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93981U - 一种口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93981U
CN212393981U CN202022114927.1U CN202022114927U CN212393981U CN 212393981 U CN212393981 U CN 212393981U CN 202022114927 U CN202022114927 U CN 202022114927U CN 212393981 U CN212393981 U CN 2123939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layer
groove
mask body
m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149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迅
王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Sunrain Sign & Display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Sunrain Sign & Display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Sunrain Sign & Display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Sunrain Sign & Display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1492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939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939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939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包括依次叠加在一起的内层、过滤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包括位于内侧的第一面和位于外侧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间隔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一凸起;所述第二面间隔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二凸起。通过在内层的内侧形成凹槽,使得水汽能够沿凹槽流动,排出至口罩外,减少了水汽与口罩的接触时间,且通过在内层的外侧形成凹凸结构,形成对熔喷层的支撑,减少内层与熔喷层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水汽对熔喷层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口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口罩。
背景技术
受空气环境质量影响,口罩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市面上口罩种类多样,但是大多数口罩都有一个共性:隔离效果好的口罩呼吸比较困难;呼吸比较容易的隔离效果差。这是因为,口罩通常采用无纺布制作而成,在国家标准GB/T 32610中,医疗用口罩,至少应该是3层,即我们说的SMS(2层S层和1层M层),目前国内最高的层数是5层,即SMMMS(2层S层和3层M层),这里面的S表示纺粘层(Spunbond),其纤维直径比较粗,在20微米(μm)左右,2层S纺粘层主要作用是支撑整个无纺布结构,对阻隔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口罩里面最重要的是阻隔层或则熔喷层M(Meltblown),熔喷层的纤维直径比较细,在2微米(μm)左右,所以只有纺粘层直径的十分之一,这个对防止细菌、血液渗透其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熔喷层M过多,则呼吸比较困难,但是阻隔效果(防护效果)却更好。
因此,在人们生活已经离不开口罩的情况下,过滤效率高、同时呼吸阻力小的口罩才是人们最好的选择。尤其在运动如跑步这种需要大量呼吸的情况下,空气没法快速通过口罩过滤进出口腔,尤其吸气过程中产生负压造成口罩贴合在鼻子和嘴巴上,加剧呼吸困难。在冬天,呼出气体与环境温度温差大,大量水蒸气吸附在口罩表面,吸气过程中口水直接和面部接触,一方面影响舒适度,更重要的是,水汽与熔喷层接触后,影响过滤效果,增加呼吸阻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现有口罩在使用时,水汽吸附在口罩内表面,水汽与熔喷层接触后,影响过滤效果,增加呼吸阻力的问题,提供一种口罩,该口罩通过在内层的两个面分别设置凹凸相间的结构,一方面,内侧的凹凸结构形成排水通道,使得大部分水汽能够沿排水通道排出;另一方面外侧的凹凸结构形成对熔喷层的支撑,减少内层与熔喷层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水汽和熔喷层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降低了水汽对熔喷层的影响,提升了口罩的过滤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包括依次叠加在一起的内层、过滤层和外层;
所述内层包括位于内侧的第一面和位于外侧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间隔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一凸起;所述第二面间隔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二凸起。
在佩戴时,靠近人脸的一侧为内侧,原来人脸的一侧为外侧。内层的内侧即为内层靠近人脸的一面。
第一凹槽和第一凸起是相对而言的,可以是在布面上形成凸点,凸点即为第一凸起,凸点的间隔即为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一凸起形成组合,第二凹槽和第二凸起形成组合。两个组合结构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通过在内层的内侧形成凹槽,使得水汽能够沿凹槽流动,排出至口罩外,减少了水汽与口罩的接触时间,且通过在内层的外侧形成凹凸结构,形成对熔喷层的支撑,减少内层与熔喷层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水汽对熔喷层的影响。
内层为无纺布层,或者无纺布和定型棉组合而成。过滤层为一层或者多层的熔喷布组成的布层。外层为无纺布层,或者无纺布和定型棉组合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凸起对应,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凹槽对应。
