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42781U - 一种滤波器及无线电收发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滤波器及无线电收发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42781U
CN212342781U CN202022018826.4U CN202022018826U CN212342781U CN 212342781 U CN212342781 U CN 212342781U CN 202022018826 U CN202022018826 U CN 202022018826U CN 212342781 U CN212342781 U CN 2123427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resonator
filter
coupling device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1882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琦
孙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Canq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Canq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Canq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Canq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427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427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12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suppressing or attenuating harmonic frequenc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12Coupling devices having more than two po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7/00Resonators of the waveguide type

Landscapes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滤波器,包括六个谐振器、七个耦合装置、用于输入输出信号的端口和用于连接端口和滤波器的端口加载装置,通过使每四个谐振器及每四个耦合装置构成一个CQ耦合结构,使得该滤波器包括具有两个相同的谐振器和一个相同的耦合装置的两个CQ耦合结构,每个CQ耦合结构中,通过使任意一个耦合装置的极性或相位与其余三个耦合装置的极性或相位相反,实现了在滤波器受结构限制而必须采用非对称拓扑结构时,具有四个通带外的传输零点的技术效果,其中两个传输零点位于滤波器通带外低频段,另外两个传输零点位于滤波器通带外高频段,从而大大改善滤波器的带外抑制,方便滤波器的设计和制造;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具有该滤波器的无线电收发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滤波器及无线电收发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通信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滤波器及无线电收发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各种频段的无线电设备越来越多,使得频谱资源越来越紧缺,不同系统需要工作在频率相近的频段附近,使得无线电设备更加容易受到相邻频段其它无线电设备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的干扰;因此,需要使用带外抑制更好,矩形系数更高的滤波器对干扰信号加以滤除,以保障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
