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15611U - 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15611U
CN212415611U CN202021731387.5U CN202021731387U CN212415611U CN 212415611 U CN212415611 U CN 212415611U CN 202021731387 U CN202021731387 U CN 202021731387U CN 212415611 U CN212415611 U CN 2124156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duct
air
inlet
vacuum clea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3138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锦坤
颜勇
王德旭
黄月林
陈闪毅
任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173138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156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156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156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主体,吸尘器主体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吸尘器还包括:第一风道,位于吸尘器主体内,第一风道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第一风道具有第一风道进口和第一风道出口,第一风道进口位于第一风道出口的上方,第一风道进口与进气口相连通;排气口位于第一风道出口的上方;负压装置,设置在第一风道内;排风风道,位于吸尘器主体内且位于第一风道的侧部;排风风道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排风风道的一端与第一风道出口连通,排风风道的另一端与排气口相连通;其中,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呈第一预设夹角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吸尘器的噪音较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吸尘器作为一种家庭清洁用具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其中,手持吸尘器具有体型小巧、携带及使用方便等优点,更适合用来清洁较小的空间,因而受到了大众的青睐。
然而,现有的手持吸尘器的噪音高,用户体验不好,且手持吸尘器结构紧凑,可用于降噪的空间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吸尘器的噪音在电机转频处有极大值,且排风风噪均值高、频带宽,这样,针对单一频率或减噪频带窄的降噪技术方案,如亥姆赫兹共振吸音、穿孔板、共振薄膜吸音等,降噪效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吸尘器的噪音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包括吸尘器主体,吸尘器主体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吸尘器还包括:第一风道,位于吸尘器主体内,第一风道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第一风道具有第一风道进口和第一风道出口,第一风道进口位于第一风道出口的上方,第一风道进口与进气口相连通;排气口位于第一风道出口的上方;负压装置,设置在第一风道内;排风风道,位于吸尘器主体内且位于第一风道的侧部;排风风道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排风风道的一端与第一风道出口连通,排风风道的另一端与排气口相连通;其中,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呈第一预设夹角设置。
进一步地,排风风道沿其延伸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一风道沿其延伸方向的长度。
进一步地,吸尘器还包括:第一风道部件,设置在吸尘器主体内,第一风道部件形成第一风道;沿第一预设方向,第一风道部件具有相对设置的开口端和封闭端,开口端形成第一风道进口,第一风道出口设置在第一风道部件的风道侧壁上。
进一步地,吸尘器还包括:第二风道部件,设置在吸尘器主体内,第二风道部件与风道侧壁连接且位于第一风道部件的侧部;第二风道部件形成排风风道。
进一步地,第一风道出口由第一风道部件的封闭端朝向第一风道部件的开口端延伸。
进一步地,第一预设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二预设方向与第一预设方向之间的第一预设夹角呈锐角。
进一步地,吸尘器还包括:第三风道部件,设置在吸尘器主体内且与第二风道部件相连接,第三风道部件具有第三风道和与第三风道相连通的第三风道进口;第三风道进口与排风风道相连通;排气口设置在第三风道部件上且与第三风道相连通;其中,第三风道沿第三预设方向延伸,第三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呈第二预设夹角设置。
进一步地,吸尘器还包括:一级分离器,与进气口相连通;二级分离器,二级分离器与第一风道部件连接且绕风道侧壁设置;二级分离器与一级分离器和第一风道进口均相连通,以使由进气口进入的气体依次经过一级分离器和二级分离器的除尘后由排气口排出。
进一步地,二级分离器包括多个旋风分离器,至少一个旋风分离器与风道侧壁连接,各个旋风分离器均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多个旋风分离器沿风道侧壁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风道侧壁的部分侧壁为旋风分离器的部分壳体。
进一步地,第二风道部件设置在相邻两个旋风分离器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的第一风道、负压装置和排风风道均设置在吸尘器主体内,负压装置用于产生吸气负压,以使含尘气体由进气口进入吸尘器主体,并依次经过第一风道和排风风道后由排气口排出吸尘器主体;该吸尘器的排气口高于第一风道出口,使得排气口距离第一风道出口较远,拉长了排风风道,加强噪音在排风风道内的耗散,降低了噪音;同时,排风风道与第一风道呈第一预设夹角设置,二者之间形成弯折结构,增加噪音反射,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的负压装置、第一风道部件、第二风道部件和二级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吸尘器主体;11、进气口;12、排气口;20、第一风道;21、第一风道进口;22、第一风道出口;30、负压装置;40、排风风道;50、第一风道部件;51、风道侧壁;60、第二风道部件;70、二级分离器;71、旋风分离器;80、一级分离器;90、第三风道部件;100、第三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请参考图1和图2,包括吸尘器主体10,吸尘器主体10具有进气口11和排气口12;吸尘器还包括:第一风道20,位于吸尘器主体10内,第一风道20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第一风道20具有第一风道进口21和第一风道出口22,第一风道进口21位于第一风道出口22的上方,第一风道进口21与进气口11相连通;排气口12位于第一风道出口22的上方;负压装置30,设置在第一风道20内;排风风道40,位于吸尘器主体10内且位于第一风道20的侧部;排风风道40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排风风道40的一端与第一风道出口22连通,排风风道40的另一端与排气口12相连通;其中,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呈第一预设夹角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的第一风道20、负压装置30和排风风道40均设置在吸尘器主体10内,负压装置30用于产生吸气负压,以使含尘气体由进气口11进入吸尘器主体10,并依次经过第一风道20和排风风道40后由排气口12排出吸尘器主体10;该吸尘器的排气口12高于第一风道出口22,使得排气口12距离第一风道出口22较远,拉长了排风风道40,加强噪音在排风风道40内的耗散,降低了噪音;同时,排风风道40与第一风道20呈第一预设夹角设置,二者之间形成弯折结构,增加噪音反射,降低噪音。
