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95972U - 一种智能防盗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防盗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95972U
CN212295972U CN202021978775.3U CN202021978775U CN212295972U CN 212295972 U CN212295972 U CN 212295972U CN 202021978775 U CN202021978775 U CN 202021978775U CN 212295972 U CN212295972 U CN 2122959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handle
lock core
special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7877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天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97877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959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959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959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防盗锁,其中,包括主体、设有相对转动锁芯部的锁芯、内把手以及外把手,主体内设有电动驱动源、线路板、可伸出至主体外的主锁舌与小锁舌、锁芯驱动件、手柄驱动件以及异形连杆,电动驱动源上设有输出齿轮,锁芯驱动件自下而上设有异形齿轮部、与锁芯部联动的第一凸轮部、与主锁舌联动的第一驱动部以及与小锁舌联动的第二驱动部,锁芯驱动件为整体联动;异形齿轮部上设有若干个齿部,齿部与输出齿轮啮合;内把手与外把手分别从两侧实现与手柄驱动件的联动;线路板控制电动驱动源工作;闭锁后,第一凸轮部位于异形连杆一端的运动轨迹上,异形连杆的另一端位于锁芯部的运动轨迹上;本实用新型功能多、防盗效果好、加工成本低、维修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防盗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防盗锁。
背景技术
智能防盗锁主要用于门上的锁具,其具备电动驱动或机械与电动共同设置两者形态。使用者可以通过IC卡或指纹或APP实现开锁效果。但是现有的智能防盗锁特别是机械与电动共同设置的防盗锁内,其内部结构复杂,首先零件众多,安装不方便;其次,结构复杂,传动不稳定;还有就是整个的加工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防盗锁。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防盗锁,其中,包括主体、设有相对转动锁芯部的锁芯、内把手以及外把手,主体内设有电动驱动源、线路板、可伸出至主体外的主锁舌与小锁舌、锁芯驱动件、手柄驱动件以及异形连杆,
电动驱动源上设有输出齿轮,
锁芯驱动件自下而上设有异形齿轮部、与锁芯部联动的第一凸轮部、与主锁舌联动的第一驱动部以及与小锁舌联动的第二驱动部,锁芯驱动件为整体联动;
异形齿轮部上设有若干个齿部,齿部与输出齿轮啮合;
内把手与外把手分别从两侧实现与手柄驱动件的联动;
线路板控制电动驱动源工作;
闭锁后,第一凸轮部位于异形连杆一端的运动轨迹上,异形连杆的另一端位于锁芯部的运动轨迹上。
采用此种结构设置,采用多层次的锁芯驱动件设置,实现了多层次对应不同的驱动,形成空间层次感,使得互相之间的联动效果。当锁芯锁定时,通过锁芯部运动,使得第一凸轮部运动,带动锁芯驱动件整体转动,进一步,带动主锁舌以及小锁舌运动,实现闭锁功能。在运动过程中,异形齿轮部同时带动输出齿轮转动。此处也可以通过电机驱动源驱动输出齿轮运动,输出齿轮带动异形齿轮部运动,从而实现锁芯驱动件整体转动。从而实现了手、自动均可以操作,此处电动控制,具体通过线路板控制,可以通过IC卡或指纹或APP实现开锁效果。在开锁的时候,锁芯部带动异形连杆运动,异形连杆带动第一凸轮部运动,使得锁芯驱动件整体转动,从而实现了主锁舌与小锁舌一起运动,实现开锁效果,此时,开锁人员无需通过按动把手,即可实现开门效果。
其中,锁芯驱动件上设有第二凸轮部以及推板,内把手通过推板与第二凸轮部联动,第二凸轮部位于锁芯驱动件的最上方。
通过内把手与推板的联动,使得整体的驱动效果更好,而且更加了一层高度,带来的功能增加,使得内把手与主锁舌之间的传动更加稳定。
其中,异形齿轮部、第一凸轮部、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以及第二凸轮部均为单独加工,通过铆压成型固定形成锁芯驱动件。
