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60970U - 一种婴儿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婴儿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60970U
CN212260970U CN202021468719.5U CN202021468719U CN212260970U CN 212260970 U CN212260970 U CN 212260970U CN 202021468719 U CN202021468719 U CN 202021468719U CN 212260970 U CN212260970 U CN 212260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ib
baby
guardrail
main body
accommodat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6871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永成
黎广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anpin Tra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anpin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anpin Tra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anpin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6871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609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60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609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儿床,涉及婴儿床技术领域。婴儿床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放置婴儿;衬垫,铺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衬垫上设置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用于固定婴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儿床,可为婴儿提供一个舒适安稳的睡眠环境,避免跌落、受凉等情况的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婴儿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婴儿床。
背景技术
由于刚出生或者一岁以下的婴儿没有自理能力,睡觉时父母通常会担心婴儿是否会受凉、是否会从床上滚落到地面上等问题。故而,一些父母会选择婴儿床,将婴儿放入婴儿床中睡觉,以免婴儿滚落到地上。
然而,将婴儿放入现有的婴儿床中睡觉时,在睡觉期间仍会发生将被子踢开的情况,从而易使婴儿受凉。因此,现有的婴儿床并不能确保婴儿睡觉的安稳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婴儿床,在因而睡觉时可对婴儿进行相应的束缚,以确保婴儿睡觉的安稳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一种婴儿床,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放置婴儿;
衬垫,铺设于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衬垫上设置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用于固定婴儿。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包括支撑部和护栏;所述护栏环绕所述支撑部的周边设置,并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衬垫铺设于所述支撑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护栏包括护栏支架;所述护栏支架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侧呈凸起的圆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护栏上还设置有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和所述第二通气孔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靠近所述衬垫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衬垫靠近所述支撑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靠近所述容置腔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温度检测件,所述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婴儿的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远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温度检测件与所述显示屏电连接,以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所述温度检测件检测到的温度值。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上还设置有扬声器,所述扬声器与所述温度检测件电连接;
当所述温度检测件检测到的温度值大于预设值时,所述扬声器发出警报声。
进一步的,所述婴儿床还包括枕头,所述枕头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衬垫设有所述固定带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枕头远离所述衬垫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槽及两限位凸起;两所述限位凸起分居于所述限位槽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婴儿床,包括具有容置腔的主体,以及设置于容置腔中的衬垫。其中,衬垫上设置有固定带,可用于固定婴儿。
