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06906U - 一种三击式喷注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击式喷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06906U
CN212406906U CN202020536793.XU CN202020536793U CN212406906U CN 212406906 U CN212406906 U CN 212406906U CN 202020536793 U CN202020536793 U CN 202020536793U CN 212406906 U CN212406906 U CN 2124069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agent
injection
hole
oxidant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3679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ghe Powe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Galactic Energy Beijing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ghe Powe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Galactic Energy Beijing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ghe Powe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Galactic Energy Beijing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ghe Powe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3679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069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069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069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三击式喷注器,由喷注盘、燃料剂壳体、燃料剂管嘴和氧化剂管嘴组成,其中喷注盘的中部呈圆锥形,内部为氧化剂腔,喷注盘的顶部设有上凸台,上凸台中央开有圆孔,圆孔与氧化剂腔连通;喷注盘的底部设有下凸台,并在下凸台内设有规则排布的流道孔、三击式喷注孔组和燃料剂冷却孔;燃料剂壳体与喷注盘的上凸台和下凸台通过焊接固连,燃料剂壳体与喷注盘的圆锥形侧面在圆周上形成燃料剂腔,并与燃料剂管嘴通过焊接相连;燃料剂管嘴的管嘴腔与燃料剂腔连通;燃料剂壳体的顶部设计有圆形凹槽,其与氧化剂管嘴通过焊接固连。本实用新型优化了喷注器结构,工艺简单制做精准,能使推进剂高效雾化、掺混和燃烧,提高了燃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三击式喷注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三击式喷注器,属于航空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领域,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动力供应系统。
背景技术
液体火箭一般由整流罩、仪器舱、级间段、氧化剂贮箱和燃料贮箱、增压输送系统、发动机、尾段等部分组成。液体火箭发动机主要由燃气发生器、涡轮泵、推力室和各种阀门、管路等组成。燃气发生器在液体发动机中的作用,就是将推进剂进行雾化、掺混和燃烧,产生具有很高能量的高温高压燃气,然后再进一步膨胀,就可以做功驱使涡轮高速运转,从而带动涡轮泵使液体火箭发动机工作,为整个火箭提供动力。燃气发生器主要由喷注器和燃烧室构成。其中,喷注器是对推进剂进行雾化、掺混的关键部件,直接影响了燃气发生器的工作性能。
目前,国内外燃气发生器所使用的喷注器,多由零散的钣金零部件拼焊而成,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制做难度大,尤其是针对大量拼焊式的喷嘴,焊接精度难以保障,都存在推进剂雾化、掺混效果不佳,不能高效的在燃烧室内燃烧的问题,有的导致燃烧效率低下,有的导致燃烧室局部出现高温,甚至烧毁了燃气发生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问题是:改变了现有燃气发生器所用喷注器的设计及制做方案,简化了喷注盘的结构,改变了对推进剂雾化、掺混的方法,克服了燃烧效率低、甚至燃烧室局部出现高温、严重影响燃气发生器工作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式的三击式喷注器,将定位粗略的拼焊式喷嘴改变为单模块加工的喷注孔形式,工艺简单制做精准,其特有的三击式喷注孔组在有限空间内将推进剂实现高效雾化、掺混,提高了燃烧效率;同时,燃料剂冷却孔给燃烧区提供了液膜冷却保护,避免了燃烧室局部出现高温。