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67342U - 摄像头模组 - Google Patents

摄像头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67342U
CN212367342U CN202020726071.0U CN202020726071U CN212367342U CN 212367342 U CN212367342 U CN 212367342U CN 202020726071 U CN202020726071 U CN 202020726071U CN 212367342 U CN212367342 U CN 2123673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amera module
lens assembly
light sourc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2607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Q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Q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Q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Q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2607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673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673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673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包括线路板、感光元件和镜头组件,所述摄像头模组还包括导光件和光源组件,所述感光元件设于所述线路板上,且与所述线路板电性连接,所述镜头组件设于所述感光元件远离所述线路板的一侧,所述导光件设于所述镜头组件外侧,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所述光源设于所述导光件的底部,在垂直于所述摄像头模组的光轴方向的方向上,所述光源基本位于所述导光件的中间位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由于设置了导光件和光源组件,对摄像头模组进行补光,而且光源组件的光源基本位于导光件的中间位置这样可提高导光件的导光均匀性补光均匀,大大提高了摄像头模组的成像效果。

Description

摄像头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摄像头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摄像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除了相机,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上都配备了摄像头,以方便人们随时随地拍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与乐趣。
在摄像头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人们对摄像头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希望摄像头的成像效果更好、更清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效果较好的摄像头模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包括线路板、感光元件和镜头组件,所述摄像头模组还包括导光件和光源组件,所述感光元件设于所述线路板上,且与所述线路板电性连接,所述镜头组件设于所述感光元件远离所述线路板的一侧,所述导光件设于所述镜头组件外侧,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所述光源设于所述导光件的底部,在垂直于所述摄像头模组的光轴方向的方向上,所述光源基本位于所述导光件的中间位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多个所述光源,多个所述光源沿周向设于所述导光件的底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件包括下部,所述下部围绕于所述镜头组件外周,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电路板,多个所述光源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包括位于所述镜头组件外围的主体部,所述光源设于所述主体部上。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形成多边形的中部开口,所述电路板在中部开口的外围部分形成所述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套设在所述镜头组件外周,位于所述中部开口的每一侧的多个所述光源在垂直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光轴方向的方向上前后错开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中部开口的每一侧的所述主体部上设有三个所述光源,中间的所述光源相对两侧的所述光源更靠近所述主体部的外侧边缘,两侧的所述光源对称设置于中间的所述光源的两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件的朝向所述光源组件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光源容纳于所述凹槽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件上的凹槽为多个,每个所述凹槽包括多个容纳部,每个所述凹槽的所述容纳部之间相互连通,在垂直于镜头组件的光轴方向的方向上,每个所述容纳部基本位于所述导光件的中间位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件还包括上部,所述上部的至少部分结构沿所述镜头组件的光轴方向与所述镜头组件堆叠,与所述镜头组件堆叠的所述上部的至少部分结构截面呈环形,所述上部位于所述下部的顶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上部的外周和内侧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所述下部的外周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下部的内侧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下部的矩形内侧与所述镜头组件的外周配合。