传统的,一个六阶滤波器最多可以产生四个可控的交叉耦合零点,如图1所示,整个滤波器拓扑结构为上下对称结构,其中耦合装置K1,K2,K3,K4,K5为磁耦合,分别连接相邻两个谐振器;交叉耦合装置K6为电耦合,连接非相邻的谐振器R2和R5;交叉耦合装置K7为磁耦合,连接非相邻的谐振器R1和R6;信号由端口P1经加载装置C1进入谐振器R1后,分成三路,第一传输路径通过R1,R2,R2,R3,R4,R5,R6后到达端口P2;第二传输路径通过过谐振器R1,R2,R5,R6后到达端口P2;第三传输路径通过谐振器R1,R6后到达端口P2。谐振器R2,R3,R4,R5与耦合装置K2,K3,K4,K6共同形成第一CQ耦合结构S1,在滤波器通带外低频端和高频端各产生一个传输零点;谐振器R1,R2,R5,R6与耦合装置K1,K5,K6,K7共同形成第二CQ耦合结构S2,在滤波器通带外低频端和高频端各产生一个传输零点;如图2所示,该滤波器拓扑结构共产生四个传输零点。
但是,当滤波器端口位置发生改变时,图1所述滤波器拓扑结构便无法适用,如图3所示,当滤波器端口移动后,滤波器拓扑结构失去上下或左右的对称性,仅能由谐振器R3,R4,R5,R6与耦合装置K3,K4,K5,K6共同形成一个CQ耦合结构S1,因此仅能在滤波器通带外低频端和高频端各产生一个传输零点;如图4所示,该滤波器拓扑结构仅能产生两个传输零点,矩形系数下降,带外抑制能力恶化。
根据中国专利CN200410101528.4公开的内容可知,一般滤波器可以采用耦合谐振电路来分析。滤波器中的谐振器可等效为并联LC谐振电路,其具有以下传输特性:
(1)幅度特性,对于处于谐振器频点的信号全部通过,非谐振平垫的信号部分通过,并且信号的频率偏离谐振器的谐振频率点越多,通过谐振器的能量越少。
(2)相位特性:频率低于谐振器谐振频率的信号,其传输相位为+90°,频率高于谐振器谐振频率的信号,器传输相位为-90°。
另外,谐振器之间的磁耦合装置、或正耦合装置、或电感耦合装置,可以等效为一个感性的阻抗变换器,其传输相位为-90°,谐振器之间的电耦合装置、或负耦合装置、或电容耦合装置,可以等效为一个容性的阻抗变换器,其传输相位为+90°。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非对称拓扑结构且具有四个通带外的传输零点的滤波器,该滤波器带外抑制好,矩形系数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该滤波器的无线电收发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滤波器,所述滤波器为非对称拓扑结构,所述滤波器包括:
谐振器,所述谐振器包括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第三谐振器、第四谐振器、第五谐振器、第六谐振器;
耦合装置,所述耦合装置包括第一耦合装置、第二耦合装置、第三耦合装置、第四耦合装置、第五耦合装置、第六耦合装置、第七耦合装置,每两个所述谐振器通过一个所述耦合装置相连接,所述耦合装置用于实现这两个谐振器之间的信号耦合;
端口,所述端口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用于向所述滤波器输入/从所述滤波器输出信号,所述第二端口用于从所述滤波器输出/向所述滤波器输入信号;
端口加载装置,所述端口加载装置与所述端口一一对应地设置,所述端口加载装置包括第一端口加载装置、第二端口加载装置,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谐振器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加载装置进行耦合,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六谐振器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加载装置进行耦合;
所述第三谐振器、所述第四谐振器、所述第五谐振器、所述第六谐振器、所述第三耦合装置、所述第四耦合装置、所述第五耦合装置、所述第六耦合装置构成第一CQ耦合结构;所述第一谐振器、所述第二谐振器、所述第三谐振器、所述第六谐振器、所述第一耦合装置、所述第二耦合装置、所述第六耦合装置、所述第七耦合装置构成第二CQ耦合结构;所述第一CQ耦合结构和所述第二CQ耦合结构共用所述第六耦合装置;
在所述第三耦合装置、所述第四耦合装置、所述第五耦合装置和所述第六耦合装置中,任一所述耦合装置的极性或相位与其余三个所述耦合装置的极性或相位相反;在所述第一耦合装置、第二耦合装置、第六耦合装置和第七耦合装置中,任一所述耦合装置的极性或相位与其余三个所述耦合装置的极性或相位相反;
所述滤波器具有四个通带外的传输零点,其中两个传输零点位于所述滤波器通带外低频端,另外两个传输零点位于所述滤波器通带外高频端。