该技术方案适用于使用燃料剂和氧化剂双组元推进剂的喷注器,填补了国内外在此技术领域的设计空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三击式喷注器,由喷注盘(1)、燃料剂壳体(2)、燃料剂管嘴(3)和氧化剂管嘴(4)组成,其中喷注盘(1)的中部呈圆锥形,圆锥形内部为氧化剂腔(13),喷注盘(1)的顶部设有上凸台(11),上凸台(11)中央开有圆孔(12),圆孔(12)与氧化剂腔(13)连通;喷注盘(1)的底部设有下凸台(14),并在下凸台(14)内设有规则排布的流道孔(15)、三击式喷注孔组(16)和燃料剂冷却孔(19);三击式喷注孔组(16)包括两个燃料剂孔(17)和一个氧化剂孔(18),其中燃料剂孔(17)与流道孔(15)相连通,氧化剂孔(18)与氧化剂腔(13)相连通;燃料剂壳体(2)与喷注盘(1)的上凸台(11)和下凸台(14)通过焊接固连,燃料剂壳体(2)与喷注盘(1)的圆锥形侧面在圆周上形成燃料剂腔(21),所述燃料剂冷却孔(19)位于喷注盘(1)的下凸台(14)的底部边缘区域,并沿圆周均匀分布,与燃料剂腔(21)相连通;燃料剂壳体(2)的一侧开有侧孔(22),其与燃料剂管嘴(3)通过焊接固连;燃料剂管嘴(3)为圆柱形,内部为第一管嘴腔(31),第一管嘴腔(31)与燃料剂腔(21)连通;燃料剂壳体(2)的顶部设有圆形凹槽(23),其与氧化剂管嘴(4)通过焊接固连,氧化剂管嘴(4)整体呈圆锥形,内部的第二管嘴腔(41)与喷注盘(1)的圆孔(12)和氧化剂腔(13)连通;
所述流道孔(15)沿喷注盘(1)圆锥侧面均匀分布,并与燃料剂腔(21)连通;
所述流道孔(15)共有三组,每一组都沿圆周均匀分布,其中第一组流道孔(15)沿半径方向上的长度比喷注盘(1)半径小5mm~50mm;第二组流道孔(15)沿半径方向上的长度比喷注盘(1)半径小25mm~75mm;第三组流道孔(15)沿半径方向上的长度比喷注盘(1)半径小50mm~100mm;所述第一组流道孔(15)或第二组流道孔(15)中以间隔形式均匀分布的流道孔(15)在径向方向上相互连通;
所述的一个氧化剂孔(18)位于两个燃料剂孔(17)的中间,两个燃料剂孔(17)的轴线均与一个氧化剂孔(18)的轴线呈5°~85°的夹角,且三根轴线共同交汇于一点;
所述燃料剂壳体(2)整体呈圆环形,侧面开有侧孔(22);上端设有圆形凹槽(23)和上圆孔(24),下端设有下圆孔(25),其中上圆孔(24)与喷注盘(1)的上凸台(11)通过焊接固连,下圆孔(25)与喷注盘(1)的下凸台(14)通过焊接固连;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三击式喷注器,其工作过程为:当燃料剂通过所述燃料剂管嘴(3)的第一管嘴腔(31)进入环形的燃料剂腔(21),流经流道孔(15)后,再通过三击式喷注孔组(16)的燃料剂孔(17)喷入燃烧室;同时,氧化剂通过氧化剂管嘴(4)的第二管嘴腔(41)进入到喷注盘(1)的圆孔(12)和氧化剂腔(13),再通过三击式喷注孔组(16)的氧化剂孔(18)喷入燃烧室;三击式喷注孔组(16)的两个燃料剂孔(17)喷入的两股燃料剂和三击式喷注孔组(16)的一个氧化剂孔(18)喷入的一股氧化剂撞击雾化、掺混并燃烧;同时,燃料剂经喷注盘(1)底部边缘区域的燃料剂冷却孔(19)直接喷入燃烧室,在高温下燃料剂蒸发形成边区冷却层,既降低了壁温,又增强了掺混效果,避免了燃烧室局部出现高温。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将具有单模块喷注盘的喷注器应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燃气发生器领域,不仅易于制做加工简单,而且提高了三击式喷注孔组的定位精度,能将燃料剂和氧化剂实现高效雾化、掺混和燃烧,提高了燃烧效率;同时,燃料剂冷却孔喷入的燃料剂在高温下蒸发形成边区冷却层,既降低了壁温,又增强了掺混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三击式喷注器结构正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三击式喷注器的燃料剂壳体正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三击式喷注器的喷注盘立体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三击式喷注器的燃料剂管嘴正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三击式喷注器的氧化剂管嘴正视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三击式喷注器的喷注盘第一组流道孔仰视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三击式喷注器的喷注盘第二组流道孔仰视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三击式喷注器的喷注盘第三组流道孔仰视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三击式喷注器的喷注盘流道孔仰视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三击式喷注器的喷注盘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三击式喷注器的喷注盘三击式喷注孔组仰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