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91034U - 瓶把手和瓶组件 - Google Patents
瓶把手和瓶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291034U CN212291034U CN202021485475.1U CN202021485475U CN212291034U CN 212291034 U CN212291034 U CN 212291034U CN 202021485475 U CN202021485475 U CN 202021485475U CN 212291034 U CN212291034 U CN 2122910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le
- bottle
- belt
- division body
- ba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瓶把手和瓶组件。瓶把手包括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第一把手分体和第二把手分体,第一把手分体连接于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第一端部之间,第二把手分体连接于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第二端部之间,第一把手分体和第二把手分体拼合以形成把手并使得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形成环形圈。在使用该瓶把手时先将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套设在瓶子外侧然后将第一把手分体和第二把手分体拼合形成把手供使用者抓握,易于安装且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子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瓶把手和瓶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瓶装饮用水大多数没有把手,对于小容量的瓶子而言,直接单手握持瓶子倒出饮用水是比较容易操作的,但是对于大容量的瓶子来说,在需要倒出饮用水时一般需要两手共同握持瓶子才能倒出饮用水,使用非常不便,而且由于瓶身较大不容易抓握,倾倒时不容易控制饮料倒出的速度和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瓶把手和瓶组件,以改善无把手瓶子使用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瓶把手,包括:
第一连接带;
第二连接带;
第一把手分体,连接于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第一端部之间;和
第二把手分体,连接于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第二端部之间,第一把手分体和第二把手分体拼合以形成把手并使得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分别形成环形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瓶把手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把手分体和第二把手分体的连接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把手分体上的卡扣和设置于第二把手分体上的卡槽,卡扣插设于卡槽中以连接第一把手分体和第二把手分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结构包括相邻且间隔设置的两个卡扣以及卡槽,两个卡扣共同卡设于卡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扣的截面为方形或圆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瓶把手包括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连接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把手分体为槽型壳体;和/或,第二把手分体为槽型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带的长度可调节地设置;和/或,第二连接带的长度可调节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带为柔性带;和/或,第二连接带为柔性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带包括第一带段和第二带段,第一带段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锁定部,第二带段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锁定部,至少一个第二锁定部可选择地与至少两个第一锁定部中的一个锁定;和/或,第二连接带包括第一带段和第二带段,第一带段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锁定部,第二带段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锁定部,至少一个第二锁定部可选择地与至少两个第一锁定部中的一个锁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部为卡孔或卡块中的一个,第二锁定部为卡孔或卡块中的另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块为L形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把手分体和第二把手分体的长度可调节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把手分体和第二把手分体均包括第一部分和相对于第一部分在高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的第二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瓶把手被配置为可拆卸地安装于瓶子上,环形圈的形状与瓶子的截面形状相适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为圆形或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瓶组件,包括瓶子和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项的瓶把手。
在一些实施例中,瓶把手可拆卸地安装于瓶子上,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箍设于瓶子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瓶子上设置有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环形槽,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分别卡设于两个环形槽内。
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瓶把手和瓶组件,瓶把手包括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第一把手分体和第二把手分体,第一把手分体连接于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第一端部之间,第二把手分体连接于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第二端部之间,第一把手分体和第二把手分体拼合以形成把手并使得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形成环形圈。在使用该瓶把手时先将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套设在瓶子外侧然后将第一把手分体和第二把手分体拼合形成把手供使用者抓握,易于安装且使用方便。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瓶把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瓶把手的两个把手分体分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瓶把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瓶把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瓶把手的两个把手分体分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瓶把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的瓶把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瓶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瓶把手的连接带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标记分别代表:
1、瓶把手;
11、第一连接带;
12、第二连接带;
13、第一把手分体;
14、第二把手分体;
15、卡扣;
16、卡槽;
17、卡孔;
18、卡块;
2、瓶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瓶组件包括瓶把手1和瓶子2。瓶把手1可拆卸地设置于瓶子2上。使用者在想要倒出饮用水时可直接单手握住瓶把手1,使用方便。而且瓶把手1的设置也利于瓶组件1的移动。另外,瓶把手1可拆卸地设置于瓶子2上使得瓶把手1可装设于不同的瓶子2上以多次使用。
