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46738U - 一种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46738U
CN212346738U CN202020122917.XU CN202020122917U CN212346738U CN 212346738 U CN212346738 U CN 212346738U CN 202020122917 U CN202020122917 U CN 202020122917U CN 212346738 U CN212346738 U CN 2123467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fixed block
belt pulley
backup pad
tra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2291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华森
晓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12291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467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46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4673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腔的底部轴承支撑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的顶部套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底座顶部的一侧轴承支撑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二皮带轮;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转轴、第一皮带轮、转杆、第二皮带轮、第一螺杆、螺套、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限位机构和牵引机构的设置,达到了便于调节和稳定性好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的牵引装置在使用时,不方便调节角度和高度,通常采用吊带对人体的四肢进行牵引,这样稳定性差,且容易勒紧病人的四肢,妨碍血液流通,引起病人的不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在对人体四肢的皮肤创面进行修复时,需要使用到牵引装置。
现有的牵引装置在使用时,不方便调节角度和高度,通常采用吊带对人体的四肢进行牵引,这样稳定性差,且容易勒紧病人的四肢,妨碍血液流通,引起病人的不适,为此,提出一种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具备便于调节和稳定性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牵引装置在使用时,不方便调节角度和高度,通常采用吊带对人体的四肢进行牵引,这样稳定性差,且容易勒紧病人的四肢,妨碍血液流通,引起病人的不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腔的底部轴承支撑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的顶部套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底座顶部的一侧轴承支撑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转轴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螺杆,所述壳体内腔的顶部滑动连接有螺套,所述第一螺杆的顶部延伸至螺套的内腔并与螺套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螺套的顶部贯穿壳体并延伸至壳体的外部焊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焊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顶部轴承支撑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机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牵引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设置有皮带,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与皮带相适配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转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顶部的一侧轴承支撑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部与第一支撑板的底部焊接,所述支撑座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焊接有杆体,所述杆体贯穿支撑座并延伸至支撑座的外部,所述杆体的顶部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底部的四周均开设有与杆体相适配的凹槽,所述杆体的顶部延伸至凹槽的内腔并与凹槽卡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块相适配的滑槽,所述滑块的两侧均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螺套底部的两侧均焊接有限位块,所述壳体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块相适配的限位槽,且限位块通过限位槽与壳体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板的顶部焊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正上方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顶部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底部从上至下依次贯穿第二固定块和第一固定块并延伸至第一固定块的外部,所述第二螺杆的表面与第二固定块和第一固定块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底部位于远离第二螺杆的一侧焊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底部贯穿第一固定块并延伸至第一固定块的外部与第一固定块的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内侧均开设有弧形槽,且弧形槽的内壁均粘接有硅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转轴、第一皮带轮、转杆、第二皮带轮、第一螺杆、螺套、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限位机构和牵引机构的设置,达到了便于调节和稳定性好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的牵引装置在使用时,不方便调节角度和高度,通常采用吊带对人体的四肢进行牵引,这样稳定性差,且容易勒紧病人的四肢,妨碍血液流通,引起病人的不适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通孔,方便了皮带在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之间转动,通过设置把手和转盘的配合使用,方便了使用者对转杆进行转动,从而达到方便省力的目的,通过设置支撑座、弹簧、滑块、杆体和凹槽的配合使用,使用者通过转动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带动第二支撑板转动,第二支撑板转动的同时对杆体进行挤压,杆体带动滑块移动,滑块对弹簧进行挤压,当调节至合适角度后,杆体重新嵌入相应的凹槽内,弹簧推动滑块和杆体复位,对第二支撑板进行限位。