三击式喷注器的喷注盘三击式喷注孔组仰视局部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三击式喷注器的喷注盘三击式喷注孔组局部剖面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三击式喷注器的喷注盘燃料剂冷却孔仰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三击式喷注器的喷注盘燃料剂冷却孔仰视局部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三击式喷注器的喷注盘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击式喷注器,应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燃气发生器中。三击式喷注器位于燃气发生器的上部,下部设置燃烧室,燃料剂壳体(2)的底面边缘作为三击式喷注器的底部连接部位,与燃烧室环形壳体的顶面边缘焊接相连,形成以喷注器底面下方空间被环面封闭的燃烧室,以供三击式喷注器所喷注的推进剂在此空间内撞击、雾化和燃烧。在实际使用时,三击式喷注器的燃料剂管嘴(3)通过管路与燃料剂储箱连通,氧化剂管嘴(4)通过管路与氧化剂储箱连通,从而为三击式喷注器提供燃料剂和氧化剂;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击式喷注器,由喷注盘(1)、燃料剂壳体(2)、燃料剂管嘴(3)和氧化剂管嘴(4)组成,其中喷注盘(1)的中部呈圆锥形,圆锥形内部为氧化剂腔(13),喷注盘(1)的顶部设有上凸台(11),上凸台(11)中央开有圆孔(12),圆孔(12)与氧化剂腔(13)连通;喷注盘(1)的底部设有下凸台(14),并在下凸台(14)内设有规则排布的流道孔(15)、三击式喷注孔组(16)和燃料剂冷却孔(19);三击式喷注孔组(16)包括两个燃料剂孔(17)和一个氧化剂孔(18),其中燃料剂孔(17)与流道孔(15)相连通,氧化剂孔(18)与氧化剂腔(13)相连通;燃料剂壳体(2)与喷注盘(1)的上凸台(11)和下凸台(14)通过焊接固连,燃料剂壳体(2)与喷注盘(1)的圆锥形侧面在圆周上形成燃料剂腔(21),所述燃料剂冷却孔(19)位于喷注盘(1)的下凸台(14)的底部边缘区域,并沿圆周均匀分布,与燃料剂腔(21)相连通;燃料剂壳体(2)的一侧开有侧孔(22),其与燃料剂管嘴(3)通过焊接相连;燃料剂管嘴(3)为圆柱形,内部为第一管嘴腔(31),第一管嘴腔(31)与燃料剂腔(21)连通;燃料剂壳体(2)的顶部设计有圆形凹槽(23),其与氧化剂管嘴(4)通过焊接固连,氧化剂管嘴(4)整体呈圆锥形,内部的第二管嘴腔(41)与喷注盘(1)的圆孔(12)和氧化剂腔(13)连通;
如图2所示,为燃料剂壳体(2)正视剖面图,所述燃料剂壳体(2)整体呈圆环形,侧面开有侧孔(22);上端设有圆形凹槽(23)和上圆孔(24),下端设有下圆孔(25),其中上圆孔(24)与喷注盘(1)的上凸台(11)通过焊接固连,下圆孔(25)与喷注盘(1)的下凸台(14)通过焊接固连;
如图3所示,为喷注盘(1)正视剖面图,所述喷注盘(1)中部呈圆锥形,顶部设有上凸台(11),底部设有下凸台(14),其上凸台(11)和下凸台(14)分别与燃料剂壳体(2)的上圆孔(24)和下圆孔(25)呈装配对应关系;
如图4所示,为燃料剂管嘴(3)的正视剖面图,所述燃料剂管嘴(3)的焊接端设有凸台(32),与燃料剂壳体(2)的侧孔(22)呈装配对应关系,通过焊接固连;
如图5所示,为氧化剂管嘴(4)正视剖面图,所述氧化剂管嘴(4)的焊接端设有凸台(42),与燃料剂壳体(2)的顶部圆形凹槽(23)呈装配对应关系,通过焊接固连;
如图6所示,为喷注盘(1)的第一组流道孔(15)的仰视剖面图,本实施例中,喷注盘(1)半径为125mm,所述第一组流道孔(15)沿圆周均布8个,每一个流道孔(15)的径向长度比喷注盘(1)半径小5mm~50mm,设计为100mm,每一个流道孔(15)的孔径为10mm;所述第一组8个流道孔(15)分别沿0°、45°、90°、135°、180°、225°、270°、315°设计,其中沿45°、135°、225°和315°的四个流道孔(15)相互连通,且连通孔直径为6mm;
如图7所示,为喷注盘(1)的第二组流道孔(15)的仰视剖面图,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组流道孔(15)沿圆周均布8个,每一个流道孔(15)的径向长度比喷注盘(1)半径小25mm~75mm,设计为80mm,每一个流道孔(15)的孔径为10mm;所述第二组8个流道孔(15)分别沿22.5°、67.5°、112.5°、157.5°、202.5°、247.5°、292.5°、337.5°设计;
如图8所示,为喷注盘(1)的第三组流道孔(15)的仰视剖面图,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组流道孔(15)沿圆周均布16个,每一个流道孔(15)的径向长度比喷注盘(1)半径小50mm~100mm,设计为50mm,每一个流道孔(15)的孔径为9mm;所述第三组8个流道孔(15)分别沿11.25°、33.75°、56.25°、78.75°、101.25°、123.75°、146.25°、168.75°、191.25°、213.75°、236.25°、258.75°、281.25°、303.75°、326.25°、348.75°设计;
如图9所示,为图6、图7和图8合并后喷注盘(1)上的流道孔(15)的仰视剖面图,共三组合计32个流道孔(15),组与组之间的流道孔(15)相互交错,且都沿圆周均匀分布;
