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06578U - 一种油电混合双动力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电混合双动力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06578U
CN212406578U CN202020719950.0U CN202020719950U CN212406578U CN 212406578 U CN212406578 U CN 212406578U CN 202020719950 U CN202020719950 U CN 202020719950U CN 212406578 U CN212406578 U CN 212406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lifting
hinged
telescopic
dr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1995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昌桂
闫伟伟
张敏
李志刚
张进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Tian Ju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Tian Ju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Tian Ju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Tian Ju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1995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06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06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06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山凿岩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电混合双动力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技术方案包括机体部、升降部、两个钻臂、两个机载钻机、前部支撑、液压系统、电气系统、动力系统和润滑系统;所述升降部安装于机体部上面的中间位置,两个钻臂对称设置在升降部左右两侧,钻臂的后端与升降部的后端铰接,两个机载钻机分别对称安装在两个钻臂的前端,前部支撑安装于升降部上面的前端,液压系统安装于机体部左侧的中间位置,电气系统安装在机体部的左后侧,动力系统安装在机体部的右后侧,润滑系统安装于电气系统和动力系统的上面。本实用新型凿岩效率高、凿岩性能好,适用于矿山掘进巷道,非常适合我国岩巷采掘作业。

Description

一种油电混合双动力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山凿岩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电混合双动力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适用于矿山掘进巷道,动力来源有柴油机和电机两种模式,并采用可调节扭矩和转矩的凿岩机进行锚杆、锚索支护作业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
背景技术
在巷道掘进过程中,因巷道断面的岩石硬度不同,凿岩机的凿岩马达和钎转马达开启压力设定单一,并且无法调节,使凿岩台车的破岩效率降低,钻头磨损严重,同时,在机组进入矿山断面或变换巷道行进时,长距离拖动电缆极大降低了机组机动性能,安全隐患多,大大增加了施工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矿山岩巷掘进巷道,作业位置位于掘进机之后,采用柴油与电力混合双动力驱动,在行驶过程中断开电机电缆,由柴油机驱动液压泵,提供行走机构动作的工作压力,搭配双速变量行走马达,从而加强了机组的机动性,节约了因换巷道等行进工作造成的时间损失,减少操纵人员配置,降低了因拖电缆造成的不安全性;在凿岩工作中,关闭柴油机,由电动机驱动液压泵,提供液压凿岩机所需要的工作油压,使得整机温度上升减缓,系统工作压力靠主泵输出。