采用锁芯驱动件分体加工,最后通过铆钉穿过五个部件形成铆压固定,相对于一体成型加工而言,加工难度大,而且一体成型加工成多个层次,难度更大,而且加工成本较大。采用分体单独加工,降低了加工难度,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其中,异形连杆一端与第一凸轮部连接,另一端可运动至锁芯内。
采用此种结构设置,是为了防止在更换锁芯的过程中,经常有换锁师傅在更换锁芯时,将自己反锁在门内,又无钥匙,只能通知其余人员从外部进行开锁操作。而采用本结构设置,只有在门打开的状态下(即主锁舌未伸出时),才可以进行换锁芯效果,在闭锁状态下,异形连杆伸入至锁芯内,无法实现换锁芯操作,从而保证不会发生将换锁师傅反锁在内。
其中,还包括第一限位柱,异形连杆上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一限位柱相抵。
采用第一限位柱的设置,防止异形连杆发生过度旋转,影响正常的使用。此处例如,闭锁操作为顺时针转动锁芯部90°即可实现闭锁效果,那么开锁操作,则需要逆时针转动锁芯部45°,即可实现开锁效果。
其中,异形连杆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第一限位凸起位于锁芯部的运动轨迹上。
采用第一限位凸起的设置,实现了顺时针限位的效果,防止锁芯部过度转动。
其中,线路板上设有第一霍尔元件,主体上设有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内设有第一磁体,第一固定柱与锁芯部的运动轨迹贴合,锁芯部与第一限位凸起相抵时,锁芯部与第一霍尔元件对应。
采用第一霍尔元件的设置,起到关闭电信号开锁(即电动开锁)设置。例如,当居住人员出远门,长时间不在家时,如果发生停电或者其他事故,会导致防盗效果变差,严重的会影响防盗门的正常使用。当锁芯部与第一霍尔元件长时间感应,则线路板接收到信号,停止电信号开锁(即电动开锁)开锁的使用,只能通过手动机械开锁,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一次机械开锁后,解除电信号开锁限制。而并未将第一磁体安装在锁芯部的设置,由于锁芯整体会发生更换,如果更换的锁芯无第一磁体,则此功能失效,而且锁芯为通用件,安装人员无法保证每个锁芯上均设有磁体,故采用第一固定柱磁化锁芯部,从而使得锁芯部带有一定的磁性,从而保证了此功能的正常使用。
其中,还包括手柄驱动件,手柄驱动件上设有第一异形件,第一异形件相对手柄驱动件设有空转行程,内把手与第一异形件联动,第一异形件上设有第一支脚以及第二支脚,第一支脚与小锁舌运动,第二支脚与推板联动。
采用第一异形件的设置,通过内把手带动第一异形件运动,从而使用手柄驱动件整体运动,实现了内把手可以同时打开主锁舌与小锁舌,而外把手仅能在空转行程内运动,仅可以打开小锁舌,无法打开主锁舌。
其中,还包括第一限位件以及第二限位柱,第一限位件设有顶杆,线路板控制顶杆运动,使得顶杆位于主锁舌与第二限位柱之间。
采用第一限位件的设置,实现了手动、自动均无法实现开锁效果,例如,居住人员在上班期间,为了防止他人进入至房间内,可以通过线路板控制,在闭锁后,通过顶杆伸出,使得主锁舌无法进行运动,从而使得手动、自动均无法实现开锁,只有居住人员控制线路板先解除顶杆的锁定,才能进行开锁操作。此处可以通过感应装置进行解除顶杆的锁定,也可以通过APP控制,实现解除顶杆的锁定效果。
其中,主体包括底座以及盖板,底座与盖板通过铆压固定。
采用底座与盖板通过铆压固定,实现了防拆卸的效果,相对于螺丝而言,螺丝固定长时间使用会发生松动,影响固定效果。
其中,异形齿轮部顶端设有导向部,导向部伸入至异形连杆的下方。
采用导向部的设置,使得异形连杆始终保持着水平运动状态。
其中,底座与盖板形成容纳空腔,容纳空腔的侧面上设有缺口,线路板通过缺口伸入至容纳空腔内。
采用侧面开设缺口的设置,当底座与盖板固定后,可以通过侧面进行更换线路板的操作,如果线路板发生故障,即可快速更换,由于整个防盗锁内部,线路板与电动驱动源的成本最高,且发生故障的机率最大,故此两处为维修的重点,其余位置固定锁死,防止误拆装,无法实现复原。
其中,盖板上设有镂空部,电动驱动源通过镂空部固定在底座上。
采用镂空部的设置,使得电动驱动源可以进行快速更换,操作更为方便。此处电动驱动源可以为电机。
其中,还包括第一限位板,主体上设有第一固定架,小锁舌一端穿过第一固定架与第一限位板固定,另一端伸出至主体外,且呈转动设置。
采用第一限位板的设置,使得在安装过程中,如果发现小锁舌方向装反,可以将小锁舌向外拉,由于第一限位板与第一固定架相抵,使得小锁舌与第一固定架之间不会发生脱落,当小锁舌向外运动,即可实现转动效果,转动到合适位置,将小锁舌复位即可实现更换效果。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内把手或外把手固定后,小锁舌即无法实现旋转,具体为把手安装后,自身有旋转角度的限定,从而限制了手柄驱动件的转动,此时,仅需将把手进行拆卸,可以实现小锁舌位置的调整。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采用此种结构设置,无需进行大量拆卸即可实现小锁舌位置的更换。此处小锁舌上设有复位件,整个防盗锁内也进有一个复位件,使得安装更为方便。
其中,线路板上设有第二霍尔元件,第二霍尔元件位于小锁舌与第一限位板之间,小锁舌上设有与第二霍尔元件对应的第二磁体。
