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06922U - 一种从源头隔离去除病毒并可随身携带的呼吸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从源头隔离去除病毒并可随身携带的呼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06922U
CN212306922U CN202021405085.9U CN202021405085U CN212306922U CN 212306922 U CN212306922 U CN 212306922U CN 202021405085 U CN202021405085 U CN 202021405085U CN 212306922 U CN212306922 U CN 2123069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tainer
pipe
air outlet
check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0508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大淼
黄亚东
黄亚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40508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069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069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069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从源头隔离去除病毒并可随身携带的呼吸装置,包括具有呼吸气嘴,带孔口罩,气管,飞沫止回阀,消杀容器与隔离滤芯融合在一起。所述呼吸气嘴一端外形像烟嘴另一端是气管接头,带孔口罩嘴巴位置呼气处有一个通孔,孔中插入一条软气管,软气管的一端接呼吸气嘴,另一端接飞沫止回阀的进气口,飞沫止回阀的出气端用另一条软气管连接到消杀容器的进气管,消杀容器进气管下端装有分流罩,分流罩下端设有多个分流孔,消杀容器内填充有消毒液,液位要低于出气管下端,所述隔离滤芯安装在消杀容器出气管上端的接头上,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给感染者提供了一种能从源头隔离去除病毒,同时不让别人受感染的呼吸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从源头隔离去除病毒并可随身携带的呼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从源头隔离去除病毒并可随身携带的呼吸装置。
背景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有专家说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是通过空气传播(就是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等)与接触传播。所谓飞沫传播是指被感染者直接吸入感染者咳嗽、喷嚏、说话时喷出的飞沫造成的传播,接触传播是指被感染者接触到了感染者含有病毒的体液,污染了某些物体表面之后再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等黏膜较为裸露的部位造成的感染,其实呼吸道传染病,像流行性感冒、肺结核、气管炎、肺炎、麻疹、百日咳及白喉等的病原体,与新冠病毒相同之处均是通过感染者含有病毒的体液(鼻涕、痰等)进行传播,危害性很大。可多数病毒直径是18nm-100nm ,较大病毒直径只有300-450纳米(nm),N95医用口罩的“心脏”熔喷布可以通过表面的静电荷将细小的粉尘、细菌和病毒飞沫吸住,但口罩周围是很难做到密封的,再加上人体反复连续呼吸在气压作用下,静电荷是很难吸得住病毒的,可以说在通风条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带口罩也不是最佳的选择。
发明内容
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现有防护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简单、也可随身携带、结构合理并能从源头隔离去除病毒的呼吸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从源头隔离去除病毒并可随身携带的呼吸装置。包括具有呼吸气嘴,带孔口罩,气管,飞沫止回阀,消杀容器与隔离滤芯融合在一起。所述呼吸气嘴有一端外形像烟嘴,另外一端是套气管用的接头,带孔口罩和普通口罩的不同之处,在于带孔口罩嘴巴位置呼气处有一个通孔,密封圈固定在带孔口罩的洞孔口,密封圈内径大小与软气管外径是密封紧配的,这样把其中一条软气管从带孔口罩孔中插入,插入后软气管的一端要套在呼吸气嘴接头上,另外一端套在要吹气才能打开的飞沫止回阀的进气口接头上,飞沫止回阀的出气端接头用另外那条软气管连接到消杀容器内进气管上端的进气口接头上,消杀容器内填充有消毒液,液位要低于出气管下端,消杀容器内的进气管下端装有分流罩并沉浸在消毒液中,分流罩下端设有多个分流孔,分流罩底部与消杀容器底部保留有一定距离空间,所述隔离滤芯安装在消杀容器出气管上端的出气口接头上,出气管下端在消杀容器内不能碰到消毒液液面,要与液面保持有一定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使用时,先把呼吸气嘴像烟嘴的一端放入口中,再把已插入软气管的带孔口罩戴上,戴口罩方法与普通戴口罩方法一样,也用鼻孔在口罩里面吸气达到防护作用,不同之处带孔口罩里面有个呼吸气嘴,呼气时要用嘴从呼吸气嘴中吹出气体与飞沫,飞沫气流会通过呼吸气嘴上的软气管向带孔口罩外直接排出后进入飞沫止回阀。