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紧贴所述导光件的底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安装板,所述电路板的所述主体部设于所述安装板上,且所述安装板的中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安装板套设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外周处。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镜头组件包括第一镜头组件、第二镜头组件、驱动装置和底座,所述底座设于所述线路板上,所述底座形成空腔,所述感光元件容纳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镜头组件设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镜头组件设于所述驱动装置上,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底座远离所述线路板的一侧上,所述第二镜头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镜头组件远离所述感光元件的一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为定焦镜头,所述第二镜头组件为变焦镜头。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板包括本体部和从所述本体部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电路板还包括从所述主体部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摄像头模组还包括主板,所述线路板通过第一连接器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板,所述电路板通过第二连接器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板,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设于所述线路板的所述第一延伸部上的第一公座和设于所述主板上的第一母座,所述第一公座插接在所述第一母座上,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设于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第二延伸部上的第二公座和设于所述主板上的第二母座,所述第二公座插接在所述第二母座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由于设置了导光件和光源组件,对摄像头模组进行补光,而且光源组件的光源基本位于导光件的中间位置这样可提高导光件的导光均匀性补光均匀,大大提高了摄像头模组的成像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的立体组装图。
图2为图1所示摄像头模组的另一角度立体组装图。
图3为图1所示摄像头模组的一角度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1所示摄像头模组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1所示摄像头模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式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包括线路板11、感光元件13、滤光片17、镜头组件、导光件25、光源组件27、盖环29和盖板31。镜头组件包括底座15、第一镜头组件19、第二镜头组件21和驱动装置23。
本实施例中,线路板11可为柔性电路板。线路板11包括位于对应感光元件13而设的本体部和从本体部延伸的第一延伸部。
本实施例中,感光元件13和底座15均设于线路板11上,底座15形成空腔152,感光元件13容纳于空腔152内。具体地,感光元件13可为感光芯片,例如CCD(Charge 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感光芯片或CMOS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感光芯片。感光元件13电性连接于线路板11,以将电信号传输给线路板11。底座15的内壁上形成有向内凸设的固定台154。
本实施例中,滤光片17设于固定台154,且滤光片17位于感光元件13 与第一镜头组件19、第二镜头组件21之间。本实施例中,滤光片17设于固定台154的下方。可以理解,滤光片17也可位于固定台154的上方。滤光片 1可通过胶水固定在固定台154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镜头组件19设于底座15。具体地,第一镜头组件19 包括第一镜片组和第一镜筒,第一镜片组组装于第一镜筒内,第一镜筒的外侧设有外螺纹,底座15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第一镜头组件19固定于底座15 内。第一镜头组件19为定焦镜头。
本实施例中,第二镜头组件21设于驱动装置23内,驱动装置23设于底座15上,使第二镜头组件21位于第一镜头组件19远离感光元件13的一侧。具体地,驱动装置23设于底座15远离线路板11的一侧。第二镜头组件21 为变焦镜头。第二镜头组件21包括第二镜片组和第二镜筒,第二镜片组组装于第二镜筒内。