采用小锁舌上的第二磁体设置,是为了防止当安装板与锁舌之间安装不到位,在使用过程中,无法主锁舌与安装板安装不到位,此时,如果电机持续运动,会导致主锁舌将安装板顶坏。而通常情况下,小锁舌对应的通孔尺寸略大,如果小锁舌能够穿过安装板固定到位,此时,主锁舌也可以安装到位,说明此时,安装板为正常位置,如果小锁舌无法伸出,此时,霍尔元件检测到信号,即控制电机停止工作,防止主锁舌将安装板顶坏。
其中,还包括联动件,联动件位于推板的下方,与推板联动。
采用联动件的设置,使得联动杆与推板之间的联动效果更佳。
其中,线路板上设有第三霍尔元件,主锁舌上设有与第三霍尔元件对应的第三磁体。
采用第三霍尔元件的设置,由于本申请的防盗锁内无其余复位结构,故在操作过程中,留有余量,例如在闭锁状态时,正常为90°闭锁,当锁芯部运动80°-85°时,主锁舌已经到达最终的锁定位置,此时,电机会继续转动,使得整体结构形成锁定,防止发生松动,同理,在开锁过程中,同样也存在运动余量,必须继续转动,形成锁定效果。此处霍尔元件即带来此种功能。
其中,还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第四磁体,主体内设有与第四磁体对应的第四霍尔元件。
采用安装板的霍尔结构设置,从而判断是否与门框是否贴合,防止主锁舌与门框之间发生碰撞。
其中,锁芯为AB锁芯。
采用AB锁芯的设置,使得防盗效果更佳,在装修时候,用户可以给装修师傅A锁钥匙,在装修完成后,通过用户自己手上的B锁钥匙进行锁芯转动破坏,使得A锁钥匙无法继续使用,从而实现防盗效果。此处锁芯部的最大转动角度大于或等于B锁钥匙的破坏角度。
其中,手柄驱动件自下而上设有第一固定层、与小锁舌联动的第一转动层、填充层、套设第一异形件的第二转动层以及第二固定层,手柄驱动件为整体联动。
手柄驱动件采用此种结构设置,对应锁芯驱动件的层次,使得整体驱动更为简单,每层结构对应每种传动,传动效果更佳。
其中,第一转动层上设有第一联动支脚以及第一限位支脚,主体上设有第三限位柱,第三限位柱位于第一限位支脚的运动轨迹上。
第三限位柱的设置,进一步限制了第一限位支脚的转动,此处第一限位支脚使得外把手的转动角度进一步得到限制。
其中,第一固定层、第一转动层、填充层、第二转动层以及第二固定层均为单独加工,通过铆压成型固定形成手柄驱动件。
采用单独加工的设置,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单独加工相对于整体加工,加工难度低,整体的结构层次感更加明显,而且精度高,不易发生错乱效果。
其中,第二转动层上设有第一凸起,第一异形件上设有与第一凸起对应的第二凸起。
采用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的设置,使得两者之间形成了传动效果,当第一凸起并未与第二凸起配合时,如外把手运动,此时第一异形件并不会发生运动,从而使得外把手无法开启主锁舌。
其中,主体上设有导线扣,导线扣将导线固定在主体的底面上。
导线扣的设置,由于内部设有线路板、多个霍尔元件以及第一限位件的控制,故采用导线设置,如果导线随意连接,极易影响到其余零部件的传动,故将导线固定在底座上,从而保证导线不会拉扯。
其中,第二固定架,螺栓穿过主体侧面、第二固定架与锁芯固定。
采用锁芯的固定方式,使得锁芯固定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安装板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透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主锁舌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锁芯驱动件的透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异形齿轮部的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凸轮部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凸轮部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驱动部的主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驱动部的主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推板与联动件的配合示意图;手柄驱动件8自下而上设有第一固定层81、与小锁舌5联动的第一转动层82、填充层84、套设第一异形件85的第二转动层83以及第二固定层86,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手柄驱动件的透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异形件的主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转动层的主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固定层81、填充层84、第二固定层的主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