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50996U - 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50996U
CN212450996U CN202021105472.0U CN202021105472U CN212450996U CN 212450996 U CN212450996 U CN 212450996U CN 202021105472 U CN202021105472 U CN 202021105472U CN 212450996 U CN212450996 U CN 2124509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black
water
treatment device
filter p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0547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明磊
陈维勇
任立媛
蒋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Urban &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Urban &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Urban &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2110547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509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509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509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包括水体处理机构、压滤机、电解池以及杀菌池,所述水体处理机构包括桶体、电机、混凝腔室、吸附腔室、旋转轴、搅拌叶片以及活性炭搅拌板,所述电机设于桶体上端,电机的输出端与旋转轴连接,所述搅拌叶片与活性炭搅拌板均连接在旋转轴上;所述压滤机上设有若干个压滤板,且压滤板上设有可拆卸式的堵物板,所述搅拌叶片设于混凝腔室内,所述活性炭搅拌板设于吸附腔室内。本实用新型采用多重过滤吸附、电解、消毒来处理黑臭水体,可以充分的将黑臭水体中的杂质、有机物、细菌、颜色等去除,并且可以减少装置能源的损耗,使得处理过程更加高效。

Description

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黑臭水体是指因过量纳污、超出其水环境容量而导致变黑、发臭,通常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水质标准,溶解氧小于2.0mg/L。多位于人口密集、污染负荷强度大、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区域,主要包括城市建成区、城乡结合部、县城及中心镇等区域内水体。
黑臭水体成因:(1)外源有机物和氨氮消耗水中氧气:当溶解氧下降到一个过低水平时,大量有机物在厌氧菌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产生硫化氢、胺、氨和其他带异味易挥发的小分子化合物,从而散发出臭味。同时,厌氧条件下,沉积物中产生的甲烷、氮气、硫化氢等难溶于水的气体,在上升过程中携带污泥进入水相,使水体发黑。(2) 内源底泥中释放污染:当水体被污染后,部分污染物日积月累,通过沉降作用或随颗粒物吸附作用进入到水体底泥中。在酸性、还原条件下,污染物和氨氮从底泥中释放,厌氧发酵产生的甲烷及氮气导致底泥上浮。(3)不流动和水温升高的影响:丧失生态功能的水体,往往流动性降低或完全消失,直接导致水体复氧能力衰退,局部水域或水层亏氧问题严重,形成适宜蓝绿藻快速繁殖的水动力条件,增加水华暴发风险,引发水体水质恶化。此外,水温的升高将加快水体中的微生物和藻类残体分解有机物及氨氮速度,加速溶解氧消耗,加剧水体黑臭。
目前常见的一些黑臭水体的处理装置多是将黑臭水体直接通过水泵抽至沉淀池中,并在沉淀池中加入沉淀剂来沉淀水体中的污泥等有形杂质,但是沉淀的杂质还需要再次进行清理,较为繁琐,且能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主要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压滤机、水体处理机构、电解池和杀菌池,所述水体处理机构包括桶体,所述桶体内部的上侧为混凝腔室,下侧为吸附腔室,所述混凝腔室和所述吸附腔室均设置有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和料口,所述混凝腔室的进水管道连接有水泵,所述混凝腔室的出水管道与所述压滤机的进液管连接,所述吸附腔室的进水管道与所述压滤机的出液管连接,所述吸附腔室的出水管道与电解池连接,所述桶体内部的中心位置还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旋转轴、电机、搅拌叶片和活性炭搅拌板,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桶体的顶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桶体外壁贯穿设置在所述混凝腔室和所述吸附腔室之间,所述旋转轴在所述混凝腔室的部分固定设置有若干片搅拌叶片,所述旋转轴在所述吸附腔室的部分固定设置有若干片活性炭搅拌板。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压滤机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设置有底盘,所述支架上依次设置有驱动端、移动端和固定端,所述驱动端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一端上,所述驱动端用于驱动所述移动端移动,所述固定端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上,所述固定端和所述移动端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压滤板,且所述压滤板设置在所述底盘的正上方。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压滤板内设有集物腔和滤液腔,所述集物腔与所述滤液腔之间设置有滤板,所述压滤板内还设置有进液孔和出液孔,所述进液孔从所述压滤板上端和所述集物腔连接,所述出液孔从所述压滤板下端和所述滤液腔连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端上设置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混凝腔室的出水管道与所述进液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液孔连接,所述吸附腔室的进水管道与所述出液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孔连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液管的内径与所述进液孔的孔径相等,所述出液管的内径与所述出液孔的孔径相等。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压滤板的下端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滑槽上可拆卸式的安装有堵物板。