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62562U - 冷库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冷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62562U
CN212362562U CN202020674027.XU CN202020674027U CN212362562U CN 212362562 U CN212362562 U CN 212362562U CN 202020674027 U CN202020674027 U CN 202020674027U CN 212362562 U CN212362562 U CN 2123625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torage
working medium
solar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7402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明
周聪
岳畏畏
袁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cig Energy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cig Energy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cig Energy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cig Energy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7402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625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625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625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20Solar therm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库系统,其包括太阳能热源单元、动力循环单元、传动单元及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单元;太阳能热源单元利用太阳能加热蓄热工质;动力循环单元用于将蓄热工质蓄存的热能转换为轴功;传动单元用于将轴功传递到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单元;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单元在轴功的驱动下为冷库内部制冷。本实用新型的冷库系统,利用太阳能提供冷库制冷用能,能满足电力不足及电网未覆盖地区农产品冷藏需求,用能成本低。

Description

冷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冷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农产品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对农作物冷藏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对于一些能源电力供应不足或电力未覆盖的地区,由于冷链基础设施缺乏,农产品采摘后因难以及时进入冷库而带来巨大损耗,农产品会在收获后面临严重经济损失。特别是在一些高温地区,农产品腐败快,经济损失更是严重。如仅印度一国在这方面的损失就超过约140亿美元。
传统的冷库用能模式以电机驱动压缩机,进行蒸气压缩制冷为主。这种模式对电力需求较大,冷库建设地区需要有较完善的电力保障;对于电力保障有问题、运输不及时的地区,冷库的正常运转受到挑战。
对于以内燃机作为发电动力驱动电机的模式和内燃机直接驱动压缩的模式,内燃机燃油消耗成本又比较高;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这部分能源成本造成的影响难以忽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库系统,利用太阳能提供冷库制冷用能,能满足电力不足及电网未覆盖地区农产品冷藏需求,用能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库系统,其包括太阳能热源单元、动力循环单元、传动单元及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单元;
所述太阳能热源单元,利用太阳能加热蓄热工质;
所述动力循环单元,用于将所述蓄热工质蓄存的热能转换为轴功;
所述传动单元,用于将所述轴功传递到所述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单元;
所述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单元,在所述轴功的驱动下为冷库内部制冷。
较佳的,所述太阳能热源单元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蓄热水箱3、第一换热器4、蓄热水泵19及放热水泵20;
蓄热水箱3第一出口通过管道连通太阳能集热器进口;
蓄热水箱3第二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第一换热器4原边换热管进口;