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3可为音圈马达。当然,驱动装置23也可为由记忆合金制成的驱动装置,只要其能带动第二镜头组件21上下移动进行变焦即可。具体地,音圈马达包括壳体、磁体、载体和线圈,磁体设于壳体上,线圈设于载体上,第二镜头组件21固定于载体上,通过对线圈通电,在磁体的作用下,可产生磁力推动载体相对壳体直线移动,实现对第二镜头组件21 的调焦。具体地,壳体固定于底座15上。
本实施例中,导光件25设于第二镜头组件21外侧,且导光件25为环状,包围整个第二镜头组件21的外侧。导光件25将光线朝第二镜头组件21的光轴上引导,可给摄像头模组补光,提高摄像头模组的成像效果;并且,由于导光件25呈环状包围第二镜头组件21,可使补光的均匀性较好,进一步提高摄像头模组的成像效果。具体地,导光件25固定在驱动装置23的外侧,并部分露出于驱动装置23的顶部,第二镜头组件21向远离感光元件13的一侧凸伸至驱动装置23的上方。导光件25远离线路板11一侧的端面至线路板 11的高度大于第二镜头组件21远离线路板11一侧的端面至线路板11的高度,这样,可以很好地控制整个摄像头模组的高度,且导光件25能很好地将光线导入第二镜头组件21。
导光件25包括上部250和下部251,上部250位于下部251的顶部,且上部250的至少部分结构沿镜头组件的光轴方向与镜头组件堆叠,与镜头组件堆叠的上部的至少部分结构截面呈环形。上部250的内侧设有凸环252,凸环252的底面与驱动装置23的顶面紧密贴合,上部250位于驱动装置23 的上方,下部251位于驱动装置23的外侧,使得导光件25包括有围设于凸伸至驱动装置23上方的部分第二镜头组件21外周的部分。本实施例中,上部250的外周和内侧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下部251的外周的横截面为圆形,内侧的横截面为矩形,下部251的矩形内侧与驱动装置23的矩形外周配合。
导光件25的上部251的顶部内侧设有倾斜的侧面253,侧面253朝向第二镜头组件21的入光侧,即在导光件25远离线路板11的一侧的端缘的内侧形成喇叭状的倾斜出光面。倾斜的侧面253可将光线更好地朝第二镜头组件 21的光轴上引导。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侧面253为圆锥面。
导光件25的外周处还设有安装部254,安装部254上开设有胶槽255。通过设置胶槽255,可在胶槽255内灌胶形成粘胶部,从而将盖环29粘接在导光件25上,因此减少了涂胶时胶水因毛细等现象爬至导光件25外周面而影响外观和导光效果的问题。具体地,安装部254设于下部251的外周。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安装部254沿导光件25周向均匀设置。更具体地,胶槽255开设于安装部254的顶部,且胶槽255为圆弧状,多个安装部254上的所有胶槽255位于同一圆周上。
导光件25的外侧设有倾斜的外侧面256,盖环29的内侧面与导光件25 的外侧面256贴合。具体地,安装部254凸伸于外侧面256外。
导光件25的朝向光源组件27的底部开设有凹槽258。具体地,凹槽258 开设于导光件25的下部251内。导光件25上的凹槽258为多个,每个凹槽 258包括多个容纳部,每个凹槽258的容纳部之间相互连通,在垂直于镜头组件的光轴方向的方向上(即导光件25的厚度方向上),每个容纳部基本位于导光件25的中间位置,也就是说,对于每个容纳部而言,其到导光件25 的内侧的距离和到导光件25的外侧的距离基本相等。更具体地,每个凹槽 258包括三个容纳部,中间的容纳部与其他两个容纳部前后错开。
导光件25的朝向光源组件27的底部还设有固定柱259。四个固定柱259 分别对应设于安装部254的对应位置。
本实施例中,光源组件27设于导光件25的底部。这样,光源组件27的光线可更好地进入导光件25,实现较好的补光效果,从而提高摄像头模组的成像效果。具体地,光源组件27包括多个光源272,多个光源272沿周向设于导光件25的底部。更具体地,在导光件25的厚度方向(也可以说是导光件25的径向),每个光源272基本位于导光件25的中间位置,也就是说,对于每个光源272而言,其到导光件25的内侧的距离和到导光件25的外侧的距离基本相等,这样可提高导光件25的导光均匀性。
光源组件27还包括电路板274,多个光源272固定于电路板274上。电路板274包括中部开口的矩形主体部,光源272设于主体部上。为了使得各光源272基本位于导光件25的中间位置,在主体部的每一侧上的多个光源 272在导光件25的厚度方向上前后错开设置。通过电路板274供电可控制光源272的亮灭。具体地,主体部的每一侧上设有三个光源272,中间的光源 272相对两侧的光源272更靠近主体部的外侧边缘,两侧的光源272对称设置于中间的光源272的两侧。当主体部为圆环形时,将所有光源272设于与主体部同心的同一圆弧线上即可。当主体部为其他形状的多边形时,在主体部的每一侧上的多个光源272同样前后错开设置。
光源272容纳于导光件25底部的凹槽258内,这样,可增加光线的入射面积,增强导光效果。具体地,每个容纳部内设有一个光源272。同时,由于光源272容纳于导光件25的凹槽258内,因此电路板274可紧贴导光件 25的底部,有利于导光件25与电路板274的粘接。
光源组件27还包括安装板276,电路板274的主体部设于安装板276上。电路板274还包括从主体部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安装板276可以与电路板274 一体成型,也可单独成型。具体地,安装板276为矩形板,且安装板276的中部开设有开口277,安装板276套设于第一镜头组件19和第二镜头组件21 的外周处。
安装板276的远离导光件25的一侧,即安装板276的底部,开设有容纳槽279,容纳槽279的一部分对应且紧靠底座15的外周,另一部分对应且紧靠驱动装置23的外周,粘结胶容纳于容纳槽279内。安装时,在容纳槽279 内灌胶固化后实现安装板276与底座15、驱动装置23的固定。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容纳槽279沿安装板276的内侧边缘处延伸一周,即沿镜头组件的外侧边缘延伸一周。可以理解,也可为多个容纳槽279断续开设于安装板276 的内侧边缘处,即沿镜头组件的外侧边缘断续开设。
电路板274和安装板276上开设有对应导光件25的固定柱259的固定孔 280,以方便导光件25与光源组件27对位,也对导光件25与光源组件27起固定作用。
本实施例中,盖环29设于导光件25的顶部,且导光件25的外侧面256 与盖环29贴合的表面之间不涂胶。具体地,盖环29可以是独立的元件,也可以使直接集成在手机等电子产品机壳上的部分构件,或者直接是机壳的一部分。盖环29的顶部凸伸于导光件25的顶部,从而在导光件25的顶部形成凹陷。具体地,盖环29可为金属环。
