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82724U - 钩棒连接组件以及内固定系统 - Google Patents

钩棒连接组件以及内固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82724U
CN212382724U CN202021866180.9U CN202021866180U CN212382724U CN 212382724 U CN212382724 U CN 212382724U CN 202021866180 U CN202021866180 U CN 202021866180U CN 212382724 U CN212382724 U CN 2123827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rod
mounting
joint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6618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峰
刘明岩
刘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anyou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anyou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anyou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anyou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6618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827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827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827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钩棒连接组件以及内固定系统,包括:骨钩,骨钩包括钩本体和钩部承接件,钩部承接件的顶面为向上凸出的球面,钩部承接件的顶面上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上设有杆体承接部;连接棒的其中一端上设有安装接头,安装接头上设有安装孔,安装接头的顶面为向上凸出的球面,安装接头的底面上设有安装部球窝;限位件的底面上设有限位部球窝,所述限位件上设有限位连接部;连接杆穿过安装孔,杆体承接部与限位连接部连接。本实用新型骨钩与连接棒之间具有较高的自由度,能够治疗不同体征的病患,能够有效固定椎板,操作简单,提高手术效率。

Description

钩棒连接组件以及内固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钩棒连接组件以及内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在治疗脊柱退变、创伤、肿瘤及矫形手术中常用的钉-棒-钩内固定系统,主要由椎弓根螺钉、骨钩、连接棒结构组成。现有的钉-棒-钩内固定系统中,骨钩与连接棒连接后,骨钩与连接棒的相对位置无法调节,这就无法满足各种体征患者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钩棒连接组件以及内固定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钩棒连接组件,包括:
骨钩,所述骨钩包括钩本体和设置在所述钩本体的顶面上的钩部承接件,所述钩部承接件的顶面为向上凸出的球面,所述钩部承接件的顶面上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有杆体承接部;
连接棒,所述连接棒的其中一端上设有安装接头,所述安装接头的顶面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贯通至所述安装接头的底面,所述安装孔的中轴线与所述连接棒的中轴线垂直;所述安装接头的顶面为向上凸出的球面,所述安装接头的底面上设有供所述钩部承接件的顶部置入的安装部球窝;所述安装接头的顶面的中轴线与所述安装部球窝的中轴线共线;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底面上设有供所述安装接头的顶部置入的限位部球窝,所述限位件上设有限位连接部;
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安装孔,所述杆体承接部与所述限位连接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限位连接部为设置于所述限位件上的内螺纹孔;所述杆体承接部为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上的外螺纹部。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球窝的直径与所述安装接头的顶面的直径相等。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球窝的直径与所述钩部承接件的顶面的直径相等。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底部支撑件和设置于所述底部支撑件上方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外侧面的尺寸小于所述底部支撑件的外侧面尺寸。
优选地,所述的钩棒连接组件,还包括:夹持钳,所述夹持钳包括两个活动连接的夹持柄,每个所述夹持柄上设有凸起部;所述钩本体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凹陷部,每个所述凹陷部供所述凸起部插入。