太阳能集热器出口通过管道连通蓄热水箱3第一进口;
第一换热器4原边换热管出口通过管道连通蓄热水箱3第二进口;
蓄热水泵19设置在蓄热水箱3第一出口到太阳能集热器进口的管道上;
放热水泵20设置在蓄热水箱3第二出口到第一换热器4原边换热管进口的管道上。
较佳的,所述蓄热工质为潜热蓄热工质或显热蓄热工质;
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为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蝶式太阳能集热器、塔式太阳能集热器或菲尼尔透镜太阳能集热器。
较佳的,所述蓄热工质为水或熔融盐;
所述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包括槽式抛物面聚光器1及直通式太阳能集热管2;
所述槽式抛物面聚光器1用于将太阳光反射集聚到直通式太阳能集热管2;
所述直通式太阳能集热管2一端作为太阳能集热器出口连通蓄热水箱3第一进口,另一端作为太阳能集热器进口连通蓄热水箱3第一出口。
较佳的,所述动力循环单元包括第一换热器4、膨胀机5、第二换热器18、有机工质泵21及冷却水泵22;
第二换热器18副边管路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第一换热器4副边换热管进口;
第一换热器4副边换热管出口通过管路连通膨胀机5高压进口;
膨胀机5低压出口通过管路连通第二换热器18副边换热管进口;
第二换热器18原边换热管通过管道接冷凝水;
第二换热器18副边管路出口连通第一换热器4副边换热管进口的管道上设置有有机工质泵21;
所述有机工质泵21用于将冷凝有机工质加压推动流入第一换热器4副边换热管换热,形成高压过热有机工质蒸气;
所述高压过热有机工质蒸气通过膨胀机5高压进口流入膨胀机5,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膨胀做功,推动膨胀机5动力输出轴转动;做功后的高压过热蒸气有机工质变成低压有机工质蒸气,经膨胀机5低压出口进入到第二换热器18副边换热管换热冷凝变为液态有机工质;冷凝有机工质再由有机工质泵21加压进入第一换热器4副边换热管,循环往复。
较佳的,第二换热器18原边换热管接冷凝水的管道上设置有冷却水泵22;
所述冷却水泵22用于将冷凝水泵入第二换热器18原边换热管;
所述有机工质为五氟丙烷。
较佳的,所述传动单元包括主动带轮6、封闭环形皮带7、从动带轮8、第一电磁离合器9及第二电磁离合器10;
膨胀机5动力输出轴连接主动带轮6;
膨胀机(5)动力输出轴同制冷压缩机(12)通过第一电磁离合器(9)传动;
主动带轮6同从动带轮8通过封闭环形皮带7传动;
从动带轮8同发电机11通过第二电磁离合器10传动。
较佳的,所述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单元包括制冷压缩机12、冷凝器13、储液器14、节流阀15及蒸发器16;
所述制冷压缩机12由第一电磁离合器9传输动力带动运转,制冷工质被压缩为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
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流入冷凝器13,冷凝为高压制冷剂液体流入储液器14;
储液器14内制冷剂液体在压差作用下,通过节流阀15,变为低压低温液态制冷剂或气液两相制冷剂,流入冷库内部蒸发器16蒸发制冷;
蒸发器16流出的气态制冷剂,被制冷压缩机12吸入压缩,循环往复。
较佳的,所述冷库系统还包括供电蓄电单元;
所述供电蓄电单元包括发电机11、蓄电配电控制箱17;
所述蓄电配电控制箱17包括蓄电模块;
第二电磁离合器10吸合后,膨胀机5动力输出轴输出的轴功驱动发电机11产生电力由导线输送到蓄电配电控制箱17的蓄电模块进行储存。
较佳的,冷库系统还包括太阳辐照度传感器23;
所述蓄电配电控制箱17还集成有逻辑控制电路;
所述太阳辐照度传感器23用于检测太阳辐射强度;
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当太阳辐射强度低于设定阈值,输出信号控制所述蓄热水泵19停机。
较佳的,冷库系统还包括第一蓄热温度传感器24、第二蓄热温度传感器25;
第一蓄热温度传感器24用于检测蓄热水箱3第一进口的蓄热工质温度并发送到所述逻辑控制电路;
第二蓄热温度传感器25用于检测蓄热水箱3第一出口的蓄热工质温度并发送到所述逻辑控制电路。
较佳的,冷库系统还包括冷库室温传感器26;
所述冷库室温传感器26,用于检测冷库内温度Ti并发送到所述逻辑控制电路;
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当冷库内温度Ti高于设定温度Ts,则输出信号控制第一电磁离合器9吸合,膨胀机5动力输出轴输出的轴功驱动制冷压缩机12工作,并同时输出信号控制冷凝器13和蒸发器16的风机运转。
较佳的,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当蓄电配电控制箱17内的蓄电模块的电量低于最低电量值时,输出信号控制第二电磁离合器10吸合,膨胀机5动力输出轴输出的轴功驱动发电机11产生电力由导线输送到蓄电配电控制箱17的蓄电模块进行储存,蓄电模式开启;当蓄电配电控制箱17内的蓄电模块的电量高于上限电量值时,输出信号控制第二电磁离合器10分离,结束蓄电。
