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77052U - 一种转换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换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77052U
CN212277052U CN202021622744.4U CN202021622744U CN212277052U CN 212277052 U CN212277052 U CN 212277052U CN 202021622744 U CN202021622744 U CN 202021622744U CN 212277052 U CN212277052 U CN 212277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tacts
driving
piec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2274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焕生
林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enge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enge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enge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enge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2274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77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77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77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转换开关,包括安装座;第一触头模组,设在所述安装座上,其包括至少一对第一触头;第二触头模组,与所述第一触头模组相对地设在所述安装座上,其包括至少一对第二触头;所述第一触头与所述第二触头相对布置,且所述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相互面对的表面上分别设有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转换触头组设置在所述第一触头模组与第二触头模组之间;包括至少一个动触头,所述动触头在位于相对的所述第一插接槽与第二插接槽之间做往复滑动。通过驱动动触头在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之间做往复滑动,实现了转换开关在不同电源之间进行切换的效果能够避免动触头在切换过程中被较长时间的磨损而加大磨损程度。

Description

一种转换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转换开关是一种可以实现常用电源与备用电源之间的自动切换,在突然断电时,实现快速供电的开关电器,自动转换开关电器通常包括执行机构、控制装置及驱动装置,其中控制装置的主要作用是能够控制驱动装置带动执行机构在常用电源与备用电源之间切换,当然,自动转换开关也可以在两个备用电源或者两个常用电源之间切换。
现有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如图14所示,该转换开关包括断路器模组1001、切换件以及传动滑块1002,其中传动滑块1002的一端与断路器模组1001的手柄连接,另一端与切换件接触,所述传动滑块1002与基座构成滑移配合运动,所述传动滑块1002与切换件接触的一端设有分成两层设置的上挡块以及下挡块,且两者位于两个不接触的面上,通过将切换件在传动滑块之间进行转动切换,带动传动滑块在基座上滑动运动后,进而实现合闸后的电源切换。
但是,在转动的过程中,如图14所示,切换件包括第一顶块1003和第二顶块1004,其中通过切换第一顶块1003、第二顶块1004与传动滑块1002间的接触,实现电源的切换,而在第一顶块1003与第二顶块1004与传动滑块1002之间的转动接触点的面积较小,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切换件与传动滑块1002之间的不断摩擦,使得第一顶块1003与第二顶块1004分别与传动滑块1002的接触部位的曲面被磨损磨损,导致切换件在转换的过程中不能够与传动滑块1002之间良好地接触,进而导致转换开关在切换后会电源接触不稳定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转换开关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源接触不稳定的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换开关,包括安装座;第一触头模组,设在所述安装座上,其包括至少一对第一触头,一对第一触头中的两个所述第一触头并排分布;第二触头模组,与所述第一触头模组相对地设在所述安装座上,其包括至少一对第二触头,一对所述第二触头中的两个所述第二触头并排分布;所述第一触头与所述第二触头相对布置,且所述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相互面对的表面上分别设有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转换触头组,设置在所述第一触头模组与第二触头模组之间;包括至少一个动触头,所述动触头受驱动力的驱动下在位于相对的所述第一插接槽与第二插接槽之间做往复滑动,而使所述动触头的两端分别插接于一对所述第一触头的一个第一插接槽内的第一导通位置与插接于一对所述第二触头的一个第二插接槽内的第二导通位置之间切换。
可选地,上述转换开关中,在第一导通位置,所述动触头中的至少一端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一插接槽之间形成,线与面接触的导通;和/或,
在第二导通位置,所述动触头中的至少一端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插接槽之间形成,线与面接触的导通。
