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29297U - 流体加压结构及其风扇 - Google Patents

流体加压结构及其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29297U
CN212429297U CN202020631150.3U CN202020631150U CN212429297U CN 212429297 U CN212429297 U CN 212429297U CN 202020631150 U CN202020631150 U CN 202020631150U CN 212429297 U CN212429297 U CN 2124292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low
free end
fluid pressurization
structure according
pressuriza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311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颂伟
李名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311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292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292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2929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加压结构及其风扇,包含一轮毂,外缘周侧延伸一板体,该板体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及一自由端,复数第一中空凸体设于该第一面,复数第二中空凸体于该第二面,并且该第一、二中空凸体错位设置,该复数第一中空凸体分别具有一第一吸入口及一第一排出口,该第一排出口连通该第一吸入口及该第二面,该复数第二中空凸体分别具有一第二吸入口及一第二排出口,该第二排出口连通该第二吸入口及该第一面,该第一、二排出口贯通该板体,当旋转时流体会依序流经该第一吸入口、该第一排出口、该第二吸入口、该第二排出口并沿着线性螺旋方向不断循环流动,令流体得持续不断的加压,进而降低震动及噪音以及减少马达耗电的效果。

Description

流体加压结构及其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压结构,特别指一种流体加压结构及其风扇。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图2、图3,现有的离心式流体加压结构20通常使用叶片型扇轮,驱动叶片型扇轮旋转后,可将对应于轮毂22的扇框30的入口31外的流体吸入,并通过叶片24加压后通过扇框30的侧向出口32将流体排出。
然而,现有的离心式流体加压结构20的叶片24的加压段只有从叶片24固定于轮毂22的固定端241至自由端242,如此短的加压段造成现有的离心式流体加压结构20只能做到有限的流体加压。
此外,通过现有的离心式流体加压结构20加压后的一部分流体会在叶片24与扇框30之间形成涡流,造成马达产生无效的作功,除了耗电之外,同时涡流不断冲撞扇框30及叶片24进而产生震动及噪音。
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与缺失,是本领域研究人员所要努力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增加流体加压段的长度,使流体沿着线性螺旋方向不断循环流动,进而持续不断的加压流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减少涡流,进而降低震动及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避免马达无效做功,减少马达耗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流体加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轮毂,外缘周侧延伸一板体,该板体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及一自由端,复数第一中空凸体设于该第一面,复数第二中空凸体于该第二面,并且该第一中空凸体、第二中空凸体错位设置,该复数第一中空凸体分别具有一第一吸入口及一第一排出口,该第一排出口连通该第一吸入口及该第二面,该复数第二中空凸体分别具有一第二吸入口及一第二排出口,该第二排出口连通该第二吸入口及该第一面,该第一排出口、第二排出口贯通该板体。
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中:该板体朝顺时针方向旋转扰动一流体朝逆时针方向流动,该第一吸入口、第二吸入口面对该板体的顺时针旋转方向。
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中:该复数第一中空凸体、第二中空凸体等间距及/或不等间距的排列分布。
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中:该复数第一中空凸体分别具有一第一底端及一第一自由端,一第一轴向高度界定在该第一底端及该第一自由端之间,且每一第一中空凸体的第一轴向高度是相同或不同。
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中:该复数第二中空凸体分别具有一第二底端及一第二自由端,一第二轴向高度界定在该第二底端及该第二自由端之间,且每一第二中空凸体的第二轴向高度是相同或不同。
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中:每一第一中空凸体的第一轴向高度从该外缘周侧往自由端逐渐变高或变低。
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中:每一第二中空凸体的第二轴向高度从该外缘周侧往自由端逐渐变高或变低。
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中:每一第一中空凸体的第一轴向高度从该外缘周侧往自由端逐渐变高再变低或逐渐变低再变高。
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中:每一第二中空凸体的第二轴向高度从该外缘周侧往自由端逐渐变高再变低或逐渐变低再变高。