同时在凿岩工作的冲击、回转、推进回路应用了防卡钳阀和逐步打眼阀,可以针对不同的岩石硬度均能通过调节达到最佳的凿岩性能,来施工顶板及侧帮锚杆、锚索孔的一种油电混合双动力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油电混合双动力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包括机体部、升降部、两个钻臂、两个机载钻机、前部支撑、液压系统、电气系统、动力系统和润滑系统;所述升降部安装于机体部上面的中间位置,两个钻臂对称设置在升降部左右两侧,钻臂的后端与升降部的后端铰接,两个机载钻机分别对称安装在两个钻臂的前端,前部支撑安装于升降部上面的前端,液压系统安装于机体部左侧的中间位置,电气系统安装在机体部的左后侧,动力系统安装在机体部的右后侧,润滑系统安装于电气系统和动力系统的上面。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机体部包括前连接梁、后连接梁、平台、履带架、铲板油缸、铲板;所述前连接梁与后连接梁分别与平台底面前后连接,并固定在履带架上;所述平台固定于前连接梁与后连接梁上表面;所述履带架共2个,分左右对称布置;所述铲板油缸的缸体与前连接梁铰接,铲板油缸的伸缩杆与铲板铰接,铲板安装在前连接梁的前端,通过铲板油缸的伸缩,带动铲板的抬起或落下。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升降部包括两个升降平台、两个摆动缸架、两个摆动油缸、前升降油缸、两个后升降油缸、两个回转固定座、升降架、四连杆机构和两个翻板;所述两个升降平台左右对称安装在升降架的两端,所述两个摆动缸架左右对称固定于升降平台前端的底面;所述两个摆动油缸左右对称固定于摆动缸架上;所述前升降油缸的缸体与平台的上表面铰接,前升降油缸的伸缩杆与升降架的前端铰接;每个后升降油缸的缸体与平台的上表面铰接,每个后升降油缸的伸缩杆与每个回转固定座铰接;所述回转固定座对称安装在升降架的两侧;所述四连杆机构固定在平台的上表面,四连杆机构与升降架铰接;所述翻板分别固定在摆动油缸的旋转轴端面;通过前升降油缸和后升降油缸的同时伸缩,可以带动整个升降部的上下升降;摆动油缸带动翻板实现左右旋转90°。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两个钻臂对称设置在升降部左右两侧;每个钻臂包括钻臂回转座、钻臂支撑臂、钻臂支撑缸、钻臂伸缩臂、钻臂调整机构、钻臂摆动缸、推进器固定座、钻臂回转缸;所述钻臂回转座的上侧孔与钻臂伸缩臂的后端铰接,钻臂回转座的左下侧孔与钻臂支撑臂的后端铰接,钻臂回转座的右下侧孔与钻臂支撑缸的缸体铰接;钻臂支撑缸的伸缩杆与钻臂伸缩臂铰接;钻臂调整机构的上侧孔与钻臂伸缩臂的前端铰接,钻臂调整机构的下侧孔与钻臂支撑臂的前端铰接;钻臂摆动缸的缸体固定于钻臂调整机构的前端面;推进器固定座的下端面固定在钻臂摆动缸的旋转轴端面;钻臂回转缸的缸体与升降架铰接,钻臂回转缸的伸缩杆与钻臂回转座的侧面铰接;通过钻臂支撑缸的伸缩带动钻臂的整体升降,实现不同断面的顶锚杆覆盖施工作业;通过钻臂摆动缸左右旋转180°,以及钻臂回转缸的伸缩带动整套钻臂的左右移动,来实现不同宽度的钻孔覆盖施工作业。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钻臂支撑臂包括支撑臂内套筒、支撑臂伸缩缸、支撑臂外套筒;所述支撑臂内套筒嵌套于支撑臂外套筒内;支撑臂伸缩缸的伸缩杆与支撑臂内套筒铰接,支撑臂伸缩缸的缸体与支撑臂外套筒铰接,通过支撑臂伸缩缸的伸缩带动支撑臂内套筒在支撑臂外套筒内前后滑动,从而使整套钻臂伸缩来满足各个位置的施工作业。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钻臂伸缩臂包括伸缩臂内套筒、伸缩臂伸缩缸、伸缩臂外套筒;所述伸缩臂内套筒嵌套于伸缩臂外套筒内;伸缩臂伸缩缸的伸缩杆与伸缩臂内套筒铰接,伸缩臂伸缩缸的缸体与伸缩臂外套筒铰接,通过伸缩臂伸缩缸的伸缩带动伸缩臂内套筒在伸缩臂外套筒内前后滑动,从而使整套钻臂伸缩来满足各个位置的施工作业。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钻臂调整机构包括操纵箱、调整内套筒、调整缸、调整外套筒、调整角度板、调整角度缸、左右摆动缸;所述操纵箱固定在调整外套筒的上表面;所述调整内套筒嵌套于调整外套筒内,调整缸的缸体与调整外套筒铰接,调整缸的伸缩杆与调整内套筒铰接;所述调整角度板与调整内套筒铰接,调整角度缸的缸体与调整内套筒铰接,调整角度缸的伸缩杆与调整角度板铰接;所述左右摆动缸固定于调整角度板的内侧面;通过调整缸的伸缩,带动调整内套筒前后移动;通过调整角度缸的伸缩,带动调整角度板左右摆动一定角度;左右摆动缸可左右旋转270°。