笼体40。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预制建筑结构100也可以大致呈圆柱状或者多边形(如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的柱状;芯槽11的周壁也可以呈圆柱形或多边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的柱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笼体40延伸至实心部20中相对远离空心部10的端部上。
如此设置,实心部20中相对远离空心部10的端部也能够得到第二笼体40的支撑,防止实心部20的端部在使用过程中或服役过程中出现变形、混凝土脱落等缺陷,也使得预制建筑结构100被埋入地下时实心部20的端部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预制建筑结构100能够被快速地埋入地下。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笼体40也可以位于实心部20内部,可以防止第二笼体40暴露在空气中遭受腐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预制建筑结构100还包括安装板50,安装板50设置于芯槽11在靠近实心部20一端的壁面上,第二笼体40延伸至安装板50并与安装板50相连接。
如此设置,安装板50不仅能够使第二笼体40固定,防止第二笼体40在服役过程中变形和错位,还能够防止芯槽11相对靠近实心部20的侧壁上混凝土脱落,避免第二笼体40裸露在空气中,防止第二笼体40的腐蚀,影响第二笼体40的使用强度。
具体的,安装板50为钢板。第二笼体40与安装板50之间为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笼体30横截面的外边沿所围成图形的面积,是第二笼体40横截面的外边沿所围成图形的面积1.1倍至30倍。
如此设置,将第二笼体40与第一笼体30的外边沿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之比设置在1.1倍至30倍之间,能够提高第二笼体40、第一笼体30与实心部20的混凝土之间的整体性和配筋率,提高预制建筑结构100的整体力学性能。
作为优选,第一笼体30横截面的外边沿所围成图形的面积,是第二笼体40横截面的外边沿所围成图形的面积1.15倍至5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笼体30在轴向方向的长度,是第二笼体40在轴向方向长度的1.2至20倍。
如此设置,能够合理地提高实心部20的局部配筋率,起到大幅增加预制建筑结构100强度的作用。
作为优选,第一笼体30在轴向方向的长度,是第二笼体40在轴向方向长度的1.4至15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笼体30横截面的外边沿形状为圆形或者多边形。多边形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及/或,第二笼体40横截面的外边沿形状为圆形或者多边形。多边形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如此设置,可根据预制建筑结构100的实际用途及相应的受力情况设计不同形状的第二笼体40,以达到不同的承力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笼体30由预应力钢筋制成;及/或,
第二笼体40由预应力钢筋或螺纹钢制成。
如此设置,在预制建筑结构100在使用前,通过先张法或后张法预先对钢筋施加的预应力以形成预应力钢筋,当预制建筑结构100承受由外荷载产生的拉力时,首先抵消混凝土中已有的预压力,然后预应力钢筋受力,最后随荷载增加,才能使混凝土受拉而后出现裂缝,因而延迟了预制建筑结构100裂缝的出现和开展,提高了预制建筑结构100所能承受的土体挤压、地下水冲刷、地震荷载以及自身重力的载荷等载荷。螺纹钢是表面带肋的钢筋,由于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较大的粘结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第一笼体30由预应力钢筋构成,能够使得实心部20与空心部10均具有较高的竖向受力能力,形成整体受力基础;第二笼体40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预应力钢筋或螺纹钢,预应力钢筋能够进一步提高预制建筑结构100的竖向受力能力,螺纹钢能够降低预制建筑结构100的制作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笼体40包括第二轴向筋体41及第二径向筋体42,多根第二轴向筋体41形成第二笼体40的框架,第二径向筋体42螺旋围绕第二笼体40的框架;第二径向筋体42与第二轴向筋体41之间点焊固定。
如此设置,第一笼体30的承力强度较高,并且加工简单,仅需在多根第一轴向筋体31进行轴向运输的同时,将第一径向筋体32缠绕至第一轴向筋体31形成的框架上即可,节省了工时;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在受力程度较大的位置增加第一径向筋体32螺旋围绕的圈数和加密长度,如在第一笼体30的两端部增加第一径向筋体32螺旋围绕的圈数和加密长度,防止预制建筑结构100在埋入地下时承力过大遭到结构破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二个实施例中,第一笼体30包括第一轴向筋体31及第一径向筋体32,多根第一轴向筋体31形成第一笼体30的框架,第一径向筋体32螺旋围绕第一笼体30的框架;第一径向筋体32与第一轴向筋体31之间点焊固定。