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CQ耦合结构中,所述第三谐振器和所述第四谐振器之间通过所述第三耦合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三谐振器和所述第六谐振器之间通过所述第六耦合装置相连接,所述第四谐振器和所述第五谐振器之间通过所述第四耦合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五谐振器和所述第六谐振器之间通过所述第五耦合装置相连接;在所述第二CQ耦合结构中,所述第一谐振器和所述第二谐振器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耦合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一谐振器和所述第六谐振器之间通过所述第七耦合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二谐振器和所述第三谐振器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耦合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三谐振器和所述第六谐振器之间通过所述第六耦合装置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六耦合装置的极性或相位与所述第一耦合装置、所述第二耦合装置、所述第三耦合装置、所述第四耦合装置、所述第五耦合装置、所述第七耦合装置的极性或相位相反。
优选地,所述第一耦合装置、所述第二耦合装置、所述第三耦合装置、所述第四耦合装置、所述第五耦合装置、所述第六耦合装置、所述第七耦合装置中有两个耦合装置的极性与其余五个耦合装置的极性相反,所述极性或相位相反的所述两个耦合装置分别位于所述第一CQ耦合结构S1和所述第二CQ耦合结构S2;所述极性或相位相反的所述两个耦合装置不位于所述第一CQ耦合结构S1和所述第二CQ耦合结构S2的共用的第六耦合装置K6。
优选地,所述滤波器包括介质滤波器、同轴腔体滤波器、波导滤波器、微带滤波器。
优选地,所述耦合装置包括磁耦合装置和电耦合装置、正耦合装置和负耦合装置、电感耦合装置和电容耦合装置;所述磁耦合、正耦合或电感耦合是原理相同的耦合装置的三种称谓;所述电耦合、负耦合或电容耦合是原理相同的耦合装置的三种称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无线电收发设备,包括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滤波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滤波器,包括六个谐振器、七个耦合装置、用于输入输出信号的端口和用于连接端口和滤波器的端口加载装置,通过使每四个谐振器及每四个耦合装置构成一个CQ耦合结构,使得该滤波器包括具有两个相同的谐振器和一个相同的耦合装置的两个CQ耦合结构,每个CQ耦合结构中,通过使任意一个耦合装置的极性或相位与其余三个耦合装置的极性或相位相反,实现了在滤波器受结构限制而必须采用非对称拓扑结构时,具有四个通带外的传输零点的技术效果,其中两个传输零点位于滤波器通带外低频段,另外两个传输零点位于滤波器通带外高频段,且传输零点的频率和幅度可调,从而大大改善滤波器的带外抑制,方便滤波器的设计和制造;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具有该滤波器的无线电收发设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的滤波器拓扑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滤波器拓扑结构的电气性能图。
图3是图1中滤波器端口位置发生改变后的拓扑结构图。
图4是图3所示滤波器拓扑结构的电气性能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滤波器优选实施例的拓扑结构图。
图6是图5所示滤波器拓扑结构的电气性能图。
图7列举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拓扑结构中满足条件的耦合极性分布。
图8是图7中耦合极性分布对应的信号传输相位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滤波器,具有非对称拓扑结构,该滤波器包括:六个谐振器、七个耦合装置、两个端口和端口加载装置,其中,六个谐振器分别为第一谐振器R1、第二谐振器R2、第三谐振器R3、第四谐振器R4、第五谐振器R5、第六谐振器R6;七个耦合装置分别为第一耦合装置K1、第二耦合装置K2、第三耦合装置K3、第四耦合装置K4、第五耦合装置K5、第六耦合装置K6、第七耦合装置K7,每两个谐振器通过一个耦合装置相连接,该耦合装置用于实现这两个谐振器之间的信号耦合;两个端口分别为第一端口P1、第二端口P2,第一端口P1用于向滤波器输入/从滤波器输出信号,第二端口P2用于从滤波器输出/向滤波器输入信号;端口加载装置与端口一一对应地设置,端口加载装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端口加载装置C1、第二端口加载装置C2,第一端口P1与第一谐振器R1通过第一端口加载装置C1进行耦合,第二端口P2与第六谐振器R6通过第二端口加载装置C2进行耦合。
