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14766U - 一种无缝塑身衣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缝塑身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14766U
CN212414766U CN202020965045.3U CN202020965045U CN212414766U CN 212414766 U CN212414766 U CN 212414766U CN 202020965045 U CN202020965045 U CN 202020965045U CN 212414766 U CN212414766 U CN 2124147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haping
cotton
seamless
shoulder str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6504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洪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i Ti Mei Underwe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i Ti Mei Underwe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i Ti Mei Underwe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i Ti Mei Underwe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6504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147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147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147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rsets Or Brassie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身衣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缝塑身衣,包括罩杯本体、塑形衣本体和两条肩带本体,肩带本体连接于罩杯本体和塑形衣本体之间,塑形衣本体为无缝一体结构,塑形衣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前幅和后幅,前幅与罩杯本体连接,上述连接处远离肩带本体,后幅与肩带本体连接,前幅和后幅的连接处连接有塑形部,塑形部对应人体侧腰的位置,塑形部的面料结构为罗纹组织。本实用新型起到塑形效果的同时,有助于提高穿戴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无缝塑身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身衣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缝塑身衣。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女性越来越注重自身的体型,拥有玲珑有致的身材曲线是女性追求的目标。而对于肥肚腩、水桶腰的局部肥胖者,以及产后小腹突起的女性、久坐办公室的白领女性等人群,塑身衣成为日常生活中能便捷地进行体型管理的功能服装。
公告号为CN20171848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机能型塑身内衣。其结构包括二罩杯部、二肩带、一束腰区段和束臀区段;二罩杯部由前垫片、后垫片和钢圈所构成;二罩杯部之间相邻对侧设有罩杯集中定位部,且二罩杯部下方部位形成一往下延伸的V形开口部,并于V形开口部二侧面设置间隔排列的穿绳孔,用拉绳呈交叉延伸路径穿入穿绳孔;二罩杯部上侧接近肩带部位之间设有上部调整带,上部调整带设有绕头段及长度调整部;从而达到集中托高效果、外衣搭配性以及穿着伏贴性良好的特点。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二罩杯上设置有钢圈,钢圈对女性的胸部具有很强的压迫力,其会影响女性胸部血液的导流,如果二罩杯不设置钢圈,则整体的塑形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缝塑身衣,起到塑形效果的同时,有助于提高穿戴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无缝塑身衣,包括罩杯本体、塑形衣本体和两条肩带本体,所述肩带本体连接于罩杯本体和塑形衣本体之间,所述塑形衣本体为无缝一体结构,所述塑形衣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前幅和后幅,所述前幅与所述罩杯本体连接,所述前幅与所述罩杯本体的连接处远离所述肩带本体,所述后幅与所述肩带本体连接,所述前幅和所述后幅的连接处连接有塑形部,所述塑形部对应人体侧腰的位置,所述塑形部的面料结构为罗纹组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幅和后幅的连接处设置塑形部,其为罗纹组织,罗纹组织的弹力较大,对女性腰部的赘肉起到塑形的效果,且由于其位于罩杯本体的侧下方,对女性的胸部同样起到提升的效果,其替代了传统的钢圈,有助于提高穿戴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塑形部呈椭圆或矩形或不规则多边形,所述塑形部与前幅底部、后幅底部、后幅顶部、罩杯本体之间均存在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形部其将前幅和后幅拉紧,其与罩杯本体之间存在间距,则罩杯本体能受到塑形部的部分拉力,但不至于改变罩杯本体的形状,有助于提高罩杯本体对女性胸部的包裹程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前