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机载钻机,采用已申请专利的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冲击式多功能机载钻机”的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前部支撑包括支撑固定座、支撑角度缸、升降外套筒、垂直升降缸、升降内套筒、小升降内套筒、小升降缸、小升降外套筒、两个横向内套筒、两个横向缸、横向外套筒;所述支撑固定座固定于升降平台的前端,支撑固定座底端与支撑角度缸的缸体铰接,支撑固定座前端与升降外套筒铰接;支撑角度缸的伸缩杆与升降外套筒底端铰接;升降内套筒嵌套于升降外套筒内,升降外套筒与垂直升降缸的缸体铰接,升降内套筒与垂直升降缸的伸缩杆铰接;小升降内套筒嵌套于小升降外套筒内,小升降外套筒固定于横向外套筒的上端,小升降外套筒与小升降缸的缸体铰接,小升降内套筒与小升降缸的伸缩杆铰接;两个横向内套筒对称嵌套于横向外套筒的前后两侧,横向外套筒与两个横向缸的缸体铰接,横向内套筒与两个横向缸的伸缩杆铰接;通过支撑角度缸的伸缩,带动整个前部支撑前后小角度的摆动,通过垂直升降缸的伸缩,带动升降内套筒的升降,实现对巷道顶部的支撑,通过两个横向缸的伸缩,加大了对顶部支撑的范围,通过对小升降缸的升降,实现对拱形巷道的中间位置起到有力的支撑。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液压系统在机组用电缆快插接头接通进线电缆时,所述电气系统的电机提供给液压泵转速,液压泵提供整机工作需要的油压,从而通过整个液压系统来实现整机的所有动作;所述动力系统在当机组断开电缆快插接头后,整机在无电力供应时,可以启动动力系统的柴油机,柴油机燃烧柴油带动液压泵,液压泵提供压力来驱动整机的左右行走马达动作,实现机组行走,完成快速的巷道转换行进。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润滑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隔爆型电机、管路Ⅰ、气源三联体、管路Ⅱ、凿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与隔爆型电机均安装在护板上,且空气压缩机位于隔爆型电机的左侧,隔爆型电机为空气压缩机提供动力,隔爆型电机通过带轮驱动空气压缩机运转压缩空气,所述管路Ⅰ的一端与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连接,另一端与气源三联体的分水滤气器进气口相连接,所述气源三联体的油雾器出气口端与管路Ⅱ的一端连接,管路Ⅱ的另一端与凿岩机的钎转马达润滑口端连接,压缩空气携带润滑油经管路Ⅱ到达凿岩机,从而起到润滑凿岩机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油电混合双动力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施工锚杆锚索孔、炮眼孔于一体;左右对称的两套可全方位360度旋转的钻臂,不仅能快速对顶、帮进行锚杆锚索支护作业,同时能够施工迎头炮眼孔,使井下设备实现了节约化,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采用可手动进行调节扭矩和转矩的液压凿岩机钻孔,冲击和大扭矩旋转结合提高了钻孔速度,降低了部件损耗,操作方便,调整灵活,安全性更高。尤其是在更换巷道行进过程中,采用成本低且运行稳定的柴油机提供动力驱动行走马达,在没有电缆的束缚下,提高了整机的机动性,降低了工作队组的人员配置。无论从经济性、安全性还是功能性来说,均优于现有的多功能锚杆支护机组。
与现有的同类设备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该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结构紧凑,转弯半径小,非常适合我国岩巷采掘作业;
(2)本发明的钻车采用柴油与电力双动力驱动,在行驶过程中由柴油机驱动液压泵,提供行走机构动作的工作压力,机动性灵活;在凿岩工作中,由电动机驱动液压泵,提供液压凿岩机所需要的工作油压;
(3)液压凿岩机设备性能先进,凿岩效率高,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岩石硬度调节凿岩控制系统参数,使凿岩机的扭矩、钎杆转速、冲击功率以及推进力等参数达到较佳匹配,特别是在冲击、回转、推进回路应用了防卡钳阀和逐步打眼阀,达到最佳的凿岩性能。
(4)钻车安装有空气压缩机,压缩后的空气经过气源三联体后,去除水气并携带润滑油送达凿岩机,对凿岩机的润滑效率高,延长凿岩机的使用寿命,减少配件更换次数,降低进口凿岩机的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机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升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俯视图;
图6是图1中钻臂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俯视图;
图8是图6中钻臂支撑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中钻臂伸缩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6中钻臂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俯视图;