可选地,上述转换开关中,在第一导通位置,所述动触头中的至少一端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一插接槽之间形成,面与面接触的导通;和/或
在第二导通位置,所述动触头中的至少一端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插接槽之间形成,面与面接触的导通。
可选地,上述转换开关中,所述第一插接槽的相对的两侧壁面呈第一平面,所述第二插接槽的相对的两侧壁面呈第二平面;
所述动触头的两端分别呈板块;
在第一导通位置,任一所述板块被两个所述第一平面夹持;在第二导通位置,任一所述板块被两个所述第二平面夹持。
可选地,上述转换开关中,所述动触头为插片,所述第一插接槽和所述第二插接槽中的至少一个呈U型槽;
所述U型槽的平行的两侧壁的内表面分别作为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一平面或第二平面。
可选地,上述转换开关中,所述第一插接槽和所述第二插接槽中的至少一个插接槽的槽口处设有由外向内呈缩口的导向部;和/或
所述第一插接槽和所述第二插接槽中的至少一个插接槽的槽底至各自对应的第一平面或第二平面之间的部分呈由内向外延伸的缩口结构。
可选地,上述转换开关中,所述动触头在做往复滑动时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导通位置与第二导通位置之间的零位位置;
在零位位置,所述动触头与第一触头的第一插接槽及第二触头的第二插接槽均分离开。
可选地,上述转换开关中,还包括设在所述安装座上且用于驱动所述动触头做往复滑动的驱动装置;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沿动触头的滑动方向延伸的驱动件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件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动触头,其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且受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而带动所述动触头做往复伸缩移动。
可选地,上述转换开关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旋转驱动器,具有输出转轴;
运动转化组件,一端连接于所述输出转轴,另一端联动于所述驱动件的第二端,用于将所述旋转驱动器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往复直线滑动。
可选地,上述转换开关中,所述运动转化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件,一端固定在所述输出转轴上,另一端沿输出转轴的径向向外延伸并作为自由端;
过渡部件,固定在所述驱动件的第二端上,并沿输出转轴的轴向叠放布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过渡部件上设有沿输出转轴轴向贯穿的滑孔;
拨动件,沿输出转轴的轴向,一端固定在所述自由端上,另一端穿在所述滑孔上;
所述第一连接件受所述输出转轴的驱动而转动,以联动带动所述拨动件转动的同时在所述滑孔内滑动;所述过渡部件受所述拨动件的拨动而带动所述驱动件做所述往复直线滑动。
可选地,上述转换开关中,所述第一导通位置和第二导通位置对称分布在所述零位位置;
在第一导通位置和第二导通位置,所述拨动件的外壁抵接在所述滑孔的一端的孔壁上;在零位位置,所述拨动件的外壁抵接在所述滑孔的另一端的孔壁上,所述滑孔沿输出转轴的径向重叠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
可选地,上述转换开关中,所述安装座具有第一安装腔;
第一触头模组和第二触头模组分别设在所述安装座的相对的两侧壁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
所述驱动件可滑动地穿设在所述安装座的一侧壁上的安装孔内,且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外;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外。
可选地,上述转换开关中,所述安装座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安装腔并排分布的第二安装腔;所述驱动机构设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安装座还包括罩设在所述第二安装腔上的罩体;
所述罩体上设有沿所述拨动件转动路径所在的圆周上的导向弧孔;所述拨动件上穿过所述滑孔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导向弧孔内。
可选地,上述转换开关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
套在所述驱动件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外的弹性辅助件,所述辅助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驱动件上;
在第一导通位置,所述辅助件处于压缩储能状态,所述驱动件的第二端较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自由端靠近所述第一安装腔;
在第二导通位置,所述辅助件处于拉伸储能状态,所述驱动件的第二端较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自由端远离所述第二安装腔。
可选地,上述转换开关中,所述辅助件为塔簧。
可选地,上述转换开关中,所述第一触头模组包括至少两对第一触头;所有对的第一触头沿垂直于所述动触头的滑动方向的第一垂直方向呈间隔且层叠排布;
所述第二触头模组包括至少两对第二触头,所有对的所述第二触头沿所述第一垂直方向呈间隔且层叠排布;
所述转换触头组包括至少两个动触头,及采用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二连接件;所有所述动触头沿所述第一垂直方向呈间隔且层叠地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所述驱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