第三谐振器R3和第四谐振器R4之间通过第三耦合装置K3相连接,第三谐振器R3和第六谐振器R6之间通过第六耦合装置K6相连接,第四谐振器R4和第五谐振器R5之间通过第四耦合装置K4相连接,第五谐振器R5和第六谐振器R6之间通过第五耦合装置K5相连接;第一谐振器R1和第二谐振器R2之间通过第一耦合装置K1相连接,第一谐振器R1和第六谐振器R6之间通过第七耦合装置K7相连接,第二谐振器R2和第三谐振器R3之间通过第二耦合装置K2相连接,第三谐振器R3和第六谐振器R6之间通过第六耦合装置K6相连接。
第三谐振器R3、第四谐振器R4、第五谐振器R5、第六谐振器R6、第三耦合装置K3、第四耦合装置K4、第五耦合装置K5、第六耦合装置K6构成第一CQ耦合结构S1;第一谐振器R1、第二谐振器R2、第三谐振器R3、第六谐振器R6、第一耦合装置K1、第二耦合装置K2、第六耦合装置K6、第七耦合装置K7构成第二CQ耦合结构S2;第一CQ耦合结构S1和第二CQ耦合结构S2共用第三谐振器R3、第六谐振器R6和第六耦合装置K6。
在第三耦合装置K3、第四耦合装置K4、第五耦合装置K5和第六耦合装置K6中,任意一个耦合装置的极性或相位与其余三个耦合装置的极性或相位相反;在第一耦合装置K1、第二耦合装置K2、第六耦合装置K6和第七耦合装置K7中,任意一个耦合装置的极性或相位与其余三个耦合装置的极性或相位相反。
第六耦合装置K6的极性或相位与第一耦合装置K1、第二耦合装置K2、第三耦合装置K3、第四耦合装置K4、第五耦合装置K5、第七耦合装置K7的极性或相位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耦合装置K1,K2,K3,K4,K5,K7的极性为磁耦合、或正耦合、或电感耦合,所述磁耦合、正耦合或电感耦合是原理相同的耦合装置的三种称谓。耦合装置K6的极性为电耦合、或负耦合、或电容耦合,所述电耦合、负耦合或电容耦合是原理相同的耦合装置的三种称谓。其中,耦合装置K6在第一CQ耦合结构S1中,与其余三个耦合装置K3,K4,K5的极性相反;耦合装置K6在第二CQ耦合结构S2中,与其余三个耦合装置K1,K3,K7的极性相反;即,第一CQ耦合结构S1与第二CQ耦合结构S2共用了一个反极性的耦合装置K6。
在本实施例中,信号从第一端口P1输入滤波器,经过第一端口加载装置C1进入第一谐谐振器R1后,分成三个传输路径。第一路传输路径途经K1—R2—K2—R3—K3—R4—K4—R5—K5后抵达谐振器R6,第二路路径途经K1—R2—K2—R3—K6后抵达谐振器R6,第三传输路径途经K7后抵达谐振器R6。三路信号在谐振器R6处矢量叠加后,经第二端口加载装置C2输出至第二端口P2。
Figure 138622DEST_PATH_IMAGE001
表一
具体的,如表一所示,当低于滤波器通带频率的信号进入滤波器后,途经第一传输路径K1—R2—K2—R3—K3—R4—K4—R5—K5后,相位变化为-90°+90°-90°+90°-90°+90°-90°+90°-90°等于-90°;途经第二传输路径K1—R2—K2—R3—K6后,相位变化为-90°+90°-90°+90°+90°等于+90°;途经第三传输路径K7后,相位变化-90°。当该低于滤波器通带频率的信号进入滤波器后,通过第一传输路径的信号与通过第二传输路径的信号在谐振器R6处矢量叠加时,由于两路信号相位差180°,相位相反,该信号在谐振器R6处互相抵消,形成一个低于滤波器通带频率的传输零点。当该低于滤波器通带频率的信号进入滤波器后,通过第二传输路径的信号与通过第三传输路径的信号在谐振器R6处矢量叠加时,由于两路信号相位差180°,相位相反,该信号在谐振器R6处互相抵消,形成一个低于滤波器通带频率的传输零点。因此,低于滤波器通带频率的信号在进入滤波器后,可以产生两个位于滤波器通带外低频端的传输零点。
如表一所示,当高于滤波器通带频率的信号进入滤波器后,途经第一传输路径K1—R2—K2—R3—K3—R4—K4—R5—K5后,相位变化为-90°-90°-90°-90°-90°-90°-90°-90°-90°等于-810°,即等于-90°;途经第二传输路径K1—R2—K2—R3—K6后,相位变化为-90°-90°-90°-90°+90°等于-270°,即+90°;途经第三传输路径K7后,相位变化-90°。当该高于滤波器通带频率的信号进入滤波器后,通过第一传输路径的信号与通过第二传输路径的信号在谐振器R6处矢量叠加时,由于两路信号相位差180°,相位相反,该信号在谐振器R6处互相抵消,形成一个高于滤波器通带频率的传输零点。当该高于滤波器通带频率的信号进入滤波器后,通过第二传输路径的信号与通过第三传输路径的信号在谐振器R6处矢量叠加时,由于两路信号相位差180°,相位相反,该信号在谐振器R6处互相抵消,形成一个高于滤波器通带频率的传输零点。因此,高于滤波器通带频率的信号在进入滤波器后,可以产生两个位于滤波器通带外高频端的传输零点。
由此,本实施例中的滤波器拓扑结构,可以产生四个通带外的传输零点,其中两个传输零点位于滤波器通带外低频端,另外两个传输零点位于滤波器通带外高频端,如图6所示。其中,传输零点A和传输零点B由第一CQ耦合结构S1产生,通过调整耦合装置K6的强度,可以改变传输零点A和传输零点B的幅度。耦合装置K6的强度越强,传输零点A和传输零点B的幅度越高,越接近滤波器通带频率;耦合装置K6的强度越弱,传输零点A和传输零点B的幅度越低,越远离滤波器通带频率。传输零点C和传输零点D由第二CQ耦合结构S2产生,通过调整耦合装置K7的强度,可以改变传输零点C和传输零点D的幅度。耦合装置K7的强度越强,传输零点C和传输零点D的幅度越高,越接近滤波器通带频率;耦合装置K7的强度越弱,传输零点C和传输零点D的幅度越低,越远离滤波器通带频率。