盖环29包括连接部292和配合部294,连接部292设于配合部294的底部边缘处,连接部292为平板,配合部294为锥状,连接部292覆盖于导光件25的安装部254的胶槽255上方,与导光板25粘接,配合部294与导光板25的外侧面256配合。具体地,连接部292的宽度大于胶槽255的宽度,使得胶槽255完全被覆盖。
本实施例中,盖板31盖设于导光件25的顶部(即位于导光件25远离线路板11一侧的端缘),且位于第二镜头组件21远离感光元件13的一侧,以保护第一镜头组件19和第二镜头组件21,避免镜头组件被污染或损坏。具体地,盖板31紧密贴合于导光件25的顶面上,并容纳于盖环29形成的凹陷内。导光件25与盖板31贴合的端面上还形成有容胶槽,以使盖板31固定在导光件25上。
本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还包括第一保护膜33,第一保护膜33设于盖板31的顶部,以保护盖板31。摄像头模组还包括第二保护膜35和第三保护膜(图未示),第二保护膜35设于第一镜头组件19的顶部以保护第一镜头组件19,第三保护膜设于第二镜头组件21的顶部以保护第二镜头组件21。
本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还包括主板39,线路板11通过第一连接器电性连接于主板39,电路板274通过第二连接器电性连接于主板39。具体地,第一连接器包括设于线路板11的第一延伸部上的第一公座392和设于主板39上的第一母座393,第一公座392插接在第一母座393上。第二连接器包括设于电路板274的第二延伸部上的第二公座395和设于主板39上的第二母座396,第二公座395插接在第二母座396上,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上分别固定有第一钢片398和第二钢片399。由于电路板274所处的高度较高,第二延伸部需弯折方可延伸至主板39,线路板11则与主板39基本平齐。主板39上还设有电容等电子器件。主板39可为印刷电路板。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摄像头模组,包括线路板(11)、感光元件(13)和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还包括导光件(25)和光源组件(27),所述感光元件(13)设于所述线路板(11)上,且与所述线路板(11)电性连接,所述镜头组件设于所述感光元件(13)远离所述线路板(11)的一侧,所述导光件(25)设于所述镜头组件外侧,所述光源组件(27)包括光源(272),所述光源(272)设于所述导光件(25)的底部,在垂直于所述摄像头模组的光轴方向的方向上,所述光源(272)基本位于所述导光件(25)的中间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27)包括多个所述光源(272),多个所述光源(272)沿周向设于所述导光件(25)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25)包括下部(251),所述下部(251)围绕于所述镜头组件外周,所述光源组件(27)还包括电路板(274),多个所述光源(272)固定于所述电路板(274)上,所述电路板(274)包括位于所述镜头组件外围的主体部,所述光源(272)设于所述主体部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74)形成多边形的中部开口,所述电路板(274)在中部开口的外围部分形成所述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套设在所述镜头组件外周,位于所述中部开口的每一侧的多个所述光源(272)在垂直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光轴方向的方向上前后错开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开口的每一侧的所述主体部上设有三个所述光源(272),中间的所述光源(272)相对两侧的所述光源(272)更靠近所述主体部的外侧边缘,两侧的所述光源(272)对称设置于中间的所述光源(272)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25)的朝向所述光源组件(27)的底部开设有凹槽(258),所述光源(272)容纳于所述凹槽(258)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25)上的凹槽(258)为多个,每个所述凹槽(258)包括多个容纳部,每个所述凹槽(258)的所述容纳部之间相互连通,在垂直于镜头组件的光轴方向的方向上,每个所述容纳部基本位于所述导光件(25)的中间位置。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25)还包括上部(250),所述上部(250)的至少部分结构沿所述镜头组件的光轴方向与所述镜头组件堆叠,与所述镜头组件堆叠的所述上部(250)的至少部分结构截面呈环形,所述上部(250)位于所述下部(251)的顶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250)的外周和内侧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所述下部(251)的外周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下部(251)的内侧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下部(251)的矩形内侧与所述镜头组件的外周配合。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74)紧贴所述导光件(25)的底部。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27)还包括安装板(276),所述电路板(274)的所述主体部设于所述安装板(276)上,且所述安装板(276)的中部开设有开口(277),所述安装板(276)套设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外周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包括第一镜头组件(19)、第二镜头组件(21)、驱动装置(23)和底座(15),所述底座(15)设于所述线路板(11)上,所述底座(15)形成空腔(152),所述感光元件(13)容纳于所述空腔(152)内,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9)设于所述底座(15),所述第二镜头组件(21)设于所述驱动装置(23)上,所述驱动装置(23)设于所述底座(15)远离所述线路板(11)的一侧上,所述第二镜头组件(21)位于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9)远离所述感光元件(13) 的一侧。