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37430U - 一种口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37430U
CN212437430U CN202020750123.8U CN202020750123U CN212437430U CN 212437430 U CN212437430 U CN 212437430U CN 202020750123 U CN202020750123 U CN 202020750123U CN 212437430 U CN212437430 U CN 2124374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protection
ear
arc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501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华
闵宇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isco Xing Purification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isco Xing Purification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isco Xing Purification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isco Xing Purification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501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374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374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374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罩,其包括口罩主体及连接于口罩主体两侧的耳带,所述口罩主体包括两片弯折形成的呈对称设置的防护片,两片所述防护片包覆于人脸口鼻处的侧边互相固定,相邻所述防护片的连接处呈圆弧形设置。本发明将防护片的连接处设置为圆弧形,此时减小了口罩与人脸之间的空间的体积,减少了该空间内堆积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减少了人体吸入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使人体不易感到不适。

Description

一种口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口罩。
背景技术
目前口罩进行了大量的使用,而为了使口罩的使用更加方便,口罩的结构进行了多种改变。
中国专利CN204181010U公开的一种折叠式口罩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口罩本体和耳扣,所述口罩本体包括两层丙纶无纺布、一层熔喷无纺布和一层普通无纺布;两层丙纶无纺布分别位于口罩本体的最外层和最内层,所述熔喷无纺布和普通无纺布分别位于两层丙纶无纺布之间,且普通无纺布与内层的丙纶无纺布接触。
上述口罩在使用时,口罩的弯折处与人脸之间留有空间,此时在人体呼出二氧化碳时,会有部分的二氧化碳残留于人脸与口罩之间的空间内,人体在吸入氧气时会将残留的二氧化碳再次吸入,此时会导致人体吸入的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而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碳含量会使人体感到不适。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罩,减少口罩与人脸至今存留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减少被人体重新吸入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使人体不易感到不适。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口罩,包括口罩主体及连接于口罩主体两侧的耳带,所述口罩主体包括两片弯折形成的呈对称设置的防护片,两片所述防护片包覆于人脸口鼻处的侧边互相固定,相邻所述防护片的连接处呈圆弧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相邻防护片的连接处设置为圆弧形,此时减少了口罩本体与人脸口鼻处之间的空间的体积,从而在人呼出二氧化碳时口罩本体与人脸之间的空间内留存的二氧化碳更少,从而降低了被人体吸入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使人体不易感到不适。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口罩主体上端连接有鼻梁条,所述鼻梁条同时与两块防护片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鼻梁条使防护片与鼻梁处贴合,使空气不易从防护片与鼻梁之间的间隙进入口罩与人脸之间,从而使口罩的防护更好。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护片上端与人脸接触的位置均设置呈圆弧状的让位弧,所述让位弧朝向鼻梁条方向凹陷,在使用状态下,所述让位弧位于鼻梁两侧,且所述让位弧均位于眼睛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口罩穿戴时,利用让位弧使防护片上端不会直接抵接于人脸,从而使口罩的使用者不易感到不适。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护片均设置有若干压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痕在加工时其材质会较硬,此时可对防护片进行支撑从而使防护片不会直接贴紧口鼻,从而使口罩的使用过程不易感到不适。