一个所述动触头与一对所述第一触头、一对所述第二触头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换开关,包括安装座;第一触头模组,设在所述安装座上,其包括至少一对第一触头,一对第一触头中的两个所述第一触头并排分布;第二触头模组,与所述第一触头模组相对地设在所述安装座上,其包括至少一对第二触头,一对所述第二触头中的两个所述第二触头并排分布;所述第一触头与所述第二触头相对布置,且所述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相互面对的表面上分别设有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转换触头组,设置在所述第一触头模组与第二触头模组之间;包括至少一个动触头,所述动触头受驱动力的驱动下在位于相对的所述第一插接槽与第二插接槽之间做往复滑动,而使所述动触头的两端分别插接于一对所述第一触头的一个第一插接槽内的第一导通位置与插接于一对所述第二触头的一个第二插接槽内的第二导通位置之间切换。
此结构的转换开关中,通过将第一触头模组和第二触头模组相对设置并在其之间设置转换触头组,其中通过驱动动触头在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之间做往复滑动,实现动触头在第一导通位置和第二导通位置之间的切换,进而实现了转换开关在不同电源之间进行切换的效果,由于直接将动触头在第一导通位置和第二导通位置之间进行往复滑动,能够避免动触头在切换过程中被较长时间的摩擦而加大磨损程度,同时也能够避免由于动触头在转动过程中发生的较大磨损后导致动触头与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接触不良后发生电源接触不稳定的问题,整体转换开关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可靠性好,能够满足多场合的使用要求。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的转换开关中,所述第一插接槽的相对的两侧壁面呈第一平面,所述第二插接槽的相对的两侧壁呈第二平面;
所述动触头的两端分别呈板块;
在第一导通位置,任一所述板块被两个所述第一平面夹持;在第二导通位置,任一所述板块被两个所述第二平面夹持。
此结构的转换开关中,通过将动触头设置为板块,板块在第一导通位置和第二导通位置时分别被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进行夹持,实现完全导通的效果,保证接线的准确性。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的转换开关中,还包括设在所述安装座上且用于驱动所述动触头做往复滑动的驱动装置;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沿动触头的滑动方向延伸的驱动件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件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动触头,其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且受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而带动所述动触头做往复伸缩移动。
此结构的转换开关中,通过设置驱动装置提供驱动动触头在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之间的位置切换所需要的驱动力,以驱动动触头往复滑动运动,驱动机构能稳定快速的将动触头在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之间进行切换。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换开关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旋转驱动器,具有输出转轴;运动转化组件,一端连接于所述输出转轴,另一端联动于所述驱动件的第二端,用于将所述旋转驱动器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往复直线滑动。此结构的转换开关中,通过设置运动转化组件,将旋转驱动器的运动转化成往复直线运动,进而带动驱动件驱动动触头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转换开关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转换开关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转换开关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动触头在零位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动触头位于第一导通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动触头位于第而二导通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触头中第一插接槽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二触头中第二插接槽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以第一触头、第二触头为四对时的转换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触头与灭弧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体成型设置的隔离板;
图12灭弧机构与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第二种实施实施方式中的丝杠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现有技术中切换件与触头模组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安装座;
11-第一安装腔;12-第二安装腔;13-罩体;14-导向弧孔;15-第一侧壁;16-第二侧壁;17-安装孔;
2-第一触头模组;21-第一触头;22-第一插接槽;23-第一平面;
3-第二触头模组;31-第二触头;32-第二插接槽;33-第二平面;
4-转换触头组;41-动触头;42-第二连接件;
5-导向部;6-缩口结构;
7-驱动件;71-第一端;72-第二端;
8-驱动机构;81-旋转驱动器;811-输出转轴;
82-运动转化组件;