在婴儿睡觉时,可将婴儿放置于容置腔中,并放置于衬垫上,从而容置腔可对婴儿起到防护的作用,避免婴儿滚落。同时,衬垫上设置有固定带,可以对婴儿进行相应的固定,避免婴儿随意移动,进一步避免婴儿跌落的问题发生,同时也避免婴儿随意踢开被子而受凉。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儿床可确保婴儿睡觉的安稳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婴儿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枕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护栏支架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婴儿床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主体;11-支撑部;12-护栏;12a-第一通气孔;12b-第二通气孔;12c-R形连接部;12d-护栏支架;13-第一连接件;14-温度检测件;15-扬声器;16-接口;17-显示屏;18-容置腔;19-开口;
2-衬垫;21-固定带;
3-枕头;31-限位凸起;32-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婴儿床,可以为婴儿提供一种安全、舒适、安稳的睡眠环境,避免婴儿从床上跌落,以及避免婴儿在睡觉过程中出现脱离被子等情况。
如图1所示,婴儿床包括主体1和衬垫2,衬垫2设置于主体1中。
具体的,主体1呈类长方体形,以适应人体高度及宽度尺寸比例需要,且减小占用面积。主体1包括一容置腔18,以提供容置婴儿的空间;婴儿睡觉时,可将婴儿放置于容置腔18中,从而可对婴儿的活动范围进行限制,避免婴儿在睡觉过程中随意滚动而跌落。
容置腔18的一侧具有一开口19,以便于婴儿放入或抱出容置腔18。本实施例中,开口19设置于容置腔18的上方。
衬垫2铺设于容置腔18内,用于支撑婴儿;且,衬垫2设置于容置腔18内远离开口19的一侧。从而在将婴儿放入容置腔18中时,可将婴儿放置于衬垫2上。衬垫2靠近开口19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带21,固定带21用于对婴儿进行相应的固定。
使用中,可将婴儿放置于容置腔18内的衬垫2上,并通过固定带21对婴儿进行相应的固定。其中,容置腔18可以限制婴儿向四周滚动的范围,从而在将婴儿床放置于成人床上时,可以避免婴儿从床上滚落。固定带21可对婴儿进行束缚固定,进一步的避免婴儿从床上跌落的问题发生。同时,固定带21的设置也可避免婴儿在睡觉过程中将被子踢开,从而减少受凉的风险。
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儿床可给婴儿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安稳的睡眠环境。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婴儿床可以放置于成人床上,以方便成人对婴儿进行照看。
在现有技术中,婴儿床多是放置于成人床外的地面上,通常具有较高的高度,例如可达到90~110cm,在其不使用时,不便于存放收纳。而本申请提供的婴儿床可以放置于成人床上,其主体1的高度可以相对做的较矮一些,可根据需要将主体1的高度设置成15cm、20cm等较矮的高度,在婴儿睡觉时起到一定阻隔作用即可,因此,在不使用时,较现有技术的婴儿床更易于存放收纳。
如图2所示,主体1包括支撑部11和护栏12。相应的,支撑部11呈类长方形;护栏12环绕支撑部11的周边设置,即护栏12环绕支撑部11的四边设置一周,从而形成主体1的容置腔18。其中,护栏12可对婴儿进行防护,限制婴儿在睡觉期间向四周滚动。同时,护栏12也可在婴儿与父母之间形成隔离,避免成人压到婴儿。
实施例中,支撑部11的四个边角呈圆弧形。相应的,护栏12中,相邻两侧边之间由R形连接部12c实现连接,使主体1的四个角位置处呈现圆滑结构,从而在婴儿伸脚时不会感到不适或崴脚,同时也可避免碰伤成人或婴儿。
如图2和图3所示,护栏12包括护栏支架12d,其中护栏支架12d可选用塑料材质制成。护栏支架12d采用工字型塑料网板弯折形成中空的双层结构,且在护栏支架12d远离支撑部11的一侧形成凸起的圆弧形支撑面。其中,中空结构可以减少护栏12的质量,从而减少婴儿床的总体质量,以便于成人拿放婴儿床。同时,护栏支架12d上圆弧形的支撑面可以方便婴儿攀爬,避免刮伤婴儿。
实施例中,护栏12还包括一防水透气层(图中未示出);其中,防水透气层罩设于护栏支架12d的表面,以起到防水透气的效果。同时,也避免人体直接触碰到塑料的护栏支架12d而刮伤。本实施例中,防水透气层可选用防水海绵制成。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防水透气层还可选用覆有PTFE膜(聚四氟乙烯)的其它布料。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1的支撑部11表面也可设置有相应的防水透气层。
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中,护栏12上还设置有相对的第一通气孔12a和第二通气孔12b,第一通气孔12a和第二通气孔12b用于容置腔18内的空气流通。
具体的,在婴儿床的长度方向上,第一通气孔12a和第二通气孔12b分居于护栏12的两端,即其中一组通气孔对应婴儿的头部,另一组通气孔对应婴儿的脚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气孔12a对应设置于婴儿的脚部,第二通气孔12b设置于婴儿的头部。第一通气孔12a和第二通气孔12b相对设置,从而实现容置腔18内的空气流通。
在使用中,当有被子覆在容置腔18的开口19位置处时,第一通气孔12a和第二通气孔12b的设置可保证容置腔18内的空气流通,避免造成婴儿呼吸困难,从而避免危险的发生。
而现有技术中,当被子将婴儿床的开口侧盖住后,极易产生密闭空间,从而对婴儿的安全造成隐患。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婴儿床,可避免使婴儿处于一个密闭的空间,确保婴儿的安全。
如图1和图2所示,衬垫2铺设于主体1的支撑部11上。具体的,支撑部11靠近衬垫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3,相应的,衬垫2靠近支撑部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件(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接件13和第二连接件配合连接,以将衬垫2固定连接于支撑部11上,从而避免衬垫2相对于主体1随意移动。