转动层的主视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转动层与第一异形件配合的主视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异形连杆的主视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外把手开门的状态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小锁舌锁门的状态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内把手开门的状态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锁门的状态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手动、电动均无法开门的状态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内把手与外把手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26所示,一种智能防盗锁,包括主体1、设有相对转动锁芯部的锁芯2、内把手14、外把手15以及安装板3。
安装板3是安装在门框上的,用于与主体1的主锁舌4与小锁舌5配合,实现门的紧固锁定效果。此处安装板3上设有与小锁舌5对应的第一通孔32、与主锁舌4对应的第二通孔33,第一通孔32的尺寸大于小锁舌5的尺寸,使得小锁舌5调节更为方便。除此之外,安装板3上还设有第四磁体31,与底座111内的第四霍尔元件104对应设置,从而判断是否关门,实现门框配合,防止主锁舌4与门框之间发生碰撞。
锁芯2内设有锁孔部22以及锁芯部21,初始状态下,锁芯部21位于锁孔部22内,通过外部要是转动,使得锁芯部21转动,从锁孔部22内旋转出来,实现开锁与闭锁的效果。此处锁芯部21主要与第一凸轮部62以及异形连杆7配合。此处第一凸轮部62位于锁芯部21的顺时针方向上,异形连杆7的锁定端71位于锁芯部21的逆时针方向上。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闭锁完成时,锁定端71伸入至锁孔部22内,与锁芯部21相抵。采用此种结构设置,是为了防止在更换锁芯2的过程中,经常有换锁师傅在更换锁芯2时,将自己反锁在门内,又无钥匙,只能通知其余人员从外部进行开锁操作。而采用本结构设置,只有在门打开的状态下(即主锁舌4未伸出时),才可以进行换锁效果,在闭锁状态下,锁定端71伸入至锁孔部22内,无法实现换锁芯2操作,从而保证不会发生将换锁师傅反锁在内。此处底座111上设有第二固定架1112,螺栓穿过底座111侧面、第二固定架1112与锁芯2固定。采用锁芯2的固定方式,使得锁芯2固定更加牢固。
进一步,此处锁芯2采用的是AB锁芯2,采用此种锁芯2设置,使得防盗效果更佳,在装修时候,用户可以给装修师傅A锁钥匙,在装修完成后,通过用户自己手上的B锁钥匙进行锁芯2转动破坏,使得A锁钥匙无法继续使用,从而实现防盗效果。此处锁芯部21的最大转动角度大于或等于B锁钥匙的破坏角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方案锁芯部21的最大转动角度大于B锁钥匙的破坏角度。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采用AB锁芯2,无论完成开锁或闭锁,锁芯部21必须回复到初始状态,此时,才可以拔出钥匙,否则,无法拔出钥匙。
内把手14上设有驱动杆141,驱动杆141伸入至第二转动层83与第一异形件85之间的驱动槽832内,实现内把手14的转动效果。此处内把手14对应的是门内的把手。
外把手15,相对而言,就是门外部的把手。
两个把手均与手柄驱动件8联动,此处具体为手柄驱动件8上设有方形驱动孔,使得两者分别与手柄驱动件8实现联动效果。
主体1包括底座111以及盖板112,底座111与盖板112配合形成一个容纳空腔113,其余部件均位于容纳空腔113内。其具体结构如下,底座111上设有电动驱动源9、线路板10、可伸出至主体1外的主锁舌4与小锁舌5、锁芯驱动件6、手柄驱动件8、推板11、联动件12以及异形连杆7。
电动驱动源9上设有输出齿轮91,此处输出齿轮91具体与异形齿轮部上的齿部配合,实现齿轮之间的啮合效果,形成联动。此处电动驱动源9具体为电机,电机具体通过线路板10控制转动。此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电动驱动源9的价格以及出故障的概率大于其他零部件,故在盖板112上设有镂空部1121,电动驱动源9通过镂空部1121固定在底座111上。采用镂空部1121的设置,在更换电动驱动源9的时候,无需进行拆卸盖板112的操作,即可实现更换效果,操作更为方便。
