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08002U - 一种通过交叉线缆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交叉线缆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08002U
CN212308002U CN202020875359.4U CN202020875359U CN212308002U CN 212308002 U CN212308002 U CN 212308002U CN 202020875359 U CN202020875359 U CN 202020875359U CN 212308002 U CN212308002 U CN 212308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ebral bodies
fixing
adjacent vertebral
cable
n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7535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晓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87535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080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08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0800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过交叉线缆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包括钉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钉板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钉钩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钉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钉板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用于侧方入路椎间隙植骨后的固定;钉钩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用于腰椎后路相邻椎体间的固定;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限制椎体间相对运动,不存在应力遮挡,还可以避免相邻椎间盘因为应力集中而快速退变;该系统在早期限制椎体间相对运动为融合提供稳定环境,该系统可选用可吸收材料,在后期可被人体吸收,不留异物于体内,远期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的远期效果,并可以降低手术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通过交叉线缆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过交叉线缆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属于外科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相邻椎体进行固定时,普遍采用后路椎体固定和侧方入路固定两种方式:
后路椎体固定,通常采用钉棒系统坚强固定,这种固定方式最大问题是会让相邻椎间盘因为应力集中而快速退变;另外也有几种非坚强固定或者弹性固定,但是其往往价格不菲而且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侧方入路固定,摘除椎间盘后一般要进行椎间融合,往往会行椎体间坚强固定,但是坚强的固定会有应力遮挡而产生局部骨质疏松,对于融合产生副作用,并且会留有金属固定物于体内。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研发一种新型的通过交叉线缆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通过交叉线缆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既可以有效限制椎体间相对运动,不存在应力遮挡,还可以避免相邻椎间盘因为应力集中而快速退变;该系统在早期限制椎体间相对运动为融合提供稳定环境,该系统可以根据手术需要材质选用可吸收材料,在后期可被人体吸收,不留痕迹,不留异物于体内,远期效果较好;可以降低手术成本。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通过交叉线缆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包括钉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钉板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钉钩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钉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钉板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用于侧方入路椎间隙植骨后的固定;钉钩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用于腰椎后路相邻椎体间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钉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包括侧路钉和交叉线缆;所述侧路钉的数量为四个,侧路钉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用于穿线的半环体。
进一步地,所述钉板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包括交叉线缆和侧路板,侧路板的数量为两个,侧路板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上下相邻两个椎体的表面,两个侧路板靠近中间椎间隙的边缘处分别设置有两个凸起,凸起内分别设置有穿线孔A;上部侧路板的两个穿线孔A分别用于穿设固定交叉线缆的上端,下部侧路板的两个穿线孔A分别用于穿设固定交叉线缆的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交叉线缆、侧路板的材质均为可吸收材料或不可吸收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侧路板靠近脊柱前缘的穿线孔A孔内穿设竖直线缆。