图12是图1中前部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中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油电混合双动力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其中:包括机体部1、升降部2、两个钻臂3、两个机载钻机4、前部支撑5、液压系统6、电气系统7、动力系统8和润滑系统9;所述升降部2安装于机体部1上面的中间位置,两个钻臂3对称设置在升降部2左右两侧,钻臂3的后端与升降部2的后端铰接,两个机载钻机4分别对称安装在两个钻臂3的前端,前部支撑5安装于升降部2上面的前端,液压系统6安装于机体部1左侧的中间位置,电气系统7安装在机体部1的左后侧,动力系统8安装在机体部1的右后侧,润滑系统9安装于电气系统7和动力系统8的上面。
如图3所示,所述机体部1包括前连接梁1-1、后连接梁1-2、平台1-3、履带架1-4、铲板油缸1-5、铲板1-6;所述前连接梁1-1与后连接梁1-2分别与平台1-3底面前后连接,并固定在履带架1-4上;所述平台1-3固定于前连接梁1-1与后连接梁1-2上表面;所述履带架1-4共2个,分左右对称布置;所述铲板油缸1-5的缸体与前连接梁1-1铰接,铲板油缸1-5的伸缩杆与铲板1-6铰接,铲板1-6安装在前连接梁1-1的前端,通过铲板油缸1-5的伸缩,带动铲板1-6的抬起或落下。
如图4、图5所示,所述升降部2包括两个升降平台2-1、两个摆动缸架2-2、两个摆动油缸2-3、前升降油缸2-4、两个后升降油缸2-5、两个回转固定座2-6、升降架2-7、四连杆机构2-8和两个翻板2-9;所述两个升降平台2-1左右对称安装在升降架2-7的两端,所述两个摆动缸架2-2左右对称固定于升降平台2-1前端的底面;所述两个摆动油缸2-3左右对称固定于摆动缸架2-2上;所述前升降油缸2-4的缸体与平台1-3的上表面铰接,前升降油缸2-4的伸缩杆与升降架2-7的前端铰接;每个后升降油缸2-5的缸体与平台1-3的上表面铰接,每个后升降油缸2-5的伸缩杆与每个回转固定座2-6铰接;所述回转固定座2-6对称安装在升降架2-7的两侧;所述四连杆机构2-8固定在平台1-3的上表面,四连杆机构2-8与升降架2-7铰接;所述翻板2-9分别固定在摆动油缸2-3的旋转轴端面;通过前升降油缸2-4和后升降油缸2-5的同时伸缩,可以带动整个升降部2的上下升降;摆动油缸2-3带动翻板2-9实现左右旋转90°。
如图6、图7所示,所述两个钻臂3对称设置在升降部2左右两侧;每个钻臂3包括钻臂回转座3-1、钻臂支撑臂3-2、钻臂支撑缸3-3、钻臂伸缩臂3-4、钻臂调整机构3-5、钻臂摆动缸3-6、推进器固定座3-7、钻臂回转缸3-8;所述钻臂回转座3-1的上侧孔与钻臂伸缩臂3-4的后端铰接,钻臂回转座3-1的左下侧孔与钻臂支撑臂3-2的后端铰接,钻臂回转座3-1的右下侧孔与钻臂支撑缸3-3的缸体铰接;钻臂支撑缸3-3的伸缩杆与钻臂伸缩臂3-4铰接;钻臂调整机构3-5的上侧孔与钻臂伸缩臂3-4的前端铰接,钻臂调整机构3-5的下侧孔与钻臂支撑臂3-2的前端铰接;钻臂摆动缸3-6的缸体固定于钻臂调整机构3-5的前端面;推进器固定座3-7的下端面固定在钻臂摆动缸3-6的旋转轴端面;钻臂回转缸3-8的缸体与升降架2-7铰接,钻臂回转缸3-8的伸缩杆与钻臂回转座3-1的侧面铰接;通过钻臂支撑缸3-3的伸缩带动钻臂的整体升降,实现不同断面的顶锚杆覆盖施工作业;通过钻臂摆动缸3-6左右旋转180°,以及钻臂回转缸3-8的伸缩带动整套钻臂的左右移动,来实现不同宽度的钻孔覆盖施工作业。
如图8所示,所述钻臂支撑臂3-2包括支撑臂内套筒3-2-1、支撑臂伸缩缸3-2-2、支撑臂外套筒3-2-3;所述支撑臂内套筒3-2-1嵌套于支撑臂外套筒3-2-3内;支撑臂伸缩缸3-2-2的伸缩杆与支撑臂内套筒3-2-1铰接,支撑臂伸缩缸3-2-2的缸体与支撑臂外套筒3-2-3铰接,通过支撑臂伸缩缸3-2-2的伸缩带动支撑臂内套筒3-2-1在支撑臂外套筒3-2-3内前后滑动,从而使整套钻臂伸缩来满足各个位置的施工作业。
如图9所示,所述钻臂伸缩臂3-4包括伸缩臂内套筒3-4-1、伸缩臂伸缩缸3-4-2、伸缩臂外套筒3-4-3;所述伸缩臂内套筒3-4-1嵌套于伸缩臂外套筒3-4-3内;伸缩臂伸缩缸3-4-2的伸缩杆与伸缩臂内套筒3-4-1铰接,伸缩臂伸缩缸3-4-2的缸体与伸缩臂外套筒3-4-3铰接,通过伸缩臂伸缩缸3-4-2的伸缩带动伸缩臂内套筒3-4-1在伸缩臂外套筒3-4-3内前后滑动,从而使整套钻臂伸缩来满足各个位置的施工作业。