进一步的,需要注意的是,滤波器为双端互易元件,信号可以从第二端口P2输入滤波器,经过第二端口加载装置C2进入第六谐谐振器R6后,分成三个传输路径。第一路传输路径途经K5—R5—K4—R4—K3—R3—K2—R2—K1后抵达谐振器R1,第二路路径途经K6—R3—K2—R2—K1后抵达谐振器R1,第三传输路径途经K7后抵达谐振器R1。三路信号在谐振器R1处矢量叠加后,经第一端口加载装置C1输出至第一端口P1。因三条信号输路径与输入输出端口互换前相同仅传输方向相反,信号传输产生的相位差如表一的计算值相同,端口互换后所产生的滤波器传输曲线与图6相同,仍然可以产生四个传输零点,分别有两个传输零点位于滤波器通带外低频端,有两个传输零点位于滤波器通带外高频端。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实施例二的拓扑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二中,耦合装置K1,K2,K3,K4,K5,K7的极性为电耦合、或负耦合、或电容耦合,耦合装置K6的极性为磁耦合、或正耦合、或电感耦合。其中,耦合装置K6在第一CQ耦合结构S1中,与耦合装置K3,K4,K5的极性相反;耦合装置K6在第二CQ耦合结构S2中,与耦合装置K1,K3,K7的极性相反;即,第一CQ耦合结构S1与第二CQ耦合结构S2共用了一个反极性的耦合装置K6。
在实施例二中,信号从第一端口P1输入滤波器,经过第一端口加载装置C1进入第一谐谐振器R1后,分成三个传输路径。第一路传输路径途经K1—R2—K2—R3—K3—R4—K4—R5—K5后抵达谐振器R6,第二路路径途经K1—R2—K2—R3—K6后抵达谐振器R6,第三传输路径途经K7后抵达谐振器R6。三路信号在谐振器R6处矢量叠加后,经第二端口加载装置C2输出至第二端口P2。
Figure 993446DEST_PATH_IMAGE002
表二
其三条传输路径的相位变化情况如表二所示,当低于滤波器通带频率的信号进入滤波器后,途经第一传输路径K1—R2—K2—R3—K3—R4—K4—R5—K5后,相位变化为+90°+90°+90°+90°+90°+90°+90°+90°+90°等于+810°,即等于+90°;途经第二传输路径K1—R2—K2—R3—K6后,相位变化为+90°+90°+90°+90°-90°等于+270°,即等于-90°;途经第三传输路径K7后,相位变化+90°。当该低于滤波器通带频率的信号进入滤波器后,通过第一传输路径的信号与通过第二传输路径的信号在谐振器R6处矢量叠加时,由于两路信号相位差180°,相位相反,该信号在谐振器R6处互相抵消,形成一个低于滤波器通带频率的传输零点。当该低于滤波器通带频率的信号进入滤波器后,通过第二传输路径的信号与通过第三传输路径的信号在谐振器R6处矢量叠加时,由于两路信号相位差180°,相位相反,该信号在谐振器R6处互相抵消,形成一个低于滤波器通带频率的传输零点。因此,低于滤波器通带频率的信号在进入滤波器后,可以产生两个位于滤波器通带外低频端的传输零点。
如表二所示,当高于滤波器通带频率的信号进入滤波器后,途经第一传输路径K1—R2—K2—R3—K3—R4—K4—R5—K5后,相位变化为+90°-90°+90°-90°+90°-90°+90°-90°+90°等于+90°;途经第二传输路径K1—R2—K2—R3—K6后,相位变化为+90°-90°+90°-90°-90°等于-90°;途经第三传输路径K7后,相位变化+90°。当该高于滤波器通带频率的信号进入滤波器后,通过第一传输路径的信号与通过第二传输路径的信号在谐振器R6处矢量叠加时,由于两路信号相位差180°,相位相反,该信号在谐振器R6处互相抵消,形成一个高于滤波器通带频率的传输零点。当该高于滤波器通带频率的信号进入滤波器后,通过第二传输路径的信号与通过第三传输路径的信号在谐振器R6处矢量叠加时,由于两路信号相位差180°,相位相反,该信号在谐振器R6处互相抵消,形成一个高于滤波器通带频率的传输零点。因此,高于滤波器通带频率的信号在进入滤波器后,可以产生两个位于滤波器通带外高频端的传输零点。
由此,本实施例中的滤波器拓扑结构,可以产生四个传输零点,分别有两个传输零点位于滤波器通带外低频端,有两个传输零点位于滤波器通带外高频端,如图6所示。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实施例三的拓扑结构与实施例一的拓扑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三中,耦合装置K1,K2,K3,K4,K5,K6,K7中有两个耦合装置的极性与其余五个耦合装置的极性相反,所述极性或相位相反的耦合装置分别位于所述第一CQ耦合结构S1和所述第二CQ耦合结构S2;所述极性或相位相反的耦合装置不位于所述第一CQ耦合结构S1和所述第二CQ耦合结构S2的共用的第六耦合装置K6。
