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59277U - 一种用于双板连接的高层建筑的柱形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双板连接的高层建筑的柱形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59277U
CN212359277U CN201921836129.0U CN201921836129U CN212359277U CN 212359277 U CN212359277 U CN 212359277U CN 201921836129 U CN201921836129 U CN 201921836129U CN 212359277 U CN212359277 U CN 2123592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ixed mounting
connecting block
buffer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361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 Zheng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83612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592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592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592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双板连接的高层建筑的柱形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柱和连接板,连接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缓冲板,第一缓冲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弹簧,弹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缓冲板,第二缓冲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力杆。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块来连接两端的连接柱,再通过连接板对连接块和连接柱的外壁进行固定,同时当连接块受到震动力时通过第一缓冲板带动支撑杆向下移动进行缓冲,使缓冲杆的底端顶着连接块内壁,然后在支撑杆再通过弹簧来缓冲延伸的幅度,使连接块抗震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双板连接的高层建筑的柱形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层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柱形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超高层建筑中,地震等水平荷载作用明显,层间位移的控制是对结构安全控制和提高居住舒适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传统超高层装配式建筑为满足层间位移的控制要求,现场采取了大量的湿法施工,施工周期变长,制约了装配式建筑施工速度快的优点,但现有的柱形结构连接在发生地震时容易发生松动,使表面容易出现开裂的情况,因此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双板连接的高层建筑的柱形连接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双板连接的高层建筑的柱形连接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双板连接的高层建筑的柱形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柱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
所述连接柱包括连接块、第一缓冲板、支撑杆、弹簧、第二缓冲板、第一传力杆、螺栓、顶板、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缓冲板,所述第一缓冲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缓冲板,所述第二缓冲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力杆,所述第一传力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螺栓,所述连接块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柱;
所述连接板包括螺丝、加强筋、受压块、第二传力杆、限位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螺丝,所述螺丝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受压块,所述受压块的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二传力杆,所述第二传力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缓冲板呈弧形结构,且一侧面设有两个支撑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缓冲板呈弧形结构,且与第一缓冲板对称设置,且第二缓冲板的两端均连接在弹簧的底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两个支撑杆均为向一侧倾斜30°,且两个支撑杆的一端连接在连接块的内壁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连接柱的直径为3cm-5cm,且连接柱的一端连接在螺丝的一侧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受压块为中空圆形状,且两端均通过第二传力杆连接有限位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限位板为实心长方体钢块,且厚度为5cm-7cm。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块来连接两端的连接柱,再通过连接板对连接块和连接柱的外壁进行固定,同时当连接块受到震动力时通过第一缓冲板带动支撑杆向下移动进行缓冲,使缓冲杆的底端顶着连接块内壁,然后在支撑杆再通过弹簧来缓冲延伸的幅度,接着弹簧再带动第二缓冲板收缩使第一传力杆带动螺栓对连接块的外壁进行固定,然后防止连接块外壁受损通过连接柱带动顶板对外壁进行固定将压力传入螺丝上,使连接块抗震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
2、其次,通过螺丝对连接板进行固定,当连接板受压时通过加强筋对连接板进行加固,同时再通过受压块带动第二传力杆通过限位板对加强筋和螺丝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加固使连接板的内部结构稳固,连接结构强,当发生地震时不容易发生松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A处放大示意图。
图例说明:
连接柱1;连接块101;第一缓冲板102;支撑杆103;弹簧104;第二缓冲板105;第一传力杆106;螺栓107;顶板108;连接柱109;连接板2;螺丝201;加强筋202;受压块203;第二传力杆204;限位板20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2,一种用于双板连接的高层建筑的柱形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柱1和连接板2,连接柱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2;
连接柱1包括连接块101、第一缓冲板102、支撑杆103、弹簧 104、第二缓冲板105、第一传力杆106、螺栓107、顶板108、连接柱109,连接柱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01,连接块1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缓冲板102,第一缓冲板10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杆103,支撑杆10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弹簧104,弹簧10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缓冲板105,第二缓冲板10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力杆106,第一传力杆10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螺栓107,连接块101 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顶板108,顶板10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柱 109;
连接板2包括螺丝201、加强筋202、受压块203、第二传力杆 204、限位板205,连接板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螺丝201,螺丝2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加强筋202,加强筋20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受压块203,受压块203的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二传力杆204,第二传力杆20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205。
其中,第一缓冲板102呈弧形结构,且一侧面设有两个支撑杆 103,当连接块101受压时能够通过第一缓冲板102进行缓冲,同时能够带动支撑杆103往下移动将压力减小。
其中,第二缓冲板105呈弧形结构,且与第一缓冲板102对称设置,且第二缓冲板105的两端均连接在弹簧104的底部,当第二缓冲板105进行缓冲时能够带动第一传力杆106通过螺栓107对连接块 101的外壁进行加固。
其中,两个支撑杆103均为向一侧倾斜30°,且两个支撑杆103 的一端连接在连接块101的内壁上,使支撑杆103在能够将第一缓冲板102的压力传入到连接块101的外壁上,防止第一缓冲板102受压过大导致断裂。