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中:该复数第一中空凸体具有一截面平行该板体,且该复数第一中空凸体的截面形状是相同或不同。
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中:该复数第二中空凸体具有一截面平行该板体,且该复数第二中空凸体的截面形状是相同或不同。
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中:该截面形状是类圆形、六角形、四角形或三角形。
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中:该复数第一中空凸体、第二中空凸体的排列分布相同或不同。
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中:该复数第一中空凸体分别具有一第一外径,且每一第一中空凸体的第一外径是相同或不同。
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中:该复数第二中空凸体分别具有一第二外径,且每一第二中空凸体的第二外径是相同或不同。
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中:该复数第一中空凸体的第一外径从该轮毂外缘周侧往自由端逐渐变大或变小。
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中:该复数第二中空凸体的第二外径从该轮毂外缘周侧往自由端逐渐变大或变小。
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中:该轮毂外缘周侧形成一流入侧,该自由端形成一流出侧,其中该板体的第一面是一平面或一倾斜面。
一种具有流体加压结构的风扇,其中,包含:
一扇框,具有一上盖、一框体,该上盖具有一入口,该框体具有一结合座,在该上盖及该框体之间界定一侧向出口及一流道,该结合座套接一定子组,且在结合座周围选择设有复数透孔,一侧墙设置在该流道周围并垂直连接该上盖及该框体,该流道连通该侧向出口;及
一轮毂,具有一顶壁及一侧壁,该顶壁对应该扇框的入口并设有一轴杆插接该结合座内的至少一轴承,该侧壁从该顶壁的一外周垂直延伸,该侧壁设有一转子组对应该定子组,并且该轮毂外缘周侧延伸一板体,该板体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及一自由端,复数第一中空凸体设于该第一面,复数第二中空凸体于该第二面,并且该第一中空凸体、第二中空凸体错位设置,该复数第一中空凸体分别具有一第一吸入口及一第一排出口,该第一排出口连通该第一吸入口及该第二面,该复数第二中空凸体分别具有一第二吸入口及一第二排出口,该第二排出口连通该第二吸入口及该第一面,该第一排出口、第二排出口贯通该板体。
凭借本实用新型此设计,令流体得持续不断的加压,进而降低震动及噪音以及减少马达耗电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扇框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现有流体加压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现有扇框及流体加压结构的剖视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流体加压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流体加压结构的流体流体动示意图;
图5A及图5B是本实用新型流体加压结构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及仰视图;
图6A至图6G是本实用新型流体加压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第一、二中空凸体的第一、二轴向高度相同或不同的示意图;
图6H及图6I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流体加压结构的一实施例的顶面变化态样示意图;
图7A至图7C是本实用新型流体加压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第一、二中空凸体截面几何形状示意图;
图8A及图8B是本实用新型设置在扇框内的示意图及具体实施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流体加压结构10;轮毂11;顶壁111;侧壁112;外缘周侧113;板体12;自由端122;第一面123;第二面124;第一中空凸体125;第一吸入口1251;第一底端1252;第一自由端1253;第一排出口1254;第一间隙126;第二中空凸体127;第二吸入口1271;第二底端1272;第二自由端1273;第二排出口1274;第二间隙128;现有的离心式流体加压结构20;轮毂22;叶片24;固定端241;自由端242;扇框30;入口31;侧向出口32;扇框40;上盖41;入口411;框体42;结合座421;侧墙422;透孔423;定子组43;侧向出口44;流道45;轴承48;第一外径d1;第二外径d2;第一轴向高度h1;第二轴向高度h2;旋转方向R;流体F。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考图4A、图4B、图5A、图5B,是本实用新型流体加压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流体流动示意图、俯视图及仰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流体加压结构10可沿着旋转方向R旋转并包含一轮毂11及一板体12,该轮毂11具有一顶壁111及从该顶壁111的一外周垂直延伸的一侧壁112,该轮毂11于该侧壁112具有一外缘周侧113,该顶壁111在本实施中表示为无透孔结构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设有一透孔,该板体12例如为一环形板体环设在该轮毂11的周围,该板体12具有一自由端122,该板体12连接该轮毂11的外缘周侧113形成一流入侧,该自由端122朝相反该轮毂11的外缘周侧113方向径向延伸形成一流出侧,且在该外缘周侧113及该自由端122之间界定有一第一面123及一第二面124分设于该板体12的上、下两面。