图7列举了所有18种可能出现的并满足上述条件的耦合极性分布情况,其中以“+”符号代表耦合装置的极性属于磁耦合、正耦合或电感耦合,所述磁耦合、正耦合或电感耦合是原理相同的耦合装置的三种称谓;以“-”符号代表耦合装置的极性属于电耦合、负耦合或电容耦合,所述电耦合、负耦合或电容耦合是原理相同的耦合装置的三种称谓。图7中N13、N14、N15、N23、N24、N25、N73、N74、N75以及P13、P14、P15、P23、P24、P25、P73、P74、P75为每组耦合极性分布的代号。在图7中,第一耦合装置、第二耦合装置、第三耦合装置、第四耦合装置、第五耦合装置、第六耦合装置、第七耦合装置分别以K1、K2、K3、K4、K5、K6、K7表示。
在本实施例中,信号从第一端口P1输入滤波器,经过第一端口加载装置C1进入第一谐谐振器R1后,分成三个传输路径。第一路传输路径途经K1—R2—K2—R3—K3—R4—K4—R5—K5后抵达谐振器R6,第二路路径途经K1—R2—K2—R3—K6后抵达谐振器R6,第三传输路径途经K7后抵达谐振器R6。三路信号在谐振器R6处矢量叠加后,经第二端口加载装置C2输出至第二端口P2。
图8列出了这18种耦合极性分布情况下的信号传输相位变化情况。由图8可见,当低于滤波器通带频率的信号进入滤波器后,经过以图8中任何一组耦合极性构成的传输路径后,其第二传输路径的相位变化均与第一传输路径的相位变化相反,相位差180°;且第二传输路径的相位变化均与第三传输路径的相位变化相反,相位差180°。因此,可以在滤波器通带外低频端产生两个传输零点。当高于滤波器通带频率的信号进入滤波器后,经过以图8中任何一组耦合极性构成的传输路径后,其第二传输路径的相位变化均与第一传输路径的相位变化相反,相位差180°;且第二传输路径的相位变化均与第三传输路径的相位变化相反,相位差180°。因此,可以在滤波器通带外高频端产生两个传输零点。因此,图8中任何一组耦合极性的组合,均能使滤波器生成四个传输零点,且分别有两个传输零点位于滤波器通带外低频端,有两个传输零点位于滤波器通带外高频端。
进一步的,通过调整耦合装置K6的强度,可以改变图6中传输零点A和传输零点B的幅度。通过调整耦合装置K7的强度,可以改变图6中传输零点C和传输零点D的幅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谐振器R1,R2,R3,R4,R5,R6包括介质滤波器、同轴腔体滤波器、波导滤波器、微带滤波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无线电收发设备,该无线电收发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滤波器,所述滤波器为非对称拓扑结构,所述滤波器包括:
谐振器,所述谐振器包括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第三谐振器、第四谐振器、第五谐振器、第六谐振器;
耦合装置,所述耦合装置包括第一耦合装置、第二耦合装置、第三耦合装置、第四耦合装置、第五耦合装置、第六耦合装置、第七耦合装置,每两个所述谐振器通过一个所述耦合装置相连接,所述耦合装置用于实现这两个谐振器之间的信号耦合;
端口,所述端口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用于向所述滤波器输入/从所述滤波器输出信号,所述第二端口用于从所述滤波器输出/向所述滤波器输入信号;
端口加载装置,所述端口加载装置与所述端口一一对应地设置,所述端口加载装置包括第一端口加载装置、第二端口加载装置,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谐振器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加载装置进行耦合,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六谐振器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加载装置进行耦合;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谐振器、所述第四谐振器、所述第五谐振器、所述第六谐振器、所述第三耦合装置、所述第四耦合装置、所述第五耦合装置、所述第六耦合装置构成第一CQ耦合结构;所述第一谐振器、所述第二谐振器、所述第三谐振器、所述第六谐振器、所述第一耦合装置、所述第二耦合装置、所述第六耦合装置、所述第七耦合装置构成第二CQ耦合结构;所述第一CQ耦合结构和所述第二CQ耦合结构共用所述第六耦合装置;
在所述第三耦合装置、所述第四耦合装置、所述第五耦合装置和所述第六耦合装置中,任一所述耦合装置的极性或相位与其余三个所述耦合装置的极性或相位相反;在所述第一耦合装置、第二耦合装置、第六耦合装置和第七耦合装置中,任一所述耦合装置的极性或相位与其余三个所述耦合装置的极性或相位相反;
