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00651U - 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400651U CN212400651U CN202021922911.7U CN202021922911U CN212400651U CN 212400651 U CN212400651 U CN 212400651U CN 202021922911 U CN202021922911 U CN 202021922911U CN 212400651 U CN212400651 U CN 2124006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k
- cavity
- valve
- flow
- air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及喷墨打印机,墨盒包括壳体、第一封膜、第二封膜、多孔材料和设置于容纳腔内的单向阀,壳体具有容纳腔和位于容纳腔内的可变形腔,壳体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出墨口、与可变形腔连通的充气口、第一导气口、第二导气口和防漏通气结构,第一封膜封闭第一导气口,第二封膜封闭第二导气口,防漏通气结构具有连通第一导气口和单向阀的第一通口的第一流道和连通第二导气口与容纳腔的第二流道,在第二流道的流通方向上,多孔材料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导气口和容纳腔之间,单向阀的第二通口与容纳腔连通,在单向阀处于导通状态时,第一通口为入口,第二通口为出口。喷墨打印机设置有上述墨盒,墨盒具有使用稳定性好及防漏墨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耗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墨盒及设置有该墨盒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墨盒用于存储墨水,并配合喷墨打印机将预设打印结果打印在相关介质上。例如,公告号为CN203157372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墨盒,其包括壳体和单向阀;壳体具有本体和面盖,本体内设置有可变形腔,本体与面盖之间围成墨水容纳腔,墨水容纳腔内设置有一隔板,隔板将墨水容纳腔分隔成第一储墨腔和第二储墨腔,可变形腔位于第一储墨腔内并与壳体上的充气口连通,第一储墨腔与壳体上的出墨口连通,第二储墨腔设置有墨水导入口;单向阀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阀腔、位于阀腔内的弹簧和阀部件以及盖合在阀腔上的阀盖等多个零部件,阀腔的通孔与墨水导入口连通,使得第二储墨腔内的墨水能够进入阀腔内,阀腔的通口与第一储墨腔连通,使得阀腔内的墨水能够进入第一储墨腔内,单向阀为连通在第一储墨腔和第二储墨腔之间的单向流动通道,使墨水仅能由第二储墨腔流入第一储墨腔。然而,单向阀的零部件较多,使得组装置难以保证密封性,且由于隔板的存在,导致墨盒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当可变形腔膨胀时,会瞬间压缩墨水,但由于此时的单向阀处于关闭状态,同时隔板隔绝第一储墨腔和第二储墨腔之间的墨水的流通,使得墨水的压力会作用于壳体上,从而导致面盖与本体焊接处和/或本体与阀盖的焊接处出现裂痕,进而使壳体破裂漏墨,同时,墨水还会反向挤压可变形腔,使可变形腔的薄膜容易由于受力过大而发生破裂;再者,由于单向阀为第一储墨腔和第二储墨腔之间的唯一流道,导致当单向阀故障时,第二储墨腔内的墨水无法进入第一储墨腔,从而大幅度缩短墨盒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稳定性好且防止发生漏墨的墨盒。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墨盒的喷墨打印机。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容纳腔和位于容纳腔内的可变形腔,壳体设置有出墨口和充气口,出墨口与容纳腔连通,充气口与可变形腔连通,其中,墨盒还包括第一封膜、第二封膜、多孔材料和设置于容纳腔内的单向阀,壳体还设置有第一导气口、第二导气口和防漏通气结构,第一封膜封闭第一导气口,第二封膜封闭第二导气口,防漏通气结构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连通第一导气口和单向阀的第一通口,第二流道连通第二导气口和容纳腔,在第二流道的流通方向上,多孔材料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导气口和容纳腔之间,单向阀的第二通口与容纳腔连通,在单向阀处于导通状态时,第一通口为入口,第二通口为出口。