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滑槽,方便了滑块在支撑座内的滑动,同时对杆体起到了限位的作用,防止杆体出现脱离支撑座的现象,通过设置限位块与限位槽的配合,防止螺套出现脱离壳体内腔和在壳体的内腔转动的现象,达到了对螺套进行限位的目的,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块、第二支撑板、第二螺杆和滑杆的配合使用,通过拧动第二螺杆,第二螺杆带动第二固定块向第一固定块靠近,同时,第二固定块带动滑杆在第一固定块内滑动,通过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对病人的肢体进行固定,滑杆用于对第二固定块进行限位,通过设置弧形槽,提高了病人的肢体在放置时的平稳性,硅胶垫提高了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内部的柔软性,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螺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支撑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壳体;3、转轴;4、第一皮带轮;5、转杆;6、第二皮带轮;7、第一螺杆;8、螺套;9、第一支撑板;10、支柱;11、第二支撑板;12、限位机构;121、支撑座;122、弹簧;123、滑块;124、杆体;125、凹槽;13、牵引机构;131、第一固定块;132、第二固定块;133、第二螺杆;134、滑杆;14、转盘;15、硅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壳体2,壳体2内腔的底部轴承支撑有转轴3,转轴3的表面的顶部套接有第一皮带轮4,底座1顶部的一侧轴承支撑有转杆5,转杆5的表面套接有第二皮带轮6,转轴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螺杆7,壳体2内腔的顶部滑动连接有螺套8,第一螺杆7的顶部延伸至螺套8的内腔并与螺套8的内壁螺纹连接,螺套8的顶部贯穿壳体2并延伸至壳体2的外部焊接有第一支撑板9,第一支撑板9的顶部焊接有支柱10,支柱10的顶部轴承支撑有第二支撑板11,第一支撑板9与第二支撑板11之间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机构12,第二支撑板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牵引机构13,通过壳体2、转轴3、第一皮带轮4、转杆5、第二皮带轮6、第一螺杆7、螺套8、第一支撑板9、第二支撑板11、限位机构12和牵引机构13的设置,达到了便于调节和稳定性好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的牵引装置在使用时,不方便调节角度和高度,通常采用吊带对人体的四肢进行牵引,这样稳定性差,且容易勒紧病人的四肢,妨碍血液流通,引起病人的不适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皮带轮4与第二皮带轮6之间设置有皮带,第一皮带轮4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6传动连接,壳体2的一侧开设有与皮带相适配的通孔,通过设置通孔,方便了皮带在第一皮带轮4和第二皮带轮6之间转动。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转杆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盘14,转盘14顶部的一侧轴承支撑有把手,通过设置把手和转盘14的配合使用,方便了使用者对转杆5进行转动,从而达到方便省力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限位机构12包括支撑座121,支撑座121的底部与第一支撑板9的底部焊接,支撑座121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弹簧122,弹簧12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滑块123,滑块123的顶部焊接有杆体124,杆体124贯穿支撑座121并延伸至支撑座121的外部,杆体124的顶部呈弧形设置,第二支撑板11底部的四周均开设有与杆体124相适配的凹槽125,杆体124的顶部延伸至凹槽125的内腔并与凹槽125卡接,通过设置支撑座121、弹簧122、滑块123、杆体124和凹槽125的配合使用,使用者通过转动第一固定块131,第一固定块131带动第二支撑板11转动,第二支撑板11转动的同时对杆体124进行挤压,杆体124带动滑块123移动,滑块123对弹簧122进行挤压,当调节至合适角度后,杆体124重新嵌入相应的凹槽125内,弹簧122推动滑块123和杆体124复位,对第二支撑板11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支撑座121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块123相适配的滑槽,滑块123的两侧均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螺套8底部的两侧均焊接有限位块,壳体2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块相适配的限位槽,且限位块通过限位槽与壳体2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滑槽,方便了滑块123在支撑座121内的滑动,同时对杆体124起到了限位的作用,防止杆体124出现脱离支撑座121的现象,通过设置限位块与限位槽的配合,防止螺套8出现脱离壳体2内腔和在壳体2的内腔转动的现象,达到了对螺套8进行限位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牵引机构13包括第一固定块131,第一固定块131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板11的顶部焊接,第一固定块131的正上方设置有第二固定块132,第二固定块132顶部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133,第二螺杆133的底部从上至下依次贯穿第二固定块132和第一固定块131并延伸至第一固定块131的外部,第二螺杆133的表面与第二固定块132和第一固定块131内壁螺纹连接,第二固定块132的底部位于远离第二螺杆133的一侧焊接有滑杆134,滑杆134的底部贯穿第一固定块131并延伸至第一固定块131的外部与第一固定块131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块131、第二支撑板11、第二螺杆133和滑杆134的配合使用,通过拧动第二螺杆133,第二螺杆133带动第二固定块132向第一固定块131靠近,同时,第二固定块132带动滑杆134在第一固定块131内滑动,通过第一固定块131和第二固定块132对病人的肢体进行固定,滑杆134用于对第二固定块132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固定块131和第二固定块132的内侧均开设有弧形槽,且弧形槽的内壁均粘接有硅胶垫15,通过设置弧形槽,提高了病人的肢体在放置时的平稳性,硅胶垫15提高了第一固定块131和第二固定块132内部的柔软性,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