所述滤波器具有四个通带外的传输零点,其中两个传输零点位于所述滤波器通带外低频端,另外两个传输零点位于所述滤波器通带外高频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CQ耦合结构中,所述第三谐振器和所述第四谐振器之间通过所述第三耦合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三谐振器和所述第六谐振器之间通过所述第六耦合装置相连接,所述第四谐振器和所述第五谐振器之间通过所述第四耦合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五谐振器和所述第六谐振器之间通过所述第五耦合装置相连接;在所述第二CQ耦合结构中,所述第一谐振器和所述第二谐振器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耦合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一谐振器和所述第六谐振器之间通过所述第七耦合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二谐振器和所述第三谐振器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耦合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三谐振器和所述第六谐振器之间通过所述第六耦合装置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耦合装置的极性或相位与所述第一耦合装置、所述第二耦合装置、所述第三耦合装置、所述第四耦合装置、所述第五耦合装置、所述第七耦合装置的极性或相位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装置、所述第二耦合装置、所述第三耦合装置、所述第四耦合装置、所述第五耦合装置、所述第六耦合装置、所述第七耦合装置中有两个耦合装置的极性与其余五个耦合装置的极性相反,所述极性或相位相反的所述两个耦合装置分别位于所述第一CQ耦合结构S1和所述第二CQ耦合结构S2;所述极性或相位相反的所述两个耦合装置不位于所述第一CQ耦合结构S1和所述第二CQ耦合结构S2的共用的第六耦合装置K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包括介质滤波器、同轴腔体滤波器、波导滤波器、微带滤波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装置包括磁耦合装置和电耦合装置、正耦合装置和负耦合装置、电感耦合装置和电容耦合装置;所述磁耦合、正耦合或电感耦合是原理相同的耦合装置的三种称谓;所述电耦合、负耦合或电容耦合是原理相同的耦合装置的三种称谓。
7.无线电收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滤波器。
CN202022018826.4U 2020-09-03 2020-09-15 一种滤波器及无线电收发设备 Active CN21234278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3834 2020-09-03
CN2020109138347 2020-09-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42781U true CN212342781U (zh) 2021-01-12

Family

ID=7369677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66401.8A Pending CN112072226A (zh) 2020-09-03 2020-09-15 一种滤波器及无线电收发设备
CN202022018826.4U Active CN212342781U (zh) 2020-09-03 2020-09-15 一种滤波器及无线电收发设备
CN202023079350.1U Active CN213783265U (zh) 2020-09-03 2020-12-18 一种滤波器及无线电收发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66401.8A Pending CN112072226A (zh) 2020-09-03 2020-09-15 一种滤波器及无线电收发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79350.1U Active CN213783265U (zh) 2020-09-03 2020-12-18 一种滤波器及无线电收发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3) CN112072226A (zh)
WO (1) WO20220481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2226A (zh) * 2020-09-03 2020-12-11 江苏灿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器及无线电收发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77006B1 (ko) * 2003-12-24 2006-05-1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비대칭 주파수 특성을 갖는 마이크로스트립 교차결합대역통과필터
