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61746U - 一种充气式翻身搬运医用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气式翻身搬运医用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61746U
CN212261746U CN202020502830.5U CN202020502830U CN212261746U CN 212261746 U CN212261746 U CN 212261746U CN 202020502830 U CN202020502830 U CN 202020502830U CN 212261746 U CN212261746 U CN 2122617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tress
inflatable
over
air cushion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0283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诗霞
吴杨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50283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617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617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617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气式翻身搬运医用垫,包括垫子本体,所述垫子本体分为内层和外表面,内层为一空腔,所述垫子本体内层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半身垫,所述半身垫将所述垫子本体内层隔离为左右两层,左右两层内分别设置有充气气垫,所述充气气垫侧壁上设置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穿出所述垫子本体外表面的一端设置有充气装置,所述充气气垫内充满气时,所述充气气垫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所述垫子本体下表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承重带,所述承重带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拉手,本实用新型在翻身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防压疮,减少护士工作量,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一种充气式翻身搬运医用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气式翻身搬运医用垫。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新的社会问题出现了,比如人口老龄化等,在一些城市,老人,尤其是老年病人长期得不到照顾,长期卧床不能自主翻身的病人,身体局部受压阻止了血液流通,易产生褥疮,通常需要医护人员定时帮助翻身,对于体重较重的病人,甚至需要两人操作,无疑给医护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对于需要长期卧床的病人,降低医护人员劳动强度来帮助病人更换各种姿势防止产生褥疮是一直需要解决的问题。
临床现有的过床方法多为拖拉患者、或者三人四人搬运,或者使用床单或过床板过床。现有的防压疮工具多为翻身工具、气垫床等,传统的过床方法易造成患者皮肤、管路滑脱、心理不适、浪费人力、搬运人员的腰椎疼痛等问题,传统的防压疮工具存在易造成护士工作量大,费时费力,不利于院感的控制,易移位、防压疮效果差,患者不适等缺陷。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过床方法费时费力和防压疮工具翻身防压疮效果差,患者不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气式翻身搬运医用垫,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现有的过床方法费时费力和防压疮工具翻身防压疮效果差,患者不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垫子本体,所述垫子本体分为内层和外表面,内层为一空腔,所述垫子本体内层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半身垫,所述半身垫将所述垫子本体内层隔离为左右两层,左右两层内分别设置有充气气垫,所述充气气垫侧壁上设置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穿出所述垫子本体外表面的一端设置有充气装置,所述充气气垫内充满气时,所述充气气垫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所述垫子本体下表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承重带,所述承重带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拉手。
优选的,所述充气口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充气气垫放气的流量阀。
优选的,所述充气装置包括电充气泵,所述电充气泵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充气管,所述电充气泵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电充气泵上固定连接有电线,所述电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头,两个所述充气管分别位于所述电充气泵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充气装置还包括万向轮,所述电充气泵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设置有刹车装置。
优选的,所述垫子本体由PVC防水布料制成,所述承重带和所述拉手均由尼龙布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垫子本体上表面设置有纯棉布。
优选的,还包括有连接布,所述垫子本体靠近所述拉手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布,所述连接布底面设置有按扣。
优选的,还包括有约束带,两个所述连接布之间设置有约束带,所述约束带上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所述魔术贴包括圆毛贴和刺毛贴,所述约束带上表面两侧分别依次固定连接有圆毛贴和刺毛贴。
优选的,还包括拉链,所述垫子本体位于与所述流量阀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拉链。
优选的,所述垫子本体两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所述垫子本体侧壁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圆毛贴,下层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刺毛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垫子本体内的半身垫将内层分为左右两层,左右两层均设置的充气气垫用于翻身防压疮,充气装置对充气气垫充气的过程中,充气气垫在缓慢的抬升过程中,并且当充气气垫与水平面呈45°角时,实现对患者进行翻身,在翻身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防压疮,而且充气装置为电充气泵可以避免护士工作量大,费时费力,不利于院感控制的问题。
2.通过垫子本体下表面两侧分别固定两条承重带用于过床时承重,承重带首尾设置的拉手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搬运,同时也便于人工翻身时提拉患者。