如此设置,第二笼体40及第一笼体30加工方法简便,易于生产,同时轴向筋体与径向筋体之间的结合力强,在使用过程中笼体强度高,不易变形。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径向筋体32与第一轴向筋体31之间、第二轴向筋体41及第二径向筋体42之间也可以通过卡接、捆绑等方式固定,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轴向筋体31由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PC钢棒)、不锈钢钢棒、热轧钢棒、中强度预应力钢丝、消除应力钢丝、钢绞线、预应力螺纹钢筋中的至少一者制成;及/或,
第一径向筋体32由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PC钢棒)、不锈钢钢棒、热轧钢棒、中强度预应力钢丝、消除应力钢丝、钢绞线、预应力螺纹钢筋、低碳钢热轧圆盘条、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中的至少一者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轴向筋体41由螺纹钢、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PC钢棒)、不锈钢钢棒、热轧钢棒、中强度预应力钢丝、消除应力钢丝、钢绞线、预应力螺纹钢筋中的至少一者制成;及/或,
第二径向筋体42由螺纹钢、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PC钢棒)、不锈钢钢棒、热轧钢棒、中强度预应力钢丝、消除应力钢丝、钢绞线、预应力螺纹钢筋、低碳钢热轧圆盘条、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中的至少一者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预制建筑结构100还包括护角套60,护角套60设置在实心部20相对远离空心部10的端部上,及/或,护角套60设置在空心部10相对远离实心部20的端部上。
如此设置,能够防止预制建筑结构100在埋入地下的过程中或在服役过程中,预制建筑结构100端部上的混凝土脱落,造成第二笼体40或第一笼体30裸露在外遭受腐蚀,使得预制建筑结构100的强度下降。
具体的,护角套60为不锈钢材质;护角套60的厚度为0.5mm至12mm,护角套60沿预制建筑结构100轴向方向的高度为60mm~200mm。作为优选,护角套60的厚度为1mm至8mm,护角套60沿预制建筑结构100轴向方向的高度为80mm~170mm。
请一并参阅图4,图4为图1所示预埋连接件70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笼体40上设有预埋连接件70,预埋连接件70位于实心部20相对远离空心部10的端部。
如此设置,在建筑施工时,预制建筑结构100通常需要与另一个预制建筑结构拼合以延长预制建筑结构100的长度,或者在预制建筑结构100的顶部连接钢筋后浇筑承台400以承担上层建筑。在第二笼体40上设置预埋连接件70,能够增加两根预制建筑结构100之间的结合率;或者提高承台400的配筋率,简化预制建筑结构100与承台400之间的连接方式,减少受力过程中传力环节,提高预制建筑结构100整体竖向受力能力,保障预制建筑结构100与承台连接力学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预埋连接件70具有收缩口71,用于与第二轴向筋体41或第一轴向筋体31连接;第二轴向筋体41或第一轴向筋体31与预埋连接件70连接的一端具有镦头311,收缩口71用于对镦头311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预埋连接件70在相对靠近预制建筑结构100端部的外周壁上还凸设有环形凸块72。优选的,环形凸块72的外径由预埋连接件70的端部向中部逐渐缩小;环形凸块72的外周壁为弧面。
如此设置,环形凸块72能够匀化预应力,使得第二笼体40及/或第一笼体30在进行预拉伸时能够承受的预应力更大,防止预埋连接件70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两根预制建筑结构100中的预埋连接件70可以是相同型号,也可以是不同型号,可根据工况选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预埋连接件70与预制建筑结构100一起成型。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后期将预埋连接件70与第二笼体40或第一笼体30连接。其操作步骤为,首先将预制建筑结构100端部的混凝土凿开露出第一轴向钢筋或第二轴向钢筋,然后将预埋连接件70连接至第一轴向钢筋或第二轴向钢筋的端部,然后再通过热加工在第一轴向钢筋或第二轴向钢筋的端部形成镦头311,完成连接。
预制建筑结构100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多根预制建筑结构100配合使用。例如,可以根据工况需要,将两根、三根、四根甚至更多根预制建筑结构100对接后使用。
请一并参阅图5,图5为两根预制建筑结构100对接的使用示意图。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两根预制建筑结构100的第一笼体30上均设有快速连接件,并且两个快速连接件之间能够通过快速对接组件200连接,以延长预制建筑结构100的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快速对接组件200为黑色金属材质。作为优选,快速对接组件200为碳钢或合金钢。具体的,快速对接组件200为碳钢、铬钢、铬钒钢、铬镍钢、铬钼钢、铬镍钼钢、铬锰硅钢、超高强度钢或不锈钢。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快速对接组件200也可以由其他材质构成。