线路板10主要起到控制效果,具体与第一霍尔元件101、第二霍尔元件102、第三霍尔元件103、第四霍尔元件104、第一限位件13以及电动驱动源9形成电气连接,起到信号传输以及控制效果。此外,线路板10上还设有与开锁对应的感应装置,此处感应装置可以通过IC卡或指纹或APP实现开锁效果,此为公知技术,故此处不展开描述。而且,线路板10的价格以及出故障的概率同样大于其他部件,故当盖板112与底座111配合后,在位于主锁舌4的另一侧面上设有缺口1122,线路板10可以通过缺口1122从容纳空腔113内移动或通过缺口1122塞进到容纳空腔113内,如果线路板10发生故障,即可快速更换,由于整个防盗锁内部,线路板10与电动驱动源9的成本最高,且发生故障的机率最大,故此两处为维修的重点,其余位置铆合固定锁死,防止误拆装,无法实现复原,相对于螺丝固定方式,螺丝长时间会发生松动,影响固定效果。
可伸出至主体1外的主锁舌4,主锁舌4上设有至少两个伸出部41,通过伸出部41穿过安装板3与门框实现锁定效果,本实施例中仅仅三个伸出部41为例。主锁舌4上设有第一转动槽42、第一滑槽43、第一锁闭部44以及第一抵挡部45,第一转动槽42与第一驱动部63配合,实现两者的联动效果。此处第一转动槽42内设有第一死点421、第二死点422以及第三死点423。当闭锁完成时,第一驱动部63与第一死点421卡死,使得主锁舌4无法运动;当开锁完成时,第一驱动部63与第三死点423卡死,使得主锁舌4无法运动;当位于关闭电信号开锁(即电动开锁)时,第一驱动部63与第二死点422卡死,使得主锁舌4无法运动。此处第二死点422位于第一死点421与第三死点423之间。第一滑槽43用于主锁舌4整体运动的导向效果,此处第一滑槽43具体对应的是位于推板11上的第二固定柱1114。第一锁闭部44与第一限位件13配合。第一抵挡部45用于在关闭电信号开锁(即电动开锁)时,锁芯部21位于第一抵挡部45与第一限位凸起之间,形成固定效果。
线路板10上设有第一霍尔元件101以及第三霍尔元件103,底座111上设有第一固定柱1113,第一固定柱1113内设有第一磁体,此处线路板10位于主锁舌4的上方,且套设在第一固定柱1113上。第一固定柱1113与锁芯部21的运动轨迹贴合,当锁芯部21位于第一抵挡部45与第一限位凸起时,锁芯部21与第一霍尔元件101对应。采用第一霍尔元件101的设置,起到关闭电信号开锁(即电动开锁)设置。例如,当居住人员出远门,长时间不在家时,如果发生停电或者其他事故,会导致防盗效果变差,严重的会影响防盗门的正常使用。当锁芯部21与第一霍尔元件101长时间感应,则线路板10接收到信号,停止电信号开锁(即电动开锁)开锁的使用,只能通过手动机械开锁。而并未将第一磁体安装在锁芯部21的设置,由于锁芯2整体会发生更换,如果更换的锁芯2无第一磁体,则此功能失效,而且锁芯2为通用件,安装人员无法保证每个锁芯2上均设有磁体,故采用第一固定柱1113磁化锁芯部21,从而使得锁芯部21带有一定的磁性,从而保证了此功能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主锁舌4上设有与第三霍尔元件103对应的第三磁体46。采用第三霍尔元件103的设置,由于本申请的防盗锁内无其余复位结构,故在操作过程中,留有余量,例如在闭锁状态时,正常为90°闭锁,当锁芯部21运动80°-85°时,主锁舌4已经到达最终的锁定位置,此时,电动驱动源9会继续转动,使得第一驱动部63与第一死点421卡死,实现整体结构形成锁定,防止发生松动,同理,在开锁过程中,同样也存在运动余量,必须继续转动,使得第一驱动部63与第三死点423卡死从而形成锁定效果。此处第三霍尔元件103即带来此种功能,带动电动驱动源9继续转动。
小锁舌5一端穿过第一固定架1115与第一限位板1116,另一端伸出至底座111外。具体为小锁舌5上设有弹簧固定部51,复位件53一端与弹簧固定部51相抵,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架1115相抵,实现小锁舌5的复位效果,此处复位件53可以为弹簧。而且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整个防盗锁内,有且只有一个储能件,即此复位件53。小锁舌5可以通过第一支脚851或第一联动支脚821带动,实现小锁舌5的开锁效果。
此处当第一支脚851或第一联动支脚821同时解除对小锁舌5轴向方向上的限位效果,即手柄驱动件8整体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时,此处可以设置为15-25°,优选方案为20°。此种状态下,小锁舌5可以向外拉出。此种结构设置,具体为,在安装过程中,如果发现小锁舌5方向装反,可以将小锁舌5向外拉,由于第一限位板1116与第一固定架1115相抵,使得小锁舌5与第一固定架1115之间不会发生脱落,当小锁舌5向外运动,即可实现转动效果,转动到适合内门或外门位置,将小锁舌5复位即可实现更换效果。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内把手14或外把手15固定后,小锁舌5即无法实现旋转,具体为把手安装后,自身有旋转角度的限定,从而限制了手柄驱动件8的转动,此时,仅需将把手进行拆卸,可以实现小锁舌5位置的调整。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采用此种结构设置,无需进行大量拆卸即可实现小锁舌5位置的更换。进一步,此处也可以通过底座111上设有至限位螺丝,进行小锁舌5的效果效果。