由上可见,在墨盒落机(安装至打印机字车)前,观察第二导气口内是否存在墨水,若第二导气口内存在墨水,则仅撕除第一封膜。在墨盒落机后、打印开始前,打印机的气泵通过充气口向可变形腔内充气,使可变形腔膨胀、容纳腔内压力增大,此时单向阀处于截止状态,进而使容纳腔内的墨水从出墨口流向打印头;当墨水流向打印头后,气泵停止工作,使可变形腔收缩,可变形腔中气体经由充气口排出,容纳腔内维持一定负压,从而将打印头中气泡吸引至墨盒中,以清除打印头中的气泡。此外,在容纳腔内压力增大过程中,当墨水没过第二流道的入口时,墨水可流入第二流道内,且多孔材料可对第二流道内的墨水进行吸收,进而适当减小容纳腔内的压力,防止由于容纳腔内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墨水从壳体的焊接处发生泄漏和/或可变形腔破损的情况出现。打印时,气泵不工作,容纳腔内的墨水不断被消耗,导致容纳腔内的负压逐渐增大,此时,单向阀处于导通状态,外部气体从第一导气口经由单向阀进入壳体内,使容纳腔内的气压与外部气压实现平衡。
在墨盒落机前,若观察到第二导气口内无墨水存在或当单向阀无法进行正常开启时,同时撕除第一封膜和第二封膜,从而使单向阀不参与工作。当容纳腔内压力增大,由于第二流道内设置有多孔材料,增加了墨水进入第二流道及在第二流道内流动的阻力,从而使得墨水从出墨口流向打印头,但同时当墨水没过第二流道的入口时,墨水可流入第二流道内,起到收纳墨水及适当减小容纳腔内压力的作用,且第二流道的设置能够防止墨水从第二导气口排出墨盒。打印时,随着墨水不断的被消耗,容纳腔内的负压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此时,外部气体从第二导气口经由第二流道进入壳体内,使容纳腔内的气压与外部气压实现平衡。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二通口通过第二流道与容纳腔连通,在流通方向上,第二导气口位于第二通口和容纳腔之间。
由上可见,上述结构设计使得当单向阀由于失效而导致单向阀处于常开状态时,有效的防止墨水进入单向阀,进而防止墨水从单向阀处发生泄漏。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在墨盒处于落机状态时,出墨口位于壳体的底部,第一导气口和第二导气口位于壳体的顶部,第二流道与容纳腔的连通处位于壳体的顶部;第一导气口的轴心与第二导气口的轴心的连线平行于出墨口的轴线。
由上可见,出墨口的位置设置容纳腔内的墨水能够尽可能的从出墨口排出,而第一导气口和第二导气口的位置设置则能够更好的防止墨水从第一导气口、第二导气口处泄出壳体。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二流道具有引流段、缓冲腔和第一导流段,在墨盒处于落机状态时,引流段和第一导流段分别自壳体的顶部朝向壳体的底部延伸,引流段与容纳腔连通,缓冲腔连通在引流段和第一导流段之间,引流段的入口及缓冲腔的出口均位于壳体的顶部处,第二导气口位于第一导流段内;多孔材料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缓冲腔内。
由上可见,引流段用于将容纳腔内的墨水引导至缓冲腔,而缓冲腔的设置使第二流道能够容纳更多墨水,且缓冲腔的位置设置、第二导气口的位置设置及缓冲腔的出口位置设置能够更好的防止墨水从而第二导气口泄出壳体。引流段的入口位置设置则使得容纳腔内的墨水能够尽可能少的流入第二流道内,将多孔材料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缓冲腔内能够提高缓冲腔对其内墨水的收纳性能。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流道还具有第二导流段,第二导流段平行于出墨口的轴线,第二导流段连通在第一导流段和第二通口之间,在墨盒处于落机状态时,第二导流段位于缓冲腔的下方;第一导流段在第二导气口处设置有一部分多孔材料。
由上可见,第二导流段的设置能够避免容纳腔内的墨水直接通过第二通口进入单向阀,从而更好的防止墨水从单向阀处泄出壳体。在第二导气口处设置一部分多孔材料能够防止当有墨水流经第二导气口时,墨水从第二导气口泄出壳体。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单向阀包括阀腔、阀芯、阀盖和弹簧,壳体的侧壁内凹成型成阀腔,阀腔的开口位于侧壁处,第一导气口、第二导气口和第一流道贯穿侧壁,第二通口位于阀腔的底部并连通阀腔和容纳腔,阀芯安装在阀腔内,阀芯上设置有通孔,阀盖盖合在阀腔的开口上,第一通口设置在阀盖上,弹簧迫使阀芯抵接在阀盖上;墨盒还包括第三封膜,第三封膜封闭第一通口和位于容纳腔外的第一流道。