请一并参阅图6,图6为第一个实施方式中快速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快速对接组件200包括第一插台210及第一基座220,第一插台210包括第一固定部211、第一插接部212以及位于第一固定部211与第一插接部212之间的第一延伸部213,第一基座220包括第二固定部221以及连接于第二固定部221的多个翅片222,第一插台210通过第一固定部211连接于其中一根预制建筑结构100的快速连接件上,第一基座220通过第二固定部221连接于另一根预制建筑结构100的快速连接件上;第一插接部212凸设于第一延伸部213上且第一插接部212与第一延伸部213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214;多个翅片222之间相互环绕设置;第一插台210能够通过翅片222的弹性扩展穿过多个翅片222所围设形成的开口,翅片222能够弹性收缩并围拢第一延伸部213,且翅片222的端面与第一插台210的第一台阶面214之间相对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快速对接组件200的使用过程为:第一插台210通过第一固定部211与其中一根预制建筑结构100中的预埋连接件70连接,第一基座220通过第二固定部221与另一根预制建筑结构100中的预埋连接件70连接;将第一插台210的第一插接部212及第一延伸部213伸入第一基座220的内壁中并沿插入方向α移动,第一插台210的第一插接部212对翅片222施加压力,使得翅片222进行弹性扩展直至第一插接部212穿过翅片222;在第一插接部212穿过翅片222的瞬间翅片222进行弹性收缩并围拢第一延伸部213,当向第一插台210施加插入方向α反向的力时,翅片222的端部会抵接在第一插接部212与第一延伸部213之间的第一台阶面214上并对第一插台210进行限位。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快速对接组件200与预埋连接件70之间安装简便,将第一插台210的第一插接部212插入第一基座220后,翅片222会弹性收缩并围拢第一基座220的延伸部,翅片222的端部抵接于第一插台210的台阶面,并且翅片222的端部与第一插台210的第一台阶面214之间的抵接面近似于环形,抵接面积大,能够保证两根预制建筑结构100之间的接合强度,尤其对抗拉性能有较大的提升;翅片222不仅能够围拢插台的第一延伸部213,还可以对第一延伸部213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第一延伸部213在径向方向摇晃。此外,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快速对接组件200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用场景广泛。
请一并参阅图7,图7为第二个实施方式中快速对接组件200的结构示意图。
第二个实施方式中的快速对接组件200包括第二插台230、第二基座240及环扣250,第二插台2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固定部231及第二插接部232,第二插接部232上开设有第一凹槽233;第二基座24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241及第二端面242;环扣250具有开口(图未示)并能够被弹性收缩,环扣250套设第二插台230并容置于第一凹槽233内;环扣250能够随与第二插台230的第二插接部232一同沿插入方向插入第二基座240内,且环扣250能够通过弹性扩展能够抵持第二基座240的第二端面242,并限制第二插台230沿插入方向的反向移动。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快速对接组件200将第二插台230的第二插接部232插入第二基座240后,环扣250能够通过弹性扩展部分弹出第一凹槽233并抵持在第二基座240的第二端面242上,环扣250与第二端面242之间的抵接面近似于环形,抵接面积大,能够保证两根预埋连接件70之间的接合强度,尤其对抗拉性能有较大的提升。此外,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快速对接组件200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用场景广泛。
可以理解的是,插入方向α可以但不限于上述方向,即使有部分角度的偏移应当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两根预制建筑结构100对接完成后,在二者交界处的周壁上设置一桩套箍300,桩套箍300用于紧固两根预制建筑结构100的对接处,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或服役过程中两根预制建筑结构100错位。