工作原理:使用者待治疗病人的四肢放入第一固定块131和第二固定块132内,通过拧动第二螺杆133,第二螺杆133带动第二固定块132向第一固定块131靠近,同时,第二固定块132带动滑杆134在第一固定块131内滑动,通过第一固定块131和第二固定块132对病人的肢体进行固定,当需要对角度进行调节时,使用者通过转动第一固定块131,第一固定块131带动第二支撑板11转动,第二支撑板11转动的同时对杆体124进行挤压,杆体124带动滑块123移动,滑块123对弹簧122进行挤压,当调节至合适角度后,杆体124重新嵌入相应的凹槽125内,弹簧122推动滑块123和杆体124复位,对第二支撑板11进行限位,当需要对高度进行调节时,使用者通过转动把手带动转盘14转动,转盘14带动转杆5转动,转杆5带动第二皮带轮6转动,第二皮带轮6通过皮带带动第一皮带轮4转动,第一皮带轮4带动转轴3转动,转轴3带动第一螺杆7转动,第一螺杆7转动的同时带动螺套8移动,螺套8带动第一支撑板9移动,第一支撑板9通过支柱10带动第二支撑板11移动,第二支撑板11带动第一固定块131和第二固定块132移动,从而达到便于调节的目的。
本申请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且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壳体(2),所述壳体(2)内腔的底部轴承支撑有转轴(3),所述转轴(3)的表面的顶部套接有第一皮带轮(4),所述底座(1)顶部的一侧轴承支撑有转杆(5),所述转杆(5)的表面套接有第二皮带轮(6),所述转轴(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螺杆(7),所述壳体(2)内腔的顶部滑动连接有螺套(8),所述第一螺杆(7)的顶部延伸至螺套(8)的内腔并与螺套(8)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螺套(8)的顶部贯穿壳体(2)并延伸至壳体(2)的外部焊接有第一支撑板(9),所述第一支撑板(9)的顶部焊接有支柱(10),所述支柱(10)的顶部轴承支撑有第二支撑板(11),所述第一支撑板(9)与第二支撑板(11)之间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机构(12),所述第二支撑板(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牵引机构(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皮带轮(4)与第二皮带轮(6)之间设置有皮带,所述第一皮带轮(4)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6)传动连接,所述壳体(2)的一侧开设有与皮带相适配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盘(14),所述转盘(14)顶部的一侧轴承支撑有把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12)包括支撑座(121),所述支撑座(121)的底部与第一支撑板(9)的底部焊接,所述支撑座(121)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弹簧(122),所述弹簧(12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滑块(123),所述滑块(123)的顶部焊接有杆体(124),所述杆体(124)贯穿支撑座(121)并延伸至支撑座(121)的外部,所述杆体(124)的顶部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11)底部的四周均开设有与杆体(124)相适配的凹槽(125),所述杆体(124)的顶部延伸至凹槽(125)的内腔并与凹槽(125)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21)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块(123)相适配的滑槽,所述滑块(123)的两侧均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螺套(8)底部的两侧均焊接有限位块,所述壳体(2)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块相适配的限位槽,且限位块通过限位槽与壳体(2)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13)包括第一固定块(131),所述第一固定块(131)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板(11)的顶部焊接,所述第一固定块(131)的正上方设置有第二固定块(132),所述第二固定块(132)顶部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133),所述第二螺杆(133)的底部从上至下依次贯穿第二固定块(132)和第一固定块(131)并延伸至第一固定块(131)的外部,所述第二螺杆(133)的表面与第二固定块(132)和第一固定块(131)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132)的底部位于远离第二螺杆(133)的一侧焊接有滑杆(134),所述滑杆(134)的底部贯穿第一固定块(131)并延伸至第一固定块(131)的外部与第一固定块(131)的内壁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块(131)和第二固定块(132)的内侧均开设有弧形槽,且弧形槽的内壁均粘接有硅胶垫(15)。
CN202020122917.XU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346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2917.XU CN212346738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2917.XU CN212346738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46738U true CN212346738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44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2291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346738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467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08279U (zh) 一种烧伤整形术后辅助体位定位器
CN212346738U (zh) 一种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
CN108652811B (zh) 一种骨科复位支架
CN213311390U (zh) 一种足踝外科康复训练器
CN210932265U (zh) 一种创伤骨科用绷带缠绕装置
CN209361224U (zh) 一种具有缓冲张力的儿童固定检查装置
CN212235107U (zh) 一种护理用腿部换药支架
CN211786385U (zh) 一种可调节的影像科用观片架
CN207125708U (zh) 一种口腔扩撑器
CN214128742U (zh) 一种可调节的创伤骨科固定架
CN213190384U (zh) 一种创伤骨科急救用牵引装置
CN216394143U (zh) 一种新型心胸外科专用手术拉钩
CN213219172U (zh) 一种中医临床用可调式针灸装置
CN214761168U (zh) 一种上肢肌骨超声检查椅
CN213821949U (zh) 一种可调式医用外固定夹板
CN220608355U (zh) 一种伤口撑开装置
CN213609626U (zh) 膝关节康复装置
CN211986051U (zh) 一种icu重症病人用防头歪的头枕
CN211382455U (zh) 一种膝关节骨关节治疗支架
CN219397788U (zh) 一种时控角度控制牵引床
CN217611669U (zh) 一种膝关节置管术后冰敷一体装置
CN210612306U (zh) 一种骨科用医疗牵引装置
CN214858174U (zh) 一种眼科眼周按摩式治疗器
CN220917651U (zh) 一种辅助踝泵运动的可调节式医用下肢抬高垫
CN215875436U (zh) 一种神经外科护理用锻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15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