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62234U - 用于人员身体起火后的自助灭火及救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人员身体起火后的自助灭火及救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62234U
CN212262234U CN202020954784.2U CN202020954784U CN212262234U CN 212262234 U CN212262234 U CN 212262234U CN 202020954784 U CN202020954784 U CN 202020954784U CN 212262234 U CN212262234 U CN 2122622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extinguishing
fire
air
extinguishing agent
storag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5478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边雷
商海真
周晓卫
岳帅
赵敬博
张东爽
王文男
李志刚
郑国强
刘存强
梁福臣
范亚楠
朴爱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Tangyin Iron &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Tangyin Iron &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Tangyin Iron &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Tangyin Iron &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5478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622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622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622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人员身体起火后的自助灭火及救护装置,包括气雾灭火单元、气体补偿单元、生命支持单元;气雾喷淋单元用于灭火,气体补偿单元用于补充系统使用过程中的气体消耗,生命支持单元用于保护身体起火人员维持正常呼吸;本装置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气水雾灭火功能,二是确保呼吸道及眼睛免受灼伤的供气防护功能;首先起火人员可以利用此装置实现自救,第二是本装置能为起火人员提供洁净、常温空气,避免吸入灼热空气造成伤害,从而实现迅速、有效、安全的救助,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用于人员身体起火后的自助灭火及救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灭火装置,主要用于人员衣物燃烧起火时,自主实施灭火,同时保障伤员呼吸的救护装置,属于安全、消防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某些危险性较大的生产现场例如炼铁、炼钢、有色金属冶炼、铸造和影视剧拍摄、特技表演等特殊现场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身上衣物等起火,此时灭火及伤员救助只能依靠其他人员进行,身上起火的人员很难做到自救,且生产现场配备的灭火器材一般都是干粉灭火器,不能用于人体灭火,否则可能造成伤口感染、迷眼、窒息等二次伤害,而且在人身起火时最危险的情况是口鼻吸入热气造成呼吸道灼伤进而水肿窒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迅速、有效、安全的用于人员身体起火后的自助灭火及救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人员身体起火后的自助灭火及救护装置,包括气雾灭火单元、气体补偿单元、生命支持单元;
气雾灭火单元包括灭火剂储罐、灭火剂输送主管道、金属软管、喷枪、喷淋门架;灭火剂储罐通过底部管道连接灭火剂输送主管道,灭火剂输送主管道上分出支管连接金属软管和喷枪,灭火剂输送主管道后端设置多个快速接头并根据实际需要单联或并联喷淋门架;
气体补偿单元包括二氧化碳气瓶、补气管道、二氧化碳加压泵;二氧化碳气瓶通过补气管道连接二氧化碳加压泵,二氧化碳加压泵通过管道与灭火剂储罐顶部相连接;
生命支持单元包括进气管道、空气过滤器、鼓风机、呼吸器软管和空气呼吸面罩;进气管道依次连接空气过滤器、鼓风机,鼓风机通过呼吸器软管连接空气呼吸面罩,进气管道内通过鼓风机吸入空气并加压通过呼吸器软管送往空气呼吸面罩,形成正压空气供衣物起火人员呼吸。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①本装置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气水雾灭火功能,二是确保呼吸道及眼睛免受灼伤的供气防护功能;气雾喷淋单元用于灭火,气体补偿单元用于补充系统使用过程中的气体消耗,生命支持单元用于保护身体起火人员维持正常呼吸,首先起火人员可以利用此装置实现自救,第二是本装置能为起火人员提供洁净、常温空气,避免吸入灼热空气造成伤害。
②本装置能够实现迅速、有效、安全的救助,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灭火剂储罐顶部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有安全阀、补液口、机械压力表。
灭火剂储罐侧面设置有液位计,用于显示灭火剂存量。
灭火剂储罐底部设置有排污阀,用于排出灭火剂储罐内的污染物。