3.通过垫子本体、承重带和拉手均由尼龙布料制成,尼龙布料机械强度高,韧性好,有较高的抗拉、抗压强度,使得垫子本体、承重带和拉手能够承受至少80kg以上的重力,垫子本体上表面设置有纯棉布,纯棉布柔软透气,对皮肤无刺激,使得患者可以舒适地躺在垫子本体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气气垫充气状态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拉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垫本体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垫子本体、2-半身垫、3-充气气垫、4-充气口、5-充气装置、51-电充气泵、52-充气管、53-控制阀、54-电线、55-插头、6-流量阀、7-承重带、8-拉手、9-连接布、10-按扣、11-约束带、12-魔术贴、121-圆毛贴、122-刺毛贴、13-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充气式翻身搬运医用垫,包括垫子本体1,垫子本体1分为内层和外表面,内层为一空腔,垫子本体1内层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半身垫2,半身垫2将垫子本体1内层隔离为左右两层,左右两层内分别设置有充气气垫3,充气气垫3侧壁上设置有充气口4,充气口4穿出垫子本体1外表面的一端设置有充气装置5,充气气垫3内充满气时,充气气垫3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垫子本体1下表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承重带7,承重带7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拉手8。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垫子本体1分为内层和外表面,内层为一空腔用于安装放置充气气垫3,当半身垫2将垫子本体1内层隔离为左右两层,整个垫子本体1相当于分成了两个区域,当患者躺在垫子本体1上时,并且需要翻身时,可以通过充气装置5连接充气气垫3侧壁上设置的充气口4,初始状态,充气气垫3被患者压扁,在充气装置5不断充气过程中,充气气垫3也在逐渐抬升,迫使患者向另一侧逐渐进行侧翻,当充气气垫3内充满气时,充气气垫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时,充气气垫3达到末状态,此时,患者已经翻身成功并且达到另一侧,由于垫子本体1内层隔离为左右两层均设置有充气装置5,当患者需要再次翻身时,只要将另一层的充气气垫3进行充气即可,操作简单并且能够有效地防压疮,承重带7首尾设置的拉手8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搬运,同时也便于人工翻身时提拉患者。
进一步,充气口4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充气气垫3放气的流量阀6。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充气口4上设置流量阀6可以调节充气气垫3进行放气,控制充气气垫3放气的速度,流量阀6放气的速度分为快、中、慢三个档次,慢档可使气体持续少量泄漏,使持续1小时,使患者体位处于持续变换中,满足患者的不同翻身需求。
进一步,充气装置5包括电充气泵51,电充气泵5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充气管52,电充气泵51上设置有控制阀53,电充气泵51上固定连接有电线54,电线5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头55,两个充气管52分别位于电充气泵51的两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两个充气管52可以使得垫子本体1内层左右两层的充气气垫3共用一个电充气泵51,控制阀53用于电充气泵51的充气速度,当电线54的一端固定连接的插头55与外部电源连接时,可以实现电充气泵51自动充气,避免护士工作量大,费时费力,不利于院感的控制的问题,通过两个充气管52分别位于电充气泵51的两侧,便于充气管52与充气口4进行连接充气。
进一步,充气装置5还包括万向轮,电充气泵51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万向轮,万向轮上设置有刹车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电充气泵51底部设置的万向轮用于移动电充气泵51,至少两个万向轮实现在电充气泵51的快速移动,通过万向轮上设置有刹车装置使得电充气泵51工作时,万向轮处于稳定状态。
进一步,垫子本体1由PVC防水布料制成,承重带7和拉手8均由尼龙布料制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垫子本体1具体可以由600D牛津加厚PVC防水布料制成,可以在患者大小便后易于对垫子本体进行清洗,防止患者的大小便弄脏内层的问题,承重带7和拉手8均由尼龙布料制成,尼龙布料机械强度高,韧性好,有较高的抗拉、抗压强度,使得垫子本体1、承重带7和拉手8能够承受至少80kg以上的重力。
进一步,垫子本体1上表面设置有纯棉布。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垫子本体1上表面设置有纯棉布,纯棉布柔软透气,对皮肤无刺激,使得患者可以舒适地躺在垫子本体1上,并且在翻身的过程中有效防压疮。
进一步,还包括有连接布9,垫子本体1靠近拉手8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布9,连接布9底面设置有按扣10。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垫子本体1侧壁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布9,连接布9底面的按扣10与床垫上的另一按扣10相配合,连接布9底面的按扣10为公扣,床垫上的另一按扣10为母扣,两者相互配合,将垫子本体1通过连接布9固定在床垫上。
进一步,还包括有约束带11,两个连接布9之间设置有约束带11,约束带11上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魔术贴12,魔术贴12包括圆毛贴121和刺毛贴122,约束带11上表面两侧分别依次固定连接有圆毛贴121和刺毛贴122。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约束带11将病者的手绑在约束带11上,使其手在CT床上不易滑落,通过将约束带11上表面上的魔术贴12进行粘合,具体是将圆毛贴121和刺毛贴122进行粘合。
进一步,还包括拉链13,垫子本体1位于与流量阀6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拉链13。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垫子本体1侧壁上的拉链13打开,取出垫子本体1内层的充气气垫3,便于对垫子本体1外表面进行清洗,垫子本体1侧壁上还设置有与充气气垫3的充气口4相配合的通孔,便于充气口4穿过,同时也便于将充气口4从通孔中取出,便于拆卸充气气垫3。
进一步,垫子本体1两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魔术贴12,垫子本体1侧壁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圆毛贴121,下层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刺毛贴122。