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压痕为两个且将防护片由上至下三等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每个压痕所支撑的防护片的面积大致相同,从而使压痕对防护片的支撑效果更好。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护片包括远离相邻防护片的连接位置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朝向远离相邻防护片的连接位置的方向延伸,所述耳带连接于延伸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延伸部增加了口罩与人脸的接触面积,从而口罩不易使人脸产生痕迹,从而使口罩的使用过程不易使人体产生不适。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使用状态下,所述耳带与防护片连接处的受力方向,与,压痕的方向保持平行,且所述耳带与防护片的连接处分别靠近一条压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耳带对防护片施加朝向两个方向的力,此时压痕两侧的防护片会形成一定的夹角,此时防护片更加不易与口鼻处贴合,从而使口罩的使用过程更加舒适。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耳带远离防护片的位置均连接有连接绳,在使用状态下,相邻耳带的连接绳形成绳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接绳对耳带施加远离防护片的力,从而减少耳带与耳朵之间的力,使口罩在使用时耳朵不易感到不适。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耳带均套接有沿其滑动的绳套,所述连接绳均固定于绳套外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绳套沿耳带滑动,从而使绳套处于耳带的中间位置,此时耳带受到的力远离防护片,使耳带对耳朵施加的力更小,进而使人体感到更加舒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将防护片的连接处设置为圆弧形,此时减小了口罩与人脸之间的空间的体积,减少了该空间内堆积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减少了人体吸入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使人体不易感到不适;
2、利用连接绳减小耳带对耳朵的压力,从而使口罩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不易感到不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1用于展示防护片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用于展示耳带附带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口罩主体;11、防护片;111、熔喷布;112、普通无纺布;12、鼻梁条;13、让位弧;14、压痕;15、延伸部;2、耳带;21、绳套;22、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口罩,包括口罩主体1及连接于口罩主体1的耳带2,口罩主体1包括两片弯折形成的呈对称设置的防护片11,两片防护片11包覆于人脸口鼻处的侧边相互焊接,且两片防护片11的焊接处呈圆弧形设置,圆弧朝向远离人脸口部的方向突出。如图2所示,防护片11包括设置于中间的一层熔喷布111、设置于熔喷布111两侧的普通无纺布112,熔喷布111及普通无纺布112之间通过侧边的焊接连接。通过将相邻防护片11的焊接处设置为圆弧形,此时减少了口罩本体与人脸口鼻处之间的空间的体积,从而在人呼出二氧化碳时口罩本体与人脸之间的空间内留存的二氧化碳更少,从而降低了被人体吸入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使人体不易感到不适。
如图2所示,口罩主体1的上端还设置有鼻梁条12,鼻梁条12同时与两块防护片11连接,鼻梁条12位于熔喷布及远离人脸的普通无纺布之间,且围绕鼻梁条12将熔喷布与两块普通无纺布之间的间隙焊接,从而对鼻梁条12的位置进行限定,同时利用鼻梁条12对口罩本体的形状进行限定,使口罩主体1与鼻梁上端贴合,提高口罩主体1的防护作用。
如图1所述,由于在使用口罩时,需要使防护片11的弯折处与鼻梁贴合,此时防护片11上端靠近鼻梁条12的位置会顶住人脸,从而使口罩的使用者感到不适,因此防护片11上端与人脸接触的位置均设置有呈圆柱状的让位弧13,让位槽朝向鼻梁条12的方向凹陷。在使用状态下,让位弧13位于鼻梁的两侧,且位于眼睛的下方,此时在将防护片11朝向鼻梁的凹陷处弯折时,防护片11不会直接顶住人脸,从而使口罩在被使用过程中使用者不易感到不适。
如图1所示,由于防护片11的材质较为柔软,此时在使用时易贴紧于口鼻处,从而影响使用者的呼吸,因此两片防护片11均设置有两条压痕14,两条压痕14均为将熔喷布与普通无纺布焊接形成,两条压痕14将防护片11由上至下三等分。压痕14在焊接之后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变硬,此时口罩在使用时防护片11不易与人脸的口部处贴紧,从而口罩在使用时不会对使用者产生影响。
如图1所示,由于口罩在使用时耳带2会对防护片11施加朝向人脸方向的力,此时人脸与防护片11的接触位置易产生痕迹,同时也会导致使用者感到不适。因此防护片11包括远离相邻防护片11的焊接位置的延伸部15,延伸部15朝向远离相邻防护片11的焊接位置的方向延伸,耳带2焊接于防护片11远离人脸的一侧。在使用状态下,压痕14的方向,与,耳带2及防护片11的连接处的受力方向保持平行,且耳带2与防护片11的连接处分别靠近一条压痕14。此时通过延伸部15增加了人脸与口罩主体1之间的接触米面积,此时在口罩使用时减少了口罩主体1与人脸之间的压强,减少口罩主体1使人脸产生的痕迹的深度,使用者不易感到不适,同时利用耳带2对口罩主体1施力,使压痕14两侧的口罩主体1产生一定的夹角,此时口罩主体1更加不易与口鼻处贴合,使用者不易感到不适。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防护片11贴合于人脸并将耳带2套接于耳朵,之后捏一下鼻梁条12使其与鼻梁贴合。