喷淋门架由多个支管连接构成门型框架结构,每个支管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气水雾喷头。
还包括启动控制单元,启动控制单元由PLC控制器、储罐压力传感器、接近开关、踏板开关、主管道电动阀门、主管道压力传感器、补气管电动阀门组成;储罐压力传感器通过管道连接灭火剂储罐,接近开关设置在空气呼吸面罩处,踏板开关设置在喷淋门架下方,主管道电动阀门和主管道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灭火剂输送主管道上,补气管电动阀门设置在补气管道上;储罐压力传感器、接近开关、踏板开关、鼓风机、主管道电动阀门、主管道压力传感器、补气管电动阀门、二氧化碳加压泵分别与PLC控制器电连接;通过PLC控制器及各元器件设置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控制。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二氧化碳气瓶1;补气管道2;补气管电动阀门3;二氧化碳加压泵4;机械压力表5;灭火剂储罐6;排污阀7;主管道电动阀门8;鼓风机9;进气管道10;空气过滤器11;呼吸器软管12;接近开关13;空气呼吸面罩14;灭火剂输送主管道15;气水雾喷头16;踏板开关17;金属软管18;喷枪19;安全阀20;补液口21;储罐压力传感器22;主管道压力传感器23;快速接头24;支管电动阀门25;液位计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一种用于人员身体起火后的自助灭火及救护装置,由气雾灭火单元、气体补偿单元、生命支持单元、启动控制单元四部分组成。
气雾灭火单元由灭火剂储罐6通过底部管道连接主管道电动阀8,主管道电动阀8后的灭火剂输送主管道15上设置主管道压力传感器23,主管道压力传感器23后的灭火剂输送主管道15分出支管连接金属软管18和喷枪19,灭火剂输送主管道15后端设置多个快速接头24,可根据实际需要单联或并联喷淋门架;
灭火剂储罐6顶部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安全阀20、补液口21、机械压力表5和储罐压力传感器22;灭火剂储罐6侧面设置有液位计26,用于显示灭火剂储罐6内的灭火剂存量;灭火剂储罐6底部设置排污阀7。
气体补偿单元由二氧化碳气瓶1通过补气管道2依次连接补气管电动阀门3、二氧化碳加压泵4最后与灭火剂储罐6顶部相连接。
生命支持单元由进气管道10连通空气过滤器11,由鼓风机9吸入空气并加压通过呼吸器软管12送往空气呼吸面罩14,形成正压空气供衣物起火人员呼吸。
启动控制单元由PLC控制器、接近开关13、踏板开关17、鼓风机9、主管道电动阀门8、储罐压力传感器22、主管道压力传感器23、补气管电动阀门3、二氧化碳加压泵4组成;接近开关13设置在空气呼吸面罩14处,踏板开关17设置在喷淋门架下方,接近开关13、踏板开关17、鼓风机9、主管道电动阀门8、储罐压力传感器22、主管道压力传感器23、补气管电动阀门3、二氧化碳加压泵4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脚踩踏板开关17或取下空气呼吸面罩14均可启动系统;系统启动包括鼓风机9开始运转,主管道电动阀门8和支管电动阀门25打开,系统喷出水雾灭火,如储罐压力传感器22或主管道压力传感器23检测到压力低于1MP时,补气管电动阀门3打开,二氧化碳加压泵4启动补偿压力和二氧化碳气体至灭火剂储罐6。
喷淋门架由多个支管连接构成门型框架结构,每个支管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气水雾喷头16,喷淋门架与灭火剂输送主管道15连接处设置有支管电动阀门25,支管电动阀门25与PLC控制器电连接。
装置运行及使用方法:当人体衣物因意外事故起火后立即屏息跑至本装置前,踏上踏板开关17或摘下空气呼吸面罩14(面罩处设置接近开关13),装置启动工作,鼓风机9启动,常温空气从进气管道10进入,通过空气过滤器11过滤后变为洁净空气,经鼓风机9加压从呼吸器软管12输送到面罩,衣物起火人员立即用空气呼吸面罩14罩住口鼻和面部,勒紧弹性面罩系带,保护伤员呼吸道及眼睛免受火焰伤害,为避免伤情加重可立即脱掉起火衣物。
装置启动时,气雾灭火单元同时开始工作,主管道电动阀门8自动打开,灭火剂储罐6内的灭火剂在二氧化碳气体压力下沿灭火剂输送主管道15通向喷淋门架,从安装在喷淋门架上的多个气水雾喷头16喷出,灭火剂喷出雾化的过程可有效降低起火人周边温度,灭火剂中溶解的二氧化碳的逸出能降低人体周边氧含量,从而达到降温灭火的目的,使用或储存过程中如灭火剂储罐6压力低于1MP系统可自动启动补压。
金属软管18末端接水雾喷枪19,可供其他人员辅助灭火。
本装置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气水雾灭火功能,二是确保呼吸道及眼睛免受灼伤的供气防护功能;气雾喷淋单元用于灭火,气体补偿单元用于补充系统使用过程中的气体消耗,生命支持单元用于保护身体起火人员维持正常呼吸;首先起火人员可以利用此装置实现自救,第二是本装置能为起火人员提供洁净、常温空气,避免吸入灼热空气造成伤害,从而实现迅速、有效、安全的救助,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用于人员身体起火后的自助灭火及救护装置,包括气雾灭火单元、气体补偿单元、生命支持单元;其特征在于:
气雾灭火单元包括灭火剂储罐、灭火剂输送主管道、金属软管、喷枪、喷淋门架;灭火剂储罐通过底部管道连接灭火剂输送主管道,灭火剂输送主管道上分出支管连接金属软管和喷枪,灭火剂输送主管道后端设置多个快速接头并根据实际需要单联或并联喷淋门架;
气体补偿单元包括二氧化碳气瓶、补气管道、二氧化碳加压泵;二氧化碳气瓶通过补气管道连接二氧化碳加压泵,二氧化碳加压泵通过管道与灭火剂储罐顶部相连接;