进一步地,所述钉钩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包括交叉线缆、横突钩和椎弓根钉,交叉线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穿设固定在两个上下设置的横突钩内。
进一步地,所述横突钩的一端为圆棒体,另一端为板钩体,圆棒体与板钩体一体设置,圆棒体上设置有穿线孔B,圆棒体与椎弓根钉的U型开口相匹配,圆棒体穿设在椎弓根钉的U型开口内并通过防松动螺母进行固定;所述椎弓根钉在椎体同侧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椎弓根钉分别打入上下相邻的两个椎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板钩体呈板钩状,板钩体的内面形状与椎体的横突表面形状相适应;所述板钩体远离圆棒体的末端设置有穿线孔C。
进一步地,所述交叉线缆、横突钩、椎弓根钉的材质均为可吸收材料或不可吸收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钉钩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还包括垫块,垫块与上部的横突钩进行配合以实现对L5S1椎间盘的固定,垫块上设置有圆轴,垫块通过圆轴与骶骨钉的U型口匹配结合,垫块的底部形状与骶骨钉前的骨质相匹配;所示垫块的上方设置有穿线孔D。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对于不需要融合的患者,本实用新型属于非坚强固定,既能限制目标椎间盘因为过度活动而加速退变,也能避免相邻间盘因为应力集中而快速退变;对于需要融合的病人,本实用新型可以选用可吸收材料,早期限制椎体间相对运动为融合提供稳定环境,后期钉、钉板、钉钩及柔性线缆等均可被人体吸收,不留痕迹,不留异物于体内,远期效果较好;
2. 钉、钉板、钉钩及柔性线缆结合作为固定器材,最大的好处是避免应力集中,自带缓冲属性,另外可以根据固定时间的长短来选择是否采用可吸收材料;
3.交叉线缆的好处是能够兼顾多方向形成有效固定;
4.本实用新型除侧路钉和交叉线缆固定系统外,其余固定系统中的椎弓根钉、骶骨钉都没有受到直接应力的作用,除了通过线缆缓冲消除应力集中外,还通过横突钩,垫块及侧路板帮助椎弓根钉共同承担牵拉应力,因此即便是对于骨质疏松的病人,一般也不会引起松动;
5.本实用新型在进行手术时操作简单,对于脊柱外科医生来说,一学即会,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器材制作成本较低,可以降低整个手术的成本;本实用新型虽然结构简单,但是效果极佳,有一定的创造性,可广泛应用普及。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钉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侧路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钉板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钉板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另一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钉钩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横突钩的结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横突钩的结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交叉线缆,2-侧路钉,21-半环体,3-椎体,31-横突,4-侧路板,41-凸起,42-穿线孔A,5-竖直线缆,6-横突钩,61-圆棒体,62-板钩体,63-穿线孔B,64-穿线孔C,7-椎弓根钉,8-垫块,81-穿线孔D,82-轴,9-骶骨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通过钉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钉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该系统可用于侧方入路椎间隙植骨后的固定;该系统包括侧路钉2和交叉线缆1;所述侧路钉2的数量为四个,两个侧路钉2固定在上部椎体3内,两个固定在下部椎体3内,侧路钉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半环体21,半环体21用于穿设固定交叉线缆1的端部;所述交叉线缆1包括两根线缆,两根线缆穿过半环体21形成交叉固定。
所述交叉线缆1、侧路钉2的材质均为可吸收材料或不可吸收材料。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进行操作时只需将带有半环体21的侧路钉2拧入上、下部的椎体3内,将线缆交叉后固定在侧路钉2的半环体21上即可。
实施例2一种通过钉板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钉板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该系统可用于侧方入路椎间隙植骨后的固定;该系统包括交叉线缆1和侧路板4;所述交叉线缆1包括两根线缆;所述侧路板4的数量为两个,侧路板4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上下相邻两个椎体3的表面,上部侧路板4和下部侧路板4靠近中间椎间隙的边缘处分别设置有两个凸起41,凸起41内分别设置有穿线孔A42;上部侧路板4的两个穿线孔A42分别用于穿设固定交叉线缆1的上端,下部侧路板4的两个穿线孔A42分别用于穿设固定交叉线缆1的下端。
本实施例中交叉线缆1的优势是两根线缆既可以协同作用,也可以单独发挥作用。
如图4所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在脊柱背伸时防止椎间隙前方张开,还可以在两个侧路板4靠近脊柱前缘的穿线孔A42孔内增加一根竖直线缆5,以防止椎间隙前方张开。
本实施例中的交叉线缆1、侧路板4均可选用可吸收材料或不可吸收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侧方入路处理完椎间盘,放入Cage,在上下椎体3靠近椎间隙的位置在模板导向器的配合下各钻两个固定孔,放上两个侧路板4并用螺钉固定牢靠,将线缆交叉穿入对应的穿线孔A42,调整腰桥,让病人脊柱正位为直立状态,必要时透视看一下,收紧线缆,使线缆具备一定紧张度即可,用专用线缆锁紧器械将线缆两断端结合在一起。
实施例3一种通过钉钩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
如图5、图6和图7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钉钩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该系统可用于腰椎后路椎间隙植骨后的固定;该系统包括交叉线缆1,横突钩6和椎弓根钉7。