由上可见,第三封膜用于在单向阀处于正常使用时对第一通口和位于容纳腔外的第一流道进行封闭,以避免出现容纳腔内的墨水从第一通口和/或容纳腔外的第一流道泄出壳体,并保证单向阀能够正常工作。当单向阀处于故障或失效状态时,可将第三封膜撕除,进而使单向阀不参与工作,以保证墨盒的正常工作,且可加速容纳腔内的压力平衡。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三封膜还封闭一部分阀盖与壳体之间的缝隙;墨盒还包括第四封膜,第四封膜封闭阀盖与壳体之间剩余的缝隙,在墨盒处于落机状态时,第一通口和位于容纳腔外的第一流道均位于第四封膜的上方。
由上可见,第三封膜的位置设置使得当第三封膜被撕除时,能够进一步加速容纳腔内的压力平衡。第四封膜用于辅助第第三封膜对阀盖与壳体之间的缝隙进行封闭的同时,能够防止阀盖脱离壳体。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防漏通气结构位于容纳腔内,墨盒还包括第五封膜,第五封膜封闭防漏通气结构的敞口。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在墨盒处于落机状态时,单向阀位于壳体的中上部。
由上可见,单向阀的位置设置能够有效的减小防漏通气结构占据的容纳腔内的空间,以提高容纳腔储墨量,同时还能够优化墨盒的结构。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打印机字车,打印机字车上设置有墨盒安装位,墨盒安装位具有出墨接口和供气接口,其中,喷墨打印机还包括上述的墨盒,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墨盒安装位内,出墨接口与出墨口对接,供气接口与充气口对接。
由上可见,设置有上述墨盒的喷墨打印机能够提高打印质量,并防止打印机使用过程中墨盒发生漏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墨盒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墨盒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墨盒实施例的第一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墨盒实施例的第二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图。
图5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墨盒实施例的第三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墨盒实施例的第四省略部分组件后的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墨盒实施例的第五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图。
图9是图8中A-A向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墨盒实施例:
墨盒100安装于打印机的打印机字车上,以为打印机字车上的打印头进行供墨,从而使得打印机字车能够将预设的打印结构打印在相关介质上。参照图1至图3,墨盒100包括壳体1、第一封膜21、第二封膜22、第三封膜23、第四封膜24、第五封膜25、单向阀3和多孔材料4。
壳体1包括本体11和盖体12,本体11具有容纳腔13和可变形腔14,容纳腔13用于存储墨水。盖体12盖合在容纳腔13的敞口上,以对容纳腔13进行封闭。此外,盖体12与壳体1之间可通过超声波焊接进行固定连接,以保证盖体12与壳体1之间的气密性。
结合图4,可变形腔14包括腔壁141和第六封膜143,腔壁141成型于本体11的侧壁111上并与侧壁111之间围成一个第一腔体142,腔壁141位于容纳腔13内。在腔壁141的高度方向上,腔壁141的高度小于本体11的周壁112的高度。第六封膜143固定连接在第一腔体142的敞口处,以对第一腔体142进行封闭。此外,第六封膜143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44,第二弹簧144用于迫使第六封膜143向第一腔体142内移动。