821-第一连接件;822-过渡部件;823-滑孔;824-拨动件;
825-丝杠;826-丝杠套;827-第一齿轮;828-第二齿轮;
83-辅助件;
9-灭弧机构;91-灭弧板;92-隔离板;
1001-断路器模组;1002-动滑块;1003-第一顶块;1004-第二顶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记载了一种转换开关,用于在紧急状态下,如断电的情况下对设备使用的电源进行快速切换,参见图1、图2,该转换开关包括安装座1以及相对设置在该安装座1上的第一触头模组2、第二触头模组3和设置在第一触头模组2和第二触头模组3之间的转换触头组4,其中第一触头模组2包括至少一对第一触头21,该一对第一触头21中的两个第一触头21并排排布,第二触头模组3包括至少一对第二触头31,该一对第二触头31中的两个第二触头31并排排布,其中,如图2、图7、图8所示,将第一触头21和第二触头31相对设置,且第一触头21和第二触头31相互面对的表面上分别成型有第一插接槽22和第二插接槽32,该转换触头组4包括至少一个动触头41,在驱动力的驱动下,该动触头41可以插接到第一插接槽22或第二插接槽32内部,如图5、图7所示,在动触头41插接到第一触头21的第一插接槽22内部时,为第一导通位置,如图6、图8所示,在动触头41插接到第二插接槽32内部时,为第二导通位置,在驱动力的驱动下,该动触头41可以在第一导通位置和第二导通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其中第一触头模组2与第二触头模组3中,一对第一触头21和第二触头31中位于同一侧的第一触头21和第二触头31连接同一个设备负载,另一侧的第一触头21和第二触头31分别连接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当动触头41位于第一触头21的第一导通位置时,设备负载与常用电源连通,当动触头41位于第二触头31的第二导通位置时,设备负载与备用电源连通,通过动触头41在第一导通位置和第二导通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实现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的切换,其中,动触头41在进行往复滑动的运动时,在第一导通位置和第二导通位置之间还具有零位位置,在该位置下,动触头41不与任一个第一触头21的第一插接槽22或第二触头31的第二插接槽32接触,处于完全分离的状态。
具体地,在动触头41插接到第一导通位置时,该动触头41的至少一端与各自对应的上述第一插接槽22之间形成线与面接触的导通,动触头41在插接到第二导通位置时,该动触头41中的至少一端与各自对应的第二插接槽32之间形成了线与面接触的导通,例如,可以将动触头41的纵截面设置为菱形状,该菱形状的动触头41中相对设置的两个顶点为分别与第一插接槽22和第二插接槽32形成线与面的接触,完成电源导通的工作,或者,也可以将动触头41设置为圆柱和在该圆柱两侧面分别设置的圆锥的组合体,在驱动力的驱动下,圆柱两端的圆锥与第一插接槽22或第二插接槽32接触,以形成线与面的接触,完成电源导通的工作,当然,也可以将动触头41设置为不规则形状,只需要将动触头41上与第一插接槽22或第二插接槽32的一侧设置成收拢状,即可实现动触头41与第一插接槽22或第二插接槽32之间形成线与面接触的导通,在动触头41插接到第一插接槽22或第二插接槽32内部时,线与面处于正对接触的状态,且动触头41与第一插接槽22或第二插接槽32之间处于往复滑动,能够有效减少动触头41与第一插接槽22或第二插接槽32的接触面的磨损程度,提高动触头41的使用寿命以及转换开关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导通位置,将动触头41中的至少一端与各自对应的第一插接槽22之间形成面与面接触的导通,在第二导通位置,动触头41中的至少一端与各自对应的第二插接槽32之间形成面与面接触的导通,其中,可以将第一插接槽22的相对地两侧壁面设置为第一平面23,第二插接槽32的相对地两侧壁面为第二平面33,将动触头41的两端设置为板块,当动触头41切换到第一导通位置时,任一一个板块被两个第一平面23夹持,形成面与面接触的导通;在动触头41切换到第二导通位置时,任一板块被两个第二平面33夹持,使得动触头41与第二平面33之间形成面与面的导通;
具体地,可以将该动触头41设置为插片,该插片整体设置呈板块状,将上述第一插接槽22和第二插接槽32分别设置为呈U型的槽,该U型槽的平行的两侧壁的内表面分别作为第一插接槽22对应的第一平面23或第二插接槽32对应的第二平面33,从U型槽体的开口处插入到第一插接槽22或第二插接槽32内部,实现被第一插接槽22的第一平面23或第二插接槽32的第二平面33夹持住,完成导通的工作,利用插片被第一平面23或者第二平面33夹持住,增加了动触头41被夹持的接触面积,有效保证动触头41在第一导通位置或第二导通位置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7、图8所示,为了保证动触头41能够顺利过渡到呈U型的第一插接槽22或第二插接槽32内,可以将第一插接到和第二插接槽32中的至少其中一个插接槽的槽口出设置为由外向内呈缩口的导向部5,该导向部5由外向内呈缩口,导向部5的外部开口较大,并通过内部过渡到第一插接槽22与第二插接槽32内,可以使得动触头41能够顺利的过渡到第一插接到或第二插接槽32内部,当动触头41有一些位置偏差时,也可以利用该导向部5将动触头41的滑动方向进行矫正,使偏移的动触头41回到正确的第一插接槽22或第二插接槽32内部。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7、图8所示,也可以将第一插接槽22和第二插接槽32中的至少一个插接槽的槽底至各自对应的第一平面23或第二平面33之间的部分设置为呈由内向外延伸的缩口结构6,将第一平面23和第二平面33之间的部分设置为缩口结构6,使得第一平面23与第二平面33的相对位置缩小,更容易将动触头41夹紧设置。