较佳的,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在输出信号控制第一电磁离合器9或第二电磁离合器10的吸合前,首先输出信号控制放热水泵20开启,延时第一设定时间后,输出信号控制有机工质泵21、冷却水泵22开启,膨胀机5开始做功,延时第二设定时间后,再输出信号控制相应电磁离合器吸合,进行动力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冷库系统,利用太阳能提供冷库制冷用能,能满足电力不足及电网未覆盖地区农产品冷藏需求,用能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库系统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槽式抛物面聚光器;2直通式太阳能集热管;3蓄热水箱;4第一换热器;5膨胀机;6主动带轮;7封闭环形皮带;8从动带轮;9第一电磁离合器;10第二电磁离合器;11发电机;12制冷压缩机;13冷凝器;14储液器;15节流阀;16蒸发器;17蓄电配电控制箱;18第二换热器;19蓄热水泵;20放热水泵;21有机工质泵;22冷却水泵;23太阳辐照度传感器;24第一蓄热温度传感器;25第二蓄热温度传感器;26冷库室温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冷库系统包括太阳能热源单元、动力循环单元、传动单元及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单元;
所述太阳能热源单元,利用太阳能加热蓄热工质;
所述动力循环单元,用于将所述蓄热工质蓄存的热能转换为轴功;
所述传动单元,用于将所述轴功传递到所述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单元;
所述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单元,在所述轴功的驱动下为冷库内部制冷。
实施例一的冷库系统,利用太阳能提供冷库制冷用能,能满足电力不足及电网未覆盖地区农产品冷藏需求,用能成本低。
实施例二
基于实施例一的冷库系统,所述太阳能热源单元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蓄热水箱3、第一换热器4、蓄热水泵19及放热水泵20;
蓄热水箱3第一出口通过管道连通太阳能集热器进口;
蓄热水箱3第二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第一换热器4原边换热管进口;
太阳能集热器出口通过管道连通蓄热水箱3第一进口;
第一换热器4原边换热管出口通过管道连通蓄热水箱3第二进口;
蓄热水泵19设置在蓄热水箱3第一出口到太阳能集热器进口的管道上;
放热水泵20设置在蓄热水箱3第二出口到第一换热器4原边换热管进口的管道上。
较佳的,所述蓄热工质为潜热蓄热工质或显热蓄热工质;例如,所述蓄热工质可以为水、熔融盐等。
较佳的,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为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蝶式太阳能集热器、塔式太阳能集热器或菲尼尔透镜太阳能集热器。
较佳的,所述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包括槽式抛物面聚光器1、直通式太阳能集热管2;
所述槽式抛物面聚光器1用于将太阳光反射集聚到直通式太阳能集热管2;
所述直通式太阳能集热管2一端作为太阳能集热器出口连通蓄热水箱3第一进口,另一端作为太阳能集热器进口连通蓄热水箱3第一出口。
实施例二的冷库系统,在蓄热水泵19的推动下,蓄热水箱3内的蓄热工质被送到太阳能集热器加热,加热后的蓄热工质再流入到蓄热水箱3,再由蓄热水泵19推动循环,不断获取并储存太阳能。蓄热水箱3中的蓄热工质由放热水泵20泵入第一换热器4原边换热管,再循环至蓄热水箱3;蓄热工质在第一换热器4中与动力循环单元的有机工质换热。该冷库系统,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加热蓄热工质,将热量储存在高温流体蓄热工质中,蓄热水箱3可以对多余热量进行储存,供夜晚及其它光照不足的时候使用。
实施例三
基于实施例二的冷库系统,所述动力循环单元包括第一换热器4、膨胀机5、第二换热器18、有机工质泵21、冷却水泵22;
第二换热器18副边管路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第一换热器4副边换热管进口;
第一换热器4副边换热管出口通过管路连通膨胀机5高压进口;
膨胀机5低压出口通过管路连通第二换热器18副边换热管进口;
第二换热器18原边换热管通过管道接冷凝水;
第二换热器18副边管路出口连通第一换热器4副边换热管进口的管道上设置有有机工质泵21;
所述有机工质泵21用于将冷凝有机工质加压推动流入第一换热器4副边换热管换热,形成高压过热有机工质蒸气;
所述形成高压过热有机工质蒸气通过膨胀机5高压进口流入膨胀机5,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膨胀做功,推动膨胀机5动力输出轴转动;做功后的高压过热蒸气有机工质变成低压蒸气有机工质经膨胀机5低压出口进入到第二换热器18副边换热管换热冷凝变为冷凝有机工质;冷凝有机工质再由有机工质泵21加压进入第一换热器4副边换热管,循环往复。
较佳的,第二换热器18原边换热管接冷凝水的管道上设置有冷却水泵22;
所述冷却水泵22用于将冷凝水泵入第二换热器18原边换热管;
所述有机工质为有机朗肯循环有机工质,例如五氟丙烷R245fa。
实施例三的冷库系统,采用太阳能热量驱动有机朗肯循环,利用有机朗肯循环动力驱动推动膨胀机5动力输出轴转动,传递轴功到所述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单元,带动制冷压缩机12制冷,没有经过机械能到电能再到机械能的转换,轴功直接进行机械传递,效率高。
实施例四
基于实施例三的冷库系统,所述传动单元包括主动带轮6、封闭环形皮带7、从动带轮8、第一电磁离合器9及第二电磁离合器10;
膨胀机5动力输出轴连接主动带轮6;
膨胀机5动力输出轴同制冷压缩机12通过第一电磁离合器9传动;
主动带轮6同从动带轮8通过封闭环形皮带7传动;
从动带轮8同发电机11通过第二电磁离合器10传动。