优选地,所述的钩棒连接组件,还包括:锁紧扳手,所述锁紧扳手的头端设有内孔,所述内孔为六边形结构;所述安装接头的顶部的外侧面为六角形结构;所述内孔供所述安装接头的顶部插入。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内固定系统,包括:螺钉结构和所述的钩棒连接组件;
所述螺钉结构包括:钉座和椎弓根螺钉;
所述钉座的顶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从所述钉座的顶部向下凹陷并沿径向贯穿所述钉座,所述安装槽的内侧面上设有锁紧螺纹部,所述钉座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通孔;
所述椎弓根螺钉包括螺钉杆和设置于所述螺钉杆上端的螺钉头部,所述螺钉杆穿过所述通孔,所述螺钉头部处于所述安装槽内;
所述连接棒的远离所述安装接头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中。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钩棒连接组件以及内固定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钩棒连接组件中,连接棒的一端设有安装接头,骨钩、连接棒和限位件由下到上依次设置,骨钩的连接杆穿过安装接头的安装孔,连接杆的杆体承接部与限位件的限位连接部连接;安装接头的顶部置入于限位件的底面上的限位部球窝中,钩部承接件的顶部置入于安装接头的底面上的安装部球窝中;则连接棒设置安装接头的一端与骨钩能够实现相对转动,则骨钩与连接棒之间具有较高的自由度,利用骨钩与连接棒之间的自由度能够来治疗不同体征的病患,能够有效固定椎板,操作简单,提高手术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内固定系统安装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内固定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内固定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施例的钩棒连接组件的骨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实施例的钩棒连接组件的连接棒的顶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实施例的钩棒连接组件的连接棒的底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为本实施例的钩棒连接组件的限位件的底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内固定系统的螺钉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显示为本实施例的锁紧扳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夹持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 骨钩
110 钩本体
111 凹陷部
120 钩部承接件
121 部承接件的顶面
130 连接杆
131 杆体承接部
132 铆焊凸缘
200 连接棒
210 安装接头
211 安装孔
212 安装接头的顶面
213 安装部球窝
300 限位件
301 底部支撑件
302 连接头
310 限位部球窝
320 限位连接部
400 夹持钳
410 夹持柄
411 凸起部
412 主柄部
413 延伸柄部
500 锁紧扳手
510 内孔
610 钉座
611 安装槽
612 锁紧螺纹部
613 通孔
620 椎弓根螺钉
621 螺钉杆
622 螺钉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钩棒连接组件,包括:
骨钩100,骨钩100包括钩本体110和设置在钩本体110的顶面上的钩部承接件120,钩部承接件120的顶面121为向上凸出的球面,钩部承接件120的顶面121上设有连接杆130,连接杆130上设有杆体承接部131;
连接棒200,连接棒200的其中一端上设有安装接头210,安装接头210的顶面212上设有安装孔211,安装孔211贯通至安装接头210的底面,安装孔211的中轴线与连接棒200的中轴线垂直;安装接头210的顶面212为向上凸出的球面,安装接头210的底面上设有供钩部承接件120的顶部置入的安装部球窝213;安装接头210的顶面212的中轴线与安装部球窝213的中轴线共线;
限位件300,限位件300的底面上设有供安装接头210的顶部置入的限位部球窝310,限位件300上设有限位连接部320;
连接杆130穿过安装孔211,杆体承接部131与限位连接部320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钩棒连接组件中,连接棒200的一端设有安装接头210,骨钩100、连接棒200和限位件300由下到上依次设置,骨钩100的连接杆130穿过安装接头210的安装孔211,连接杆130的杆体承接部131与限位件300的限位连接部320连接;安装接头210的顶部置入于限位件300的底面上的限位部球窝310中,钩部承接件120的顶部置入于安装接头210的底面上的安装部球窝213中;则连接棒200设置安装接头210的一端与骨钩100能够实现相对转动,则骨钩100与连接棒200之间具有较高的自由度,利用骨钩100与连接棒200之间的自由度能够来治疗不同体征的病患,能够有效固定椎板,操作简单,提高手术效率。
安装接头210的顶部与限位部球窝310之间为球面接触的结构,钩部承接件120的顶部与安装部球窝213之间也是球面接触的结构,安装接头210的顶面212的中轴线与安装部球窝213的中轴线共线,则骨钩100能够绕着安装部球窝213的中轴线转动;限位件300与连接杆130连接,且限位件300与安装接头210接触,则限位件300能够限制安装接头210的轴向移动。
限位连接部320为设置于限位件300上的内螺纹孔;杆体承接部131为设置在连接杆130上的外螺纹部。内螺纹孔与外螺纹部相适配,便于将限位连接部320和杆体承接部131稳定地连接。限位件300锁紧后,能够限制安装接头210的轴向移动。