本实施例中,上述动触头41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可以在第一插接槽22和第二插接槽32之间做往复滑动运动,以实现在第一导通位置和第二导通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的效果,其中可以利用驱动装置向动触头41提供该驱动力,参见图4、图5、图6、图7、图8,该驱动装置设置在上述安装座1上,其包括驱动件7和驱动机构8,其中驱动件7沿动触头41的滑动方向延伸设置,该驱动件7的第一端71连接在该动触头41上,该驱动件7的第二端72连接在驱动机构8上,且受该驱动机构8的驱动而带动动触头41做往复伸缩移动,以实现在第一导通位置和第二导通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的效果,在驱动机构8的驱动下,动触头41做往复滑动运动轨迹可以为不规则的曲线,例如将该驱动机构8设置为机械手,通过机械手控制驱动件7的运动轨迹,可以实现动触头41在往复滑动过程中为曲线运动轨迹,然后被第一插接槽22的第一平面23或第二插接槽32的第二平面33夹持住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为了有效的减少动触头41的行程,快速的将动触头41插接到第一插接槽22或第二插接槽32内部,完成电源的切换与导通,可以将动触头41的往复滑动运动轨迹为直线,即在驱动机构8的驱动下,动触头41做往复直线运动,具体地,可以将该驱动机构8设置为伸缩气缸,将伸缩气缸设置在第二安装腔12内,利用伸缩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到驱动件7的第二端72上,通过伸缩气缸可以实现驱动驱动件7的往复直线运动,进而实现动触头41在第一导通位置和第二导通位置之间的往复直线滑动;
为了能够保证动触头41在第一导通位置和第二导通位置之间往复直线运动时的稳定,提高转换开关的使用可靠性,该驱动机构8包括旋转驱动器81和运动转换组件,该旋转驱动器81具有一输出转轴811,该运动转化组件82的一端连接连接于该输出转轴811上,另一端联动与上述驱动件7的第二端72,用于将旋转驱动其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往复直线滑动;
具体地,参见图6,上述运动转化组件82包括第一连接件821、过渡部件822和拨动件824,其中第一连接件821的一端固定在上述输出转轴811上,另一端沿上述输出转轴811的径向向外延伸并作为自由端,该过渡部件822固定在上述驱动件7的第二端72上,并沿输出转轴811的轴向叠放布置在该第一连接件821上,在该过渡部件822上设有沿上述输出转轴811的轴向贯穿的滑孔823,将该拨动件824沿输出转轴811的轴向设置,其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件821的自由端上,另一端穿在该滑动上设置,在启动旋转驱动器81之后,输出转轴转动运动,第一连接件821受该输出转轴811的驱动进行转动运动,进而带动位于第一连接件821的自由端的拨动件824转动运动的同时,由于该拨动件824的一端穿在滑孔823中设置,因此该拨动件824会在绕输出转轴811转动运动的同时,也会在该过渡部件822的滑孔823内滑动运动,实现拨动件824的联动运动,且在拨动件824联动运动的时候,过渡部件822会受到拨动件824的驱动力而带动驱动件7做往复直线滑动运动,以此实现动触头41在第一插接槽22和第二插接槽32之间的往复滑动的轨迹呈直线运动轨迹的效果,整个运动过程稳定、可靠,有效地缩短了动触头41在做往复滑动的路径轨迹的总长度,实现快速切换电源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可以将上述电机设置为偏心电机,以零位位置作为基准,见图5,该电机的输出转轴811顺时针转动100度,此时,第一连接件821转至滑孔823的一端,上述动触头41同时与第一触头模组2的一对第一触头21对应连通,使得动触头41处于第一导通位置,实现常用电源与设备负载连接;当发生断电时,见图6,上述电机逆时针转动200度,由输出转轴811带动第一连接件821转动200度,此时第一连接件821转至滑孔823的另一端,使得每一动触头41与第二触头模组3的一对第二触头31对应插入设置,以接通备用电源。
本实施例中,可以将上述第一导通位置和第二导通位置对称的分布在上述零位位置两侧,在第一导通位置和第二导通位置,上述拨动件824的外壁抵接在滑孔823的同一端的孔壁上;在零位位置,该拨动件824的外壁抵接在滑孔823的另一端的孔壁上,将该滑孔823沿输出转轴的径向重叠设置在第一连接件821上。
本实施例中,上述安装座1包括第一侧壁15和第二侧壁16,且具有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并排分布设置,其中第一侧壁15和第二侧壁16之间形成第一安装腔11,第二安装腔12位于第二侧壁16的另一侧,将第一触头21模组2和第二触头31模组3分别设置在位于第一安装腔11内的第一侧壁15和第二侧壁16的相对侧壁面上,在该安装座1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置安装孔17,参见图2、图3和图9,为了能够将驱动件7与动触头41连接,可以在第二侧壁16上开设安装孔17,其中驱动件7可以滑动地穿设在该安装孔17内,其第一端71位于第一安装腔11内,第二端72位于第二安装腔12内,将驱动机构8设置在第二安装腔12内,使得驱动件7的第二端72与驱动机构8在第二安装腔12完成对接连接,具体的,驱动件7可以为实心的长轴,长轴的一端位于第一安装腔11内,与动触头41连接,另一端穿过安装孔17,位于第二安装腔12内,与驱动机构8的过渡部件822连接;
其中,为了使得过渡部件822在转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还可以在第二安装腔12上罩设一个罩体13,该罩体13上沿拨动件824的转动路径所在的圆周上设置导向弧孔14,其中拨动件824的一端在固定到第一连接件821的自由端上后,另一端在穿过滑孔823之后,伸入到该导向弧孔14内,使得在输出转轴转动的同时,拨动件824也能够沿着该导向弧孔14运动,使得过渡部件822在转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动触头41在插入到第一插接槽22或第二插接槽32内部后不会从第一插接槽22或第二插接槽32内轻易的脱出,上述驱动机构8还包括弹性辅助件83,将该辅助件83套在驱动件7上,且位于第一安装腔11的外部设置,具体地,该辅助件83可以为塔簧,便于使用与安装,其中将该辅助件83的一端固定在安装座1上,另一端固定在驱动件7上,在驱动件7带动动触头41往复直线滑动的过程中,辅助件83可以被拉伸以及被压缩;