实施例2: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耳带2均套接有一个绳套21,绳套21沿耳带2滑动,绳套21的侧壁均焊接有一根连接绳22,在使用状态下,相邻耳带2的连接绳22打结并形成一个绳结,此时使耳带2不会直接对耳后施加压力,此时使用者不易感到耳朵疼,从而使口罩的使用更加舒适。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防护片11贴合于人脸并将耳带2套接于耳朵,之后捏一下鼻梁条12使其与鼻梁贴合,拉动两根连接绳22相互靠近,使耳带2不再拉紧耳朵,最后将两根连接绳22系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口罩主体(1)及连接于口罩主体(1)两侧的耳带(2),所述口罩主体(1)包括两片弯折形成的呈对称设置的防护片(11),两片所述防护片(11)包覆于人脸口鼻处的侧边互相固定,相邻所述防护片(11)的连接处呈圆弧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主体(1)上端连接有鼻梁条(12),所述鼻梁条(12)同时与两块防护片(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片(11)上端与人脸接触的位置均设置呈圆弧状的让位弧(13),所述让位弧(13)朝向鼻梁条(12)方向凹陷,在使用状态下,所述让位弧(13)位于鼻梁两侧,且所述让位弧(13)均位于眼睛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片(11)均设置有若干压痕(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痕(14)为两个且将防护片(11)由上至下三等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片(11)包括远离相邻防护片(11)的连接位置的延伸部(15),所述延伸部(15)朝向远离相邻防护片(11)的连接位置的方向延伸,所述耳带(2)连接于延伸部(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在使用状态下,所述耳带(2)与防护片(11)连接处的受力方向,与,压痕(14)的方向保持平行,且所述耳带(2)与防护片(11)的连接处分别靠近一条压痕(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带(2)远离防护片(11)的位置均连接有连接绳(22),在使用状态下,相邻耳带(2)的连接绳(22)形成绳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带(2)均套接有沿其滑动的绳套(21),所述连接绳(22)均固定于绳套(21)外壁。
CN202020750123.8U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口罩 Active CN2124374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50123.8U CN212437430U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口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50123.8U CN212437430U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口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37430U true CN212437430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65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50123.8U Active CN212437430U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口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374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45428U (zh) 一种大小可调节的防护口罩
CN212437430U (zh) 一种口罩
CN212233235U (zh) 一种无耳绳蝶形鼻罩
CN210382751U (zh) 一种方便佩戴的口罩
CN212347400U (zh) 一种急诊科用舒适型吸氧罩
CN213428510U (zh) 一种佩戴舒适的口罩
KR200433854Y1 (ko) 일회용 방진 마스크
CN210250910U (zh) 吸气与呼气分离口罩改良结构
CN212574205U (zh) 一种医用防护口罩
CN205492692U (zh) 医用口罩
CN212088238U (zh) 一种新型口罩
CN212437411U (zh) 一种成人口罩
CN213045317U (zh) 一种大小可调且舒适度高的口罩
WO2013107095A1 (zh) 一种带有呼气阀的口罩
CN113142715A (zh) 一种带透气改善功能的医用外科口罩
CN213639783U (zh) 一种佩戴后呈立体结构的平面口罩
CN2207848Y (zh) 易拉带口罩
CN206284439U (zh) 防尘防起雾立体口罩
CN212728911U (zh) 一种新型一次性防护口罩
CN214483379U (zh) 一种一次性防护口罩
CN214340297U (zh) 一种病毒防护口罩
CN219306097U (zh) 一种复合型口罩
JP3237336U (ja) マスク
CN214547384U (zh) 一种鸭嘴型医用口罩
CN212325524U (zh) 一种口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