进一步,线路板10上设有第二霍尔元件102,第二霍尔元件102位于小锁舌5与第一限位板1116之间,小锁舌5上设有与第二霍尔元件102对应的第二磁体52。采用小锁舌5上的第二磁体52设置,是为了防止当安装板3与锁舌之间安装不到位,在使用过程中,无法主锁舌4与安装板3安装不到位,此时,如果电动驱动源9持续运动,会导致主锁舌4将安装板3顶坏。而通常情况下,小锁舌5对应的第一通孔32尺寸略大,如果小锁舌5能够穿过安装板3固定到位,此时,主锁舌4也可以安装到位,说明此时,安装板3为正常位置,如果小锁舌5无法伸出,此时,霍尔元件检测到信号,即控制电机停止工作,防止主锁舌4将安装板3顶坏。此处第二磁体52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锁芯驱动件6自下而上设有异形齿轮部61、与锁芯部21联动的第一凸轮部62、与主锁舌4联动的第一驱动部63、与小锁舌5联动的第二驱动部64以及与推板11一端配合的第二凸轮部65,异形齿轮部61、第一凸轮部62、第一驱动部63、第二驱动部64以及第二凸轮部65均为单独加工,通过铆压成型固定形成锁芯驱动件6,形成整体联动的效果,此处底座111上设有第三固定柱1117,第三固定柱1117与底座111固定,锁芯驱动件6套设在第三固定柱1117上相对转动。采用锁芯驱动件6分体加工,最后通过铆钉穿过五个部件形成铆压固定,相对于一体成型加工而言,加工难度大,而且一体成型加工成多个层次,难度更大,而且加工成本较大。采用分体单独加工,降低了加工难度,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异形齿轮部61上设有若干个齿部611,齿部611与输出齿轮91啮合,形成了异形齿轮部61与输出齿轮91之间的联动效果。异形齿轮部61的顶端上设有导向部612,导向部612伸入至异形连杆7的下方。采用导向部612的设置,使得异形连杆7始终保持着水平运动状态。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异形连杆7与第一凸轮部6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第一凸轮部62位于锁芯部21的运动轨迹上,通过锁芯部21带动第一凸轮部62运动,同时第一凸轮部62还带动异形连杆7运动,使得异形连杆7转动。
第一驱动部63上设有第一驱动凸起631,第一驱动凸起631伸入至第一转动槽42实现联动效果,此处第一驱动凸起631与三个死点之间的配合关系,已经描述,故不重复描述。
第二驱动部64主要是与联动件12的一端配合,带动联动件12的另一端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支脚852运动,第二支脚852带动第一支脚851运动,从而实现小锁舌5的开锁效果。
第二凸轮部65是与推板11的一端连接配合的,当闭锁时,第二凸轮部65是带动推板11一端转动的,当开锁时,是主锁舌4推动推板11回复到初始位置。此处第二凸轮部65与推板11的连接面上设有第一平面651,第一平面651的设置,同样形成了死点效果,从而保证整体固定的稳定性。此处死点具体位于开锁完成时的状态。
采用此种结构设置,采用多层次的锁芯驱动件6设置,实现了多层次对应不同的驱动,形成空间层次感,使得互相之间的联动效果。当锁芯2锁定时,通过锁芯部21运动,使得第一凸轮部62运动,带动锁芯驱动件6整体转动,进一步,带动主锁舌4以及小锁舌5运动,实现闭锁功能。在运动过程中,异形齿轮部61同时带动输出齿轮91转动。此处也可以通过电机驱动源驱动输出齿轮91运动,输出齿轮91带动异形齿轮部61运动,从而实现锁芯驱动件6整体转动。从而实现了手、自动均可以操作。
手柄驱动件8自下而上设有第一固定层81、与小锁舌5联动的第一转动层82、填充层84、套设第一异形件85的第二转动层83以及第二固定层86,第一固定层81、第一转动层82、填充层84、第二转动层83以及第二固定层86均为单独加工,通过铆压成型固定形成手柄驱动件8。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异形件85是套设在第二转动层83上,使得第一异形件85相对手柄驱动件8设有空转行程。故第一异形件85也是固定在手柄驱动件8上的,形成联动效果。采用单独加工的设置,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单独加工相对于整体加工,加工难度低,整体的结构层次感更加明显,而且精度高,不易发生错乱效果。手柄驱动件8上设有方形驱动孔87,使得与内把手14与外把手15配合。
第一固定层81与第二固定层86起到固定效果。填充层84的形状与第一固定层81一致。
第一转动层82上设有第一联动支脚821以及第一限位支脚822,底座111上设有第三限位柱1118,第三限位柱1118位于第一限位支脚822的运动轨迹上。第三限位柱1118的设置,进一步限制了第一限位支脚822的转动,此处第一限位支脚822使得外把手15的转动角度进一步得到限制。第一联动支脚821用于驱动弹簧固定部51,实现小锁舌5的开锁效果。
填充层84是为了增加手柄驱动件8的高度,起到填充的效果。进一步,此处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此处填充层84为两个铁板叠加形成。
第二转动层83上设有第一凸起831,第一异形件85上设有与第一凸起831对应的第二凸起853。采用第一凸起831与第二凸起853的设置,使得两者之间形成了传动效果,当第一凸起831并未与第二凸起853配合时,如外把手15运动,此时第一异形件85并不会发生运动,从而使得外把手15无法开启主锁舌4,外把手15只能带动小锁舌5运动。