气流通过飞沫止回阀再进入到消杀容器内的进气管,进气管下端装有分流罩,随着后续气流进入,气流通过分流罩多个分流孔进入到消毒液体中,从分流罩出来的飞沫气体通过消毒液冒泡碰撞清洗,将飞沫留在消毒液中的同时消杀了细菌和病毒,气体冒泡从消毒液体中逐渐分离出来飘在消杀容器里的液面上,这时候就算有少量细菌和病毒出来,也是满身都是消毒液体只能等死,再者消杀容器出气管上端的出气口接头上安装了隔离滤芯,隔离滤芯内的多层过滤网虽能顺利通过气体,但把细菌和病毒隔离阻挡在容器内,做进一步无害化处理。综上所述,如果说戴口罩是为了自我保护为目的的话,那么本实用新型转换成不让别人受感染,同时也给感染者提供了一种可移动隔离病毒的呼吸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飞沫止回阀,飞沫止回阀包括有进气口接头,阀体、单向皮套与出气口接头,单向皮套一端是厚边形成了一个小密封圈,要挂套固定在阀体设定的定位槽里,皮套另一端无底是通的,皮套长度要超出阀体尾端并裹住阀体所有分流排气孔,每当阀体内有气流吹进来的时候,阀体尾端是不能直通排气的,只能通过侧面多个分流排气孔,从分流排气孔出来的飞沫气体好像吹气球一样,轻松的把无底皮套吹胀开并排出气体进入到消杀容器里。同样只要呼吸气嘴停止吹气或误吸,阀体内没有压力时单向皮套就立即收缩裹住所有分流排气孔,避免了排出去的飞沫气流与消毒液体倒灌。这样设置,结构简单合理,使用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隔离滤芯,包括有漏斗状壳体,壳体内装有多层过滤网,壳体上盖顶端圆周均布设置有多个排气孔。这样设置可有效过滤气体、隔离细菌和病毒,而且不影响排气,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消杀容器与隔离滤芯的配合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飞沫止回阀的配合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飞沫止回阀实施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飞沫止回阀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给出了一种从源头隔离去除病毒并可随身携带的呼吸装置,包括具有呼吸气嘴1,带孔口罩2,气管3,飞沫止回阀4,气管5,消杀容器7与隔离滤芯6融合在一起。所述呼吸气嘴1有一端外形像烟嘴另外一端是套气管3用的接头,带孔口罩2和普通口罩的不同之处,在于带孔口罩2嘴巴位置呼气处有一个通孔,密封圈21固定在带孔口罩2的洞孔口,密封圈21内径大小与软气管3外径是密封紧配的,这样把软气管3从带孔口罩2孔中插入,插入后软气管3的一端要套在呼吸气嘴1的接头上,另外一端套在要吹气才能打开的飞沫止回阀4的进气口接头42上,飞沫止回阀4的出气端接头43用另外那条软气管5连接到消杀容器7内的进气管73上端的进气口接头72上,消杀容器7内填充有消毒液77,液位要低于出气管76下端,消杀容器7内的进气管73下端装有分流罩74并沉浸在消毒液77中,分流罩74下端设有多个分流孔,分流罩74底部与消杀容器7底部保留有一定距离空间,所述隔离滤芯6安装在消杀容器7出气管76上端的出气口接头75上,出气管76下端在消杀容器7内不能碰到消毒液77液面,要与液面保持有一定距离。
采用上述结构使用时,先把呼吸气嘴1像烟嘴的一端放入口中,再把已插入软气管3的带孔口罩2戴上,戴口罩方法与普通戴口罩方法一样,也用鼻孔在口罩里面吸气达到防护作用,不同之处带孔口罩2里面有个呼吸气嘴1,呼气时要用嘴从呼吸气嘴1中吹出气体与飞沫,飞沫气流会通过呼吸气嘴1上的软气管3向带孔口罩2外直接排出后进入到飞沫止回阀4。气流通过飞沫止回阀4再进入到消杀容器7内的进气管73,进气管73下端装有分流罩74,随着后续气流进入,气流通过分流罩74多个分流孔进入到消毒液77中,从分流罩74出来的飞沫气体通过消毒液77冒泡碰撞清洗,将飞沫留在消毒液77中的同时消杀了细菌和病毒,气体冒泡从消毒液77中逐渐分离出来飘在消杀容器7的液面上,这时候就算有少量细菌和病毒出来,也是满身都是消毒液体只能等死,再者消杀容器7出气管76上端的出气口接头75上安装了隔离滤芯6,隔离滤芯6内的多层过滤网62虽能顺利通过气体,但把细菌和病毒隔离消灭在消杀容器7内,做进一步无害化处理。综上所述,如果说戴口罩是为了自我保护为目的的话,那么本实用新型转换成不让别人受感染,同时也给感染者提供了一种可移动隔离病毒的呼吸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飞沫止回阀4,飞沫止回阀4包括有进气口接头42,阀体41、单向皮套46与出气口接头43,单向皮套46一端是厚边形成了一个小密封圈47,要挂套固定在阀体41设定的定位槽44里,皮套46另一端无底是通的,皮套46长度要超出阀体41尾端并裹住阀体41所有分流排气孔45,每当阀体41内有气吹进来的时候,阀体41尾端是不能直通排气的,只能通过侧面多个分流排气孔45排气,从分流孔45出来的飞沫气体好像吹气球一样(详见图4),轻松的把无底皮套46吹胀开并排出气体,飞沫气体通过出气口接头43进入到消杀容器7里。同样只要呼吸气嘴1停止吹气或误吸,阀体41内没有压力时单向皮套46就立即收缩裹住所有分流排气孔45(详见图5),避免了排出去的飞沫气流与消毒液体倒灌。这样设置,结构简单合理,使用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隔离滤芯6,包括有漏斗状壳体61,壳体内装有多层过滤网62,壳体上盖63顶端圆周均布设置有多个排气孔。这样设置可有效过滤气体、隔离细菌和病毒,而且不影响排气。

Claims (3)