具体地,负压装置30包括电机部件和叶轮部件,电机部件与叶轮部件连接,以带动叶轮部件运转;其中,电机部件和叶轮部件均设置在第一风道20内。
可选地,电机部件为真空电机。
在本实施例中,排风风道40沿其延伸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一风道20沿其延伸方向的长度。这样的设置延长了排气风道,降低了噪音;且减小了吸尘器在第一预设方向的长度,保证吸尘器的体积较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吸尘器还包括第一风道部件50,第一风道部件50设置在吸尘器主体10内,第一风道部件50形成第一风道20;沿第一预设方向,第一风道部件50具有相对设置的开口端和封闭端,开口端形成第一风道进口21,第一风道出口22设置在第一风道部件50的风道侧壁51上。其中,第一风道部件50不仅形成了第一风道20,还是负压装置30外侧的第一层隔音壁面,减小噪音。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吸尘器还包括第二风道部件60,第二风道部件60设置在吸尘器主体10内,第二风道部件60与风道侧壁51连接且位于第一风道部件50的侧部;第二风道部件60形成排风风道40。具体地,排风风道40由第一风道部件50朝向远离第一风道部件50的方向延伸。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风道出口22由第一风道部件50的封闭端朝向第一风道部件50的开口端延伸。其中,第一风道出口22位于负压装置的侧部。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预设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二预设方向与第一预设方向之间的第一预设夹角呈锐角。
在本实施例中,吸尘器还包括第三风道部件90,第三风道部件90设置在吸尘器主体10内且与第二风道部件60相连接,第三风道部件90具有第三风道100和与第三风道相连通的第三风道进口;第三风道进口与排风风道40相连通;排气口12设置在第三风道部件90上且与第三风道100相连通;其中,第三风道100沿第三预设方向延伸,第三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呈第二预设夹角设置。这样使得排风风道40与第三风道100形成弯折结构,增加噪音反射,降低噪音。
具体地,排气口12设置在第三风道部件90的侧壁上,排气口12为多个,多个排气口12沿第三预设方向间隔设置。
具体地,第三预设方向为水平方向。
如图1所示,吸尘器还包括:一级分离器80,与进气口11相连通;二级分离器70,二级分离器70与第一风道部件50连接且绕风道侧壁51设置;二级分离器70与一级分离器80和第一风道进口21均相连通,以使由进气口11进入的气体依次经过一级分离器80和二级分离器70的除尘后由排气口12排出。其中,一级分离器80和二级分离器70均为吸尘器的气尘分离器件,用于对含尘气流进行气尘分离。该吸尘器通过二级分离器70的设置使得灰尘的分离效果较好,吸尘器不易堵塞。并且,使得二级分离器70绕风道侧壁51设置不会增加吸尘器的高度,避免吸尘器的体积过大。
具体地,一级分离器80为旋风分离器。
具体地,如图1所示,一级分离器80位于二级分离器70和第一风道部件50的下方。这样的设置使得吸尘器的结构更加紧凑,避免尺寸过大。
具体地,如图2所示,二级分离器70包括多个旋风分离器71,至少一个旋风分离器71与风道侧壁51连接;多个旋风分离器71沿风道侧壁5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优选地,各个旋风分离器71均与风道侧壁51连接。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风道部件50和旋风分离器71的结构更为紧凑。
具体地,风道侧壁51为空心圆柱结构。
可选地,风道侧壁51的部分侧壁为旋风分离器71的部分壳体。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风道部件50和旋风分离器71的结构更为紧凑,进一步减小吸尘器的尺寸。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二风道部件60设置在相邻两个旋风分离器71之间。优选地,多个旋风分离器71沿风道侧壁51的周向方向均布。
具体地,本申请的吸尘器为手持吸尘器。
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降低了手持吸尘器噪音,且吸尘器主体的结构紧凑。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的第一风道20、负压装置30和排风风道40均设置在吸尘器主体10内,负压装置30用于产生吸气负压,以使含尘气体由进气口11进入吸尘器主体10,并依次经过第一风道20和排风风道40后由排气口12排出吸尘器主体10;该吸尘器的排气口12高于第一风道出口22,使得排气口12距离第一风道出口22较远,拉长了排风风道40,加强噪音在排风风道40内的耗散,降低了噪音;同时,排风风道40与第一风道20呈第一预设夹角设置,二者之间形成弯折结构,增加噪音反射,降低噪音。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器主体(10),所述吸尘器主体(10)具有进气口(11)和排气口(12);所述吸尘器还包括:
第一风道(20),位于所述吸尘器主体(10)内,所述第一风道(20)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风道(20)具有第一风道进口(21)和第一风道出口(22),所述第一风道进口(21)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出口(22)的上方,所述第一风道进口(21)与所述进气口(11)相连通;所述排气口(12)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出口(22)的上方;
负压装置(30),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20)内;
排风风道(40),位于所述吸尘器主体(10)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风道(20)的侧部;所述排风风道(40)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所述排风风道(4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道出口(22)连通,所述排风风道(40)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气口(12)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呈第一预设夹角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风道(40)沿其延伸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风道(20)沿其延伸方向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还包括:
第一风道部件(50),设置在所述吸尘器主体(10)内,所述第一风道部件(50)形成所述第一风道(20);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所述第一风道部件(50)具有相对设置的开口端和封闭端,所述开口端形成所述第一风道进口(21),所述第一风道出口(22)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部件(50)的风道侧壁(5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还包括:
第二风道部件(60),设置在所述吸尘器主体(10)内,所述第二风道部件(60)与所述风道侧壁(51)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风道部件(50)的侧部;所述第二风道部件(60)形成所述排风风道(4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出口(22)由所述第一风道部件(50)的封闭端朝向所述第一风道部件(50)的开口端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之间的第一预设夹角呈锐角。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还包括:
第三风道部件(90),设置在所述吸尘器主体(10)内且与所述第二风道部件(60)相连接,所述第三风道部件(90)具有第三风道(100)和与所述第三风道(100)相连通的第三风道进口;所述第三风道进口与所述排风风道(40)相连通;所述排气口(12)设置在所述第三风道部件(90)上且与所述第三风道(100)相连通;
其中,所述第三风道(100)沿第三预设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呈第二预设夹角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还包括:
一级分离器(80),与所述进气口(11)相连通;
二级分离器(70),所述二级分离器(70)与所述第一风道部件(50)连接且绕所述风道侧壁(51)设置;所述二级分离器(70)与所述一级分离器(80)和所述第一风道进口(21)均相连通,以使由所述进气口(11)进入的气体依次经过所述一级分离器(80)和所述二级分离器(70)的除尘后由所述排气口(12)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分离器(70)包括多个旋风分离器(71),至少一个所述旋风分离器(71)与所述风道侧壁(51)连接;多个所述旋风分离器(71)沿所述风道侧壁(5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侧壁(51)的部分侧壁为所述旋风分离器(71)的部分壳体。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部件(60)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旋风分离器(71)之间。
CN202021731387.5U 2020-08-18 2020-08-18 吸尘器 Active CN2124156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31387.5U CN212415611U (zh) 2020-08-18 2020-08-18 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31387.5U CN212415611U (zh) 2020-08-18 2020-08-18 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15611U true CN212415611U (zh) 2021-01-29

Family

ID=74274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31387.5U Active CN212415611U (zh) 2020-08-18 2020-08-18 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156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37109A1 (zh) * 2020-08-18 2022-02-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37109A1 (zh) * 2020-08-18 2022-02-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56712B2 (en) Three-tier cyclone dust bin filtration system and vacuum cleaner comprising the system
WO2017181484A1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103006150B (zh) 吸尘器上的多级旋风分离器
CA2448359A1 (en) Cyclone dust-collecting apparatus of vacuum cleaner
CA2469533A1 (en) Cyclone separating apparatus and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EP1683463A3 (en) Cyclonic separating apparatus for vacuum cleaner which is capable of separately collecting water from dust
CA2539689A1 (en) Cyclone dust-collecting device and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JP2005305111A (ja) サイクロン集塵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真空掃除機
EP1707096A3 (en) Multi-cyclone dust collecting apparatus
EP1728459A3 (en) Cyclone dust collect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inlet pressure loss
CN107802206B (zh) 改进型无线吸尘器
CN103284658A (zh) 集尘筒内中央型旋风分离结构
CN100398050C (zh) 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装置
CN212415611U (zh) 吸尘器
CN111802957A (zh) 吸尘器
CN101991390A (zh) 内置螺旋式旋风分离装置
CN100486508C (zh) 多级旋风吸尘器
US20230355060A1 (en) Multi-cyclone dust collection device and vacuum cleaner comprising same
CN110507242B (zh) 旋风分离装置设有其的吸尘器
CN100420416C (zh) 多进风口分离装置及含有该装置的尘杯装置
WO2021042657A1 (zh) 旋风器、旋风分离装置及手持式吸尘器
EP3795049B1 (en) Vacuum cleaner
CN210989990U (zh) 旋风分离装置及设有其的吸尘器
US11944259B2 (en) Vacuum cleaner
CN210095630U (zh) 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