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9)为定焦镜头,所述第二镜头组件(21)为变焦镜头。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11)包括本体部和从所述本体部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电路板(274)还包括从所述主体部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摄像头模组还包括主板(39),所述线路板(11)通过第一连接器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板(39),所述电路板(274)通过第二连接器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板(39),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设于所述线路板(11)的所述第一延伸部上的第一公座(392)和设于所述主板(39)上的第一母座(393),所述第一公座(392)插接在所述第一母座(393)上,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设于所述电路板(274)的所述第二延伸部上的第二公座(395)和设于所述主板(39)上的第二母座(396),所述第二公座(395)插接在所述第二母座(396)上。
CN202020726071.0U 2020-05-06 2020-05-06 摄像头模组 Active CN2123673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26071.0U CN212367342U (zh) 2020-05-06 2020-05-06 摄像头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26071.0U CN212367342U (zh) 2020-05-06 2020-05-06 摄像头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67342U true CN212367342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35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26071.0U Active CN212367342U (zh) 2020-05-06 2020-05-06 摄像头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673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36937B2 (en) Camera module having socket with protrusion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CN212231604U (zh) 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2911030A (zh) 手持式电子设备
TWI504085B (zh) 彈片、音圈馬達及相機模組
CN112911048A (zh) 手持式电子设备
US7466492B2 (e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CN110663000B (zh)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和光学装置
US9363424B2 (en) Camera module having a guide unit
CN210075400U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194219A (zh) 摄像头模组
CN109932853B (zh) 光学致动器及相应的摄像模组
CN212367340U (zh) 摄像头模组
CN113194218B (zh) 摄像头模组制造方法及电子产品制造方法
KR20100103969A (ko) 카메라 모듈
CN212367342U (zh) 摄像头模组
CN114650323A (zh) 摄像模组、制造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N212367341U (zh) 摄像头模组
CN112987220A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630520A (zh) 摄像头模组
CN113630521A (zh) 摄像头模组
CN113630519A (zh) 摄像头模组
CN113194220A (zh)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产品
CN116953875A (zh) 可变焦距透镜装置和摄像模组
CN109960090B (zh) 对焦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1557354U (zh) 摄像头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3, Taihong Road, Kunshan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300

Patentee after: Kunshan Qiuti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3, Taihong Road, Kunshan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300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Q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