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充气气垫3未充气时,此时充气气垫3处于垫子本体1内处于扁平状态,垫子本体1也是处于扁平状态,通过垫子本体1侧壁上下两层的圆毛贴121和刺毛贴122进行粘合,使得垫子本体1上表面受到拉紧,增加了垫子本体1上表面的表层的平整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当患者躺在垫子本体1上时,并且需要翻身时,可以通过充气装置5连接充气气垫3侧壁上设置的充气口4,初始状态,充气气垫3被患者压扁,在充气装置5不断充气过程中,充气气垫3也在逐渐抬升,迫使患者向另一侧逐渐进行侧翻,当充气气垫3内充满气时,充气气垫3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时,充气气垫3达到末状态,此时,患者已经翻身成功并且达到另一侧,由于垫子本体1内层隔离为左右两层均设置有充气装置5,当患者需要再次翻身时,只要将另一层的充气气垫3进行充气即可,操作简单并且能够有效地防压疮,承重带7首尾设置的拉手8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搬运,同时也便于人工翻身时提拉患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充气式翻身搬运医用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子本体(1),所述垫子本体(1)分为内层和外表面,内层为一空腔,所述垫子本体(1)内层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半身垫(2),所述半身垫(2)将所述垫子本体(1)内层隔离为左右两层,左右两层内分别设置有充气气垫(3),所述充气气垫(3)侧壁上设置有充气口(4),所述充气口(4)穿出所述垫子本体(1)外表面的一端设置有充气装置(5),所述充气气垫(3)内充满气时,所述充气气垫(3)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所述垫子本体(1)下表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承重带(7),所述承重带(7)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拉手(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式翻身搬运医用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口(4)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充气气垫(3)放气的流量阀(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气式翻身搬运医用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5)包括电充气泵(51),所述电充气泵(5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充气管(52),所述电充气泵(51)上设置有控制阀(53),所述电充气泵(51)上固定连接有电线(54),所述电线(5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头(55),两个所述充气管(52)分别位于所述电充气泵(51)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充气式翻身搬运医用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5)还包括万向轮,所述电充气泵(51)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设置有刹车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式翻身搬运医用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子本体(1)由PVC防水布料制成,所述承重带(7)和所述拉手(8)均由尼龙布料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式翻身搬运医用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子本体(1)上表面设置有纯棉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式翻身搬运医用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连接布(9),所述垫子本体(1)靠近所述拉手(8)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布(9),所述连接布(9)底面设置有按扣(1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充气式翻身搬运医用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约束带(11),两个所述连接布(9)之间设置有约束带(11),所述约束带(11)上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魔术贴(12),所述魔术贴(12)包括圆毛贴(121)和刺毛贴(122),所述约束带(11)上表面两侧分别依次固定连接有圆毛贴(121)和刺毛贴(122)。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气式翻身搬运医用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链(13),所述垫子本体(1)位于与所述流量阀(6)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拉链(13)。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充气式翻身搬运医用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子本体(1)两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魔术贴(12),所述垫子本体(1)侧壁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圆毛贴(121),下层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刺毛贴(122)。
CN202020502830.5U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充气式翻身搬运医用垫 Active CN2122617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02830.5U CN212261746U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充气式翻身搬运医用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02830.5U CN212261746U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充气式翻身搬运医用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61746U true CN212261746U (zh) 2021-01-01

Family

ID=73875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02830.5U Active CN212261746U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充气式翻身搬运医用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617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93223A (zh) 气悬浮可降解转运垫
CN210644413U (zh) 俯卧位通气床垫
CN109998795B (zh) 平车上使用的压力性损伤防治床垫
CN212261746U (zh) 一种充气式翻身搬运医用垫
CN112842758A (zh) 防褥疮且便于转运的医用垫
CN204671448U (zh) 一种多功能充气护理垫
CN210250357U (zh) 一种老年护理翻身装置
CN214285556U (zh) 俯卧位通气防压疮床垫装置
CN213157217U (zh) 一种风琴形辅助翻身垫枕
CN212575120U (zh) 一种医用护理充气式翻身床垫
CN211610424U (zh) 一种带有翻身功能的老年护理床
CN211356401U (zh) 一种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术术后用保护垫
CN211244199U (zh) 一种用于肾穿刺患者的护理床
CN2339202Y (zh) 护理卧床患者使用的充气装置
CN219423193U (zh) 一种多功能翻身护理装置
CN213373195U (zh) 一种翻身节力单
CN2381305Y (zh) 病床用充气床垫
CN215607089U (zh) 一种患者床上坐位、半坐卧位固定装置
CN215652211U (zh)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家用肩部抬高垫
CN215915369U (zh) 一种充气式多功能伤患转运垫
CN217310921U (zh) 一种防褥疮型医用床罩
CN215607076U (zh) 一种病床护理垫
CN204147186U (zh) 新型担架
CN213697579U (zh) 一种防压疮用便于收纳的气垫床
CN216570560U (zh) 具有翻身辅助功能的护理床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