壳体1上设置有出墨口15、充气口16、第一导气口17、第二导气口18和防漏通气结构19,出墨口15和充气口16均设置在本体11的同一周壁112上,第一导气口17、第二导气口18和可变形腔14的腔壁141均设置在本体11的同一侧壁111上,且第一导气口17和第二导气口18分别沿腔壁141的高度方向贯穿自身所在的侧壁111。在墨盒100处于落机状态时,出墨口15位于壳体1的底部处,充气口16位于出墨口15的上方;而第一导气口17和第二导气口18则均位于壳体1的顶部处,且优选地,第一导气口17的轴心与第二导气口18的轴心的连线平行于出墨口15的轴线。其中,落机状态是指墨盒100安装到打印机字车上时,墨盒100所处的位置状态。出墨口15与容纳腔13连通,使得容纳腔13内的墨水可以通过出墨口15输出至打印机字车,充气口16与可变形腔14的第一腔体142连通,使得打印机的气泵能够通过充气口16向可变形腔14内充入气体,以使可变形腔14鼓胀,具体地,当气泵通过充气口16向可变形腔14内充入气体时,第六封膜143在气压作用下会朝向第一腔体142外鼓起变形,从而对容纳腔13内的墨水进行挤压,使墨水从出墨口15被挤出;而当气泵停止工作时,第六封膜143在第二弹簧144的弹力作用下将第六封膜143压向第一腔体142,以使第一腔体142内的气体经由充气口16排出,而此时,容纳腔13内维持一定负压,以将打印头中气泡吸引至墨盒100中,以清除打印头中的气泡。当然,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可变形腔14也可为气囊。
结合图5和图6,防漏通气结构19设置在容纳腔13内,且所述防漏通气结构19设置于侧壁111上。在可变形腔14的腔壁141的高度方向上,防漏通气结构19的高度小于本体11的周壁112的高度,由于本体11通常为注塑成型,因此,防漏通气结构19会具有敞口,以便于注塑模具的模仁或镶件与本体11脱模。第五封膜25封闭防漏通气结构19的敞口,以防止容纳腔13内的墨水直接从防漏通气结构19的敞口进入防漏通气结构19内。且优选地,在可变形腔14的腔壁141的高度方向上,防漏通气结构19的高度等于可变形腔14的腔壁141的高度,且第五封膜25和第六封膜143可合并设置成一张封膜。
防漏通气结构19具有第一流道191和第二流道192,第一流道191连通第一导气口17和单向阀3的第一通口35,第二流道192连通第二导气口18和容纳腔13,且在第二流道192的流通方向上,多孔材料4的一部分位于第二导气口18和容纳腔13之间,即多孔材料4的一部分位于第二导气口18和第二流道192的入口之间。在单向阀3处于导通状态时,第一通口35为入口,第二通口36为出口。
具体地,单向阀3的第一通口35位于容纳腔13外,第一流道191内设置有第二通孔1911,第二通孔1911沿第一导气口17的轴向贯穿本体11的侧壁111,而为了使第二通孔1911更好地与单向阀3的第一通口35连通,可在侧壁111上并在容纳腔13外设置一条连接流道193,使连接流道193连通第二通孔1911和第一通口35,该连接流道193即可视为第一流道191的一部分,也可视为第一通口35的一部分。在墨盒100处于落机状态时,第二通孔1911的轴线与出墨口15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优选小于第一导气口17的轴线与出墨口15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第二流道192具有引流段1921、缓冲腔1922、第一导流段1923和第二导流段1924,在墨盒100处于落机状态时,引流段1921自壳体1的顶部朝向壳体1的底部延伸,优选地,引流段192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导气口17的轴线相垂直。引流段1921与容纳腔13连通,且引流段1921与容纳腔13的连通处优选位于本体11的顶部,即引流段1921的入口1920位于壳体1的顶部。同样地,在墨盒100处于落机状态时,第一导流段1923自壳体1的顶部朝向壳体1的底部延伸,缓冲腔1922连通引流段1921和第一导流段1923,且引流段1921的出口优选位于缓冲腔1922的底部,第一导流段1923的出口位于缓冲腔1922的顶部,第二导气口18位于第一导流段1923内。
引流段1921用于将容纳腔13内的墨水引导至缓冲腔1922,而缓冲腔1922则用于收纳墨水,从而使第二流道192能够容纳更多的墨水,此外,缓冲腔1922的位置设置、第二导气口18的位置设置及缓冲腔1922的出口位置设置能够更好的防止墨水从而第二导气口18泄出壳体1。再者,引流段1921的入口1920位置设置使得墨盒100在落机后能够尽可能的减小容纳腔13内的墨水流入第二流道192内,以降低墨水的损失。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腔1922具有第二腔体1925、过渡段1926和第三腔体1927,过渡段1926连通第二腔体1925和第三腔体1927,且过渡段1926优选沿出墨口15的轴向延伸,在墨盒100处于落机状态时,第二腔体1925位于第三腔体1927的下方。第二腔体1925与引流段1921的出口连通,第三腔体1927与第一导流段1923的入口连通。多孔材料4设置在第二流道192内,在第二流道192的流通方向上,多孔材料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导气口18和容纳腔13之间。具体地,多孔材料4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多孔材料4填充在第二腔体1925内,第二部分多孔材料4填充在第三腔体1927内,第三部分多孔材料4填充在第一导流段1923内,且第三部分多孔材料4位于第二导气口18处。将多孔材料4设置于第二流道192中,使得多孔材料4能够对第二流道192内的墨水进行吸收,从而在当可变形腔14膨胀时,通过对墨水进行吸收来适当减小容纳腔13内的压力,防止由于容纳腔13内压力过大而导致墨水从本体11和盖体12之间的焊接处发生泄漏和/或可变形腔14出现破损。此外,分别在第二腔体1925、第三腔体1927和第一导流段1923内的第二导气口18处设置多孔材料4,使得多孔材料4能够提高缓冲腔1922对其内墨水的收纳性能以及防止墨水从第二导气口18处泄出壳体1。