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堵物板的两侧对应所述限位槽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用于嵌套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解池与所述杀菌池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电解池内设置有电解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的水体处理机构采用了一个搅拌桶内分成两个工作腔室,两个处理机构通过同一电机进行驱动,混凝腔室和吸附腔室同时进行处理,黑臭水体进入混凝腔室内,从料口处加入混凝剂,杂质凝结后经过压滤机的过滤可以达到物液分离的效果,过滤后的液体进入吸附腔室中,吸附腔室中的活性炭搅拌板可以对滤液进行进一步的清理,两个处理过程同时进行,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增加了装置处理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在取出压滤板中的杂质时,将堵物板从压滤板中抽出,杂质从堵物板处的间隙处直接掉落至底盘上,方便清理;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性高,设计合理,便于实现。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水体处理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活性炭搅拌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压滤机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压滤板与堵物板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堵物板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水体处理机构;101、桶体;102、电机;103、混凝腔室;104、吸附腔室;105、旋转轴;106、搅拌叶片;107、活性炭搅拌板;2、压滤机;201、驱动部;202、移动端;203、支架;204、压滤板;2040、进液孔;2041、滤板;2042、集物腔;2043、滤液腔; 2044、出液孔;2045、堵物板;2046、限位条;205、固定端;206、进液管;207、出液管;208、底盘;3、电解池;4、杀菌池。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6,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包括水体处理机构1、压滤机2、电解池3以及杀菌池4,水体处理机构1包括桶体101、电机102、混凝腔室103、吸附腔室104、旋转轴105、搅拌叶片106以及活性炭搅拌板107,电机102设于桶体101上端,电机102的输出端与旋转轴105连接,搅拌叶片106与活性炭搅拌板107均连接在旋转轴105上;搅拌叶片106设于混凝腔室103内,活性炭搅拌板107 设于吸附腔室104内,混凝腔室103与吸附腔室104的外壁上均设有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和料口;混凝腔室103上的进水管道连接有水泵,且混凝腔室103上的出水管道与进液管206连接,吸附腔室104上的进水管道与出液管207连接,且吸附腔室104上的出水管道与电解池 3连接;
黑臭水体进入混凝腔室103内,从料口处加入混凝剂,杂质凝结后经过压滤机2的过滤可以达到物液分离的效果,过滤后的液体进入吸附腔室104中,吸附腔室104中的活性炭搅拌板107可以对滤液进行进一步的清理,两个处理过程同时进行,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增加了装置处理的效率;
压滤机2上设有若干个压滤板204,且压滤板204上设有可拆卸式的堵物板2045;压滤机2包括支架203、设于支架203一端的驱动部201、连接在驱动部201输出端上的移动端202、设于支架203另一端的固定端205、设于固定端205上的进液管206和出液管207、设于支架203底部的底盘208,压滤板204设于支架203上,且压滤板204位于底盘208的正上方;压滤板204内设有进液孔2040、集物腔2042、滤液腔2043、滤板2041和出液孔2044,集物腔2042与滤液腔2043之间设有滤板2041;进液孔2040的直径与进液管206 的内径相同,出液孔2044的直径与出液管207的内径相同;压滤板 204的下端设有滑槽,堵物板2045设于滑槽内,滑槽内壁上设有限位槽;堵物板2045上连接有限位条2046,限位条2046设于限位槽中;
在取出压滤板204中的杂质时,将堵物板2045从压滤板204中抽出,杂质从堵物板2045处的间隙处直接掉落至底盘208上,方便清理;
电解池3与杀菌池4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连接管上设有阀门,电解池3内设有电解机,电解机为现有技术,电解机的工作电压为 10~380V,两电极间的电压为1~10V,电流密度为10~600mA/cm2,电解槽内的电极为石墨、钛、铁、铝、锌、铜、铅、镍、钼、铬、合金、有贵金属氧化物涂层的钛电极或有纳米催化贵金属氧化物涂层的惰性电极中的一种,纳米催化惰性电极的表层涂覆有晶粒为10~ 60nm的贵金属氧化物惰性催化涂层,纳米催化惰性电极的基板为钛板、其它金属板或塑料板。
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压滤机(2)、水体处理机构(1)、电解池(3)和杀菌池,所述水体处理机构(1)包括桶体(101),所述桶体(101)内部的上侧为混凝腔室(103),下侧为吸附腔室(104),所述混凝腔室(103)和所述吸附腔室(104)均设置有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和料口,所述混凝腔室(103)的进水管道连接有水泵,所述混凝腔室(103)的出水管道与所述压滤机(2)的进液管(206)连接,所述吸附腔室(104)的进水管道与所述压滤机(2)的出液管(207)连接,所述吸附腔室(104)的出水管道与电解池(3)连接,所述桶体(101)内部的中心位置还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旋转轴(105)、电机(102)、搅拌叶片(106)和活性炭搅拌板(107),所述电机(102)设置在所述桶体(101)的顶端,所述电机(102)的输出轴与所述旋转轴(105)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105)穿过所述桶体外壁贯穿设置在所述混凝腔室(103)和所述吸附腔室(104)之间,所述旋转轴(105)在所述混凝腔室(103)的部分固定设置有若干片搅拌叶片(106),所述旋转轴(105)在所述吸附腔室(104)的部分固定设置有若干片活性炭搅拌板(1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滤机(2)包括支架(203),所述支架(203)的底部设置有底盘(208),所述支架(203)上依次设置有驱动端、移动端(202)和固定端(205),所述驱动端设置在所述支架(203)的一端上,所述驱动端用于驱动所述移动端(202)移动,所述固定端(205)设置在所述支架(203)的另一端上,所述固定端(205)和所述移动端(202)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