实施例四的冷库系统,膨胀机5动力输出轴输出的轴功一方面通过膨胀机5动力输出轴及第一电磁离合器9输出到制冷压缩机12,另一方面通过带传动带动从动带轮8,通过第二电磁离合器10输出到发电机11。
实施例五
基于实施例四的冷库系统,所述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单元包括制冷压缩机12、冷凝器13、储液器14、节流阀15及蒸发器16;
所述制冷压缩机12由第一电磁离合器9传输动力带动运转,制冷工质被压缩为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
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流入冷凝器13,冷凝为高压制冷剂液体流入储液器14;
储液器14内制冷剂液体在压差作用下,通过节流阀15,变为低压低温液态制冷剂或气液两相制冷剂,流入冷库内部蒸发器16蒸发制冷;
蒸发器16流出的气态制冷剂,被制冷压缩机12吸入压缩,循环往复。
实施例六
基于实施例五,所述冷库系统还包括供电蓄电单元;
所述供电蓄电单元包括发电机11及蓄电配电控制箱17;
所述蓄电配电控制箱17包括蓄电模块;
第二电磁离合器10吸合后,膨胀机5动力输出轴输出的轴功驱动发电机11产生电力由导线输送到蓄电配电控制箱17的蓄电模块进行储存。
实施例六的冷库系统,自带发电及蓄电功能,可为区域提供基本的电力供应,既能完成太阳能冷库制冷,又能对冷库周围区域进行基本生活供电。
实施例七
基于实施例六,冷库系统还包括太阳辐照度传感器23;
所述蓄电配电控制箱17还集成有逻辑控制电路;
所述太阳辐照度传感器23用于检测太阳辐射强度;
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当太阳辐射强度低于设定阈值,输出信号控制所述蓄热水泵19停机。
较佳的,冷库系统还包括第一蓄热温度传感器24、第二蓄热温度传感器25;
第一蓄热温度传感器24用于检测蓄热水箱3第一进口的蓄热工质温度并发送到所述逻辑控制电路;
第二蓄热温度传感器25用于检测蓄热水箱3第一出口的蓄热工质温度并发送到所述逻辑控制电路。
实施例七的冷库系统,在太阳辐射强度不能保证蓄热水加热时,逻辑控制电路自动控制蓄热水泵19停机;当太阳辐射强度能保证蓄热水加热时,逻辑控制电路自动控制蓄热水泵19运转。逻辑控制电路还可以对进出蓄热水箱3的蓄热工质温度进行记录,方便排查问题。
实施例八
基于实施例七,冷库系统还包括冷库室温传感器26;
所述冷库室温传感器26,用于检测冷库内温度Ti并发送到所述逻辑控制电路;
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当冷库内温度Ti高于设定温度Ts,则输出信号控制第一电磁离合器9吸合,膨胀机5动力输出轴输出的轴功驱动制冷压缩机12工作,并同时输出信号控制冷凝器13和蒸发器16的风机运转,执行正常制冷过程。当Ti降低到设定温度Ts以下时,控制电路输出控制信号,使第一电磁离合器9释放,并同时输出信号控制冷凝器13和蒸发器16的风机停止运转。
实施例九
基于实施例七的冷库系统,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当蓄电配电控制箱17内的蓄电模块的电量低于最低电量值时,输出信号控制第二电磁离合器10吸合,膨胀机5动力输出轴输出的轴功驱动发电机11产生电力由导线输送到蓄电配电控制箱17的蓄电模块进行储存,蓄电模式开启;当蓄电配电控制箱17内的蓄电模块的电量高于上限电量值时,输出信号控制第二电磁离合器10分离,结束蓄电。
实施例十一
基于实施例七的冷库系统,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在输出信号控制第一电磁离合器9或第二电磁离合器10的吸合前,首先输出信号控制放热水泵20开启(进行放热准备),延时第一设定时间后,输出信号控制有机工质泵21、冷却水泵22开启,膨胀机5开始做功,延时第二设定时间后,再输出信号控制相应电磁离合器吸合,进行动力输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冷库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太阳能热源单元、动力循环单元、传动单元及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单元;
所述太阳能热源单元,利用太阳能加热蓄热工质;
所述动力循环单元,用于将所述蓄热工质蓄存的热能转换为轴功;
所述传动单元,用于将所述轴功传递到所述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单元;
所述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单元,在所述轴功的驱动下为冷库内部制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太阳能热源单元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蓄热水箱(3)、第一换热器(4)、蓄热水泵(19)及放热水泵(20);
蓄热水箱(3)第一出口通过管道连通太阳能集热器进口;
蓄热水箱(3)第二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第一换热器(4)原边换热管进口;
太阳能集热器出口通过管道连通蓄热水箱(3)第一进口;
第一换热器(4)原边换热管出口通过管道连通蓄热水箱(3)第二进口;
蓄热水泵(19)设置在蓄热水箱(3)第一出口到太阳能集热器进口的管道上;
放热水泵(20)设置在蓄热水箱(3)第二出口到第一换热器(4)原边换热管进口的管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工质为潜热蓄热工质或显热蓄热工质;