CN1797842A (zh) * 2004-12-21 2006-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传输零点的带通滤波器
CN107017453A (zh) * 2017-03-10 2017-08-04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全波长可调谐谐振器的耦合结构及其可调带通滤波器
CN209691912U (zh) * 2018-12-31 2019-11-26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工器及通信设备
CN109713414B (zh) * 2019-03-01 2023-11-21 江苏德是和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限传输零点位置可调的调频带通滤波器
CN112072226A (zh) * 2020-09-03 2020-12-11 江苏灿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器及无线电收发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48130A1 (zh) 2022-03-10
CN112072226A (zh) 2020-12-11
CN213783265U (zh) 2021-07-23
CN112671370A (zh) 2021-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97236A (en) Parallel connection multi-stage band-pass filter
JP5936133B2 (ja) 伝送線路共振器並びに伝送線路共振器を用いた帯域通過フィルタ、分波器、平衡−不平衡変換器、電力分配器、不平衡−平衡変換器、周波数混合器及びバランス型フィルタ
CN210516948U (zh) 双零点带通滤波器
US6300849B1 (en) Distributed element filter
US5184096A (en) Parallel connection multi-stage band-pass filter comprising resonators with impedance matching means capacitively coupled to input and output terminals
CN112366436B (zh) 一种具有宽带通响应的滤波型横跨定向耦合器及设计方法
CN107275740A (zh) 一种具有传输零特性的双频功分器
CN212342781U (zh) 一种滤波器及无线电收发设备
US8836451B2 (en) Wideband high frequency bandpass filter
CN116614100A (zh) 耦合器及通信系统
CN112671370B (zh) 一种滤波器及无线电收发设备
KR101252687B1 (ko) 메타매질을 이용한 저역 통과 필터
WO2018209066A1 (en) Band pass filter based on coupled transmission lines
CN204538159U (zh) 一种基于频率选择性耦合的电调共模抑制滤波器
CN209981435U (zh) 一种wlan频段的微带带通滤波器
US6809615B2 (en) Band-pass filter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3630102A (zh) 一种声波滤波器
CN105742774A (zh) X波段窄带带通滤波器
CN110518324A (zh) 一种在带外引入双传输零点的宽带滤波器
CN115208441B (zh) 天线网络及相关电子装置
Pierce Paralleled-resonator filters
CN103618123B (zh) 微带滤波器可量化的调谐方法
JP7352217B2 (ja) 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高周波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
CN219960547U (zh) 一种避免引入异常零点的电子器件及包括其的通信设备
US8648674B2 (en) Filter circuit,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that uses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