其中当动触头41位于第一导通位置时,该辅助件83处于被压缩的储能状态,该驱动件7的第二端72较第一连接件821的自由端靠近第一安装腔11,由于辅助件83处于被压缩的储能状态,此时辅助件83具有朝向第一导通位置的压力,该压力会作用到动触头41上,而第一连接件821在运动到滑孔823的一端后,电机停转,第一连接件821停转,此时辅助件83由于被压缩,因此其有恢复至自由状态的趋势,故而第一连接件821也会受到来自辅助件83的压力,进而动触头41受到的力处于平衡状态,使得动触头41会被紧紧地固定在第一插接槽22内部,不会发生脱扣的现象;而当驱动件7带动动触头41向第二导通位置运动时,辅助件83由于处于压缩储能状态,具有恢复自由的状态,因此动触头41在驱动件7的带动下以及受到辅助件83的弹力而快速地被插接到第二插接槽32内,并且,在驱动件7的运动下,辅助件83会被拉伸,当动触头41运动到第二导通位置时,电机停转,第一连接件821停转,此时该辅助件83在处于拉伸储能的状态,且该驱动件7的第二端72较第一连接件821的自由端远离第二安装腔12,此时辅助件83具有朝向第二导通位置的压力,该压力会作用到已经插入到第二插接槽32内部的动触头41上,同时第一连接件821位于滑孔823的一端,不会再沿着滑孔823滑动运动,使得动触头41受到的力处于平衡状态,进而使得动触头41能够被紧紧地固定杆在第二插接槽32内,避免动触头41从第二插接槽32内部脱出,实现电源切换后,设备负载能够稳定地使用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连接更多的设备负载,可以将上述转换开关中的第一触头模组2和第二触头模组3分别对应设置至少两对第一触头21和两对第二触头31,其中所有对的第一触头21沿垂直于动触头41的滑动方向的第一垂直方向呈间隔且层叠排列设置,具体地,参见图2和图4,可以将多个第一触头21设置在第一侧壁15的内壁面上,在内壁面上呈层叠排列设置,动触头41在滑动过程中可以被第一触头21的第一平面23夹持住完成导通工作;参见图2,可以将所有对的第二触头31沿第一垂直方向呈间隔且层叠排布,具体的,可以设置在第二侧壁16上与第一侧壁15的内壁面相对的内壁上,将转换触头组4包括与两对第一触头21和两对第二触头31分别对应设置的至少两个动触头41以及第二连接件42,将所有的动触头41沿第一垂直方向呈间隔且层叠地固定在第二连接件42上,将驱动件7的第一端71与该第二连接件42固定连接;
参见图9,以第一触头21、第二触头31为四对为例,动触头41为插片的数量为四个,将四对第一触头21和四对第二触头31对应设置在第一侧壁15和第二侧壁16的相对内侧壁面上,将四个动触头41层叠设置固定,一个动触头41与一对第一触头21、一对第二触头31一一对应设置,其中一对第一触头21的其中一个第一触头21与备用电源连接,另一个第一触头21与设备负载连接,一对第二触头31的其中一个与连接备用电源的一个第一触头21连接常用电源,另一个连接设备负载,每一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触头21和第二触头31可以连接同一个设备负载,四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触头21和第二触头31可以连接不同的设备负载,实现转换开关的应用。
本实施例中,转换开关还包括灭弧机构9,该灭弧机构9包括若干灭弧板91,任一第一触头21和第二触头31的一侧均设置有灭弧板91和隔离板92,如图12所示,该灭弧板91通过安装板设置在第一侧壁15和第二侧壁16的相对内壁面上,可以将灭弧板91设置多个,参见图10、图12,可以在每一个第一触头21和第二触头31一侧设置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板,将灭弧板91的两端固定设置在两个安装板上,完成灭弧板91的安装;该隔离板92位于相邻的一对第一触头21和第二触头31之间,隔离板92的数量根据实际的应用进行布置,参见图11,可以将隔离板92一体化成型设置,通过设置灭弧板91和隔离板92,可以在电源连通的瞬间,起到灭弧的作用,避免对设备负载造成损害以及危及人员及转换开关的安全的问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还可以将上述运动转化组件设置为丝杠结构,如图13、图6所示,该丝杠结构包括螺纹配合的丝杠825和丝杠套825以及啮合设置的第一齿轮827和第二齿轮828,其中丝杠套826套设在丝杠825的顶端,一侧面与驱动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该丝杠825的一端与第一齿轮827同轴设置,丝杠825的另一端位于丝杠套826内部,第二齿轮828与旋转驱动器81的输出转轴811同轴设置连接,具体的,可以将旋转驱动器81设为电机,其具有的输出转轴811在转动的过程中,驱动第二齿轮828转动,进而第二齿轮828带动第一齿轮827转动,进而丝杠825受第一齿轮827的驱动转动,由于丝杠套826与丝杠825螺纹配合设置,在丝杠825转动的过程中,会使得丝杠套826沿丝杠825的轴向相对运动,进而实现驱动件7往复伸缩移动的效果,由此将旋转驱动器81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往复直线运动,使得动触头41在第一导通位置和第二导通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实现电源切换的效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6)

1.一种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1);
第一触头模组(2),设在所述安装座(1)上,其包括至少一对第一触头(21),一对第一触头(21)中的两个所述第一触头(21)并排分布;
第二触头模组(3),与所述第一触头模组(2)相对地设在所述安装座(1)上,其包括至少一对第二触头(31),一对所述第二触头(31)中的两个所述第二触头(31)并排分布;
所述第一触头(21)与所述第二触头(31)相对布置,且所述第一触头(21)和第二触头(31)相互面对的表面上分别设有第一插接槽(22)和第二插接槽(32);
转换触头组(4),设置在所述第一触头模组(2)与第二触头模组(3)之间;包括至少一个动触头(41),所述动触头(41)受驱动力的驱动下在位于相对的所述第一插接槽(22)与第二插接槽(32)之间做往复滑动,而使所述动触头(41)的两端分别插接于一对所述第一触头(21)的一个第一插接槽(22)内的第一导通位置与插接于一对所述第二触头(31)的一个第二插接槽(32)内的第二导通位置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导通位置,所述动触头(41)中的至少一端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一插接槽(22)之间形成,线与面接触的导通;和/或,
在第二导通位置,所述动触头(41)中的至少一端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插接槽(32)之间形成,线与面接触的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导通位置,所述动触头(41)中的至少一端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一插接槽(22)之间形成,面与面接触的导通;和/或
