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36747U - 一种循环蓄水式园区绿化养护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循环蓄水式园区绿化养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36747U
CN212436747U CN202021615948.5U CN202021615948U CN212436747U CN 212436747 U CN212436747 U CN 212436747U CN 202021615948 U CN202021615948 U CN 202021615948U CN 212436747 U CN212436747 U CN 2124367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ainwater
pipe
communicated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1594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婷婷
景翠翠
程明
周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infeng road and Bridg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Shix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Shix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Shix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1594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367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36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367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蓄水式园区绿化养护系统,属于市政绿化工程领域,该绿化带养护系统包括雨水斗,用于接收屋顶排水沟的雨水;集水桶,用于储存雨水,所述集水桶顶部通过第一雨水管与雨水斗连通;养护盒,用于种植苗木,所述养护盒通过第二雨水管与集水桶连通。该绿化带养护系统不仅可以对雨水进行存储,当天气晴朗时,被集水桶储存的雨水还可以通过第二雨水管持续不断的对养护盒内的土壤进行供水,以此保持土壤湿润,减少绿化带的浇灌频次,节约了水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循环蓄水式园区绿化养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绿化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循环蓄水式园区绿化养护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一种城市综合利用雨水的建设理念,是指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可以对降雨具有良好的弹性去应对。当下雨时,通过城市特定的排水结构或特定道路材料可将雨水渗入到地下等方式储存,被储存的水可用于道路清洁或绿化带绿化养护。
现有技术的“海绵城市”的建设仍然处于试验阶段,尤其是针对封闭式园区,例如办公园区、小区或工业园区内的“海绵城市”建设仍然是技术空白,这就导致了雨水无法得到收集和利用,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与“海绵城市”的发展趋势相悖。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蓄水式园区绿化养护系统,该养护系统可以实现雨水的收集存储,并直接作用于园区的绿化草坪,大大提高了园区降水资源的利用,填补了技术空白,促进了“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
具体为一种循环蓄水式园区绿化养护系统,该绿化养护系统包括
雨水斗,用于接收屋顶排水沟的雨水;
集水桶,用于储存雨水,集水桶顶部通过第一雨水管与雨水斗连通;
养护盒,用于种植苗木,养护盒通过第二雨水管与集水桶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养护盒顶部设有苗木盒,苗木盒顶部为开口结构,苗木盒中部设有滤网结构,苗木盒内部底面还设有若干通水装置,通水装置将苗木盒与底腔结构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通水装置为底部开口顶部封口的筒状结构,通水装置侧壁开设有第一通水孔,通水装置内侧壁对应第一通水孔的位置设有挡板装置,挡板装置只允许水流从通水装置外部单向流入到通水装置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若干通水装置呈若干列分布于苗木盒底部,每一列所述的通水装置顶部通过滴灌管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第一通水孔的高度低于所述滤网结构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第二雨水管包括
直管,与集水桶底部连通,且所述直管还包括用于控制直管水流开关的直管阀门;
三通管,三通管顶部与所述直管底部连通,三通管左端与所述底腔结构连通,三通管右端连通有第一排水管;
底腔阀门,用于控制底腔结构和第二雨水管之间的连通状态;
排水阀门,用于控制第二雨水管的排水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集水桶底部设有底座,集水桶高度高于养护盒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挡板装置包括封板和限位装置,
封板的面积大于第一通水孔的面积,封板底部设有第二通水孔,封板底部与第一通水孔下方所在的通水装置内侧壁铰接,当封板闭合时,第二通水孔位于第一通水孔的下方;