在本实施例中,单向阀3的第二通口36通过第二流道192与容纳腔13连通,且在第二流道192的流通方向上,第二导气口18位于第二通口36和容纳腔13之间,即第二导气口18位于第二通口36和引流段1921的入口1920之间。具体地,第二导流段1924平行于出墨口15的轴线,第二导流段1924连通在第一导流段1923和第二通口36之间,在墨盒100处于落机状态时,第二导流段1924位于缓冲腔1922的下方。可见,第二导流段1924的设置能够避免容纳腔13内的墨水直接通过第二通口36进入单向阀3,以更好的防止墨水从单向阀3处泄出壳体1。
结合图7至图9,单向阀3包括阀腔31、阀芯32、阀盖33和弹簧34,其中,壳体1的侧壁111朝向容纳腔13内内凹成型成阀腔31,阀腔31的开口位于侧壁111处。阀腔3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通口36,第二通口36连通阀腔31和容纳腔13,阀芯32安装在阀腔31内,且阀芯32的中部设置有通孔321。阀盖33盖合在阀腔31的开口处,使得阀芯32位于阀腔31的底部和阀盖33之间,第一通口35设置在阀盖33上。弹簧34设置在阀腔31的底部和阀芯32之间,弹簧34用于迫使阀芯32抵接在阀盖33上。当单向阀3正常工作时,在墨水流向打印头使容纳腔13内产生负压时,外部空气通过第一导气口17和第一流道191进入单向阀3的第一通口35并推动阀芯32,使阀芯32克服弹簧34的弹力脱离与阀盖33的邻接,进而使空气通过阀芯32上的通孔321经由第二通口36进入容纳腔13内,以平衡容纳腔13内的气压,并保证墨水能够正常流向打印头,此时,单向阀3处于导通状态;当打印机的气泵向可变形腔14内充气使可变形腔14鼓胀时,容纳腔13内的墨水和/或空气进入第二流道192,并经由第二流道192进入单向阀3的第二通口36,此时,阀芯32在弹簧34的弹力作用下及容纳腔13内部的压力作用下被压紧并抵接在阀盖33上,从而使得容纳腔13内的空气和/或墨水无法从第一通口35流出单向阀3,此时,单向阀3处于截止状态。
优选地,在墨盒100处于落机状态时,单向阀3位于壳体1的中上部。通过对单向阀3进行上述位置设置,能够有效的减小防漏通气结构19占据的容纳腔13内的空间,以提高容纳腔13的储墨量,同时优化墨盒100的结构。
第一封膜21用于封闭第一导气口17,避免外部空气通过第一导气口17进入容纳腔13。第二封膜22用于封闭第二导气口18,避免外部空气通过第二导气口18及防漏通气结构19的第二流道192进入容纳腔13,同时能够防止容纳腔13内的墨水通过第二流道192及第二导气口18泄出壳体1。第三封膜23封闭第一通口35和位于容纳腔13外的第一流道191,即第三封膜23封闭第一通口35、连接流道193及第二通孔1911,从而防止外部空气通过第一通口35和/或第二通孔1911进入容纳腔13;此外,第三封膜23还封闭一部分阀盖33与本体11之间的间隙。第四封膜24封闭阀盖33与本体11之间的剩余的间隙,且在墨盒100处于落机状态时,第一通口35和位于容纳腔13外的以流道均位于第四封膜24的上方,也即第三封膜23位于第四封膜24上方;优选地,第三封膜23封闭阀盖33与本体11之间的上半周缝隙,第四封膜24封闭阀盖33与本体11之间的下半周缝隙。
本实用新型的墨盒100具有三种使用方式,以下分别这三种使用方式进行简述:
第一种:当墨盒100安装至打印机的字车前,即墨盒100落机前,先观察墨盒100的第一导气口17、第二导气口18、第一通口35、连接流道193、第二通孔1911及阀盖33与本体11之间的上半周缝隙,若第二导气口18内有墨水,则仅撕除第一封膜21,使第一封膜21解除对第一导气口17的封闭。在墨盒100落机后、打印开始前,打印机的气泵通过充气口16向可变形腔14内充气,使可变形腔14膨胀、容纳腔13内压力增大,此时,容纳腔13内的气压及单向阀3的弹簧34迫使阀芯32抵接在阀盖33上,从而使单向阀3处于截止状态,进而使容纳腔13内的墨水在压力作用下从出墨口15流向打印头。当墨水流向打印头后,气泵停止工作,使可变形腔14在第二弹簧144的弹力作用下收缩,可变形腔14中的气体经由充气口16排出,使容纳腔13内位置一定负压,从而将打印头中的气泡吸引至墨盒100中,以清除打印头中的气泡。而在容纳腔13内压力增大过程中,当墨水没过第二流道192的入口时,墨水可流入第二流道192内,且多孔材料4可对进入缓冲腔1922内的墨水进行吸收,进而适当减小容纳腔13内的压力,防止由于容纳腔13内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墨水从壳体1的焊接处发生泄漏和/或可变形腔14破损的情况出现。打印时,气泵不工作,随着容纳腔13内的墨水不断被消耗,使得容纳腔13内的负压逐渐增大,此时,单向阀3会切换至导通状态,使外部气体从第一导气口17经由单向阀3进入壳体1内,从而使容纳腔13内的气压与外部气压实现平衡,保证墨盒100能够正常向打印头供墨。