第一异形件85上设有第一支脚851以及第二支脚852,第一支脚851与小锁舌5运动,第二支脚852与推板11联动。此处,第一支脚851与第一联动支脚821分别位于小锁舌5的上下两侧两端。采用第一异形件85的设置,通过内把手14带动第一异形件85运动,从而使用手柄驱动件8整体运动,实现了内把手14可以同时打开主锁舌4与小锁舌5,而外把手15仅能在空转行程内运动,仅可以打开小锁舌5,无法打开主锁舌4。
推板11与联动件12为上下设置,此处联动件12具体位于推板11的下方,推板11的一端位于第二凸轮部65的运动轨迹上,推板11的另一端位于内把手14的运动轨迹上,且推板11靠近主锁舌4一侧位于主锁舌4的运动轨迹上。
联动件12一端位于第二驱动部64的运动轨迹上,另一端与第二支脚852联动。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推板11与联动件12为交叉联动,推板11上设有第一腰型孔115以及第一固定孔116,联动件12上设有第二腰型孔125以及第二固定孔126,第一腰型孔115与第二固定孔126为上下对应设置,第二腰型孔125与第一固定孔116为上下对应设置。
异形连杆7一端与第一凸轮部62联动,另一端为锁定端71,锁定为可运动至锁芯2内。异形连杆7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72以及第一限位部73,第一限位凸起72位于锁芯部21的运动轨迹上。采用第一限位凸起72的设置,实现了顺时针限位的效果,防止锁芯部21过度转动。第一限位部73与第一限位柱1110相抵,防止异形连杆7过度转动。此处第一限位部73位于靠近锁定端71一侧上。采用第一限位柱1110的设置,防止异形连杆7发生过度旋转,减轻第一凸轮部62负荷延长机械寿命。此处例如,闭锁操作为顺时针转动锁芯部21角度90°即可实现闭锁效果,那么开锁操作,则需要逆时针转动锁芯部21角度45°,即可实现开锁效果。
在开锁的时候,锁芯部21带动异形连杆7运动,异形连杆7带动第一凸轮部62运动,使得锁芯驱动件6整体转动,从而实现了主锁舌4与小锁舌5一起运动,实现开锁效果,此时,开锁人员无需通过按动把手,即可实现开门效果。
还包括第一限位件13以及第二限位柱1119,第一限位件13设有顶杆131,线路板10控制顶杆131运动,使得顶杆131位于主锁舌4与第二限位柱1119之间。采用第一限位件13的设置,实现了手动、自动均无法实现开锁效果,例如,居住人员在上班期间,为了防止他人进入至房间内,可以通过线路板10控制,在闭锁后,通过顶杆131伸出,使得主锁舌4无法进行运动,从而使得手动、自动均无法实现开锁,只有居住人员控制线路板10先解除顶杆131的锁定,才能进行开锁操作。此处可以通过感应装置进行解除顶杆131的锁定,也可以通过APP控制,实现解除顶杆131的锁定效果。第一限位件13具体可以为电磁元件。
第四霍尔元件104靠近主锁舌4一侧,其通过导线与线路板10连接,底座111上的第一限位件13以及电动驱动源9。底座111上设有导线扣,导线扣将导线固定在主体1的底面上。故采用导线设置,如果导线随意连接,极易影响到其余零部件的传动,故将导线固定在底座111上,从而保证导线不会拉扯。
底座111与盖板112通过铆压固定。采用底座111与盖板112通过铆压固定,实现了防拆卸的效果。进一步,此处需要说明的,在固定柱与限位柱均为铆压铆压的固定点,从而带来双重效果。
采用此种结构设置,维修方便、生产成本低、层次感强、空间利用率高,且通过多个霍尔元件,确保防盗锁的正常使用。除此之外,还通过切断电动驱动,也可以同时切断手、自动操作。

Claims (10)

1.一种智能防盗锁,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设有相对转动锁芯部的锁芯、内把手以及外把手,主体内设有电动驱动源、线路板、可伸出至主体外的主锁舌与小锁舌、锁芯驱动件、手柄驱动件以及异形连杆,
电动驱动源上设有输出齿轮,
锁芯驱动件自下而上设有异形齿轮部、与锁芯部联动的第一凸轮部、与主锁舌联动的第一驱动部以及与小锁舌联动的第二驱动部,锁芯驱动件为整体联动;
异形齿轮部上设有若干个齿部,齿部与输出齿轮啮合;
内把手与外把手分别从两侧实现与手柄驱动件的联动;
线路板控制电动驱动源工作;
闭锁后,第一凸轮部位于异形连杆一端的运动轨迹上,异形连杆的另一端位于锁芯部的运动轨迹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防盗锁,其特征在于:锁芯驱动件上设有第二凸轮部以及推板,内把手通过推板与第二凸轮部联动,第二凸轮部位于锁芯驱动件的最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防盗锁,其特征在于:异形齿轮部、第一凸轮部、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以及第二凸轮部均为单独加工,通过铆压成型固定形成锁芯驱动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防盗锁,其特征在于:异形连杆一端与第一凸轮部连接,另一端可运动至锁芯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防盗锁,其特征在于:异形连杆