限位装置包括两个“L型”档条,对称分布于第一通水孔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集水桶顶部开设有用于调节集水桶内部气压的气压口,气压口开口处螺纹连接有气压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集水桶还包括第二排水管和自来水管,第二排水管入水口位于集水桶警戒水位处,第二排水管的排水口与市政下水道连通;自来水管出水口与集水桶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降雨时,雨水会有两条流动路线流入到该绿化养护系统内。第一条路线是雨水透过草坪土壤,渗入到养护盒内,雨水可以在养护盒内得到存储,被存储的雨水还可以长时间保持养护盒内草坪土壤的湿润;第二条路线是雨水通过雨水斗,经第一雨水管流入到集水桶内存储,在集水桶内的雨水不仅可以持续给养护盒补水,同时当集水桶附近发生火灾时,集水桶内的常备水也可以用于灭火。因此该绿化养护系统不仅可以对雨水进行存储,当天气晴朗时,被集水桶储存的雨水还可以通过第二雨水管持续不断的对养护盒内的土壤进行供水,以此保持土壤湿润,减少绿化带的浇灌频次,节约了水资源。
其中底腔结构,使得雨水在苗木盒内得到第一级储存,当苗木盒的水位持续增高没过第一通水孔时,水流会进入到第一通水孔内部,并通过通水装置进入到底腔结构中,雨水得到第二级储存;其中,位于苗木盒内被第一级储存的雨水可以保持绿化带土壤持久湿润,而且苗木盒顶部被绿化带土壤覆盖,也减缓了苗木盒内部水分蒸发到空气中的速度,提高了雨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循环蓄水式园区绿化养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养护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养护盒,1-1、底腔结构,1-2、通水装置,1-3、滴灌管,1-4、滤网结构,1-5、苗木盒,1-6、第一通水孔,1-7、挡板装置,1-8、土壤,2、集水桶,3、雨水斗,4、第一雨水管,5、第二排水管,6、直管,7、气压口,8、自来水管,9、底腔阀门,10、底腔管,11、第一排水管,12、排水阀门,13、直管阀门。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为一种循环蓄水式园区绿化养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绿化养护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别为:雨水斗3、集水桶2以及养护盒1。其中,雨水斗3主要用于收集屋顶排水沟的雨水,雨水斗3主要呈漏斗状,通常设于屋顶之上;集水桶2位于雨水斗3的下方,通常设于地面上,集水桶2主要用于储存雨水,同时,集水桶2的顶部通过第一雨水管4与雨水斗3连通;养护盒1主要用于种植苗木,埋设于地表之下,苗木主要是指草坪也可以是低矮灌木,养护盒1主要通过第二雨水管与集水桶2连通,第二雨水管为普通的通水管道。当降雨时,雨水会有两条流动路线流入到该绿化养护系统内。第一条路线是雨水透过草坪土壤1-8,渗入到养护盒1内,雨水可以在养护盒1内得到存储,被存储的雨水还可以长时间保持养护盒1内草坪土壤1-8的湿润;第二条路线是雨水通过雨水斗3,经第一雨水管4流入到集水桶2内存储,在集水桶2内的雨水不仅可以持续给养护盒1补水,同时当集水桶2 附近发生火灾时,集水桶2内的常备水也可以用于灭火。
参照图2,为养护盒1的结构示意图,养护盒1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别为底腔结构1-1、通水装置1-2、苗木盒1-5以及滤网结构1-4。底腔结构1-1和苗木盒1-5均为独立的腔体结构,它们的形状为方体结构,苗木盒1-5位于底腔结构1-1的顶部,且底腔结构1-1与苗木盒1-5之间仅通过通水装置1-2连通。滤网结构1-4位于苗木盒1-5中部,滤网结构1-4将苗木盒1-5上下分割成两部分,苗木盒1-5上半部属于种植区域,承载土壤1-8,苗木盒1-5 下半部主要功能是储存雨水。
参照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主要介绍了通水装置1-2的详细结构,通水装置1-2为底部开口顶部封口的筒状结构;通水装置1-2上部呈不规则形状(为圆筒状或方桶状),位于苗木盒1-5内;通水装置1-2下部呈不规则形状(为圆筒状或方桶状),位于底腔结构1-1内部。通水装置1-2侧壁开设有第一通水孔1-6,通水装置1-2内侧壁对应第一通水孔1-6的位置设有挡板装置1-7,挡板装置1-7只允许水流从通水装置1-2外部单向流入到通水装置1-2内部。若干通水装置1-2呈若干列分布于所述苗木盒1-5底部,每一列的通水装置1-2顶部通过滴灌管1-3串联并连通。第一通水孔1-6的高度低于滤网结构1-4的高度,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的防止苗木盒1-5上半部的土壤1-8长期浸泡在水中造成植物烂根,水位一旦到达第一通水孔1-6的高度,雨水就会被排入到通水装置1-2内部。
挡板装置1-7包括封板和限位装置,封板位于挡板装置1-7内部,封板底部与第一通水孔1-6下方所在的通水装置1-2内侧壁铰接,封板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通水孔1-6的面积,这样的设计不仅保证了封板可以将第一通水孔1-6密封,同时,封板只允许从通水装置1-2 外侧向通水装置1-2内侧单侧开启,保证了雨水只允许从第一通水孔1-6流入到通水装置1-2 内的单向流入。为了保证从第一通水孔1-6流入的雨水能够顺利的流入到底腔内,在封板底部设有第二通水孔,当封板闭合时,第二通水孔位于所述第一通水孔的下方,防止水从挡板装置1-7内流出。限位装置还包括两个”L型”档条,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一通水孔1-6两侧。
参照图1,还展示了该绿化养护系统的各个管路结构,其中,第二雨水管包括直管6、直管阀门13、三通管、底腔阀门9以及排水阀门12。直管6与集水桶2底部连通,直管阀门13用于控制直管阀门13的通水状态;三通管顶部与直管6底部连通,三通管左端通过底腔管10与所述底腔结构1-1连通,三通管右端连通有第一排水管11;底腔阀门9用于控制底腔结构1-1和第二雨水管之间的连通状态;排水阀门12,用于控制第二雨水管的排水状态。集水桶2顶部开设有用于调节集水桶2内部气压的气压口7,气压口7主要用于集水桶2内的排气,使得雨水斗3收集的雨水能够顺畅的流入到集水桶2内;气压口7开口处螺纹连接有气压盖。集水桶2还包括第二排水管5和自来水管8,所述第二排水管5入水口位于所述集水桶2警戒水位处,警戒水位设于集水桶2上部至顶面之间,第二排水管5的排水口与市政下水道连通;自来水管8出水口与所述集水桶2连通。