压滤板(204),且所述压滤板(204)设置在所述底盘(208)的正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滤板(204)内设有集物腔(2042)和滤液腔(2043),所述集物腔(2042)与所述滤液腔(2043)之间设置有滤板(2041),所述压滤板(204)内还设置有进液孔(2040)和出液孔(2044),所述进液孔(2040)从所述压滤板(204)上端和所述集物腔(2042)连接,所述出液孔(2044)从所述压滤板(204)下端和所述滤液腔(204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205)上设置有进液管(206)和出液管(207),所述混凝腔室(103)的出水管道与所述进液管(206)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液管(206)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液孔(2040)连接,所述吸附腔室(104)的进水管道与所述出液管(207)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液管(207)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孔(204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206)的内径与所述进液孔(2040)的孔径相等,所述出液管(207)的内径与所述出液孔(2044)的孔径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滤板(204)的下端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滑槽上可拆卸式的安装有堵物板(204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物板(2045)的两侧对应所述限位槽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条(2046),所述限位条(2046)用于嵌套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池(3)与所述杀菌池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电解池(3)内设置有电解机。
CN202021105472.0U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 Active CN2124509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05472.0U CN212450996U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05472.0U CN212450996U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50996U true CN212450996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70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05472.0U Active CN212450996U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509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23955A (zh) * 2021-03-29 2021-06-25 江西清绿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高塔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23955A (zh) * 2021-03-29 2021-06-25 江西清绿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高塔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5967B (zh) 一种处理餐饮废水的装置及方法
WO2013156002A1 (zh) 一种纳米催化电解絮凝气浮装置
US20130264197A1 (en) Nanocatalytic electrolysis and flocculation apparatus
CN107162118A (zh) 一种适用于水源水污染物去除的阴阳极内置式陶瓷微滤膜反应器
CN102633324B (zh) 具有膜过滤功能的电解装置
CN209522646U (zh) 一种生物接触氧化高效沉淀一体化设施
CN111517428B (zh) 一种脱除pta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处理工艺及系统
CN202519115U (zh) 一种纳米催化电解絮凝气浮装置
CN212450996U (zh) 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
CN206289080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05773495U (zh) 一种光电催化净化水处理装置
CN208182760U (zh) 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设备
CN211471172U (zh) 一种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CN209322529U (zh) 一种圆筒旋转型电极有机污废水处理装置
CN202688048U (zh) 一种具有膜过滤功能的电解装置
CN206590956U (zh) 一种一体式气体内循环厌氧折流板膜生物反应器
CN212610147U (zh) 一种电镀废水处理回用装置
CN2498143Y (zh) 用于废水微电解-磁混凝净化处理装置中的微电解反应器
CN108328816A (zh) 研磨废水处理工艺
CN209619085U (zh) 一种工业废水的预处理装置
CN202116407U (zh) 一种处理餐饮废水的装置
CN111348788A (zh) 一种用电化学方法处理污水的一体化装置
CN207498133U (zh) 一种处理有机污废水的旋转电极生物膜反应装置
CN214457372U (zh) 一种化学氧化与电化学联合处理有机废水的装置
CN206308183U (zh) 电絮凝陶瓷微滤膜净化微污染水源水的耦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290 No. 483, Nanzhou Road, Haizh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290 No. 483, Nanzhou Road, Haizh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URBAN &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0290 No. 483, Nanzhou Road, Haizh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0290 No. 483, Nanzhou Road, Haizh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