该第一面123设有复数第一中空凸体(柱、pin)125,该复数第一中空凸体125分别具有一第一吸入口1251及一第一排出口1254,该第一排出口1254连通该第一吸入口1251及该板体12的第二面124,该第一排出口1254贯通该板体12,该复数第一中空凸体125系间隔排列,且复数第一间隙126分布在该复数第一中空凸体125之间及/或该复数第一中空凸体125的周围。该第二面124设有复数第二中空凸体(柱、pin)127,该复数第二中空凸体127分别具有一第二吸入口1271及一第二排出口1274,该第二排出口1274连通该第二吸入口1271该板体12的第一面123,该第二排出口1274贯通该板体12,该复数第二中空凸体127系间隔排列,且复数第二间隙128分布在该复数第二中空凸体127之间及/或该复数第二中空凸体127的周围。并该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错位设置,且当该板体12朝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扰动一流体F(气体或液体)朝逆时针方向流动,该第一、二吸入口1251、1271面对该板体12的顺时针旋转方向。反之,当该板体12朝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扰动该流体F朝顺时针方向流动,该第一、二吸入口1251、1271面对该板体12的逆时针旋转方向。
该流体F依序流经该第一吸入口1251、该第一排出口1254、该第二吸入口1271、该第二排出口1274并沿着线性螺旋方向不断循环流动。该流体F在第一面123由该复数第一中空凸体125的第一吸入口1251吸入,接着被吸入该复数第一中空凸体125的流体F穿过该第一排出口1254到达该板体12的第二面124流动并产生角动量变化,接着该流体F又被该复数第二中空凸体127的第二吸入口1271吸入,被吸入该复数第二中空凸体127的流体F穿过该第二排出口1274到达该板体12的第一面123流动并再度产生角动量变化,该流体F不断反复被吸入及排出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进而持续不断产生角动量变化,如此可将流体F留在该板体12上增加流体加压段的长度且持续不断对流体F进行加压。此外,由于流体F在还未形成涡流冲撞扇框时就被下一个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吸入,故减少了涡流,进而降低震动及噪音,同时减少涡流则可减少马达产生无效的作功进而减少耗电。便于理解,图4B仅示出部分流体F,于实际运作时流体F系布满该板体12的第一、二面123、124及该第一、二吸入口1251、1271及该第一、二排出口1254、1274。
请继续参考图6A至图6F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二中空凸体的第一、二轴向高度相同或不同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前述每一第一凸体125分别具有一第一底端1252及一第一自由端1253,该第一底端1252连接该板体12的第一面123,该第一自由端1253朝上延伸,一第一轴向高度h1界定在该第一底端1252及该第一自由端1253之间。前述每一第二凸体127分别具有一第二底端1272及一第二自由端1273,该第二底端1272连接该板体12的第二面124,该第二自由端1273朝下延伸,一第二轴向高度h2界定在该第二底端1272及该第二自由端1273之间。该第一、二轴向高度h1、h2可以根据使用需求或配合扇框的型式改变各种不同实施。
例如在一实施,如图6A所示,每一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的第一、二轴向高度h1、h2是相同。在另一实施,如图6B所示,每一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的第一、二轴向高度h1、h2从该外缘周侧113往自由端122逐渐变高,在此实施靠近外缘周侧113的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的第一、二轴向高度h1、h2低于靠近自由端122的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的第一、二轴向高度h1、h2。在其他一些实施,如图6C所示,该每一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的第一、二轴向高度h1、h2从该外缘周侧113往自由端122逐渐变低,也就是靠近外缘周侧113的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的第一、二轴向高度h1、h2高于靠近自由端122的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的第一、二轴向高度h1、h2。
或如图6D所示,每一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的第一、二轴向高度h1、h2从该外缘周侧113往自由端122逐渐变高再变低,也就是靠近外缘周侧113及该自由端122的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的第一、二轴向高度h1、h2高于中间位置的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或者如图6E所示逐渐变低再变高,也就是靠近外缘周侧113及该自由端122的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的第一、二轴向高度h1、h2低于中间位置的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
除此之外,该复数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从该外缘周侧113往自由端122的第一、二轴向高度h1、h2的排列可为相同或不相同,如图6F所示,该第一凸体125的第一轴向高度h1从该外缘周侧113往自由端122逐渐变高再变低,而该第二凸体127的第二轴向高度h2从该外缘周侧113往自由端122逐渐变高,但并不局限于此,该复数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的第一、二轴向高度h1、h2的排列可具有各种变化态样。另者如图6G所示,该复数第一凸体125等间距排列分布,该复数第二凸体127系不等间距的排列分布,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为该复数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均为不等间距的排列分布。
另外,前述各实施图式表示该板体12的第一、二面123、124是一平面,但不限于此。在其他一些实施,如图6H所示,该板体12的第一、二面123、124也可以是一倾斜面,例如朝轮毂11方向倾斜,或如图6I所示,朝相反轮毂11方向倾斜,在这样的实施下使该复数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从外缘周侧113往自由端122逐渐升高(如图6H)或降低(如图6I)的排列。另外要说明的是,虽然图中表示该复数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为相同的第一、二轴向高度h1、h2,但是不局限于此,也适用在不相同第一、二轴向高度h1、h2的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的排列。