1.一种从源头隔离去除病毒并可随身携带的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呼吸气嘴、带孔口罩、气管、飞沫止回阀、消杀容器与隔离滤芯融合在一起,所述呼吸气嘴有一端外形像烟嘴,另外一端是套气管用的接头,带孔口罩和普通口罩的不同之处,在于带孔口罩嘴巴位置呼气处有一个通孔,密封圈固定在带孔口罩的洞孔口,密封圈内径大小与软气管外径是密封紧配的,这样把其中一条软气管从带孔口罩孔中插入,插入后软气管的一端套在呼吸气嘴接头上,另外一端要套在要吹气才能打开的飞沫止回阀的进气口接头上,飞沫止回阀的出气端接头用另外那条软气管连接到消杀容器进气管上端的进气口接头上,消杀容器内填充有消毒液,液位要低于出气管下端,消杀容器内的进气管下端装有分流罩并沉浸在消毒液中,分流罩下端设有多个分流孔,分流罩底部与消杀容器底部保留有一定距离空间,所述隔离滤芯安装在消杀容器出气管上端的出气口接头上,出气管下端在消杀容器内不能碰到消毒液液面,要与液面保持有一定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源头隔离去除病毒并可随身携带的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气管中间段设置有飞沫止回阀,飞沫止回阀包括有进气口接头、阀体、单向皮套与出气口接头,阀体尾端是不能直通排气的,只能通过侧面多个分流孔排气,单向皮套一端是厚边形成了一个小密封圈,要挂套固定在阀体设定的定位槽里,皮套另一端无底是通的,皮套长度要超出阀体尾端并裹住阀体所有分流排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源头隔离去除病毒并可随身携带的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杀容器出气管上端的出气口接头上安装了隔离滤芯,所述的隔离滤芯,包括有漏斗状壳体,壳体内装有多层过滤网,壳体上盖顶端圆周均布设有多个排气孔。
CN202021405085.9U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从源头隔离去除病毒并可随身携带的呼吸装置 Active CN2123069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05085.9U CN212306922U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从源头隔离去除病毒并可随身携带的呼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05085.9U CN212306922U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从源头隔离去除病毒并可随身携带的呼吸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06922U true CN212306922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34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05085.9U Active CN212306922U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从源头隔离去除病毒并可随身携带的呼吸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069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9505330A (ja) 鼻粘液アスピレータ用付属品、鼻アスピレータ、吸引付属品、及びキット
CN111053984A (zh) 用于阻断经飞沫传播如新冠状病毒疾病传染的装置
CN210384624U (zh) 用于阻断经飞沫传播如新冠状病毒疾病传染的装置
CN203417389U (zh) 一种抢救面罩
US20220126126A1 (en) Jet Air Curtain For Personal Respiratory Protection
CN106039379B (zh) 传染病预防用飞沫气体消毒装置
CN103432692A (zh) 呼吸器
CN212306922U (zh) 一种从源头隔离去除病毒并可随身携带的呼吸装置
US20080314391A1 (en) Portable "cleaned, decontaminated and disinfected air" breathing device
CN212369433U (zh) 呼吸分道过滤外置式空气净化器
CN203598332U (zh) 内科临床用呼吸消毒器
CN112056649A (zh) 一种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装置
CN210844752U (zh) 一种医用储雾罐
CN112336902A (zh) 感染患者用的肩携复用式吸入气体过滤呼出气体消毒器
CN113940465A (zh) 一种从源头隔离去除病毒并可随身携带的呼吸装置
CN211983932U (zh) 气管镜检查防护面罩
CN213852619U (zh) 一种肺结核恢复期专用呼吸器
CN212118783U (zh) 一种主动式多功能防疫防具
CN211836162U (zh) 肺炎患者康复用简易呼气练习装置
CN208448353U (zh) 一种心内科用呼吸装置
CN111165970A (zh) 一种负压隔离服
CN212393956U (zh) 一种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
CN208708787U (zh) 一种传染病预防装置
CN111084441A (zh) 一种能戴着吸烟且能防止呼出水汽污染的口罩
CN110860014A (zh) 一种内科用雾化吸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