生命支持单元包括进气管道、空气过滤器、鼓风机、呼吸器软管和空气呼吸面罩;进气管道依次连接空气过滤器、鼓风机,鼓风机通过呼吸器软管连接空气呼吸面罩,进气管道内通过鼓风机吸入空气并加压通过呼吸器软管送往空气呼吸面罩,形成正压空气供衣物起火人员呼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员身体起火后的自助灭火及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灭火剂储罐顶部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有安全阀、补液口、机械压力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员身体起火后的自助灭火及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灭火剂储罐侧面设置有液位计,用于显示灭火剂存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员身体起火后的自助灭火及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灭火剂储罐底部设置有排污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员身体起火后的自助灭火及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喷淋门架由多个支管连接构成门型框架结构,每个支管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气水雾喷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人员身体起火后的自助灭火及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启动控制单元,启动控制单元由PLC控制器、储罐压力传感器、接近开关、踏板开关、主管道电动阀门、主管道压力传感器、补气管电动阀门组成;储罐压力传感器通过管道连接灭火剂储罐,接近开关设置在空气呼吸面罩处,踏板开关设置在喷淋门架下方,主管道电动阀门和主管道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灭火剂输送主管道上,补气管电动阀门设置在补气管道上;储罐压力传感器、接近开关、踏板开关、鼓风机、主管道电动阀门、主管道压力传感器、补气管电动阀门、二氧化碳加压泵分别与PLC控制器电连接。
CN202020954784.2U 2020-05-30 2020-05-30 用于人员身体起火后的自助灭火及救护装置 Active CN2122622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54784.2U CN212262234U (zh) 2020-05-30 2020-05-30 用于人员身体起火后的自助灭火及救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54784.2U CN212262234U (zh) 2020-05-30 2020-05-30 用于人员身体起火后的自助灭火及救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62234U true CN212262234U (zh) 2021-01-01

Family

ID=73881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54784.2U Active CN212262234U (zh) 2020-05-30 2020-05-30 用于人员身体起火后的自助灭火及救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622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50460A (zh) * 2020-05-30 2020-07-28 河北唐银钢铁有限公司 用于人员身体起火后的自助灭火及救护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50460A (zh) * 2020-05-30 2020-07-28 河北唐银钢铁有限公司 用于人员身体起火后的自助灭火及救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62234U (zh) 用于人员身体起火后的自助灭火及救护装置
ATE280621T1 (de) Persönliches atemschutzsystem für atmungsgeräte mit luftversorgung
CN203598386U (zh) 急救用防毒面具
CN103550876B (zh) 急救用防毒面具
CN111450460A (zh) 用于人员身体起火后的自助灭火及救护装置
CN201055615Y (zh) 一种密闭循环式正压氧气呼吸器
CN215841292U (zh) 一种便捷可靠的消防自救器
CN212439829U (zh) 用于自助灭火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
CN218572666U (zh) 一种化学氧多功能呼吸器
CN2201959Y (zh) 背式携氧带照明灭火器
CN211097130U (zh) 一种正压式化学氧作业呼吸器
CN202143755U (zh) 一种逃生救援呼吸装置
RU200059U1 (ru) Перенос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тушения лесных пожаров
CN106139437A (zh) 一种可检测温度并报警的消防呼吸装置
CN219743751U (zh) 一种灭火器
RU196244U1 (ru) Защитная накидка лесного пожарного
CN215381781U (zh) 一种带氧气呼吸器的森林防火头盔
CN221061537U (zh)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
CN220735974U (zh) 一种消防用一体呼吸机设备
CN214049319U (zh) 一种焊接用多功能应急呼吸面罩
CN214181497U (zh) 一种应用于煤矿井下的压缩氧自救器
CN109364390A (zh) 一种消防呼吸装置
CN106310552A (zh) 一种消防呼吸器
CN205626671U (zh) 一种生物制药厂急救呼吸面罩
CN116870394A (zh) 一种快插式全面罩化学氧呼吸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