如图10、图11所示,所述钻臂调整机构3-5包括操纵箱3-5-1、调整内套筒3-5-2、调整缸3-5-3、调整外套筒3-5-4、调整角度板3-5-5、调整角度缸3-5-6、左右摆动缸3-5-7;所述操纵箱3-5-1固定在调整外套筒3-5-4的上表面;所述调整内套筒3-5-2嵌套于调整外套筒3-5-4内,调整缸3-5-3的缸体与调整外套筒3-5-4铰接,调整缸3-5-3的伸缩杆与调整内套筒3-5-2铰接;所述调整角度板3-5-5与调整内套筒3-5-2铰接,调整角度缸3-5-6的缸体与调整内套筒3-5-2铰接,调整角度缸3-5-6的伸缩杆与调整角度板3-5-5铰接;所述左右摆动缸3-5-7固定于调整角度板3-5-5的内侧面;通过调整缸3-5-3的伸缩,带动调整内套筒3-5-2前后移动;通过调整角度缸3-5-6的伸缩,带动调整角度板3-5-5左右摆动一定角度;左右摆动缸3-5-7可左右旋转270°。
所述机载钻机4,采用已申请专利的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冲击式多功能机载钻机”的结构。该结构采用冲击式凿岩钻机,配合集成化油路和模块化结构控制,具有运转灵活、控制方便、工作效率高、钻进速度快、作业环境好等优点,通过将该机载钻机与钻车或掘进机相配套使用,解决了硬岩巷道高效锚杆支护和掘进的难题。
如图12、图13所示,所述前部支撑5包括支撑固定座5-1、支撑角度缸5-2、升降外套筒5-3、垂直升降缸5-4、升降内套筒5-5、小升降内套筒5-6、小升降缸5-7、小升降外套筒5-8、两个横向内套筒5-9、两个横向缸5-10、横向外套筒5-11;所述支撑固定座5-1固定于升降平台2-1的前端,支撑固定座5-1底端与支撑角度缸5-2的缸体铰接,支撑固定座5-1前端与升降外套筒5-3铰接;支撑角度缸5-2的伸缩杆与升降外套筒5-3底端铰接;升降内套筒5-5嵌套于升降外套筒5-3内,升降外套筒5-3与垂直升降缸5-4的缸体铰接,升降内套筒5-5与垂直升降缸5-4的伸缩杆铰接;小升降内套筒5-6嵌套于小升降外套筒5-8内,小升降外套筒5-8固定于横向外套筒5-11的上端,小升降外套筒5-8与小升降缸5-7的缸体铰接,小升降内套筒5-6与小升降缸5-7的伸缩杆铰接;两个横向内套筒5-9对称嵌套于横向外套筒5-11的前后两侧,横向外套筒5-11与两个横向缸5-10的缸体铰接,横向内套筒5-9与两个横向缸5-10的伸缩杆铰接;通过支撑角度缸5-2的伸缩,带动整个前部支撑5前后小角度的摆动,通过垂直升降缸5-4的伸缩,带动升降内套筒5-5的升降,实现对巷道顶部的支撑,通过两个横向缸5-10的伸缩,加大了对顶部支撑的范围,通过对小升降缸5-7的升降,实现对拱形巷道的中间位置起到有力的支撑。大大加强了前部支撑5对工作人员的保护。
如图2所示,所述液压系统6在机组用电缆快插接头接通进线电缆时,所述电气系统7的电机提供给液压泵转速,液压泵提供整机工作需要的油压,从而通过整个液压系统来实现整机的所有动作;所述动力系统8在当机组断开电缆快插接头后,整机在无电力供应时,可以启动动力系统8的柴油机,柴油机燃烧柴油带动液压泵,液压泵提供压力来驱动整机的左右行走马达动作,实现机组行走,完成快速的巷道转换行进。油电混合双动力系统可随时快速切换动力来源,让整机适应不同的工作需要,扩大了整机的使用范围。
如图14所示,所述润滑系统9包括空气压缩机9-1、隔爆型电机9-2、管路Ⅰ9-3、气源三联体9-4、管路Ⅱ9-5、凿岩机9-6;所述空气压缩机9-1与隔爆型电机9-2均安装在护板上,且空气压缩机9-1位于隔爆型电机9-2的左侧,隔爆型电机9-2为空气压缩机9-1提供动力,隔爆型电机9-2通过带轮驱动空气压缩机9-1运转压缩空气,所述管路Ⅰ9-3的一端与空气压缩机9-1的出气口连接,另一端与气源三联体9-4的分水滤气器进气口相连接,所述气源三联体9-4的油雾器出气口端与管路Ⅱ9-5的一端连接,管路Ⅱ9-5的另一端与凿岩机9-6的钎转马达润滑口端连接,压缩空气携带润滑油经管路Ⅱ9-5到达凿岩机9-6,从而起到润滑凿岩机9-6的作用。所述润滑系统9为凿岩机9-6提供润滑,使凿岩机9-6使用寿命延长,所述气源三联体9-4不仅可以净化压缩空气,还可以将润滑油雾化注入压缩空气。
所述润滑系统工作原理为:隔爆型电机9-2通过带轮驱动空气压缩机9-1运转压缩空气,压缩后的空气经过管路Ⅰ9-3到达气源三联体9-4,气源三联体9-4将压缩空气中的水蒸气、杂质等分离去除,同时气源三联体9-4通过其油雾器将润滑油注入净化后的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携带润滑油经过管路Ⅱ9-5进入凿岩机9-6,从而达到润滑凿岩机9-6的目的。该润滑系统9使凿岩机9-6的使用寿命延长,配件更换次数减少,大大降低了维修成本,提高了整机适应性。

Claims (10)