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为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蝶式太阳能集热器、塔式太阳能集热器或菲尼尔透镜太阳能集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工质为水或熔融盐;
所述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包括槽式抛物面聚光器(1)及直通式太阳能集热管(2);
所述槽式抛物面聚光器(1)用于将太阳光反射集聚到直通式太阳能集热管(2);
所述直通式太阳能集热管(2)一端作为太阳能集热器出口连通蓄热水箱(3)第一进口,另一端作为太阳能集热器进口连通蓄热水箱(3)第一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循环单元包括第一换热器(4)、膨胀机(5)、第二换热器(18)、有机工质泵(21)及冷却水泵(22);
第二换热器(18)副边管路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第一换热器(4)副边换热管进口;
第一换热器(4)副边换热管出口通过管路连通膨胀机(5)高压进口;
膨胀机(5)低压出口通过管路连通第二换热器(18)副边换热管进口;
第二换热器(18)原边换热管通过管道接冷凝水;
第二换热器(18)副边管路出口连通第一换热器(4)副边换热管进口的管道上设置有有机工质泵(21);
所述有机工质泵(21)用于将冷凝有机工质加压推动流入第一换热器(4)副边换热管换热,形成高压过热有机工质蒸气;
所述高压过热有机工质蒸气通过膨胀机(5)高压进口流入膨胀机(5),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膨胀做功,推动膨胀机(5)动力输出轴转动;做功后的高压过热蒸气变成低压蒸气,经膨胀机(5)低压出口进入到第二换热器(18)副边换热管换热冷凝变为液态有机工质;液态有机工质再由有机工质泵(21)加压进入第一换热器(4)副边换热管,循环往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库系统,其特征在于,
第二换热器(18)原边换热管接冷凝水的管道上设置有冷却水泵(22);
所述冷却水泵(22)用于将冷凝水泵入第二换热器(18)原边换热管;
所述有机工质为五氟丙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单元包括主动带轮(6)、封闭环形皮带(7)、从动带轮(8)、第一电磁离合器(9)及第二电磁离合器(10);
膨胀机(5)动力输出轴连接主动带轮(6);
膨胀机(5)动力输出轴同制冷压缩机(12)通过第一电磁离合器(9)传动;
主动带轮(6)同从动带轮(8)通过封闭环形皮带(7)传动;
从动带轮(8)同发电机(11)通过第二电磁离合器(10)传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单元包括制冷压缩机(12)、冷凝器(13)、储液器(14)、节流阀(15)及蒸发器(16);
所述制冷压缩机(12)由第一电磁离合器(9)传输动力带动运转,制冷工质被压缩为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
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流入冷凝器(13),冷凝为高压制冷剂液体流入储液器(14);
储液器(14)内制冷剂液体在压差作用下,通过节流阀(15),变为低压低温液态制冷剂或气液两相制冷剂,流入冷库内部蒸发器(16)蒸发制冷;
蒸发器(16)流出的气态制冷剂,被制冷压缩机(12)吸入压缩,循环往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库系统还包括供电蓄电单元;
所述供电蓄电单元包括发电机(11)、蓄电配电控制箱(17);
所述蓄电配电控制箱(17)包含蓄电模块;
第二电磁离合器(10)吸合后,膨胀机(5)动力输出轴输出的轴功驱动发电机(11)产生电力由导线输送到蓄电配电控制箱(17)的蓄电模块进行储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库系统,其特征在于,
冷库系统还包括太阳辐照度传感器(23);
所述蓄电配电控制箱(17)还集成有逻辑控制电路;
所述太阳辐照度传感器(23)用于检测太阳辐射强度;
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当太阳辐射强度低于设定阈值,输出信号控制所述蓄热水泵(19)停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库系统,其特征在于,
冷库系统还包括第一蓄热温度传感器(24)、第二蓄热温度传感器(25);
第一蓄热温度传感器(24)用于检测蓄热水箱(3)第一进口的蓄热工质温度并发送到所述逻辑控制电路;
第二蓄热温度传感器(25)用于检测蓄热水箱(3)第一出口的蓄热工质温度并发送到所述逻辑控制电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冷库系统,其特征在于,
冷库系统还包括冷库室温传感器(26);
所述冷库室温传感器(26),用于检测冷库内温度Ti并发送到所述逻辑控制电路;