限位部球窝310的直径与安装接头210的顶面212的直径相等。安装部球窝213的直径与钩部承接件120的顶面121的直径相等。该结构有利于限位件300锁紧后,限位件300与骨钩100一起绕着安装部球窝213的中轴线转动。
限位件300包括底部支撑件301和设置于底部支撑件301上方的连接头302,连接头302的外侧面的尺寸小于底部支撑件301的外侧面尺寸。该结构便于限位件300的安装,且使得限位件300稳定支撑安装接头210。
钩棒连接组件,还包括:夹持钳400,夹持钳400包括两个活动连接的夹持柄410,每个夹持柄410上设有凸起部411;钩本体110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凹陷部111,每个凹陷部111供凸起部411插入。凹陷部111与凸起部411相互适配。夹持钳400的夹持柄410凸起部411能够嵌入于骨钩100对应的凹陷部111中,夹持钳400能够稳定地夹持骨钩100。
每个夹持柄410包括主柄部412和与主柄部412连接的延伸柄部413,主柄部412与延伸柄部413形成的夹角为钝角。夹持柄410的结构能够避免对手术视野的遮挡。延伸柄部413上设置凸起部411。
钩棒连接组件,还包括:锁紧扳手500,锁紧扳手500的头端设有内孔510,内孔510为六边形结构;限位件300的顶部的外侧面为六角形结构;内孔510供安装接头210的顶部插入。内孔510的结构与限位件300的顶部的结构相适配。锁紧扳手500的结构便于限位件300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限位件300与骨钩100连接后,骨钩100的连接杆130的顶端的上设置铆焊凸缘132,铆焊凸缘132使得限位件300向上从连接杆130移出的路径被铆死。铆焊凸缘132的设置阻挡限位件300从骨钩100的连接杆130的顶端移出,则限位件300不能被拆除,以避免限位件300在术中出现脱落的情况。
本实施例的内固定系统,包括:螺钉结构和钩棒连接组件;
螺钉结构包括:钉座610和椎弓根螺钉620;
钉座610的顶部设有安装槽611,安装槽611从钉座610的顶部向下凹陷并沿径向贯穿钉座610,安装槽611的内侧面上设有锁紧螺纹部612,钉座610的底面上设有与安装槽611连通的通孔613;
椎弓根螺钉620包括螺钉杆621和设置于螺钉杆621上端的螺钉头部622,螺钉杆621穿过通孔613,螺钉头部622处于安装槽611内;
连接棒200的远离安装接头210的一端设置于安装槽611中。
手术时,先打好所需的椎弓根螺钉620,再直接用夹持钳400持住骨钩100,骨钩100钩住患者的椎板,把连接棒200放入钉座610的安装槽611内,安装与椎弓根螺钉620配套的螺塞锁住钛棒,最后用锁紧扳手500锁紧骨钩100上的限位件300,即可完成其中一侧的内固定系统的安装,再以同样步骤安装对侧的内固定系统,即可进入手术的后续收尾阶段。
综上,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钩棒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骨钩(100),所述骨钩(100)包括钩本体(110)和设置在所述钩本体(110)的顶面上的钩部承接件(120),所述钩部承接件(120)的顶面(121)为向上凸出的球面,所述钩部承接件(120)的顶面(121)上设有连接杆(130),所述连接杆(130)上设有杆体承接部(131);
连接棒(200),所述连接棒(200)的其中一端上设有安装接头(210),所述安装接头(210)的顶面(212)上设有安装孔(211),所述安装孔(211)贯通至所述安装接头(210)的底面,所述安装孔(211)的中轴线与所述连接棒(200)的中轴线垂直;所述安装接头(210)的顶面(212)为向上凸出的球面,所述安装接头(210)的底面上设有供所述钩部承接件(120)的顶部置入的安装部球窝(213);所述安装接头(210)的顶面(212)的中轴线与所述安装部球窝(213)的中轴线共线;
限位件(300),所述限位件(300)的底面上设有供所述安装接头(210)的顶部置入的限位部球窝(310),所述限位件(300)上设有限位连接部(320);
所述连接杆(130)穿过所述安装孔(211),所述杆体承接部(131)与所述限位连接部(32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钩棒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连接部(320)为设置于所述限位件(300)上的内螺纹孔;所述杆体承接部(131)为设置在所述连接杆(130)上的外螺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钩棒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球窝(310)的直径与所述安装接头(210)的顶面(212)的直径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钩棒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球窝(213)的直径与所述钩部承接件(120)的顶面(121)的直径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钩棒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00)包括底部支撑件(301)和设置于所述底部支撑件(301)上方的连接头(302),所述连接头(302)的外侧面的尺寸小于所述底部支撑件(301)的外侧面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钩棒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持钳(400),所述夹持钳(400)包括两个活动连接的夹持柄(410),每个所述夹持柄(410)上设有凸起部(411);所述钩本体(110)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凹陷部(111),每个所述凹陷部(111)供所述凸起部(411)插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钩棒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扳手(500),所述锁紧扳手(500)的头端设有内孔(510),所述内孔(510)为六边形结构;所述安装接头(210)的顶部的外侧面为六角形结构;