在第二导通位置,所述动触头(41)中的至少一端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插接槽(32)之间形成,面与面接触的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槽(22)的相对的两侧壁面呈第一平面(23),所述第二插接槽(32)的相对的两侧壁面呈第二平面(33);
所述动触头(41)的两端分别呈板块;
在第一导通位置,任一所述板块被两个所述第一平面(23)夹持;在第二导通位置,任一所述板块被两个所述第二平面(33)夹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41)为插片,所述第一插接槽(22)和所述第二插接槽(32)中的至少一个呈U型槽;
所述U型槽的平行的两侧壁的内表面分别作为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一平面(23)或第二平面(3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槽(22)和所述第二插接槽(32)中的至少一个插接槽的槽口处设有由外向内呈缩口的导向部(5);和/或
所述第一插接槽(22)和所述第二插接槽(32)中的至少一个插接槽的槽底至各自对应的第一平面(23)或第二平面(33)之间的部分呈由内向外延伸的缩口结构(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41)在做往复滑动时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导通位置与第二导通位置之间的零位位置;
在零位位置,所述动触头(41)与第一触头(21)的第一插接槽(22)及第二触头(31)的第二插接槽(32)均分离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安装座(1)上且用于驱动所述动触头(41)做往复滑动的驱动装置;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沿动触头(41)的滑动方向延伸的驱动件(7)及驱动机构(8),所述驱动件(7)的第一端(71)连接于所述动触头(41),其的第二端(72)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8),且受所述驱动机构(8)的驱动而带动所述动触头(41)做往复伸缩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8)包括旋转驱动器(81),具有输出转轴(811);
运动转化组件(82),一端连接于所述输出转轴(811),另一端联动于所述驱动件(7)的第二端(72),用于将所述旋转驱动器(81)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往复直线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转化组件(82)包括
第一连接件(821),一端固定在所述输出转轴(811)上,另一端沿输出转轴(811)的径向向外延伸并作为自由端;
过渡部件(822),固定在所述驱动件(7)的第二端(72)上,并沿输出转轴(811)的轴向叠放布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821)上,所述过渡部件(822)上设有沿输出转轴(811)轴向贯穿的滑孔(823);
拨动件(824),沿输出转轴(811)的轴向,一端固定在所述自由端上,另一端穿在所述滑孔(823)上;
所述第一连接件(821)受所述输出转轴(811)的驱动而转动,以联动带动所述拨动件(824)转动的同时在所述滑孔(823)内滑动;所述过渡部件(822)受所述拨动件(824)的拨动而带动所述驱动件(7)做所述往复直线滑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位置和第二导通位置对称分布在所述零位位置;
在第一导通位置和第二导通位置,所述拨动件(824)的外壁抵接在所述滑孔(823)的一端的孔壁上;在零位位置,所述拨动件(824)的外壁抵接在所述滑孔(823)的另一端的孔壁上,所述滑孔(823)沿输出转轴(811)的径向重叠在所述第一连接件(821)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具有第一安装腔(11);
第一触头模组(2)和第二触头模组(3)分别设在所述安装座(1)的相对的两侧壁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1)内;
所述驱动件(7)可滑动地穿设在所述安装座(1)的一侧壁上的安装孔(17)内,且所述第一端(71)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1)内,第二端(72)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1)外;所述驱动机构(8)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1)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安装腔(11)并排分布的第二安装腔(12);所述驱动机构(8)设在所述第二安装腔(12)内;所述安装座(1)还包括罩设在所述第二安装腔(12)上的罩体(13);
所述罩体(13)上设有沿所述拨动件(824)转动路径所在的圆周上的导向弧孔(14);所述拨动件(824)上穿过所述滑孔(823)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导向弧孔(14)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8)还包括
套在所述驱动件(7)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1)外的弹性辅助件(83),所述辅助件(8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座(1)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驱动件(7)上;
在第一导通位置,所述辅助件(83)处于压缩储能状态,所述驱动件(7)的第二端(72)较所述第一连接件(821)的自由端靠近所述第一安装腔(11);
在第二导通位置,所述辅助件(83)处于拉伸储能状态,所述驱动件(7)的第二端(72)较所述第一连接件(821)的自由端远离所述第二安装腔(12)。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件(83)为塔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头模组(2)包括至少两对第一触头(21);所有对的第一触头(21)沿垂直于所述动触头(41)的滑动方向的第一垂直方向呈间隔且层叠排布;