下面根据图1至图10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瓶把手1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瓶把手1包括:
第一连接带11;
第二连接带12;
第一把手分体13,连接于第一连接带11和第二连接带12的第一端部之间;和
第二把手分体14,连接于第一连接带11和第二连接带12的第二端部之间,第一把手分体13和第二把手分体14拼合以形成把手并使得第一连接带11和第二连接带12形成环形圈。
在使用该瓶把手1时先将第一连接带11和第二连接带12套设在瓶子2的外侧然后将第一把手分体13和第二把手分体14拼合形成把手供使用者抓握,易于安装且使用方便。另外,本实施例的把手由两个把手分体拼合而成,整个把手的结构更加稳固,而且瓶把手1的结构是基本对称的,使用者在抓握时其对把手施加的力会通过两个把手分体大致平均地传递到连接带上,使得整个把手的各个部分受力均匀,延长使用寿命。
环形圈的形状与瓶子2的截面形状相适配。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瓶子2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为与其相适配,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带11和第二连接带12在两个把手分体拼合后形成的环形圈为圆形。
在其他附图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形成的环形圈可以是椭圆形、多边形等形状。
为了防止连接带在瓶子2上滑动以提高瓶把手1的使用稳定性,本实施例的瓶子2上设置有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环形槽,第一连接带11和第二连接带12分别卡设于两个环形槽内。
本实施例的瓶把手1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把手分体13和第二把手分体14的连接结构。在第一把手分体13和第二把手分体14拼合时连接结构将第一把手分体13和第二把手分体14连接成整体。
连接结构可以是卡扣结构、卡箍结构等。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为卡扣结构,如图3至图5所示,具体包括设置于第一把手分体13上的卡扣15和设置于第二把手分体14上的卡槽16,卡扣15插设于卡槽16中以连接第一把手分体13和第二把手分体14。本实施例的卡扣15和卡槽16设置于把手分体的内部,因此在拼合两个把手分体时,卡扣15可自动卡设在卡槽16内以连接两个把手分体,而无需多余的连接动作,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的把手的使用便利性。
卡扣15和卡槽16的形状相适应以便配合。
在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结构包括相邻且间隔设置的两个卡扣15,卡扣15的截面为长条方形且两个卡扣15共同卡入到卡槽16中。本实施例的卡槽16由两个相对设置的U形壁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瓶把手1包括分别位于上下两端的两个连接结构。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卡扣15的截面为圆形。相应的,卡槽16的形状也为圆形。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瓶把手1包括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结构,具体为4个。且位于上下两端的两个连接结构的卡扣15的截面积要大于位于中部的卡扣15的截面积。
为了减轻本实施例的瓶把手的重量,本实施例的第一把手分体13和第二把手分体14均为槽型壳体。卡扣15和卡槽16设置于槽型壳体的内腔内。
为了使本实施例的瓶把手1能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瓶子,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带11的长度可调节地设置,第二连接带12的长度可调节地设置。使用者可根据瓶子的粗细来调节连接带的长度。
第一连接带11包括第一带段和第二带段,第一带段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锁定部,第二带段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锁定部,至少一个第二锁定部可选择地与至少两个第一锁定部中的一个锁定。第二连接带12包括第一带段和第二带段,第一带段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锁定部,第二带段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锁定部,至少一个第二锁定部可选择地与至少两个第一锁定部中的一个锁定。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连接带11包括第一带段和第二带段,第一带段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卡孔17,第二带段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块18,至少一个卡块18可选择地卡设于至少两个卡孔17中的一个。例如,第一带段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卡孔,第二带段上设置有一个卡块,那么使用者根据需要将卡块卡设在至少两个卡孔中的一个来使整个第一连接带形成的环形圈的长度与瓶子的外表面周长相适应。再例如,第一带段上设置有一个卡孔,第二带段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卡块,卡孔可选择地与至少两个卡块中的一个配合。再例如,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带段上设置有多个卡孔17,第二带段上设置有多个卡块18,通过使不同的卡孔卡块配合以实现对第一连接带的形成的环形圈的长度进行调节。
如图10所示,卡块18为L形块。L形块搭设在卡孔17的边缘上以形成锁定。
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带12的长度调节和第一连接带11的调节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其他附图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为柔性带,同样适用于不同直径大小的瓶子。
为了进一步使本实施例的瓶把手1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瓶子,本实施例的第一把手分体13和第二把手分体14的长度可调节地设置从而使得拼合形成的把手的长度可调节。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第一把手分体13和第二把手分体14均包括第一部分和相对于第一部分在高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的第二部分。在需要调节把手长度时同步调节第一把手分体13和第二把手分体14的长度,具体地在高度方向上移动第二部分。
为了使本实施例的把手长度可锁定在设定高度,本实施例的瓶把手还包括锁定件,当第二部分移动至设定位置后,利用锁定件锁定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的位置。锁定件可以是穿设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杆。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9)
1.一种瓶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带(11);
第二连接带(12);
第一把手分体(13),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带(11)和所述第二连接带(12)的第一端部之间;和
第二把手分体(14),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带(11)和所述第二连接带(12)的第二端部之间,所述第一把手分体(13)和所述第二把手分体(14)拼合以形成把手并使得所述第一连接带(11)和所述第二连接带(12)分别形成环形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瓶把手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把手分体(13)和所述第二把手分体(14)的连接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把手分体(13)上的卡扣(15)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把手分体(14)上的卡槽(16),所述卡扣(15)插设于所述卡槽(16)中以连接所述第一把手分体(13)和所述第二把手分体(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瓶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相邻且间隔设置的两个卡扣(15)以及卡槽(16),所述两个卡扣(15)共同卡设于所述卡槽(16)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瓶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15)的截面为方形或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瓶把手包括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分体(13)为槽型壳体;和/或,所述第二把手分体(14)为槽型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