可以理解的是,两根预制建筑结构100可以为相同的预制桩,也可以是不同的预制桩;可以是实心桩,也可以是空心桩,还可以是局部空心桩;可以是方桩,也可以是管桩。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两根预制建筑结构100之间还设有涂胶层(图未示)。涂胶层填补了两根预制建筑结构100之间的空隙以及预制建筑结构100与快速对接组件200之间的空隙,防止水或氧气浸入后腐蚀第一笼体30、第二笼体40以及快速对接组件200,增加了其防腐性;当涂胶层固化后,还可以两根预制建筑结构100之间发生晃动或转动,也可以防止快速对接组件与预制建筑结构100之间发生晃动或转动,增加了预制建筑结构100的稳定性;并且固化后的涂胶层可以承受力的作用,使得两根预制建筑结构100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牢固,受力性能更佳;此外,涂胶层固化后还能起到均匀受力的作用,即使两根预制建筑结构100之间或预制建筑结构100与快速对接组件200之间有略微受力不均的情况,固化后的涂胶层也可以均衡力的作用,提高了预制建筑结构100的竖向受力能力,延长了预制建筑结构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涂胶层为膏状胶粘剂。
如此设置,膏状的胶水便于附着在预制建筑结构100的断面上上不易流动,并且在对接时膏状的胶水还可以被挤压至预制建筑结构100与快速对接组件200之间,使得快速对接组件200与预制建筑结构100之间连接紧密,整个预制建筑结构100使用稳定性更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胶粘剂为两液混合硬化胶(AB胶)。
如此设置,AB胶具有储运性能好,使用更加灵活,粘结强度高,固化后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胶粘剂为环氧树脂。
如此设置,环氧树脂粘合力强,其化学结构中含有脂肪族羟基、醚基和极为活泼的环氧基,羟基、醚基都具有很高的极性,这些均使环氧树脂有很强的粘合力,他们能牢固地粘结混凝土、石材及各种金属材料;环氧树脂AB胶可以配成不同粘度的胶水,可通过常温固化、加温固化等方式调节AB胶的固化程度,其固化时间可控制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并且,环氧树脂AB胶性能良好,固化后环氧树脂胶性能好、机械强度高、耐黄变、耐介质、耐老化时间长、电绝缘、防水防潮性能都很好,体积收缩率小;环氧树脂AB胶本身无毒,在生产中无三废排放,使用时不会给环境带来伤害,符合环保需求;此外,环氧树脂AB胶来源广泛易得,价格便宜,成本低。
请一并参阅图8,图8为预制建筑结构100及承台400的结构示意图。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预制建筑结构100与承台400配合。
在该实施方式中,预制建筑结构100中实心部20与承台400相连接。第二笼体40及第一笼体30在相对远离空心部10的端部均设置有预埋连接件70,预埋连接件70与传力筋体410固定连接,多根传力筋体410形成承台400中的受力框架,再将混凝土倒入模具中,混凝土干燥成型后形成承台400。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笼体40与第一笼体30上均设置有预埋连接件70,能够大幅提高承台400中的配筋率,不仅能够提高承台400的承力能力,还能够更好地将承台400承受的力传递至下方地基。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若承台400不需要非常高的承力能力,也可以仅有第二笼体40或第一笼体30在相对远离空心部10的端部设置预埋连接件70,预埋连接件70与传力筋体410固定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9,图9为图8所示C部的局部放大图。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预埋连接件70设有通螺纹,预埋连接件70一端与第一轴向筋体31或第二轴向筋体41螺纹连接,另一端与传力筋体410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传力筋体410为螺纹钢。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预埋连接件70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钢筋,预埋连接件70与第一轴向筋体31、第二轴向筋体41或传力筋体410之间也可采用焊接、卡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作为优选,预埋连接件70设有内螺纹,传力筋体410上设置有外螺纹,二者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连接简便,节省施工时的时间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预制建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部(10)、实心部(20)、第一笼体(30)以及第二笼体(40),所述空心部(10)连接于所述实心部(20)且所述空心部(10)的内部开设有芯槽(11),所述第二笼体(40)设置于所述实心部(20)内,所述第一笼体(30)设置于所述实心部(20)以及所述空心部(10)内并且围设所述第二笼体(4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建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笼体(40)延伸至所述实心部(20)中相对远离所述空心部(10)的端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建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建筑结构(100)还包括安装板(50),所述安装板(50)设置于所述芯槽(11)在靠近所述实心部(20)一端的壁面上,所述第二笼体(40)延伸至安装板(50)并与安装板(50)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建