如图10所示,为喷注盘(1)的立体图,所述流道孔(15)的孔口沿喷注盘(1)圆锥侧面均匀分布。所述燃料剂冷却孔(19)沿圆周均匀分布,其孔口以间隔形式一部分位于喷注盘(1)圆锥侧面上,一部分位于流道孔(15)的孔口边缘内;
如图11所示,为喷注盘(1)三击式喷注孔组(16)的仰视图,所述喷注盘(1)的底部设有6圈沿圆周均匀分布的三击式喷注孔组(16),每圈包括的三击式喷注孔组(16)个数从内到外分别是4、8、16、16、32、32;为保证在喷注盘(1)底面上三击式喷注孔组(16)分布的相对均匀,其中第3圈和第5圈上相邻的孔组排布为“八”字形;
如图12所示,为喷注盘(1)三击式喷注孔组(16)的仰视局部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三击式喷注孔组(16)包括两个燃料剂孔(17)和一个氧化剂孔(18),其中两个燃料剂孔(17)位于氧化剂孔(18)的两侧;
如图13所示,为喷注盘(1)的三击式喷注孔组(16)的局部剖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的一个氧化剂孔(18)位于两个燃料剂孔(17)的中间,两个燃料剂孔(17)的轴线均与一个氧化剂孔(18)的轴线呈5°~85°的夹角,且三根轴线共同交汇于一点,本实施例中两个燃料剂孔(17)的轴线和一个氧化剂孔(18)的轴线均呈10°的夹角;氧化剂孔(18)连通氧化剂腔(13),燃料剂孔(17)连通流道孔(15);经过多次雾化、燃烧试验,依据燃烧效果,确定燃料剂孔(17)和氧化剂孔(18)的最佳设计直径分别为1.1mm和1mm;
如图14所示,为喷注盘(1)燃料剂冷却孔(19)的仰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燃料剂冷却孔(19)共有64个,沿圆周均匀分布于喷注盘(1)的下凸台(14)底部边缘区域;
如图15所示,为喷注盘(1)的燃料剂冷却孔(19)的仰视局部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燃料剂冷却孔(19)与喷注盘(1)的下凸台(14)周边存在一定距离,经过多次雾化、燃烧试验,依据燃料剂对壁温的冷却效果,确定最佳设计距离为6mm,燃料剂冷却孔(19)的直径为1mm;
如图16所示,为图9、图11和图14合并后喷注盘(1)的仰视图;
当燃料剂通过三击式喷注孔组(16)的燃料剂孔(17)喷入燃烧室,氧化剂通过三击式喷注孔组(16)的氧化剂孔(18)喷入燃烧室;三击式喷注孔组(16)的两个燃料剂孔(17)喷入的两股燃料剂和三击式喷注孔组(16)的一个氧化剂孔(18)喷入的一股氧化剂撞击雾化、掺混并燃烧;同时,燃料剂经燃料剂冷却孔(19)直接喷入燃烧室,在高温下燃料剂蒸发形成边区冷却层,既降低了壁温,又增强了掺混效果,避免了燃烧室局部出现高温;
实践证明,应用于此实用新型喷注器的燃气发生器,其燃烧效率比原有燃气发生器的燃烧效率至少提高25%,可以达到95%以上;其喷注盘底面温度小于60℃,冷却效果良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改变原理的情况下,做出的任何无实质变化的改进,将其应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燃气发生器技术领域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5)

1.一种三击式喷注器,其特征在于:由喷注盘(1)、燃料剂壳体(2)、燃料剂管嘴(3)和氧化剂管嘴(4)组成,其中喷注盘(1)的中部呈圆锥形,圆锥形内部为氧化剂腔(13),喷注盘(1)的顶部设有上凸台(11),上凸台(11)的中央开有圆孔(12),圆孔(12)与氧化剂腔(13)连通;喷注盘(1)的底部设有下凸台(14),并在下凸台(14)内设有规则排布的流道孔(15)、三击式喷注孔组(16)和燃料剂冷却孔(19);所述三击式喷注孔组(16)包括两个燃料剂孔(17)和一个氧化剂孔(18),其中燃料剂孔(17)与流道孔(15)相连通,氧化剂孔(18)与氧化剂腔(13)相连通;燃料剂壳体(2)与喷注盘(1)的上凸台(11)和下凸台(14)通过焊接固连,燃料剂壳体(2)与喷注盘(1)的圆锥形侧面在圆周上形成燃料剂腔(21),所述燃料剂冷却孔(19)位于喷注盘(1)的下凸台(14)的底部边缘区域,并沿圆周均匀分布,与燃料剂腔(21)相连通;燃料剂壳体(2)的一侧开有侧孔(22),其与燃料剂管嘴(3)通过焊接固连;燃料剂管嘴(3)为圆柱形,内部为第一管嘴腔(31),第一管嘴腔(31)与燃料剂腔(21)连通;燃料剂壳体(2)的顶部设有圆形凹槽(23),其与氧化剂管嘴(4)通过焊接固连,氧化剂管嘴(4)整体呈圆锥形,内部的第二管嘴腔(41)与喷注盘(1)的圆孔(12)和氧化剂腔(1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击式喷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孔(15)沿喷注盘(1)圆锥侧面均匀分布,并与燃料剂腔(2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击式喷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孔(15)共有三组,每一组都沿圆周均匀分布,其中第一组流道孔(15)沿半径方向上的长度比喷注盘(1)半径小5mm~50mm;第二组流道孔(15)沿半径方向上的长度比喷注盘(1)半径小25mm~75mm;第三组流道孔(15)沿半径方向上的长度比喷注盘(