第二种:在墨盒100落机前,若观察到第二导气口18内没有墨水,但第一通口35、连接流道193、第二通孔1911及阀盖33和本体11之间的上半周缝隙中的任一者有墨水时,或落机后发现单向阀3无法正常工作而第二导气口18内无墨水时,可同时撕除第一封膜21和第二封膜22,使第一封膜21解除对第一导气口17的封闭、第二封膜22解除对第二导气口18的封闭,从而使单向阀3不参与工作。在墨盒100落机后、打印开始前,打印机的气泵通过充气口16向可变形腔14内充气,使可变形腔14膨胀、容纳腔13内压力增大,此时,由于单向阀3不参与工作并保持截止状态,且由于第二流道192内设置了多孔材料4,增加了墨水进入第二流道192的阻力及在第二流道192内的流动阻力,使得当容纳腔13内压力增大,大部分墨水从出墨口15流向打印头,但同时当墨水没过第二流道192的入口时,墨水可流入第二流道192内,以起到收纳墨水及适当减小容纳腔13内压力的作用,且第二流道192及多孔材料4的设置能够防止墨水从第二导气口18泄出壳体1。打印时,气泵不工作,随着容纳腔13内的墨水不断被消耗,使得容纳腔13内的呈负压逐渐增大的趋势,此时,外部气体从第二导气口18经由第二流道192进入壳体1内,使得容纳腔13内的气压与外部气压保持平衡,从而使外部气体无需通过克服单向阀3的弹簧34的弹力做功,提高了容纳腔13内气压与外部气压平衡的速度,并保证墨盒100能够正常向打印头供墨。
第三种:在墨盒100落机前,若观察到第二导气口18、第一通口35、连接流道193、第二通孔1911及阀盖33和本体11之间的上半周缝隙均无墨水时,可同时撕除第一封膜21、第二封膜22和第三封膜23,使第一封膜21解除对第一导气口17的封闭、第二封膜22解除对第二导气口18的封闭、第三封膜23解除对第一通口35、连接流道193、第二通孔1911及阀盖33和本体11之间的上半周缝隙的封闭,从而使单向阀3不参与工作。在墨盒100落机后、打印开始前,打印机的气泵通过充气口16向可变形腔14内充气,使可变形腔14膨胀、容纳腔13内压力增大,此时,由于单向阀3部参与工作并保持截止状态,且由于第二流道192内设置了多孔材料4,增加了墨水进入第二流道192的阻力及在第二流道192内的流动阻力,使得当容纳腔13内压力增大,大部分墨水从出墨口15流向打印头,但同时当墨水没过第二流道192的入口时,墨水可流入第二流道192内,以起到收纳墨水及适当减小容纳腔13内压力的作用,且第二流道192及多孔材料4的设置能够防止墨水从第二导气口18泄出壳体1。打印时,气泵不工作,随着容纳腔13内的墨水不断被消耗,使得容纳腔13内的呈负压逐渐增大的趋势,此时,外部气体从第二导气口18经由第二流道192进入壳体1内和/或通过第一导气口17、第一通口35、连接流道193和阀盖33和本体11之间的上半周缝隙进入容纳腔13内,使得容纳腔13内的气压与外部气压保持平衡,提高了容纳腔13内气压与外部气压平衡的速度,并保证墨盒100能够正常向打印头供墨。
综上可见,通过对墨盒的结构设计,使第一封膜、第二封膜和第三封膜能够配合第一导气口、第二导气口、单向阀和防漏通气结构为墨盒提供不同的使用方式,以有效避免墨盒内部的单向阀故障或失效时导致打印机无法正常进行打印作业的问题,同时也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墨盒的不同状态选择不同的使用方法,以扩大墨盒的通用性,避免墨盒可能出现的在极限情况下发生漏墨的问题。
喷墨打印机实施例:
喷墨打印机包括打印机字车、打印头、气泵和上述墨盒,打印机字车上设置有墨盒安装位,墨盒安装位具有出墨接口和供气接口,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墨盒安装位内,出墨接口分别与出墨口、打印头对接,供气接口分别与充气口和气泵对接,而设置有上述墨盒的喷墨打印机能够提高打印质量,并防止打印机使用过程中墨盒发生漏墨。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墨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和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可变形腔,所述壳体设置有出墨口和充气口,所述出墨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充气口与所述可变形腔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盒还包括第一封膜、第二封膜、多孔材料和单向阀;