所述内孔(510)供所述安装接头(210)的顶部插入。
8.一种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螺钉结构和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钩棒连接组件;
所述螺钉结构包括:钉座(610)和椎弓根螺钉(620);
所述钉座(610)的顶部设有安装槽(611),所述安装槽(611)从所述钉座(610)的顶部向下凹陷并沿径向贯穿所述钉座(610),所述安装槽(611)的内侧面上设有锁紧螺纹部(612),所述钉座(610)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安装槽(611)连通的通孔(613);
所述椎弓根螺钉(620)包括螺钉杆(621)和设置于所述螺钉杆(621)上端的螺钉头部(622),所述螺钉杆(621)穿过所述通孔(613),所述螺钉头部(622)处于所述安装槽(611)内;
所述连接棒(200)的远离所述安装接头(210)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槽(611)中。
CN202021866180.9U 2020-08-31 2020-08-31 钩棒连接组件以及内固定系统 Active CN2123827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6180.9U CN212382724U (zh) 2020-08-31 2020-08-31 钩棒连接组件以及内固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6180.9U CN212382724U (zh) 2020-08-31 2020-08-31 钩棒连接组件以及内固定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82724U true CN212382724U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53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66180.9U Active CN212382724U (zh) 2020-08-31 2020-08-31 钩棒连接组件以及内固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827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48975B2 (en) Multi-axial spinal fixation system
US9936981B2 (en) Anchor device for anchoring an elongated rod to the spine
JP5677701B2 (ja) 球とソケットの係止多軸ファスナー
JP5912056B2 (ja) 多軸椎弓根スクリュー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固定システムキット
US7294128B2 (en) Bone fixation apparatus
US9615858B2 (en) Spring clip-bottom loading polyaxial ball and socket fastener
US7322981B2 (en) Polyaxial bone screw with split retainer ring
CA2587194C (en) Polyaxial bone screw with helically wound capture connection
US20100168796A1 (en) Bone anchoring member with clamp mechanism
US9247965B2 (en) Polyaxial bone anchoring device with enlarged pivot angle
US20050049589A1 (en) Polyaxial bone screw apparatus
US20130096621A1 (en) Polyaxial bone anchoring system
JP2004512134A (ja) 多平面調節可能な連結器
US20140343613A1 (en) Bone anchoring member with clamp mechanism
CA2855796A1 (en) Top loading polyaxial ball and socket fastener
JP2015513351A (ja) 閉鎖型ヘッド多軸および単軸ネジ
CN112006766A (zh) 钩棒连接组件以及内固定系统
CN212382724U (zh) 钩棒连接组件以及内固定系统
EP1418853B1 (en) Vertebral alignment and fixation assembly
JP2010503498A (ja) 整形外科用プレー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Feng

Inventor after: Liu Mingyan

Inventor after: Liu Xing

Inventor before: Li Feng

Inventor before: Liu Mingyan

Inventor before: Liu Xi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