幅和后幅均连接有底围部,所述底围部远离肩带本体设置,所述底围部的面料结构为罗纹组织,且所述底围部罗纹组织的紧密程度低于塑形部罗纹组织的紧密程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围部也设置罗纹组织,则底围部也具有较好的弹性,其位置对应女性腰腹的下部,不需要施加较大的压力,有助于提高穿戴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罩杯本体包括:连接于前幅的第一网布层;连接于第一网布层内侧的第一棉层;其中,所述第一网布层与肩带本体连接,所述第一网布层和肩带本体的连接处远离底围部,所述第一网布层和第一棉层连接有竖直的中心线,所述中心线对应鸡心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网布层其具有较好的弹性,对女性的胸部起到较好的包裹效果,然而其柔软程度一般,因此增设第一棉层,有助于提高穿戴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网布层和第一棉层之间插设有两块棉垫,所述棉垫内侧设置有若干朝远离棉垫表面凸起的按摩块,两所述棉垫上对应按摩块的延长线形成V字形的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需要,往第一网布层和第一棉层之间插设棉垫,有助于提高女性胸部的丰满程度,且增设按摩块,起到较好的按摩效果,从而提高穿戴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相邻所述按摩块之间存在间距,所述棉垫设置有若干透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棉垫具有一定的厚度,设置透气孔从而起到透气的效果,有助于提高穿戴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棉层和第一网布层形成供棉垫插设的开口,所述开口朝向第一网布层和肩带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所述棉垫呈水滴状,所述棉垫的尖端靠近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需要,棉垫呈可拆卸,有助于提高整体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棉层远离鸡心处连接有第二棉层,所述第二棉层一端延伸至第一网布层与肩带本体的连接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网布层与前幅的连接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第二棉层,由于其材料特性,其具备较好的透气和吸水性能,有助于提高穿戴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网布层的外侧连接有装饰层,所述装饰层连接有竖直的分隔线,所述分隔线和中心线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饰层位于第一网布层的外侧,其进一步提高对女性胸部的包裹效果,且通过分隔线能防止其移位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装饰层连接有呈V字形的第二网布层,所述第二网布层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肩带本体和第一网布层的连接处,所述第二网布层呈V字形的底部连接于分隔线,第二网布层与分隔线的连接处远离底围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第二网布层,其进一步提高对女性胸部的包裹效果,且其靠近肩带本体,起到防走光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前幅和后幅的连接处设置塑形部,其为罗纹组织,罗纹组织的弹力较大,对女性腰部的赘肉起到塑形的效果,且由于其位于罩杯本体的侧下方,对女性的胸部同样起到提升的效果,其替代了传统的钢圈,有助于提高穿戴的舒适度;
2.塑形部其将前幅和后幅拉紧,其与罩杯本体之间存在间距,则罩杯本体能受到塑形部的部分拉力,但不至于改变罩杯本体的形状,有助于提高罩杯本体对女性胸部的包裹程度;
3.根据需要,往第一网布层和第一棉层之间插设棉垫,有助于提高女性胸部的丰满程度,且增设按摩块,起到较好的按摩效果,从而提高穿戴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无缝塑身衣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无缝塑身衣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无缝塑身衣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无缝塑身衣的内侧且将其中一棉垫取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无缝塑身衣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中夹紧组件的剖视图。
图中,1、罩杯本体;11、第一网布层;12、第一棉层;13、中心线;14、棉垫;15、按摩块;16、能量石;17、开口;18、第二棉层;2、塑形衣本体;21、前幅;22、后幅;23、塑形部;3、肩带本体;4、底围部;5、装饰层;51、分隔线;52、第二网布层;6、通道;61、通孔;7、弹力绳;8、夹紧组件;81、夹紧板;82、夹紧孔;83、夹紧块;84、滑动孔;8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无缝塑身衣,包括罩杯本体1、塑形衣本体2和两条肩带本体3,肩带本体3连接于罩杯本体1和塑形衣本体2之间,罩杯本体1不设置钢圈,罩杯本体1为车缝结构,塑形衣本体2为无缝一体式结构,无缝一体式结构提高穿戴舒适度的同时,对女性的胸部起到塑形的效果,因此,当罩杯本体1不设置钢圈时,仍然具备塑形的作用。
参照图1和图2,塑形衣本体2编织的材料为锦纶、氨纶、丙纶和莱卡,塑形衣本体2包括前幅21和后幅22,前幅21连接于罩杯本体1,且上述连接处远离肩带本体3;后幅22连接于前幅21且其形成类似筒状的结构,肩带本体3远离前幅21的端部与后幅22连接。