1.一种油电混合双动力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其特征是:包括机体部(1)、升降部(2)、两个钻臂(3)、两个机载钻机(4)、前部支撑(5)、液压系统(6)、电气系统(7)、动力系统(8)和润滑系统(9);所述升降部(2)安装于机体部(1)上面的中间位置,两个钻臂(3)对称设置在升降部(2)左右两侧,钻臂(3)的后端与升降部(2)的后端铰接,两个机载钻机(4)分别对称安装在两个钻臂(3)的前端,前部支撑(5)安装于升降部(2)上面的前端,液压系统(6)安装于机体部(1)左侧的中间位置,电气系统(7)安装在机体部(1)的左后侧,动力系统(8)安装在机体部(1)的右后侧,润滑系统(9)安装于电气系统(7)和动力系统(8)的上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电混合双动力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其特征是:所述机体部(1)包括前连接梁(1-1)、后连接梁(1-2)、平台(1-3)、履带架(1-4)、铲板油缸(1-5)、铲板(1-6);所述前连接梁(1-1)与后连接梁(1-2)分别与平台(1-3)底面前后连接,并固定在履带架(1-4)上;所述平台(1-3)固定于前连接梁(1-1)与后连接梁(1-2)上表面;所述履带架(1-4)共2个,分左右对称布置;所述铲板油缸(1-5)的缸体与前连接梁(1-1)铰接,铲板油缸(1-5)的伸缩杆与铲板(1-6)铰接,铲板(1-6)安装在前连接梁(1-1)的前端,通过铲板油缸(1-5)的伸缩,带动铲板(1-6)的抬起或落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电混合双动力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其特征是:所述升降部(2)包括两个升降平台(2-1)、两个摆动缸架(2-2)、两个摆动油缸(2-3)、前升降油缸(2-4)、两个后升降油缸(2-5)、两个回转固定座(2-6)、升降架(2-7)、四连杆机构(2-8)和两个翻板(2-9);所述两个升降平台(2-1)左右对称安装在升降架(2-7)的两端,所述两个摆动缸架(2-2)左右对称固定于升降平台(2-1)前端的底面;所述两个摆动油缸(2-3)左右对称固定于摆动缸架(2-2)上;所述前升降油缸(2-4)的缸体与平台(1-3)的上表面铰接,前升降油缸(2-4)的伸缩杆与升降架(2-7)的前端铰接;每个后升降油缸(2-5)的缸体与平台(1-3)的上表面铰接,每个后升降油缸(2-5)的伸缩杆与每个回转固定座(2-6)铰接;所述回转固定座(2-6)对称安装在升降架(2-7)的两侧;所述四连杆机构(2-8)固定在平台(1-3)的上表面,四连杆机构(2-8)与升降架(2-7)铰接;所述翻板(2-9)分别固定在摆动油缸(2-3)的旋转轴端面;通过前升降油缸(2-4)和后升降油缸(2-5)的同时伸缩,可以带动整个升降部(2)的上下升降;摆动油缸(2-3)带动翻板(2-9)实现左右旋转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电混合双动力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其特征是:所述两个钻臂(3)对称设置在升降部(2)左右两侧;每个钻臂(3)包括钻臂回转座(3-1)、钻臂支撑臂(3-2)、钻臂支撑缸(3-3)、钻臂伸缩臂(3-4)、钻臂调整机构(3-5)、钻臂摆动缸(3-6)、推进器固定座(3-7)、钻臂回转缸(3-8);所述钻臂回转座(3-1)的上侧孔与钻臂伸缩臂(3-4)的后端铰接,钻臂回转座(3-1)的左下侧孔与钻臂支撑臂(3-2)的后端铰接,钻臂回转座(3-1)的右下侧孔与钻臂支撑缸(3-3)的缸体铰接;钻臂支撑缸(3-3)的伸缩杆与钻臂伸缩臂(3-4)铰接;钻臂调整机构(3-5)的上侧孔与钻臂伸缩臂(3-4)的前端铰接,钻臂调整机构(3-5)的下侧孔与钻臂支撑臂(3-2)的前端铰接;钻臂摆动缸(3-6)的缸体固定于钻臂调整机构(3-5)的前端面;推进器固定座(3-7)的下端面固定在钻臂摆动缸(3-6)的旋转轴端面;钻臂回转缸(3-8)的缸体与升降架(2-7)铰接,钻臂回转缸(3-8)的伸缩杆与钻臂回转座(3-1)的侧面铰接;通过钻臂支撑缸(3-3)的伸缩带动钻臂的整体升降,实现不同断面的顶锚杆覆盖施工作业;通过钻臂摆动缸(3-6)左右旋转180°,以及钻臂回转缸(3-8)的伸缩带动整套钻臂的左右移动,来实现不同宽度的钻孔覆盖施工作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油电混合双动力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其特征是:所述钻臂支撑臂(3-2)包括支撑臂内套筒(3-2-1)、支撑臂伸缩缸(3-2-2)、支撑臂外套筒(3-2-3);所述支撑臂内套筒(3-2-1)嵌套于支撑臂外套筒(3-2-3)内;支撑臂伸缩缸(3-2-2)的伸缩杆与支撑臂内套筒(3-2-1)铰接,支撑臂伸缩缸(3-2-2)的缸体与支撑臂外套筒(3-2-3)铰接,通过支撑臂伸缩缸(3-2-2)的伸缩带动支撑臂内套筒(3-2-1)在支撑臂外套筒(3-2-3)内前后滑动,从而使整套钻臂伸缩来满足各个位置的施工作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油电混合双动力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其特征是:所述钻臂伸缩臂(3-4)包括伸缩臂内套筒(3-4-1)、伸缩臂伸缩缸(3-4-2)、伸缩臂外套筒(3-4-3