所述交叉线缆1包括两根线缆,两根线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穿设固定在两个上下设置的横突钩6内;所述横突钩6的一端为圆棒体61,另一端为板钩体62,圆棒体61与板钩体62一体设置,圆棒体61上设置有穿线孔B63,圆棒体61与椎弓根钉7的U型开口进行匹配,圆棒体61穿设在椎弓根钉7的U型开口内并通过防松动螺母进行固定;所述椎弓根钉7的数量在椎体3同侧为两根,两根椎弓根钉7分别打入上下相邻的两个椎体3内;
所述板钩体62呈板钩状,板钩体62的内面形状与椎体3的横突31表面形状相适应;所述板钩体62远离圆棒体61的末端设置有穿线孔C64。
板钩体62在安装时,上部的板钩体62搭在横突31的上面,板钩开口向下设置,下部的板钩体62从横突31下面穿过,板钩开口朝上设置;板钩体62的内面与横突31表面形状相适应,以增大跟横突31的接触面积。
在安装横突钩6之前首先暴露横突31的相关位置,并处理骨面,增加横突31的骨面与板钩体62内面的贴合度。需要长期固定的非椎间融合手术所用的板钩体62,跟横突31接触部分可以设计为微孔面,期待远期有骨长入,这样更稳定。
如图8所示,当进行L5S1椎间盘固定时,由于L5S1比较特殊,交叉线缆1的下端不好安装,所以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垫块8,垫块8与上部的横突钩6进行配合以实现对L5S1椎间盘的固定;所述垫块8上设置有圆轴82,圆轴82与骶骨钉9的U型口匹配结合,垫块8的底部形状与骶骨钉9前的骨质相匹配,垫块8既与骶骨钉9锁定,又被骶骨钉9前方骨质进行支撑,大大减轻了骶骨钉9的负荷;所示垫块8的上方设置有穿线孔D81,穿线孔D81与L5横突钩6前方的穿线孔B相对应,用单线缆连接两孔,收紧并结合接头即可完成L5S1椎间盘的固定。
本实施例中除了椎弓根钉7的固定点外,还有横突31帮助固定,避免了某一点应力集中,受到牵拉时会非常稳固。横突钩6与交叉线缆1的连接点都处于椎弓根钉7的同一侧,无论哪一根线缆受牵拉,都因为横突31的存在,让椎弓根钉7和横突钩6的复合体不会因为受力而产生以椎弓根钉7为轴进行转动。当该系统用于椎间隙融合的手术时,交叉线缆1、横突钩6和椎弓根钉7均可以手术需要选用可吸收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后路处理完椎间隙、椎管减压或者放入Cage后,打入4颗合适长度的椎弓根钉7,在相对应的横突31根部剥离软组织,剥离范围宽约1厘米,将交叉线缆1通道附近的肌肉切除,避免术后线缆牵拉造成疼痛,采打磨器处理横突31边缘,使其跟板钩体62的内面更匹配,将上部的板钩体62搭在横突31的上面,板钩开口向下设置,下部的板钩体62从横突31下面穿过,板钩开口朝上设置,在保证板钩体62跟横突31最大贴合的情况下将圆棒体61放入椎弓根钉7的U型开口内,用防松动螺母拧紧;摆正脊柱避免侧弯,收紧线缆,紧张度要稍微大一些,避免将来站立位过度松弛,并且两侧一致,用线缆锁紧器将两断端结合在一起;对于L5S1病人,腰椎相对于骶骨向前的应力明显,只需用上部的板钩体62与下部的垫块8配合,用前上到后下单线缆固定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线缆的固定可以采内面带齿的金属环、半管、通过专用器械挤压等方式,线缆的固定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故不赘述。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通过交叉线缆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钉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钉板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钉钩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钉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钉板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用于侧方入路椎间隙植骨后的固定;钉钩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用于腰椎后路相邻椎体间的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交叉线缆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钉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包括侧路钉(2)和交叉线缆(1);所述侧路钉(2)的数量为四个,侧路钉(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用于穿线的半环体(2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交叉线缆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钉板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包括侧路板(4)和交叉线缆(1),侧路板(4)的数量为两个,侧路板(4)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上下相邻两个椎体(3)的表面,两个侧路板(4)靠近中间椎间隙的边缘处分别设置有两个凸起(41),凸起(41)内分别设置有穿线孔A(42);上部侧路板(4)的两个穿线孔A(42)分别用于穿设固定交叉线缆(1)的上端,下部侧路板(4)的两个穿线孔A(42)分别用于穿设固定交叉线缆(1)的下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过交叉线缆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线缆(1)、侧路板(4)的材质均为可吸收材料或不可吸收材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通过交叉线缆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路板(4)靠近脊柱前缘的穿线孔A(42)孔内穿设竖直线缆(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交叉线缆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钉钩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包括交叉线缆(1)、横突钩(6)和椎弓根钉(7),交叉线缆(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穿设固定在两个上下设置的横突钩(6)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通过交叉线缆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突钩(6)的一端为圆棒体(61),另一端为板钩体(62),圆棒体(61)与板钩体(62)一体设置,圆棒体(61)上设置有穿线孔B(63),圆棒体(61)与椎弓根钉(7)的U型开口相匹配,圆棒体(61)穿设在椎弓根钉(7)的U型开口内并通过防松动螺母进行固定;所述椎弓根钉(7)在椎体(3)同侧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椎弓根钉(7)分别打入上下相邻的两个椎体(3)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通过交叉线缆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钩体(62)呈板钩状,板钩体(62)的内面形状与椎体(3)的横突(31)表面形状相适应;所述板钩体(62)远离圆棒体(61)的末端设置有穿线孔C(64)。