所述壳体还设置有第一导气口、第二导气口和防漏通气结构,所述第一封膜封闭所述第一导气口,所述第二封膜封闭所述第二导气口,所述防漏通气结构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导气口和所述单向阀的第一通口,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导气口和所述容纳腔,在所述第二流道的流通方向上,所述多孔材料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导气口和所述容纳腔之间,所述单向阀的第二通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在所述单向阀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第一通口为入口,所述第二通口为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口通过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在所述流通方向上,所述第二导气口位于所述第二通口和所述容纳腔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墨盒处于落机状态时,所述出墨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导气口和所述第二导气口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容纳腔的连通处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
所述第一导气口的轴心与所述第二导气口的轴心的连线平行于所述出墨口的轴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流道具有引流段、缓冲腔和第一导流段,在所述墨盒处于落机状态时,所述引流段和所述第一导流段分别自所述壳体的顶部朝向壳体的底部延伸,所述引流段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缓冲腔连通在所述引流段和所述第一导流段之间,所述引流段的入口及所述缓冲腔的出口均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处,所述第二导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导流段内;
所述多孔材料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缓冲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流道还具有第二导流段,所述第二导流段平行于所述出墨口的轴线,所述第二导流段连通在所述第一导流段和所述第二通口之间,在所述墨盒处于落机状态时,所述第二导流段位于所述缓冲腔的下方;
所述第一导流段在所述第二导气口处设置有一部分所述多孔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向阀包括阀腔、阀芯、阀盖和弹簧,所述壳体的侧壁内凹成型成所述阀腔,所述阀腔的开口位于所述侧壁处,所述第一导气口、所述第二导气口和所述第一流道贯穿所述侧壁,所述第二通口位于所述阀腔的底部并连通所述阀腔和所述容纳腔,所述阀芯安装在所述阀腔内,所述阀芯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阀盖盖合在所述阀腔的开口上,所述第一通口设置在所述阀盖上,所述弹簧迫使所述阀芯抵接在所述阀盖上;
所述墨盒还包括第三封膜,所述第三封膜封闭所述第一通口和位于所述容纳腔外的所述第一流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封膜还封闭一部分所述阀盖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缝隙;
所述墨盒还包括第四封膜,所述第四封膜封闭所述阀盖与所述壳体之间剩余的缝隙,在所述墨盒处于落机状态时,所述第一通口和位于所述容纳腔外的所述第一流道均位于所述第四封膜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漏通气结构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墨盒还包括第五封膜,所述第五封膜封闭所述防漏通气结构的敞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墨盒处于落机状态时,所述单向阀位于所述壳体的中上部。