第一连接件13和第二连接件为可拆式连接;从而便于对衬垫2进行换洗。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3和第二连接件选用魔术贴组件。支撑部11的四个角位置处均设置有一块魔术贴母面(或魔术贴公面);相应的,衬垫2的对应位置处均设置有魔术贴公面(或魔术贴母面),从而将衬垫2粘接于支撑部11上。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3和第二连接件还可选用拉链组件、暗扣组件、绳带扣组件、纽扣组件等可拆卸式连接组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以实现衬垫2与主体1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以便于对衬垫2进行换洗。
在一些实施例中,衬垫2可包括第一外衬及第一柔性垫(图中未示出);第一外衬套设于第一柔性垫的外部。其中,第一外衬与第一柔性垫之间可拆卸式连接,从而便于拆洗。第一柔性垫可选用海绵垫、棉垫等柔性结构,以提供柔软舒适的支撑效果。
如图1和图5所示,固定带21固定连接于衬垫2远离支撑部11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固定带21设置有两条,且固定带21对应设置于婴儿的腿部;从而,两条固定带21可分别固定婴儿对应侧的腿部。
在婴儿床的长度方向上,固定带21倾斜设置,使两条固定带21呈现倒八字形结构,以提高固定的舒适度,避免对婴儿产生不适感。
使用中,固定带21可以对婴儿的腿部进行适当的固定,以调整婴儿的睡姿,避免婴儿将被子踢开,进而避免婴儿受凉。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婴儿床还包括一枕头3,枕头3设置于衬垫2远离支撑部11的一侧,且枕头3设置于衬垫2上远离固定带21的一端,即枕头3对应婴儿的头部位置设置,从而对婴儿的头部进行相应的支撑。
其中,枕头3靠近衬垫2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连接件(图中未示出),衬垫2靠近枕头3一侧设置有第四连接件(图中未示出)。第三连接件与第四连接件配合连接,以实现将枕头3连接于衬垫2上,从而避免枕头3随意移动。
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可选用可拆卸式的连接组件,以实现枕头3与衬垫2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从而便于枕头3及衬垫2的换洗。具体的,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可选用如魔术贴组件、拉链组件、按扣组件、纽扣组件等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选用魔术贴组件。
如图4所示,枕头3的中部设置有限位槽32,在限位槽32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凸起31,从而对婴儿的头部进行限位,以实现校正睡姿的效果,避免养成不良睡姿。
在一些实施例中,枕头3包括第二外衬和第二柔性垫;第二外衬套设于第二柔性垫的外部,且第二外衬与第二柔性垫之间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二柔性垫可选用记忆海绵、棉垫等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二柔性垫选用记忆海绵。
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中,主体1上还设置有温度检测件14,温度检测件14用于对婴儿的体温进行检测。
具体的,温度检测件14设置于护栏12靠近容置腔18内部的一侧,且温度检测件14对应枕头3一端设置。从而,可使温度检测件14对婴儿体温的进行准确检测。本实施例中,温度检测件14可选用红外温度传感器,以实现非接触式温度检测。
实施例中,主体1内还设置有主控板(图中未示出),温度检测件14与主控板电连接,从而,温度检测件14可将获得的检测数据发送至主控板。主控板可以设置于护栏12内的中空结构中。
进一步的,护栏12上还设置有显示屏17,显示屏17与主控板电连接。其中,显示屏17可对温度检测件14的检测结果进行显示,以便于成人查看到婴儿的体温情况。为便于查看,显示屏17设置于护栏12远离容置腔18的一侧,即显示屏17设置于护栏12的外侧。
实施例中,主体1上还设置有扬声器15,扬声器15与主控板电连接。期中,主控板内可预设有一温度的预设值,预设值为人体正常体温的上限值。使用中,当温度检测件14检测到婴儿的温度值高于预设值时,主控板可控制扬声器15发出警报声,以提醒成人,从而可以及时发现婴儿发烧,并对婴儿进行医治。
其中,扬声器15设置于护栏12远离容置腔18的一侧,即扬声器15设置于护栏12的外侧。从而,在扬声器15发出警报声时可以向外部扩散开,同时也避免警报声对婴儿产生惊吓。
如图1所示,主体1上还设置有接口16,接口16与主控板电连接;具体的,接口16设置于护栏12的外侧。接口16可用于插接外部设备,由外部设备提供音频源或视频源给主控板,再由扬声器15和/或显示屏17播放相应的音频或视频,以愉悦婴儿。
其中,接口16可选用USB接口、Type-c接口等接口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中,接口16选用USB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1内还设置有相应的电源,电源可设置于护栏12内的中空结构中。其中,电源与主控板电连接,从而由电源给温度检测件14、扬声器15、显示屏17进行供电。电源可选用可充电电源,使用中,可通过接口16连接外部电源给主体1内的电源实现充电。
相应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1上还设置有与主控板电连接的按键组,该按键组可以控制温度检测件14、扬声器15、显示屏17的开关。
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7可直接选用触控显示屏,用户可直接通过触控显示屏操作相应的部件。
使用中,用户可将婴儿床直接放置于成人床上,睡觉时,将婴儿放置于婴儿床中的容置腔18中,并通过固定带21对婴儿的腿部进行相应的束缚固定,从而避免婴儿踢被子的情况。同时,婴儿床的护栏12在婴儿与成人之间形成隔离,避免成人压倒婴儿,以确保婴儿的安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儿床,可以给婴儿提供一个舒适、安稳、安全的睡眠环境。在因而长大后,不再需要婴儿床时,可将婴儿床收起存放。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婴儿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放置婴儿;