);所述伸缩臂内套筒(3-4-1)嵌套于伸缩臂外套筒(3-4-3)内;伸缩臂伸缩缸(3-4-2)的伸缩杆与伸缩臂内套筒(3-4-1)铰接,伸缩臂伸缩缸(3-4-2)的缸体与伸缩臂外套筒(3-4-3)铰接,通过伸缩臂伸缩缸(3-4-2)的伸缩带动伸缩臂内套筒(3-4-1)在伸缩臂外套筒(3-4-3)内前后滑动,从而使整套钻臂伸缩来满足各个位置的施工作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油电混合双动力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其特征是:所述钻臂调整机构(3-5)包括操纵箱(3-5-1)、调整内套筒(3-5-2)、调整缸(3-5-3)、调整外套筒(3-5-4)、调整角度板(3-5-5)、调整角度缸(3-5-6)、左右摆动缸(3-5-7);所述操纵箱(3-5-1)固定在调整外套筒(3-5-4)的上表面;所述调整内套筒(3-5-2)嵌套于调整外套筒(3-5-4)内,调整缸(3-5-3)的缸体与调整外套筒(3-5-4)铰接,调整缸(3-5-3)的伸缩杆与调整内套筒(3-5-2)铰接;所述调整角度板(3-5-5)与调整内套筒(3-5-2)铰接,调整角度缸(3-5-6)的缸体与调整内套筒(3-5-2)铰接,调整角度缸(3-5-6)的伸缩杆与调整角度板(3-5-5)铰接;所述左右摆动缸(3-5-7)固定于调整角度板(3-5-5)的内侧面;通过调整缸(3-5-3)的伸缩,带动调整内套筒(3-5-2)前后移动;通过调整角度缸(3-5-6)的伸缩,带动调整角度板(3-5-5)左右摆动一定角度;左右摆动缸(3-5-7)可左右旋转27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电混合双动力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其特征是:所述前部支撑(5)包括支撑固定座(5-1)、支撑角度缸(5-2)、升降外套筒(5-3)、垂直升降缸(5-4)、升降内套筒(5-5)、小升降内套筒(5-6)、小升降缸(5-7)、小升降外套筒(5-8)、两个横向内套筒(5-9)、两个横向缸(5-10)、横向外套筒(5-11);所述支撑固定座(5-1)固定于升降平台(2-1)的前端,支撑固定座(5-1)底端与支撑角度缸(5-2)的缸体铰接,支撑固定座(5-1)前端与升降外套筒(5-3)铰接;支撑角度缸(5-2)的伸缩杆与升降外套筒(5-3)底端铰接;升降内套筒(5-5)嵌套于升降外套筒(5-3)内,升降外套筒(5-3)与垂直升降缸(5-4)的缸体铰接,升降内套筒(5-5)与垂直升降缸(5-4)的伸缩杆铰接;小升降内套筒(5-6)嵌套于小升降外套筒(5-8)内,小升降外套筒(5-8)固定于横向外套筒(5-11)的上端,小升降外套筒(5-8)与小升降缸(5-7)的缸体铰接,小升降内套筒(5-6)与小升降缸(5-7)的伸缩杆铰接;两个横向内套筒(5-9)对称嵌套于横向外套筒(5-11)的前后两侧,横向外套筒(5-11)与两个横向缸(5-10)的缸体铰接,横向内套筒(5-9)与两个横向缸(5-10)的伸缩杆铰接;通过支撑角度缸(5-2)的伸缩,带动整个前部支撑(5)前后小角度的摆动,通过垂直升降缸(5-4)的伸缩,带动升降内套筒(5-5)的升降,实现对巷道顶部的支撑,通过两个横向缸(5-10)的伸缩,加大了对顶部支撑的范围,通过对小升降缸(5-7)的升降,实现对拱形巷道的中间位置起到有力的支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电混合双动力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其特征是:所述液压系统(6)在机组用电缆快插接头接通进线电缆时,所述电气系统(7)的电机提供给液压泵转速,液压泵提供整机工作需要的油压,从而通过整个液压系统来实现整机的所有动作;所述动力系统(8)在当机组断开电缆快插接头后,整机在无电力供应时,可以启动动力系统(8)的柴油机,柴油机燃烧柴油带动液压泵,液压泵提供压力来驱动整机的左右行走马达动作,实现机组行走,完成快速的巷道转换行进。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电混合双动力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其特征是:所述润滑系统(9)包括空气压缩机(9-1)、隔爆型电机(9-2)、管路Ⅰ(9-3)、气源三联体(9-4)、管路Ⅱ(9-5)、凿岩机(9-6);所述空气压缩机(9-1)与隔爆型电机(9-2)均安装在护板上,且空气压缩机(9-1)位于隔爆型电机(9-2)的左侧,隔爆型电机(9-2)为空气压缩机(9-1)提供动力,隔爆型电机(9-2)通过带轮驱动空气压缩机(9-1)运转压缩空气,所述管路Ⅰ(9-3)的一端与空气压缩机(9-1)的出气口连接,另一端与气源三联体(9-4)的分水滤气器进气口相连接,所述气源三联体(9-4)的油雾器出气口端与管路Ⅱ(9-5)的一端连接,管路Ⅱ(9-5)的另一端与凿岩机(9-6)的钎转马达润滑口端连接,压缩空气携带润滑油经管路Ⅱ(9-5)到达凿岩机(9-6),从而起到润滑凿岩机(9-6)的作用。