其中,连接柱109的直径为3cm-5cm,且连接柱109的一端连接在螺丝201的一侧上,通过连接柱109能够有效的将连接块101外壁所受的压力进行低缓传给螺丝201,同时让连接柱109不容易断裂。
其中,受压块203为中空圆形状,且两端均通过第二传力杆204 连接有限位板205,当受压块203受到压力时能够通过两端带动第二传力杆204通过限位板205对加强筋202和螺丝201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加固。
其中,限位板205为实心长方体钢块,且厚度为5cm-7cm,通过限位板205能够有效的防止加强筋202发生摆动,同时当连接板2受压过大时使限位板205不容易损坏。
工作原理:使用时,该装置通过连接块101来连接两端的连接柱 1,再通过连接板2对连接块101和连接柱1的外壁进行固定,同时当连接块101受到震动力时通过第一缓冲板102带动支撑杆103向下移动进行缓冲,使缓冲杆103的底端顶着连接块101内壁,然后在支撑杆103再通过弹簧104来缓冲延伸的幅度,接着弹簧104再带动第二缓冲板105收缩使第一传力杆106带动螺栓107对连接块101的外壁进行固定,然后防止连接块101外壁受损通过连接柱109带动顶板 108对外壁进行固定将压力传入螺丝201上,使连接块101抗震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接着通过螺丝201对连接板2进行固定,当连接板2受压时通过加强筋202对连接板2进行加固,同时再通过受压块203带动第二传力杆204通过限位板205对加强筋202和螺丝 201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加固使连接板2的内部结构稳固,连接结构强,当发生地震时不容易发生松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双板连接的高层建筑的柱形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柱(1)和连接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2);
所述连接柱(1)包括连接块(101)、第一缓冲板(102)、支撑杆(103)、弹簧(104)、第二缓冲板(105)、第一传力杆(106)、螺栓(107)、顶板(108)、连接柱(109),所述连接柱(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01),所述连接块(1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缓冲板(102),所述第一缓冲板(10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杆(103),所述支撑杆(10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弹簧(104),所述弹簧(10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缓冲板(105),所述第二缓冲板(10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力杆(106),所述第一传力杆(10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螺栓(107),所述连接块(101)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顶板(108),所述顶板(10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柱(109);
所述连接板(2)包括螺丝(201)、加强筋(202)、受压块(203)、第二传力杆(204)、限位板(205),所述连接板(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螺丝(201),所述螺丝(2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加强筋(202),所述加强筋(20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受压块(203),所述受压块(203)的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二传力杆(204),所述第二传力杆(20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2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板连接的高层建筑的柱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板(102)呈弧形结构,且一侧面设有两个支撑杆(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板连接的高层建筑的柱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板(105)呈弧形结构,且与第一缓冲板(102)对称设置,且第二缓冲板(105)的两端均连接在弹簧(104)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板连接的高层建筑的柱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杆(103)均为向一侧倾斜30°,且两个支撑杆(103)的一端连接在连接块(101)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板连接的高层建筑的柱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09)的直径为3cm-5cm,且连接柱(109)的一端连接在螺丝(201)的一侧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板连接的高层建筑的柱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压块(203)为中空圆形状,且两端均通过第二传力杆(204)连接有限位板(20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板连接的高层建筑的柱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205)为实心长方体钢块,且厚度为5cm-7cm。
CN201921836129.0U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用于双板连接的高层建筑的柱形连接结构 Active CN2123592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36129.0U CN212359277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用于双板连接的高层建筑的柱形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36129.0U CN212359277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用于双板连接的高层建筑的柱形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59277U true CN212359277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37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36129.0U Active CN212359277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用于双板连接的高层建筑的柱形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592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38783U (zh)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半刚性节点结构
CN201165713Y (zh) 钢板剪切型消能连接器
CN102767251A (zh) 剪力墙-支撑结构体系
CN101550727B (zh) 一种柱与梁连接的结点
CN102011434A (zh) 约束屈曲支撑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
CN212359277U (zh) 一种用于双板连接的高层建筑的柱形连接结构
CN211447492U (zh) 一种韧性钢柱
CN211548196U (zh) 一种带强边缘构件的钢板混凝土剪力墙
CN110847423A (zh) 一种半钢接框架内填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CN112575891B (zh) 一种基于波形bfrp连接板的低震损梁柱节点
CN101974940A (zh) 约束屈曲支撑与混凝土梁节点
CN216108955U (zh) 装配式建筑预应力交叉连续梁结合钢砼结构柱节点构造
CN212053389U (zh) 一种装配式楼层板框架结构
CN204370614U (zh) 内藏圆钢管截面斜支撑分体式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CN211473068U (zh) 一种韧性耗能钢柱
CN211172680U (zh) 一种建筑混凝土预制板
CN211898908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铝合金框架
CN213174217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框架与钢支撑装配连接结构
CN216920694U (zh) 一种三段梁与柱钢混结构和三段梁与柱组合框架钢混结构
CN213062491U (zh) 一种土木工程墙体结构
CN217232953U (zh) 一种房屋建筑用抗震组合梁
CN217268166U (zh) 一种便于制作与装配的装配建筑保温墙板
CN216893721U (zh) 一种装配式梁、柱摩擦耗能连接装置
CN220978140U (zh) 一种具有加固抗震功能的基础结构
CN217105514U (zh) 一种功能自恢复预制拼装混凝土框架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5

Address after: 518000 Xinghua Second Road Xinanhu Garden Xinkangge (1) -502,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ai Zheng

Address before: 434000 10-4-3 (94), jingmianshe, Changgang Road, Shashi District, Jingzhou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ang R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