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第一限位凸起位于锁芯部的运动轨迹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防盗锁,其特征在于:线路板上设有第一霍尔元件,主体上设有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内设有第一磁体,第一固定柱与锁芯部的运动轨迹贴合,锁芯部与第一限位凸起相抵时,锁芯部与第一霍尔元件对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手柄驱动件上设有第一异形件,第一异形件相对手柄驱动件设有空转行程,内把手与第一异形件联动,第一异形件上设有第一支脚以及第二支脚,第一支脚与小锁舌运动,第二支脚与推板联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防盗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件以及第二限位柱,第一限位件设有顶杆,线路板控制顶杆运动,使得顶杆位于主锁舌与第二限位柱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防盗锁,其特征在于:主体包括底座以及盖板,底座与盖板通过铆压固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防盗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板,主体上设有第一固定架,小锁舌一端穿过第一固定架与第一限位板固定,另一端伸出至主体外,且呈转动设置。
CN202021978775.3U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智能防盗锁 Active CN2122959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78775.3U CN212295972U (zh)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智能防盗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78775.3U CN212295972U (zh)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智能防盗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95972U true CN212295972U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34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78775.3U Active CN212295972U (zh)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智能防盗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959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58830B (zh) 电吸锁
CA2464554C (en) Electric drop bolt with slidable drive mechanism
CN102877713B (zh) 三点式电磁门锁
US6666054B1 (en) Remote-controlled door lock
CN205654186U (zh) 一种电子锁的万能互换离合控制装置
CN206337911U (zh) 一种电控锁
CN103924835B (zh) 一种万能锁组件
CN212295972U (zh) 一种智能防盗锁
CN213297529U (zh) 一种便于调节小锁舌方向的智能防盗锁
CN202954644U (zh) 三点式电磁门锁
CN111962982A (zh) 一种智能防盗锁
CN107091018B (zh) 一种电动机械锁芯
CN105840003B (zh) 一种插销机构的驱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756432B (zh) 一种手动解锁的插销机构
CN104328954A (zh) 一种宽芯的自定位三向智能锁
CN201627437U (zh) 电机外挂式电子锁
CN111411836A (zh) 智能锁以及具有智能锁的医疗推车
CN215978875U (zh) 一种保险舌联锁可靠的电子锁
CN209538858U (zh) 改进的全自动锁体
CN2554290Y (zh) 一种四向锁
CN209538857U (zh) 一种改进的全自动锁体
CN203603620U (zh) 门用电动锁具
CN208329884U (zh) 一种防盗锁
CN212201668U (zh) 智能锁以及具有智能锁的医疗推车
CN201111185Y (zh) 一种电子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