CN202020719950.0U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油电混合双动力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 Active CN212406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9950.0U CN212406578U (zh)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油电混合双动力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9950.0U CN212406578U (zh)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油电混合双动力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06578U true CN212406578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377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19950.0U Active CN212406578U (zh)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油电混合双动力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065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5134A (zh) * 2020-05-06 2020-07-17 山西天巨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油电混合双动力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5134A (zh) * 2020-05-06 2020-07-17 山西天巨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油电混合双动力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
CN111425134B (zh) * 2020-05-06 2024-05-24 山西天巨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油电混合双动力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85717B (zh) 一种四臂全液压锚杆锚索钻车
CN102364028B (zh) 多功能全液压钻机
CN110318672B (zh) 一种用于煤矿的多功能岩巷钻装锚一体机
CN111425134B (zh) 一种油电混合双动力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
CN110410119B (zh) 大断面五臂钻车
CN101509350A (zh) 气动履带式液压钻车
CN101832102A (zh) 可移动双平台分区式四臂顶帮锚杆锚索施工钻车
CN209742902U (zh) 一种全液压劈裂台车
CN102278110A (zh) 一种可移动升降平台两臂顶帮锚杆锚索施工钻车
CN111663896A (zh) 一种煤矿用单轨吊四臂液压支护锚杆锚索钻机
CN101832103A (zh) 可移动两臂顶帮锚杆锚索施工钻车
CN106948826B (zh) 一种多功能巷道修复机
CN202325234U (zh) 多功能全液压钻机
CN103527228A (zh) 自行式煤矿巷道临时支护锚护机
CN212406578U (zh) 一种油电混合双动力的多功能冲击凿岩钻车
CN210714455U (zh) 一种用于煤矿的多功能岩巷钻装锚一体机
CN202055821U (zh) 一种可移动升降平台两臂顶帮锚杆锚索施工钻车
CN205955742U (zh) 一种高效快速岩巷掘进机
CN101598002A (zh) 一种门架式钻机
CN201354588Y (zh) 气动履带式液压钻车
CN203499708U (zh) 自行式煤矿巷道临时支护锚护机
CN114233318A (zh) 一种截割部整体伸缩的多功能掘进机
CN210460652U (zh) 一种煤矿用自动化四臂掘锚一体机
CN112240210A (zh) 一种轮胎式油电混合双动力的液压掘进钻车
CN112227948A (zh) 一种煤矿用小型单臂钻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