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通过交叉线缆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线缆(1)、横突钩(6)、椎弓根钉(7)的材质均为可吸收材料或不可吸收材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通过交叉线缆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钉钩和交叉线缆组合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还包括垫块(8),垫块(8)与上部的横突钩(6)进行配合以实现对L5S1椎间盘的固定,垫块(8)上设置有圆轴(82),垫块(8)通过圆轴(82)与骶骨钉(9)的U型口匹配结合,垫块(8)的底部形状与骶骨钉(9)前的骨质相匹配;所示垫块(8)的上方设置有穿线孔D(81)。
CN202020875359.4U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通过交叉线缆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308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75359.4U CN212308002U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通过交叉线缆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75359.4U CN212308002U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通过交叉线缆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08002U true CN212308002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22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7535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308002U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通过交叉线缆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080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60431A (en) Transpedicular screw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US7993375B2 (en) Dynamic stabiliz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US9468467B2 (en) Bone support apparatus
US6471704B2 (en) Spinal rod transverse connectors
US7658754B2 (en) Method for the correction of spinal deformities using a rod-plate anterior system
AU690179B2 (en) Transverse link for spinal implant system
US7344537B1 (en) Bone fixation rod system
US6287308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usionless treatment of spinal deformities
US8403965B2 (en) Vertebra attachment method and system
US2004001516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abilizing the spine by securing spine stabilization rods in crossed disposition
US6533790B1 (en) Self-guided pedical screw
US2010008206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stablize a spinal column including a spinolaminar locking plate
US20090264927A1 (en) Spinous process stabiliza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20090125067A1 (en) In-line occipital plate and method of use
US20090216279A1 (en) Artificial facet joint and method
US1068786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pinal compression, distraction, and fixation
WO2002076303A2 (en) Anatomic posterior lumbar plate
AU6082694A (en) Spinal fixation system
US20050149021A1 (en) Spinal implant device
US20110106085A1 (en) Adjustable occipital vertebral fixation system
CN212308002U (zh) 一种通过交叉线缆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
US10278735B2 (en) Percutaneous rod revision implant
US20160128734A1 (en) Threaded Setscrew Crosslink
CN111493989A (zh) 一种通过交叉线缆固定相邻椎体的系统
CN2390562Y (zh) 椎弓根钉-椎板钩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