所述第二触头模组(3)包括至少两对第二触头(31),所有对的所述第二触头(31)沿所述第一垂直方向呈间隔且层叠排布;
所述转换触头组(4)包括至少两个动触头(41),及采用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二连接件(42);所有所述动触头(41)沿所述第一垂直方向呈间隔且层叠地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件(42)上,所述驱动件(7)的第一端(7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42)固定连接;
一个所述动触头(41)与一对所述第一触头(21)、一对所述第二触头(31)一一对应。
CN202021622744.4U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转换开关 Active CN212277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22744.4U CN212277052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转换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22744.4U CN212277052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转换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77052U true CN212277052U (zh) 2021-01-01

Family

ID=73898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22744.4U Active CN212277052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转换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7705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5020A (zh) * 2021-08-30 2021-11-30 山西图门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碳基电容的换电系统
CN114613625A (zh) * 2022-03-10 2022-06-10 浙江万松电气有限公司 双电源快速转换开关
CN115798948A (zh) * 2022-09-07 2023-03-14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脉冲大电流回路通断转换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5020A (zh) * 2021-08-30 2021-11-30 山西图门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碳基电容的换电系统
CN114613625A (zh) * 2022-03-10 2022-06-10 浙江万松电气有限公司 双电源快速转换开关
CN114613625B (zh) * 2022-03-10 2024-01-02 浙江万松电气有限公司 双电源快速转换开关
CN115798948A (zh) * 2022-09-07 2023-03-14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脉冲大电流回路通断转换装置
CN115798948B (zh) * 2022-09-07 2023-11-14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脉冲大电流回路通断转换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77052U (zh) 一种转换开关
CN111785549A (zh) 一种转换开关
CN211858440U (zh)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
CN104409228B (zh)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双断点动触头结构
CN207705082U (zh) 双稳态操作机构及旋转式隔离开关
EP3913650B1 (en) Manual dual-power transfer switch
CN213845434U (zh) 解锁组件、电池、供能套件及可移动平台
CN220984365U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及其触头系统
CN111463884A (zh) 电能切换组件及具有该电能切换组件的工具及系统
CN218274336U (zh)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自动转换机构
CN217822511U (zh) 组合式凸轮及凸轮开关
CN220381988U (zh) 一种旋转式隔离开关及供电系统
US20230133914A1 (en) Power switching devic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213958809U (zh) 一种带双向压力的单刀动触头
CN220439475U (zh) 一种直流电机正反转控制开关
CN220821320U (zh) 操作机构以及融合开关
CN218676858U (zh) 一种电动工具
CN217444251U (zh) 切换开关及充电系统
CN220672458U (zh) 一种新型隔离开关
CN215008043U (zh) 一种隔离开关的触头系统
CN220041731U (zh) 一种继电器
CN217642370U (zh) 低压抽屉式开关柜一次插头推进联锁装置
CN218647825U (zh) 高寿命主令控制器
CN112820558A (zh) 一种带双向压力的单刀动触头
CN219534322U (zh) 一种操作机构和转换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