请继续参考图5A、图5B所示,该复数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分别具有一第一、二外径d1、d2,该第一、二外径d1、d2界定在两相反最外侧的切点的直线距离,在本图表示每一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的第一、二外径d1、d2是不同。但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该复数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的第一、二外径d1、d2是相同。在图5A、图5B,该复数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的第一、二外径d1、d2从该板体12的外缘周侧113往自由端122逐渐变大,也就是靠近该自由端122的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的第一、二外径d1、d2大于靠近外缘周侧113的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的第一、二外径d1、d2。但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该复数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的第一、二外径d1、d2从该板体12的外缘周侧113往自由端122逐渐变小,也就是靠近该外缘周侧113的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的第一、二外径d1、d2大于靠近自由端122的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的第一、二外径d1、d2。
请继续参考图7A至图7C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二中空凸体的俯视截面各种实施示意图。并同时参考图5A、图5B,如图所示,前述每一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具有一截面形状与该板体12平行,该截面形状是任意的几何形状,前述各实施系以类圆形(如图5A、图5B)表示,使得每一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表示为类圆柱状。但是不限于此,在其他一些实施,该截面形状例如为六角形(如图7A)、四角形(如图7B)、三角形(如图7C)或其他几何形状等。另外,在其他实施,一板体12的第一面123的第一凸体125及/或第二面124的第二凸体127的截面形状可以不相同,例如但不限制一部分第一、二中空凸体125、127的截面形状为类圆形,一部分为三角形,一部分为四角形。
请继续参考图8A、图8B是本实用新型设置在扇框内的示意图、具体实施示意图,且为了便于理解,图8B系省略揭示上盖而不是省略设置上盖。如图所示,一扇框40具有一上盖41及一框体42,该上盖41具有一入口411,该框体42具有一结合座421、一侧墙422,在该上盖41及该框体42之间界定一侧向出口44及一流道45,该结合座421套接一定子组43,且在结合座421周围选择设有复数透孔423,在本图式表示该侧墙422设置在该框体42周围并垂直延伸连接上盖41,该流道45连通该侧向出口44。
该轮毂11的顶壁111设有一轴杆(未绘示)插接该结合座421内的至少一轴承48以将该流体加压结构10支撑在该结合座421上。该轮毂11的侧壁112设有一转子组(包括铁壳及磁铁)并对应该定子组43。该轮毂11的顶壁111系对应该扇框40的入口411,其中该扇框40的入口411的直径例如但不限制大于该轮毂11的顶壁111的直径。该第二凸体127对应该复数透孔423。当该流体加压结构10转动时,扰动该流体F从该入口411进入经过该轮毂11的外缘周侧113(或称流入侧)然后通过前述流体螺旋线性加压的过程后,由于流体F被留在板体12不断加压且随着扇框40外部的流体不停被吸入,使得该板体12上的流体F压力越来越大,此时该流道45的压力相对较小,由于压力大的流体F会往压力小的区域流动,故流体F从该流道45的舌部朝压力较小的区域流出,然后经由该侧向出口44流出。再者,当该流体加压结构10转动时,同时驱动流体F从所述的这些透孔423进入经过该轮毂11的外缘周侧113(或称流入侧)然后通过该复数第二凸体127及第二间隙128后从该自由端122(或称流出侧)流出,然后同样经由该流道45从该侧向出口44流出。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流体加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轮毂,外缘周侧延伸一板体,该板体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及一自由端,复数第一中空凸体设于该第一面,复数第二中空凸体于该第二面,并且该第一中空凸体、第二中空凸体错位设置,该复数第一中空凸体分别具有一第一吸入口及一第一排出口,该第一排出口连通该第一吸入口及该第二面,该复数第二中空凸体分别具有一第二吸入口及一第二排出口,该第二排出口连通该第二吸入口及该第一面,该第一排出口、第二排出口贯通该板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板体朝顺时针方向旋转扰动一流体朝逆时针方向流动,该第一吸入口、第二吸入口面对该板体的顺时针旋转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第一中空凸体、第二中空凸体等间距及/或不等间距的排列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第一中空凸体分别具有一第一底端及一第一自由端,一第一轴向高度界定在该第一底端及该第一自由端之间,且每一第一中空凸体的第一轴向高度是相同或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第二中空凸体分别具有一第二底端及一第二自由端,一第二轴向高度界定在该第二底端及该第二自由端之间,且每一第二中空凸体的第二轴向高度是相同或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中空凸体的第一轴向高度从该外缘周侧往自由端逐渐变高或变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二中空凸体的第二轴向高度从该外缘周侧往自由端逐渐变高或变低。