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23158U - 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23158U
CN212323158U CN202021025867.XU CN202021025867U CN212323158U CN 212323158 U CN212323158 U CN 212323158U CN 202021025867 U CN202021025867 U CN 202021025867U CN 212323158 U CN212323158 U CN 212323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attery module
connecting piece
module
capa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2586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新卫
林金艺
王辉煌
郭文龙
陈小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2586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23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23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231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单体,连接片,所述电池单体设有极柱,所述连接片与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极柱连接;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极柱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外接检测设备。本公开可在不破坏电池模组的安装结构前提下,单独对模组中各串电池单体进行大电流充放电,可检测各串电池单体的容量、内阻,进而研究模组内各串电池单体的容量、内阻随循环次数的演化规律和整个模组内电池单体容量、内阻的位置分布规律。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动汽车电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在电池模组中,电池单体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连接片连接,为了减小电池模组的整体高度,采用“一”字型连接片放入线束隔离板的凹槽中,将连接片与电池模组连接。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提高电池模组寿命、降低模组成本成为行业内技术人员关注的重要点,解决方案是通过观察每串电池单体的容量保持率、内阻增长率及在模组中的位置分布规律,从而优化模组设计。但传统模组无法在不破坏模组结构的前提下,单独对模组中各串电池单体进行大电流充放电,检测出各串电池单体的容量、内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该模组能够实现在不破坏电池模组的结构前提下,单独对模组中各串电池单体进行大电流充放电,可方便检测出各串电池单体的容量、内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单体,连接片,所述电池单体上方设有极柱,所述连接片与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极柱连接;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极柱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外接检测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形成的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片上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片宽度1/2处。
可选地,所述螺孔直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2mm。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宽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10mm。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片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片两端的连接部及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接部中间的下凹部。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下凹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焊接区,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极柱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本公开通过设置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分别与电池单体的极柱和检测设备连接,可以在不破坏电池模组的安装结构前提下,单独对模组中各串电池单体进行大电流充放电,可方便检测出各串电池单体的容量、内阻,进而研究模组内各串电池单体容量、内阻随循环次数的演化规律和整个模组内电池单体容量、内阻的位置分布规律,为后续优化模组设计,提高模组循环寿命提供数据支持。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池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片示意图;
图3是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池单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池单体 11、极柱
2、连接片 21、第一连接片
211、连接部 2111、焊接区
212、下凹部 22、第二连接片
221、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第一、第二”通常是指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考图1至图3,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单体1,连接片2,电池单体1设有极柱11,连接片2与相邻两个电池单体1的极柱11连接,使每两个电池单体1形成一个电回路,此实施例中,将6个电池单体1依次排列成电池组,连接片2将相邻两个电池单体1进行连接,整个电池模组电路形成“S”型的串联电路。
连接片2包括第一连接片21和第二连接片22,第一连接片21与相邻两个电池单体1的极柱11连接;为了检测每串电池单体1的电性能,将第二连接片22与检测设备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片21与第二连接片22不共面,第一连接片21与第二连接片22互相垂直,形成90度角,其中第二连接片22与检测设备连接。在第二连接片22上设有一个螺孔221,此螺孔221位于第二连接片22宽度1/2处且螺孔221直径为6mm,以保证较强的过流能力。
为了使连接片2与检测设备连接更加稳固、安装方便,将第二连接片22的宽度设为10mm,且螺孔221必须小于第二连接片22的宽度。
第一连接片21上两端设有连接部211及设置在两个连接部211中间的下凹部212。两端连接部211分别与相邻电池单体11上极柱111连接,设置下凹部212可吸收一定的震动压力,使连接片2不易折断,进而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结构上,第二连接片22与下凹部212边缘连接。
连接部211上设有焊接区2111,焊接区2111与极柱11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进行单串电池单体1容量测试时,电池模组连接片2最高温度为35℃;传统技术方案中,连接片2为“一”字型,在测试电池单体1容量时,需采用鳄鱼夹将电池单体1与检测设备连接,鳄鱼夹与连接片2之间的接触电阻较大,连接片2最高温度可达到75℃。由于电池单体1的正常使用温度范围为低于60度;为保证测试安全性,不将采用“一”字型连接片2连接的电池模组进行容量和内阻测试。
本实施例提供检测方法如下,分别对电池模组进行容量和内阻测试:
电池模组在室温下,采用1C恒流充电到电池单体1的上限电压4.3v,再恒压充电到电流小于等于0.05C容量,静置5分钟,然后以1C放电到电池单体1下限电压2.8V,记录每串电池单体1的放电容量。电池模组进行1500次循环后,进行电池单体1的直流内阻测试,记录1500次循环后的各串电池单体1内阻值。
锂离子二次电池循环15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第1500次循环的放电容量/第1次循环的放电容量×100%;
锂离子二次电池循环1500次后的内阻增长率(%)=(第1500次循环的放电直流内阻-第一次的放电直流内阻)/第1次循环的放电直流内阻×100%。
电池模组的容量保持率和每串电池单体第1次容量和第1500次容量测试结果详见表1。
表1电池模组容量测试表
Figure BDA0002526900830000041
电池模组的内阻增长率和每串电芯的第1次和第1500次直流电阻测试结果详见表2。
表2电池模组直流电阻测试表
Figure BDA0002526900830000051
以上数据可直观反映每串电池单体1容量保持率和内阻值增长率,可为后续提高模组循环寿命,优化模组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8)

1.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单体,连接片,所述电池单体上方设有极柱,所述连接片与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极柱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极柱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外接检测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形成的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片上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片宽度1/2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孔直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2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宽度范围为大于或等于10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片两端的连接部及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接部中间的下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下凹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焊接区,所述焊接区与所述极柱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CN202021025867.XU 2020-06-05 2020-06-05 电池模组 Active CN212323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25867.XU CN212323158U (zh) 2020-06-05 2020-06-05 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25867.XU CN212323158U (zh) 2020-06-05 2020-06-05 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23158U true CN212323158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25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25867.XU Active CN212323158U (zh) 2020-06-05 2020-06-05 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231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11881U (zh)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模块电压采样装置
CN104950264A (zh) 测试锂离子电池自放电的方法
CN113422115A (zh) 锂离子电芯、锂离子电芯制备方法及析锂检测方法
CN212323158U (zh) 电池模组
CN104157922A (zh) 一种铝壳型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11555378A (zh) 一种组合启动电源
CN205282574U (zh) 一种电池的新型电芯结构
CN201336333Y (zh) 电池组
CN217544711U (zh) 一种模块化bms电池保护装置
CN212301792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热失控工装
CN105826609B (zh) 锂离子电池组组件以及带该组件的锂离子电池组
CN201270266Y (zh) 电池连接装置
CN204011515U (zh) 一种快速更换单体电池的电池组
CN208028195U (zh) 一种一次锂电池与二次锂电池的组合系统
CN105576299B (zh) 铅酸电池
CN219575894U (zh) 一种锂电池
CN102035052A (zh) 锂离子电池参比电极化成分容方法及所用的电池夹持装置
CN202261826U (zh) 具有多面充电功能的无线定位终端
CN207409615U (zh) 一种智能锂电池储能装置
CN207884279U (zh) 一种电池保护板
CN218350411U (zh) 一种锂电池保护板检测装置
CN219436065U (zh) 一种小型锂离子电池通讯电源
US20240072386A1 (en) Cell and Secondary Battery
CN114421099B (zh) 一种平板式高容量锂电池盖板制作方法
CN217881635U (zh) 电池管理单元及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2 Floor,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7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18, Tangjia south,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