该绿化养护系统可以应对三种不同的气候条件:
当降雨量较小时,雨水一方面透过草坪的土壤1-8,然后经过滤网结构1-4的空洞进入到苗木盒1-5下半部进行存储,当苗木盒1-5下半部的水面上升至第一通水孔1-6的高度时,雨水就会通过通水装置1-2流入到底腔结构1-1内部再次进行存储;而另一方面雨水还会通过雨水斗3经第一雨水管4流入到集水桶2内存储。
当天气晴朗时,若需要给苗木盒1-5所种植的草坪补水,只需要打开直管阀门13和底腔阀门9,由于集水桶2的高度高于养护盒1的高度,同时集水桶2容积远远大于养护盒1,因此水流会通过直管6、三通管的底腔管10进入到底腔结构1-1内,此时底腔结构1-1的水位不断上升,水流会进入到通水装置1-2内部,封板在通水装置1-2内部水压的作用下被抬升,将第一通水孔1-6封闭;然后,水流会通过通水装置1-2到达滴灌管1-3内,最后从滴灌管 1-3内的滴管口处流出,实现对草坪补水;随着补水的进行,水分会依次通过土壤1-8和滤网结构1-4到达至苗木盒1-5下部储存。当草坪补水完成后,关闭直管阀门13,打开排水阀门12,此时存留在直管6内、底腔结构1-1内以及通水装置1-2内的水分会通过第一排水管 11排入到市政下水道中,同时,由于通水装置1-2内部被排空,因此封板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并被“L型”档条阻挡,第一通水孔1-6被开启,积攒在苗木盒1-5内部过多的水分会通过第一通水孔1-6排入到底腔结构1-1内,使苗木盒1-5内部水位保持安全高度,防止土壤1-8水分过多,造成草坪烂根。此处”L型”档条阻挡的作用是防止封板完全下落,与通水装置1-2内侧壁平行,”L型”档条可以使得封板通水装置1-2内侧壁呈一定角度,当水流从底腔结构1-1涌入到通水结构内部时,封板会和水流有一定的接触面,封板可以迅速的抬升,将第一通水孔1-6封闭。若集水桶2内的蓄水量不足时,只需要打开自来水管8,即可对集水桶2内补水。同时,若需要向草坪打药时,只需通过气压口7,向集水桶2内部投入农药,待农药与集水桶2内的水充分混合后,只需打开直管阀门13和底腔阀门9,重复上述给苗木盒1-5所种植的草坪补水的步骤,即可实现对草坪打药的功能,非常的高效。
当降雨量较大时,超过集水桶2的警戒水位时,位于警戒水位处的第二排水管5开始排水,这一过程主要排放的集水桶2内的水,第二排水管5不受阀门控制,受蓄水量影响自动排水;同时为了防止屋顶存水,保证雨水斗3正常的排水功能,因此第二排水管5的管径应大于等于第一雨水管4的管径,实现正常的雨水排水量。另一方面,由于降雨量过大,为了防止养护盒1内水溢满,造成土壤1-8及草坪被溢满的水冲刷破坏,因此,需要关闭直管阀门13,同时开启底腔阀门9和排水阀门12,此时第一排水管11将养护盒1内的水不断排出,保护了土壤1-8及草坪不受雨水破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为了突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特点,上述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10)

1.一种循环蓄水式园区绿化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绿化养护系统包括
雨水斗(3),用于接收屋顶排水沟的雨水;
集水桶(2),用于储存雨水,所述集水桶(2)顶部通过第一雨水管(4)与雨水斗(3)连通;
养护盒(1),用于种植苗木,所述养护盒(1)通过第二雨水管与集水桶(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蓄水式园区绿化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护盒(1)底部为底腔结构(1-1),底腔结构(1-1)通过第二雨水管与集水桶(2)连通,所述养护盒(1)顶部设有苗木盒(1-5),所述苗木盒(1-5)顶部为开口结构,所述苗木盒(1-5)中部设有滤网结构(1-4),所述苗木盒(1-5)内部底面还设有若干通水装置(1-2),所述通水装置(1-2)将所述苗木盒(1-5)与所述底腔结构(1-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蓄水式园区绿化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装置(1-2)为底部开口顶部封口的筒状结构,所述通水装置(1-2)侧壁开设有第一通水孔(1-6),所述通水装置(1-2)内侧壁对应第一通水孔(1-6)的位置设有挡板装置(1-7),挡板装置(1-7)只允许水流从通水装置(1-2)外部单向流入到通水装置(1-2)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循环蓄水式园区绿化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通水装置(1-2)呈若干列分布于所述苗木盒(1-5)底部,每一列所述的通水装置(1-2)顶部通过滴灌管(1-3)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循环蓄水式园区绿化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水孔(1-6)的高度低于所述滤网结构(1-4)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循环蓄水式园区绿化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雨水管包括
直管(6),与集水桶(2)底部连通,且所述直管(6)还包括用于控制直管(6)水流开关的直管阀门(13);
三通管,所述三通管顶部与所述直管(6)底部连通,所述三通管左端与所述底腔结构(1-1)连通,所述三通管右端连通有第一排水管(11);
底腔阀门(9),用于控制底腔结构(1-1)和第二雨水管之间的连通状态;
排水阀门(12),用于控制第二雨水管的排水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循环蓄水式园区绿化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桶(2)底部设有底座,所述集水桶(2)高度高于所述养护盒(1)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循环蓄水式园区绿化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装置(1-7)包括封板和限位装置,