即整个内层的厚度均匀,在内层的内侧形成第一凹槽的位置,向外侧凸起,形成第二凸起。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内层的厚度降低,利于空气流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内层的截面呈第一波浪形,第一波浪形的波谷对应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凹槽;第一波浪形的波峰对应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凸起。
通过将内层截面设置为波浪形,一方面形成接近直线形的第一凹槽,使得水汽流动更顺畅;另一方面,波浪形的凹凸面更方便口罩主体定型,形成骨架支撑,效果更好,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外层的截面呈第二波浪形,第二波浪形的波峰在所述外层的内侧形成第三凹槽,且在所述外层的外侧形成第四凸起;第二波浪形的波谷在所述外层的外侧形成第四凹槽,且在所述外层的内侧形成第三凸起;
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设置,形成空腔单元;在所述空腔单元中,所述过滤层和所述内层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过滤层和所述外层之间存在间隙。
内层和外层之间的凹凸面呈反向对称性,即内外同时凸起,在使用过程中,空腔单元中的过滤层不会与外层或者内层接触,利于保持空气流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过滤层的截面呈第三波浪形;在每个空腔单元中,所述过滤层向所述外层方向凸起,且与所述外层之间存在间隙。
通过将过滤层向所述外层方向凸起,一方面使得过滤层形成褶皱,增加了过滤层的表面积;另一方面在急促吸气时,气流压迫过滤层凸起的位置,过滤层凸起能够承受更大的气流冲击,利于保持过滤层和内层之间的间隔。
所述的第一波浪形、第二波浪形、第三波浪形为正弦波、余弦波、方波或者其组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口罩本体设有鼻夹。所述鼻夹为弹性夹片或者能够塑型的软金属条/片。进一步的,所述软金属条/片为铝丝/片,铁丝/片或者铜丝/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口罩本体内侧形成杯型腔体或碗型腔体。
优选的利用波浪形的内层、波浪形的外层和波浪形的过滤层,形成骨架,进而形成杯型腔体,或者碗型腔体。使用者佩戴过程中,口罩与鼻子和口腔形成一个空间,呼吸更顺畅,舒适度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凹槽自口罩本体的边缘向口罩本体的中部延伸。
上述第一凹槽的设置方式,利于口罩在使用过程中保持杯型腔体的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凹槽自口罩本体的上半部分延伸至口罩本体的下沿。上下是指在使用时,位于上方的一侧为上,位于下方的一侧为下。
上述第一凹槽的设置方式,利于水汽自上而下的从口罩下沿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口罩本体设有头带和颈带,或者所述口罩本体设有耳带。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口罩,通过在内层的内侧形成凹槽,使得水汽能够沿凹槽流动,排出至口罩外,减少了水汽与口罩的接触时间,且通过在内层的外侧形成凹凸结构,形成对熔喷层的支撑,减少内层与熔喷层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水汽对熔喷层的影响。
2、本实用新型的口罩,通过设置均为波浪形的内层、外层和过滤层,形成骨架结构,降低了内层和外层的厚度,增加了过滤层的有效过滤面积,且使口罩内侧形成空腔,利于空气流通。
3、本实用新型的口罩,通过将口罩本体内侧形成杯型腔体,以及将所述第一凹槽自口罩本体的上半部分延伸至口罩本体的下沿,第一凹槽形成一个顺畅的接近直型的排水通道,利于水汽从口罩上方流道口罩下沿,进而排出到口罩之外。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口罩截面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口罩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的口罩截面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的口罩另一种截面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3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3的口罩的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标:100-口罩本体;101-头带;102-颈带;103-鼻夹;104-耳带;1-内层;11-第一凹槽;12-第一凸起;2-过滤层;21-第二凹槽;3-外层;31-第三凹槽;41-第四凹槽;42-第四凸起;51-过滤层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口罩,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口罩本体100、头带101、颈带102和鼻夹103;如图3所示,所述口罩本体100包括依次叠加在一起的内层1、过滤层2和外层3;
所述内层1包括位于内侧的第一面和位于外侧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间隔设有第一凹槽11和第一凸起12;所述第二面间隔设有第二凹槽21和第二凸起。
内层1为无纺布层。过滤层2为两层熔喷布组成的布层。外层3为无纺布层。
所述第一凹槽11与所述第二凸起对应,所述第一凸起12和所述第二凹槽对应21。
即整个内层1的厚度均匀,在内层1的内侧的第一面形成第一凹槽11的位置,在第二面凸起,形成第二凸起。在内层1的内侧第一面形成第一凸起12的位置,在第二面凹陷形成第二凹槽21。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内层1的厚度降低,利于空气流通。同时也利于加工成型。
如图5所示,所述内层1的截面呈第一波浪形,第一波浪形的波谷对应所述第一凸起12和第二凹槽21;第一波浪形的波峰对应所述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凸起。过滤层2和外层3为平整布面。
所述的第一波浪形包括两个高低不同的波形,且高低不同的两个波形间隔设置,利于形成骨架,保持口罩的骨架强度。
所述鼻夹铜片。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采用铁片、铝片等较为柔软的金属片材。
如图1、图2所示,所述口罩本体100内侧形成杯型腔体。所述第一凹槽11自口罩本体100的边缘向口罩本体100的中部延伸。
口罩真正的防护层为中间的过滤层2,即熔喷层,其通过静电吸附特性将细菌微粒吸附在熔喷层外表面,使其不会通过熔喷层进入口腔或者鼻腔。如果熔喷层遇水,病菌通过水层载体进入口腔,熔喷层就失去了过滤的作用。本方案中的口罩能够有效防止熔喷层打湿,避免熔喷层失去过滤效果。
通过外层3、内层1使得口罩主体为一个杯型腔体,使用者佩戴过程中,口罩与脸部贴合形成一个空间,鼻子和口腔在该空间内保持呼吸顺畅,舒适度更好。口罩的边缘部位不设置凹槽、凸起结构,保持平整,和脸部形成良好的贴合关系。参照人体工程学而设计口罩外形尺寸,其尺寸适合大多数人面部,用耳带佩戴在头上后,口罩边缘能很好的和脸部贴合,同时,通过鼻夹的可塑性特性,将口罩与鼻子以及两侧完全贴合,密合性良好。确保了口罩使用过程中泄漏率低,过滤效果高,安全性更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口罩本体100的结构进行改良。