1)半径小50mm~100mm;所述第一组流道孔(15)或第二组流道孔(15)中以间隔形式均匀分布的流道孔(15)在径向方向上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击式喷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个氧化剂孔(18)位于两个燃料剂孔(17)的中间,两个燃料剂孔(17)的轴线均与一个氧化剂孔(18)的轴线呈5°~85°的夹角,且三根轴线共同交汇于一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击式喷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剂壳体(2)整体呈圆环形,侧面开有侧孔(22);上端设有圆形凹槽(23)和上圆孔(24),下端设有下圆孔(25),其中上圆孔(24)与喷注盘(1)的上凸台(11)通过焊接固连,下圆孔(25)与喷注盘(1)的下凸台(14)通过焊接固连。
CN202020536793.XU 2020-04-13 2020-04-13 一种三击式喷注器 Active CN2124069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36793.XU CN212406906U (zh) 2020-04-13 2020-04-13 一种三击式喷注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36793.XU CN212406906U (zh) 2020-04-13 2020-04-13 一种三击式喷注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06906U true CN212406906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369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36793.XU Active CN212406906U (zh) 2020-04-13 2020-04-13 一种三击式喷注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069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2664A (zh) * 2021-12-23 2022-04-29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一种降低点火冲击的推力室头部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2664A (zh) * 2021-12-23 2022-04-29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一种降低点火冲击的推力室头部结构
CN114412664B (zh) * 2021-12-23 2023-08-29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一种降低点火冲击的推力室头部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21545B2 (en) Device for injecting a mixture of air and fuel, combustion chamber and turbomachine both equipped with such a device
CN114001374A (zh) 一种适用于气液两相双燃料旋转爆震燃烧室
CN212130635U (zh) 一种燃气发生器
CN113606610B (zh) 一种应用于加力燃烧室的气动辅助雾化直射式喷嘴
CN111829008B (zh) 一种基于剪切气流和燃油喷射一体化的旋转爆震燃烧室
CN108870441B (zh) 一种采用圆弧形扇形喷嘴和凹腔结构加力燃烧室
CN212406906U (zh) 一种三击式喷注器
CN113503565B (zh) 一种用于微型涡轮发动机的收扩式环形蒸发管
RU2551436C2 (ru) Камера сгорания в сборе
CN113551265B (zh) 燃料喷嘴和燃气轮机
CN113530713A (zh) 一种燃气发生器
CN115075983A (zh) 燃气发生器及液体火箭发动机
CN113530712A (zh) 一种三击式喷注器
CN114592989B (zh) 一种液氧煤油针栓喷注器推力室及其启动方法
CN115355543B (zh) 一种复合型旋转爆震燃烧装置
CN114483380B (zh) 一种可多次起动的小型化燃气发生装置
CN113739207B (zh) 一种采用气动内柱的旋转爆震燃烧室
CN114165359B (zh) 一种防止身部过热的喷注器结构
CN114877378A (zh) 一种内环爆震燃烧室
CN112177802A (zh) 一种适用于凝胶燃料的火箭发动机预热自击喷注器
CN114110659A (zh) 一种蒸发管雾化装置及燃烧室
CN216244410U (zh) 一种适用于气液两相双燃料旋转爆震燃烧室
CN114877376B (zh) 一种双通道爆震燃烧室
CN114877377B (zh) 一种外环爆震燃烧室
CN219530928U (zh) 火焰筒、发动机和直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