前幅21和后幅22均连接有底围部4,底围部4远离肩带本体3设置,底围部4的面料结构为罗纹组织,且该罗纹组织为1*2,底围部4具有一定的弹性。
参照图2和图3,前幅21和后幅22的连接处连接有塑形部23,塑形部23对应人体侧腰的位置,塑形部23的面料结构为罗纹组织,且该罗纹组织为1*3,因此,底围部4罗纹组织的紧密程度低于塑形部23罗纹组织的紧密程度,当前幅21内侧面与后幅22内侧面抵接时,前幅21和后幅22的连接线呈C字形,且上述两连接线的凹陷处相互靠近。
参照图2和图3,塑形部23呈椭圆或矩形或不规则多边形,塑形部23与前幅21底部、后幅22底部、后幅22顶部、罩杯本体1之间均存在间距,塑形部23主要集中对女性腰部赘肉进行塑形。
参照图4,罩杯本体1包括第一网布层11和第一棉层12,第一网布层11连接于前幅21,且上述连接处远离底围部4,第一网布层11远离底围部4的位置与肩带本体3连接;第一棉层12连接于第一网布层11的内侧。第一棉层12的面积小于第一网布层11的面积,第一棉层12和第一网布层11连接有竖直的中心线13,中心线13对应鸡心处。
参照图4,为了使女性胸部更丰满,第一网布层11和第一棉层12之间设置有两块棉垫14,两块棉垫14位于中心线13的两侧,棉垫14的厚度沿罩杯本体1至底围部4的厚度逐渐减小,棉垫14的最大厚度为3mm、最小厚度为1mm。
参照图4,为了提高穿戴的舒适度,棉垫14内侧设置有若干朝远离棉垫14表面凸起的按摩块15,按摩块15的长度从靠近鸡心处至远离鸡心处的方向逐渐减小,两棉垫14上对应按摩块15的延长线形成V字形的结构,由肩带本体3至底围部4的方向,两对应的棉垫14延长线连接形成的夹角逐渐增大。由于夏天的温度较高,因此相邻按摩块15之间具有间距,且棉垫14开设有若干透气孔。
参照图4,根据女性的需要,棉垫14设置为可拆卸更便于使用。第一棉层12和第一网布层11形成供棉垫14插设的开口17,开口17大小为30mm,且上述开口17朝向第一网布层11和肩带本体3的连接处设置,第一棉层12除了开口17以外,其余侧边均连接于第一网布层11。
参照图4,为了便于插设棉垫14,棉垫14呈水滴状,棉垫14的尖端靠近开口17。
参照图4,第一棉层12面积小于第一网布层11的面积,第一棉层12远离鸡心处连接有第二棉层18,第二棉层18一端延伸至第一网布层11与肩带本体3的连接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网布层11与前幅21的连接处,第一棉层12的面积加上第二棉层18的面积等于第一网布层11的面积。第一棉层12的内侧均设置有远红外点,第二棉层18均设置有两个能量石16,其中一能量石16靠近前幅21、另一能量石16位于第二棉层18的中部。
参照图4和图5,第一网布层11的外侧连接有装饰层5,装饰层5远离肩带本体3的侧边连接于第一网布层11和前幅21的连接处,装饰层5连接有竖直的分隔线51,分隔线51和中心线13重合。装饰层5连接有呈V字形的第二网布层52,第二网布层5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肩带本体3和第一网布层11的连接处,第二网布层52呈V字形的底部连接于分隔线51,第二网布层52与分隔线51的连接处远离底围部4,第二网布层52的面积加上装饰层5的面积大于第一网布层11的面积。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前幅21和后幅22的连接处连接有塑形部23,塑形部23对应人体侧腰的位置,塑形部23的面料结构为罗纹组织,通过塑形部23对女性侧腰的赘肉塑形,且塑形衣本体2具有一定的弹性,即使罩杯本体1不设置钢圈,其对女性的胸部也起到提升和塑形的作用。
实施例2
参照图5和图6,前幅21和装饰层5的连接处设置有供弹力绳7穿设的通道6,通道6内对应有两条弹力绳7,两条弹力绳7对称设置,且弹力绳7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于装饰层5和前幅21的连接处,上述弹力绳7的端部远离鸡心处,通道6外侧开设有两个分别供两条弹力绳7伸出的通孔61,两个通孔61分别位于鸡心的两侧,两条弹力绳7相互靠近的端部绑紧,从而微调两个棉垫14(参照图4)之间的位置。
参照图6和图7,为了更好的调节弹力绳7绑紧的程度,两条弹力绳7伸出通孔61的部分连接有夹紧组件8。夹紧组件8包括夹紧板81和两相对设置的夹紧块83,夹紧板81上开设有两个分别与对应通孔61连通且供弹力绳7穿设的夹紧孔82,夹紧孔82贯穿夹紧板81的两侧面,夹紧板81相对的侧边分别开设有滑动孔84,两个滑动孔84与对应的夹紧孔82相通,两个夹紧块83分别伸入对应的夹紧孔82,呈圆柱状的夹紧块83外套设有弹簧85,弹簧85的形变方向与滑动孔84的长度方向相同,弹簧85的一端固定于夹紧块83远离夹紧孔82的侧壁、另一端固定于滑动孔84靠近通孔61的位置,弹簧85能推动夹紧块83伸入夹紧孔82内且与弹力绳7抵接,从而限定弹力绳7在通道6内的长度,起到便于调节弹力绳7的效果。
除增加上述结构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前幅21和后幅22的连接处连接有塑形部23,塑形部23对应人体侧腰的位置,塑形部23的面料结构为罗纹组织,通过塑形部23对女性侧腰的赘肉塑形,且塑形衣本体2具有一定的弹性,即使罩杯本体1不设置钢圈,其对女性的胸部也起到提升和塑形的作用;通过调节夹紧块83与弹力绳7的连接位置,从而改变弹力绳7在通道6内的长度,达到微调两个棉垫14之间位置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缝塑身衣,包括罩杯本体(1)、塑形衣本体(2)和两条肩带本体(3),所述肩带本体(3)连接于所述罩杯本体(1)和所述塑形衣本体(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衣本体(2)为无缝一体结构,所述塑形衣本体(2)包括相互连接的前幅(21)和后幅(22),所述前幅(21)与所述罩杯本体(1)连接,所述前幅(21)与所述罩杯本体(1)的连接处远离肩带本体(3),所述后幅(22)与所述肩带本体(3)连接,所述前幅(21)和所述后幅(22)的连接处连接有塑形部(23),所述塑形部(23)对应人体侧腰的位置,所述塑形部(23)的面料结构为罗纹组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部(23)呈椭圆或矩形或不规则多边形,所述塑形部(23)与前幅(21)底部、后幅(22)底部、后幅(22)顶部、罩杯本体(1)之间均存在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缝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