所述封板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通水孔(1-6)的面积,所述封板底部设有第二通水孔,所述封板底部与所述第一通水孔(1-6)下方所在的通水装置(1-2)内侧壁铰接,当所述封板闭合时,所述第二通水孔位于所述第一通水孔的下方;
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两个”L型”档条,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一通水孔(1-6)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蓄水式园区绿化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桶(2)顶部开设有用于调节集水桶(2)内部气压的气压口(7),所述气压口(7)开口处螺纹连接有气压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循环蓄水式园区绿化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桶(2)还包括第二排水管(5)和自来水管(8),所述第二排水管(5)入水口位于所述集水桶(2)警戒水位处,所述第二排水管(5)的排水口与市政下水道连通;所述自来水管(8)出水口与所述集水桶(2)连通。
CN202021615948.5U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循环蓄水式园区绿化养护系统 Active CN2124367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15948.5U CN212436747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循环蓄水式园区绿化养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15948.5U CN212436747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循环蓄水式园区绿化养护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36747U true CN212436747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76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15948.5U Active CN212436747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循环蓄水式园区绿化养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367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36689B2 (ja) 開孔浸透灌漑排水管及び密封式全自動浸透灌漑雨水回収全方位型プランタ
KR101163615B1 (ko) 수목 양액 공급장치
CN207331741U (zh) 生态挡土墙
KR100847826B1 (ko) 빗물 이용 및 저장장치
CN210580202U (zh) 一种绿化带结构
CN210382053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屋顶
CN111802228A (zh) 一种循环蓄水式园区绿化养护系统
CN205161412U (zh) 浇灌种植系统
CN212436747U (zh) 一种循环蓄水式园区绿化养护系统
CN110547122B (zh) 一种园林道路绿化结构
CN211185126U (zh) 一种建筑的屋顶绿化系统
CN210630262U (zh) 高架桥绿化带雨水收集及自动灌溉系统
CN110565881A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绿色屋顶系统
CN208803519U (zh) 一种屋顶蓄排水结构
CN207284570U (zh) 一种园林绿化节水供水装置
CN207269518U (zh) 一种园林蓄水及灌溉装置
CN116065678A (zh) 一种乡村景观用雨水花园
CN215122434U (zh) 一种绿化植株种植系统
CN101893312A (zh) 利用冷凝水的空调器绿化降温装置
CN211531962U (zh) 一种绿植灌溉装置
CN208211056U (zh) 植入地下的园林蓄水灌溉系统
CN111567265A (zh) 高层建筑排水绿化装置
CN206722032U (zh) 一种用于农业排涝抗旱的储水灌溉装置
CN218417508U (zh) 一种节能型绿化施工种植设备
CN210492022U (zh) 一种节水型垂直绿化自动灌溉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8

Address after: 250000 Room 606, building B11, Shandong design and Creative Industrial Park, No. 868, Tangye West Road, Jinan area, China (Shando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Jinan,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Yinfeng road and Bridge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666, office building, headquarters economic center, No.17, Huanghe street, Jibei Development Zone, Jiyang County,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SHIX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