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笼体(30)横截面的外边沿所围成图形的面积,是所述第二笼体(40)横截面的外边沿所围成图形的面积1.1倍至30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建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笼体(30)在轴向方向的长度,是所述第二笼体(40)在轴向方向长度的1.2至20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建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笼体(40)横截面的外边沿形状为圆形或者多边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建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笼体(40)包括第二轴向筋体(41)及第二径向筋体(42),多根所述第二轴向筋体(41)形成第二笼体(40)的框架,所述第二径向筋体(42)螺旋围绕所述第二笼体(40)的框架;所述第二径向筋体(42)与所述第二轴向筋体(41)之间点焊固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建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建筑结构(100)还包括护角套(60);所述护角套(60)设置在所述实心部(20)相对远离所述空心部(10)的端部上,及/或,所述护角套(60)设置在所述空心部(10)相对远离所述实心部(20)的端部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建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笼体(30)由预应力钢筋制成;及/或,
所述第二笼体(40)由预应力钢筋或螺纹钢制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建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笼体(40)上设有预埋连接件(70),所述预埋连接件(70)位于所述实心部(20)相对远离所述空心部(10)的端部。
CN202020140998.6U 2020-01-21 2020-01-21 预制建筑结构 Active CN212452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40998.6U CN212452594U (zh) 2020-01-21 2020-01-21 预制建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40998.6U CN212452594U (zh) 2020-01-21 2020-01-21 预制建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52594U true CN212452594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80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40998.6U Active CN212452594U (zh) 2020-01-21 2020-01-21 预制建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525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72976A (zh) * 2020-01-21 2020-05-19 许顺良 预制建筑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72976A (zh) * 2020-01-21 2020-05-19 许顺良 预制建筑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61138A (zh) 一种预制建筑结构
CN211898332U (zh) 一种预制建筑结构
CN212452594U (zh) 预制建筑结构
CN111335300A (zh) 预制建筑结构
CN212294622U (zh) 预制建筑结构
CN212452596U (zh) 一种预制建筑结构
CN212294623U (zh) 预制建筑结构
CN211898333U (zh) 一种预制建筑结构
CN211898334U (zh) 一种预制建筑结构
CN212452595U (zh) 预制建筑结构
CN212452597U (zh) 一种预制建筑结构
CN211898335U (zh) 一种预制建筑结构
CN212294628U (zh) 预制建筑结构
CN212294625U (zh) 预制建筑结构
CN111206570A (zh) 一种预制建筑结构
CN212294624U (zh) 一种预制建筑结构
CN111441341A (zh) 预制建筑结构
CN111172976A (zh) 预制建筑结构
CN212452593U (zh) 预制建筑结构
CN212452598U (zh) 一种预制建筑结构
CN111172977A (zh) 预制建筑结构
CN111172975A (zh) 预制建筑结构
CN212477702U (zh) 预制建筑结构
CN211690311U (zh)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CN111206571A (zh) 一种预制建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