幅(21)和后幅(22)均连接有底围部(4),所述底围部(4)远离肩带本体(3)设置,所述底围部(4)的面料结构为罗纹组织,且所述底围部(4)罗纹组织的紧密程度低于塑形部(23)罗纹组织的紧密程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缝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杯本体(1)包括:连接于前幅(21)的第一网布层(11);连接于第一网布层(11)内侧的第一棉层(12);其中,所述第一网布层(11)与肩带本体(3)连接,所述第一网布层(11)和肩带本体(3)的连接处远离底围部(4),所述第一网布层(11)和第一棉层(12)连接有竖直的中心线(13),所述中心线(13)对应鸡心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缝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布层(11)和第一棉层(12)之间插设有两块棉垫(14),所述棉垫(14)内侧设置有若干朝远离棉垫(14)表面凸起的按摩块(15),两所述棉垫(14)上对应按摩块(15)的延长线形成V字形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缝塑身衣,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按摩块(15)之间存在间距,所述棉垫(14)设置有若干透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缝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棉层(12)和第一网布层(11)形成供棉垫(14)插设的开口(17),所述开口(17)朝向第一网布层(11)和肩带本体(3)的连接处设置,所述棉垫(14)呈水滴状,所述棉垫(14)的尖端靠近开口(17)。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缝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棉层(12)远离鸡心处连接有第二棉层(18),所述第二棉层(18)一端延伸至第一网布层(11)与肩带本体(3)的连接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网布层(11)与前幅(21)的连接处。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缝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布层(11)的外侧连接有装饰层(5),所述装饰层(5)连接有竖直的分隔线(51),所述分隔线(51)和中心线(13)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无缝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5)连接有呈V字形的第二网布层(52),所述第二网布层(5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肩带本体(3)和第一网布层(11)的连接处,所述第二网布层(52)呈V字形的底部连接于分隔线(51),第二网布层(52)与分隔线(51)的连接处远离底围部(4)。
CN202020965045.3U 2020-05-30 2020-05-30 一种无缝塑身衣 Active CN2124147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65045.3U CN212414766U (zh) 2020-05-30 2020-05-30 一种无缝塑身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65045.3U CN212414766U (zh) 2020-05-30 2020-05-30 一种无缝塑身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14766U true CN212414766U (zh) 2021-01-29

Family

ID=74269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65045.3U Active CN212414766U (zh) 2020-05-30 2020-05-30 一种无缝塑身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147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70518B (zh) 孕妇腰腹支撑带
CN212414766U (zh) 一种无缝塑身衣
CN213756734U (zh) 一种便于穿戴的连体泳衣
CN214340131U (zh) 一种女式蕾丝边内裤
CN209609882U (zh) 无钢圈无胶骨零压力文胸
CN210445711U (zh) 文胸
CN207492101U (zh) 一种少女透气塑型内衣
CN206744595U (zh) 一种罩杯可拆卸的吊带背心
CN206119213U (zh) 一种快易拆无缝运动文胸
CN211882241U (zh) 一种内衣
CN212414768U (zh) 一种车缝杯体无缝背围内衣
CN219020241U (zh) 一种塑身运动文胸
CN216358287U (zh) 一种经编针织自由裁面料弹力内衣
CN213128033U (zh) 一种舒适型连体衣
CN210672110U (zh) 一种聚拢按摩的内衣
CN215775609U (zh) 新型文胸
CN214802389U (zh) 一种琼丝丁面料轻薄透气塑身衣
CN208192187U (zh) 一种女性带胸衣的针织打底衫
CN212650404U (zh) 一种新型无缝内衣
CN211932616U (zh) 吸汗速换健身背心
CN215422864U (zh) 一种防凸点透气模压布杯
CN207075567U (zh) 一种塑身连体内衣
CN211211483U (zh) 一种环绕式立体裁剪睡眠内衣
CN201657777U (zh) 一种内衣
CN217986704U (zh) 一种无缝贴合内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