如图5所示,所述外层3的截面呈第二波浪形,第二波浪形的波峰在所述外层3的内侧形成第三凹槽31,且在所述外层3的外侧形成第四凸起42;第二波浪形的波谷在所述外层的外侧形成第四凹槽41,且在所述外层的内侧形成第三凸起;
所述第三凹槽31与所述第二凹槽21相对设置,形成空腔单元;在所述空腔单元中,所述过滤层2为平整的熔喷布层,所述过滤层2和所述内层1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过滤层2和所述外层3之间存在间隙。
内层1和外层3之间的凹凸面呈反向对称性,即内外同时凸起,在使用过程中,空腔单元中的过滤层2不会与外层3或者内层1接触,利于保持空气流通。
更进一步的方案中,如图6所示,所述过滤层2的截面呈第三波浪形;在每个空腔单元中,所述过滤层2向所述外层3方向凸起,且与所述外层3之间存在间隙。
通过将过滤层2向所述外层3方向凸起,一方面使得过滤层2形成褶皱,增加了过滤层2的表面积;另一方面在急促吸气时,气流压迫过滤层凸起51的位置,过滤层凸起51能够承受更大的气流冲击,利于保持过滤层2和内层1之间的间隔。
利用波浪形的内层1、波浪形的外层2和波浪形的过滤层2,形成骨架,进而形成杯型腔体,或者碗型腔体。使用者佩戴过程中,口罩与鼻子和口腔形成一个空间,呼吸更顺畅,舒适度更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第一凹槽11的形状进行限定。
如图7所示,口罩本体100内侧设有若干的第一凹槽11,部分的所述第一凹槽11自口罩本体100的上半部分延伸至口罩本体100的下沿。利于水汽自上而下的从口罩下沿排出。
如图8所示,另外一种设置方式为,第一凹槽11和第一凸起12的设置方式为,在平整的布面上设置若干第一凸起12,布面的其他位置即为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连通为一个整体,更利于水汽的聚集和排出。口罩采用耳挂的佩戴方式,即在口罩两侧分别设有耳带10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100)包括依次叠加在一起的内层(1)、过滤层(2)和外层(3);
所述内层(1)包括位于内侧的第一面和位于外侧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间隔设有第一凹槽(11)和第一凸起(12);所述第二面间隔设有第二凹槽(21)和第二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1)与所述第二凸起对应,所述第一凸起(12)和所述第二凹槽(21)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1)的截面呈第一波浪形,第一波浪形的波谷对应所述第一凸起(12)和第二凹槽(21);第一波浪形的波峰对应所述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3)的截面呈第二波浪形,第二波浪形的波峰在所述外层(3)的内侧形成第三凹槽(31);
所述第三凹槽(31)与所述第二凹槽(21)相对设置,形成空腔单元;在空腔单元中,所述过滤层(2)和所述内层(1)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过滤层(2)和所述外层(3)之间存在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2)的截面呈第三波浪形;在每个空腔单元中,所述过滤层(2)向所述外层(3)方向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100)设有鼻夹(103)。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100)内侧形成杯型腔体或碗型腔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1)自口罩本体(100)的边缘向口罩本体(100)的中部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1)自口罩本体(100)的上半部分延伸至口罩本体(100)的下沿。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100)设有头带(101)和颈带(102),或者所述口罩本体(100)设有耳带(104)。
CN202022114927.1U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口罩 Active CN2123939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14927.1U CN212393981U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口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14927.1U CN212393981U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口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93981U true CN212393981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375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14927.1U Active CN212393981U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口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939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97933U (zh) 主动式进排气防雾霾口罩
CN205197079U (zh) 一种口罩
CN212185262U (zh) 一种口鼻呼吸通道分离式口罩
CN212393981U (zh) 一种口罩
CN203028178U (zh) 一种含有银纤维的口罩
CN111990717A (zh) 一种口罩
CN212233223U (zh) 一种防护口罩
CN114642287A (zh) 一种具有独立多功能层的高阻隔性可拆卸口罩
CN111150137A (zh) 一种口罩
CN112075688A (zh) 一种医用口罩
CN220898012U (zh) 一种内置鼻梁条口罩
CN214677700U (zh) 一种医用高阻隔防尘口罩
CN214677686U (zh) 一种盐雾口罩
CN212260569U (zh) 一种抑菌耐湿驱闷热的双排风口罩
CN211932720U (zh) 一种新型防雾霾香味口罩
CN214509590U (zh) 一种医用口罩
CN213848915U (zh) 一种佩戴舒适的医用口罩
CN215381633U (zh) 一种穿戴舒适的医用口罩
CN216961602U (zh) 一种一次性带面罩的口罩
CN213096304U (zh) 一种滤片直接接触式真丝口罩
CN213281618U (zh) 一种口罩
CN214547451U (zh) 一种多层式一次性活性炭口罩
CN213428486U (zh) 一种带降温功能的口罩
CN214071884U (zh) 一种围脖式口罩
CN211794437U (zh) 一种新型汉麻口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