衬垫,铺设于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衬垫上设置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用于固定婴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支撑部和护栏;所述护栏环绕所述支撑部的周边设置,并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衬垫铺设于所述支撑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包括护栏支架;所述护栏支架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侧呈凸起的圆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上还设置有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和所述第二通气孔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靠近所述衬垫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衬垫靠近所述支撑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靠近所述容置腔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温度检测件,所述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婴儿的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远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温度检测件与所述显示屏电连接,以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所述温度检测件检测到的温度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还设置有扬声器,所述扬声器与所述温度检测件电连接;
当所述温度检测件检测到的温度值大于预设值时,所述扬声器发出警报声。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床还包括枕头,所述枕头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衬垫设有所述固定带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远离所述衬垫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槽及两限位凸起;两所述限位凸起分居于所述限位槽的两侧。
CN202021468719.5U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婴儿床 Active CN2122609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68719.5U CN212260970U (zh)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婴儿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68719.5U CN212260970U (zh)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婴儿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60970U true CN212260970U (zh) 2021-01-01

Family

ID=73898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68719.5U Active CN212260970U (zh)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婴儿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609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17056A1 (zh) * 2020-07-22 2022-01-27 余永成 一种婴儿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17056A1 (zh) * 2020-07-22 2022-01-27 余永成 一种婴儿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70715B1 (en) Portable infant bed
US6877176B2 (en) Infant support system
US7107639B2 (en) Infant support apparatus
US5103514A (en) Utility pad for infants and toddlers
US20100186169A1 (en) Modular Baby Safety System for On-Furniture Deployment
US8745793B2 (en) Medical mattress and mattress cover
US20050210592A1 (en) Infant sleep positioner
US7059000B2 (en) Portable infant cushion
US10149551B2 (en) Flexible wall safety bassinet
EP1750556B1 (en) Infant support
WO2022017056A1 (zh) 一种婴儿床
US9066598B1 (en) Foot support and protection system
US20090007337A1 (en) Portable cushion and bumper device
US20070056109A1 (en) Portable infant feeding and sleeping unit
US20080141457A1 (en) Portable Infant Feeding and Sleeping Unit
US20140059762A1 (en) Baby Safe Enclosure
US6481032B2 (en) Infant prop
CN212260970U (zh) 一种婴儿床
US20200138203A1 (en) Multi-function infant support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US20160192785A1 (en) Family bed
US20080052821A1 (en) Infant bed for co-sleeping
US8205285B1 (en) Sleeping devices for infants having trachea malacia and/or gastro-intestinal reflux
US20100058538A1 (en) Baby headrest
US9038638B1 (en) Infant protection assembly
US20060272094A1 (en) Safety blanket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