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中空凸体的第一轴向高度从该外缘周侧往自由端逐渐变高再变低或逐渐变低再变高。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二中空凸体的第二轴向高度从该外缘周侧往自由端逐渐变高再变低或逐渐变低再变高。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第一中空凸体具有一截面平行该板体,且该复数第一中空凸体的截面形状是相同或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第二中空凸体具有一截面平行该板体,且该复数第二中空凸体的截面形状是相同或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截面形状是六角形、四角形或三角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第一中空凸体、第二中空凸体的排列分布相同或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第一中空凸体分别具有一第一外径,且每一第一中空凸体的第一外径是相同或不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第二中空凸体分别具有一第二外径,且每一第二中空凸体的第二外径是相同或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第一中空凸体的第一外径从该轮毂外缘周侧往自由端逐渐变大或变小。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第二中空凸体的第二外径从该轮毂外缘周侧往自由端逐渐变大或变小。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轮毂外缘周侧形成一流入侧,该自由端形成一流出侧,其中该板体的第一面是一平面或一倾斜面。
19.一种具有流体加压结构的风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扇框,具有一上盖、一框体,该上盖具有一入口,该框体具有一结合座,在该上盖及该框体之间界定一侧向出口及一流道,该结合座套接一定子组,且在结合座周围选择设有复数透孔,一侧墙设置在该流道周围并垂直连接该上盖及该框体,该流道连通该侧向出口;及
一轮毂,具有一顶壁及一侧壁,该顶壁对应该扇框的入口并设有一轴杆插接该结合座内的至少一轴承,该侧壁从该顶壁的一外周垂直延伸,该侧壁设有一转子组对应该定子组,并且该轮毂外缘周侧延伸一板体,该板体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及一自由端,复数第一中空凸体设于该第一面,复数第二中空凸体于该第二面,并且该第一中空凸体、第二中空凸体错位设置,该复数第一中空凸体分别具有一第一吸入口及一第一排出口,该第一排出口连通该第一吸入口及该第二面,该复数第二中空凸体分别具有一第二吸入口及一第二排出口,该第二排出口连通该第二吸入口及该第一面,该第一排出口、第二排出口贯通该板体。
CN202020631150.3U 2020-04-23 2020-04-23 流体加压结构及其风扇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24292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31150.3U CN212429297U (zh) 2020-04-23 2020-04-23 流体加压结构及其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31150.3U CN212429297U (zh) 2020-04-23 2020-04-23 流体加压结构及其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29297U true CN212429297U (zh) 2021-01-29

Family

ID=74294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31150.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2429297U (zh) 2020-04-23 2020-04-23 流体加压结构及其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292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63619B2 (ja) 遠心式ファン
CN102434491A (zh) 离心压缩机
US9133849B2 (en) Impeller vane with leading edge enhancement
CN212429297U (zh) 流体加压结构及其风扇
TWM596817U (zh) 流體加壓結構及其風扇
CN111577654B (zh) 流体加压结构及其风扇
CN101925748A (zh) 流体机械
CN107014048B (zh) 风机风道系统及包括其的空气净化机
CN101446302B (zh) 扇框具有导流静叶的风扇
CN101994707B (zh) 气流产生装置
US11326616B2 (en) Disk-shaped fan impeller structure
EP1532367B1 (en) Centrifugal impeller and pump apparatus
US20210199123A1 (en) Tray-type fan impeller structure
JP3723556B2 (ja) 立軸形遠心ポンプおよびポンプ用羽根車
US11525463B2 (en) Fluid pressurizing structure and fan using same
TWI714500B (zh) 流體加壓結構及其風扇
US7156610B2 (en) Turbine type electric fuel pump for automobile
CN111102239B (zh) 碟型扇轮结构
CN2527757Y (zh) 冲压不锈钢多级泵
CN113090578A (zh) 一种叶片可拆卸的离心泵叶轮
CN211648575U (zh) 盘式扇轮结构
JP2004068670A (ja) 電動燃料ポンプ
CN111043072B (zh) 盘式扇轮结构
US10883508B2 (en) Eddy pump
CN216554580U (zh) 一种离心风机用叶轮组件及应用其的离心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060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