10.喷墨打印机,包括打印机字车,所述打印机字车上设置有墨盒安装位,所述墨盒安装位具有出墨接口和供气接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打印机还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墨盒,所述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墨盒安装位内,所述出墨接口与所述出墨口对接,所述供气接口与所述充气口对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22911.7U CN212400651U (zh) | 2020-09-04 | 2020-09-04 | 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22911.7U CN212400651U (zh) | 2020-09-04 | 2020-09-04 | 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400651U true CN212400651U (zh) | 2021-01-26 |
Family
ID=74372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922911.7U Active CN212400651U (zh) | 2020-09-04 | 2020-09-04 | 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400651U (zh) |
-
2020
- 2020-09-04 CN CN202021922911.7U patent/CN21240065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H0545424B2 (zh) | ||
WO1994011195A1 (en) | Method for refilling ink jet cartridges | |
KR20070094701A (ko) | 프린터용 잉크 카트리지 및 잉크충전방법 | |
KR102661718B1 (ko) | 잉크젯 기록 장치 및 잉크 탱크 | |
CN101657331B (zh) | 用于流体供应系统的流体盒 | |
US12115795B2 (en) |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liquid storage tank,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CN202641002U (zh) | 一种墨盒 | |
CN212400651U (zh) | 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 |
CN112046154A (zh) | 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 |
CN202782184U (zh) | 一种墨盒 | |
JP2003094681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機 | |
CN201900799U (zh) | 一种墨盒用压力控制器及包含该压力控制器的墨盒 | |
CN217993896U (zh) | 墨盒 | |
CN216330916U (zh) | 自适应压力平衡墨盒 | |
WO2021110159A1 (zh) | 阀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墨盒 | |
CN201151238Y (zh) | 墨盒 | |
JP4022735B2 (ja)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
CN221851535U (zh) | 墨盒及其打印装置 | |
JP4154619B2 (ja)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
CN217863361U (zh) | 一种墨盒 | |
JP4154618B2 (ja) | インク注入方法 | |
CN110789235A (zh) | 墨盒和喷墨打印机 | |
JP4296446B2 (ja)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
CN2900168Y (zh) | 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 |
CN212332167U (zh) | 压力调节单元及具有其的墨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