瓶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带(11)的长度可调节地设置;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带(12)的长度可调节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瓶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带(11)为柔性带;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带(12)为柔性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瓶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带(11)包括第一带段和第二带段,所述第一带段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锁定部,所述第二带段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锁定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锁定部可选择地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锁定部中的一个锁定;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带(12)包括第一带段和第二带段,所述第一带段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锁定部,所述第二带段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锁定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锁定部可选择地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锁定部中的一个锁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瓶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部为卡孔或卡块中的一个,所述第二锁定部为卡孔或卡块中的另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瓶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8)为L形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瓶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分体(13)和所述第二把手分体(14)的长度可调节地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瓶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分体(13)和所述第二把手分体(14)均包括第一部分和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在高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的第二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瓶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瓶把手被配置为可拆卸地安装于瓶子(2)上,所述环形圈的形状与所述瓶子(2)的截面形状相适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瓶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圈为圆形或多边形。
17.一种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子(2)和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瓶把手(1)。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把手(1)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瓶子(2)上,所述第一连接带(11)和所述第二连接带(12)箍设于所述瓶子(2)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子(2)上设置有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环形槽,所述第一连接带(11)和所述第二连接带(12)分别卡设于所述两个环形槽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485475.1U CN212291034U (zh) | 2020-07-24 | 2020-07-24 | 瓶把手和瓶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485475.1U CN212291034U (zh) | 2020-07-24 | 2020-07-24 | 瓶把手和瓶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291034U true CN212291034U (zh) | 2021-01-05 |
Family
ID=73938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485475.1U Active CN212291034U (zh) | 2020-07-24 | 2020-07-24 | 瓶把手和瓶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291034U (zh) |
-
2020
- 2020-07-24 CN CN202021485475.1U patent/CN2122910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974764A (en) | Belt clip | |
US9447815B2 (en) | Quick detach accessory attachment | |
US6655560B2 (en) | Cordless tool holder adaptor | |
US7422188B1 (en) | Walking cane clamp | |
US5423509A (en) | Combination beverage container and stereo holder | |
US4991265A (en) | Cord tie device | |
US4907582A (en) | Swivel clip attachment for diver breathing tube | |
US5765888A (en) | Removable clip device for bottle attachment | |
EP1010380A1 (en) | Multi-purpose attachment device | |
US9179751B2 (en) | Adjustable keeper device | |
US6354545B1 (en) | Bicycle brake cable retaining device | |
US20030005557A1 (en) | Bundling device | |
WO2001030195A1 (en) | Holder for a personal article | |
US5239976A (en) | Compound archery bow having a carrying adaptor mounted thereon | |
US20100327029A1 (en) | Magnet-assist tool holder | |
US4334642A (en) | Athletic equipment mounting apparatus | |
CN212291034U (zh) | 瓶把手和瓶组件 | |
CN111762437A (zh) | 瓶把手和瓶组件 | |
US5433494A (en) | Universal bag carrier | |
US3431007A (en) | Handle assembly | |
US20020144376A1 (en) | Concealable article-carrying strap for luggage | |
CA2538058A1 (en) | Object lifting device that converts opposing angled lifting forces to girthing forces | |
GB2293309A (en) | Handle grip | |
US6161261A (en) | Fastening tension strap with integral handle extensions | |
KR200213795Y1 (ko) | 장신용 악세사리 겸 휴대폰용 목걸이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9 Address after: 310024 Floor 3, Building 1, No. 181, Geyazhuang, Zhuantang Street, Xihu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Nongfu Shanquan (Zhejiang) Beverag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Nongfu Sp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24 Geyazhuang 181, Xi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ongfu Spring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