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当冷库内温度Ti高于设定温度Ts,则输出信号控制第一电磁离合器(9)吸合,膨胀机(5)动力输出轴输出的轴功驱动制冷压缩机(12)工作,并同时输出信号控制冷凝器(13)和蒸发器(16)的风机运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冷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当蓄电配电控制箱(17)内的蓄电模块的电量低于最低电量值时,输出信号控制第二电磁离合器(10)吸合,膨胀机(5)动力输出轴输出的轴功驱动发电机(11)产生电力由导线输送到蓄电配电控制箱(17)的蓄电模块进行储存,蓄电模式开启;当蓄电配电控制箱(17)内的蓄电模块的电量高于上限电量值时,输出信号控制第二电磁离合器(10)分离,结束蓄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冷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在输出信号控制第一电磁离合器(9)或第二电磁离合器(10)的吸合前,首先输出信号控制放热水泵(20)开启,延时第一设定时间后,输出信号控制有机工质泵(21)、冷却水泵(22)开启,膨胀机(5)开始做功,延时第二设定时间后,再输出信号控制相应电磁离合器吸合,进行动力输出。
CN202020674027.XU 2020-04-28 2020-04-28 冷库系统 Active CN2123625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74027.XU CN212362562U (zh) 2020-04-28 2020-04-28 冷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74027.XU CN212362562U (zh) 2020-04-28 2020-04-28 冷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62562U true CN212362562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34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74027.XU Active CN212362562U (zh) 2020-04-28 2020-04-28 冷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6256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9926A (zh) * 2021-04-14 2021-08-20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发电系统及其发电方法
CN115077139A (zh) * 2021-03-16 2022-09-20 浙江雪波蓝科技有限公司 朗肯-制冷循环系统及冷藏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7139A (zh) * 2021-03-16 2022-09-20 浙江雪波蓝科技有限公司 朗肯-制冷循环系统及冷藏车
CN113279926A (zh) * 2021-04-14 2021-08-20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发电系统及其发电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69835B (zh) 基于吸收式热泵和蓄热设备的热电解耦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1915224A (zh) 塔式太阳能循环热力发电系统
CN110005543B (zh) 一种基于热泵储电技术的分布式联合发电系统及其方法
CN107940789B (zh) 一种基于可移动太阳能集热器的冷热电联合发电系统
CN102563987A (zh) 有机朗肯循环驱动的蒸气压缩制冷装置及方法
CN212362562U (zh) 冷库系统
CN109026243A (zh) 能量转换系统
CN102094772B (zh) 一种太阳能驱动的联供装置
CN113775494A (zh) 一种海洋温差发电冷海水梯级利用系统
CN201535575U (zh) 具有柔性除霜功能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CN113587187A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方法
CN108800651B (zh) 一种基于昼夜电力调峰的火电空冷凝汽器安全度夏装置
CN112983585B (zh) 一种热泵太阳能汽轮发电机组热电联产循环系统
CN106677988B (zh) 一种风光储能系统
CN211116438U (zh) 一种基于海洋温差能的发电制冷联合循环系统
CN109028269A (zh) 一种吸收式热泵机组及回收低温水源余热的供热系统
CN100552324C (zh) 利用柴油机余热驱动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装置
CN111927588A (zh) 一种实现多能互补型分布式能源系统余热梯级利用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15560494A (zh) 一种二次利用余热的制冷系统
CN213396093U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低温热水的冷库系统
CN209781041U (zh) 塔式太阳能加热压缩机进口空气的联合循环发电设备
CN209431693U (zh) 一种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CN113932472A (zh) 一种基于燃气机热泵和有机朗肯循环耦合系统的运行方法
CN215983321U (zh) 一种基于正逆循环耦合的供热制冷系统
RU2812381C1 (ru) Способ работы парогазовой установк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